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及酒俗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祭祀丧葬酒礼酒俗》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

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如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后来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

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的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斤酒及其大米,香烛等物,亲戚送的酒物则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来斤白酒,一头猪。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吊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关于儒家的酒礼与酒俗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较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较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酒俗酒礼 | 宜酒时节有哪些


人们在传统习俗影响下,公认为适宜饮酒的良辰美景,据清代郎廷极在《胜饮篇》中记载的有:

颂椒:元旦饮椒柏酒,屠苏酒。

人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专找朋友共饮。今已扩大为初三——初七。

灯宴: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宴,十八日为落灯宴,此数日间家家多有宴饮。

探春宴:春时,人们把种的各种花摆在院子里,边喝酒边赏花,然后为花儿们评奖。

花朝:时在农历二月十五日,吃酒看花。

踏青:寒食前后,春游乐事,在郊外踩踩青草嗅嗅花。

社日:旧时祭祀土神的传统节日,时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唐五驾《社日》诗中写道“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宴幄:春游碰到下雨怎么办?不忙跑,古人早有准备,撑起油布幕,照样吃喝。

访花:赏名贵花卉,常饮之。

庭花盛开:宴饮园庭花间。日期不定,巧妙留下玩乐余地。

修禊:三月前列个己日,出游临绿波、藉碧草、觅芒物、听嘤鸣娱情觞咏之中。其间有一些好玩的方式,但今天想玩就得掏钱。

听黄鹂声:春日携酒听鸟鸣。就算没鸟,酒也不浪费。

送春:怅望送春杯,高兴,酒;不高兴,酒!

新绿:树浓绿,蝶舞樽前映嫩黄。

泛蒲:端午饮菖蒲酒,先喝一次。

观音渡:端午观龙舟,水嬉之乐携酒饮之。在船上饮!同一天有两种理由快活!

避暑会:暑伏,林亭中酣饮。在亭中饮!古人不喜欢饭店。

竹筱饮:夏月暑饮竹林中。竹林?哇!

喜雨:暑天毒热,一雨生凉,昼以酒贺。什么事都有道理。

巧夕:农历七月初七,女饮。男的并没闲着,他们背着女同志喝。

迎秋宴:夏末宴饮迎秋。意料之中的事。

新涨:堤边观潮水,饮之乐。没潮可观的地方听消息,也乐!

中秋:团圆节设酌以饮。正规!

登高:重阳不放杯。

红叶:月叶粲如花,流连觞似舟。名目繁多,象人开会。

好月:不拘何时,醉向月中。

暖寒会:冬寒会友饮酒。

守岁:除夕饮宴迎新春。

对于好酒之士,没有什么日子、什么地方是不适宜饮酒的。(东方印象)

婚宴上应注意的酒礼与酒俗


在婚宴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宾客想公开对新人表达祝贺之意,敬酒活动于是展开,并且会在男傧相安排之下,陆陆续续进行。在场面盛大的婚宴上,务必准备麦克风,让每一个向新人敬酒的宾客都有麦克风可使用,让宾客就着麦克风向新人敬酒。你会发现,把整个婚宴敬酒过程录影保存下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经由录影,如此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将得以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录,并在日后带给你许多的乐趣。无论是在排练晚餐会抑或正式的婚宴上,敬酒都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过,就如同种种历史久远的礼仪一般,敬酒时,也有若干礼节应该加以遵循。例如接受敬酒的人不必喝美酒,只须坐在座位上,微笑面对敬酒者。
要敬酒时,如果席间有10位宾客甚或更多,务必站起身来。如果是在人数较少,彼此都熟识的场合上,则可以坐着敬酒。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可以先说句开场白,如“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想向某某先生敬个酒”;或者也可以不必说得那么正式,只要声音比正常说话时大一点说“现在我想说一些话”。不过,如果你是以敲杯沿的方式来引他人注意,可千万不要太过用力,像我自己至少就曾经三次用力过度,而把杯子都给敲破了。
婚宴上每一次敬酒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因此,应该避免东扯西拉没完没了。向新人致意时,话语中可以表达关怀、幽默风趣、率真感人,甚至可以戏谑,这些都无伤大雅。你的态度可以严肃,也可以机敏谐趣。不过,较重要的是,你应该事先演练一番。

