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和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葡萄酒酒标上标产区和标葡萄品种有何区别?》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经常喝葡萄酒的人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有的酒标上标的是葡萄品种,而有的标示出产区的名称呢?大家都知道,葡萄酒是葡萄酿造的,所以标葡萄品种理所应当,很容易理解。至于标示产区的原因则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葡萄生长的区域对葡萄酒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世界上有六千多个葡萄品种,可以用于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只有50个左右,常见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酒标上标注了那个葡萄品种,就说明这款酒是用这种葡萄酿造的,但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该品种,每个产区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了葡萄的使用比例。一款标注了某个品种的葡萄酒,里面可能有高达25%的其他葡萄。标注了葡萄品种的酒标有时也会标上产区名称,比如索诺玛(Sonoma)、南非(SouthAfrica)、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等等。

但许多顶级的欧洲葡萄酒是以其地理位置或产区名称为人所熟知的。你可能听说过波尔多(Bordeaux)、香槟(Champagne)、巴罗洛(Barolo)和勃艮第(Burgundy)。这些都是产区名,而且它们都有与之相配的葡萄品种,这些产区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找出在当地生长最好的葡萄酿造葡萄酒。比如勃艮第红葡萄酒是黑皮诺(PinotNoir)酿造的;而勃艮第白葡萄酒是霞多丽酿造的。波尔多红葡萄酒通常是由基于赤霞珠、梅洛或品丽珠(CabernetFranc)的组合,加上马尔贝克(Malbec)和味而多(PetitVerdot)混酿而成的。巴罗洛是用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酿造的。香槟可能是霞多丽、黑皮诺和莫尼耶皮诺(PinotMeunier)的组合。

当然,如今有些界限是模糊的,欧洲葡萄酒也可能标出葡萄品种,而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也可能只列出酒庄名、产区名或者酿酒师想出的一个名字,用来指代他创造的秘密混酿组合。

对于刚接触葡萄酒的人来说,这可能会造成混淆,你可能已经发现你喜欢的是霞多丽,但后来你又发现,霞多丽也来自勃艮第,突然之间你就不仅仅是寻找酒标上写着霞多丽的葡萄酒,而是会去找勃艮第的葡萄酒,比如酒标上显示夏布利(Chablis)或者博纳丘(CotedeBeaune)字样的葡萄酒。但是搞清楚所有这些细节也是学习葡萄酒的乐趣之一,不是吗?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葡萄酒标上标葡萄品种和标产区有何不同


你在品鉴葡萄酒时关注过葡萄酒标上的信息内容吗?为什么有的葡萄酒标上标的是葡萄品种,而有的标示出产区的名称呢?葡萄酒标上标葡萄品种和标产区有何不同?下面小编为大家来讲解标葡萄品种和标产区的区别。

葡萄酒是葡萄酿造的,所以标葡萄品种理所应当,很容易理解。至于标示产区的原因则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葡萄生长的区域对葡萄酒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世界上有六千多个葡萄品种,可以用于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只有50个左右,常见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酒标上标注了那个葡萄品种,就说明这款酒是用这种葡萄酿造的,但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该品种,每个产区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了葡萄的使用比例。一款标注了某个品种的葡萄酒,里面可能有高达25%的其他葡萄。标注了葡萄品种的酒标有时也会标上产区名称,比如索诺玛(Sonoma)、南非(SouthAfrica)、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等等。

但许多顶级的欧洲葡萄酒是以其地理位置或产区名称为人所熟知的。你可能听说过波尔多(Bordeaux)、香槟(Champagne)、巴罗洛(Barolo)和勃艮第(Burgundy)。这些都是产区名,而且它们都有与之相配的葡萄品种,这些产区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找出在当地生长最好的葡萄酿造葡萄酒。比如勃艮第红葡萄酒是黑皮诺(PinotNoir)酿造的;而勃艮第白葡萄酒是霞多丽酿造的。波尔多红葡萄酒通常是由基于赤霞珠、梅洛或品丽珠(CabernetFranc)的组合,加上马尔贝克(Malbec)和味而多(PetitVerdot)混酿而成的。巴罗洛是用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酿造的。香槟可能是霞多丽、黑皮诺和莫尼耶皮诺(PinotMeunier)的组合。

