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这些关于葡萄酒的谣言 真是“害人不浅”》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人或多或少对葡萄酒都有一些固有认知,这些认知很有可能来自广泛的口口相传然而,这些认知其实并不一定正确,而这些常见的口口相传很多会演化成偏见,从而阻碍我们探索葡萄酒的大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些关于葡萄酒的常见迷思,然后打破它们!

1.只有红葡萄酒才具有陈年潜力。

大部分白葡萄酒追求的是纯净的果味,所以不适合长期陈年。然而,一部分的白葡萄酒如法国苏玳(Sauternes)产区的优质干白和甜白葡萄酒以及德国的雷司令(Riesling)干白葡萄酒都具有非常惊人的陈年潜力,至少可达15-30年。而来自法国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西澳州(WesternAustralia)和西班牙南部的白葡萄酒也有不输于红葡萄酒的潜力。陈年的白葡萄酒有着与年轻的酒不一样的魅力。一瓶经过数年陈年的雷司令,其柑橘、桃子和鲜花的风味会逐渐减弱,增添蜂蜜、烘烤、忍冬花、陈皮以及成熟桃子的香气,像香水般馥郁,非常美妙。不要犹豫,快在你的心愿酒单上加一瓶陈年白葡萄酒吧!

2.越昂贵的葡萄酒越好。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然而,除了品质外,影响葡萄酒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地价、劳动力成本、酒庄形象、名人效应等,甚至酒评家们给出的评价也会引起价格的浮动。如果过于迷信这句话,那么很容易陷进一个误区,那就是跟着名家走,买最贵的酒。其实,偶尔尝试一下没那么热门的葡萄酒,它可能是酿自你不熟悉的品种或者来自你不认识的产区,在省钱之余,也会让你增加品鉴经验,发现你的真爱,也许明日之星就藏在这里。

3.甜酒只适合于入门者。

大众天生对甜的东西接受度高,对苦涩感接受度低。所以,葡萄酒入门者往往会比较容易接受甜酒,相反地,因为高酸度或者单宁作祟,鉴赏干型葡萄酒往往需要一个后天习得的过程。因此有一些人会认为甜酒适合于入门者,专注于鉴赏干型葡萄酒才是高段位的品酒师们应该做的事。然而,如果抱着这种想法,那么你很可能会错过世界上的许多令人惊叹的佳酿。法国苏玳出品的甜白呈深金黄色,被誉为波尔多(Bordeaux)黄金酒液,其口感丰富而平衡,年轻时带有馥郁的热带水果和鲜花的气息,陈年后发展出焦糖、蜂蜜、坚果和糖浸柑橘皮的香气,美妙动人。除了苏玳甜白,德国的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简称TBA)、冰酒(Icewine)以及王者之酒托卡伊(Tokaji)都是世界上顶尖的甜酒,虏获不少葡萄酒爱好者们的心。

4.较差的年份出产不了好酒。

年份的好坏是相对于一个大区域内一年的气候情况而言的,因此只是整体情况,不能具体到每一个酒庄个体。那些顶级的生产商可以通过剔除不成熟的葡萄来减少年份之间的差异,从而保持酒庄风格的一致性,产出优质美酒。

5.单宁感过重的葡萄酒只需要陈年一段时间。

随着陈年,单宁的确会变得更加顺滑,含量也会相应减少。但对于一款单宁含量过多而导致不平衡的葡萄酒,即使陈年了,其口感仍是不平衡的。对于酸度和酒精度道理也是一样的,过高的酸度或者过高的酒精度,往往意味着这款酒的陈年潜力也是有限的。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破除关于霞多丽葡萄酒的5大谣言


霞多丽葡萄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葡萄品种,适应性极强的品种,风格多种多样。霞多丽原产自法国勃艮第,霞多丽和赤霞珠一样,该品种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栽培。而在全球的不同地区,霞多丽都较适应当地的风土,并选择性地接受风土的改造。霞多丽葡萄酒可谓葡萄酒界谣言缠身最无辜的一员,下面小编为您破除有关霞多丽葡萄酒的五大谣言。

谣言一:加州(California)产霞多丽葡萄酒都是酒体饱满且黄油味浓重

真相:这句话用来形容上个世纪90年代加州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是没错,但是如今的加州霞多丽葡萄酒并不都走酒体饱满黄油味浓重的路线了。并且,经不锈钢罐陈酿的霞多丽葡萄酒口感十分爽脆、活泼且纯粹,因此,未经橡木桶陈酿的霞多丽也越来越受欢迎。

谣言二:廉价霞多丽葡萄酒品质下乘

真相:并不是所有的廉价霞多丽葡萄酒都是下乘品质。霞多丽种植广泛,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即使是廉价的霞多丽葡萄酒也是用品质优秀的霞多丽酿造的。而且,经过酿酒师的天才酿造,廉价霞多丽葡萄酒也会具备惊人的复杂口感。

谣言三:酒体饱满且带有橡木味的霞多丽葡萄酒已过气

真相:酒体饱满且充满橡木香气的霞多丽葡萄酒是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时的。全世界最优秀的霞多丽葡萄酒来自于勃艮第(Burgundy)和加州,这些地方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都会经过橡木桶发酵或陈酿,其酿酒过程赋予了葡萄酒微妙的橡木风味,辅助葡萄酒更好地表现其天然风格。

