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什么是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酒文化:是谁发明了啤酒?》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但其实啤酒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
考古学家发现证明,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人类逐渐脱离了游牧生活,开始定居下来从事农业活动,谷物逐渐从野生状态过渡到适合农耕作业。人类最早的酿酒记载出现在六千年前,记录这一活动的是苏美尔人。苏美尔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包括南美索布达米娅和古巴比伦城,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地区。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认定是苏美尔人认识了发酵现象呢?今天没有人知道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但据信这是由于面包被浸湿后自然发酵产生了能致人迷醉的浆液而引起古人关注的。这是因为唾液中的酶把淀粉转化成了糖,而空气中的酵母菌又把这些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考古学家曾发现了一个苏美尔人在四千年前使用的印章,上面描述了对酒神的赞美,这个赞美诗同时也是一个酿造啤酒的配方。在这个古代篆刻上面有用苏美尔语描述大麦的象形文字,包括了大麦是如何焙烤、弄碎、加水成浆,最终制成一种可以让人兴奋的,感觉幸福的饮料。焙烤过的面包显然更容易储存和运输,可见那时的苏美尔人已经熟练掌握这个酿造过程了。我们据此可以认为苏美尔是第一个懂得啤酒酿造工艺的文明。他们发明的这种圣酒当然可以看作是上帝的馈赠了。
从公元前三千年的Gilgamesh(吉尔伽美什,传说中的苏美尔国王,半人半神的君主)史诗中,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期面包和啤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部史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很伟大的著作,人类历史第一次以叙事诗形式被记录下来。史诗中是这样描述人类如何从未开化的人变成文明人的:有一个野性凶蛮的人叫Enkidu,以草为食,与野兽为伴,却想要与Gilgamesh比试力量。Gilgamesh于是派一个妓女到Enkidu那里。妓女与Endiku相伴了一个星期,告诉他一些文明人的事。于是Enkidu知道了什么是面包,也学会了如何吃面包,但是他还没有学会喝啤酒。于是,妓女又撬开他的嘴巴说:把啤酒喝下去,这是神的赏赐。Enkidu一连喝下七杯啤酒,他感觉心脏都要出来了。最后他臣服了,接受了洗礼,变成了一个开化的文明人。
公元前2000年前,在苏美尔帝国消亡之后,巴比伦人成了这里的新统治者。巴比伦文明是从苏美尔文明中衍生出来的,巴比伦人对啤酒也是非常推崇。历史学家考证后认为巴比伦人曾经酿造过二十种以上的啤酒。
在古代,啤酒是一种苦涩的、混浊的、不过滤的酒精饮料。那时人们为了避免喝到啤酒中的沉淀,还要使用吸管。后来,巴比伦人还把啤酒出口到了埃及。巴比伦汉莫拉比(Hammurabi)法典是古代人类最杰出的法律典籍之一,其中就规定了按照等级制度建立的啤酒配给制度。普通阶层允许每天两升啤酒,公仆可以允许三升啤酒,而僧侣和特权阶层则可以允许五升啤酒。在古巴比伦时期,啤酒还不是商品,通常要易物交换才能获得。再后来,古埃及人延续了啤酒酿造的传统。他们采用未经焙烤的面包来酿造啤酒,并加入了红枣来提高口味。这一时期的啤酒酿造工艺也都通过象形文字记录了下来。
其实世界上很多地方也都有早期的发酵酒。比如,我国西藏就有用青稞酿造的发酵酒,甚至在中东一些地区还有用骆驼奶酿造的酒。啤酒(bee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bibere,就是喝的意思。在埃及人之后学会酿造啤酒的是希腊和罗马人,且在葡萄酒没有成气候之前,啤酒一直是地中海地区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但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葡萄酒成为了酒神巴克斯的饮料,而啤酒只能在葡萄不能种植的偏远地区才能酿造,古罗马人把啤酒看作是野蛮人的酒。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什么是酒文化
什么是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顺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
在中国,酒经常被当做一种工具。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之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酿酒技术是谁发明的?传说中的杜康吗
在生活不美满的时候来一杯酒可以遗忘现实中的不愉快,在生活太美好的时候来一杯酒正如同是像天堂一样的美好。你知道这样美好的美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吗?
那么,本期酒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吧!
