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中国的红酒专题。这篇关于《印度洋的风吹来中国味道——“中国.青岛”号抵孟买》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小雪季节,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已飘然落雪。

而数万里之遥、地处热带的印度孟买,却正进入一年之中相对舒适的季节,温度在25、6度上下浮动。印度洋阿拉伯海吹来温润的海风,中国帆船航海第一人郭川与中国.青岛号三体大帆船渐行渐近。

中国.青岛号行驶在印度洋阿拉伯海

当地时间11月23日18时,由郭川率领的中国青岛号,沿着600多年前郑和走过的海上丝绸之路,抵达国际远洋航行第三站印度孟买并靠泊在印度门附近水域。

追寻600多年前的帆影探访中印贸易史

时空穿越至1405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帆船舰队,向着西洋诸国进发。千帆竞逐,把浩瀚的大海妆点得格外美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目的地是印度半岛西端古里国,即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

古里国沙米国王盛情款待了远方来客,郑和船队也与古里人友好贸易。在这里郑和船队与当地居民共同建造了一座中国风格的碑亭,《瀛涯胜览》记述了碑文内容:【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乐万世】

由于古里的优越地理位置,其后郑和船队多次下西洋,均以此作为补充淡水和食物的中转站。

古里也因此成为古代中国与印度诸国友好贸易的见证地: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到达亚洲和非洲三十多个国家。

印度洋的风吹来中国味道

如今的古里,繁华不再。取而代之,是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国最大海港印度孟买。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610年后,中国帆船航海第一人郭川,追寻郑和的桨声帆影,驾驶中国.青岛号越过昔日的古里,直抵印度孟买。

中国.青岛号驶进孟买印度门附近水域

作为印度的经济中心,工业基地和贸易中心,孟买承担着日益重要的商业作用,不断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而位于印度孟买的电影工业基地宝莱坞(Bollywood)更为全球影迷所熟知。

在孟买,中国元素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青岛啤酒,可算作是很好的佐证。众所周知,印度是宗教国度,对于饮酒存在诸多限制。即便如此,你依旧会从商店和酒吧发现熟悉的青岛啤酒身影,这也通常会给身在异乡的中国游客带来惊喜。

郭川与中国.青岛号进港时,得到孟买皇家伯尔姆帆船俱乐部副主席卡帕亚热情接待,也受到了当地人的夹道欢迎,青岛啤酒印度经销商辛格桑德和他的朋友们就在其列,帆船运动与青岛啤酒一并成为跨越国度的交流介质。

史料记载,美酒曾是郑和船队在远洋航行中的必备品和对外输出品,酒能够增强他们抗击风暴的信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力量。而今天郭川与中国.青岛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青岛啤酒不仅作为郭川与船员的重要补给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中国符号。

体育无分国界,而青岛啤酒这个远销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品牌,也正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着更好的畅饮体验,青岛啤酒印度经销商辛格桑德说,在印度,微辣的咖喱味美食配上清爽的青岛啤酒,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享受。

印度洋的海风,正吹来中国的味道。

中国.青岛号计划在印度停泊2天,预计11月25日前后程前往下一站埃及亚历山大,继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帆船航行之旅。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隔夜闻香 中国白酒的“国家味道”


经过漫长的演变,世界各地的饮酒习惯逐步成形,如日本人喝清酒,韩国人喝烧酒,中国人喝白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中国,红酒,这一西方国家产物,也慢慢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纯粮白酒。(通过食用酒精、香精、香料、添加剂勾兑的白酒除外)

一、为何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

1、西方人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

据统计,即使在冬天,美国冰激凌供应商的利润额也仅比夏天低不到三成。也就是说,美国人一年四季都会吃大量冷食。

对此中医认为,西方人的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西方人冬天吃冷饮,是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大量吃冷食会让阴性过重,造成脾胃虚寒;而温热食物能有效地升高体温,增强免疫力,使气血运行顺畅。

中国人的体质与欧美人的不同,与中西饮食结构不同不无关系。

欧美人从小摄入牛肉和牛奶,高蛋白营养物的摄入量远大于中国人,阳气偏盛,有更充足的热性驱逐寒气,所以不太怕寒邪侵入。而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人们从小吃谷类、蔬菜更多,热量偏少,阳气偏弱。这就造成当前的中国人,不管大江南北,大都是虚寒性体质。

2、红酒与白酒,哪个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近年来,红酒以优秀的品质、浪漫的情调得到了一些国人的喜爱。然而,红酒来自西方,其产生的渊源与西方人的偏热体质有着密切关系。红酒发酵用的是自身的酶,原料是葡萄的果肉,偏寒性,和吃冷饮一样,西方人饮用红酒同样是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

而白酒产自中国,原料是五谷杂食,也即种子,它是有生命力的,而且必须加酒曲发酵而成,萃取五谷之精华,性偏温热,再加上其道法自然,以五谷养六脏,阴阳协调,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3、白酒辛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有益

在2012年,医学界统计,中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肺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十大慢性病占了十大致死疾病的85%。作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慢性病在中国发病率正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据中医分析,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是虚寒性体质。虚寒性体质,导致阴成形而变成瘤子,因为体质虚寒的本质是阳气内在的不足,阳气不足则阴邪因而客之。久而久之,邪气一层一层地压进了三阴层次,慢慢地转化成各种慢性病。而要改善体质,食疗是一个重要方法。在这方面,白酒辛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为有益。

白酒辛温,又辣又热,可以散寒。这一点早在古人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现代科学也表明,白酒含有大量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吸收。一般来说,每1毫升白酒能产生7千卡的热量,如此算来,饮用100毫升酒精便能产生700千卡的热量。

二、中国男性体质下降,更适合喝白酒

1、国民体质上升,男人体质下降

2015年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我国国民体质各项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但成年男性体质达标率下降0.1%,虽然数据下滑不多,但这已经是继2010年以来成年男性体质连续第二次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虚胖、高脂、高血压、失眠等等。当前社会激剧转型,中国男人面临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其身心可谓压力山大!

2、中国白酒,既可减肥,又可减压

白酒有活气活血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在体内燃烧,减少脂肪的积聚,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据说,喝一杯白酒所消耗的卡路里相当于运动一小时。

白酒还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起到减压助眠的功效。少量饮用白酒,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人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身心都能处于放松的状态,加上白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使身心倍感轻松。

尤其在睡前,适当喝点白酒可使大脑迅速进入深层次睡眠状态,从而得到彻底休息和放松,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另据两位来自米兰大学的医生经进大量实验发现,适量饮用纯粮酿制的酱香白酒,有助于提高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于每天公务缠身的中国男性来说,这一点实在是太给力了!