谣言四:葡萄酒专家对霞多丽葡萄酒不屑一顾

真相:虽然,有些追赶潮流的侍酒师和葡萄酒专家们追捧带有氧化味道的汝拉(Jura)萨瓦涅(Savagnin)白葡萄酒,有些则膜拜经过古粘土双耳瓶陈酿的弗留利(Friuli)丽波拉(Ribolla)白葡萄酒,但是,其他人还是只承认霞多丽在白葡萄酒中的首席地位。霞多丽具有陈年能力,并且香气纯正,别具一格,其他的白葡萄酒都无法撼动它的地位。

谣言五:法国霞多丽葡萄酒价格昂贵

真相:勃艮第白葡萄酒(WhiteBurgundy)品质优异,价格高昂者动辄几千美金。然而,顶级勃艮第霞多丽葡萄酒只是法国霞多丽葡萄酒的冰山一角,如果你会挑选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优秀的法国霞多丽葡萄酒价格并不是很高。比如,勃艮第南部的马贡(Maconnais)就出产大量价格适中、具有清新水果(甜瓜、柑橘类)香味的霞多丽葡萄酒,其中大多数没有或者有少量橡木桶味,酒标上以马贡(Macon)葡萄酒为名销售。

解关于葡萄酒的九个“谣言”是真的吗


如何认识了解葡萄酒,现实生中很多看似合理说法,实际上是误解,这些误区势必会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葡萄酒道路的绊脚石。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揭开这些关于葡萄酒的谣言。

1.葡萄酒越贵越好

无可否认,这种说法很常见。但葡萄酒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价格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其产区、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品质和评分等。不过,产自名气不大的葡萄品种、产区或生产商的葡萄酒(特别是进口葡萄酒)可能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性价比。就拿阿根廷的马尔贝克(Malbec)红葡萄酒来说吧,10美元的优惠价格使之在货架上销售一空,但其品质也让它有了一批追随者。

2.大型酒商只酿一般的酒

事实并非如此。大型酒商资金雄厚,资源丰富,拥有专业的大型设备来酿造精品葡萄酒,目前很多大型公司都是这样做的。

3.精品酒庄的葡萄酒更正宗

究竟正宗的定义是什么,现在无法准确说明。但对精品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来说,产量少和产自特定葡萄园是其正宗的一个定义。生物动力法种植,并利用本土酵母于两耳细颈酒罐中发酵似乎比标准的葡萄酒酿造程序更显正宗,但此种酿酒方式酿出的葡萄酒是更好呢,还是仅仅只是不同?这值得思考。

4.陈酿型红酒都用橡木塞

事实上,用螺旋盖封口的葡萄酒其陈年效果可以与用橡木塞封瓶的相媲美。如澳洲的彼德利蒙(PeterLehmann)等酒庄,除了销往美国的葡萄酒,其他生产的葡萄酒都用螺旋盖封瓶。另外,有些纪念型葡萄酒也用螺旋盖。对于螺旋盖不及软木塞的保存效果,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5.适合窖藏的葡萄酒越老越好

对大多数葡萄酒,甚至适宜窖藏的葡萄酒来说,上好的葡萄酒可以陈酿10年,但很少有葡萄酒需要陈酿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达到最佳适饮期。因此,饮用葡萄酒宜早不宜迟。

6.大容量葡萄酒一定是好酒

大酒瓶表示酒庄在酒的包装上投资比较大,可能酒的价格也相对高一些,但一定能保证酒瓶里面的酒品质很好吗?不一定。大多情况下,这只能说明它会很成熟,带有明显的果酱味,并在昂贵的新橡木桶里陈酿过一段时间,有些味道较不错,但不表示没有缺陷。甚至如今有些廉价的葡萄酒也会装到大瓶子里来销售。

7.甜型葡萄酒只适合初学者

世界上有些顶级葡萄酒都是甜型的,比如苏玳甜白(Sauternes)、冰酒(icewines)、德国逐粒枯萄精选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s)等。这些顶级甜酒不仅甜味浓郁,香气馥郁,还拥有不错的陈年潜力。因此,这些酒款同样需要专业的味蕾来进行品鉴。

8.不好的年份酿不出好葡萄酒

年份等级可以作为某一产区气候条件的一个指标,但对某一产区的每一个年份来说,酿出来的葡萄酒品质有高有低。从根本上来讲,葡萄酒的最终品质取决于酿酒师的技术,而非天气条件。

9.只有红葡萄酒才适合窖藏

其实不然。某些白葡萄酒,如年份香槟(Champagne)、苏玳甜白(Sauternes)、德国的雷司令(Riseling)和来自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西澳、西班牙南部的干白等,都有着可与红葡萄酒相媲美的陈年潜力。

关于葡萄酒的那些“健康谣言” 你中招了吗?


有关于健康、养生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有不少爱好者会由于对葡萄酒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容易被一些看似有益/有害健康的葡萄酒谣言所忽悠。

下面就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过这些关于葡萄酒的健康谣言吧?

1、自家酿的葡萄酒卫生又便宜

不少人认为家里自己酿的葡萄酒在卫生上较为放心,价格更为低廉且口感上更为好喝!

但事实上,家庭自酿一般很难买到酿酒葡萄,使用鲜食葡萄酿出的葡萄酒则由于缺乏单宁等酚类物质,往往会缺乏结构感,陈年潜力也很差。

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糖分,果胶酶,酵母等添加量、添加时间及发酵温度很难进行准确的控制,且容易产生甲醇、杂醇油超标或导致杂菌超标,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此外自酿葡萄酒往往不加硫,保质期也往往很短;

因此,如果选择自制葡萄酒时,尽量选择可以用于酿酒的葡萄,且一定要严格把控卫生条件,科学地进行酿酒,最后还要注意对有害物质的检测!

