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礼仪专题。这篇关于《拜师、升学的酒俗礼仪》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进师酒

过去,凡投师学艺,须先请中人说合,再择日备办筵席,宴请师父、师兄,称进师酒。学徒家长对参加拜师仪式者一一赠送物品以示酬劳。同时签订投师帖,写明学艺时间、遵守行规、尊敬师长、食用衣着等内容。学徒期三年,没有工钱,对意外伤亡事故师傅不负责任。逢年过节,徒弟要向师傅送礼。

满师酒

学徒满师要办满师酒,祭祀鲁班祖师,学徒须向师傅、师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学徒满师如仍随师做活,称半壮,其工钱只能拿师傅的一半。离师作工,或承包业务,不得抢师傅之生意。学艺期满,摆满师酒,谢师傅教诲。师傅赠送徒弟一套工具,徒弟可独立从艺。众亲友也送礼祝贺,主人则设宴谢客。

谢师酒

三年学徒期满,叫满师。学徒满师要办酒,叫谢师酒。办谢师酒时,要把师兄、师叔、师伯都请到,师傅当面向诸位介绍,并请他们在徒弟外出谋生时给予方便。学徒满师后,有的另从别的师傅进行深造,叫做过堂。一般从自己父亲或叔伯处学满三年后,都要另去求师过堂。

敬师酒

学徒在做活和生活上要随时注意敬师。如同席就餐,师傅坐上位,徒弟坐下位;要先给师傅筛酒、盛饭,待师傅开筷了,徒弟才可动筷吃饭;师傅吃完饭放下碗筷时,徒弟也得放下。徒弟搛菜只能搛菜碗中靠自己面前的菜,不可捣掘菜碗。徒弟平时不得与师傅同席饮酒,只有在竖屋时方可喝几杯竖屋酒。

尊师酒

过去师徒、师生之间礼节严格,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学生见老师鞠躬90度,然后站立一旁,老师叫坐才能坐。对馆塾先生特别尊重,江苏徐州丰县一带,村人行走相遇先生时,是学生或晚辈的要下揖(半跪),其余人除拱手问候外,总是让开路,垂手路边。每逢中秋和新年,学生家长总要设酒宴款待先生,通称尊师酒。行业收徒礼仪相当隆重,要行叩拜大礼。收为门下弟子,逢年过节要携礼品去看望老师;老师有病时,弟子应侍于榻前。老师家有婚丧等事时,弟子必须到场,此礼现已不太时行。

毕业酒

清代称功名酒,俗称学酒。民国初期,男女青年,取得小学以上文凭时,向家族及亲友报喜,尊长公(辈分高、年龄大者)率村中绅士敲锣打鼓到村外迎接,名为接风。毕业生称为新相公,接到大厅后,举行拜祖仪式,由礼生导引行三跪九叩礼,念毕业告文。其内容为:前代家风,因文人大启;后世余泽,冀士林之共昌。溯荣盛于曩时,不胜今昔以相感;观沉沦于此日,已形彼此而堪伤。予也少学无成,自顾不暇,故特毕尽厥功,业修同党。兹告先祖,他日彰显姓字,惟望默佑无疆。倘大器再成,合族有庆,不仅斯文有赖,永为国家栋梁。拜祖完毕,入席饮酒,正桌首席一般请启蒙先生上座,谢其教导有方。学校工友向毕业生的家长、亲戚家送喜报,索取财礼。置酒之日,要祭祖、祭坟,备猪羊鸡兔、旗锣凉伞、铳炮唢呐,骑马坐轿,显示一姓殊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习俗自然消失。1997年之后,在一些地方,兴起了吃升学酒的习俗,凡村里青年考取中专、大学的,全村设宴,或放电影庆贺;城市则设家宴,敬谢老师。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酒文化酒俗 古时候有哪些酒俗


古代的娱乐工具并不多,所以喝酒成为了很多人娱乐的方法之一。那么关于古时候喝酒的时候,有哪些的酒俗,喝酒有那些的讲究,这些你都知道吗?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一起和小编在中国酒文化中来往下看看吧!