民族酒俗婚礼


在我国,喜庆热闹的婚酒,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讲究。各地婚礼酒俗,你知道多少?
“无酒不成婚”这种习俗并非仅在汉民族中传承,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这一传统,只是内涵和形式更加多样。例如满族人喝交杯酒,是在新郎替新娘揭下头盖巾后,先有娶亲一方太太捧酒请新郎眠一口,再由送亲方太太捧酒请新娘眠一口,然后双方太太交换酒杯,各请新郎新娘再眠一口。
怒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只有喝了这同心酒,才算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门巴族人举行婚礼,得有路旁敬酒的举动。男方不到女方家,而是半路迎亲。他们带上几筒酒,并在筒边抹酥油,请新娘途中喝三次,象征吉祥。路旁的小伙子们会在此唱上劝酒歌,直至新娘将酒饮尽为止。
土家族婚礼仪式相当隆重,他们举行婚礼时,也将成年礼一同办了。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会在婚前一日行冠礼。新郎穿戴一新,先行祭祖,然后摆酒宴,由九个末婚小伙祝酒到贺,媒人给新郎敬酒一杯,同时说八句敬酒词。而女方的冠礼是在家举行,寨中姑娘来“伴嫁”,吃“戴花酒”。
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酒,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
汉族婚礼仪式之“合卺酒”。合卺酒,有的地方也会称之为“合欢酒”,其实就是现在的“交杯酒”。合卺的本意是把一分为二的葫芦,合成一完整器物。因为葫芦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不但象征着夫妻从此合二为一,永结同心,并含有让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意。

酒礼之道


白酒酿造以后,产生相关饮酒的礼节:如饮酒时座位的规定、倒酒的次序,敬酒、祝酒、干杯以及相关的民俗等。古时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礼道是人们共同遵守的饮酒准则、规范和礼节,多择期或遇典礼才饮酒,饮酒时讲究礼节,必须敬天、地、祖先等,然后主宾互敬,此谓礼仪之道,于浅斟慢饮中欣赏酒中五味。
民间饮酒的礼仪也是从祭祀礼仪发展而来。主人和宾客饮酒要互相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入座次,长辈让晚辈饮酒,晚辈才可饮酒,长辈杯中的酒没饮尽,晚辈不可饮完。倒酒也要遵守尊卑长幼的次序,古代的饮酒礼仪分四个步骤,即拜、祭、啐、卒爵。拜即饮者先做出拜的动作,表达敬意,把酒倒在地上一点是祭,乃祭祀拜谢大地生养之德,啐是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卒,有“较后”、“干杯”的意思;爵,是古代酒器。卒爵就是“喝较后一杯酒”,仰脖一饮而尽,这是古老文明的体现。
酒辞源于古时祭祀,酒辞表现为祭辞则庄重,婚嫁等喜事则表现为祝辞。在酒席宴上,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回敬叫酢,通常敬酒时,要说几句敬酒词,客人互相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客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文章来源:cnwinenews.com时,敬酒人和被敬酒人要“避席”起立,以示尊重,一般敬酒以三杯为度。
古代敬酒讲究礼仪,由谁敬酒,敬酒的快慢缓急,先后次序,都有礼数要求。古代家族饮酒先拜天,后拜地,接着拜神明和祖先,然后族人敬酒给族长,晚辈敬酒给长辈,儿女敬酒给父母,同时说些祝酒的话,也有请戏班唱戏助兴的。古时候,酒的用处是献给君王、诸侯,祭祀皇天后土和神灵,也是招待宾客的需要,越礼而行酒,不仅在朝廷的正式场合不允许,就是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遭到指责。在现代生活中,敬酒也要讲究长幼、尊卑、社会地位,一般要先外后内,先宾后主,有几位宾客同席,要一一敬到。
壮族、彝族、羌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盛行交杯酒、交臂酒、转转酒等礼仪,宾主互相敬酒。宾饮主杯中酒,主饮宾杯中酒,称为交杯酒,主宾曲臂相交,各饮各杯中酒,称为交臂酒。
转转酒。主宾围坐,由长及幼依次端起酒杯或酒碗,喝一口酒,或用竹管、木管、麦杆等空心管,插入酒坛依次吸一口咂酒,轮回传饮,至醉方休,称为转转酒、杆杆酒,这些宾主之礼,都是民族好客敬礼的光荣传统。
晏子说:“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即醉而出,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阀德,宾之醉也。”这是宾主酒礼在酒量上的规定,客人酒足饭饱,主人已经尽到地主之宜了。

酒德与酒礼 先德后礼


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风格。酒德两字,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和《诗经》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作为一种食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较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巫山酒俗之巴乡清酒


长江,这条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也滋生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风光旖旎的巫峡两岸,巫峡儿女在崇山峻岭之间繁衍生息,丰富的物产和豁达的生命哲学,使得他们很早就掌握酿酒技术,并在生活中充分享受美酒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