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酒具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精美到窒息的酒具》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酒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从酒身上衍生而来的酒具也成为一种艺术。通过每个时代的不断衍变,酒具以各式材质、形态演绎着不同时期的酒文化。同时也成为考古的重要依据。
1、夏商周时期铜器,象形铜尊


此樽象背上有椭圆形樽口,象腹中空以纳酒,象鼻中空以斟酒,结构极为巧妙。通体遍布云雷纹,象鼻尖上饰一长喙猛禽,另有一虎伏于象鼻顶端拱曲处,虎尾搭在猛禽身上,虎口正咬住蟠伏在象鼻背侧的一条小龙,象耳正面饰云雷纹,背面雕凤鸟,象身各处图案,布局紧凑,组织和谐,巧夺天工。
2、夏王朝陶器,大甸子管流爵


逃难中创造的艺术成就,这是从中原地区出土的但机具地方特色。用这种彩绘陶器盛装的美酒恐怕也非一般平民所能染指的。不仅是精美的古代酒器珍品,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
3、唐代,鸳鸯莲瓣金碗。


这只土豪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形态肥硕丰满,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优美典雅,工艺精湛考究,气度非凡,如此酒具恐怕也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碗上墨书“九两半”。
4、宋辽金元酒器,瓷器。


蓝釉描金是景德镇窑在元代首创的新工艺之一,釉质腴润,呈色鲜艳,犹如蓝宝石,给人一种尊贵典雅之美感,堪称景德镇窑蓝釉金彩瓷器之代表,这是酒杯中的蓝色经典吗?!
5、清代,金瓯永固金杯


“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始于乾隆四年。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制作极为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看着着样的御用酒杯,仿佛能看见重臣高呼皇帝万岁万万岁的场面了。
6、莲花白玉杯


花气酒香清厮酿,玉色洁白,玉质莹润细腻。杯体为圆形,状若盛开的莲花,内底花蕊凸起,环形柄,由花茎、叶茎与杯身相连,上部饰荷叶,叶脉清晰。形态自然优美,雕琢精细圆润,实属明初玉酒器中之精品。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秦汉时期的酒具


秦汉时代,上至皇室贵族,下到达官显宦,无不嗜酒成性,豪饮成风,民间饮酒也日渐普遍。所以对饮酒之器也十分讲究。《盐铁论·散不足》载:“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纶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当时不仅富贵人家用金酒壶、玉酒杯、漆酒壶、漆酒杯。就是在城市里的酒肆中,其酒具也颇为讲究。如《汉乐府·羽林郎》曾这样描写:“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汉人所用的酒具主要有瓮、缸、壶、卮、樽、杯、勺等。河南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了大批陶瓮,其外壁都写有各种酒名,或刻有贮酒的石数,内壁附有酒液散发后遗存下的黄色残渣。可见这种陶瓮是贮酒的器具。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夫妇墓中也出土了贮酒所用的33个大陶缸。有些陶缸上“稻酒十一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等字迹还分明可见。壶为盛酒的器具,如《初学记》云:“食中有客,提壶行酤。”初始于战国时期的“卮”,汉代应用也十分广泛。《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载“鸿门宴”中就多次提到这种酒器。樽,是汉代较为常见的盛酒器。汉樽多作圆筒形,有的似鼎,但三足矮小,腹部两侧有两只环耳,用以提携。两汉时期,用樽盛酒非常流行。饮宴之时用盘承樽置于席间,以便宾客用勺舀酒。汉诗中经常提到樽,如“堂上置樽酒”(《相逢行》)。《陇西行》也说:“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渠于),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意思是说,把客人请到北屋,坐在毡毯上,然后摆设酒席,先在席间放置两个樽,一樽盛清酒,一樽盛白酒,樽上放勺,供舀酒之用。秦汉时期,酒具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青铜器已逐渐被漆器所取代,而壶、卮、杯、勺等基本上都是漆器。直到南北朝时期,漆器酒具才开始衰落。这一点从考古资料中也可以得到证实。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一座秦墓,出土了许多漆器饮食具,仅饮酒用的耳杯就有23件.而青铜器已非常稀少了,只有一件青铜鼎。在近年来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临沂金雀山汉墓、扬州西郊汉墓等文化遇址中,出土的饮食器已全部是漆器了。这时的漆器酒具大多数都是器外涂黑漆,上面用朱漆绘有装饰纹样,器物内壁涂朱色漆。