当然,如今有些界限是模糊的,欧洲葡萄酒也可能标出葡萄品种,而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也可能只列出酒庄名、产区名或者酿酒师想出的一个名字,用来指代他创造的秘密混酿组合。

对于刚接触葡萄酒的人来说,这可能会造成混淆,你可能已经发现你喜欢的是霞多丽,但后来你又发现,霞多丽也来自勃艮第,突然之间你就不仅仅是寻找酒标上写着霞多丽的葡萄酒,而是会去找勃艮第的葡萄酒,比如酒标上显示夏布利(Chablis)或者博纳丘(CotedeBeaune)字样的葡萄酒。但是搞清楚所有这些细节也是学习葡萄酒的乐趣之一,不是吗?

解读葡萄酒标上的品种与产区


小小的一张葡萄酒标,却隐藏了很多信息。葡萄酒标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重要,但由于旧世界和新世界的葡萄酒命名的方式有所不同。旧世界和新世界的葡萄酒标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新世界葡萄酒酒标上会标出葡萄品种名,而旧世界葡萄酒则常常在酒标上标出产区名。下面小编为大家解读葡萄酒标上的品种与产区。

旧世界(OldWorld)包括法国、德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而新世界(NewWorld)分布在其它几个大洲,包括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和南非等。旧世界和新世界葡萄酒命名的方式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新世界葡萄酒酒标上会标出葡萄品种名。常见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黑皮诺(PinotNoir)、马尔贝克(Malbec)、灰皮诺(PinotGris)、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霞多丽(Chardonnay)等。

旧世界葡萄酒则常常在酒标上标出产区名,如果要找一款法国出产的特定品种的葡萄酒,就需要知道对应的产区,如霞多丽的产区有勃艮第和香槟,酒标上分别会有Bourgogne和Champagne字样。

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上出现的葡萄品种名是酿制该葡萄酒最主要的品种。根据美国法规,如果酒标上标出葡萄品种的名字,那么至少75%的葡萄酒是采用该葡萄品种酿制而成。对旧世界葡萄酒而言,产区是非常重要的。波尔多产区最重要三个红葡萄品种是赤霞珠、梅洛和品丽珠。这些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会在酒标上标出Bordeaux或波尔多下面的子产区,如梅多克(Medoc)或圣埃美隆(St.Emilion)。此外,波尔多吉伦特河(GirondeRiver)左岸出产的葡萄酒赤霞珠为主要酿酒葡萄,右岸出产的葡萄酒以梅洛为主要酿酒葡萄。

旧世界以产区命名葡萄酒的做法,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勃艮第的普里尼-蒙哈榭(Puligny-Montrachet)、默尔索(Meursault)、玻玛(Pommard)、热夫雷-香贝丹(Gevrey-Chambertin)和马贡(Maconnais)既是产区名,又可以作为酒款名,而且这些产区出产的葡萄酒风格多样。喜欢特定葡萄品种的朋友,可以尝试来自不同产区的葡萄酒,亲身体验下产区对葡萄酒风格有什么影响。

酒标上标“手工采摘”都是高档葡萄酒吗?


在葡萄酒的大千世界里,有的葡萄酒酒标上会有手工采摘(Vendangemaunuelle)的字样,大家都知道手工采摘意味这投入的人力比较多,这在人工昂贵的西方葡萄酒产酒国意味着生产成本较高,这种葡萄酒是否就是高档葡萄酒的代名词吗?

在新世界一些产酒国,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机器采摘比较普遍,在过去,机器采摘意味着采摘过程比较粗犷,采摘过程中的震动可能会弄碎一些葡萄果实,采到一些青果和葡萄叶。采摘后如果筛选过粗,好葡萄坏葡萄就会混着叶、梗一起进入发酵罐,劣质单宁混入进去后导致葡萄酒口感下降。此外,在机器采摘过程中,大量的葡萄被临时储藏到采摘机的储藏罐里,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相互挤压也会让更多的果实提前破碎。

而手工采摘的最大好处是采摘过程比较精细,采摘工人可以一边采一边筛选,丢弃青果和烂果。此外,人工采摘的采摘筐也比较小,便于携带,葡萄之间相互挤压的力度小,破碎也就相对较少。也就是说,人工采摘葡萄品质更好,不容易提前破碎发酵,也可以少用二氧化硫(防腐)用量。在同样的酿造工艺条件下,受到细菌污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样酿出的酒款更加香气丰富,单宁优秀。

