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酒帽是铅制的,为的是防止储藏在酒窖中已装瓶好的葡萄酒受到啮齿类动物啃食软木塞,避免象鼻虫之类的蠕虫钻进瓶中,影响酒质。但后来人们发现倒酒时,残留在瓶口的铅可能会进入酒中,危害人体健康,丢弃后还会污染土壤,1993年,欧盟便禁止使用铅制酒帽。现在的酒帽多用锡或聚乙烯材料制作。有利于加固瓶口的密封性,避免葡萄酒的氧化速度加快,对瓶口和瓶塞有保护作用。避免假酒肆虐。以前,一瓶没有锡帽的高端葡萄酒喝完后,完全可以重新灌装制造假酒。而锡帽的使用可以在从前那个技术不够发达的年代,抑制假酒横行。现在,酒帽仍然很常见,有美观作用,是产品形象和葡萄酒的通用包装形式。大部分木塞封瓶的葡萄酒瓶口和瓶颈处会有一层锡箔,而螺旋盖封瓶的葡萄酒瓶盖处没有锡箔,往下的瓶颈才有,通常螺旋盖的颜色和瓶颈处的锡箔一致。还有一些特殊的酒款并无酒帽,只用木塞封瓶,一般限于复杂度佳和结构均衡的耐久藏型葡萄酒。特殊的酒帽之一:蜡封蜡封是一种传统的封瓶方式,以前没有如今的锡帽,生产商为隔绝酒液和空气,就会在瓶口加上一层蜡来确保密封性,后来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了下来。蜡封葡萄酒密封性强,能降低酒的氧化速度,经常用于陈年潜力突出的葡萄酒。当然,这种封瓶有着别样的美观性,也是一些生厂商营销手段的选择。法国一些名庄酒就曾用蜡封方式,如1787年的拉菲(ChateauLafiteRothschild)和莎普蒂尔香亭干红(M.ChapoutierLePavillonErmitage),乐花的红头也是用蜡封酒瓶。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所有的葡萄酒都可以归类为素食?


既然葡萄酒是用葡萄酿制而成的,那么,葡萄酒自然酒属于素食。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有些葡萄酒确实属于素食,但有些葡萄酒就不是,因为有些葡萄酒在酿制过程中,可能加入了一些动物成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素食。

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葡萄酒中使用了哪些动物产品吧?

1. 蛋清

现今,许多波尔多(Bordeaux)酒庄仍在使用最简单也最老旧的下胶方式。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酿造的红葡萄酒在桶中时单宁十分重,也很内敛。往桶中加入蛋清,搅拌之后让它们沉降到底部,这时最粗糙的单宁就被去除。

这项技术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年轻的单宁带有负电荷,而蛋清则带有正电荷。当它们在桶中混合时,带有负电荷的单宁和带有正电荷的蛋清会相互吸引,然后沉至底部,而清澈、单宁变少的葡萄酒则被排出。此外,也可以使用蛋清粉来下胶。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是素食,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素食。

葡萄酒

2. 酪蛋白(Casein)

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一种蛋白质,在酿酒中常用于使白葡萄酒变得澄澈,减少氧化污染。有时,酒庄也会使用脱脂奶来达到这个目的,尤其是在酿造非常清澈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葡萄酒时。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是素食,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素食。

3. 明胶(Gelatin)

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皮毛和骨骼中提取的蛋白质,可用于红、白葡萄酒的酿造。红葡萄酒的口感可以变得柔软,而白葡萄酒则能够获得更明亮的颜色,不过通常要以损失一些单宁为代价。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不是素食。

4. 鱼胶(Isinglass)

鱼胶在以前酿酒时使用得更广泛,这种物质是从鲟鱼或其它鱼类的鱼鳔中提取出来的,它可以通过去除葡萄酒中的固体物质以及过深的颜色来使酒液变得澄清。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不是素食。

5. 壳聚糖(Chitosan)

壳聚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来源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壳聚糖带有正电荷,可用于去除白葡萄酒过深的颜色以及过多的酚类物质。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不是素食。

那么,是否所有标注“素食”的葡萄酒都未经过下胶?其实并不一定。有很多下胶剂并非从动物身上提取,它们可用于酿造优质的素食葡萄酒。

1. 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P)

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人造的塑料物质,可以吸附多余的酚类物质和颜色,常用于赋予桃红葡萄酒优雅的浅色。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是严格意义上的素食。

2. 膨润土(Bentonite)

膨润土是一种纯净的黏土,带有负电荷,它可以与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中的蛋白质胶体结合,同时增加其热稳定性。活性炭可以除去酒中明显的异味,但也可能会带走一些愉悦的风味。