山葡萄酒——“走心”的中国味道


喜生于针阔混交林缘及杂木林缘的山葡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产,其果可鲜食和酿酒。虽生于山野,但由山葡萄浆果酿造的山葡萄酒呈宝石红色,鲜艳透明,醇厚爽口,具有独特的果香和酒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是中国特色葡萄酒中的一抹亮点。

山葡萄酒为何会有如此鲜明的中国味道?它的过去埋藏了多少不为人所知的往事?记者近期采访著有《中国特色酒收藏投资指南》的酒文化畅销书作家、陈年老酒收藏家曾宇,听他构架出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酒体系,在一枚枚珍稀酒标中,追寻那些年的往事,以及已经失落掉的走心中国味道。

浓墨重彩的中国葡萄酒文化

谈起中国葡萄酒文化,曾宇认为任何话题的论述,最好都应从其源头开始,所谓正本清源,方得始终。根据他的考证,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美酒,最开始的形态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果酒。

这个结论并非随口一说,曾宇甚至为此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证工作。有关人类最初栽培葡萄并酿酒的历史有太多说法。比如说在开始的时间上,有人认为是在公元前八千年,有的人倾向于八千年前、七千年前或五千年前。似乎每一种说法都有根据,但又没有更详细的史料佐证。

曾宇发现,有关葡萄酒的起源,竟也有学者推测应是由中国传入欧洲。关于这个说法可见意大利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潘登总裁在《葡萄与葡萄酒之路》大会的发言内容。不过,根据当前主流声音对葡萄酒的起源地讨论,尽管众说纷纭,但它们主要集中在叙利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古波斯。

大多数考古和学术研究,均指证东方的多个国家为葡萄酒的发源地,一些地中海东岸的古老国家在距今五千年前便已种植葡萄、酿造美酒,由此希腊的酒神精神成了后话,至于罗马、高卢(即法国)、莱茵河两岸也只算得上是后起源中心了。曾宇对记者说。

按照这样的考证结果,曾宇认为,我们东方人动辄谈论的波尔多、勃艮第红酒文化,论其历史渊源,在古亚细亚文明面前,不过尔尔。当然,无论如何,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在庞大的世界葡萄酒图谱中确如碧波浩渺中的一滴。

学者陈习刚在《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一书中说,后起源中心欧洲的葡萄品种在春秋时期传入新疆,至此拉开了中国种植、酿造葡萄酒的序幕。西域美酒从此在中国酒文化中留下了几分亮色。

浓墨重彩的时代在隋唐时期,其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文化成为西域传播到中原的重要内容,葡萄酒文化空前繁荣,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是文学家创作的题材,也在史书、宗教、典章制度中多有体现。

葡萄的得名很有趣。据说是人们酺而饮之,陶然而醉,故借酺、陶之音而得名。但曾宇也指出,由于华夏酒文化的根深蒂固,致使中国葡萄酒文化受到地域、社会、历史因素的冲击而始终处于谷物酒的旁支派系,从未成为中国酒文化脉络之主流。

相比之下,在西方,则同样因为地域、社会、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却沿袭了葡萄酒作为主流酒种的发展脉络。曾宇认为,尽管中国诗词中亦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之脍炙人口的诗句,却抵不住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的古代社会,那种在李时珍笔下,可酿可烧,甚至加入酒曲酿酢的中国特色葡萄酒酿法早已失传。时值清末,中国已无酿酒大师,亦无正统葡萄酒文化。

在品种上,特色的山葡萄酒分布在广袤的草木葳蕤之中,其有别于近代欧亚葡萄品种和外来物种,也曾为大多数人所不知。这种葡萄,诗经称之为薁,汉代则呼其蘡薁,魏晋时期,又叫做燕薁。时至唐朝,这种叫燕薁的果实民间习语称山葡萄,并一直沿用至今。唐代苏敬在《新修本草》中写道:薁,山葡萄,并堪为酒。这种山葡萄酿酒的传统,一直在民间有所传承,并在当下的集安和柳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山葡萄酒特色产业。

尼雅葡萄酒 优秀产区的“中国味道”


国产葡萄酒近年来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包括尼雅葡萄酒在内的众多优秀国产葡萄酒,在各大国际专业葡萄酒大赛上频频获奖,并多次得到世界葡萄酒大师的赞许,以优异的品质树立起国产葡萄酒的新形象,在世界葡萄酒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国产葡萄酒捷报频传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红酒消费国,国产葡萄酒产业也开始全面崛起。在各大国际葡萄酒专业赛事上,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葡萄酒崭露头角,捷报频传。以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以下简称:中葡酒业,股票代码:600084)旗下尼雅葡萄酒为例,不久前,国内首个以国际领袖产区概念对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国内外葡萄酒产品进行质量评比的大赛2014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上,尼雅葡萄酒从世界主要产酒国领袖产区和国内优秀产区的众多葡萄酒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大赛金质奖。距离尼雅葡萄酒在全国首个为中国消费者设立的大赛WINE100葡萄酒大赛中荣膺最佳中国酒总冠军,仅仅一个月的时间。

与此同时,近年来,杰西斯-罗宾逊、贝尔纳-布尔奇等多位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大师频繁来访,对国产葡萄酒的品质赞不绝口。中葡酒业与国内其他优秀葡萄酒企业抓住国际交流的机会,不断完善自身品质,逐步与世界接轨。

民族产业打造中国味道

葡萄酒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料产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尼雅葡萄酒的产地位于新疆天山北麓,那里独特的先天产地生态优势,对于出产富有产区特色的葡萄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原料植株、酿造技术及生产设备均与世界优秀产区同步的同时,尼雅葡萄酒实现了个性鲜明的自我成长。

发展自身的同时,包括中葡酒业在内的优秀中国葡萄酒企业,也推动着国内葡萄酒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国产葡萄酒的发展之路在未来将有很大的空间,在充满变革与机遇的世界葡萄酒新格局中,国产葡萄酒担负着振兴民族产业的重任。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酿造中国味道,中葡酒业携手国内优秀葡萄酒企业,充分展示国产葡萄酒的独特魅力,让国产葡萄酒以崭新形象屹立于世界舞台。

酒评君吃喝指南:中国酒挑战洋美食 另类搭配也惊艳


文/酒评君酒评网主编资深酒评人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餐与酒的搭配永远是吃货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千百年来,吃货们在吃喝这件事儿上逐渐达成了某些共识。比如在中国,花生米配白酒,几乎没人会反对;而在欧美,红酒配牛排则是另外一套被普遍接受的法则。

程式化的搭配是不是再也不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了呢?事实上,餐与酒的搭配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大多已经成为法则的搭配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主厨和侍酒师看来,每一种香味与口感组合的微妙变化都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用餐体验,在美食与美酒之间,是没有最搭、只有更搭的探索乐趣。

哪怕即便是牛排+红酒这一简单搭配,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不同部位的牛肉和不同的烹饪火候,以及不同品种、不同产区、不同风格的葡萄酒,便衍生出了N种不同的搭配。中国酒挑战洋美食,某些看似不合常理的搭配也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菲力牛排(Fillet),小块腰内里脊肉。牛里脊中靠近腰部的部位,又叫嫩牛柳,一头牛只有两条。由于较少运动到,因此是肉质最柔嫩的牛排部位,肌肉纤维很细,几乎没有肥肉。


菲力牛排

用煎锅煎至3分熟,表面没有血丝,切开以后呈粉色,吃起来口感滑嫩,放进口中,轻嚼即化。这个部位的牛排最好搭配一些单宁含量不那么高的红葡萄酒,才不会让葡萄酒的风味盖过牛排本身的味道。