但是,如果说机器采摘就意味着葡萄原料品质低,酒的档次低也不尽合理。如果酒庄或酒厂在葡萄原料入厂后筛选严格,同样可以保证原料的品质,随着科技的发展,最先进的采摘机器已经比较接近人工采摘的水平了,从效率方面更是胜过人工采摘一大截。人工采摘的效率不如机器采摘的十分之一,如果在采摘中天气突变,没有采摘完的葡萄就会淋雨,不仅收成会降低,而且还有生霉的可能。机器采摘可以不惧风雨,还可以趁着晚间温度低来采摘已经成熟的葡萄,避免天亮后的高温侵袭。

有的山坡葡萄园,因为地势坡度大,或者葡萄行距、株距偏小,机器采摘无法进行,或者葡萄品种是特别容易破碎的品种,如黑比诺。在这些产区,就会规定如果标明法定产区的葡萄酒必须采取人工采摘的方式。当然,有个别的中国酒商为了宣传自己的葡萄酒出身高贵,也会打出手工采摘的名头卖便宜酒,对于这种酒消费者可要留心了!

葡萄酒有三分酿造,七分种植的说法,采摘是种植环节的末端,还有三分要看酿造工艺了,因此即便有了好原料,酿酒师的手艺和设备也很重要,简单的把手工采摘作为高端酒的代名词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葡萄酒酒标上标“手工采摘”是高档葡萄酒吗?


在葡萄酒的大千世界里,有的葡萄酒酒标上会有手工采摘(Vendangemaunuelle)的字样,大家都知道手工采摘意味这投入的人力比较多,这在人工昂贵的西方葡萄酒产酒国意味着生产成本较高,这种葡萄酒是否就是高档葡萄酒的代名词吗?

在新世界一些产酒国,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机器采摘比较普遍,在过去,机器采摘意味着采摘过程比较粗犷,采摘过程中的震动可能会弄碎一些葡萄果实,采到一些青果和葡萄叶。采摘后如果筛选过粗,好葡萄坏葡萄就会混着叶、梗一起进入发酵罐,劣质单宁混入进去后导致葡萄酒口感下降。此外,在机器采摘过程中,大量的葡萄被临时储藏到采摘机的储藏罐里,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相互挤压也会让更多的果实提前破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而手工采摘的最大好处是采摘过程比较精细,采摘工人可以一边采一边筛选,丢弃青果和烂果。此外,人工采摘的采摘筐也比较小,便于携带,葡萄之间相互挤压的力度小,破碎也就相对较少。也就是说,人工采摘葡萄品质更好,不容易提前破碎发酵,也可以少用二氧化硫(防腐)用量。在同样的酿造工艺条件下,受到细菌污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样酿出的酒款更加香气丰富,单宁优秀。

但是,如果说机器采摘就意味着葡萄原料品质低,酒的档次低也不尽合理。如果酒庄或酒厂在葡萄原料入厂后筛选严格,同样可以保证原料的品质,随着科技的发展,最先进的采摘机器已经比较接近人工采摘的水平了,从效率方面更是胜过人工采摘一大截。人工采摘的效率不如机器采摘的十分之一,如果在采摘中天气突变,没有采摘完的葡萄就会淋雨,不仅收成会降低,而且还有生霉的可能。机器采摘可以不惧风雨,还可以趁着晚间温度低来采摘已经成熟的葡萄,避免天亮后的高温侵袭。

有的山坡葡萄园,因为地势坡度大,或者葡萄行距、株距偏小,机器采摘无法进行,或者葡萄品种是特别容易破碎的品种,如黑比诺。在这些产区,就会规定如果标明法定产区的葡萄酒必须采取人工采摘的方式。当然,有个别的中国酒商为了宣传自己的葡萄酒出身高贵,也会打出手工采摘的名头卖便宜酒,对于这种酒消费者可要留心了!

葡萄酒有三分酿造,七分种植的说法,采摘是种植环节的末端,还有三分要看酿造工艺了,因此即便有了好原料,酿酒师的手艺和设备也很重要,简单的把手工采摘作为高端酒的代名词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葡萄酒酒标上这些标识有什么区别?


