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发展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细说董酒发展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董酒,是名白酒中独树一帜的曲酒。它以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的独特风格,因产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郊董公寺而得名,享有名酒的美誉。
董酒,并不像其他名酒那样,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只有二百多年。现今董酒的生产始于三十年代初期的程氏酒坊,当时董公寺有好几家作坊酿酒,唯有程姓一家,由于曲好,酿出来的酒香,为人称赞。后来,他又收留自茅台流浪来的、一位重病难行的酿酒师傅,吸取了茅台酒之长,使之名声日益远扬
董公寺程氏酒坊,规模并不大,只有两个窖池和一个烧酒灶,出酒量也不高,年产量不过十吨。可别的作坊酿出来的酒又难以和董酒竞争,董公寺较后只留下程姓一家酒访。1949年,曾一度停产。1957年,重建董酒厂,并把酒样送到,当时总理办公室曾批示:“董酒色香味均佳,建议当地恢复和发展。”从此,董酒又获得新生。1963年、1979年和1984年,在第二、三、四届我国名酒评比会上,董酒连续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又获得金杯奖。
香港包销董酒的顺风贸易行在精心制作的大型广告牌上写着“贵州董酒,历史悠久。荣获佳奖,杜康难求。董公寺泉,酿造巧手。浓郁醇香,酒质莹透。喜筵寿酌,宜赠亲友。”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关于茅台酒的一段发展史


茅台酒从古到今已有好久的历史了,在这些发展的阶段中,茅台酒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茅台酒的一些发展史吧。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早在1905年”南洋劝业会“上,”华茅“和”王茅“均获有奖项,早已被列入农商部征集参展目录,因此,在万国博览会筹展之初,贵州省长公署按农商部目录要求”华茅“、”王茅“选送佳酿参展。两家应征送去了自己的茅台酒。
农商部官员受到参展样酒后发现两家茅台酒均产自一地,均用黄褐色土陶为酒瓶,除“华”、“王”一字之别外,名称相同,包装一样,且两家均冠有”茅台烧房出品”字样,这与国际惯例极不协调,于是将两家茅台酒作为一个产品,以“茅台造酒公司”为出产厂家送展。
当时参展的茅台烧,装在深褐色的陶罐中,不仅包装简陋、土气,而且陈列在农业馆,夹杂在棉、麻。大豆、食油等产品中,根本一点也不起眼,再加上当时的国际地位低下,被参展各方及评委瞧不起,无端的被排斥于评比行列之外。
当时我国代表团的一位代表急中生智,故意把一瓶酒打落在地。陶罐一破,香气四溢,芬芳无比。于是又有代表灵机一动,取一瓶酒,分置于数个空酒瓶中,去掉盖子,敞开酒瓶,任其酒香四溢;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随专业人士品尝。此举果然凑效,博览会各处参观者纷纷寻香而来,争相斟酒品尝,继而交口叫绝。
贵州茅酒由于展期的轰动效应,跨越了评审团的评比,直接由评审委员会授予较高”荣誉勋章“。紧接着在”巴拿马加利福尼亚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金奖“,并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并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获奖后,“荣和”、“成义”两家烧坊对于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会难于裁决,呈文到省,乃与民国七年(1918年),有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该国际金奖由“王茅”、“华茅”共有,奖状、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两家烧坊所产的茅台酒均可在商标上标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字样,这样,拥有悠久历史的“王茅”便在酿酒历史上留下了……
贵州飞天盛世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
品牌创始人李军,出生在贵州茅台镇一个酿酒世家,并与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王茅”数代姻亲,先辈亦曾任“王茅”酒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王茅的复兴,飞天盛世连锁企业传承酒文化,秉承“文化、创新、个性、精致”的经营理念,联手“王茅”后裔,首创高端白酒个性化定制理念,根据客户需求及客户企业文化特征,专业性的为客户定制:品牌推广、商务活动、周年庆典、个人婚宴、乔迁喜宴、收藏以及各类特殊用途的酒,使“王茅”与个性定制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并在社交礼仪中达到帮助客户提升形象、展现实力、彰显气质的目的,同时,把“王茅”这一古老的传统佳酿,推向新的时代,新的高潮,让世界各国了解贵州,了解贵州独特的美酒!