春游必饮酒

唐宋以来,官民有春游饮酒的习俗。唐代留下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侠少,没至春时,结朋连党……并髻于苑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器随时之,遇好囿,则骑马而饮。”《梦粱录》记南宋杭州清明郊游饮酒,贫者亦不例外:“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子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春游饮酒既然普及到这种程度,郊游无酒就简直不可忍耐了,宋代诗人王禹偁《清明》诗中有代表这种情绪的诗句,其诗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

雪天饮酒

大雪纷飞,屋中拥炉啜酒,是一种境界:幽幽雅雅,“大适融融然”(陶潜语),体味了自己的福分。

清人《帝京岁时纪胜》所载冰床饮酒又是一种境界:“将拖床连一处,治酌,陈肴于上,欢饮高歌,两三人牵引,便捷入飞。”这真是斗风戏雪,显示出大家的豪爽。

射兔饮酒

金代习俗,每年三月初三,以木雕为兔,分两朋走马射之。先射中者为胜家,负家下马跪地,高高捧酒奉胜者,胜者下马接杯饮酒。

游戏之作,处罚似严重了一些,但它在当时确也促进了骑射的技艺,这与某些人朋比营私,只知花天酒地有天壤之别。

花酒之宴

元代宫中常有因花而设的饮宴:碧桃盛开,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红梅初发,携樽对酌,名曰“浇红之宴”;赏海棠花,名为“暖妆之宴”;看瑞香花,名为“泼寒之宴”;牡丹花开,有“惜香之宴”;落花时节,有“恋春之宴”;催促花开,又有“夺秀之宴”。

除此之外,还有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具诗情画意之时也多煮酒以贺。

小结:古代的时候春游是必须喝酒的,很多的诗人也喜欢在春游的时候饮酒作诗。雪天或者是在射兔的时候,也会饮酒。

酒礼仪:各种场合的酒桌座次礼仪


1、家庭聚会座次安排

家庭聚会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是要按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来排序的。也就是就,不论谁请客,辈份最高或年龄最长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门口的显要位置;接下来可按辈份或年龄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有时还要在长辈旁边安排一位老人喜欢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

如果是长辈请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负责做好各项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辈请客,请客者会自然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2、朋友聚会座次安排

朋友、同学、战友等聚会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来讲是谁请客谁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也叫坐东或庄主,有时庄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让给职位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龄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有时也不计较这些,谁坐哪儿都无关紧要,但庄主的位置别人是不会去坐的。

3、接待客人座次安排

接待客人属于外交范畴,酒桌上的座次讲究可能多一些。一般来讲接待客人分主客两方。总如果是一间房间的雅座,正冲着门口的座位是主陪,就是主家,也就是请客的主人。

客人全部落座,主陪的右手边是主宾,就是今晚宴请的主角,左手边是副宾。如果主人对宴请的一行人不是很熟悉,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和主陪熟悉的人,他会请这个人安排主宾、副宾的位置。一般主宾落座,会安排其他随他来的客人的位置。副陪坐在主陪的对面,坐在副陪右面的叫三宾,左面的叫四宾。

酒俗:接风酒和壮行酒


这里所说的接风酒是达斡尔族的习俗,在婚礼的时候,女方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的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的人敬献上一杯接风酒,达斡尔族人也把这种仪式叫做进门盅。来宾一定要把酒一饮而尽,以表示大家已经是一家人了。然后,男家还要摆三道席宴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来的人如果离家远,那一般要在新郎的家里住上一夜,第二天才能走,在送亲人回家的时候,新郎的父母要恭候门旁的内侧,向贵宾一一敬献出门酒。

壮行酒也叫做送行酒,就是有朋友将要远行的时候,身边的人要为其举办酒宴,以表达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在战争的年代,勇士们在上战场执行重大并且有生命危险任务的时候,指挥官们都会为自己心爱的将士斟上一杯烈酒,用酒来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喝葡萄酒的礼仪


