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二氧化硫葡萄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饮品,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氧气便是它最大的敌人之一。若处理不当,葡萄酒酿造过程或是装瓶后的葡萄酒都可能被氧化,甚至变成葡萄醋。幸而二氧化硫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剂,很多酿酒师会依据葡萄酒的状态向其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此外,二氧化硫还具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帮助葡萄酒的发酵顺利进行。单宁:橡木葡萄酒中的单宁主要来自葡萄皮、葡萄籽和葡萄梗,单宁是红葡萄酒口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风格的葡萄酒对单宁的需求量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必要向葡萄酒中添加单宁。向葡萄酒中添加单宁的常用方法是将葡萄酒置于橡木桶中陈年,更为经济实惠的办法则是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橡木制品,如橡木片等。酸度调节剂:酒石酸、碱性化合物酸度调节剂顾名思义是调节葡萄酒酸度的化合物。葡萄的酸度主要受气候的影响,通常热量丰富的葡萄酒产区会出现葡萄酸度较低的问题;而处于凉爽气候的葡萄酒产区则可能会遇到葡萄酸度过高的问题。所以,酿酒师经常会根据葡萄的酸度和葡萄酒的风格,在酿造过程采用酸化或脱酸的方法。常用的酸化剂是酒石酸,这种酸也存在于葡萄中,因此一些酿酒师认为它不算化学添加剂,但许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已经禁止这种做法。常用的脱酸化剂则是一些碱性化合物如小苏打等。澄清剂/稳定剂:蛋清、鱼胶、膨润土因为葡萄酒在发酵和陈年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复杂的反应,生成沉淀等大分子化合物,使葡萄酒变得浑浊。商店货架上澄澈透明的葡萄酒,大都经历过复杂的澄清和过滤过程,而关于澄清剂和稳定剂的使用,以及这些化合物对葡萄酒的影响却始终存在争议。为保证葡萄酒的稳定性,大多数酿酒师会选择在葡萄酒装瓶前进行一些下胶和过滤处理。传统的优质葡萄酒是通过蛋清下胶,如今可供选择的下胶剂还有膨润土(bentonite)、乳制品和鱼胶等。无菌过滤通常是装瓶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使用的滤膜孔径极小,可以滤去葡萄酒中的最细微的杂质,甚至可以抹掉酿酒过程中所有化学添加剂的痕迹。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葡萄酒中的“添加剂”你了解多少?


提起葡萄酒“添加剂”,人们总是感到不安和怀疑,仿佛听到了一个可以和下毒联系起来的暗示——然而这也并不是无中生有:在30多年前的意大利和奥地利,发生了一系列因为使用工业化学剂为廉价酒加糖而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恶性事件,从那以后,尽管相关机构实施了许多禁止使用有害化学物的政策,但留在消费者心中的“添加剂阴影”并未散去。

但是我们还是要客观的说:绝大多数的添加剂并没有听起来那么邪恶。绝大多数的葡萄酒添加剂都属于无色无害,(而很大一部分的“添加剂”其实应该称为助剂),运用得当则可以提高酒款的口感、香气、稳定性、颜色、清澈度和陈年潜力等。真正伟大的酿酒技艺正是在于科学和化学之间的巧妙平衡。

划重点:

1.硫

硫是个好东西,主要用来防止葡萄酒的细菌感染、腐化和氧化。在甜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中普遍都使用了硫。

2.乳酸菌

乳酸菌也是个好东西。这种在牛奶中也可以找到的酸菌软化了葡萄酒中锋利、有攻击性的苹果酸。这个过程被叫做乳酸发酵,几乎应用于所有的红葡萄酒和部分酒体丰满的白葡萄酒酿造中(比如霞多丽)。

3.鱼胶

鱼胶也是很好的葡萄酒添加剂(除非你是一个素食主义),它被当作白葡萄酒的澄清剂使用,没有它的话,很多白葡萄酒都免不了看起来很浑浊。需要注意到是,这些葡萄酒澄清剂的沉淀物需要在最终装瓶之前从酒中被去除。

4.糖

加糖是值得商榷的。在一些寒冷的地区(比如法国、德国和美国的东北部),加糖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葡萄中的自然糖分不足以用来发酵酒精。有些人认为加糖是“作弊行为”,也有一些人认为对于某些葡萄酒品种来说,加糖是不可或缺的酿酒步骤。