秦汉之前的酒具


有了酒,酒具也就应运而生了。我国最早的酒具大概用的是动物的角和葫芦、竹筒、蚌壳、椰壳等天然器皿。古代的;酉具,如“角”、“爵”等,形状上就象是在动物的角上加了支撑的腿和把手。另外一些器皿,如觚(gu孤)、觯(zhi至)、觥(g6ng工)、觞(shang伤)等,从文字结构上也都}有“角”旁,说明其原始形态也与动物的角有关。《礼记·礼器》云:“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这其中的的“角”,最初也是兽角,后来才发展成金属材料制成的青铜角。商周时期的青铜角就是由牛角发展而来的。这些都表明,我们的祖先曾有过一段用动物的角等天然之物做饮器的滥觞期。远古时代的天然酒具无法保存,我们不可能见到了。但近现代大量的民族学资料却有力地证实了它的存在。我国台湾的高山族,直到清代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饮食器具中金属器皿仍十分少见,酒具普遍为竹筒、葫芦瓢、木杓等,雕有花纹的木制“连杯”已属高档酒具。独龙族、佤族、怒族等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的民族,也一直保持着用竹筒酿酒、饮酒的习俗。在藏族、彝族、纳西族、苗族、蒙古族地区,也普遍使用天然的牛角、牦牛角作酒具。陶质酒器是我们能见到的历史上遗存下来的最早的酒具。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学会用粘土来烧制各种酒具。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尊、罍(1ei雷)、杯、盉等陶质酒具。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酒具达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总数的26.4%。夏、商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阶段,由于生产力的提高,酒文化的积累,酒具就更加日益丰富了。这一时期,陶质酒具在酒具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夏人继龙山文化之后,制陶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陶器成品质量已有所提高。纹饰以蓝纹、细绳纹、粗绳纹为主。但形制多沿袭前时之制。商周时期陶器逐渐成为主要是平民和奴隶们的饮食器具。酒具的主要器形有斝(jia甲)、爵、瓮、豆、尊、缶等。在陶器发展的同时,由于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夏代青铜酒具已开始出现。到了商代,由于酿酒业的迅速发展,奴隶主贵族奢侈无度,使饮酒成了一时风尚。尽管当时金属十分贵重,青铜在生产中都未能得到普及,但奴隶主统治阶级却不惜将其大量地用于礼器和饮食器具的制作,使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些年从商代贵族的大墓中出土的青铜嚣物中,有60一70%都是酒具,就是在一般的墓葬中也有成组的酒器出现。平民的墓葬中随葬品虽不多,但也少不了觚、爵等饮酒器。青铜酒具是当时奴隶主举行祭祀、饮宴和其他仪式专用礼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因而生产的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良,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商朝青铜酒具的主要形制有尊、卣、觥、斝、觚、瓿(布)、彝、罍、壶、盉、爵、角、觯、勺等。其纹饰大都以“雷纹”作底,上加“饕餮(e涛帖)纹”、“夔(葵)龙纹”及鸟兽图案。多数都有铭文,字体严谨功力,显示了当时青铜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周代继殷商之后,青铜器制造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周王和各诸侯封国都建立起自己的大小青铜作坊,铸造酒具等青铜饮食器皿。周初的青铜酒具多继承着商代的传统,纹饰和品种也与殷商时代类似。康王以后,才逐渐显示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各种酒具的器壁从厚重趋于轻薄精巧,纹饰由繁缛趋向于简易而生动活泼的动物纹与几何纹,突出了实用的特点。如“壶”这一历代的盛酒具,新石器时代是模仿葫芦的形状制成的,商代的青铜壶多为扁圆形,带有圈足和耳。到了周代则又变为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壶身两侧各有一兽头铺首衔杯耳。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西周后期到春秋,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交替时期,这时的酒具也随之出现新旧交替而产生变革的现象。有些原来象征奴隶主威严,但使用起来却不太方便的酒器,如方彝、斝、觚、卣、爵等已逐渐减少甚至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器型,如鐎(焦)、礁、缶、舟等。战国至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期间,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酒具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盛行的青铜酒具主要有:壶、钫、卮(支)、樽、杯等。这些器皿制作精致玲珑,造型美观,有的还用金银丝线镶嵌出各式鸟兽花纹,工艺水平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由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奴隶社会的酒具,尤其是青铜酒具的名称、式样、用途是非常繁杂的。