还想了解》》山东十大名酒都有哪些
民间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曹操的诗歌里有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涉及到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
一个说呢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第二种说法呢,是仪狄造酒。仪狄这个人物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王国时代,已经有作为饮料的麦酒(啤酒)及葡萄酒了。法老、贵族、祭司等人饮葡萄酒,一般平民消费价格低廉的麦酒。考古挖掘证明,在古王国时代的墓葬中,不论是法老、贵族、平民都将酒作为随葬品。可见此时酒已经是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饮料了。从古王国第四王朝开始,贵族墓葬中常出现以采摘葡萄与酿造葡萄酒为题材的壁画。
大约在同一时期,美索不答米亚流域的苏美尔人也开创了灿烂的葡萄酒文明,他们开辟葡萄圆,酿造红葡萄酒,技术已很高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两快楔形文字泥班记载着埃什嫩国王法典,其中说到酿造者令人尊敬的职业,而妇女是当时主要的酿酒师。
虽然人类所能查实的史料仅能证明酒类酿造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的酒的形成的历史可能要早得多,甚至早于人类本身的历史,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糖在酶的作用下便可分解成酒精,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含糖的物质,植物果实成熟后如果不即使采摘,自然脱落,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作用下,果实外皮上的酶即能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我国素有“猿猴造酒”之说,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法国酿酒界普遍认为鸟类可以衔集含糖果实与鸟巢中,如未吞食久而久之鸟巢即可变成“酒器”,如果说“猿猴造酒”还有主观模仿大自然的动机,那么鸟类造酒纯属意外。但无论如何,这种造酒还是要晚于自然造酒。
至于人类何时开始造酒,这不仅要取决于人类要在自然中发现酒的存在,而且要取决于人类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模仿自然造酒的工艺,推测人类酿酒最早历史应该发生在能够找到足够的食物,又有食物能短期贮存之时,这样的时期应该在人类开始定居之后,又此而已推断,人类开始人工酿酒的年代应该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当然那时的酿酒只是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而已。
酒文化之汾酒文化
清香汾酒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汾酒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一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山西汾酒历史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一九七五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路经杏花村畅饮汾酒,赞誉为尽善尽美。清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举当时全国知名酒类五十余种,其中推汾酒为首,另外《两般秋雨庵》、《清稗类钞》等也有不少嗜饮汾酒的记载。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于是,阎锡山责令其副官集资设立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阳解放后,汾酒获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酒厂的职工们进一步总结了历史传统经验,改进生产工艺,使这枝古老的酿造奇花更加光彩夺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清爽,余味爽净的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近两年多以来,汾酒除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外,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酿造名酒,必有绝技。《周礼》上记载了了酿酒六法,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此为黄酒酿造法之精华。一九三二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义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名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六四年,轻工业部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名酒技艺,以汾酒工艺为试点,组织了全国著名发酵专家秦含章先生为首的技术力量,系统地总结和论证了汾酒生产工艺的科学性、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对汾酒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山西汾酒的文化
山西杏花村汾酒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酒业变革的主导力量。15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还处于浊酒水平的时代,杏花村大胆变革,使用了复杂的清酒工艺,其代表产品汾清酒成为当时的国家名酒、宫廷御酒;13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大多是液态发酵的时候,杏花村领导变革,使用固态发酵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了独领风骚1000年的干和酒,并开启了后来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先河;800年前,在中国没有蒸馏酒的年代,杏花村率先变革,将中国发明的蒸馏技术用于酿酒,创造出了卓越的杏花村白酒生产工艺;大约100年前,在中国酒业都处于自产自销的年代,杏花村成立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家股份公司、注册了第一枚白酒商标,创造了近现代中国白酒业的十个第一。