白酒香型的创新发展史


对于现在的白酒市场来说,拥有众多的香型,那么,你知道这些香型都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不知道的,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白酒迎来了技术创新与技术规范高峰期。山西汾酒与泸州老窖作为白酒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上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白酒行业在50---60年代曾经掀起过“泸州老窖实验法”与“汾酒实验法”,为白酒香型技术标准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泸州老窖对于浓香技术我国化推广,为白酒近30年浓香消费浪潮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国家轻工部在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期间,开始从科学规范上整理、继承祖国深厚的酿酒传统和酿酒文化,并组织制定具有法律意义的白酒行业和卫生标准。在酿酒专家陈茂春、熊子书的指导下,全面、科学地对泸州老窖酒的发酵机理、酿造工艺、生产流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制定了浓香型白酒的行业标准,并在1959年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浓香型白酒前列本酿造工艺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其后泸州老窖对我国300多家曲酒厂开展行业标准培训和生产指导,使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我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和普及,较终形成了当今占有70%市场份额的浓香型白酒群体。白酒企业在这一轮技术研发中获得普遍成长,但是,由于当时白酒检测技术与市场标准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使得白酒企业更多是以企业标准来标注产品规格,以至于我国各地形成了形式各异的香型标注方法,这些香型大部分以白酒企业名称进行命名,诸如泸香型、汾香型、茅香型等等。
1952年度,白酒进行了建国后前列次我国性评比,专家根据白酒呈现出来口感与白酒地区差异评选出首届“四大名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陕西西凤,其中技术与口感比较定型有汾酒、茅台、老窖,而西凤则是以其他香型白酒位列其中。名酒评比在50年代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来自西南川黔与来自中原晋陕形成白酒南北平衡,香型覆盖特点,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贵州茅台奠定了此后浓、清、酱三大基本香型战略基础,成为白酒行业各自香型鼻祖,陕西西凤也成为较早兼香型白酒代表。白酒的南北分布与香型代表使得白酒形成了四个十分重要标杆,这些标杆对白酒未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到60年代,白酒标准开始从企业标准走向地方标准,特别是白酒重度产区川黔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将白酒地方标准制定上升到重要战略高度,如当时四川省围绕浓香型白酒制定了四川省浓香型白酒技术标准;当时贵州制定了酱香型白酒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性标准出台,极大地规范了本省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给白酒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入到70年代末,白酒迎来了影响深远第三届名酒评比,面对白酒行业百花齐放良好局面,白酒评比从直觉感官评比走向科学规范评比,而香型成为白酒能否进入到名酒序列十分重要指标,白酒评比从笼统色香味格转化具体分香型评比,极大地丰富名酒阵营,也给白酒带来划时代影响,从此,白酒从明星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走向我国性标准,白酒迎来了香型定盘时代。第三届名酒评比恰好赶上从高度计划经济走向计划与市场并存制度转型期,市场经济细胞已经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白酒香型标准提出与名酒加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也使得第四届、第五届名酒评比竞争更加激烈。
进入80年代,名酒评比继承了第三届名酒评比科学体系,而香型作为前列维度得到行业高度肯定,新、老八大名酒在第四届名酒评比中实现汇合,名酒新、老八大名酒交叉形成了着名十大名酒,加上酱香型代表酒四川郎酒、清香型代表酒湖北黄鹤楼以及柔和型浓香型酒代表江苏双沟,名酒以香型为代表进入到十三大名酒序列;80年代末,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名酒于1989年初继续扩容为十七大名酒,浓香型白酒宋河、沱牌,酱香型白酒湖南武陵,清香型白酒河南宝丰进入到名酒阵营,使得白酒较终定格为浓香型白酒占据9席,清香、酱香型白酒各3席,小众香型凤香型白酒与董香型白酒各占1席,白酒大香型战略基本成型。
进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白酒香型国家标准制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考虑到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广泛社会消费基础,1989年3月31日,《浓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浓香型白酒》GB/T11859.1-89制定并颁布实施,2006年度,国家标准委根据浓香型白酒发展变化制定了《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标,代替1989年制定的浓香两个国标,实现了香型标准统一;1989年3月31日,清香型白酒国标GB/T10781.2-1989GB/T11859.2-198颁布实施,2006年度,国家标准委对清香型白酒进行修正,推出了2006年版本清香国家标准GB/T10781.2-2006,实现了清香型白酒国标我国统一;凤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早在1992年已经发布,但真正实施却是在15年后2007年度,反映了凤香型白酒作为小众香型国家标准成型曲折经历;董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颁布时间也十分漫长。
现如今,国家标准白酒香型已经达到了11种之多,而非国标白酒香型也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势头,诸如芝麻香型、特香型、馥郁香型、陶香型、陈香型、润香型、蜜香型、和谐香型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众多所谓白酒香型中也不乏概念炒作嫌疑。为什么白酒企业如此钟情于香型创新?香型创新给白酒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动力?我们认为,较为重要原因就是白酒香型市场价值。经过60多年发展,白酒香型识别已经从高度技术识别转向高附加值市场商业价值识别,正是在香型商业价值引导下,白酒后来者在香型创新上可谓不遗余力,白酒香型的品类价值既创造了品牌高度差异化,也开启了企业商业蓝图。