5.酒石酸

和加糖一样,酒石酸(加酸)的使用也需要商榷。在一些气候炎热的地区,葡萄过度成熟、缺乏自然酸度,这个时候酒石酸就可以用来增添葡萄酒的酸度。很多人认为葡萄应该在酸度和糖分比例平衡的最佳时刻采摘,但是,在酿酒过程中的许多因素也会降低葡萄酒的酸度,从而产生了使用酒石酸的需要。当然,less is more,要注意使用的量。

6.加水

加水是十分有争议的。当葡萄中的糖分过高时,需要在葡萄发酵汁中加水。关于加水的建议是,尽量在产区的气候和葡萄品种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加水存在着降低葡萄酒质量、冲淡味道的危险。

7.巴氏高温瞬间灭菌

这种灭菌方法不值得推荐。葡萄酒在瞬间被加热然后冷却,虽然可以达到杀菌效果,但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葡萄酒的风味。

8.硫酸铜

不推荐。有些葡萄酒在酿酒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导致最终的成酒闻起来有臭鸡蛋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点微量的铜(因为具有毒性,只有非常小的剂量被允许使用)被用来解决葡萄酒的这种硫化氢问题,同时使用铜而产生的化学反应也带来了市场上许多具有“滑顺口感”的葡萄酒。其实不如用一枚硬币来代替铜,还更便宜呢。

相信get到上面这些葡萄酒添加剂知识,下次碰到酿酒师或专业级的资深酒友,我们就可以一起愉快的聊天了,至少不用一脸懵逼的傻傻听不懂。

酿酒过程中“添加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随着消费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也日益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食用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对于改善食品的质量和档次,保持原料乃至成品的新鲜度,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新食品和改善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指出,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天然成分,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对人无害,假如无限制地使用,也可能引起各种形式的毒性表现。因此必须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发挥其有利作用,防止不利影响。

近年来,由于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一定的卫生要求,总的原则是按照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严加管理。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符合下列一般要求:1、食品添加剂本身原则上经过规定的《食品安全发生毒理学评价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无害,也不应含有其他有毒杂质;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2、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加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或因不能被消化道吸收而全部排出体外;3、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加工目的后,最好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被破坏或排除,使之不能摄入人体,则更安全;4、食品添加剂应有的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能超过允许限量;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但是,大部分生产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够了解,在生产过程中严重违反国家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乱加、多加状况十分严重。

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改善食品的组织形态及色、香、味等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2、或是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加产品的卖点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3、或为了使食品具有更有效的、更经济的加工条件和更长的货架期和保质期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加工助剂及添加剂等;4、还有的企业使用了上游供应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辅材料而使自己的产品食品添加剂超标。5、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常常是搞不清到底哪些添加剂是允许使用的、使用限量是多少,从而随意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作为改善食品口味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有着热量低、适合糖尿病人饮用等优点。国标GB2760-96规定可用于食品加工的甜味剂包括甜蜜素、安赛蜜、甜味素、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阿力甜等15种。糖精钠是最早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不参加人体代谢,直接从尿液中排出体外。甜蜜素也不参与人体代谢,只有少数人可将其代谢。目前国际上对于糖精钠、甜蜜素使用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我国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可限量使用。安赛蜜的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它也不参与人体代谢,通过试验,没有发现其不良结果。甜味素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因其代谢产物含有苯丙氨酸,对苯酮尿症患者不利,使用时必须明确标出含有苯丙氨酸,我国对甜味素的使用没有做限量规定。