为了方便、明了起见,现将主要酒具的大致情况分述如下:尊:是一种大口、贮酒而备斟的酒器。多为青铜制,颈微缩,鼓腹,平底。体呈圆形、方形等,形制很多,如牺尊、象尊、四羊方尊等。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意思就是与对手在饮酒食肉的宴席间取胜。“俎”是盛肉器,后来人们就把“尊”作为酒杯的代称。鸯:酿酒或盛酒之器,呈圆形或方形,口小,腹深,圈足,有盖。肩部有两耳,多为青铜制,盛行于商周时期。盂:温酒或盛酒备斟之器,圆口、鼓腹,有三足、长流、鋬(pan判)和盖。多为青铜所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斝:盛酒、温酒之器,口大,有三足、鋬,多为青铜制,形似爵,但比爵大。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爵:饮酒、温酒之器,敞口,有流、柱、三足和鋬,多绚一铜所制,初为典礼时所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卣:盛酒、移送酒的器具。形制不一,多为青铜所制,圆目,鼓腹,有盖、提梁和圈足。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觥:饮酒、盛酒之器。器形不一,多为青铜所制,鼓腹,有流和鋬,平底或圈足,有的盖为兽头形,有的整器作一兽彤。盛行于商周时期。角:饮酒之器,也是古代的量器之一。大口,有三足。盛行于商周时期,多为青铜所制。觯:大口青铜饮酒器,形似尊,但比尊小。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觚:形似喇叭的大口、细腰、高圈足饮酒器,多为青铜所制,盛行于商周时期。彝:比较大的盛酒器。器身多为方形,平底,有盖,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瓿:圆口、鼓腹、圈足的盛酒器,多为青铜制品,盛行手商代。壶:盛酒、贮酒器,敛口、深腹、圈足,多有盖、提梁。盛行于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鐎:温酒器,也称“鐎盉”。其形状似忝,圆腹、小口、有喙.底部有三足。与岙的不同之处是岙有鋬,而鐎无鋬有提梁,并用连环将提梁和盖相衔接。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缶:盛酒器。形状似壶,圆身、大腹、有盖,腹部有四个环。多为青铜所制。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礁:盛酒器。小口、宽肩、大腹,器身有四个兽头连着衔环。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舟:饮酒器。椭圆形、平底,腹部两侧各有一环形耳,因形状似小舟而得名。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卮:饮酒器。扁圆筒状,有盖、鋬和短小的三足。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玉质和漆器酒具。我国用玉作为器具原料的历史非常悠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制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28件器物。虽然这些器物选料不严,形状也不规整,但足以说明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知道用玉了。经夏代至商殷,玉器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程度。各地商代的遗址中,都出土了成批的玉器,其中包括酒具在内的各种饮食器具。西周以后玉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酒具主要有玉杯、玉壶等。唐朝诗人王翰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其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便为玉制。夜光杯产于甘肃酒泉,传说当年西周穆王远游西域,与王母娘娘在“瑶池”欢宴,席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玉质夜光杯。夜光杯是用祁连山玉石巧磨细琢而成,质地精细,花纹美丽,杯壁薄如蛋壳,光滑透明。当美酒倾入杯内,顿时光彩熠熠,绮丽无比,周穆王爱不释手,于是王母娘娘便赠送一套给他。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漆器酒具西周早期已经出现。1958年在湖北崭春毛家嘴出土了一件非常珍贵的漆杯,据考证为西周早期之物。该杯在黑色和棕色的漆底上绘有红彩纹饰,制作相当精美。春秋时期漆器工艺继续发展。战国时期,漆器已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近年来,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战国墓葬中.都发掘出了大量的精美漆器,其中包括漆杯、漆酒具盒等酒具。漆器酒具中以彩饰耳杯最为盛行。耳杯亦称“羽麓”(觞,也是一种盛酒器,《汉书》日:“羽觞,爵也。作生爵(雀)形,有头、尾、羽翼。”),是将木头旋凿后漆制而成的.两旁有耳,便于端拿的酒杯。其形状主要有圆耳杯、方耳杯和高座耳杯三种类型。战国初期漆杯木胎还较厚重,中期以后就日趋轻巧。多用薄木直接卷曲成胎,或者外贴麻布的.有的还在边缘上用金属镶边,称之为“金铜扣”。这样不仅轻便,而且更加美观耐用了。直到秦汉时期,漆器耳杯仍十分盛行。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就出土了不少漆制耳杯,而且杯中还写有“君幸酒”字样。