葡萄酒的字典里,总有几个让人费解还经常经常傻傻分不清楚的问题概念,就比如最常和葡萄酒名字一起出现在酒标上的「Chteau」、「Domaine」以及「Maison」。它们都是用来形容葡萄酒生产商,但为何波尔多喜欢用Chteau而勃艮第并不爱?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别呢?

Chteau,市场营销的有力武器

当你兴奋地拿起一瓶来自波尔多的葡萄酒,读着法语酒标的你是否经常问自己:到底酒标上的Chteau是什么呢?一座巨型建筑?一处豪资遗产不要自己纠结了,答案都在接下来的文字里。

Chteau在法语里意为城堡,但在葡萄酒世界里,此城堡非彼城堡。在法国,Chteau除了指代建筑本身,也同时包括与此建筑同占一处土地的葡萄园。

如今,整个波尔多所在的大区有成千上万的Chteau,然而Chteau的概念在19世纪才出现于葡萄酒世界里,历史并不算太长。

在1868年出版的费雷波尔多葡萄酒指南《Fret|BordeauxetSesVins》(被业内视为最权威的波尔多葡萄酒历史圣经)中记载:在1850年之前,仅极少数的葡萄酒生产商冠以Chteau的抬头示人,到1870年这个数量上升至500家,1885年达到1000家左右,而到1914年继续增加至2000家。

在19世纪之前,大多数的波尔多葡萄酒还处于经由大宗酒商之手以散装形式进行销售的阶段,人们根本无法去溯源那些葡萄的出处,更无法把它们与某些品质出众的葡萄园对号入座地联系起来。比如在16世纪,人们还在尴尬地用Pontac先生的酒(当时的庄主)来谈论今天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的侯伯王(ChteauHaut-Brion)葡萄酒。

19世纪时,Chteau概念成功地推动了波尔多葡萄酒贸易的崛起,消费者口中谈论的几乎都是带有Chteau的名庄,例如最先使用Chteau的玛歌、拉菲和拉图。几乎在同一时间,整个梅多克的酒庄都急切地融入到这股Chteau风潮中。

有些Chteau的名字来源于即兴创作,有的则沿袭自己家族的姓氏,或者葡萄园所在地的地理名称,但也不乏用地名加姓氏来取复合名字的Chteau,就比如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拉菲酒庄。当时,这一潮流并没有止步于波尔多地区,众多的Chteau相继出现在法国西南地区、卢瓦尔河谷、或者罗纳河谷

2012年5月,法国出台了关于葡萄酒Chteau命名的法令,其中明文规定,想要在酒标上使用Chteau必须严格符合以下三点:

1.葡萄酒必须产自AOC/AOP法定产区

2.用于酿制葡萄酒的果实必须来源于生产商自己的葡萄园,并且此生产商要在此处有自己的酒窖

3.全部酿制过程必须在相关土地内进行与完成

今天,Chteau不再是波尔多或者法国的专利,世界其它地方也开始尝试这样的命名方法。

然而酒标上出现Chteau与否,并不能说明一款酒品质的好坏:比如大名鼎鼎的柏图斯(Ptrus),波尔多产区最令人期待的王者,就从来没把Chteau当回事;又比如苏玳产区的一级名庄奥派瑞(ClosHaut-Peyraguey),同样没有使用Chteau来粉饰酒标;而罗纳河谷的EmmannuelReynaud,一面以波尔多式的ChteaudesTours来命名自家的Ctes-du-Rhne,另一面却选用勃艮第式的DomainedesTours来贴标他们的IGPVaucluse。

在这里,我要认真地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有机会去拜访一些Chteau,例如上文提到的Reynaud家的ChteauRayas,千万不要天真地去找城堡,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Domaine,风土理念的承载者

说了这么多Chteau,接下来说说Domaine吧!Domaine在法语里的意思是产业。而放在葡萄酒世界里,Domaine似乎和Chteau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代表着酒庄。

正如Chteau在波尔多遍地生根一样,勃艮第随处可见的是Domaine。那么,如何解释Chteau无缘勃艮第的这一现象呢?