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食用限量。标签标注方面,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食品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标出,并使用GB2760-96规定的产品名称和种类名称,甜味剂、防腐剂应标明具体名称。其中甜味剂应标为:“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乙酰黄胺酸钾(安赛蜜)”、异麦芽酮糖醇(氢化帕拉金糖)等。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第2号修改中又明确规定,添加甜味素的食品在其标签上应标明:“甜味素(含苯丙氨酸)”。目前市场上在食品中使用人工合成甜味剂十分普遍,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不法厂商为降低成本赚取利润不择手段,严重违反国家标准食用添加剂使用的相关规定,归纳有以下三方面:⑴滥用糖精纳和甜蜜素现象十分严重;⑵生产企业通过多种人工合成甜味剂,混合使用来达到既不单项超标,又增加甜味剂使用量目的,钻法规空子,逃避法律制裁;⑶偷换概念,用“蛋白糖”的名称掩盖在食品中偷放各种甜味剂的真相。复配“蛋白糖”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混合型甜味剂,它原是对甜味素的一种别称,与蛋白毫无关系,而有些添加剂企业看到用这个名称可以吸引酿酒企业,有利可图,遂借用蛋白糖的美名,偷梁换柱,以少量蔗糖掺入大量的糖精、甜蜜素等低价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冠名蛋白糖,严重侵犯了使用企业的知情权。2、标签的标注问题十分突出,错误的标注或不标注都是对消费者安全权和知悉权的侵害,标签问题归纳有以下3点:⑴检测出样品含有人工合成某些添加剂,但样品的标签中没有标注;⑵样品标签标明的添加剂与检测结果不符,如此标注将对长期喜爱吃此产品的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⑶添加剂的名称标注错误或不规范,或标注不准确,错误的标注如“糖蜜素”、“甜味料”或标明是A却添加B,不规范标注如“蛋白糖”,不准确标注指只标注“甜味剂”而不标明使用哪种甜味剂。3、多数企业对与甜味剂相关的标准、法规了解不够,理解把握不足,从而引发错用和乱用甜味剂等问题。

当前,在我国酿酒行业产品中,甜味剂使用上存在不少问题:1、在发酵酒中使用糖精钠等甜味剂,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发酵酒种不得添加甜味剂(糖精纳、甜蜜素、甜味素等),而国家质检总局在对2005年3月公布的黄酒、葡萄酒的抽查中,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在添加甜味剂和标签标注上问题严重。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在抽查总结上强调: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发酵酒种不得添加甜味剂(糖精纳、甜蜜素等)、黄酒、葡萄酒属发酵酒种,按标准不允许添加甜味剂;2、各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中均规定,优级、一级、合格品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物质,甜味剂(糖精纳、甜蜜素、甜味素等)均是人工合成的非自身发酵物质,而各香型白酒引用了相应香型国家标准作生产标准,所以其产品中不得添加甜味剂。而很多液态法白酒产品因生产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引用各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为生产标准大打擦边球,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3、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最高限量,规定酒类产品中除配制酒种可限量添加糖精纳、甜蜜素、适量使用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和异麦芽酮糖醇(氢化帕拉金糖)外,其它酒种不得使用甜味剂。而很多产品引用的是各香型白酒标准,一旦使用甜味剂就违反GB2760-1996国家标准中对以上甜味剂只能在配制酒种中使用的强制性规定,扩大了甜味剂在酒类产品中的适用添加范围;4、标签标注不规范,按国标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以及在今年10月1日起将实施的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代替GB7718-1994)和GB10344《饮料酒标签标准》的规定:在产品中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时应按GB2760中规定标示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任何错误或不标注都是违反国标中强制性规定,很多白酒生产企业都出现了前面文中所述的标签标注的问题;5、各企业原材料进货检验把关不严,造成白酒中被动添加糖精钠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很多企业在生产勾调过程中,因使用含有糖精钠等甜味剂的陈香剂、除苦剂、糟香剂、窖香剂或复合调酒剂等,酒用香精香料(大部分低质、低价的酒用香精香料均含有糖精钠),造成白酒产品中糖精钠违规;二是部分企业因使用含有糖精钠的外购原酒(部分外购原酒曾添加各种香精香料),而导致被动违规。

针对白酒产品存在的糖精钠等甜味剂添加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当前白酒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我国目前的经济还不发达,大量白酒消费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这部份白酒产品量大面广,价位适中,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甜味剂作为改善白酒品质和口味,降低白酒产品成本,增强白酒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以调香白酒、串香白酒、固液结合白酒等新工艺白酒为代表的中、低档白酒产品,在标签标注上弄虚作假,白酒通过豪华包装,夸大宣传,名不符实,价格虚高,并误导消费,欺骗消费者知情权。