唐宋时期的酒具


唐代,随着陶瓷工艺的迅速发展,瓷质酒具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并逐步取代了做工繁杂、成本高的漆制品。唐初的酒具除了越窑苍翠欲滴、如冰似玉的青瓷杯、盏、壶外,还出现了凤头壶、龙首杯等三彩釉陶酒具。唐代中期以后,瓷质酒具的造型上又有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盛酒与斟酒的新器具——酒注子(或称执壶、注壶、偏提等)。其形状似今日的酒壶,有嘴、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杯,因而取代了樽、勺,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斟酒器具。这种酒注子在绍兴、宁波等地唐代的墓穴中均有大量发现。酒注子是在前代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南北朝及隋代鸡头壶上的鸡头是纯装饰物,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创新,把鸡头部分做成中间有孔的壶嘴,使之既美观,又有实用价值。关于它的初始情况,宋人李济翁在《资暇录》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元和(唐宪宗年号)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十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嫈(同营),而盖、觜、柄皆具。太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日偏提。”唐代中期酒注子的造型浑圆厚重,壶腹以圆形、扁圆形为主,壶嘴大而短。唐末时壶体逐渐变得精巧修长,壶腹多为瓜棱形、椭圆形,壶颈、壶嘴、壶柄都增长了。从唐人“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和“衔杯乐圣称避贤”等诗句中,可知唐代饮酒亦多用杯子。和酒注子配套使用的便是瓷酒杯。酒杯的形状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曲腹圈足小杯、带柄小杯等。五代时期,酒具基本沿袭唐制。不过,这时又出现了一种与酒注子配套的温酒用具——注碗。使用时在注碗内放入热水,再把酒注子放入其中来烫酒。随酌随饮,非常方便。宋代的手工业中,陶瓷业是最杰出的,同时它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也是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当时著名烧瓷大窑,北方有定窑、汝窑、钧窑,南方有越窑、建窑、景德镇窑等,都能生产瓷器精品。宋代的酒器,多数是壶杯成套,其品种之完备、器形之丰富,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如酒壶就有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其中葫芦式壶是宋代新出现的器形,它的特点是壶身为葫芦形,流贴附在下截圆腹上册,另一侧两截壶体间有束带形曲柄相连。无论哪种壶,使用时一般都与五代以来一直流行的注碗配套使用。而且酒壶与注碗的形状要求和谐一致,如瓜棱壶要配瓜棱形注碗。

明清时期的酒具


明代,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瓷窑,瓷器的使用已非常普遍。随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瓷质酒具的质量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尤其是景德镇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南洋及世界各地。其主要代表有青花瓷、成化斗彩瓷和被称为“祭红”的红釉瓷。青花瓷酒具有酒壶、酒杯、小酒碗等,其特点是式样美观,瓷胎晶莹,青花深翠,很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成化斗彩瓷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形成的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制瓷新工艺。这种瓷器上多雕绘有各式花纹图案,构成各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或动植物画面。因而,这种瓷酒具就多根据其造型或图物而得名,如秋千杯、龙舟杯、高士杯、娃娃杯、鸡缸杯、人物莲子盏等。由于其工艺复杂、精湛,明代就已是著名的珍品。《万历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郭子章《豫章陶志》也说:“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在《成窑鸡缸歌注》中也对成化斗彩酒具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秋千杯者,士女戏秋千也;龙舟杯者,斗龙舟也;高士杯者,一面画周茂叔爱莲,一面画陶渊明对菊也;娃娃杯者,五婴儿相戏也;……各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色莹洁而质坚。”“祭红”是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景德镇烧制的一种色调纯正的鲜红釉瓷器。其中祭红酒杯尤为精美,堪称酒具中的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存有一件明代传世的祭红高足杯。继明之后,清代的酒具仍以陶瓷器具为主。清代的酒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清代新出现的,如珐琅彩酒杯、素三彩瓷酒具、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酒杯等,另一类是仿古的瓷酒具。其中包括仿商、周时期青铜酒具的样式制出的尊、爵、角等,和仿宋明时期的瓷酒具酒注子、马蹄杯、娃娃杯、斗彩鸡缸杯等。

酒具黑陶杯的形状


酒具黑陶杯是什么形状的?绍兴较早的饮器是陶制品。河姆渡文化遗存中有大量陶器,尤其是第四文化层,出土陶片达十万多片,复原陶器两百多件,这是一种夹灰黑陶。

到前列、二文化层中,发展为夹砂灰、红陶。这里有许多当时或以后可以作为酒具的杯、盉等。当然,这时的陶器造型不规整,质量粗疏。在良渚文化和绍兴马鞍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陶器造型就较前规整了。那里的杯、碗、瓶、壶制作细腻,形状精巧。特别是良渚发掘的高颈贯耳壶、黑陶杯。黑陶杯黑色薄胎,上端呈盅形,上沿外卷,下端高足。70年代初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的陶杯呈柄形,有把手,工艺精细,表现了远古人高度的制陶技术,是古越酒具中的杰出代表。