通常而言,以Chteau命名的葡萄酒只来自于一个单独或者相同的产区,而勃艮第的Domaine允许生产酿造来自周围不同酒村间不同地块和葡萄园的葡萄酒。

想要搞明白Domaine的特殊性,就不得不谈到微气候这一勃艮第的特有概念。它是土地、气候、以及人类劳作与智慧的集合,整个勃艮第产区可以细分出1400余个微气候。

葡萄酒酒标术语解析:产区与品种


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抑或是别具一格的酒窖内,如何挑选出一瓶心仪的美酒,往往令葡萄酒初学者不知所措。其实,要想挑选符合自己期待的酒款,读懂酒标是关键。葡萄酒的酒标蕴含了诸多信息,尤其是酒标上的产区和葡萄品种等信息往往暗示了一款酒的品质与风格,读懂这些信息,便能对一款酒有个初步了解。

市面上的葡萄酒虽纷繁多样,但大致可分为新世界和旧世界两个类别。旧世界指的是历史十分悠久的欧洲产酒国,人们熟知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葡萄牙等国家就属于其中之列。优质的旧世界葡萄酒通常带有原产地保护标签(ProtectedDesignationofOrigin,简称PDO),以说明该葡萄酒在产区位置、葡萄品种、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等方面均受到了严格的法律约束。原产地保护标签常以传统术语的形式呈现在酒标上,如法国的AOC/AOP(AppellationdOrigineControlee/Protegee)和意大利的DOCG(DenominazionediOrigineControllataeGarantita)。

带有PDO标签的旧世界葡萄酒一般不会在酒标上注明葡萄品种。对于这类葡萄酒,只要熟知产区的法定葡萄品种,便可大致推测出该酒款的酿酒葡萄和风格。例如,倘若一款酒的酒标上标有Pomerol,则说明酿造这款酒的葡萄全部来自法国波尔多右岸的波美侯产区。波美侯出产的红葡萄酒主要由梅洛(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Franc)酿制而成,因此可推测出这款酒散发着草莓、樱桃等红色水果香气,口感醇厚,风味复杂。

由于酿造带有PDO标签葡萄酒的法律非常严格,一些酒庄或生产商会倾向于按地理标志保护标签(ProtectedGeographicalIndication,简称PGI)的标准量产葡萄酒,如法国的地区餐酒(VindePays)。从广义上说,PGI所指的产区较大,规定较少,法定的酿酒葡萄种类也更多。在酿造这类葡萄酒时,酒庄或生产商可选用产区内种植的国际化葡萄品种,而非仅限于传统的葡萄品种。

与带有PDO标签葡萄酒不同的是,带有PGI标签的旧世界葡萄酒通常会在酒标上说明葡萄品种。如果没有提及葡萄品种,那么这款酒就很可能是用不那么知名的当地品种酿造的。

在旧世界葡萄酒中,还有一些葡萄酒不带有任何地理标志术语,如法国的日常餐酒(VindeFrance)。此类葡萄酒的生产规定最为宽泛,其酒标上通常不会标注具体产区,有时也不会标注葡萄品种。

新世界指的是欧洲以外的新兴产酒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等国家。新世界产酒国的酿酒历史相对较短,法律规定也较为宽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品质逊色于旧世界葡萄酒。通常,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上会注明产区和品种。

每个新世界产酒国对酒标上产区和品种的规定都稍有差异。例如,美国酒类、烟草税项和贸易管理局(TheAlcoholandTobaccoTaxandTradeBureau,简称TTB)规定,美国葡萄酒酒标上所标注的葡萄品种应占总混酿比例的75%以上。同为新世界产酒国的澳大利亚则规定,酒标所标注的葡萄品种应占总混酿比的85%以上。

因此,在面对新世界酒款时,消费者可通过酒标所显示的主要葡萄品种推测一款酒的风味与特点。例如,倘若一款酒的酒标上标有NapaValley和CabernetSauvignon,则说明这是一款来自加州纳帕谷的红葡萄酒,主要由赤霞珠酿造而成,因此可推测出这款酒带有黑醋栗、黑莓等黑色水果香气,酒体饱满,单宁坚实。

总的来说,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简单直白,通常会直接注明产区和品种,消费者可直接透过酒标寻美酒;而旧世界葡萄酒较为含蓄,需通过产区推测相关品种,这一过程虽较为繁琐,但每一次尝试都是知识的巩固与积累,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匈牙利葡萄酒品种和产区分布