变革是汾酒之魂,开放也是汾酒之魂。在明清两代,掌握了中国白酒核心技术的杏花村酒工慷慨地将酿酒技术传授于人,就是当初的这种开放的心态,使得汾酒酿造技术传播到了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因地制宜,把汾酒生产的一般规律跟当地的水土、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不同工艺特色的各种白酒,奠定了当今中国白酒产业的基本格局。
汾酒的文化复兴,离不开变革与开放的汾酒精神。汾酒已经把每年与国际名酒产地的酒文化交流、2015年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纳入自己的文化战略。以开放促变革,在变革中开放,是汾酒复兴的关键,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必由之路。
李秋喜说:中国酒业近20多年来,确实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去年,汾酒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汾酒唯一荣获甲等大奖95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许多朋友都问,对于某些知名白酒品牌当年没有获得大奖的事,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指出来,为什么汾酒现在才说?的确如此,对存在的浮躁现象,汾酒确有责任。这么多年沉默寡言,有的没有说,有的说了,但声音不大。现在,汾酒应该有所担当,应该把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应该拨乱反正。李秋喜认为,针对关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新闻发布会,可以说是汾酒文化复兴的一个起点,是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回归与重建的起点,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起点。
显而易见,这个担当是有很大风险的,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勇气,需要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需要有一付铮铮铁骨,可能会有牺牲,会有代价,会有非议,但这个担当又是必须的。否则中国酒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将难以回归,也将无法重建。以中国现在的酒文化乱局去开拓国际市场,会让国际消费者看笑话的。
酒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激情与梦想是酒本身具有的精神特质。中国酒魂时代,应该是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中国酒魂,如果论人,李秋喜认为应该是大诗人李白。台湾诗人余光中歌颂李白有这样的诗句:酒入愁肠,三分化作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剑气就是英雄气概,月光就是浪漫情怀,这样的中国酒魂、中国诗魂才能楷模百代,光耀古今。中国酒魂,如果论酒,李秋喜认为应该是汾酒。
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人,是传承中华五千年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中国酒业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着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白酒宗师的大家气派,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中国酒魂,舍汾酒其谁?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市场,看待现实,销售收入两年翻一番不算什么,汾酒文化有了一些起色不算什么,一切才刚刚开始;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完成汾酒文化的复兴,用5至10年的时间,使汾酒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引领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开启并推动一个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的、属于中国酒魂时代的新纪元!
多年来,汾酒坚守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她是国之瑰宝,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2010年,以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甲等大奖的白酒类名单为核心,成功掀起了汾酒王者回归凤凰涅槃式的文化复兴浪潮!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不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而且也成为中国酒品牌不可替代的优势。汾酒是中国白酒品牌的典范,汾酒所传达的文化诉求与中国酒文化的诉求是一脉相承的。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品牌节上,汾酒荣获了2011品牌中国大奖最佳酒文化奖。9月21日,汾酒在京召开,汾酒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通过公开一些证据来证明,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国第一国宴的首款用酒。
政界大佬的啤酒文化
6月上旬在慕尼黑召开的G7峰会,两大主角奥巴马和默克尔被拍到饮用啤酒友好交流。啤酒作为夏日点击率极高的酒类饮料,又一次成为了酒圈的热点话题。钟情于啤酒的政界大佬可谓高手云集,奥巴马、卡梅伦、默多克都是啤酒的忠实粉丝。
奥巴马啤酒社交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不止一次被曝在访问其他国家时跟其他领导人对饮啤酒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G7峰会用啤酒开场,在访问爱尔兰时惬意享用黑啤的表情也让大家印象深刻。
除了外交,奥巴马跟朋友和选民们打交道也离不开啤酒。他经常用啤酒为赌注打赌比赛结果,而且往往会输掉几箱啤酒。跟盖茨和克劳利召开的啤酒峰会化解种族争议,大选时在公共场合饮酒拉近和选民的距离都体现了奥巴马的聪慧机智。
白宫里配备了一个小型的啤酒酿酒厂,应民众需求啤酒配方已经对外公开,奥巴马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啤酒社交家。
卡梅伦啤酒创意搭配达人
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是忠实的啤酒爱好者,而且有着一段自己的独特偏好,他曾经在竞选游说前对富勒啤酒厂的员工说:我比起喜欢清淡口感的啤酒,更加喜欢略带苦味的啤酒。
独特品位之下隐藏的是他的各种创意搭配,卡梅伦经常一边看比赛一边喝啤酒,也跟奥巴马一样足球打赌输了请喝酒。各种不同啤酒配足球、篮球、拳击等花样繁多,当然在卡梅伦心中最棒的搭配还是一边观看飞镖大赛一边喝黑啤酒!