结论: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是严格意义上的素食。

所以,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那么,在购买葡萄酒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阅读葡萄酒的背标或者是咨询商家相关的信息。

是不是木塞越长的葡萄酒就越好


  每瓶酒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木塞,通过对橡木塞的质量分析,也可以分辨出一瓶葡萄酒的优劣。一般来讲,如果一瓶葡萄酒采用整木来做木塞,它应该是有点品质的葡萄酒,因为整木软木塞带有很小的气孔,而好一些的葡萄酒在瓶内成熟还是需要微量的氧气的,这种软透气的软木有助于葡萄酒的呼吸。如果是用碎木组合起来的软木塞,一般是普通的葡萄酒,买来后要尽快喝掉的。最近几年出现了用细末粘合起来的软木塞,这种塞子的好处是不容易漏酒,适合于酒的长途运输,一般用于普通和中档的葡萄酒。这些常识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酒,但却是常理。

还有就是看橡木的表面,越光滑的橡木塞质量越好,相反表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橡木塞气密性就差,相应酒的质量也就降低。橡木材质中的细小缝隙会允许微量的空气进入酒瓶。不要小看这个缓慢、细微的氧化过程,它是保证葡萄酒在瓶中质量稳定且渐渐变得醇厚、芳香的主要原因。

经常喝酒的人会发现,有的塞子长,有的塞子短。长酒塞往往比常规的塞子长出1/4。塞子长的通常来讲是好酒,而且都为整木的软木塞,这种酒最起码具有8年以上的陈年潜力,如果提前喝是一定需要醒酒的。因为长的木塞一定是比短的要贵,长时间瓶陈,酒液会往木塞里渗透的,长的封存就更加保险,这种长塞子酒以传统产酒国欧洲的为主。而不需要陈年多长时间就可以喝的,就没必要花更多的成本使用长木塞了。通常一般等级的葡萄酒所使用的软木塞长度约3.5厘米至5厘米左右,比较优质的葡萄酒使用的软木塞长度多在5厘米以上,像有些售价上千美元的法国葡萄酒均采用了长木塞。

你不爱葡萄酒,是不是对葡萄酒有这些误会?


都知道喝葡萄酒利于美容养生,但很多人实在对葡萄酒爱不起来,因为葡萄酒实在不好喝!

确实,葡萄酒养生的功效现在人们都知道,但是有些人还是很少喝它,宁可花费成千上万买高级的补品,也会与葡萄酒保持距离。这些人,应该是和葡萄酒一些小误会。

葡萄酒忒酸

葡萄酒的酸,可真不少,我知道的就有苹果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等,这些酸味物质就是令葡萄酒喝起来非常清新爽口的主要原因,而且酸度高了,会有很好的杀菌、防腐的作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酸味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衰老的效果,刘嘉玲每天饭后一杯柠檬汁,今年52岁了,现在依然拥有年轻的面貌。所以说酸虽然让人接受不了,但是它的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的。

葡萄酒忒涩

葡萄酒的涩,就是单宁这个物质在搞鬼。单宁是一种酚类物质,它作用于我们的口腔的表面,让口腔产生一种收缩感,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涩”。单宁是葡萄酒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葡萄酒的层次,决定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并且增加葡萄酒的平衡度和复杂度。

单宁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剂,是人体内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杀手,可以让皮肤收敛、去皱、美白、抗衰老、防腐杀菌的作用。和酸一样,虽然涩也不是让人喜欢的口感,但却对身体有不少好处。

葡萄酒忒苦

葡萄酒中的苦味是和涩味混合在一起的,所以比较不明显,但是在喝完酒后的回味中苦味就比较明显了。苦味的产生是因为食物中含有机碱,而葡萄酒中的有机碱,就是单宁。

估计看到这很多朋友知道了,原来这又苦又涩的罪魁祸首就是单宁,没错!就是它!但是,朋友们细想一下,这种酸涩苦的口感是不是很像中药,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酸涩苦的葡萄酒,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葡萄酒忒贵

一小瓶江小白也就十来块钱,一瓶青岛啤酒连十块钱都不到,喝点好的果汁也才十多块,一瓶红酒,便宜的八九十块钱,贵的成千上万,平民老百姓能喝的起吗?

其实这么想就错了,喝点红酒养生保健并不用喝的非常多,一个星期喝一瓶也是可以的,平均到每天,估计还没有你喝一次啤酒的贵呢。所以正确的喝酒方法才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一个星期喝一瓶,也是不错的选择。

喝完后劲忒大

红酒之所以后劲大,这与葡萄酒的作用机理是相同的,葡萄酒中的物质本身就具有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所以喝酒后酒精就会快速通过软化的血管,加速酒的吸收,因而,喝完酒后劲就特别大。

而且,葡萄酒本身就是果酒,经常性的就会一不小心喝醉。其实任何酒精的饮料都会喝醉都有后劲,只不过要适量饮用,才能避免酒后头疼、脱水等症状。

所以说,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而不喝红酒,你就真的亏大了!