以上三种新工艺白酒按国标GB/T17204-1998《饮料酒分类》中划入蒸馏酒种液态法白酒范围。按目前现有标准,结合前面存在的问题,这些中、低档白酒产品很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因为这类白酒产品除这些问题外,而且还有以下二方面的原因:1、引用生产标准比较困难。GB/T17204-1998《饮料酒分类》中的酒种划分标准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中、低档产品按其生产工艺应划入液态法白酒范围,而不能引用各香型白酒标准。QB/T1498-92不能满足大量采用新工艺的液态法白酒生产需要,QB/T1498-92《液态法白酒》行业标准,适用于以谷物、薯类、糖蜜为原料,经液态法发酵蒸馏而得食用酒精为酒基,再串香勾兑而成的白酒。而目前GB/T17024-1998将液态法白酒分为传统液态法白酒、串香白酒、固液勾兑白酒、调香白酒四类,如再细划,又可按其香型细分。而且前多数中、低档产品未按各香型白酒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却在标签上错误标注各香型标准作执行标准;2、标准滞后制约了白酒行业的发展。GB2760-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只有配制酒种才能加入甜味剂,其它任何酒种不得添加甜味剂,而配制酒适用范围为各种再制酒。目前大多数中、低档白酒按其生产加工工艺特点划分,应属液态法白酒或再制酒范围,而配制酒目前除仅有露酒行业(QB/T1981-94)外,标准还不完善,而仅引用了饮料酒和配制酒的卫生标准,没有针对当前使用食品添加剂酒种的相应标准,造成标准滞后的原因:⑴以前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够;⑵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管理不严;⑶各酒类生产企业故意隐瞒事实;⑷行业的刻意回避;⑸消费水平过低,消费者消费心理不成熟;⑹以前对甜味剂的检测手段有限,但是随着国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的管理以及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提高,结合当前对糖精纳和甜蜜素的检测方法(GB/T5009.28食品中糖精纳的检测方法和以及食品中甜蜜素的测定方法),能准确测出食品中糖精纳和甜蜜素的用量,矛盾与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另国家质检总局给贵州省技监局对“关于液态法白酒标签标准的请示”回复意见函(1998年4月1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办函[1998]017号)中明确表示,串香白酒和固液勾兑白酒产品标签上原料及配料标注应为水、食用酒精、固态法白酒酒种名称,如加入了食品添加剂也要如实标出,调香白酒产品标签上原料及配料标准应为水、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名称。按此理解,液态法白酒是可加入食用添加剂(包括甜味剂),事实上各酒类生产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少企业都在酒中添加如酸、酯、甜味剂改善酒质及口感,但又都不愿承认自己这类白酒产品中使用了甜味剂这一事实,而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中、低档白酒产品标签标识标注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或甜味剂)名称,都怕承认后影响产品销售和遭遇同行围攻。因此,为这部分中、低档白酒产品应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已刻不容缓。

今年开始,国家加强食品标准的清理、整治工作,理顺标准体系结构,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标准制定修订步伐。在2005年3月底完成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全面清理,解决现行食品标准的交叉、重复和矛盾,并完成已备案食品企业生产标准的清理,提高食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全面与国际食品类标准接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消费者安全健康。

根据目前白酒行业的生产现状,我们应尊重中、低档新工艺液态法白酒会在历史特定情况下长期存在的这一事实,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多产优质固态白酒,另一方面要规范新工艺液态白酒的生产和销售。尽快制定相应新工艺白酒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来规范中、低档白酒新工艺白酒的生产,解决标准滞后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单靠政府行政力量还不够,行业内部需加强行业内的管理力度,白酒生产企业要自我约束、规范企业行为准则,提高行业标准安全水平,加强企业间相互监督,提高技术进步和整体质量,并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反馈行业情况和提供合理建议。在相应的国标、行标未出台之前,各白酒生产企业应参照目前各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重点引用GB/T17204《饮料酒分类》和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依据QB/T1498-1992《液态法白酒》、GB2757《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10345《白酒试验方法》、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0344《饮料酒标签标准》、GB10346《白酒检验规则》、GB10343《食用酒精》等相关标准来制定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新工艺白酒或配制酒的企业标准,按此标准生产,严格执行GB2760-96、GB7718的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食用添加剂来提高酒的品质和口味,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规范企业行为,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透明度,严厉打击在甜味剂使用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为满足社会需求,生产安全合格的中、低档白酒产品。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各级质量、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问题的查处,甜味剂(糖精纳、甜蜜素)等围绕着酿酒生产的问题更加尖锐,这要求我们白酒生产企业提前应对,严格按照相应标准正确、科学、合理使用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生产各种安全、合格的酒类产品,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如何给葡萄酒分门别类