喝葡萄酒的礼仪可谓十分烦琐,但是葡萄酒的乐趣就体现在这一系列烦琐中。要想真正体味到葡萄酒内在的品质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喝出它最好的味道,不讲究喝葡萄酒的礼仪,会让你大失所望。

1.开瓶。为了能让这瓶酒内的香味更加香醇,可以在饮用前先将酒瓶打开,让葡萄酒的香气提前释放出来。

2.选杯。杯子需要选用无色透明的,杯口往内缩,有杯脚。

3.倒酒。最多将酒倒至杯中的三分之一处,即杯身直径最大处。

4.检验。开瓶后,先在杯中倒入一点点酒,检验酒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5.举杯。手指捏着杯身下的杯杆或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杯底。

6.敬酒。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7.打转。葡萄酒入口前要有个晃杯的动作,给酒留有更充足的氧化时间。

8.酒温。饮用葡萄酒时,一般认定饮用白葡萄酒的温度以16℃为限,而红葡萄酒不能超过20℃。

陕西春节酒俗 陕北喝酒讲酒品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地方酿酒和饮酒的传统都很悠久,尤其是逢到年节,酒更是饭桌上少不了的,不过这喝酒的风俗倒是各有各的不同,那么就让饮食文化为你介绍,陕西春节酒俗:陕北喝酒讲酒品。

陕北人喜欢喝酒,绝非天性使然,而是有其特殊的地理背景和人文因素。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草原,西依甘肃东北部及宁夏贺兰山,东与山西的吕梁地区一衣带水,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每当冬来的时候,寒风凛冽,使人感到刺骨穿心的冷,因而,人们就想起了用酒来抵御严寒。

同时,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人们习酒成性。这里生活的人们,历来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过日子,面对荒山、沟壑,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一旦闲暇,便会饮酒消遣,排除内心的压抑,消减劳碌时的疲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形成了陕北人嗜酒的习惯。不管是大型的红白喜事,还是给老人贺寿、给孙子做满月抑或给儿子娶婆姨时定亲、议话,陕北人都要摆上几桌,喝个痛快。

陕北人性格淳朴善良,为人正直,讲原则。酒场上,也讲究酒规。与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还讲酒品,酒场上,一律按酒规办事。

陕北人不仅喝从城里买来的白酒,而且还喝自家酿造的黄酒。每到冬天,陕北的妇女们就会早早采曲,做上一大缸黄酒放在炕屹崂发酵。等到新春正月里,用它来招待城里来的亲戚,黄酒在城里人眼里可是个稀罕物。人们喝起黄酒要比白酒还得劲,黄酒喝着要比白酒顺口,不仅香味浓郁,味道醇厚,还具有补中益气,健身活血,提神之功效。

陕西春节酒俗 关中喜饮烈酒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虽然说如今是追求健康的时代,但逢年过节要喝酒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容易忘记克制,变身“酒国英雄”,喝酒“搏感情”,那么今天的饮食文化就为你介绍陕西关中春节喝酒的习俗,切记饮酒适可而止,避免过量伤身。

关中喝酒,若是人多了就要讲究一个座次。主位是“主宾”或者“东家”坐的,是正对门的位置,并不是风水学的坐北朝南坐东向西的位置。倘若你分不清主次,就要看餐桌上的餐布,高高耸起似迎宾仙鹤的,那就是主位。

关中人喜欢喝烈酒,不喜欢南方绵绵的低度酒,也不喜欢北方甜甜的马奶酒,即便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国字号名酒,在酒桌上都不常见。就像关中的汉子不喜欢吃大米、喝马奶一样,总觉得那些东西没有扯面解馋、得劲。

酒席一开始,主陪就站起来,提议大家为主宾连干三杯:第一杯是感谢莅临、蓬壁生辉,第二杯是仕途通达或财源滚滚,第三杯是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这三杯在坐的各位都必须喝完,因为关中人讲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而且还要要昂起头来,咂出声来,一滴也不能掉下来,这就叫着“望星空、鸟叫声、挂金钟”,这既是关中人豪气的展示,也是对主宾的尊重,因此有的关中人待客,常常是客人没醉,自己却先倒下了。