2、葡萄酒越老越好,越陈越香

葡萄酒也是一种生命体,它要经过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败的生命周期。

而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往往会受到产区风土、葡萄品种、葡萄质量、酿酒工艺等因素影响。但一般来说,那些单宁重、酸度高、酒精度高、含糖量高的葡萄酒的陈年潜能力会更强。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讲,绝大多数的葡萄酒在三至五年内喝掉才是最佳选择!如果强行将不具备陈年能力的葡萄酒陈年的话,只会使它们的品质逐步下降,最终走向衰亡,若饮用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的葡萄酒还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关于进口葡萄酒是假酒的四个谣言


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多年,由于信息不对称,各类假酒的确不少。但同样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判别假酒与否伪黄金准则,同样极不靠谱,贻害无穷。

谣言一:条形码证明原产地

经常听到有葡萄酒伪专家侃侃而谈:每瓶葡萄酒都有一个条形码,它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如00至09代表美国、加拿大,45、49代表日本,69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中国台湾地区,489代表中香港特区因此,可以从条形码判断这瓶葡萄酒的原产地。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中国《商品条形码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合法资质证明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可以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各国对于条形码的管理办法,同中国的做法也是大同小异。也就是,在中国的企业有可能申请国外的识别代码,而国外的企业也有可能申请国内的代码。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进口葡萄酒都一定要有条形码。国外有许多历史非常悠久的酒庄,因为葡萄酒年产量非常少,酒庄很可能不会为这些葡萄酒申请条形码,以有无条形码来判断商品是真是假是不可取的。

谣言二: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外文背标

不仅仅有不少人认为有外文背标的葡萄酒才是真酒,笔者曾在一个酒局上,带了一瓶带礼盒的中级庄,现场有人因礼盒上有中文字样,称这是一瓶国内灌装酒。

事实上,中国的法律对进口食品饮料的外文背标没有强制性规定,但《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有些中国酒商跟国外酒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常会让酒庄直接贴上中文背标。

同理,也有人认为只贴了外文背标的葡萄酒是假酒,事实上,我国法律规定:用作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非贸易性的葡萄酒,免税经营、使领馆自用的也可不贴中文背标。在海外购买邮寄回国、旅客海外购物自带的葡萄酒以及跨境电商的葡萄酒也不要求贴中文背标。

谣言三:连保质期都没有,一定是假酒!

很多食品或饮料都需要标注保质期,以免消费者食用过期的产品。有时候,在葡萄酒瓶的背标上也可以发现标有保质期为10年、15年等字样。

但在国外,葡萄酒一般没有保质期的说法,葡萄酒过了最佳饮用期之后,会逐渐进入衰老期,这个时候它就不值得品鉴了,但是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国外的葡萄酒更多是标明生产日期。

在中国,因为之前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因此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标上10年、15年的保质期。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识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因此,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谣言四:软木塞都没有,怎么可能是进口葡萄酒?

在部分人眼中,软木塞和进口葡萄酒都代表高大上的葡萄酒,所以进口葡萄酒必须是用软木塞封瓶的。

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螺旋盖封瓶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包括澳洲、新西兰这样的新世界酿酒强国,不少葡萄酒都使用螺旋盖。包括澳大利亚的顶级酒款翰斯科神恩山干红(HenschkeHillofGrace)。

有数据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期都是在1-2年内,这些葡萄酒采用螺旋盖封瓶,对酒质基本没有影响。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以后误解进口葡萄酒的人会更少些。

涨知识!关于进口葡萄酒是假酒的五个谣言


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多年,由于信息不对称,各类假酒的确不少。但同样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判别假酒与否伪黄金准则,同样极不靠谱,贻害无穷。

谣言一:条形码证明原产地

经常听到有葡萄酒伪专家侃侃而谈:每瓶葡萄酒都有一个条形码,它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如00至09代表美国、加拿大,45、49代表日本,69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中国台湾地区,489代表中香港特区因此,可以从条形码判断这瓶葡萄酒的原产地。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中国《商品条形码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合法资质证明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可以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各国对于条形码的管理办法,同中国的做法也是大同小异。也就是,在中国的企业有可能申请国外的识别代码,而国外的企业也有可能申请国内的代码。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进口葡萄酒都一定要有条形码。国外有许多历史非常悠久的酒庄,因为葡萄酒年产量非常少,酒庄很可能不会为这些葡萄酒申请条形码,以有无条形码来判断商品是真是假是不可取的。

谣言二: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外文背标

不仅仅有不少人认为有外文背标的葡萄酒才是真酒,笔者曾在一个酒局上,带了一瓶带礼盒的中级庄,现场有人因礼盒上有中文字样,称这是一瓶国内灌装酒。

事实上,中国的法律对进口食品饮料的外文背标没有强制性规定,但《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有些中国酒商跟国外酒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常会让酒庄直接贴上中文背标。

同理,也有人认为只贴了外文背标的葡萄酒是假酒,事实上,我国法律规定:用作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非贸易性的葡萄酒,免税经营、使领馆自用的也可不贴中文背标。在海外购买邮寄回国、旅客海外购物自带的葡萄酒以及跨境电商的葡萄酒也不要求贴中文背标。

谣言三:连保质期都没有,一定是假酒!

很多食品或饮料都需要标注保质期,以免消费者食用过期的产品。有时候,在葡萄酒瓶的背标上也可以发现标有保质期为10年、15年等字样。

但在国外,葡萄酒一般没有保质期的说法,葡萄酒过了最佳饮用期之后,会逐渐进入衰老期,这个时候它就不值得品鉴了,但是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国外的葡萄酒更多是标明生产日期。

在中国,因为之前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因此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标上10年、15年的保质期。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识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因此,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谣言四:软木塞都没有,怎么可能是进口葡萄酒?