葡萄酒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好好说一说葡萄酒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葡萄酒的主要类别如下:

1、按葡萄酒的颜色分,葡萄酒的主要类别如下:

- 白葡萄酒: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赤色果皮的造酒葡萄,通过皮汁分手,取其果汁举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光彩应类似无色或浅黄色。

- 红酒:选择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造酒葡萄,采用皮汁混淆发酵,然后举行分手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光彩应成天然宝石赤色、紫赤色、石榴赤色等。

- 桃红酒: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选用皮红肉白的造酒葡萄,举行皮汁短期间混淆发酵达到光彩要求后举行分手皮渣,继续发酵,陈酿变成桃红酒。这类酒的光彩应该是桃赤色,或玫瑰红、淡赤色。

2、按含糖量分,葡萄酒的主要类别如下:

葡萄酒的主要类别

- 干葡萄酒:葡萄酒中的糖分甚至已发酵完,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低于4克。喝时觉不出甜味,酸味显眼。

- 半干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4-12克之间。喝时有微甜感。

- 半甜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12-50克之间。喝时有甘甜、爽顺感。

- 甜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50克以上,喝时有显眼的甜纯感。

3、按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分,葡萄酒的主要类别如下:

- 静止葡萄酒(Still Wine):不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

- 起泡葡萄酒(Sparkling Wine):含有二氧化碳的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又分为葡萄汽酒和香槟酒。

4、按酒精浓度分,葡萄酒的主要类别如下:

- 普通葡萄酒:上述的葡萄酒总称。

- 加强葡萄酒(Fortified Wine):在发酵历程中,加入酒精度高的中型白兰地,以增长酒精浓度来中止发酵,酒精浓度通常在16%-23%。如波特酒(Port)和雪莉酒(Sherry)。

5、按是否加入香料分,葡萄酒的主要类别如下:

- 加料葡萄酒(Aromatized Wine):将不起泡葡萄酒中加入香料、草药等配料。如苦艾酒(Vermouth)、金巴利(Campari)。

葡萄酒最常见的二类香气


一、成年香或醇香葡萄酒酿成之后经过陈年带来的香气属于成年香或醇香。在葡萄酒的熟化过程中葡萄酒前两类香气会有部分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葡萄酒的香气也向更醇厚平衡的趋势发展。在这其中清新的果香可能会演化成果酱的气息,相同原因森林地表和野肉等香气也有可能渐渐形成。二、发酵香或酒香葡萄酒的二类香气是由葡萄浆液经过发酵等工艺后逐渐形成的。在发酵的过程中酵母将葡萄浆液中带有的糖分分解,形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也释放出一些挥发性气体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酒香。葡萄酒最常见的二类香气包括坚果和酵母自溶带来的酵母味等。此外,一些特殊的酿酒工艺也会带来特有的黄油和奶油味而酒泥接触带来的面包和蛋糕香气。三、品种香或果香品种香或果香是葡萄品种带来的香气由葡萄浆果中的固有的芳香物质和香气浓郁度等决定。在新鲜葡萄经过压榨和萃取之后,葡萄果串中的风味物质在葡萄酒中得以释放形成了葡萄酒的一类香气。这类香气最常见的便是葡萄的果香和其他水果香气。尤其是在比较年轻的葡萄酒中,这种香气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到。

关于葡萄酒的4种偏见


人们在接触葡萄酒的时候,先入为主的思想很容易让人产生偏见,来看看以下四个关于葡萄酒的偏见让你中招了么?

从外表判断品质

不可取,葡萄酒颜色的深浅跟葡萄的品种有关,也跟气候有关,比如雨多雨少等等,但跟品质没有一定的关系。好的葡萄酒纯净晶莹,没有杂质,香味层次丰富,令人振奋,悠远绵长。要能做到酒已尽,杯犹香。最好的方式就是广泛尝试、比较,然后才有挑选。

带酸味的葡萄酒更佳

葡萄酒的口味跟酒产地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两个酒产地的条件一模一样,也就注定不同产地的口味不同。酸甜决不是好坏评定的标准。只是现在什么都全球化了,连口味也变得无聊单调,世界酒霸们规定一个时髦口味,全世界的酿酒商都会跟风,甜的让它变酸,酸的把它变甜。于是加利福尼亚的、法国的、意大利的,管它产地是哪儿,尝起来都一个味儿。这真是可口可乐社会的悲哀。