接下来,再由陪同人员分主次分别敬主宾,当然主宾也要礼尚往来,回敬在座的各位。若是三二两酒量的主宾,这一轮礼仪下来,就会两眼放光脸泛红晕。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鱼就上来了。关中的酒席可以不要山珍海味,但不能没有鱼,图的就是“年年有余”的祈富,而有了鱼,当然就要喝“头三尾四”的鱼头酒,当然经过培训的礼仪小姐,也肯定会把鱼头对着主位。

只有等主宾喝了鱼头酒,大家才能依次动筷子捣鱼吃。这一轮礼仪下来,就是半斤八两酒量的主宾,也开始血往上涌脚下生风。不过此时,酒场上的气氛也就更加活跃了。

关中的女人一般不喝酒,能喝的可绝对是海量,若再遇上能说会道的“酒国女豪杰”,那男人们就更不是对手,即使是“酒神”武松在场,恐怕也是过不了景阳岗的。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关中的渭水养育了关中的汉子,关中的黄土孕育了中华的文化。因此关中的酒俗,既展示了关中人守礼、重情、豪爽的性情,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酒礼:敬酒礼仪


敬酒礼仪

1、宾主敬酒礼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历来就有朋友来了有好酒的宾主礼仪。先秦时,开宾主酒礼之先风,一般由主人先向客人敬酒,表达主人的欢迎之情;客人必须回敬主人。另外,多个客人时,主人首先要向第一客人敬酒,然后依次向其他客人敬酒,或向集体敬酒。客人也要向第一主人回敬酒,再依次向其他主人回敬酒。后世的宾主酒礼,基本上按先秦的礼数,主人先干为敬,客人集体起身,共同干杯。所不同的是,如今提倡过电,主人用酒杯敲一下酒桌,客人不必集体起身,用时髦的话叫集体上网。中国少数民族的酒礼更为丰富,有交杯酒、交臂酒、转转酒、杆杆酒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酒礼。

少长酒礼:中国饮酒之礼,自古至今,讲究区分长幼、辈份。在一般酒礼场合,对少长饮酒之礼也十分讲究,晚辈应首先向最年长者敬酒,再依次向长者和同辈敬酒。《礼记》规定,少者幼者陪长者饮酒,敬酒时,少者幼者必须起立;长者给少者敬酒,少者必须接受;少者与长者同席,不要距长者太远,必须靠近;长者没有入座,少者不准抢先入座等等。上述酒礼,延续至今,仍在袭用。

向女士敬酒,或女士向客人敬酒,应举止得体,语言得当,不要失礼。在别人正在敬酒、夹菜、吃菜时,不要敬酒

2、单位聚会

给领导敬酒时应当把握三个要点,即敬酒三原则:一是要有充分的观众;二是要有恰当的理由;三是要在领导高兴时。除非特别的原因,不要躲在角落里给领导敬酒,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同桌的其他人,至少是多数人看到你给领导敬酒,这到不是要使自己成为焦点,而是要让领导成为焦点,要让所有人看到领导受到尊重,当然也展示你尊重领导;给领导敬酒不能没有理由,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酒桌上的理由都是只要在酒桌上成立就可以了,比如感谢的意思啊、道歉的意思呀、表态的意思呀,都可以,但不可太矫情,太肉麻,引起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不舒服:第三个原则很好懂,领导不高兴千万别惹事,与领导地位不匹配也千万别贸然充当劝说者的角色。注意要在领导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时去敬酒,领导到另一桌给下属敬酒,在回来的路上你去敬酒,敬在路上,是不礼貌的。

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自己给领导敬酒时,不可计较领导杯中是否是酒,也不可计较领导是否干杯,更不可怀疑领导的酒,甚至要换掉领导的酒后再敬那就太失礼了。给领导敬酒后要征得领导的同意,为领导添酒,不要添得太满,除非这个领导酒量大且尚未到量。给领导敬酒,自己必须干杯!一句话,我喝完,您随意。