董酒的特点


董酒有别于酱、浓、清、米香型酒,因舒适药香和爽口微酸而别具一格,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根据国家白酒评酒委员会意见,将董酒列为“其它香型”代表,2008年9月由国家主管部门正式确定为“董香型”标准体系。为保护这一传统名产,“董酒工艺与酿造配方”于1983年、1996年、2006年先后连续三次被国家轻工业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保密局列为科学技术保密项目“国家秘密”,严禁对外作泄密性宣传,保密期限为长期。董酒,采用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以厂区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为酿造用水,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精心酿造而成。其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香”,并在制曲过程中加入了130余味纯天然植物,这一独特的、精湛的酿造工艺造就董酒在白酒行业里典型的独特风格: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还有微微的、淡雅舒适的药香和爽口的微酸,酒体丰满协调。专家们概括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董酒”董香型白酒代表


董酒是我国董香型白酒的代表。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独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香”——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香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董酒大小曲加入130多种纯天然本草,运用独特的窖池发酵和生产工艺,经过分级陈酿,科学勾兑,造就其“酒液清澈透明,香气优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的品质,它是当今世界大量使用纯天然草本植物参与又没有成为药酒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白酒。

董子酒传奇


相传1756年即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德州,被运河东岸的繁荣景象和大好风光所吸引。在明媚的春光中,柳丝轻抚,书声琅琅,诗文唱和,蔚为盛事,高台耸立,众人登攀,好一派政通人和、市井繁荣的景象。乾隆皇帝不禁兴致高昂正欲登台,突见不远处有酒户悬挂“儒雅董子酒”。乾隆皇帝精神倍增,上前问酒家:“何谓董子酒?”酒家答曰:“董子,乃汉时‘群儒首’。其匡扶国道,安定民心,万世敬仰,人人尊而祀。故立名。”乾隆接着问道:“‘儒雅’何由?”酒家继续答曰:“董子‘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其优雅、修养及博学使得四方学士‘皆师尊之’。是故,饮董子酒,人皆儒雅”。乾隆抚须笑赞道:“好!妙!”。乾隆把酒闻香,叹曰:“此酒儒香雅致,真乃酒魂文脉之品”。只见,乾隆一杯饮尽,顿觉旅途劳累一扫而光,登台至高处吟诵道:“天人三策对贤良,已见春秋大义彰。那更高台演繁露,转思董子失之详。”这就是后人传诵的御笔《繁露台》一诗。大事件,历史演绎总是惊人的相似。时隔15年,1771年即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至德州故地重游。此时,正值春尽夏初,晴空万里,荷满碧湖,杨柳依依,董子台依然耸立,运河旁商船无数,酒风飘香,高台上文人墨客怡情题赋,好不欢畅。乾隆皇帝闻香识酒,饮兴渐浓,寻得老酒户畅饮董子酒。酒户取酒一碗谦恭敬上,乾隆一饮而尽,爽心清神尽享酒中之品位。而后,一边差人尽购放回龙舟,一边差人取坛随其登上读书台。至高处,俯瞰运河似长龙,远眺水天清一色,四个大字“源远流长”格外醒目。乾隆皇帝龙颜大悦把酒痛饮,颂的千古一绝:“故里千秋疑信猜,城楼耸处久称台。都传繁露春秋演,谁识竹林与玉杯。”“玉杯”指古时候酒器。“竹林”指的是魏晋时代在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上“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乾隆皇帝借酒直抒胸臆,充分肯定了儒家经典思想的历史独尊地位以及董子酒的社会人文价值。董子酒与千古经典文化结缘的传世证据正出自乾隆皇帝的绝美诗篇《董子台》。