事实上,搭配牛排并非红酒的特权。菲力牛排搭配一些口感清淡的白酒或者韩国烧酒,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以雅致纯净,清香甜美著称的金奖青春版江小白,搭配菲力牛排不但逼格满满,口感体验也有令人意外的惊喜。


江小白配牛排

青春版江小白香气清淡但并不单一,粮香中带有苹果皮味和杏仁味。这种特殊的复合香气,和光滑细腻的酒体,不但可以很好的烘托牛排细嫩的口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菲力牛排没有嚼劲的缺点。值得指出的是,这款青春版江小白荣获了2017(智利)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这说明中国的清香白酒不但符合国际口感,还征服了挑剔的大赛评委,搭配牛排自然不在话下。

西冷牛排(Sirloin)在上腰部分,是牛外脊。含有一定分量的肥油,肉的外延有一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很强。因此煎烤火候不宜过高,最好在5分熟以内,否则水分会被逼走,吃起来又干又硬。


西冷牛排

一块煎好的西冷牛排会散发出丝丝浅浅的香气,醋酸汁浇在牛排四周一圈,牛排呈现一种非常独特的暗金色,用餐刀切开牛排,里面的牛肉却是漂亮的粉红色,汁水很多。

搭配西冷牛排,可选择单一品种的梅洛(Merlot)葡萄酒。浓厚的浆果香气一定程度上隐藏了牛肉自身可能具有的干涩感,使得整体口感更加充实;或者可以搭配一瓶品质优秀的黑皮诺(PinotNoir),与西冷牛排拥有相似的骨架,香气优雅,但不厚重,不会掩盖牛肉本身的香味。


古越龙山配牛排

中国黄酒是大闸蟹的最佳伴侣,偶尔客串一下搭配西冷牛排也算是中西合璧。黄酒温润厚重,香气浓郁而且易饮,搭配西冷牛肉绝对不会暴露牛肉可能出现的干涩感,而浓郁的香气又会使得牛排整体口感更佳饱满,持久的回香也会令美食的体验得以延续。

肋眼牛排(Rib-eye),牛背部靠近肋骨的部位,是两条粗大的外脊肌肉。最大特点就是中心有一条肥肉,肉质细嫩且肌间脂肪较多,大理石纹路分布均匀。肋眼牛排无论用煎的或是碳烤都很适宜,肉间的油脂能让口感更添滑顺。


肋眼牛排

由于肋眼牛排脂肪较多,非常适合煎烤成全熟状态,酒评君个人更偏好5成熟的火候。两面都烤到肉汁刚刚溢出的程度,口感非常有弹力,中心热透有一层薄薄带着血水的红肉,大部分的肉呈粉红色。

值得注意的是,肋眼牛排出锅后最好醒一下。刚出锅的牛排中心温度还会持续上升,如果此时切开牛排,肉汁就流失了,肉会变柴。如果醒一醒,肉汁就不会跑出来,而是慢慢被肉充分吸收,鲜嫩多汁的口感就出来了。

搭配多汁的谷肋眼牛排,单宁的存在感必不可少,不仅可以去除牛肉脂肪带来的油腻感,同时还使得牛肉的口感更加鲜美。因此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或者西拉(Syrah)葡萄酒是不错的搭配。葡萄酒可以恰到好处地平衡牛排的油脂与香气,橄榄和皮革的风味还会增加食物的咸鲜感,充足的果香也为牛肉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和复杂度。


茅台酒配牛排

酱香白酒与肋眼牛排算是大胆的搭配了。比如酱香纯正、细腻优雅的茅台酱香白酒,搭配饱满多汁,肉香十足的肋眼牛排,瞬间就将口感推向高潮,竟然吃出大餐的感觉。茅台酒的细腻搭配肋眼牛排的多汁,让口腔尽享丝滑,而酱酒的酒香融合牛排的肉香,更增添了风味的层次感。

在东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进军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在不断地寻求与中国美食相融合,而中国白酒或者黄酒也应该果断走出去,大胆尝试和洋美食寻求碰撞的契合点。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茅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越龙山和拥有国际香型的汾酒和江小白们,也许值得期待。

爱上中国制造不能没有中国酒


这个暑期最燃的电影,非《战狼2》莫属。从口碑到不断创纪录的票房(到8月15日,已经破47亿),这部让国人看得热血的电影,除了家国情怀、精彩的打斗戏外,中国制造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影片开始,茅台的特写镜头不是闪过,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植入广告时,影片方却说使用茅台只是为了弘扬中国品牌,并无他意。而茅台也很给力,不仅向《战狼2》剧组写了感谢信,还组织全厂员工一起观看电影,真可谓是皆大欢喜。

不过,要说到中国的酒文化,值得说的可不仅仅只是茅台。下面这些酒,都值得我们的关注!

白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也是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白酒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口味芳香浓郁、醇和柔绵,剌激性较强,饮后余香,回味悠久。在中国各地区均有生产,以四川、贵州、江苏、陕西、安徽、山西等地产品最为出名。

黄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酿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其酒液呈淡黄色而取名为黄酒。黄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而成,酒精度约为15%-18%,香气芬芳馥郁,滋味鲜甜醇厚,越陈越香,也被称为老酒。

黄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一带,以浙江绍兴黄酒历史最为悠久,也最具代表性。此外,山东即墨老酒、福建沉缸酒也是黄酒的典型代表。

青稞酒

青稞酒在藏语中叫作羌,是用青藏高原特产的粮食青稞酿造而成的,主要生产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酒。

青稞酒有两种,一种为发酵青稞酒,类似于啤酒,色泽橙黄,味微酸,酒精度在5至20度不等。另一种是青稞白酒,经蒸馏而成,酒精度可达60度以上。

奶酒

马奶酒是由鲜马奶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传统酒精饮品,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马奶酒酒精度在3度左右,清凉适口,沁人心脾,也可经蒸馏变成高度白酒,蒸馏的次数越多,酒精度越高,酒品质也越高。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奶酒大多是牛奶制成。和青稞酒一样,奶酒也可分为发酵型和蒸馏型两种。发酵型奶酒酒精度在18度以下,色泽金黄,奶香纯正、酸甜适口、醇和爽净。蒸馏型奶酒是在发酵奶酒的基础上,通过加热提纯酒度,酒精度在19至48度之间,相比于粮食白酒,蒸馏奶酒更加纯净。

葡萄酒

虽然不比其他拥有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葡萄酒生产国,但是仅有几十年葡萄酒发展史的中国葡萄酒却崛起神速。产地覆盖了宁夏、新疆、河北、山东、云南、山西、北京、东北、陕西、内蒙古多地。

葡萄品种方面,除了赤霞珠和霞多丽,马瑟兰、黑皮诺、贵人香、西拉、丹魄越来越多的被用于酿造使用。

中国的白酒体系


中国人热爱白酒,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推崇的口味,并且伴随着口味的流行,能衍生出无数的新酒种类。因此中国白酒的品种众多,香型也分了很多种。