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注:在别人正在敬酒、夹菜、吃菜时,不要敬酒。其实,各地的情况、风俗不一样,要因地制宜。

基诺族酒俗文化知多少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基诺族的酒俗文化。

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基诺族常食用的菜有菜园子里种的蔬菜、竹笋、野菜、家禽、野味。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汉族的菜喜欢炒吃,傣族的菜喜欢蘸着调料吃,基诺族的菜则以臼舂为主。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常用的佐料有香茅草、荆芥、姜叶、野八角、大薄荷、姜、香椿等。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肉类的吃法较多,可以酉奄成干巴,也可吃新鲜的。牛肉、狗肉煮时放几片黄果叶去腥生肉切成小块放上辣子、盐巴、八角等佐料,用竹子夹着放在火上烘烤熟,或者剁成肉末,放上佐料,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在火塘里烧熟,这种做法冷吃最可口。

基诺人做饭就餐均在竹楼二层的火塘周围进行,有一定的礼节和讲究。基诺族吃饭时首先要在火塘东侧献一点饭菜祭祀祖先和灶神,吃饭时全家人按顺序在火塘旁围蔑桌而坐,家长正对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给客人盛饭要少盛勤添。一般不兴给客人夹菜,因为他们认为若给客人夹菜,就好象意味着吃完夹的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认为人有人魂,鬼有鬼魂,谷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饭时甑子里的饭不能盛尽,哪怕肚子没有吃饱也要留一些,否则,甑子空着,谷魂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人也就没饭吃了。

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敬葡萄酒的礼仪


1.宴请宾客时,上酒应注意以下规则

(1)酒质较轻的葡萄酒要比酒质较重的葡萄酒先敬上来供客人用。

(2)干葡萄酒先上,甜葡萄酒后上。

(3)酒龄较短的葡萄酒先于酒龄长的葡萄酒。

(4)如果不想更换葡萄酒的品种,那么就应该变化葡萄酒的年份;同一品种的酒,按不同的年份划分先后敬酒的次序。

以上几条是宴会上敬葡萄酒的一般规则。

2.保持瓶装葡萄酒的澄清度

酒店用酒必须澄清透明、没有浑浊和沉淀。但是对于一些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在瓶内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后,很难避免在瓶内产生一些沉淀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除去沉淀物,然后再按以上所述程序送上餐桌。从酒窖中取出酒瓶,进入餐厅以及打开瓶塞等,应该避免使酒瓶发生任何震荡。在倒出葡萄酒时也应非常小心。一般来说使用翻卸篮在宴会厅现场进行是毫无困难的。

葡萄酒餐桌礼仪


有关红酒餐桌礼仪最早形成于西方,如今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通用,并根据各国的具体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了各国独具特色的红酒餐桌礼仪。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我们的生意人国际交往的逐渐增多,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往作为西方传统饮品的红酒,越来越多的上到中国人的餐桌上,我们该如何欣赏和享用它,如何不在餐桌上出洋相,成了我们的必修课程,因为它如今已经成了社交礼仪中关键的一种,公认为这是餐桌礼仪。.

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算得上东、西方不败的餐桌社交高手:

请人斟酒时,客人将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续酒,只需用手轻摇杯沿或掩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前应用餐巾抹去嘴角上的油渍,以免有碍观瞻,且影响对酒香味的感觉。西方各国的宴会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眉,并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招待客人时,在上酒的品种上,应按先轻后重、先干后甜、先白后红的顺序安排。在品质上,则一般遵循越饮越高档的规律,先上普通酒,最高级酒在餐末敬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酒的品种时,一定要换用另一杯具,否则会被认为是服务的严重缺陷。

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菜式的不同,选择红酒度数也会有所区别。对于餐中酒来说,如果吃的是海鲜,则适合配白红酒,而红肉则适合喝红酒。

你知道下马酒礼仪的来历吗?