在部分人眼中,软木塞和进口葡萄酒都代表高大上的葡萄酒,所以进口葡萄酒必须是用软木塞封瓶的。

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螺旋盖封瓶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包括澳洲、新西兰这样的新世界酿酒强国,不少葡萄酒都使用螺旋盖。包括澳大利亚的顶级酒款翰斯科神恩山干红(HenschkeHillofGrace)。

有数据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期都是在1-2年内,这些葡萄酒采用螺旋盖封瓶,对酒质基本没有影响。

你还在相信这些谣言吗?


葡萄酒当然是放越久越香好的葡萄酒都是用橡木塞封瓶的刚入门的你是否经常听到这些金科玉律?你是否相信呢?今日,我们一起来鉴别谣言。

谣言1号:葡萄酒价格越贵,品质越好

实际上,顶级的葡萄酒确实符合这个定律。但是,品质并不是决定葡萄酒价格的唯一因素。产地、获奖评分、包装和品牌形象这几个因素也会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小众品种、产区或者名气稍逊一筹的生产商酿造的葡萄酒虽然价格不高,却拥有极佳的性价比,同样值得我们探索。

谣言2号:葡萄酒陈年越久,品质越好

优质的葡萄酒具有不俗的陈年潜力,它们能从长时间瓶陈中受益,发展出复杂美妙的香气,譬如波尔多(Bordeaux)列级庄(GrandCruClasse)佳酿、意大利的巴罗洛(Barolo)与勃艮第(Burgundy)顶级的黑皮诺(PinotNoir)葡萄酒。但是,这部分葡萄酒仅占少数,市面上许多普通的葡萄酒都比较适合早饮,长时间陈年很有可能会让它们失去新鲜的果香,变得索然无味。

谣言3号:好酒都是采用软木塞封瓶的

软木塞拥有悠久的历史,被许多人视为优质葡萄酒的象征。它柔软而具有弹性,能够封住瓶口,同时又允许适量的空气进入瓶中,有利于葡萄酒陈年。但是,这种瓶塞容易受到湿度与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萎缩,让过量的氧气进入瓶中。此外,它还容易产生软木塞污染的问题。近年来,美国、澳洲与新西兰等国家开始广泛使用螺旋盖来封瓶,这种瓶塞密封性也很好,开瓶也比较方便,但其透氧性不如软木塞。这两者各有优点,但可以确定的是,采用何种瓶塞并不能说明葡萄酒的品质。

谣言4号:只有红葡萄酒才具有陈年潜力

红葡萄酒中普遍存在的单宁是决定陈年潜力的一大要素,因此许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红酒才能够陈年。实际上,除了单宁以外,酸度也能影响陈年潜力。譬如德国雷司令(Riesling)、年份香槟(Champagne)和苏玳(Sauternes)贵腐(NobleRot)甜白等酒款都拥有能与顶级红葡萄酒相媲美的陈年潜力,这要归功于它们的高酸度。

谣言5号:甜酒只适合入门者

相较于干型葡萄酒,口感和风味甜美的甜酒更容易令人接受,是入门者的良选,然而这并不代表甜酒只适合入门者。像苏玳甜白、托卡伊(Tokaj)甜白、加拿大的冰酒(Icewine)与德国的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均是甜酒中的佼佼者,它们都具有相当复杂微妙的风味,酸度与甜度极为平衡,同时颇具陈年潜力,深受专业人士的喜爱。

谣言6号:条件欠佳的年份不会诞生好酒

在某种程度上,年份条件确实是酿酒师们的晴雨表。好的年份能为酿造美酒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条件欠佳的年份不一定就没有好酒。除了先天条件外,后天的葡萄园管理与酿酒技术也可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酒庄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减轻恶劣天气的影响,技艺高超的酿酒师也能凭借出色的技术来弥补先天的不足,打造令人惊喜的葡萄酒。

谣言7号:葡萄酒有沉淀,说明不能喝了

葡萄酒中的沉淀并不意味着这款酒变质了,不能饮用。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首先,一些酒庄为了保持葡萄酒最真实的状态,选择在装瓶前不经过澄清与过滤,这时候酒中的果渣就会与酵母等微小颗粒聚集一起,形成沉淀。此外,有时候沉淀物也可能是酒石酸(TartaricAcid),这种有机物质在较低的温度下会慢慢析出,但不会随着温度的回升而溶解。这些物质对葡萄酒的品质均没有直接影响,只需要在饮用前通过醒酒去除即可。

谣言8号:只有白葡萄酒和起泡酒需要冰镇,红葡萄酒在室温下饮用即可

白葡萄酒与起泡酒的适饮温度要比红葡萄酒低,才能维持其微妙的香气与酸度。它们在饮用前都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冰镇。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红葡萄酒在室温下饮用就可以了,事实上,随着空调与暖气的普及,室内温度要么过低,要么过高,达不到红葡萄酒的适饮要求,所以这种说法是过时的。一些酒体轻盈、风味微妙的红葡萄酒的适饮温度也比较低,大概在13℃左右,因此也需要轻微冰镇。

关于干型葡萄酒 这些必须了解


在初学葡萄酒时,许多爱好者识得的第一个词就是干型(Dry),但它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却并非人人都理解得准确。

图片来源:LoveToKnow

首先,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从字面上来理解干型,认为它就是葡萄酒之于人感官上的感受,比如口干舌燥。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下面,小编就将为大家奉上一套关于干型葡萄酒的简易指南,从而让大家对之有一个更为准确的了解。