酱香主流和主流外的余韵

赤水河的存在,奠定了贵州酒的地位。按照茅台酒厂的传统工艺,九月重阳下沙的时候,正是美酒河涨水的时期,浑黄的河水非常有力量,这种水和当地特有的红粮,还有夏天制成的伏曲小麦曲合起来,历经8轮次,每轮次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分层、蒸馏、取酒,至少储存5年才能勾兑成酒。酱香型白酒在贵州牢固占据着主流。这里面还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入清之后,烈性烧酒开创了一大新流派。除了美酒河和茅台镇的天然因素外,酿造法的革新还是茅台酒成功的关键,经过多次改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固定酿酒风格。

川酒:天下浓香

长江及其茂盛的上流水系成就了川酒的深厚底蕴,除了水系统之外,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包括当地红高粱在内的各种粮食,还有传统的老窖,形成了川酒业流行天下的浓香酒体系。

老窖是川酒传承久远的酿造方式,所谓窖池,是当地用一些特殊的黄泥筑成,保水性很强,渗入窖泥的水分能够充分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连续使用的时间很长就成为老窖。

四川有两种浓香酒的酿造方式,一种是以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浓香无粮型,以跑窖工艺为准,酒体很丰满;另外就是以泸州老窖、全兴大曲为代表的原窖法,以酒体中的窖香浓郁著称。原窖法以高粱为主,所采用小麦制作的曲药为平板型,故称为单粮型;而跑窖工艺用的粮食较多,还会加上糯米、豌豆、大麦等,制成的曲药为包包曲,比较大块松软。

雅香江淮的白酒特征

在中国的浓香型白酒酿造流派中,除了四川的两个流派,江苏、安徽的流派因为独具一格而成为第三个流派,以洋河、双沟和古井为代表的纯浓派,也被称为老五甑工艺,所生产出来的酒以绵软著称,酒质甜,适合当地人的口感。

现在白酒行业对浓香型也有其他划分,将浓香型从区域上界定为川派、江淮派、北方派三大流派。川派是以泸州老窖、五粮液为代表的浓中带陈味,或称浓中带酱的流派,从区域上界定为川派。江淮派以洋河大曲、古井贡、双沟大曲为代表的浓香纯正的纯浓型,或称淡雅浓香型的流派,从区域上可界定为江淮派。北方派以河套王酒、伊力特酒为代表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突出窖香和酒体丰满的流派,从区域上界定为北方派。

氤氲米香:三花及其两广酒

广西人爱喝米酒,两广地区大都处于亚热带,气候条件最有利于谷物发酵。在氤氲中闻扑鼻而来的米香,成为两广酒的最大滋味。两广是各种以米酒为基础的调味酒,从荔枝桑葚到老鼠蟒蛇,树上种的、田里结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两广的百姓们都以一种难以言喻的乐观创造精神,一股脑放进酒中。

西凤及其西北酒

西凤酒和汾酒被列为北方的典型佳酿。陕西地理环境产生了味道最辣的线线辣子,也产生了最激烈的西凤酒。白酒专家用挺拔、峻拔等词来形容西凤酒的香型。

汾酒清香的半壁江山

汾酒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国内的烧酒行业。因为汾酒的度数高、醇厚,在崇尚高度酒的年代,酒精度的提高不是容易的事情。更厉害的是,虽然汾酒度数高,饮用的时候却不刺激,而是非常爽净。

中国白酒的特点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多种多样,品种繁多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与其他国家的蒸馏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以下特点和风味:

首先,中国白酒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各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洌,酒体谐调,回味悠久,能够给人以极佳的口感。

再者,中国白酒的酒精度较高,有62度、65度、67度之高。这么高度数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年来,国家提倡低度白酒,不少白酒生产厂家,已试制成功了39度、38度、30度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不过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较受欢迎的品种了。

中国酒的分类介绍


中国酒品舆情管理种繁多,分类的标准和营销系统方法不尽相同。有以原料进行分类的智能聊天类的,也有以酒的特性智能聊天的,也有以酒的特性分类的。

最为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

一、是生产厂家根据酿制工艺来分类。(较专业。)

二、是经营部门根据经营习惯来分类。(习惯上大都采用此种分类法。)

中国酒按此法分类如下: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和啤酒等五类。

一、白酒

白酒是用粮食或其他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而成。

白酒的特点是无色透明,质地纯净,醇香浓郁,味感丰富,酒度在30度以上,刺激性较强。

白酒根据其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与风格,白酒的香型有以下五种:

(1)清香型

清香型的特点是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爽口,酒味纯净。

以山西杏花村的汾酒为代表,故又有汾香型之称。

(2)浓香型

浓香型的特点是饮时芳香浓郁,甘绵适口,饮后尤香,回味悠长,可概括为香、甜、浓、净四个字。

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故又有泸香型之称。

(3)酱香型

酱香型的特点是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香气幽雅,回味绵长,杯空香气犹存。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故又有茅台香型之称。

(4)米香型

米香型的特点是蜜香清柔,幽雅纯净,入口绵甜,回味怡畅。

以桂林的三花酒和全州的湘山酒为代表。

(5)复香型

兼有两种以上主体香型的白酒为复香型,也称兼香型或混香型。

这种洒的闻香、回香和回味香各有不同,具有一酒多香的特点。

贵州董酒是复香型的代表,还有湖南的白沙液,辽宁的凌川白酒等。

白酒中生产得最多的是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次之,酱香型、米香型、复香型等较少。

白酒质量的高低是以其色泽、香气和滋味等3个方面,通过专家的感官鉴定和理化鉴定得出的。

一种质量优良的白酒,在色泽上应是无色透明,瓶内无悬浮物,无沉淀现象。

在香气上应有其本身特有的酒味和醇香,其香气又可分为溢香、喷香和留香等。

在滋味上应是酒味纯正,各味协调,无强烈的刺激性。

白洒是我国酒品生产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饮酒习惯的逐步改变,白洒的酒精含量在逐步降低。

许多名酒的生产厂家都相继研制出中度白酒,以适合出口和国内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中国白酒的香型流变


我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地域生态、气温、湿度等的差异造成各地农产品、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各不相同。依托农业的发展,各地都采用当地盛产的淀粉质原料,结合本地的气候、水质、土质、民俗、口味等诸多因素生产白酒,由此形成了我国白酒多种香型并存,百花齐放的盛景。

香型是对白酒风格的高度概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香型是白酒与生俱来的特征,自白酒诞生就有了香型,只是建国后才被发现、总结、命名。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全国评酒会于1952年9月召开,会上提出了白酒的感官评定标准是香、醇、甜、净;196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有了快速、准确、灵敏的色、香、味、格的四大感观评审标准;中国白酒香型真正的确立则是1979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名优白酒协作会议及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

