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很辉煌的一段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从宫廷走向民间,葡萄酒在内地开始有较大的影响力。《太平御览》记载,唐贞观13年(公元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酿造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李白十分钟爱葡萄酒,他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账底奈君何。”记载了葡萄酒可以像金叵罗一样,作为少女出嫁时的陪嫁物,可见葡萄酒在当时已经普及到了民间。在唐代的葡萄酒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为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整首诗充满着一种必胜信念的盛唐气度,表达出一种涵盖一切的气势,同时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史。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土耳其的葡萄酒文化


土耳其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这个民族基本上没有喝葡萄酒嗜好,但是其历史学家却认为,葡萄酒的酿制工艺起源于6000年前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而且据《圣经》记载,传说大洪水将诺亚方舟冲至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阿勒山之后,方舟上的一只山羊将一个人引领到一块长满了野葡萄的斜坡上,落地的野葡萄经与雨水结合发酵后飘出阵阵酒香味,于是他受启发成了世上第一个葡萄酒酿造者。据史书记载,在土耳其附近海域从事航海较早的腓尼基人,在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贩运葡萄酒而致富的。尽管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在他们统治的时期里,严禁穆斯林臣民喝葡萄酒,但葡萄酒酿造工艺却得以在当时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基督信徒社会中流传下来。以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消亡,数百万掌握葡萄酿酒技术的少数民族的举家外移,几乎使得土耳其的葡萄酿酒技术失传。土耳其是一个葡萄种植大国,全国的葡萄种植超过100万公顷,号称世界第四大葡萄生产国。由于土耳其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生产的葡萄糖分高,口感好。土耳其盛产葡萄的地方叫卡帕多齐尔,这个地区地貌奇特,它由奇怪的火山石构成。当地依旧保留有许多古老的教堂,教堂的地窖据说是当年早期的基督徒用来藏匿他们酿制的葡萄酒的地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土耳其人希望在土耳其这个葡萄酒的发源之地,重新唤起人们喝葡萄酒的风气,他们尤其希望通过鼓励人们喝葡萄酒来减少并替代当地人爱饮烈酒的不良习俗。

匈牙利是重视葡萄酒文化的民族


葡萄酒在匈牙利这个民族已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八百多年前,酿制葡萄酒外销便成为了匈牙利人的重要经济活动。一本在十二世纪写成的匈牙利历史文献《GestaHungarorum》,曾经以多段的内容,详细_述葡萄酒在匈牙利朝野和民间的普遍享用和生产。这本史书的有关记载,堪足证明匈牙利人是欧洲酿制葡萄酒的先驱,只可惜该文献附有著作人姓名的首页,因年代湮远而散佚,作者亦无从稽考,后人只有用“无名”(Anonymus)作为编著者之名。由于这本文献的记载对匈牙利酿酒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无名”(Anonymus)一词便成为匈牙利葡萄酒的相关用词。维兰(Villany)酒区的名酿酒师GereAttila就是把他的其中一种得意名酿以Anonymus作为酒名。最为人知的匈牙利红酒,自然是那风格独特的“牛血”Bikaver。这是一种以多种土生葡萄为主混酿而成的红酒。这种“牛血”的正宗来源和原创,有着长期的争议。埃格(Eger)和锡莎(Szekszard)两个酒区都坚称“牛血”是源自他们的酒区。埃格酒区的酿酒人以土耳其人围攻埃格城的抗敌英雄故事为据,坚持EgriBikaver才是“牛血”的正宗;而锡莎酒区则以早在十一世纪已有文献提及锡莎与“牛血”的相关,加上配混“牛血”的酿制方法在该区有长久的历史,作为力争的理据,两区为此争持多年。后来,匈牙利政府为了平息争议,便采取了持平的决定,订定两区均可以用“牛血”Bikaver之名,出产这一类混酿的红酒,分别只在Bikaver一词之前加上各自酒区之名。今天的“牛血”便有EgriBikaver和SzekszardiBikaver两个品类。两区所产的“牛血”其实各有不同的配混和风格。SzekszardiBikaver多数混有区内较多产量的卡达卡(Kadarka)葡萄,色味较为显著;而EgeiBikaver则混入一定比例的CabernetSauvignon或Merlot,使酒质另显风格。其中的优劣之分,自需由饮家随喜好而定了。