藏族酒史


藏族酒史
一个民族的酒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酒俗、酒具、酒歌等文化表征,都建立在酒这一物质基础之上。因而一个民族的酒文化,实际是以造酒为发端的。
藏族造酒的历史,民间传说是从唐代文成公主把汉地酿酒术带到吐蕃时开始。但考诸史实,藏族造酒的历史应远比此早。众所周知,藏族是古代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若干民族和部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藏族的先民与我国汉文典籍中称为“羌”的民族系统有很深的渊源。羌,意为“西方牧羊人”,原是殷周时中原华夏族人对其西部地区的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部落的泛称。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古羌人的较初生息地即在青藏高原,以后逐渐迁徒,分散形成许多的种落,有一部分改为从事农耕生产。古羌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高原文化,据有的专家考证,早在中原华夏人有麦种之前,古羌人已在高原上成功的培育出一种稞麦,即今藏族的主要粮食青稞。①羌族的一支神农氏后来进入中原与黄帝族相融合形成为华夏族。夏代开国的大禹,也是“长于西羌”②西羌的中心原在青海的河湟地区,公元前四世纪时受强秦之逼而向西南方迁徒,进入四川西北部和甘肃南部、青海西部和东南部,以及西藏等地,形成许多部落。到了南北朝和隋朝时,高原上已有苏毗、党项、白兰、吐谷浑、附国、嘉良、东方等较大的部族。当公元七世纪崛起于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的雅隆部落相继征服诸羌部,统一高原,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时,这些羌部中的许多羌人均被融合,成为了藏族。因此,藏族酿酒的历史应追溯到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古羌时期。古羌嗜酒,“饮食以酒、乳、牛羊肉为多。”③晋人王嘉《拾遗录》曾记一羌翁九十八岁仍嗜酒如命。羌人不仅嗜酒,而且很早就会酿酒。晋初善酿好酒的尚书张华,其酿酒所用,“蘖出西羌,曲出北朝。”④西羌人既有蘖,当已会造酒。《新唐书·党项传》记载党项人不事农耕,但“取麦他国以酿酒。”吐蕃统一高原过程中,除一部分党项人内徙外,留居原地都入于吐蕃,显然党项的酿酒术亦会入于吐蕃。《旧唐书·吐蕃传》记吐蕃旧俗有“接手饮酒”(《新传》作“手捧酒浆以饮”义同。)藏文史籍《王统世系明鉴》记松赞干布制定的吐蕃法律二十部中亦有“饮酒要有节制”的规定。可见早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吐蕃已有酒,并已能造酒。不过,此时吐蕃造酒尚未掌握中原地区先进的复式发酵法。《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中记载吐蕃贵族韦氏年老时惧自己死后子孙不能继续享受爵禄,因而设宴请松赞干布与其盟誓的故事。这个重大的宴会都仅“以半克青稞煮酒,捧献饮宴”。半克仅合七公斤,量是很小的。这种“煮酒”是用青稞发芽酿造的,颇似啤酒的制法,与后来藏族传统的青稞酒制法有很大不同。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唐蕃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特别是文成公主为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不遗余力,不仅随嫁带去中原各种书籍、食品、工艺品,而且极力协助松赞干布学习先进的唐文化、技术和典章制度,推动吐蕃社会的发展。据藏文史籍记载,公主随带去的书中有“六十种讲说工艺技巧的书籍”和“各种食品、饮料配制法”,其中即有造酒的技术。公主还十分注意吐蕃农业和产的发展,专门带去了吐蕃所没有的蔓菁种子。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像《齐民要术》一类的农技书籍,亦必然在公主带进吐蕃的书籍之中。
但是,酿酒是一复杂的工艺,极不易熟练掌握。酿酒的成败和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操作人员的的经验。公主入藏九年后,松赞干布又向唐朝请派“造酒、碾、石岂、纸、墨之匠。”可见当时吐蕃虽已输入内地酿酒法,但尚不能完全掌握。此后,随着唐蕃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随带大批内地工匠;公元755年后吐蕃在占领陇右诸州、北庭和一度攻占唐都长安中,又俘获大批汉族工匠,内地先进的酿酒技术才逐渐被吐蕃所真正掌握。
必须指出,藏族古代社会中,并不像现在一样普遍饮青稞酒。事实上在吐蕃王朝时期,藏族饮用的酒的种类甚多。在敦煌出土的写于公元九-十世纪的《笨教殡葬仪轨书》中,人们所使用的酒类饮料有小麦酒、葡萄酒、米酒、青稞酒等五种。其中提到干布地区小王向吐蕃赞普奉献的“酿酒粮食”为“青稞、大米任何一种均可。”在一些藏文史籍中,还记载吐蕃佞佛普热巴金“饮米酒酣睡”,被臣下扼杀的事。⑤可见,在吐蕃王室和贵族中,当时比较盛行饮米酒。这一习尚,很可能是受唐之影响。众所周知,唐代饮米酒之风甚盛,宫廷中更是如此。现今西安宴席上必备的一种乳白色米酒,传即唐宫之酒。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和吐蕃“豪酋子弟入(唐)国学”学习,势必将此风尚带入吐蕃上层社会。
吐蕃早在公元670年就占有西域的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并与波斯、大食、印度、尼泊尔等有交往,葡萄酒当即从西域输入,葡萄酒色红,而吐蕃人尚红,故葡萄酒在祭祀与宴饮中一度较盛行,在康区的三江流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酿制葡萄酒有很长的历史,《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1374年)康区谷日地方酋长以所造酒来献,其地“旧有造葡萄酒户三百五十家”⑥可见,这一藏区曾有酿制葡萄酒的专业户,而这些酒亦主要是供上层所需而生产的。
西藏东南部林区盛产蜂蜜,蜜酒是当地人很早就会生产的一种酒,藏文史料中说:“在工布地区,杂日山王曾于十五世纪向唐东杰布奉献过蜜酒和小麦啤酒。”⑦在藏族社会中蜜酒是较珍贵的酒,一般用于献于贵人。数量不多。小麦是藏族主要粮食之一,量虽不如青稞大,但易采用内地传入的麦酒酿制法生产,故早期吐蕃多有酿制小麦酒的。