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和米香四大香型白酒,不属于四大香型的白酒被列为其他香型。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白酒研究的逐步深入及科学的进步,根据白酒生产工艺、香味成分、风味特征等考核指标,从其它香型逐渐分离出了8种复合香型白酒,即1983年确定的兼香型(白云边酒)、1986年确定的药香型(董酒)、1988年确定的特香型(四特酒)、1992年确定的凤香型(西凤酒)、1995年确定的芝麻香型(景芝白干酒)、1996年确定的豉香型(玉冰烧酒)、2005年确定的老白干型(衡水老白干酒)和馥郁香型(酒鬼酒),它们形成了我国白酒目前的12个香型。白酒香型的发展与流变,正是各地技艺交流、科技进步、各种香型间不断相互模仿、融合、借鉴的体现。

同为白酒产品,我国各香型白酒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是四大基本香型白酒,也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而其他香型白酒则多是以一种或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基本香型白酒的工艺,再加以其他修饰手段,相融合而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技术和风格的产品。

从各香型白酒的确立及工艺来看,兼香型是四大基本香型确立之后第一个被确立的香型,兼香型白酒由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衍生而来,如白云边酒酱中带浓,以酱为主。药香型白酒兼用大小曲,使用了中草药,带有中草药赋予的香味,它是以固态发酵法制取的小曲白酒串蒸经长期发酵的香醅而成的,兼具米、浓、酱三种香型白酒的特点。凤香型曾有五大香型之说,也是我国第一届品酒会上评定的4大名酒之一。其制曲原料及温度与清香型白酒接近,但发酵容器又与浓香有关,产品成分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故成品酒兼具清香型及浓香型白酒的特点。采用酒海作贮存容器,又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豉香型白酒很明显是由米香型白酒衍生而来的,因其原酒即为米香型白酒。特香型、馥郁香型采用中高温偏高的制曲温度,但其发酵时间比酱香短,发酵容器更接近由清、浓衍生的凤香型白酒,因此推论由酱香、浓香、清香衍生而来。老白干香型早先一直将其划归清香型,相同的酿酒原料,相同的制曲温度,相同的发酵容器,老白干的身上有太多清香型的影子。但与典型清香型的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相比,老白干采用续茬混烧,老五甑工艺,纯小麦制作的中温大曲区别于清香型的清茬、红心、后火3种曲,使得老白干香型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突出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等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

进入21世纪,不仅白酒的香型在丰富和发展,而且满足市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新产品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为主,于是近年来按口味分类的说法出现,又相继催生出淡雅型、绵柔型、儒雅型等个性化的香型白酒,传统香型概念显然已经不能够完全涵盖这些产品内在质量和风格特点。从白酒企业为树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角度出发,香型确实有利于其在总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但香型的保留不应该作为产品定性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来看待白酒香型的流变,这样即利于企业规范自己的产品风格,彰显个性,又利于政府部门监督产品质量,给消费者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

中国米酒的文化历史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在古代中国的酒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古代的诗词歌赋都与酒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其中米酒在中国酒文化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米酒又被称为清酒,据较早的文献记录晋代的《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其中指出,酒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米放在室外,长时间放置后产生的。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首先被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美酒便是米酒。

我国古人一直有喝品味米酒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祭祀天地、祖先还是庆贺征战或农业丰收,米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周礼天官酒正》中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唐代诗人李白也曾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的诗句。可见,米酒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堆积,品味米酒早已不仅仅是口舌之欲,更是在细嗅那印在米酒中的时间和历史的味道,更是在体验古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超然物外的闲适风情。

浅谈历史-中国“酒”的成就


中国酒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酒相关的人物真实数不胜数,而酒也成为中国的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典故都成为佳话。

酒可亡国。相传,仪狄发明酒后,大禹喝了感叹:如此之美物,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话未冷,其后世子孙夏桀就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于是,夏亡,桀为商汤所放逐,商朝建立。可商朝仍未吸取教训,到了殷纣王,更是变本加厉,以酒为池,划船而豪饮,烂醉时,集三千男女而裸舞,最终,国也为之而亡。

酒可误事。如齐桓公醉酒,丢了帽子,甚感羞耻,三天不上朝,恰逢粮荒,无人救济灾民,国将乱。庆幸的是,管仲自作主张,开粮仓,赈灾民,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国于将乱之时。楚国与晋国战于鄢陵,楚国败。楚恭王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议,准备再战雪耻,然子反醉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天败我也,遂杀子反,班师回朝。大诗人贺知章,外出办事,因醉酒观花,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

酒可使人愁。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酒后对人生的感叹;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酒后产生的消极心态;如柳永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酒后对自己的放纵;如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酒后的冷清苦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这就是酒。

酒可劳师。春秋时期,越为吴所败。越王勾践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伐吴前,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气大振,战为之胜。战国时,秦伐晋,秦穆公欲犒劳将士,以鼓舞士气,然酒醪却仅有一钟,秦穆公就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与三军共饮,将士甚感动,作战异常勇猛。

酒可壮胆。史记,秦兵长途征战,口干舌燥,在陈仓凤翔柳林遇一种浸泡了谷物、果子的西凤酒。狂饮之,止渴生津,热血沸腾,一鼓作气,大胜而归。汉高祖刘邦,酒醉而斩白蛇,举义旗,登高而号众,灭秦而汉建。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视君王如无物;嵇康于洛阳东市刑场,饮酒奏琴,更是视死如归。

酒可化才气。书圣王羲之酒醉后,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僧人怀素,酒醉泼墨,留给后世的是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苏轼得酒诗自成,杜甫醉里诗成觉有神,杨万里一杯未尽诗已成,酒量化成了他们的诗情。

酒可助侠情。如荆轲饮于燕市,酒酣而气益震,而后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如朱亥,酒后高歌赴战场,借酒兴逞豪侠气,而后有为救赵而挥金锤的侠义;如樊哙立饮斗酒,生啖豚肩,而后有厉声喝楚王,尽英雄气的胆量;如梁山好汉,成瓮吃酒,大块吃肉,而后有替天行道的豪迈;如武松大饮三碗不过岗,而后有景阳岗上打大虫的勇猛。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这就是酒。

这就是酒,中国的酒,见证者中国历史,流传这中国的文化,在流淌的大河小溪中,与粮食造成的佳酿,成就这样的人情世故,从古至今,酒还是酒,不过是人事变了而已。

中国人的白酒情结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饮酒习惯迥然不同,如日本人喝清酒,韩国人喝烧酒,中国人喝白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中国,红酒这一西方国家产物,也慢慢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受到许多国人的追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的中国人其实最爱的依旧是白酒,今天三杯君就和大家畅聊一下为什么中国人对白酒情有独钟?】

中国依然是全球爱喝烈酒的民族

据有关报告显示,中国的酒类消费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费的69%,而即便以酒风彪悍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其烈性酒占酒精的总消耗分别51%和48%,这大大低于中国烈酒消费的占比。而且全球八大烈酒诸如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等,虽然同为烈酒,但是我们的喝法与其他烈酒却有不同。八大烈酒中,另外七种烈酒,常见的喝法大多会勾兑饮料,而我们通常喝白酒则不会勾兑任何稀释酒精度的混合物。

由此不难看出,要说中国人是全球最爱喝烈酒的民族也毫不为过,而白酒在烈酒的消费占比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到底为何咱们国人如此偏爱白酒呢?