一言以蔽之,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那些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为4克/升以下的葡萄酒,这意味着它的甜度不会很高,而个中奥妙,就潜藏在其发酵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葡萄酒中的酒精是通过酵母对葡萄含有的糖分发生作用产生的,所以,为了使酿出的葡萄酒带上一丝甜味,很多酿酒师都会提前结束整个发酵过程。如此,酵母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分解掉葡萄中的所有糖分,而留存下来的,就被称作是残留糖分。假若酿酒师让整个发酵过程完整地进行,酵母便可充分地对糖分进行分解,这样酿出来的葡萄酒既无残留糖分也不带有甜味,就是干型葡萄酒。此外,有些人会把甜味的缺失和果味的缺失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不对的,在一款干型葡萄酒中,你仍可品尝到缤纷果味。

也许是受到可口可乐的影响,美国人在饮食中对糖分的偏好整体要高于欧洲人,因此,相较于干型葡萄酒,他们更愿意去选择半干型葡萄酒(Semi-dryWine)。酒如其名,半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余有些许残留糖分的葡萄酒。既然干型的概念这么好理解,为什么仍有许多葡萄酒爱好者会误用这个词呢?

或许,这与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在语言长期的发展中,Dry这个词(或者是法语里的Sec)已经和干燥的感官体验交融在一起了。因此,当我们尝到一款让人口干舌燥的葡萄酒时,很容易就把它定义为一款干型葡萄酒。事实上,这种所谓让人口干的葡萄酒只是一款单宁含量较高的葡萄酒,尽管许多干型葡萄酒的单宁含量恰巧也很高,但它们从来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此外,还有很多人认为干型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都比较高,其实这也是个谬误,而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是人们在品尝高酒精度的葡萄酒时,其酒精的风味会在口中营造出一种干燥的感觉,从而导致了感官上的混淆。

总而言之,干型葡萄酒仅仅指那些残留糖分为4克/升以下的葡萄酒,而与该酒是否让人感到口干舌燥毫无联系。

关于葡萄酒酒杯 你了解这些吗?


无论参加公开或私人的品酒会,我总会特别留意一下,主办方提供的是什么样的酒杯。虽然通常大家拿得出手的酒都相当不错,但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人都不太在意使用什么酒杯。也因此,一个在五星级酒店宴会厅举办的酒展,人们用来品评数十款或上百款高等级美酒的杯子,可能只是一个全机器制造,容量小而且杯壁很厚的普通玻璃高脚杯。

杯子,不就只是个容器,喝到嘴里不都一样吗?也许你会认为我太挑剔或是小题大作了,但是实际上如果用错了杯子,很可能一款再好的酒,就像美女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完全变成另一副模样。

一般进阶级酒客会败家的必要装备,就是波尔多杯、勃艮第杯和香槟杯了。波尔多杯一般形状就像郁金香,杯身较高,能够中等程度地保留香气,适合香气浓郁的波尔多酒。勃艮第杯比波尔多杯矮胖,肚子大而杯口直径小,有利于保留勃艮第酒细致飘逸的香气。香槟杯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用来堆香槟塔的宽口浅杯,另一种是笛形瘦瘦高高的,我会建议使用后者,因为杯子需要有足够的高度,才能欣赏到优质香槟细致的气泡,如同串珠一般缓缓地、摇曳生姿地飘到顶端。

在这里提醒各位爱酒人士,配角也很重要,投资一些钱在酒杯上,让酒能为你充分展现出它最美的一面,才不枉费你花大钱买了那么多的好酒。

关于红葡萄酒的酒体 你了解这些吗?


酒体是指葡萄酒在口中的重量和质感,主要由舌头感知,并不是指酒的物理重量。它是一个比较主观性的概念,跟酒实际的质量和粘性没有关系,而跟酒的酒精度、残留糖分、可溶性风味物质等有关。酒体轻盈的葡萄酒通常给人一种清瘦的感觉,接近于水给人的感觉;酒体饱满的葡萄酒通常更为厚重和浓郁,更接近于牛奶给人的感觉;酒体中等则介于饱满和轻盈之间。

在选择葡萄酒时,如果对该酒的酿酒葡萄或者产区不太熟悉的话,那么它的酒体能够成为最大的选择标准之一了。本文的红葡萄酒酒体指南将葡萄酒的酒体分为轻盈、轻盈至中等、中等、中等至饱满、饱满5个不同的类型,涵盖了24个最常见的葡萄品种和葡萄酒产区(旧世界的葡萄酒通常都会在酒标上标明产区)。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气候对酒体的影响,以及列出了一些主要葡萄酒产区的气候类型以方便您在选购葡萄酒时有更多的参考。

需说明的是,本文只是提供一些大致的规则,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其他需要考虑的。

小贴士:

旧世界指欧洲国家,新世界指欧洲以外的国家。

气候温暖的产区(新世界比较常见)所产的葡萄酒一般酒体会更饱满。

小贴士:

1.小气候区或者局部条件(如靠近大面积的水域)会对上述产区的某些区域的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

2.这份红葡萄酒酒体指南主要适用于本文提到的葡萄品种和产区所酿造的葡萄酒。还有很多葡萄酒因局部条件不同或酿酒师原因风格也很迥异。

这些关于葡萄酒的不靠谱说法 你听过几个?