红酒虽然养生,但也要注意合适的饮用方法和饮用量。

健康养生的喝酒方式为:

每天按时并且适量的坚持饮用葡萄酒。

合适的饮用量为:

1瓶红酒,平均分为4-6天喝完。

抛弃对葡萄酒的误解,一起来爱上葡萄酒吧!

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葡萄酒和葡萄汁,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其实差异非常大,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酒精度这个东西!什么是酒精度相信不用我解释,毕竟大家更关心的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些酒精度达到14度甚至15度的葡萄酒,并且声称声称14%葡萄酒是高等餐酒,远优于11%、12%、13%的葡萄酒。单瓶使用的葡萄串数越多,酒精度越高。度数低的不一定是差酒,但度数高的是好酒。估计拉菲、康帝看到这都要哭晕在厕所了,这说法真的是颠覆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避免广大酒友被忽悠,小编觉得很有必要写篇文章来科普一波。

葡萄酒中的酒精来自哪里?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糖分可以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酿酒正是运用这个原理。

当酵母一口一口吃掉糖分时,发酵过程也就正在进行了,这个过程正是葡萄酒之所以为酒的关键。

但是,糖分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是葡萄本身!

用来酿酒的葡萄往往浓缩了许多糖分,这得益于植物本身进行的光合作用,即在光照和叶绿素等一定的条件下,植物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糖分和氧气。

葡萄酒的酒精度数为何有高有低?

既然葡萄酒的酒精度来自糖分的转化,那么为什么酒精度数有高有低呢?葡萄酒的酒精度到底由什么决定?

(1)气候

前面提到,葡萄中的糖分主要来自光合作用,这个过程就需要涉及到光照。

理论上,葡萄在生长季时接触的阳光越多,积累的糖分就可能越多,也就更有潜力酿造成具有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这也就是为什么来自温暖甚至炎热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相对更高。

而在一些凉爽产区,光合作用缓慢,糖分累积不多,最终葡萄酒的酒精度自然也就不高。

进一步深扒的话,葡萄园的阳光还受纬度、朝向、海拔和种植密度等影响。

(2)成熟度

除了气候本身,葡萄的采摘时间也是决定成熟度和糖分含量的关键。

采收时间早,葡萄果实中积累的糖分自然相对要少,从而酿出来的葡萄酒酒精度较低。

反之,采收时间晚,葡萄积累了大量糖分,自然也更容易酿出高酒精度的葡萄酒。

(3)品种

品种也是影响酒精度的关键,有的葡萄品种天性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或者天性晚熟,那么这种葡萄就更容易酿出高酒精度葡萄酒。

例如歌海娜(Grenache)。

(4)酿造工艺

所选用的酵母的糖分转化比率、是否中途打断发酵、是否人工加糖(这在很多产区是禁止的)、是否进行脱醇处理等等……

可以说,酿酒师有100种方法酿出他想要的酒精度!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酒精度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不是单靠完美的发酵酿制就可以带来高酒精度,也不是单瓶使用的葡萄串数越多,酒精度就越高。顺带说一句,葡萄讲究的是质不是量,用100串不好的葡萄酿出来的酒,还不如10串好葡萄酿出来的酒好!

14%葡萄酒比13%葡萄酒更好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得知道,酒精在葡萄酒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毫无疑问,酒精是葡萄酒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支撑骨架和酒体的重要元素。它与单宁、酸度、甜度和香气一起构成了葡萄酒风味的5大重要因素,这5者的量要相互和谐,相互平衡,才能给饮者带来更好的口感体验。

如果单纯只是酒精度高,其它成分不高的话,那么浓烈刺鼻的酒精就会掩盖葡萄酒的其它风味,带来不愉快的口感体验;反之,酒精度低于应有的水平也会导致口感不平衡,且不足以支撑酒体,导致口感平淡乏味;而对于结构平衡的葡萄酒,即便酒精度高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有特别突出的酒精味,这就是平衡的重要性!

可见,酒精含量只能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而不能决定葡萄酒的品质,所以单看酒精度高低是不能下定论的。

综上来看,14%葡萄酒比13%葡萄酒更好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并不是酒精度越高越好,度数高的不一定就是好酒,低酒精度也不乏好酒。

常见葡萄酒的酒精度是多少?