看来内心还是个热爱啤酒的小少年啊!想出这么多比赛绑定套餐的卡梅伦不愧是啤酒创意搭配达人。
默克尔政界女酒霸
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作为G7峰会的另一话题人物,她对啤酒的热爱也是众所周知的,曾不止一次在各个场合被拍摄到啜饮啤酒的照片。
她最喜欢的就是端起啤酒豪饮,看这架势颇有一口干了的爽利气势!默克尔对于啤酒的定义已经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友谊的象征和悠闲的生活方式。
在法国总统希拉克挥别欧盟时,默克尔赠啤酒杯作为退休礼物。默克尔闲暇时会和丈夫一起到柏林的露天啤酒广场,点上一杯啤酒,享受美好的夏日夜晚。默克尔早已被称为领导人界的女酒霸,真是无啤酒不欢啊。
中国酒文化趣谈之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里,诗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支奇葩,独领风骚。诗抒情,酒抒怀,诗酒结缘千古来,有道是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
至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开始酒与诗就已结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心情的多达48篇,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南有《楚辞》,北有《诗经》,酒文化就这样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
汉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连年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使人们借酒浇愁、感慨良多!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诗酒风骨;魏晋之际,政局更为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于酒,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以酒解愁。魏末竹林七贤,个个都是大酒徒,他们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借酒放歌;晋代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归隐田园的他虽有饮酒避世、借酒浇愁的思绪,但更多的却是通过饮酒来实现物我两忘、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享受美酒、体会酒趣,酒成了他诗中最主要的题材;饮酒赋诗、浑然忘我,把酒与诗真正结合到一起。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诗人用酒唤出内心的情感并形成诗篇,酒在诗歌中奔流,诗歌中溢着酒香,源远流长,千古不绝!
现今的世人往往把嗜酒如命、狂饮烂醉的人蔑称为酒鬼,揶揄讥笑,贬之又贬。而酒鬼这个词在唐代中是寻觅不见踪迹的,有的只是酒友、酒仙。酒仙与酒鬼虽然都是戏称,然而前者超然,后者低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被誉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李白便自称酒中仙。他无酒不诗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藐视权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无视金钱,只为痛快一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似乎是他的整个生命与生活的全部,似乎酒杯在手就掌握了人生的所有意义,于是万事何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酒反复被李白所咏唱,不停的充实着李白的酒感。他的作品无疑是诗酒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没有那激情豪迈的千古诗句。如此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唐朝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这个精英荟萃的创作群体,用酒与诗把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态表现得潇洒狂放。俗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称的杜甫,同样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人虽不在八仙之列,但其好酒之态却不在八仙之下,凭借百罚深杯亦不辞而荣获酒豪的桂冠,他在《曲江二首》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典衣沽酒,借酒消愁,尽落得酒债累累再如: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等等,都是传诵人口的句子,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读其诗可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杜甫的咏酒绝唱,传世千古,称著于世!
北宋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任太守时,中秋佳节,酒酣之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幅松下醉酒图更是意境优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再看今朝,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妻子杨开惠,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于1957年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把一切喜怒哀乐、惆怅感伤全都倾注在酒里,白居易说得好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上看,酒的出现到诗的形成,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酒文化典故_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酒文化典故_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下面我们就来领略精彩纷呈的历史酒文化典故吧。
酒仙: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是历史上著名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诗文及其一生与酒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酒狂:
古人饮酒至酒酣时孤傲不驯,放浪自任,轻佻礼疏。唐天宝初年春,一日唐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忽听楼上李白饮酒狂歌: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太监连忙上楼大呼:奉旨宣李学士见驾!谁知李白全然不理,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太监无奈,只得扶他进兴庆宫。玄宗见李白烂醉,忙命宫女含水喷其面,并亲自递来醒酒汤,李白睁眼一看,便要玄宗赐酒。玄宗关切地说:你刚清醒,再醉怎么办?李白答曰:臣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如泉。文人墨客与酒之性情,于这可见一斑。