较有名的酒具:Spiegelau


成立于1521年、位于德国水晶重镇Passau的Spiegelau,也是知名度的水晶品牌。据传其原本为Riedel的OEM厂商,所推出的酒杯形制一般认为与Riedel极为相似,且价格相对平易许多,故而颇受入门级酒客的青睐。旗下商品分为手工吹制与机器吹制两个项目,项下再细分为多个系列,手工吹制部分以GrandPalais系列款式较多;机器吹制方面则以VinoGrande系列较为完整,不仅有Bourgogne、Bordeaux、Chianti等产地区分,甚至还推出较年轻的白酒、以及Magnum大瓶装红酒专用的杯子,十分有趣。Baccarat创立于1764年的Baccarat是法国极知名的王室御用级水晶品牌,包括法国、英国、俄国、印度王室都是此品牌的爱用者。

古代酒具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的美酒的酒器: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较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尊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商周的青铜酒器: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的酒器达到空前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较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汉代的漆制酒器:商周以降,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瓷制酒器: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较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其它酒器: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

较有名的酒具:ZwieselKristallglasAG


德国赫赫有名的专业玻璃与水晶集团,旗下分为以机器吹制杯品为主的SchottZwiesel,以及以手工吹制杯品为主的Zwiesel1872两大品牌。产品较大特色在于杯壁轻薄、表面透明光滑、且质地坚固耐用。尤其号称配方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氧化钛成分,使玻璃本身特别有韧性,据说即使连较精细的手工吹制杯品,也可经得起洗碗机的洗涤,与一般公认需得小心呵护以免破损的Riedel恰成鲜明对照。较知名、杯型品项较齐全的分别为Zwiesel1872旗下的Enoteca和SchottZwiesel旗下的Diva两系列。比方Enoteca的红酒杯就分为法国Bourgogne与Bourgognegrandcru、Bordeauxpremiers、Beaujolais,意大利Chianti、西班牙Rioja等不同产区使用的杯型。而Diva也不遑多让,法国Bordeaux与Bourgogne两大产地也一样各有两只杯子。不管在耐用度与专业度上,都颇受各方酒饕们的肯定。

健康白酒具备的特点


健康意识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而深入,健康白酒也随之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需求。
酒是含有一定乙醇并兼有多微物质的液态胶体。饮用大体可分为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啤酒、健康酒与药酒。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不断呼唤着健康白酒的出世。在白酒行业也一直探讨与研究这一话题,但大都停留在说白酒而白酒的本身成份的研究与揭示,这丝毫改变不了白酒的性质,无论你如何宣传白酒就是健康酒,也改变不了白酒概念的本身,消费者也不回认可。直到1995年白酒专家丁前胜与原洋河酒厂总工程师郭永红联合研发出28vol洋河神露,并被轻工业部授予新产品科技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巾帼酒仙”郭永红凭借三十年洋河名酒科研与生产经验,携手白酒“突出贡献科技专家”丁前胜。十三年刻苦公关,较终成就了健康高端白酒。他们提倡酿健康酒、健康饮酒、饮健康酒。他们认为健康白酒应具五大特点:
一、是以传统白酒为基础酒;
二、是用科学技术将药食同源物质与白酒有机融合;
三、是酒体应保持传统白酒的特性与典型性;
四、是具有助于养胃、护肝、润肺、健脾、益肾等相关功效。
五、是没有明显的药味,适口度好。
健康白酒既区别与露酒,又不同于传统白酒。是传统白酒中融入药食同源功能因子的健康白酒。
倡导:酿健康白酒,健康饮酒,饮健康白酒。

酒具的来源,杯具的产生


酒具原是指制酒、盛酒、饮酒的器具。近代大工业化制酒工艺产生后,酒具一般指盛酒和饮酒的器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具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具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具。酒具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反映着酒俗的演变,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较原始的酒具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像贝壳、葫芦、动物的犄角等,在石器时代已有之。典籍上曾记载,形容古代盛宴“觥筹交错”的觥,较先即是用兽角制的原始盛酒器。尔后利用坚硬的瓜果外壳制饮具,较为典型的莫过于用葫芦的外壳制成的酒瓢,这是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原始饮具。从文字学角度切入,觚、觥、觯、觞等酒具均有个“角”字,瓠、瓢、觚等酒具均有个“瓜”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正式的酒具。据考古发现,我国较早的酒具是陶制酒具。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具。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具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空前未有的,成为奴隶主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具为业的氏族。酒具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
这些酒具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具,又表现出奴隶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具、羊形酒具、牛形酒具、象形酒具、鸮形酒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