PS,以下均为普遍情况,不排除特例!

(1)低度酒(低于10%)

典型代表:大部分意大利莫斯卡托阿斯蒂起泡酒(Moscato d’Asti)、布凯拉多起泡酒(Brachetto d’Acqui)、德国大部分珍藏(Kabinett)、晚收(Spatlese)、部分精选(Auslese)雷司令(Riesling)和冰酒(Eiswein)等。

(2)中低度酒(10%-12%)

典型代表:大部分普罗塞克(Prosecco)、德国部分精选(Auslese)级别以上的雷司令葡萄酒以及奥地利、澳洲和美国雷司令、加拿大冰酒(Icewine)等。

PS,11%、12% 葡萄酒可不是像前面图中那位卖家说的那样是低等酒,也不是发酵后加糖酿成,更不会因为酒精度低就一定影响口感,导致芳香物质累计不足等,葡萄酒重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其实,低酒精度葡萄酒以甜型居多,正是有剩余糖分未转化成酒精,才会使得酒精度较低。

(3)中度酒(12%-13.5%)

典型代表:大部分波尔多(Bordeaux)、勃艮第(Bourgogne)、香槟(Champagne)、基安帝(Chianti)、里奥哈(Rioja)和新西兰葡萄酒等。

(4)中高度酒(13.5%-15%)

典型代表:大部分法国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葡萄酒、部分苏玳(Sauternes)贵腐甜酒、美国加州葡萄酒、巴罗洛(Barolo)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以及多数阿根廷、澳洲和智利葡萄酒等。

(5)高度酒(高于15%)

典型代表:部分加州仙粉黛(Zinfandel)和澳洲西拉(Shiraz)、麝香(Muscat)甜酒、阿玛罗尼(Amarone)、波特(Port)、雪利(Sherry)和马德拉(Madeira)等加强酒。

为什么现在许多葡萄酒的酒精度越来越高?

虽然酒精度高不代表品质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许多葡萄酒的酒精度越来越高了。以波尔多(Bordeaux)名庄酒为例,近几个年份的酒精度多分布在13-13.5%这个范围内,玛歌白亭(Pavillon Blanc du Chateau Margaux)、美讯(Chateau La Mission Haut Brion)的酒精度甚至达到了15%;相比之下,上世纪一般不超过12.5%,例如1948年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酒精度只有 10.5%。

(1)很多人会将其归结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没错,前面提到,气候肯定会影响酒精度,因为温度越高,葡萄越容易成熟,积累的糖分越高,自然也更容易酿出酒精度更高的葡萄酒。

(2)当然,现在人们为了追求更成熟的酚类物质,葡萄的采摘期也有所推迟,因而积累的糖分自然也就更多。

(3)随着科技的进步,酿酒的技术也提高了。比如,增强葡萄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改良土壤成分,设计更匹配的葡萄植株修剪、栽培方法,控制葡萄产量……问题的关键是,这都会使葡萄植株活力更高,结出更高质量、高糖分的果实,当然,酒精度也就更高了。改进酿酒工艺后,使用的酵母品种更好了,优质的酵母有能力把更多糖分转化成酒精。

(4)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一批偏爱强劲口感的酒评家和葡萄酒杂志:葡萄酒的酒精度达到14%、15%,甚至16%, 就会被评价为 “Powerful”,因1982年拉菲而声名鹊起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媒体舆论引导也起了很大作用。

(5)人们开始追求高酒精度葡萄酒。如今,人们喝葡萄酒时,更喜欢成熟、果味足、单宁柔顺的,尤其我大天朝还常常不喜欢太酸的葡萄酒。为了顺应市场需要,酿酒的葡萄成熟度越来越高,于是酒精度也一高再高。

葡萄酒喝起来是不是都是又苦又涩的?


班杰明·富兰克林说道:“好的葡萄酒证明了上帝希望我们幸福”,为什么让我们幸福的葡萄酒,有些会如此地难喝呢?其实并不是因为它难喝,而是因为你没有喝对!