品质是决定酒价的惟一标准

葡萄酒的价格不仅仅跟品质有关,还有品牌、产量,由于气候的原因有些年份产量特别少,但质量很好,价格当然会很贵。还有时间因素,名庄的酒相对来说越老的酒价格越高。另外有些商人专门从事酒的投机,把一些特殊的名酒在国际上倒来倒去。虽然这些名酒被炒得价值连城,但不被品尝,终究不过是些盛着液体的瓶子而已。一些好酒的价格被抬得太高,反而失去了很多被品尝被欣赏的机会,很遗憾。

5欧元以下的葡萄酒不能买

这种偏见很危险。有很多酿酒商能生产非常好的酒,仅仅因为名气不大,卖不上好价钱,我自己就经常买到三四个欧元一瓶的非常好的酒。也碰到过高价兜售的劣质酒。酒这种商品可不完全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应少饮葡萄酒的四类人


一、孕妇一些侍酒师认为,孕妇少量饮用葡萄酒是无损自身健康及胎儿健康的,但另一些医学研究者却向准妈妈们发出警告:孕妇体内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尤其是对胎儿脑干神经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不健全、智商降低和多动症的发生。二、动脉硬化者虽说葡萄酒能预防动脉硬化,但是对于已经有和血管狭窄的人来说,如果饮红葡萄酒过多,一则不利于供血机能,二则酒精本身会升高血脂和促进动脉硬化。三、胃病患者虽说葡萄酒有助于保护肠胃和帮助消化,但已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严重胃病的患者,是不适宜饮用葡萄酒的,否则很容易对胃造成刺激而加重病情四、肝病患者一般来说,正常人适量饮用葡萄酒是有益健康的,因为肝脏可以将体内的酒精代谢解毒。但肝病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脂肪肝)的肝脏功能或多或少地已受损害,对酒精的解毒能力较正常人来说较弱,故而肝病患者不适宜饮用葡萄酒。

葡萄酒的三类香气和闻香方法


一类香气:Aroma

在酿制过程中,每种葡萄都会给葡萄酒提供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常被称为一类香气。一类香气一般来自葡萄本身,主要包括果香、草本或花香味,具体如下:

常见果香:桃子、黑莓、荔枝和覆盆子等;

常见草本味:灯笼椒、薄荷和牛至等;

常见花香:玫瑰、熏衣草和鸢尾等。

二、三类香气:Bouquet

二类香气一般源自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因为酵母在将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香气物质,如干型香槟(Champagne)中常带有类似发酵面包或酵母的气味。此外,二类香气还包括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所带来的坚果和黄油香味,以及酒脚接触所发展出来的奶油和饼干味。

其它常见的二类香气主要有如下这些:奶油、酪乳、黄油(产生于苹果酸-乳酸发酵)、啤酒(来源于酒脚接触过程)、啤酒酵母、成熟干酪(如帕尔马干酪)、酵母味、蘑菇、地窖味、马厩味、创可贴和培根等,后三者均来源于酒香酵母。

三类香气常指葡萄酒在装瓶和陈年后缓慢形成的陈年香气,当葡萄酒与少量空气自然接触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氧化后,就会发展出独特的陈年香气来,如榛子和烤花生的香气。此外,当酒液在橡木桶中陈酿完成后,就会带来许多经典的橡木味,如经新橡木桶陈年的葡萄酒常带有香草气息。

葡萄酒的闻香方法

1、静止闻香:即在葡萄酒处于静止状态时分析葡萄酒的香气。在闻香时,应慢慢地吸进酒杯中的空气。

其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酒杯放在桌面上,弯下腰来,将鼻孔置于杯口部闻香;第二种是将酒杯慢慢端起,稍稍倾斜,将鼻孔接近液面闻香。使用第一种方法,可以迅速地比较并排的不同酒杯中葡萄酒的香气。第一次闻香所闻到的气味很淡,因为只闻到了扩散性最强的那一部分的香气。所以,第一次闻香的结果不能作为评价葡萄酒香气的主要依据。