品鉴董酒的几大特色


1、酒液清澈透明。清澈如少女的眸子,晶莹如万里无云的晴空,展现着原始、自然的纯朴,不留任何雕琢,酒汁以经过高原砂石泥土筛取滤过的地下泉水酿造,甜爽甘冽。2、香气幽雅舒适。香郁不过头恰到好处,香气幽雅而久远,飘渺如梦幻却又实实在在,没有香水和脂粉的华贵,酒香玲珑剔透,一派天成,多一分则浓,少一分而无味,可谓舒适,让董酒酒香更显独特丰富。3、酒体丰满协调。酒中乾坤人,壶里日月长,一杯有自我,滴滴有阴阳。天平原理在于平衡,天地万物自求阴阳协调,董酒酒体丰满如大海可纳小溪江河,博大精深。协调,既有少女般的婀娜多姿韵味无穷,又如阳刚男儿思维敏捷身手矫健。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温柔时平静如湖,狂爆时翻江倒海,适度适量,足可扫荡忧患烦恼,尽享含蓄空灵,飘逸潇洒。4、入口醇和浓郁。五谷百草皆有个性,取山之魂,水之情,能读懂人世沧桑,内含人生酸甜苦辣的品味。品酒如品人生,处处有知己,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赵匡胤巧用杯中物,周恩来豪饮劝战友,娄山关战役董酒救伤员……于是湘江才子吟:“懂天下事不如董酒”。5、饮后甘爽味长。名酒名在质量,贵在风格。甘者,甜也;爽者,微酸也;以利喉为准,甘而不腻,微酸微甜略有百草香,此为特点,饮后回味无穷,炎炎夏日品董酒,清爽生津,清气上扬浊气下降,上下贯通,醇和浓郁,甘爽味长乃协调平衡之道,细细品尝,妙不可言。

董酒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贵州遵义城外的董公祠有一酿酒作坊,主人有一个儿子叫醇,聪明好学,一心扑在酿酒技术上。为此,他奶奶对他说:“在酒的故乡,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园里有一位酒花仙子,精通各种造酒技能。求教她时,千万小心,因为她是非常圣洁的,不可冒犯,否则一无所得。”醇十七岁时,长成了一位十分英俊漂亮的小伙子,向往到酒乡花园里去会见酒花仙子。一天傍晚,醇在郊外散步,天降大雨,迷失了方向,不觉中走到酒乡花园,巧遇佳丽的酒花仙子。两人一见钟情,产生了爱情。酒花仙子设宴招待醇,谈话间教了他酿造好酒的方法。喝了一会儿,双方都有点醉了。酒花仙子满面晕红,昏昏欲睡。而醇也稍有醉意,面对酒花仙子的娇姿醉态,心有所动,这时忽想起奶奶的教诲,顿时驱散了邪念,静卧在酒花仙子身旁。第二天当醇醒过来时却现自己躺在小溪边。他回想起同酒花仙子求教的酿酒方法,就用小溪水酿酒,便酿成了香味醇厚回味香甜的好酒。知名的董酒就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