匈牙利自古即为葡萄酒生产大国,在法国文章诗词中,常常可以看到来自匈牙利的名酒,尤其是著名的都凯甜酒Tokaj,是当时欧洲皇室贵族最爱的葡萄酒之一。著名的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把匈牙利分成东、西两部分。优越的自然条件给匈牙利葡萄酒品种的多样性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匈牙利葡萄酒品种和产区分布。

匈牙利主要葡萄酒品种

福尔明Furmint、哈斯莱鲁Harslevelu、沙加-莫斯卡塔利SargaMuscotaly、卡达卡Kadarka、雷司令Riesling。

匈牙利葡萄产区分布

托卡伊Tokaj、马特拉Matraalja、埃格尔Eger、塞克萨德Szekszrd、维拉尼Villny-siklos。

匈牙利葡萄种植产区土壤的不同

托卡伊Tokaj产区大多由粘土构成,山麓还会有黄土。

马特拉Matraalja葡萄酒产区的土壤是玄武岩颗粒、火山岩、凝灰岩与黄土。

埃格尔Eger山坡上的土壤类型为黑色的流纹岩,下层土为中新世流纹岩、黏土、板岩和流纹岩。

维拉尼Villny-siklos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土,还混有红色黏土和棕色森林土,底层为Villnyi山脉的石灰岩。

匈牙利葡萄酒品种的葡萄酿制有十大品种,分别是:

1、富尔民特(Furmint)

2、卡法兰克斯(Kekfrankos)

3、卡达卡(Kadarka)

4、哈斯莱威路(Harslevelu)

5、威尔士雷司令(Olaszrizling)

6、葡萄牙人(Portugieser)

7、伊尔塞奥利维(IrsayOliver)

8、蓝茎(Keknyel)

9、麝香(Muscat)

10、品丽珠(CabernetFranc)

匈牙利葡萄酒品种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公牛之血,而这这个同样的也可以说是匈牙利葡萄酒品种的一个代表,代表着匈牙利葡萄酒那奔放的热情。

葡萄酒的保质期和适饮期有何区别?


葡萄酒的保质期与适饮期这两个概念经常令人迷惑。不少葡萄酒的中文酒标上都标有保质期,但葡萄酒领域的专业人士时常谈及的并不是它,而是适饮期。那么葡萄酒的适饮期和保质期是一回事吗?它们对葡萄酒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葡萄酒的保质期

根据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这一概念的产生是为了避免变质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过对于葡萄酒这类酒精饮品,消费者无需过度关注其保质期,因为葡萄酒中的酒精可以杀死细菌,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出现变质的可能性非常小。

事实上,葡萄酒保质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在国外,人们并不会谈论葡萄酒的保质期,而是关注它们的陈年潜力和适饮期。而在国内,消费者往往会认为没有标示保质期的产品是不靠谱的,并由此及彼地把这种认知迁移到了葡萄酒上。许多葡萄酒中文背标上之所以标明保质期,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进口商品的程序合法化,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消除广大消费者的购买顾虑。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推行食用商品全面质量管理,任何进口商品都必须标示保质期。相关立法机构综合考虑了国内老百姓对葡萄酒的认知程度,以及当时葡萄酒生产、进口、销售周期等诸多因素,便一刀切地将葡萄酒的保质期限定为10年。不过,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免除标示保质期。近几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

二、葡萄酒的适饮期

适饮期是指葡萄酒最适合饮用的时期,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乎葡萄酒好不好喝的概念。

和人一样,葡萄酒也是有生命的,它的一生会经历上升期、成熟期、巅峰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处于上升期的葡萄酒可能口感还不够柔顺,或者香气没有那么复杂。成熟期的到来意味着葡萄酒开始进入适饮期,紧接着的巅峰期便是我们常说的最佳适饮期,这个阶段的葡萄酒各元素完美平衡,香气、风味和口感都达到了圆满的状态,能给饮用者带来极致美妙愉悦的饮用体验。巅峰过后,葡萄酒的果香就会渐渐褪散,口感也随之变得寡淡。

葡萄酒进入适饮期的快慢与适饮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葡萄酒的陈年潜力。总的来说,陈年能力越强,适饮期来得越慢,持续时间也越长。世界上绝大部分葡萄酒在装瓶后1-2年内就会达到适饮期,而一些好年份的名庄好酒则可能需要陈放20-30年方可渐入佳境。

三、保质期和适饮期,哪个更重要?