2、摇杯闻香:在静止闻香后,摇动酒杯,使葡萄酒呈圆周运动,促使挥发性弱的物质释放,进行摇杯闻香。

摇杯闻香又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液面静止的“圆盘”被破坏后立即闻香,这一摇动可以提高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促进香味物质的释放。第二阶段是摇动结束后闻香。葡萄酒的圆周运动使酒杯内壁湿润,并使其上部充满了挥发性物质,使其香气最为浓郁,最为优雅。

3、破坏式闻香:破坏式闻香的目的,主要是鉴别香气中的缺陷。这次闻香前,先使劲摇动酒杯,使葡萄酒剧烈转动。最极端的情况是用左手的手掌盖住酒杯的杯口,上下猛烈摇动后进行闻香。这样,可使葡萄酒中使人不愉快的气味,如醋酸乙酯、氧化、霉味、苯乙烯、硫化氢等的气味充分释放出来。

甜白葡萄酒一般分为四类


葡萄酒根据颜色,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酒;根据残留糖分的含量,可以分为干型(4克/升以下)、半干型(4-12克/升)、半甜型(12-45克/升)和甜型(45克/升以上)。所谓甜白葡萄酒就是指由白葡萄品种或红葡萄品种不带皮榨汁发酵酿制而成的,糖分大于45克/升的葡萄酒。

一般来说,甜白葡萄酒分为四类:

迟摘型葡萄酒:在葡萄正常成熟后,仍然将葡萄果实留在葡萄藤上不采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水分被蒸发,糖分就得到了一定的浓缩,采用这种方式酿造出正常酒精度的甜葡萄酒。

贵腐甜葡萄酒:由感染了贵腐菌(botrytis)的葡萄酿造而成,葡萄在感染贵腐菌后水分散失,糖分浓缩,所以酿造出来的贵腐酒口感非常浓郁甜美。

冰白葡萄酒:葡萄成熟过程中,遇到零下6-8度的低温,果实中的部分水分凝结成固体冰晶,而糖份等风味物质仍然呈液态,保持在该温度下,将葡萄进行压榨,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口感浓郁丰富,是一种超甜型的葡萄酒。

天然甜葡萄酒:在法国南部隆河谷南部等气候干燥的地区,葡萄糖分积累容易,在采摘后进行部分糖分发酵,残留适宜的糖分,再添加葡萄酒酒精终止发酵,这种葡萄酒被称为“天然甜葡萄酒”。在这一地区酿造甜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以小粒白玫瑰(Muscatapeutitbaie)尤为著名。

不适合饮用葡萄酒的四类人群


葡萄酒属于三低(低酒度、低糖、低热量)、三丰富(丰富氨基酸、丰富维生素、丰富无机盐)的酒种。葡萄酒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多种保健养生作用,不过,葡萄酒却并非每个人都适宜饮用。

以下是不适合饮用葡萄酒的四类人群:

1、儿童

“儿童不宜饮酒”可谓是人们的共识,的确,饮酒对儿童大脑的伤害很大。因为儿童的大脑还处于发育阶段,饮用包含葡萄酒在内的酒精饮料,极易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导致儿童的智商下降,从而带来儿童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2、肝病患者

一般来说,正常人适量饮用葡萄酒是有益健康的,因为肝脏可以将体内的酒精代谢解毒。但肝病患者的肝脏功能或多或少地已受损害,对酒精的解毒能力较正常人来说较弱,故而肝病患者不适宜饮用葡萄酒。

3、孕妇

一些侍酒师认为,孕妇少量饮用葡萄酒是无损自身健康及胎儿健康的,但另一些医学研究者却向准妈妈们发出警告:孕妇体内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尤其是对胎儿脑干神经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不健全、智商降低和多动症的发生。

4、胃病患者

虽说葡萄酒有助于保护肠胃和帮助消化,但已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严重胃病的患者,是不适宜饮用葡萄酒的,否则很容易对胃造成刺激而加重病情。

为什么葡萄酒中要添加二氧化硫?