崇尚白酒历史的选择

其实,国人爱喝白酒,这是我国历史的选择。在古代,人们日常的饮品无非就是酒和茶水,所谓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古代关于酒水品类的选择也过于单一,古人的酒虽然不单指白酒,还包含黄酒、米酒等,但黄酒、米酒等因受生活习惯、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影响力较之白酒实则过小,这也渐渐铸就了白酒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

事实上发展到现代,这种情况也依然延续,建国初期国内经济低迷,国际环境紧张,诸如啤酒、葡萄酒等还是稀缺之物,并没有办法做到大众普及,而白酒依旧是当时的首选,更因为当时粮食短缺,催生了液态法白酒,虽然液态法白酒的口感较之固态法白酒有所欠缺,但却难掩国人对于白酒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国内酒水品类繁多,除了白酒,还有啤酒、葡萄酒、果酒、预调酒等等,不过整体来看,国人依然还是钟爱白酒。其实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白酒除了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精神诉求文化的传承

国人崇尚白酒,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的传承。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古代有烧酒、烧刀子等名称,建国后才将白酒这一称谓统一的确定下来,而对于酒的始祖更是流传着各种典故,有人认为是杜康,有人认为大禹时期的仪狄,甚至也有上古时期猿猴酿酒的说辞等。足见我国白酒酿造历史的源远流长。

而有关白酒的史书记载,基本上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一脉相承并且同步进行的,这源于我们对白酒的诉求,其精神层面大于它的物质层面。对我们而言,意气风发时,把酒言欢,失意郁闷时,借酒浇愁。美酒入肚,或放浪形骸或缠绵悱恻,却都在推杯换盏之间予以抒发。正所谓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所以,中国的文化,或者说酒文化,其或伤怀莫名或春风得意,通通满篇酒气,而正是对于白酒的这种精神追求也造就了国人对于白酒的崇尚。曹孟德是对酒当歌,李太白是举杯邀明月,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唐伯虎是但愿老死花酒间。

健康养生生活的需求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最,达到了近1500种。2013年,某白酒研究专家的研究报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他近7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国传统白酒富含的健康因子含量最高,远远超出葡萄酒!这个科研成果也震惊了国内外酒界。

历史上,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比较注重养生。适量饮酒可以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健康功效,比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胆结石、肿瘤、激发大脑智能等等,并且从中医的角度说还能起到驱除寒冷、舒经活络等等功效。

因此中国人爱喝白酒,这不仅缘于历史的习俗、情感的熏陶,更是健康养生、品质生活的理性需求!

人际交往生活的润滑剂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这句中国谚语早已点明白酒是典型的社交性消费。比如老友相逢,把盏叙旧;生意场上,觥筹助兴;无论饯行还是接风洗尘,没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气氛。而白酒在这些人际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气氛高涨和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等。

据某机构调查消费者消费白酒显示:社交场合应酬40%,助兴22%,习惯13%,消愁解闷5%,养生保健、御寒等20%。可以发现:养生保健、御寒等属于生理层面的需要,只占20%;习惯消费和消愁解闷主要属于个人消费,只占18%;社交场合消费和助兴占62%,这是典型的场合消费、社交性消费。由此不难看出,白酒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

聊了这么久,各位对咱们的中国白酒是否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呢?如果您对白酒也有什么想说一说的,三杯君在这里倾听大家的声音。

解密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


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丰满细腻。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时下的白酒消费群体更加注重白酒产品的口感。人们把好喝作为购买白酒产品的重要依据,不再注重香型。针对白酒消费需求多层次、多类别、多样性的差异,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须不断创新产品个性和特色,将白酒的安全、卫生、健康作为基本需求,将香气幽雅细腻,入口柔和绵甜、入喉圆润舒畅、饮后舒适且副作用小等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为了适应个性消费的张扬,在发展中求创新,更好地发展地方名酒和优质白酒,现就白酒酿造的原料、培制麦曲、制酒工艺、贮存勾兑等方面的有效技术新途径进行探讨。

一、原材料的选择是生产名优质白酒的先决条件

原料是酿造白酒的物质基础,不同原料拥有不同的成分含量,分子结构和存在形式。因此,使用不同生产原料,其发酵产物必然不同。浓香白酒浓郁流派型使用原料大多为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淡雅型白酒则主要以单粮(高粱)酿造为主,利用不同的酿酒原料进行生产,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风格,酿酒行业上的术语是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糙、糯米绵。实践证明,多粮品种酿酒正是吸取多种粮食的特点,利用粮食间营养互补作用交差的优势,采取恰当的配比发酵,产生的微量成分多,口感上比单粮型大曲酒更甜、更丰满;或者说,多粮复合香不过是对淡雅流派白酒风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酿酒生产用水的水质,也会形成产品风格的差异,不同水质含有不同的离子,而这些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贮存过程中的酒体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与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会形成不同配体数的胶体,从而影响酒体风格特点;加浆用水的水质也会直接影响白酒的口味。

制曲原料是制曲的微生物培养茎,它的成分影响着微生物群体生育酶的代谢,大曲原料主要用小麦、大麦、碗豆,这些主要大曲原料中都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可以供制曲所需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尤其是妨碍发酵的脂肪很低,应是制曲的理想原料。

二、培制麦曲是名优质白酒酿造的基础

曲子作用一方面提供各种酶糖化淀粉并分解其他物质,供应微生物的营养,同时还带来酒的香味前驱物质。因此,制大曲选择原料应配以合适的碳氮比和一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要做到相对稳定。制曲配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必然产生酪醇多,造成酒苦。应注意选择产生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系统的含蛋白质的原料,它是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来源。大麦、碗豆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

高温曲糖化力低,耗曲高,发酵持续性强,是坛加酱香的有力措施。低温曲糖化力虽高,发酵力弱,酒味淡薄。一般曲块温度的范围在40℃50℃60℃,60℃以上划为高温曲。加水量为制曲关键环节之一,水分过大使曲块压得紧,曲坯变形易生毛霉、黑曲霉;水分过小,曲坯表面干燥皮厚不挂衣。踩制曲块要求形成松紧适度,平整结实。过硬,曲心长不透有异味,过松,不易保温保水。制大曲过去讲伏曲好,四季制曲对质量是有影响的,不能单纯认为长毛就是曲。踩曲主要是网罗空气中的野生微生物,一年四季空气微生物因温度、湿度不同适于不同的菌类繁殖,如春秋季酵母比例大,夏季霉菌多,冬季细菌多,互相交替是有变化的。踩曲最佳时间在春末夏初谷雨前后,最适于酿酒微生物曲霉、酵母的生长繁殖。为了保证四季曲质量,应人为地创造较稳定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条件。老曲房、土坯墙,相对讲比新曲房栖息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要多一些,并且纯净一些。曲子开始生长主要是霉菌分解部分糖,外皮主要是霉菌,而且多为犁头霉,有少量的黄曲霉的根霉。因此,曲坯入房,前火不可过大,防止干皮,相继生长的是酵母,里层有假丝酵母。中层多为酵母菌,曲中心部位是枯草杆菌、乳酸菌,嫌气性细菌多、球菌多、杆菌少,但有红曲霉。