据说,下马酒是从成吉思汗时代传下来的。相传,成吉思汗有三件心爱的宝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儿,套在右手大拇指上作为射箭时勾弓弦之用。另一件则是雕花的银制酒杯,每次饮酒的时候,必会使用这只银酒杯。第三件宝物便是成吉思汗手中的武器苏鲁定长矛,因此后世蒙古族族人也将苏鲁定似为神器看待,并且供奉起来。然而,成吉思汗他的这三件宝物,却每每在其危难之时为成吉思汗解围,甚至是与他自小结义的兄弟札木合聚会时救了他的性命。

成吉思汗在呼伦贝尔、阿尔山哈拉哈河一带称雄崛起之后,他的结义兄弟札木合十分的妒恨,总想找机会加害于他。于是札木合便暗中拉拢了成吉思汗孛儿只斤家族的世仇塔塔尔人的姑爷伊拉古,以成吉思汗与塔塔尔人联姻结盟为名,邀请成吉思汗到克鲁伦河下游的阿拉坦宝勒格赴宴。成吉思汗接到札木合派人送来的信件之后,与众人商议。大家都认为,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巴特尔就是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的,这次联姻结盟是假,借机杀害成吉思汗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众人都反对他前去赴宴。但成吉思汗还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他如约来到了阿拉坦宝勒格,刚刚下马,就见扎姆河从伊拉古手里接过一只酒杯,装出十分谦恭的样子双手递到成吉思汗面前说:长生天赐予我忠实的安达,以前都是我不识时务,错怪了草原上的英雄,是我的糊涂才造成了你我俩家大动干戈,兵戎相见的局面。今天我札木合在此设宴,还望我的好安达,草原上翱翔的海东青铁木真不记前仇,干了此杯成吉思汗从容大度的微笑着接过札木合递过的酒杯,顺势将拇指的象牙扳指伸进了酒杯之中,谁知雪白的象牙扳指顷刻间便变了颜色。成吉思汗心头一惊,暗道:酒里果然有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大动干戈,反而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遂灵机一动,用左手举杯,右手无名指朝天轻轻一弹说:有长生天的庇佑,才能让你我联姻结盟,这杯酒敬给长生天吧。说着便双手将酒杯高高举过头顶,朝天泼去。札木合一看就有些慌了,赶紧示意伊拉古又斟上了第二杯。伊拉古双手颤抖着将酒杯递到成吉思汗面前,结结巴巴的说:大汗、请印下这杯-杯酒,消除前仇,永-永结同心。

成吉思汗早已看穿了他们的阴谋,但还是若无其事的将酒杯接过,又将扳指儿伸到了酒中,扳指的颜色变的比以前更黑更深了。成吉思汗了冷眼看着他,又用无名指在酒杯中蘸了一下,然后将手举向空中,轻轻一弹说:你我原本是这片大地上的儿子,这杯酒应该敬给生养我们的大地。说着又将酒倾洒到了地上。札木合和伊拉古这时真的慌了手脚,你抢我夺的又斟上了第三杯酒,硬塞到成吉思汗的手中说:大汗、天也敬了,地也敬了,这杯酒应该能喝了吧成吉思汗冷笑一声,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色:虽然我们有长生天的庇佑,有大地的养育,但今日结盟一事怎能忘记了我们共同的祖先。说着又用扳指轻轻的蘸了一下酒,此时的扳指经过三次毒酒的侵蚀,已经变的很黑了,他强忍着心头的怒火,重重的朝远方的天空屈指一弹并说道:在天之灵的祖先啊,睁开慧眼看分明,不孝子孙捧浊酒,别怪孩儿不敬啊!说完遥望着北方的天空,将酒狠狠的泼下。然后,成吉思汗仰天大笑,并将扳指偷偷的揣到怀里,对跟随他的人说:拿杯来,我要用这个银亮的酒杯与札木合、伊拉古对饮三杯,以表我结盟诚意!当成吉思汗拿出他的那只雕花银杯时,札木合和伊拉古一看,便已知晓成吉思汗早有准备,于是只好换上了好酒倒入成吉思汗的银杯中。