葡萄酒酿造中几乎到处都用到二氧化硫,它也是少数有法定最大限制使用量的物质之一(目前澳大利亚为250-300mg/L,新西兰为250-400mg/L,取决于酒的甜度,包含35g/L糖和更甜的酒,数值较高)。二氧化硫是一种独特的物质,它结合了杀菌作用和抗氧化特性,是相对无毒的,如果超量可以通过嗅觉来发现。还没有发现任何其它的物质拥有以上所有的这些特性,并被法律允许加入葡萄酒中。一般来讲,二氧化硫通常作为保护剂添加到葡萄酒中,有杀死葡萄皮表面的杂菌(二氧化硫几乎是葡萄酒工艺师所能使用的唯一的细菌抑制剂)、抗氧化、澄清、溶解、改善风味和增酸的作用,没有它,葡萄酒会加快氧化。不过,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酒产生如腐蛋般的难闻气味,人体饮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因此,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一直属于葡萄酒检测中要严格监控的检测项目。

三类葡萄酒香气、你能闻出来几种?


葡萄酒中为什么有这么多香气,是人工添加的香精吗?你可能也问过这样的问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根据葡萄酒中的香气来源,大体可以分为 “Aroma” 和 “Bouquet” 两类香气。

前者主要形容由葡萄本身带来的香气,常称为一类香气(Primary Aromas);后者则主要指在葡萄酒的酿造和陈年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香气,常称为二、三类香气(Secondary and Tertiary Aromas)。

1、Aroma:一类香气

在酿制过程中,每种葡萄都会给葡萄酒提供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常被称为一类香气。一类香气一般来自葡萄本身,主要包括果香、草本或花香味,具体如下:

常见果香:桃子、黑莓、荔枝和覆盆子等;

常见草本味:灯笼椒、薄荷和牛至等;

常见花香:玫瑰、熏衣草和鸢尾等。

以大家最熟悉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例,这种葡萄酒中的一类香气常包括经典的黑醋栗风味(果味),有时候还带有薄荷(草本味)和紫罗兰(花香)的香气。

值得一提的是,一类香气不容易长久保持,常随着陈年而逐渐消失或者转化。不过在葡萄酒年轻时,一类香气是区别不同品种的关键因素。

当然,这些香气分子在不同品种中的浓郁度不同,不过和人们在真实水果中闻到的香气却颇为一致。例如,你在草莓酱中感受到的香气和你在一杯加州巴贝拉(California Barbera)中闻到的草莓酱香是一样的。

2、Bouquet:二、三类香气

(1)二类香气

二类香气一般源自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因为酵母在将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香气物质,如干型香槟(Champagne)中常带有类似发酵面包或酵母的气味。

此外,二类香气还包括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所带来的坚果和黄油香味,以及酒脚接触所发展出来的奶油和饼干味。

其它常见的二类香气主要有如下这些:奶油、酪乳、黄油(产生于苹果酸-乳酸发酵)、啤酒(来源于酒脚接触过程)、啤酒酵母、成熟干酪(如帕尔马干酪)、酵母味、蘑菇、地窖味、马厩味、创可贴和培根等,后三者均来源于酒香酵母。

(2)三类香气

三类香气常指葡萄酒在装瓶和陈年后缓慢形成的陈年香气,当葡萄酒与少量空气自然接触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氧化后,就会发展出独特的陈年香气来,如榛子和烤花生的香气。

此外,当酒液在橡木桶中陈酿完成后,就会带来许多经典的橡木味,如经新橡木桶陈年的葡萄酒常带有香草气息。

还有一种极少被人提及的三类香气来源:当你特意对葡萄酒进行加热或烹调后,葡萄酒就会马德拉化(Maderization),它会使得葡萄酒中的糖分和氨基酸相互发生反应,进而转变为棕色或焦糖色。

如果你吃过烘烤的棉花糖、烤焦的牛排或是法式洋葱汤的话,你就会很熟悉这种香气。虽然它在普通葡萄酒中不太常见,但在著名的加强酒马德拉(Madeira)中却很普遍。

此外,在白葡萄酒中,常可以显现出烘培、烟熏、蜂蜜、饼干、太妃糖、坚果等三类香气;陈年红葡萄酒的表现则更多样,可有皮革、烟叶、秋叶、巧克力、咖啡、菌类,甚至意大利腊肠等气味。

其它常见三类香气还有:红糖、香草、焦糖、奶油糖果、榛子、胡桃、烤杏仁、烤棉花糖、丁香、甜胡椒、烘烤香料、雪松、雪茄盒、干烟草和干树叶。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4类葡萄酒添加剂》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葡萄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