根据葡萄酒所含的残糖量,葡萄酒分为以下四类:

干型葡萄酒:残糖含量不超过4克/升,感觉不到甜;

半干型葡萄酒:残糖含量4-12克/升,感觉微甜;

半甜型葡萄酒:残糖含量12—40克/升,感觉甜;

甜型葡萄酒:残糖含量超过40克/升,比较甜。

一般来说,葡萄酒中所含的单宁(Tannin),会使葡萄酒入口后口腔感觉干涩,口腔黏膜有褶皱感。单宁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二种酚化合物其中的一种物质,尤其在红葡萄酒中含量较多,白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去皮去籽,所含单宁较少。

葡萄酒中的单宁一般是由葡萄籽、皮及梗浸泡发酵而来,或者是因为存于橡木桶内而萃取橡木内的单宁而来。单宁的多少可以决定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缺乏单宁的红酒质地轻薄,没有厚实的感觉。单宁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有益于心脏血管疾病的预防。单宁丰富的红葡萄酒可以存放多年,并且逐渐酝酿出香醇细致的陈年风味。

质量高又甜度高的葡萄酒,糖分来自葡萄本身,是酿造过程中终止发酵保留下来的葡萄本身的糖分,它们对于葡萄原料、酿造工艺要求较高。当然,如果不喜欢甜味的酒,可以选择干型的白葡萄酒,其中几乎不含单宁,所以没有涩味,但是,会有小部分的干白葡萄酒带有或多或少的苦味,为了避免这小比例的不愉快,建议初级葡萄酒爱好者,选择半干型的,哪怕是微弱的甜味,都会让葡萄酒变得柔美很多。

如果你能够接受苦瓜的苦,或中国茶里面的涩,那你完全具有享受葡萄酒苦与涩美妙的潜质,也许你可以多点耐心、多给自己时间去体会。

不能所有的红酒品牌都打文化牌


红酒的文化牌不能丢,但是不能所有的红酒品牌都打文化牌。红酒业一直在变化,正如红酒业的发展逐渐分出新世界、旧世界一样。旧世界强调的天然、手工、木桶酿造储存、苛刻的品质条件,最终被新世界的工业化、不锈钢塔发酵、酿造方法所改良,这多多少少说明红酒业也在应对市场变化。新世界的酿造者正在通过试验调整葡萄酒来适应消费者的口味,他们开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酿造葡萄酒,而不是像旧世界那样,保守而矜持,自以为是地决定生产什么样的葡萄酒,并且冠以文化之名,从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傲慢。目前,国内红酒市场上不同层级的品牌没有分隔开来,都在打文化牌,讲究产地,讲究酒庄文化的背书。事实上,真正需要打文化牌的是那些高端红酒品牌,比如顶级红酒拉菲、拉图,它们的消费对象是对价格不太敏感、掌握了红酒的品鉴方法、有着特别偏好的红酒爱好者。而更多的红酒品牌应该跳出传统红酒文化的窠臼,回归其快速消费品的本质。如果红酒回归快速消费品的产品定位,不谈文化,只谈使用价值,谈红酒特有的减肥、美容保健功效,又将如何呢?国内的红酒企业为什么在做市场培育和消费者教育的时候,不从更能引起消费者关注的健康、养生、美容等角度入手,而非要从繁琐到让人厌烦的红酒文化入手呢?1991年,美国一家电台重点介绍了红酒的神奇功效,红酒含有抗氧化剂,可以抑制细胞衰老、改善人的心脑血管状态、预防癌症,红酒立刻成为“健康食品”,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上升了44%。

葡萄酒的瓶帽的作用


首先,我们联系了葡萄酒的生产商,对方确认,这不是由于他们的工作失误造成的,而是故意不用瓶帽。用与不用,这背后有什么道理呢?这就要从瓶帽的起源说起。最早的时候,葡萄酒生产商在瓶口加装瓶帽是为了防止啮齿类动物啃食软木塞,以及避免象鼻虫之类的蠕虫钻进瓶中。那时的瓶帽是用铅做的,后来人们意识到铅是有毒的,残留在瓶口的铅在倒酒的时候会进入酒中,进而危害人体健康。1996年,欧盟和美国同时立法,禁止使用铅制的瓶帽。之后瓶帽多用锡、铝或者聚乙烯材料制成。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瓶帽的防虫功能已经没用了,但是却并未摒弃瓶帽。就好像古代人们使用带顶棚的床,是因为那时很多房子的屋顶是茅草盖的,遇到暴风雨可能会掉下来。虽然现代社会大都是混凝土建筑,但还是有一些人喜欢带顶棚的床。既然瓶帽的防虫功能已经不那么显著,且资源又十分稀缺,那么何不弃用瓶帽呢?在新世界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葡萄酒产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酿酒师向瓶帽说不。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又十分环保。从另一方面来讲,瓶帽还会遮挡视线,使人看不到酒液和软木塞的距离。当酒液距离软木塞太远时,这款酒很有可能已经被氧化。

是不是橡木桶越小陈酿出的葡萄酒品质就越好?


购买葡萄酒的时候,我们有时会被告知:这款酒是经过橡木桶陈酿,而且是小桶陈酿,和那些大桶陈酿相比,这酒品质更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橡木桶越小,葡萄酒品质越高呢?不同规格的橡木桶带来的口感和品质一样吗?