从上文可知,保质期对葡萄酒来说并不具备实质意义,盲目强调葡萄酒保质期的消费者会走入很多误区。一些在保质期内的优质葡萄酒很可能还没有到达适饮期,过早饮用会错过许多尚未绽放的香气与风味,获取不到最佳的饮用体验。另一方面,即使一款酒仍在保质期内,过了适饮期,它的口感和风味都会走向下坡,甚至还可能产生令人不太愉悦的味道。

因此,想要品赏葡萄酒最迷人的风韵,适饮期才是我们应当牢牢抓住的点。至于如何判断葡萄酒的适饮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购买时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看权威酒评家对该酒款的评价。

混种酿酒葡萄品种 对葡萄酒有何影响?


在葡萄的种植与酿造上,偷懒与漫不经心并非是最糟的选项,严格控制,过度追求完美往往才是迷人风味的最大阻碍。

黑皮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种,随着时间发展与地域分隔,演化出相当多个性相异的无性繁殖系(clone)。拜访欧洲以外的黑皮诺产国,酿酒师们常会认真地讨论着他们种植了哪些clone,是新引进的如777,667等,还是旧有的如PommardClone或AbelClone等,他们几乎都将不同的clone分开种植,分开采收,分开酿造,然后再小心翼翼地,依照最佳比例将不同clone的黑皮诺红酒调和在一起,即使是酿造小批次的单一园也是如此。

在黑皮诺的原产地,情况却完全不同,拜访过的五百多家勃艮第酒庄中,没有任何一家提起种了哪些clone,在勃艮第,新种葡萄园不过就是多买一些不同的clone,随机混种在一起以避免单一基因可能产生的高风险。老一辈的葡萄农都还记得一个称为PinotDroit的clone,因为产量大曾经在1970年代大为流行,却常酿成风味粗旷的红酒,对质量带来长期负面的影响。现在,当地有越来越多的酒庄舍弃clone,改成在自家老树园,重新采用老式的Massal选育法来培育新苗,在新种的园中延续最多样的优秀基因,每一棵树都自有特性。

虽然都是黑皮诺,但不同的clone之间的差异,如果粒大小和香气表现等等都不尽相同。问酿酒师们为什么不跟勃艮第一样随机混种就好,得到的答案都是我们种植黑皮诺的时间还不够久,分开酿造才能帮助累积经验。他们最担心的,常常是成熟期的差异,如果跟勃艮第一样混种一起,采收时很难分辨,只能被迫混着采,无法依每一clone的最佳成熟度采收。这对一个受过现代酿酒学训练的酿酒师来说,确实相当难以面对,因为放弃精确掌控葡萄的成熟度,几乎等同于自废武功。

透过技术控制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是现代酿酒学的核心,这让大规模与标准化的制酒成为可能,失误的机率降低,质量也较稳定。但在酿造黑皮诺时,一切都在酿酒师的控制之下进行会是唯一且最佳的途径吗?若就成果来看,在选择clone这件事上,勃艮第看似漫不经心的方法似乎有相当好的成效,比起由酿酒师分开酿造再精心调配的方式,更容易酿成自有个性,反映风土的精彩葡萄酒,而且还更能在时间之流中常保均衡。

不只是黑皮诺,混种着许多不同品种的老树园也一样常能酿出比酿酒师混调更完满协调的葡萄酒。在现代酿酒学兴起之前,混种其实是欧洲大部分产区的古老传统,混种一园的品种常达十数种之多,而且经常黑、白葡萄相混,有些还流传至今,例如波特酒产区最传奇的QuintaNoval酒庄Nacional园。即使以单一品种闻名的产区,也都有混种的传统,例如北隆河CteRtie的Syrah与Viognier或者,还有较不为人知,勃艮第Corton-Charlemagne的Chardonnay与Aligot。即使在所谓的新世界产国也有颇多的混种老树园,例如加州Ridge酒庄的Geyserville园,是Zinfandel混种了Carignan、PetiteSirah和Mourvdre等品种的百年老树园。

这些意外流传下来,不符现代酿酒学理性标准的混种古园,虽然酿酒师能够完全掌控的选择不多,但却常酿成完满协调,美味且耐久的精彩珍酿。跟黑皮诺的clone选择一样,自然间其实自有秩序,学习何时应该放手是酿酒师得以从技术专才进化成酿造大师的最重要历程。

现代酿酒学所知的标准仍有许多盲点,常会排除掉不符标准却可能让酒更迷人的缺点葡萄。而随机混种强迫酿酒师无法干涉太多,也许正是成功的因子,因为最完美的葡萄必须有一些不完美性才能酿成最完美的酒。

酒庄装瓶和酒商装瓶葡萄酒有何区别?