酒义:
依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又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果不出所料,他的后代以酒为乐,朝夕狂饮烂醉,忘乎所以,招来灭国之祸。酒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恰如《晏子春秋》杂上篇曰: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秦昭王之平原十日饮;项羽之鸿门宴;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张献忠与李自成之双雄会,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这些计谋至现在还有人仿效之,且多有得逞者。可见酒谋的作用之大。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酒文化之说说明朝的酒文化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接近两亿,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酒文化也十分繁荣。
明朝有本小说,叫《贵贱交情》,把这酒肉与交情,就说得头头是道。小说序言中提到:常言道,一富一贫,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故古来论见,实只说钱钞。花几十钱,于屠肆中购牛肉,围坐柴烘,茹毛饮血,啖腥啜醪,此贫贱之交。花一二百钱,于街市中寻一小店,呼酒邀朋,一碟卤牛肉、两杯清淡酒,得尝人间咸淡,坐谈市风行情,自得其乐,此泛泛之交。花一二两银,于山水雅筑间得一廊风月,抚琴论诗,传酒行令,听歌叹曲,风雅自怡,则已忘乎牛肉滋味,此乃金贵之交。更有挥金如土、嗜声贪色,登花月楼台点一支曲、饮一壶酒、仍吃一份至为凡俗之卤牛肉,却因着一人一笑、一语一娇,为艳姬美童倾家荡产、自情欲生猛汉痴义,此虽不可称富贵之交情,却亦可谓性命之交也。然终不脱钱钞二字,贵贱性命只刻于一锭两锭之间。
卤牛肉下酒的吃法,虽从宋朝武松、鲁智深等一帮英雄好汉那里流传下来,但到了明朝,无论肉的味道还是酒的味道,都变了味儿。醉翁之意不在酒仍然通行,只不过可以添一句交情之重只认钱。
在明朝的市民社会里,酒肉与交情,都是建立在银本位基础上的。《金瓶梅》里,背着西门庆勾引潘金莲的陈经济,与朋友杨光彦合伙做生意,却被同伙算计,赔了个精光。杨光彦既开酒店、又开酒楼,还放高利贷,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小说上通过杨光彦昔日朋友的口吻写道:在临清码头谢家大酒楼上,开了一座大酒店,又收钱放债,与四方趁热窠子娼门人使,好不获大利息!他每日穿好衣,吃好肉,骑着一匹驴儿,三五日下去走一遭,算账收钱,把旧朋友都不理。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明朝这些酒文化,也为如今的酒文化丰富了不少内容。
欧洲酒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差异
以往是旧世界葡萄酒独领风骚,近年来新世界葡萄酒也不甘示弱。各国的葡萄酒各有特色,可谓是百花齐放。
可在中国,人们向来较推崇欧洲的葡萄酒,且欧洲葡萄酒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份额。欧洲葡萄酒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标志。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比中国的酒文化高大上呢?
首先说说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有流觞曲水。中国古上饮酒,讲究饮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儿;讲究饮地:花下竹林,曲径荷亭。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讲究饮趣:清淡妙吟、传花度曲。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自古酒文化一点都不low,反而觉得很雅致。但是现今的中国酒文化却是这样的
呈现的情景不是恋人对饮的雅致,更不是诗人豪饮的狂放,而是一种有时不分性别的吞咽比赛和其背后隐藏的变相要求。在某种意义上,酒在中国已经远超出了休闲娱乐的范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没有硝烟的角力或者说较量手段。
也可以这样说
喝葡萄酒的凯撒和青梅煮酒的曹刘,同样高大上。只是现在天朝的酒文化被畸形的酒桌文化拉低了整体格调。
说完中国的酒文化
我们来谈谈欧洲的葡萄酒文化
就拿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葡萄酒做例子。
法国人一开始推销葡萄酒的手段,我是服气的。他们总是塑造一种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式生活,然后借此推销法国产品。提起法国,人们立马想到的产品就是香水和葡萄酒,对其赞美似乎早已根深蒂固。
欣赏一瓶葡萄酒,就像欣赏一件工艺品。
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
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
现今欧洲的葡萄酒文化之所以显得高大上我把原因归纳为3点
1、中世纪,葡萄酒仅能在教会酿造,只有很少的贵族才可以饮用,逐渐显得高大上。在古罗马时期,奴隶也可以饮用葡萄酒,很平常。古希腊时期的酒神节,饮酒时荒淫无度(当然从艺术角度看是一种人类抛弃枷锁回归原始状态的美);
2、另外,国内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远没有欧洲普及,葡萄酒文化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还算新鲜。在很多欧洲国家,葡萄酒饮用和我们平时吃饭喝酒没什么区别;
3、酒商提高葡萄酒的身价,所谓的高大上消费观念会存在。因为酒作为一种商品,被消费,其很重要的一种满足诉求就是帮助消费者完成身份的贴标签,这就是在特定价格区间和价值定位的酒类商品属于奢侈品。
可以看出,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大部分原因是外界的种种因素影响着,让我们觉得其高大上而已,这是假象。而现在的国内酒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糟粕,很难与高大上挂钩,这却是真相。
所以相对于中国的酒文化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显得高大上是假象亦是真相
酒如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这句话假如进行缩句酒是盛唐。可见在当年,酒代表的是大唐文化。如今,我们想重塑我们曾引以为傲的酒文化,任重而道远。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不得忽视的酒文化