1橡木桶能给葡萄酒带来什么影响?

通常市面的顶级红葡萄酒大都经过橡木桶较长时间的陈酿,有些特别优质的白葡萄酒也经过橡木桶陈酿,曾经有人评价:橡木桶是葡萄酒生命的摇篮,可见橡木桶对葡萄酒的重要性。橡木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葡萄酒带来正面的影响,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1)正面影响

① 可赋予更多的香气:制作橡木桶的烘烤过程会使橡木桶衍生出一系列呈香物质,可赋予红葡萄酒皮革、烟草、香草、肉豆蔻、雪茄盒、巧克力、咖啡和熏培根等香气,可赋予白葡萄酒奶油、榛果、杏仁、香草和烤土司等香气。

② 可使酒体厚重:橡木桶含有一定的水解单宁,可与来自葡萄酒中的单宁相凝聚,使得酒体更加厚实。

③ 可使口感圆润:橡木桶的桶壁会使适量的氧气渗透到桶内,发生适当的微氧化反应,使葡萄酒从尖酸生涩慢慢变得柔和圆润。

④ 可使色泽稳定:橡木桶的微氧环境会使色素与单宁之间发生聚合反应,使得葡萄酒的色泽更加稳定鲜明。

⑤ 提高陈年潜力:橡木中的单宁会渗透到酒中,增加了葡萄酒的骨架,同时微氧环境使得葡萄酒结构演变的更加完善,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了葡萄酒的陈年潜力。

(2)负面影响

① 会掩盖葡萄酒的风味特征: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橡木桶陈酿,如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酒体比较精致,香气比较清新,过度的橡木桶陈酿反而会掩盖了本身的花香和果香等特征香气,也会掩盖了精致细腻的酒体结构和层次。

② 会提高葡萄酒的价格:橡木桶的造价一般都需要在几千元以上,会直接提高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导致葡萄酒的价格升高。

2橡木桶都有哪些规格?

通常橡木桶一般为 225L,这是因为英国曾为法国葡萄酒最大进口国,当时运输单位 50 加仑,即 225L,所以运输容器橡木桶的容量就定为 225L。1608 年后,开始采用玻璃瓶来装载葡萄酒,人们采用这种换算方式:1 橡木桶=225L=50 加仑=50 箱(6 瓶)=300 瓶(750mL),所以通常我们看到的葡萄酒为 6 瓶每箱。

此外,很多不同产区采用的橡木桶规格也不一样,如夏布利(Chablis)通常是 132L;香槟产区(Champagne)是 205L;波尔多(Bordeaux)是 225L;勃艮第(Bourgogne)是 228L;干邑(Cognac)是 350L;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是 600L;摩泽尔(Mosel)是 1,000L;莱茵黑森(Rheinhessen)是 1,200L。市面上常见的橡木桶还有 10L、30L、100L、300L、500L 甚至几千升不等。

3橡木桶的不同规格对葡萄酒有影响吗?

橡木桶的规格不同会导致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与橡木之间的接触面积都会有所不同,从而使得葡萄酒品质也有所差异。

(1)橡木桶小:葡萄酒与橡木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机会多,使得葡萄酒的风味物质足,酒体强劲。但橡木桶过小会导致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氧化的速度快,不利于葡萄酒的陈年稳定,同时也会掩盖葡萄酒的果香和结构的细腻性。整体上,全世界大部分产区都采用 225L 这种规格的橡木桶,如波尔多、纳帕(Napa)和巴罗萨(Barossa)等产区,因为橡木桶和葡萄酒的接触面积较适中,既能带来较足的风味物质,同时也不会加速葡萄酒的氧化。

(2)橡木桶大:葡萄酒与橡木的接触机会较少,短期内所带来的风味物质含量没有小桶高,同时也不会导致葡萄酒过氧化等问题,比较适合长期橡木桶窖藏的葡萄酒,如意大利的巴罗洛(Barolo)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等葡萄酒。这类葡萄酒通常会在 1,500-4,000 升不等的斯洛文尼亚大桶中陈酿数年以上,酒体极为强劲有力,陈年潜力巨大,有些甚至能陈年 50 年以上。

关于到底是用大桶好,还是小桶好,很多国家的产区都有不同的意见,最著名的莫属于意大利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的“新旧派”之争。“旧派”又称传统派,坚守使用大桶陈酿,陈酿时间可达 3-4 年以上,而“新派”又称改革派,通常采用小型橡木桶进行陈酿,且陈酿时间少于“旧派”,追求是精致细腻的单宁结构、突出的果香和更早的上市时间。