众所周知,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是决定葡萄酒好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当下,葡萄酒的装瓶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因为如果在装瓶环节出现纰漏,所有的辛劳都会付诸东流。可见,装瓶对于葡萄酒的影响绝对非同一般。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葡萄酒适合装瓶?什么时候装瓶?在哪装瓶?又该由谁装瓶呢?

什么样的葡萄酒适合装瓶?

葡萄酒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商品,早已不仅仅是自酿自喝的阶段了。一般来说,葡萄酒在进入市场前都会进行装瓶,那么什么样的葡萄酒可以进行装瓶了呢?这一点一般是由酿酒师来进行判断,当葡萄酒在橡木桶或其它惰性容器中发酵或熟成完成并达到其预想的状态后,酿酒师就会进行试尝,然后决定是否进行装瓶。

为什么要装瓶?

早在20世纪早期,葡萄酒贸易还是散装酒,不过散装酒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因而易出现假酒泛滥的情况,尤其是20世纪葡萄根瘤蚜虫灾害时期,由于葡萄短缺,掺假现象也非常严重。到了20世纪20年代,法国波尔多(Bordeaux)一级名庄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当时还只是二级庄)负责人菲利普男爵(BaronPhilippedeRothschild)呼吁其它一级酒庄进行酒庄装瓶,于是装瓶在当地应运而生。

什么时候装瓶?

首先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葡萄酒都会在销售的前一刻才开始装瓶。有时候,生产商在装瓶后,还会将其置于酒窖中熟成一段时间,等葡萄酒进一步成熟或者说达到一定的适饮状态后再公开发售。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里奥哈的陈酿(Crianza)、珍藏(Reserva)和特级珍藏(GranReserva)葡萄酒,因为这类葡萄酒有法定要求:必须瓶陈一段时间才可以面市。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时候装瓶完全由生产商自己决定。当然,绝大部分葡萄酒都会在正式发售前的一段时间里完成装瓶。

在哪里装瓶?

一般来说,葡萄酒的装瓶都会在生产商所在的原产地进行装瓶。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有时候我国也会进口一些散装葡萄酒,那么常说的原瓶、原装、原酒、原桶和灌装酒都是什么意思呢?

1、原产地装瓶:原瓶进口酒和原装进口酒

顾名思义,原瓶进口是指整个葡萄酒(包括酒液、酒瓶、酒标和其它标签等)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国内不参与葡萄酒任何的生产和装瓶过程。事实上,原瓶进口的葡萄酒是指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熟成、装瓶(包括酒标和内外包装)等全部在原产国完成。

原装进口实际上和原瓶进口是同一个意思,不过为了区分灌装葡萄酒,才特意加上原装二字以表示葡萄酒完完全全来自国外,没有经过任何的国内加工。当然,正是由于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因此平时我们听到的有时候也会是完整的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

可见,原瓶进口和原装进口葡萄酒都是由生产商自己在原产地装瓶,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国内作假的可能性。

2、非原产地装瓶:原酒进口酒、原桶进口酒和灌装酒

有原瓶原装进口酒,自然就有非原瓶原装进口酒。有时候,国内一些进口商把未装瓶的散装葡萄酒直接装在大桶或其它容器中,然后再在国内进行灌装,也就是说酒瓶是国内生产的,酒标也是国内现贴的。这就是所谓的灌装酒。当然,由于人们对灌装酒的印象一向不太好,于是有的进口商为了更好听,特意说成原酒或原桶进口。

综上,常说的原酒进口、原桶进口和灌装葡萄酒都不是在原产地装瓶。这种装瓶方式有造假的可能性,这也是国内谈灌装酒色变的重要原因。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