为了培制伏曲,可选取适量好曲做曲种,以利于起接种作用。成曲后贮放半年以上使用,可使产酸细菌大部分死去或丧失繁殖能力。当然酶活力及酵母数量也会降低,用来酿酒发酵缓慢,可使酒味醇甜。成曲要注意通风堆积,使用时要搭配。保管不善,造成二次染菌多为青霉,用来酿酒味苦。

三、制酒工艺是名优质白酒的关键

制酒工艺包括原料粉碎宜细、辅料清蒸、糊化要透,合理配料、低温发酵、缓火蒸馏等。

合理配料,是制酒工艺的基础。配料是否妥当,具体表现为入窖淀粉浓度,即填料、原料、酒醅和水四者之间的关系。上述四者受原料品种(含淀粉量及发酵阻碍物质)酒醅质量(残余淀粉及酸度大小)、季节(气温高低)、工艺条件(续米查五、六瓶)的支配。同时,它还影响着入窖温度及发酵期。所以抓住淀粉浓度这一主要矛盾,适当加大回醅量,是合理配料的中心环节。

窖池前火猛,主发酵提前,发酵过早停顿,升酸大,不但本排少产酒,下排产酒更少。造成原因有:用曲多、温度高、水分大等。其中,回醅小,入窖淀粉浓度大是主要因素。中型发酵试验证明,酒精份含量随着淀粉浓度增加而提高,但折成原料计,酒精生成则随淀粉浓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根据实践,粮食淀粉含量65%以上,粮醅比在1:5、淀粉60%以上,粮醅比在1:4.5、淀粉50%以上,粮醅比在1:4,是保持白酒优质高产最适宜的条件。

加大回醅量,可以控制窖内升酸、合理利用淀粉,达到扔糟淀粉低,使酒的香味浓郁。淀粉浓度高,超过曲子、酵母的作用能力,势必窖内酸度升高,残余淀粉多,造成多投料也不能产好酒。适宜的酸度可以增加酶活性和减少纯化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菌。为了达到入窖淀粉浓度和酸度的适宜要求,以加大回醅量,调节配料比例是固态发酵优质高产的主要手段。

调整淀粉浓度,一是回醅,二是用辅料,前者是主要的,后者要恰如其分,应保证酒醅质量才能体现大回醅的好处。但必须适当,否则造成入窖酸度高,材料发不起,危害也不浅。大回醅的界限一是调备容积;二是对一定的入池温度应达到适当的淀粉浓度;三是要达到适宜的入池酸度。回醅要注意与辅料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因辅料加入可引起填充和冲淡淀粉浓度的作用,而底醅加入还加大了酒醅酸度。所以,回醅必须视酸度所能容纳的限度而定。

再者减糠发酵,增加回醅,大曲酒用辅料控制在15%为宜。当然,辅料多,便于操作,但排杂不彻底也易影响质量。

低温发酵,是保持白酒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低温入窖(温不低)可以使淀粉酶不易破坏,营养物质被杂菌利用的机会大大减少,并控制窖内升酸,使酵母菌的活力耐酒精力强。不仅保证本排正常发酵,而且使下排入窖酒醅酸度不高,为白酒正常发酵提供了良好条件。

白酒中的苦味成分,如高级醇(异丁醇、正丙醇等)、少量的单宁,较多的酚类化合物及糠醛等的生成会因所用的原料品种、酵母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当这两个条件相同时,苦味成分的多少主要与发酵速度、入窖温度有关。发酵快,可加速蛋白质分解,促进高级醇生成,但不利于酒中甜味物质生成,遮掩不了苦味。

在一定限度内,发酵速度与温度成正比。由于在酿造过程中,淀粉变糖,糖变酒,必须产生热量,从而升高窖内温度。入窖温度过高,可加速酶活力,但很快趋于衰弱;入窖温度低,糖化发酵作用缓慢,使发酵时间延长,仍然可以达到正常发酵。生产实践证明,辅料、水分、温度三者在酿酒配比中是正比例关系,即辅料多、水分大、温度高;反之,辅料少、水分小、温度低。辅料、水分、温度与产品质量则成反比关系,即辅料多、水分大、温度高,则酒的质量差。反之,产品质量好,出酒率也高。当然,水分过小,达不到发酵要求,酒的风味也差。辅料过少,达不到疏松程度,易造成蒸馏效率低,糖化发酵不良。

白酒固态发酵,决定优质高产的因素较多,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追求低温是不妥的,尤其是上排入窖温度高、升酸大,下排突然降低温度,使窖温升不上来,势必造成产量低质量差。如果原来入窖温度较高,酸度较大,逐步降低入窖温度。三排以后,达到低温入窖的做法较为稳妥。也可撤些回醅量、补充辅料、降低温度,使入窖淀粉合理。采取当排降温法,虽然快,但易掉排。

名优质白酒,垫好底糟,防止大米查受凉,可起到接浆保米查作用。优质酒要求具有一定量香味成分,需要较长的发酵周期。但过长,香味成分虽有增高,但酒精的损失大,杂味成分也多。因此,名优质白酒保证合理的发酵期才是提升质量档次的重要新技术途径之一。

装甑蒸馏,是制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将发酵生成物最大限度通过蒸馏提取出来,关键在于装甑技术是否熟练。装甑操作要做到轻、松、薄、匀、散、见潮、见气装。坚持缓火蒸馏,是名优质白酒达到增香去杂的有效措施。它在于蒸馏过程中,蒸汽压力低,上汽均匀、流速缓慢,从而使酒醅内香气成分充分地被水蒸汽拖带于酒中,使酒中的香味成分含量高;同时,防止因大水大汽而产生大量硫化氢及高沸点物质蕃薯酮等被蒸入酒内。另外,应适当提高流酒温度,尽量排出含硫化合物以及乙醛、丙烯醛、硫醇等杂辣物质,为缩短贮存期创造条件。

白酒蒸馏在正常情况下,酒精份不论在酒头或中馏酒中基本是稳定的,或微有下降趋势,接近尾酒则急剧下降。酸在酒头及中馏酒里,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微有上升,后期增长较大,醛、酯及高沸点杂醇油都集聚酒头,随蒸馏的继续而下降,嗣后稍稳定,酯在酒尾回升,由于酯、高级醇集聚于酒头。因此,蒸馏时每甑接取1kg-2kg酒头,并单独存放一年左右是勾酒的香料酒,同时也说明,掐头去尾在名优质白酒生产中值得考虑和研究的。

许多高沸点物质,特别是香味物质,聚于酒尾,同时也有不少杂味物质,如五碳糖生成的糖醛、由酪氨酸而来的酪醇、由单宁或木质素分解而来的某些酚类化合物及有苦味的杂醇油混在其中。但是,必要的香味物质在白酒里常常是过剩的。因此,名优质白酒要求浓郁,贮存期较长,酒度适当低一些,使酒尾高沸点物质移行酒内。有异味的次原料或贮存期短的普通酒要摘高度酒,酒尾复馏以多排出邪杂味。当然,摘酒度过高,将使许多高沸点香味未被蒸出而残留于酒醅、糟内,致使酒的香味不浓。