关于葡萄酒流行甚广的几个说法有:在厨房里存放葡萄酒,只有陈年老酒,高档好酒才需要醒酒,白葡萄酒需要冰镇,红酒室温饮用即可,越贵的酒越好,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等等,今天就将上述谣言一一粉碎。

谣言1:厨房是储存葡萄酒的好地方

也许,没什么地方比厨房更方便藏酒,这就好比把西红柿放冰箱里存放一样。

然鹅,酒最大的敌人就是高温,光照和震动,而这些问题在厨房里无处不在。葡萄酒不适合放在厨房的开阔地带或是橱柜里。所以,在订制厨柜的时候就不要考虑酒架了。

不过小编听说,现在有些冰箱是三层的,中间有一层专门用来放酒,不过由于没有找到关于这种冰箱的更多资料,是否适合葡萄酒的长期保存还需要专业人员的解答,毕竟我们熟悉的冰箱跟专业的葡萄恒温柜制冷上明显不同,这种冰箱的中间层,是否接近专业恒温柜的保存条件呢?

当然,如果家里没酒柜,还不如直接放在避光的衣橱或地下小棚里。

谣言2:陈年好酒才需要醒

这一条也是听过最多的谣言了。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说法没错,对此我很乐意亲自演示一遍,当场揭开这个谎言,方法很简单:

拿出一瓶年轻的、单宁含量较高的红酒,倒进醒酒器里,醒酒30分钟,然后让朋友们分别品尝醒酒后的红酒与从瓶里直接倒出来的红酒,结果是惊人的。

经醒酒的红酒口感更柔软更顺滑,由于经过了高强度的醒酒,氧气与酒充分接触,软化了单宁,类似于长期陈年的过程。

谣言3:白葡萄酒冰镇,红酒室温即可

葡萄酒饮用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这个侍酒温度远比杯子或搭配的食物更重要,温度直接影响一款酒的口味与香气。

白葡萄酒从冰箱取出后的温度约为4摄氏度,这个温度对于一些酒体饱满的白葡萄酒有些太低,很多香气都无法释放,理想的饮用温度是8-13摄氏度,也就是说从冰箱取出后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喝最佳。

红葡萄酒在室内温度超过20摄氏度的情况下,饮用温度太高,这时酒精的味道有些过重,还有一些煮熟了的水果的味道,红葡萄酒的理想温度为16-18摄氏度,夏天时,可以先放在恒温柜里或者提前15分钟放在冰箱里。

谣言4:越贵的酒越好

人们总认为品质与价格呈正比,越贵的酒越好,对葡萄酒而言,性价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某些产区土地便宜,劳动力廉价,需求又少,自然酒的价格低,而着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

南美国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智利的赤霞珠,阿根廷的马贝克以及乌拉圭的霞多丽,都是很棒的酒,物美价廉。

谣言5: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

虽然大部分人都接受这个观点,但是在复杂的中国菜里,这就有些不准确了。比如说:辣子鸡。鸡虽然是白肉,但是加入了辣椒,酱汁的味道更浓郁,所以,我们配餐时可以更加关注酱汁的风格。

关于餐酒搭配有很多不同理论,有一条屡试不爽:如果吃某个地区的特色菜,一定配当地酒,两者风味通常和谐,无需费神选酒。

关于葡萄酒老酒的这些事 你知道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收藏老酒,似乎酒越老越受欢迎,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陈年,也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能成为老酒。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老酒,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陈年吗?

说到陈年,就不得不提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酒是陈的香。这句话可谓是深入人心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所有的酒都适合陈年,于是他们也将其套用在葡萄酒身上。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葡萄酒都适合在1-2年内饮用完毕,只有极少数可以受益于瓶中陈年。这些值得陈年的葡萄酒往往具有高酸、高单宁等特点,而且一般来自知名的产区和酒庄。总而言之,一般只有在同类中具有较高品质,且具有陈年潜力的葡萄酒才会去陈年。

多老的葡萄酒可以称之为老酒?

事实上,老酒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大部分人会认为,酒龄为10年的葡萄酒可以称之为老酒,不过有的葡萄酒陈年潜力非常长,在酒龄为10年时还是非常年轻,因此究竟称不称得上老酒还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然这样的葡萄酒并不多,因而对于大多数普通葡萄酒而言,10年已经可以算作新酒和老酒的一个分水岭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老年份葡萄酒?

(1)许多老年份葡萄酒的品质不错

虽然老酒一定是好酒这句话并不一定成立,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老酒都具有不错的品质,如家喻户晓的1982年拉菲(ChateauLafiteRothschild),以及1989年侯伯王(ChateauHaut-Brion)、1961年拉图(ChateauLatour)、1947年白马(ChateauChevalBlanc)、1945年木桐(ChateauMoutonRothschild)等。

(2)老酒稀有珍贵,具有收藏纪念价值

相比新年份葡萄酒,老年份葡萄酒可以说非常稀少。一来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保存下来的老酒数量有限;二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年份葡萄酒还会不断被人们开瓶消耗掉,因而更显珍贵。这其中,品质优秀的老酒更是稀少。加上有的老酒还具有特殊的纪念价值,用于投资、收藏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这也使得全世界的酒友争相追逐。

(3)品味老酒,如同坐上了时光机

有人说,品味一杯82年波尔多(Bordeaux)老酒,就如同坐上时光机去了趟当年的波尔多。的确,我们往往能从老酒中品出不一样的时代感,就像整段历史都停留在口腔中,让人有种品味历史的兴奋感。

(4)特殊的葡萄酒情结

有时候遇见一瓶老酒就像男女之间一见钟情一样,让你喝一口就爱上,这或许是老酒特殊的魅力使然,当然也可能是你偏爱老酒的口感。此外,几乎所有的爱酒之人都想要收藏一瓶自己出生年份的老酒,这种特殊的情结也使得老酒非常受欢迎。

老酒是不是都非常贵?