清朝——葡萄酒文化的转折期


清朝最伟大的康熙皇帝也是一位热衷于饮用葡萄酒的皇帝。康熙在一次疟疾之后,养成了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其去世。他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认为常常饮用是很有好处的。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国的葡萄酒生产虽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曾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最终并没有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连续地发展与壮大。到清末民初,由于国力衰败,战火不断,人民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满足,我国的葡萄酒发展进入了转折点,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业也颓废败落。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即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并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从西方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引进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并且将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这些厂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我国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

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的开始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唐代——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元代——我国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明代——我国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时期;清末民国初期——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转折期。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其中,有过繁荣和鼎盛,也有过低潮和没落,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业——传统民族产业的繁荣。考古发现,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附近出土的压榨机的年代为公元前6000年,而中美科学家对距今9000年——7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研究结果,却使世界葡萄酒的人工酿造历史推前了3000年。他们用现代分析方法,证明在该遗址中发掘的陶器中装的是葡萄酒。这不仅说明人类至少在9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而且也说明中国人可能在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

唐朝与葡萄酒的传奇历史


唐朝美女杨贵妃经常用酒浴美肤健体,紧缩肌肤,净化体内。肤如凝脂的她,在甘醇美酒的浸润下,愈发显得出众。所以才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当时葡萄酒面临着的真正的发展机遇是:在国力强盛,国家不设酒禁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太宗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据《太平御览》:“(唐)高祖(李渊)赐群医食于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固赐物百段。”由此可见,在唐初,经过战乱,葡萄种植与酿酒基本已萎缩,连朝中大臣的母亲病了想吃葡萄而不可得,只有在皇帝宴请大臣的国宴上方有鲜葡萄。《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

摩尔多瓦葡萄酒文化


摩尔多瓦有5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且古老的葡萄酒酿造传统工艺,但它出产的葡萄酒相比其波尔多、勃艮第这些产区的葡萄酒来说实在是太“默默无闻”了。不过就算如此,摩尔多瓦葡萄酒也逐渐地在国际舞台上表现自己,除此之外,摩尔多瓦(Moldova)还有着“葡萄酒王国”的美称。

摩尔多瓦位于世界葡萄酒起源和发展的必经之地——黑海的沿岸,这里的人民在数千年前就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摩尔多瓦是国际葡萄酒组织(OIV)的五个创始国(其余四国为: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中最古老的葡萄酒生产国。

摩尔多瓦与波尔多、勃艮第所处的地理纬度相似,这大概就是它能生长出优质葡萄的原因。摩尔多瓦位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面积很小,75%以上的土地都是适合葡萄生长的黑钙土,众多丘陵山谷纵横交错还有黑海带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摩尔多瓦种植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是世界上葡萄园最密集的国家,摩尔多瓦人有四分之一都是酿酒师。

摩尔多瓦当地葡萄酒甘甜度适宜,醇厚润泽,口感极佳。其红葡萄酒具有独特、奇妙的香气和味道,属于野性奔放型;白葡萄酒清新易饮,并且价格亲民,大小餐馆中的葡萄酒一般都在2-3美元之间,甚至比啤酒、矿泉水还要便宜;超市的多种酒品价格均在15-25人民币。自古以来,摩尔多瓦就被俄罗斯沙皇誉为“俄罗斯的酒窖”,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中拥有很高声誉。时至今日,摩尔多瓦葡萄酒在全世界也开始备受热捧。

摩尔多瓦还有着一个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克利科瓦(Cricova)地下大酒窖,酒窖全长280公里,是摩尔多瓦葡萄酒博物馆,更堪称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珍品酒窖,共收藏了本地和世界各地共653个品牌的收藏珍品葡萄酒,总数达150万瓶。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唐朝——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内容,更多精彩访问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