这次聚会成吉思汗躲过了札木合的暗算,又探出了塔塔尔部的虚实,为他后来一举将世仇塔塔尔部消灭在达赖湖畔奠定了基础。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中,各部落之间厮杀不断。因此,为防止被暗害,无论是谁,每次在饮酒时,都要学着成吉思汗的样子将拇指扳指,伸到酒中,看扳指是否变色,如此反复三次便可验出虚实。(这也就是下马酒中最初敬天、敬地、敬祖先的由来。)如果没有毒就可以一饮而尽。久而久之,这一从战争中得来的习惯就演变成了一种接人待客的敬酒礼节。朋友来了,主人为了表示坦诚,都会用雕花的银酒杯斟满美酒,醇香的美酒清澈透底,客人接过酒杯同样还要用无名指的指尖(蒙古人认为无名指是最干净的)轻轻的蘸一点酒真诚的先敬天、再敬地,最后敬祖先,其最早验酒的这一作用早已随历史的流逝而消散。但真正的诚意却尽在于此,客人会好不犹豫的一饮而尽。

到了清代后期,扳指也渐渐的失去了原本勾弓射箭的作用,只有在射箭比赛中偶尔会用到。大多数的扳指材料也改为晶玉所造,这些扳指已成为当时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试毒的作用也就随之而消失了。但在蒙古族中,由成吉思汗流传下来的银杯敬酒程序,一直流传至今。因此我们到了草原上的旅游接待点或牧民家中时,主人为其敬献的下马酒也要如此,并且一饮而尽,以表示对主人热情的谢意。当然现如今一切的也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按照传统的蒙古族礼节,饮下马酒是一定要一饮而尽的,但如果有不甚酒力或干脆不能饮酒之人,就请大家量力而为,蘸唇示意即可,主人也不会勉为其难,如果是能喝的就直接喝下去,主人会感觉非常高兴,认为你是一个豪爽之人,值得可交的真心朋友。

葡萄酒礼仪


对于天天奔波在职场上的白领们,懂得一些葡萄酒的礼仪可以让自己的形象有比较好的提升。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年会酒会上一些喝葡萄酒的礼仪。

一、斟酒礼仪

如果公司聘请专业的侍酒师,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如果年会只是由普通的酒店服务人员或礼仪公司的人员斟酒,这个环节就要特别注意了。一般来说,红葡萄酒倒1/3正好,白葡萄酒倒1/2即可。

二、持杯礼仪

持杯有两种常见持法,一是握住酒杯的杯脚,将杯脚置于拇指和两只手指或三只手指中间轻握;二是握持酒杯的杯底,这种持杯方法能更轻易地操控酒杯,当然,千万不要握葡萄酒酒杯的杯肚。

三、敬酒礼仪

在向别人敬酒时,一定要注视对方,将酒杯缓缓举起,切忌酒杯举起的高度超过自己的视线。

四、碰杯礼仪

由于普通的高脚杯杯壁很薄,因此,碰杯时需要用高脚杯的杯肚部分接触。可将高脚杯向对方方向微微倾斜,用杯肚轻碰一下对方的杯肚。切忌用杯口碰杯,因为杯口碰杯方式极有可能使高脚杯破碎。要知道,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在年会上无疑是非常尴尬的。

五、喝酒礼仪

喝葡萄酒不宜采用喝中国白酒的方式,如先干为敬,感情深,一口闷等。对葡萄酒而言,最好的饮用方式是鉴赏葡萄酒,在敬酒或碰杯结束后,小嘬一口,在口中打几个滚,慢慢品鉴是最正确的方式。

葡萄酒在年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与敬酒人喝酒后,可以跟对方讨论讨论所饮用的葡萄酒,您觉得这款葡萄酒怎么样啊?您喜不喜欢这款葡萄酒啊?这些都是打开双方沟通局面很好的方式。

斟酒的礼仪规矩


为客人斟酒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斟酒礼仪:

当面开酒

商务宴会时,主办方负责人为客户准备的酒,一般是本次宴会上好的酒。应该将酒当场开封,分别为来宾们斟酒。

斟酒姿势

斟酒时,每斟完一杯,要把酒瓶稍收后顺手往后轻轻一旋,以免酒水洒出,造成失礼。斟酒时,酒杯应该放在餐桌上,一手扶住酒杯,一手倒酒,注意酒瓶不要触碰到杯口。如果你是接受他人斟酒,应该拿起杯子稍微倾斜。

斟酒有量

一般来说,斟酒不宜过满。中餐时斟酒,白酒一般以八分满为宜。

斟酒有序

商务宴会时,斟酒的顺序也严格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斟酒一般要从主宾位开始,再斟主人位,然后按顺时针斟酒。如在座有年长者,或远道而来的客人,应该先给他们斟酒。

如果两人同时为一桌的客人斟酒,则一个从主宾开始,一个从副宾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绕台进行。此外,如果宴请亚洲区客户,请先斟男主宾,再斟女主宾;如果宴请欧美客户,则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叩指礼是现代商务宴请中,一个常用的酒桌礼仪。至今,仍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倒酒或倒茶之际,客人都会以叩指礼表示感谢。在中餐里,你给贵客倒酒,人家会向你敲桌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别人斟酒的时候,可以向其回敬叩指礼,特别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身份高的时候。方法是:客人把食指、中指并在一块,指头轻轻在桌上叩几下。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式餐点的酒会上,以表示对主人斟酒的感谢,是一种常用的礼节。

陕西春节酒俗 陕南不会喝就别端杯


民间劝酒常说:“感情深,一口闷”,尤其在年节之际,饭桌上喝酒更是难免的,往往是越喝越有,不醉不归。在我国陕南一带,逢年过节也是如此,当地有话说:“如果没酒量,就不要端酒杯”,否则就是“凡饮一醉方休”了,那么就让饮食文化为你介绍,陕西南部春节酒俗。

在陕南高寒山区,秋收后人们习惯用玉米自酿“烧酒”(白酒),有的人家一年酿数百斤,不卖一两,全部用于自饮。也有人用拐枣、柿子、梨、高梁杆、玉米杆酿酒的,当地流传的民谚说“收罢秋,粮入仓,家家户户酿酒忙”就反映了这一情况。

而在陕南平原地区,春节前几乎家家都要用糯米酿造“黄酒”。人们说“过年做黄酒,显得家富有”,因它是自家酿的,花钱不多,可以让客人放量畅饮,主家不致出现壶空酒尽的寒酸窘迫之状。

所谓“无酒不成宴席”、“无酒不成礼仪”,陕南人爱喝酒说什么“有酒不怪菜”,炒一碗酸菜,或弄几个生辣椒,也宴酒。特别是山里人用大土碗盛酒,豪爽得很,凡饮一醉方休,每逢宴席不灌醉喝倒几个不肯收场。

城里人多喝瓶子酒,平川和山区农村,多喝自烤自酿的柿子酒,秆秆酒、苞谷酒、高粱酒、大麦酒、拐枣酒、阳桃酒等农家烧酒。平时几乎家家都有一缸酒,以备年节和来客之用。

陕南人家,饮酒也有一定的规矩,开瓶或斟第一杯酒要敬给上席的老者或尊者,然后依次斟酒,就餐时先喝“门杯”,然后由主人逐一向客人敬酒,先长后幼,主家成员凡能端起酒杯的,几乎都要上阵敬酒。

另外,陕南人还有用甜酒招待宾客的习俗。甜酒即醪糟,用糯米加特制的甜酒曲酿成,色白汁清,略带酒味,醇香绵甜,含酒精成分10%左右,不善饮酒者也可饮用。

在酒席上,主人热情地向客人敬酒,客人也要向主人回敬,斟酒曰:“满上”,以杯满为敬;劝酒曰:“干杯”,意在让对方多喝。劝酒时还有碰杯的习惯,并要说一两句祝福对方的吉祥话。

在陕南作客,如果没酒量,就不要端酒杯,这时候应该在未开始斟酒前,就把自己面前的酒杯倒扣在桌上子,这样,主人知你不能喝酒,也就不硬劝你喝了。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