名优质白酒含有大量甜的多元醇,居于酒尾,可接一些甜味浓而酒度低的酒,经贮存后作勾酒用,这对降低酒中苦味有明显效果。

四、贮存勾兑,是提高名优质白酒的手段

名优质白酒贮存不应看成是收发仓库,而应视为半成品加工车间。优质酒通过合理贮存是排除杂味,硫化氢(臭鸡蛋味)、硫醇(臭萝卜味)、二乙基硫(焦臭、化学酱油呈不快焦臭味成分),丙烯醛(具有催泪辣眼气味)、游离氨(氨臭、氨水的臭味)、丁酸、戊酸、己酸及其醇类(属于汗臭味),进行氧化使醇加酸生成酯类、醛加醇生成缩醛类,降低辛辣味,增加香气(联酮类化合物等)的有效办法。同时,由于水分子和乙醇分子的缔合,促使口味绵软醇厚。酒和水混合时,酒度在53%-54%(Vol)是酒、水亲合力最大的时候。所以在这个酒度范围内口味最绵软,再低或高则味辣。从蒸馏试验得知,有些有益的高沸点物质在蒸馏尾部,这也是高度酒缺少高沸点物质的来路,从卫生观点和人民健康出发,降低酒度是今后发展必然的大方向。同时也表明选择酒度是提高名优质白酒的重要手段。

名优质白酒提前调度,使水和酒分子重新排列或贮存前用微波处理,也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反之,贮存后出厂时,再加水调度,打乱分子排列,酒味燥辣,使贮存失去作用。名优质白酒贮存容器不宜过大,一般为400500公斤瓷坛贮存为好,便于酒同空气的接触,便于酒同外界条件如温度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瓷器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外界条件对酒老熟的有利变化。

白酒贮存有一定期限,不是越久越好。贮存过久,不但酒精损失大,香气也跑掉不少,使酒味淡薄,失去固有风格。酒也不是越存越香,白酒的香是以酯类为主,而酯化作用有一定极限值,一般名优质白酒生产出来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香气。贮存主要是排杂及使口味绵软。名优质白酒贮存提供分型入库,分别贮存,勾兑出厂。

勾兑是生产名优质白酒的一门艺术。有人说,搞名优质白酒七分技术,三分艺术,这三分艺术便是指勾酒而言。通过勾兑,可将不同风格、不同贮存期的酒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种香味成分在数量上齐备,在比例上协调,因而克服勾兑前的弱点,形成了醇厚细腻的固有典型风格。

总之,随着酿酒产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持续提升白酒产品的质量,以味见长,从产、质量兼顾到以质量为主,提高市场竞争力,口感上从推崇专家口味转移到适应消费者口味需求,适时发展多香型、多流派不同风味的产品,可使企业在发展中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丰满细腻。

中国低度白酒溯源


低度白酒时中国白酒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上世纪70年代初,五粮液等中国白酒企业企业率先开始了低度白酒的研制。低度白酒试制之初,最大的技术瓶颈是高度白酒降度以后失光浑浊,酒味寡淡,失去了原酒的风味和特色。如何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始终困扰着白酒界,成为白酒界共同面对的技术难题。

能做高度酒的不一定能做低度酒,低度酒对原酒的质量要求非常高。1972年-1978年,五粮液秉承优中选优的质量理念,应用华罗庚优选法完成了低度酒的实验研究,采用黄金分割法(0.618法)攻克了低度五粮液的浑浊关和质量关,将五粮液52度成功降到38度和35度。

直到今天,低度白酒的技术仍在不断革新。如五粮液采用淀粉吸附-低温过虑法进行除浊技术已经更新到第三代,更具集成化、节约化、节能化优势。市场所需的健康低度产品对加浆水处理、制作工艺、指标平衡、感官特征、风味稳定等要求更加严苛。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低度白酒市场利好开始显现,国内不少酒企都在加紧低度酒研制,国外如日本清酒等低度酒业瞄准了中国低度白酒市场。

1985年,国务院领导批示:酒的发展要严格控制白酒生产,限制酒的度数。随后,中央三部一委联合通知,明确提出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等四个转变和中国白酒十五规划: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针。

为此,五粮液加速了低度酒产品的开发步伐,进行国内低度酒市场调研,并完成小试和中试。1986年,五粮液系列低度酒的开发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科委星火计划,成立专门的低度酒生产车间开始了五粮液系列低度酒批量生产,率先在国内开创了低度白酒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低度白酒面世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仅五粮液低度系列的年销量就上千吨,且年复合增长率达17%。

顺应消费口感的变化,低度品牌及产品保持稳定发展,成果不断显现。1984年第四届国家名酒评比中,共参评白酒样品148个,其中低度白酒8种,4种获得国家名优酒称号;1989年第五届国家名酒评比中,参评样品331个,其中低度酒168个,25%vol五粮液、29%vol五粮液、39%vol五粮液等获国家名酒称号。而在2007年首届中国低度白酒高峰论坛上,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低度白酒是白酒行业发展方向。

低度酒从启动研制到产业化发展,45年以来,使白酒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白酒行业6000亿元营业收入成为现实;催生了低度白酒后处理技术和专业设备生产行业,促进了白酒制曲、酿酒、勾调技术进步;在酒度上与世界接轨,保护了白酒这一民族品牌和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身为中国人 你竟然不懂中国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历经数千载而不衰。

原因何在?

因早有以酒代久、有、寿之内涵,不论是喜庆筵席、亲朋往来,还是逢年过节、日常家宴,人们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同时由于酒有一种微妙的神奇作用,故千百年来,人们喜欢以酒祭祖、以酒提神、以酒助胆、以酒御寒等。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饮酒方式亦显多样多彩。如先秦之饮尚阳刚、尚力量;魏晋之饮尚放纵、尚狂放;唐代之饮多发奋向上的恢宏气度;宋代之饮多省悟人生的淡淡伤感。西晋七贤之一的刘伶,以酒会友、嗜酒如命,有民谚云:刘伶饮酒,一醉三年。唐代书法家张旭,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今苏州张旭祠中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酒狂称草圣,即是对他的赞颂。

历朝历代以酒咏物、以酒抒怀的诗词歌赋,民谚俚语难以数计。妙趣横生的酒联,能令人回味无穷: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四座了无尘事在,八方都为酒人开、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川风月留酣饮,万里山河尽浩歌,可谓天花乱坠,美上加美。

敬酒时,人们崇尚千古流传的酒不满不成敬,茶不浅不知训这一名言。古人还讲究把酒烫热了再饮,说凉酒入肠,令人必伤。《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即是喝热酒的两个有力的佐证。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

饮人,指共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饮地,指饮酒场所以竹林、高阁、花下、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为佳,所谓醉翁行乐处,草水亦可敬,正是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

饮候,指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唐伯虎每于晚凉之时,必邀知己至桃花坞相饮,已成佳话。

饮趣,是指饮酒时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等。陶渊明说: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

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避免饮酒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古人饮酒很重视仪表和德性。《小雅》中说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指的就是礼仪之邦饮酒应有的好风尚。

这些风尚雅兴,令人回味无穷。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