很多人都认为老酒一定比新酒贵,这主要是因为老酒的稀缺性造成的;而且酒龄越长,保存和运输带来的附加成本越高;此外,许多老酒还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因此涨价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葡萄酒的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酒龄和酒价也不一定呈正相关性。如果葡萄酒本身品质不够好,或是没有获得知名酒评家的高分,那么其价格并不一定会随着时间出现大幅增长。

以大名鼎鼎的波尔多一级庄拉图为例,1972年的拉图正牌(老酒)目前国际不含税均价仅为2,723元/瓶,而2010年的拉图正牌(新酒)国际不含税均价则达到了10,340元/瓶。也就是说,老酒也有便宜的,它并不一定比新酒贵。

如何买到心仪且能喝的老酒?

(1)认准产区和生产商

葡萄酒的陈年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品种和葡萄酒风格,不过产区和生产商本身对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举个例子,1982年的波尔多是举世公认的好年份,但同一年的勃艮第等产区却不是好年份。

(2)学会判断老酒品质

懂酒的人往往会通过看水位来判断老酒品质,的确,水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葡萄酒的保存状态,也影响着葡萄酒的品质。那么如何通过水位判断品质呢?

一般来说,如果葡萄酒液面和软木塞下表面的间距很大,酒瓶中残留的氧气就会越多,葡萄酒熟成甚至氧化的速度也会越快。当水位低于瓶颈下方时,往往就要考虑品质是否受到影响。当然,不管水位是低于还是高于期望水平,都要谨慎入手。

(3)去正规的拍卖会竞拍

拍卖会可以说是老酒聚集地,各大拍卖行几乎每年都会竞拍一些老年份葡萄酒,它们基本经过专业人士的鉴定,且有相关证明,因此买到正品酒的可能性更大。

(4)找有信誉的商家

当然,有的老酒并不一定会在拍卖行出现,所以找家有信誉的靠谱商家,也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老酒。毕竟这些商家所在的公司也往往聚集了许多葡萄酒方面的专业人士,经过他们第一手判断后,你也可以更加放心入手。

葡萄酒中的砷含量是否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2015年,包括塔吉特(Target)、乔氏超市(TraderJoes)等多家葡萄酒销售企业被多个组织一纸诉状告上了联邦法庭。起诉者们称,根据BeverageGrades(一个位于美国丹佛的实验室)出具的相关报告,这些企业销售的葡萄酒中有83个品牌的酒砷含量超出饮用水中砷含量的允许范围,而他们认为这将给长期饮用葡萄酒的人带来砷中毒的风险。那么,葡萄酒中含砷是不是普遍现象,而这又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为了身体健康着想而停止饮用葡萄酒呢?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物质,当含有砷的岩石受雨水、河水和风侵蚀后,砷就会通过流动的水进入土地和食物链。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大米、海鲜和苹果其实都含有一定量的砷,只要不过量摄入,砷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所以,葡萄酒中含砷其实并不应该令人感到惊讶,更何况这一事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科学家发现了。

那么葡萄酒中的砷含量是多少,是否如上文提及的起诉者们所称的已经超标呢?据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葡萄酒中的砷含量处于10ppb(1ppb=十亿分之一,下同)至76ppb之间,平均值约为23ppb。目前,美国尚未对葡萄酒中允许存在的砷含量作出规定,加拿大的规定是葡萄酒中允许存在的砷含量不超过100ppb,而拥有46个成员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ofVineandWine)所设定的上限为200ppb。参照加拿大的标准,砷含量超标的葡萄酒占市面上所有葡萄酒不到0.3%,即绝大多数的葡萄酒中砷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上文中提及的起诉者们的主要参照依据是美国环境保护局(The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规定(不超过10ppb),但饮用水的规定是否同样适用于葡萄酒,这一点本身就令人存在质疑:环境保护局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规定是建立在每人每日推荐饮水量91-125盎司(约合2700-3550毫升)这一基础上的,而每人每日推荐饮酒量仅为5-10盎司(约合140-280毫升)。也就是说,除非每天大量饮酒以及大量食用含砷量高的食物,否则葡萄酒中的砷含量并不足以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读者朋友们可以尽情放心地小酌怡情。

关于“老藤葡萄酒”你必须要了解这些


一次,有人送给酒哥一瓶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我就不点名了,十年藤龄赫然写着老藤葡萄酒,十年也能叫老藤?那瓶酒开了以后,口感之尴尬可想而知。

10年,很多酿酒师认为这种葡萄树连酿酒的资格都还不够,一些名庄会拿来酿造副牌酒,等到藤龄长一点,再酿正牌。

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Oldvine

中国人喜欢有年头的东西,认为酒是陈的香,老藤符合这种心理期许。

然而,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假名庄和能够标高价的老藤,成为妄图谋取暴利的商家偷梁换柱的目标。

由于国外葡萄酒行业的监管体系相对严格,可以世代承袭的酒庄对于自己的品牌信誉非常看重,不太会拿酒庄自有的品牌来造假。

所以,假老藤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国内酒商寻找酒液,自己设计酒标,做贴标的老藤葡萄酒。

酒哥就曾在各大酒类展销会上见过很多这样的产品:重瓶、深凹槽、蜡封、唯美的艺术标酒液喝到嘴里就像垃圾。有些酒液说不上很差,但其实葡萄藤龄远远未达到老藤的年限,有些大概就像中国白酒中的年份原浆,完全是炒作概念。

很多情况下,在酒标上标注老藤,只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目前还没有法律可以约束到这种行为。

通常,法国在酒标上用VieillesVignes表示老藤,德国用AlteReben,葡萄牙用VinhaVelha。

老藤葡萄酒一般产自哪里?