整体上,不管是大桶小桶,经过橡木桶陈酿的时间越长,葡萄酒的风味物质越足,酒体越强劲,陈年潜力越大,品质也相对越高。所以,葡萄酒的品质与橡木桶的大小之间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不是小桶陈酿越好,也不是大桶陈酿越好,大桶和小桶都能陈酿出顶级优质的葡萄酒。

瓶帽在葡萄酒中的作用


最早的时候,葡萄酒生产商在瓶口加装瓶帽是为了防止啮齿类动物啃食软木塞,以及避免象鼻虫之类的蠕虫钻进瓶中。那时的瓶帽是用铅做的,后来人们意识到铅是有毒的,残留在瓶口的铅在倒酒的时候会进入酒中,进而危害人体健康。1996年,欧盟和美国同时立法,禁止使用铅制的瓶帽。之后瓶帽多用锡、铝或者聚乙烯材料制成。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瓶帽的防虫功能已经没用了,但是却并未摒弃瓶帽。就好像古代人们使用带顶棚的床,是因为那时很多房子的屋顶是茅草盖的,遇到暴风雨可能会掉下来。虽然现代社会大都是混凝土建筑,但还是有一些人喜欢带顶棚的床。既然瓶帽的防虫功能已经不那么显著,且资源又十分稀缺,那么何不弃用瓶帽呢?在新世界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葡萄酒产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酿酒师向瓶帽说不。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又十分环保。从另一方面来讲,瓶帽还会遮挡视线,使人看不到酒液和软木塞的距离。当酒液距离软木塞太远时,这款酒很有可能已经被氧化。

葡萄酒帽颜色和品质有关吗?


酒帽的颜色很多,常见的有红色、黑色、金色等。通常情况而言,酒帽颜色与葡萄酒品质无关,用不同颜色主要是考虑酒瓶的美观性以及酒庄对葡萄酒产品系列作为划分,属于营销策略。不过,有一些特例,它们的酒帽颜色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相关,如:

(1)德国金帽酒

金帽在德国酒中很常见。如今,金帽仅适用于Pradikat级别葡萄酒,通常表示的是一款酒比其它的基本款品质更好,比如普朗酒庄日晷园精选金装雷司令(Joh.Jos.PrumWehlenerSonnenuhrRieslingAusleseGoldkapsel)的品质和价格都比普朗酒庄日晷园精选雷司令(Joh.Jos.PrumWehlenerSonnenuhrRieslingAuslese)要高很多。

一些顶级葡萄酒专门用金帽表示,如约翰山堡TBA(SchlossJohannisbergGoldlackRieslingTBA)。有些德国顶级酒庄联盟VDP中的酒庄会用金帽表示特级园干型酒(GrossesGewachs),也就是俗称的GG。还有酒庄会用长金帽(LangeGoldkapsel)表示此酒比普通金帽酒更出色,当然产量也更少,价格也更贵。

可能有人会问,德国金帽是怎么来的呢?1971年之前,德国酒标上的文字还不像选择这么简洁,比如,当时的珍藏叫作Cabinet,与TBA连在一起为“珍藏TBA”之意。精选酒(Auslese)的酒标也有各种修饰词,如FeineAuselese、FeinsteAuslese等。如此复杂,不利于市场推广营销。所以,1970年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禁止这些术语的使用,酒标上只能用Kabinett、Auslese,一下子带来了不少问题。

有些顶级酒庄用不同酒标来表示不同品质、价格的葡萄酒,如此一禁,这些界限难以显示。葡萄酒虽还按成熟度分,但范围太宽,比如精选酒,它可呈干型和甜型,只标Auslese怎能让消费者了解其到底是干是甜?于是,有人灵机一动,开始用起了金帽,好看且有利于市场营销。

酒帽颜色和葡萄酒品质有关吗?

不过,并不是所有德国金帽酒都是稀有昂贵,德国官方对金帽并没有法律规定,用不用全看酒庄选择。有的传统酒庄所有等级的酒都是金帽,还有的酒庄一款都没有金帽,所以买德国酒时,有金帽就断言品质高实在有点片面了,综合考虑酒庄、酿造工艺、价格等其它方面才是王道。

(2)乐花酒庄的红头和白头

乐花的红头和白头是酒庄的特色,可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往下看。

红头:指乐花酒庄用红色蜡胶封瓶的葡萄酒,这些酒产自酒庄自有葡萄园,葡萄生长情况和品质受到全程监管,以“DomaineLeroy”的名义出售。

白头:指乐花酒庄用白色锡纸封瓶的葡萄酒,这些酒的酿酒葡萄由酒庄从别处收购,葡萄酒以“MaisonLeroy”的名义出售。

由于对酒质要求极高,乐花即使是白头大区级也不会每年都产(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只有2000、2002、2003、2005、2007和2009年有酿造),同时价格也不菲,绝对是大区中的上乘之作。所以更别提自有葡萄园产的红头了,本来地块就小,因此许多田年产量只有几百瓶或小几千瓶,少得可怜,能不贵吗?