提起传统的酒一定少不了的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现如今的世界上所有的酒也全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酒文化。你知道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吗?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看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酒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的出现自然不是某个人能随随便便创造的,天公作美,酒的出现便有了几分神秘色彩。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说明了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的且具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设置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浆人”、“大酋”等管职。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
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这就是人们最早受到的启发。
中外酒文化特征 中外酒文化的异同之处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同理,酒文化也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个国家也大抵如此,因此,中外酒文化虽差别甚多,但也并非无相同之处。
均注重传承历史,以民族、风俗作为企业和产品发展背景
国外洋酒文化注重对家族创新、忠诚、民族历史等元素的传承,如轩尼诗以法国中世纪的宫殿、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化特征为背景。芝华士因其源于苏格兰,展示骑士风范、骑士文化,透出浓厚的苏格兰风味。尊尼获加突出其家族一脉相传的酿酒技艺和创新精神。
在文化国际化扩散中,首先展现给国际消费者的就是产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人文精神、民风民俗。
中国酒企也十分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挖掘品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播中透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五粮液彰显儒家文化的和谐、中庸,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唐朝,600年古窖池是产品历经沧桑的见证。茅台体现道家大道无为、和谐养生的道家文化。舍得酒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彰显传统文化哲理,有舍有得也是中华文化的哲学光辉。五粮液1618、泸州老窖1573更是将历史痕迹嵌入到产品名字中,产品蕴含的历史气息十分浓厚。
均将自然环境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洋酒文化建设注重突出自然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将国家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和产品、企业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通过国家和产区的大文化、大品牌来推动企业和产品小文化、小品牌的国际化。如依托葡萄园、酿造厂、葡萄酒节和葡萄酒展览会,将农业观光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及葡萄酒文化、体验旅游相结合,传播葡萄酒酿造中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产品良好的质量形象,通过意识渗透和文化占领提升品牌价值。
中国白酒酿造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技艺,不但与酿酒师技能相关,水源、微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自然环境因素成为各大名酒文化的重要组成。
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等川黔酒企地处西南,气候、水土、环境等十分适合酿酒,为企业和产品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企业产品文化中,自然环境因素成为亮点,均将自然环境因素列为竞争优势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提出,地域、环境对酒企和产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是中国白酒文化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也为未来中国白酒文化的发展创造巨大空间和机遇。
国外酒文化体验产业比国内酒文化旅游产业更加系统
虽然,国外酒企和中国白酒均注重自然环境因素,但国外酒文化对自然环境的打造和宣传更加系统,对品牌价值的贡献也更大。
近年来,法国波尔多旅游项目、德国以葡萄酒种植生产为主的旅游项目等国际上广为推广,地中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美酒+美食的旅游胜地,既是旅游项目的发展,更是酒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在近年来也提出发展酒文化产业,如中国白酒金三角、杏花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五粮液工业旅游园区,但还没有形成中国文化旅游产业链,相比波尔多、地中海地区酒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发展体系,中国酒文化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示范区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未形成声誉。
国外酒企文化传播更加注重兼容区域文化特征
国外酒企文化传播中十分注重融合当地文化特征,在消费者研究方面更加细致。人头马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迎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潮流,树立高端、改革、开放的产品形象。轩尼诗旗下有李察轩尼诗、轩尼诗X.O、轩尼诗V.S.O.P等各代表不同风味、文化价值,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蕴含不同文化特征的产品,但又保持了轩尼诗母品牌的历史、传统精神等优良文化,产品与品牌联系紧密,保持互补、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
中国白酒产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研究不够细致,部分名酒所出品的产品多、品牌多、规格多,但消费者定位、文化定位模糊,品牌管理混乱。在国际化时,容易忽略国际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对于高深的中国白酒文化,部分国际消费者并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甚至对白酒有误解,如认为是酒精.这是中国白酒文化国际化中的需要完善的方面。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