喜欢老藤葡萄酒的,可重点关注下面几个产区

南澳:老藤西拉

南澳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产区协会曾制定了关于老藤树龄界定的规定:

老藤OldVine35年树龄以上(门槛较低,很多产区可达标)

幸存老藤SurvivorVine70年树龄以上

百年老藤CenturionVine100年树龄以上

始祖老藤AncestorVine125年树龄以上

巴罗萨谷以老藤西拉最为出名,风味极其浓郁,酒体饱满,带有丰富的深色水果香气,现存的最古老西拉是在1843年种植的,属于朗梅尔(Langmeil)酒厂所有。。

除了巴罗萨谷,麦克拉伦谷(McLarenVale)的一些老藤歌海娜与老藤西拉,酿出的葡萄酒具有良好的深度与复杂性。

克莱尔谷(ClareValley)的老藤西拉与巴罗萨谷相比,以风味凝练著称!更有更浓郁的胡椒等香料味和植物草本味等,充满了成熟的李子香气,结构饱满但不会特别厚重。

提到这些牛逼闪闪的老藤西拉,有些甚至已过百年,也成为了澳洲酒一张最闪亮的名片。

法国孔得里约:老藤维欧尼

法国孔得里约(Condrieu)产区,位于北罗纳河谷,这里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老藤维欧尼葡萄酒它也是孔得里约唯一的法定葡萄品种,香气非常浓郁。

维欧尼葡萄酒充满浓郁的花香味,口感肥腻但顺滑,能营造出一种极为优雅的平衡感,香气复杂,包括冬忍、果味、花香、姜、山楂、槐花等味道,还常常伴有矿物味,非常适合年轻时饮用。

关于这些名山大川的葡萄酒 你了解多少?


不知道说起葡萄园的风土大家会想到些什么,是远古留下的白垩土?还是得天独厚的陡峭地势?小编我最先想到的,可是那些葡萄园边上同样重要的山啊!(那么大一个,好意思忽略吗?)

要知道,它们的存在可不仅仅是为了给葡萄园增添美色,它还直接影响了葡萄园的微气候,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葡萄的成熟度和风味。今天就让来我们看一看,这些快乐又幸福的葡萄园身边的坚忍守护者吧!

南阿尔卑斯山脉新西兰的防水墙

在新西兰的南岛,葡萄酒产区几乎全部位于南阿尔卑斯山脉的东边,究其原因,俩字儿:降水!

新西兰是一个被太平洋环绕的国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潮湿的西风影响。而且,在新西兰的西边还有澳大利亚,这块暖和的大陆带来了温暖的洋流。就这样,暖流加上西风,给新西兰带来一大波降水。

要知道,葡萄种植最怕的就是超多的降水,水一多葡萄就容易腐烂,根会烂、果子会烂,还会滋生真菌疾病,影响葡萄成熟,稀释葡萄风味,影响开花和坐果那新西兰的这些葡萄园怎么办?这时候,南阿尔卑斯山脉就赤裸裸的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分水岭。究竟效果明显到什么地步,请看下图:

震惊!额,不好意思,我不是UC震惊部的。在南阿尔卑斯山的西面,年降水量多达4000mm以上!感觉像是完全泡在雨里,而在其东面,降水就正常多了。所以说,受南阿尔卑斯山的影响,西风带来的降水大部分被阻挡在山的西边,因此东边的葡萄园并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新西兰的葡萄酒产区大多集中在东部的原因。

安第斯山脉潘帕斯雄鹰之魂

看着雄伟绵长的安第斯山脉,我不禁要感叹一句:这要是搁在中国,在古代那就是龙脉啊!而事实上,它确实就像一条游龙蜿蜒在南美的大陆上,从北到南隔开了智利和阿根廷两国。

同样是南半球受西风影响的国家,阿根廷的葡萄园也面临降水的问题,但安第斯山脉让酒农们不再忧虑。它不仅为葡萄园挡住了几乎所有的太平洋海风,还为葡萄种植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说起环境,这也就是阿根廷跟新西兰的差异了。阿根廷是标准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低,气候也更干燥,重点是大部分的葡萄园比新西兰的更靠近赤道,这也就是说,葡萄种植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高温。可我要说,有了安第斯,什么都不怕。因为安第斯山脉附近的葡萄酒产区有着夸张的海拔。我们都知道,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大约6℃。而阿根廷北部产区的葡萄园,平均海拔就在1000-3000米之间,所以说,高温根本不是问题。同时安第斯山脉还可以为葡萄园提供雪峰融水来灌溉,对于阿根廷和智利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区的酒农们来说,这简直是生命之水。

安第斯山附近的酒农是满意了,那智利沿海的酒农怎么办?没关系,智利还有沿海山脉来挡雨(虽然挡的没那么多),为葡萄营造出了较为温暖干燥的生长环境,因此智利绝大多数的葡萄园都位于沿海山脉与内陆的河谷地区,例如著名的中央山谷。

阿尔卑斯山不只是滑雪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或是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相比,没有那么高大宏伟,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其独特的地势走向(东西走向),地势多样的支脉,使其对意大利北部和瑞士南部的葡萄园形成了显著的降温影响。同时它还是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

对于意大利北部的产区而言,阿尔卑斯山还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使它们免受来自于内陆的严酷北风的侵害。特兰迪诺-上阿迪杰产区更是深入阿尔卑斯山内部的山谷,将葡萄园设立在斜坡上。由于海拔高,大陆性强,这里的葡萄园有着巨大的昼夜温差,这种环境对酿造果味清新、结构明晰的红葡萄酒和芳香清爽的白葡萄酒非常理想。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