所有葡萄酒储存都要卧放吗?


所有葡萄酒储存都要卧放吗?

很多喜欢葡萄酒的人都会有收藏葡萄酒的习惯,而在葡萄酒的储存过程中,稍微有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葡萄酒的储存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存放方式,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等都直接影响着葡萄酒的储存。

葡萄酒为什么要卧放?

喜欢葡萄酒的人更是喜欢收藏葡萄酒,适合收藏陈年的酒一定要躺着放,因为这类酒用的都是软木塞,如果长时间竖着放的话,软木塞会收缩干瘪,空气会漏进酒里,酒会氧化变质;躺着放软木塞可以和酒液接触,保持湿润和膨胀,这样的话外面的空气就进不来,可以延迟氧化,酒放得更久。如果酒瓶直立置放,软木塞会过度干燥,这将使空气进入而破坏酒质。

使用螺旋塞的葡萄酒也需要卧放吗?

目前市面上采用金属螺旋塞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尤其是新世界产区的葡萄酒,这些没有使用天然软木塞的葡萄酒也需要卧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使用螺旋塞的葡萄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需要卧放保存,因此可以依据你的酒柜或架子的情况随意摆放。然而卧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卧放依然是最好的存酒方式。

哪些酒不需要卧放?

实际上,除了采用螺旋塞这个条件之外,还有一些葡萄酒也并不需要严格地卧放保存。例如,对于起泡酒来说,无论卧放还是竖放对于酒质并没有多少影响。这是因为困在起泡酒瓶内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压力,可以为酒塞提供足够的湿度防止氧气进入酒瓶。

除了起泡酒之外,诸如一些加强型葡萄酒也不需要特别使用卧放的方式保存,因为加强型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早已经过氧化,甚至酿造时会将葡萄酒加热到60摄氏度高温,并刻意将其暴露在空气中加速氧化,从而产生特别的风味。正因如此,加强型葡萄酒即使在开瓶后也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更不用担心竖放导致酒塞收缩而渗入的少量氧气了。

法国葡萄酒的酒帽为什么有不同颜色?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些法国葡萄酒的酒帽上,有不同颜色的人头图案标签,上面也有一些类似密码的字母和数字,这些东西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

CRD酒帽

酒帽上的人头印花图案(如上图),实际上叫做CRD酒帽(Capsule CRD),其中CRD是Capsule Représentative de Droit的缩写,意为完税酒帽。简单来说,这个标签是一个税务标志,会出现在法国境内销售的葡萄酒以及部分出口的法国葡萄酒上,表示酒庄已经支付过消费税,因此该酒能够在法国境内流通。

用于出口的葡萄酒不需要支付这个税费,因此大部分我们能买到的进口法国葡萄酒都没有这个标签,但自然也有例外:有些法国酒庄在进行出口配额的时候有可能与最后出口的比例出现误差,部分用于国内销售的葡萄酒也可能被出口到中国来,因此我们仍然有可能买到带有CRD酒帽的法国葡萄酒。

玛丽安娜女神

CRD酒帽上的人头,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象征玛丽安娜(Marianne)的形象。玛丽安娜是自由和理性的化身,代表了政治意义上的法国以及她的价值观念,她的形象在法国随处可见,不仅在国家政府机关的印章以及法国的邮票上出现,还被刻在了法国的欧元硬币上,在已经退出流通的法郎上也有她的身影。

颜色

CRD酒帽标签的不同颜色,代表了该酒属于不同级别的葡萄酒:

字母与数字

在玛丽安娜头像外圈,标注有经销者所在省份编码(以数字代表,例如编号33为波尔多所在的纪龙德省),以及经销者代码:

R(Récoltant)代表酒农;

N(Non-récoltant)代表非酒农;

E(Entrepositaire agréé)代表综合性酒商。

上述字母旁边的三位数字,如上图的503,则是灌装者的/生产者的,亦或CRD是酒帽分配者的行政审批号。

除此之外,还有玛丽安娜头像左下方的D.G.D.D.I.字样,代表法国的“海关及间接税总司”(Direction générale des douanes et droits indirects),这是一个隶属于法国经济财政部的组织,不仅负责边境缉私、关税征收,还向企业提供国际商品贸易的统计资料。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是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有酒帽?》内容,更多精彩访问葡萄酒是红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