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奈西卡(Vernaccia)是意大利许多葡萄品种(主要是白葡萄品种,有时还指红葡萄品种)的名字,这些葡萄品种在整个意大利半岛上分布极为广泛,并且大部分根本毫无关系。
维奈西卡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利古里亚(Liguria)和托斯卡纳十分常见。在马凯(Marche)产区,该品种被用来酿制特罗纳维奈西卡(VernacciadiSerrap>
维奈西卡这一名字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其外文名“Vernaccia”和“Vernacular(本土的)”这一单词来源于同一词根。在中世纪的时候,维奈西卡这一名字(有时也称“Vernage”)常被伦敦酒商们使用,不过,由于当时拉丁文是通用语言,维奈西卡这一名字实际上被用来指任一风格的葡萄酒。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卡尔卡耐卡(Garganega)
卡尔卡耐卡(Garganega)是意大利东北部威尼托(Veneto)产区的一种白葡萄品种,该品种晚熟,生命力旺盛,十分高产,有时甚至过于高产。在苏瓦韦(Soave)葡萄酒中,卡尔卡耐卡葡萄的表现最出色也最经典,通常该品种所占的比例为70%到100%。这种混酿酒,如果加入苏瓦韦特雷比奥罗(Trebbiano)葡萄会变得尖酸,但霞多丽和其他进口葡萄的加入又会极大地增加其丰满度。
在经典苏瓦韦区域内,卡尔卡耐卡的产量有严格的控制,其酿制出的白葡萄酒,精细且优雅,带有柠檬和杏仁的味道,备受赞誉。另外,由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天然酸度,因此,它能酿制出口感平衡但紧实,香气迷人而雅致的葡萄酒。在科斯多佐白葡萄酒(BiancodiCustoza)、贝里奇(ColliBerici)和优歌娜(ColliEuganei)等葡萄酒中,该品种也是主要的酿酒原料。该品种还是酿制甘贝拉纳(Gambellara)葡萄酒的重要原料。值得一提的是,甘贝拉纳卡尔卡耐卡(GarganegadiGambellara)是卡尔卡耐卡最重要的子品种。由于卡尔卡耐卡在威尼托拥有悠久的历史,由它演变出的子品种及克隆品种数不胜数。
2000年,卡尔卡耐卡在意大利的种植面积超过了11,637公顷,如今它是意大利种植面积第六大的白葡萄品种。不过,在弗留利(Friuli)和翁布利亚(Umbria)产区,该品种的种植范围很有限。
普拉维(Plavai)
普拉维(Plavai)是一种晚熟的酿酒白葡萄品种。该品种原产自摩尔多瓦,在整个东欧及前苏联各共和国均有广泛种植。该品种在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名字,在摩尔多瓦,该品种也被称为“Belan”和“Plakum”;在罗马尼亚,当地人称它为“Plavana”;在匈牙利,它的别名是“Melvais”;在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ski)地区,它则被称为“Belan”或“Oliver”;在乌克兰,它的叫法为“BilaMuka”或“Ardanski”;在亚洲中部,它的别名是“BelyKrugly”。
卡达卡(Kadarka)
卡达卡(Kadarka)是匈牙利最著名的红葡萄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它曾经在公牛血(Bull’sBlood)葡萄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如今卡达卡的地位已明显下降,它已被卡法兰克斯(Kekfrankos)和葡萄牙人(Portugieser)大量取代。卡达卡的起源并不明确,但一些人认为该品种与来自斯库台湖(LakeScutari)被称为“Skadarsko”的葡萄品种有关。
如今,虽然它仍在大平原(GreatPlain)和塞克萨德(Szekszard)产酒区有种植,但由于该品种易染上灰霉病(GreyRot)且成熟较晚,因此它的种植范围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卡达卡的产量十分可观,因此,为了生产出浓缩度高的葡萄酒,该品种的产量必须得到精心的控制,对此,最为理想的栽培方式是篱笆式种植法。此外,捷克斯泽迪(Szekszardi)地区完全成熟的卡达卡酿制出的葡萄酒酒体丰满,口感柔顺而细腻,具有陈年潜力,不过产量十分有限。该品种通常产量过高,并且采摘的时候,颜色浓度和风味浓度均不足,这使得它已经不再是匈牙利红葡萄酒业的“顶梁柱”了。
如今,在罗马尼亚及与匈牙利南部交界的伏伊伏丁那,该品种有极小范围的种植。在以上地区,该品种被称为“Cadarca”。此外,它在保加利亚也有种植,被称为“Gamza”的卡达卡在其北部种植十分广泛,在这里,该品种享有较长的生长季,若产量得到有效控制,则它能酿制出趣味十足的葡萄酒。
西万尼(Sylvaner)
“Sylvaner”是东欧葡萄品种西万尼在法国的名字,该品种在德国被称为“Silvaner”。在法国,它主要种植在阿尔萨斯。在阿尔萨斯地势较低,地形更平坦,土壤更肥沃的下莱茵(Bas-Rhin)产区,该品种一直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广泛的葡萄品种,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雷司令(Riesling)超过。2000年,西万尼在阿尔萨斯的总种植面积为1,900公顷。
在德国,西万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葡萄品种,曾经还是一种尤为重要的葡萄品种,但在阿尔萨斯,虽然该品种酿制出的葡萄酒酒体丰满,酸味十足(与许多白皮诺不一样),但许多西万尼葡萄酒的口感依然乏味。在阿尔萨斯,只有在特定的风土条件下种植出的老藤西万尼酿制出的葡萄酒才具有最优质弗兰肯(Franken)西万尼的特点。
西拉(Syrah)
概述
西拉葡萄是目前最高贵、最时尚的红葡萄品种之一。说它高贵是因为西拉葡萄能够酿造出品质优异并且具有非凡陈年能力的葡萄酒,而说它时尚则是因为西拉葡萄酒目前在全球葡萄酒市场中倍受青睐。法国的埃米塔日(Hermitage)所产的西拉葡萄也被称为Hermitage,毫无疑问该地区是西拉葡萄表现最佳的产区,这里的葡萄酒具有极强的陈年能力,经久耐存。从18世纪到19世纪,很多的波尔多红葡萄酒都会采用西拉葡萄来进行混酿以增加葡萄酒的香气、口感的浓郁程度,并提升葡萄酒的陈年能力,由此可见西拉葡萄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小觑。当前西拉葡萄酒非常流行,据统计,西拉葡萄的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五,达137,000公顷。
起源
关于西拉葡萄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称西拉来自西西里岛(Sicilia)的西拉古斯(Syracuse),有人称西拉来自古波斯。不过,在1998年,加州大学戴维司分校与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蒙布利埃分院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西拉原产于法国。该研究通过DNA分析表明,西拉是白梦杜斯(MondeuseBlanc)和杜瑞莎(Dureza)的杂交后代,而这两个葡萄品种都原产于法国南部。
生长特性
西拉葡萄是一种相对高产的葡萄品种,抗病能力强,果皮颜色深浓,发芽时间较晚,成熟时间较长。不过对于西拉葡萄来说,对其根茎应该给予特别照料,因为其根茎比较容易感染萎黄病(Chlorosis)。西拉葡萄的产量如果过高会严重影响到所结葡萄的质量,那时西拉葡萄浓郁的特色会被大幅削弱。另外,如果西拉葡萄的挂树时间过长的话,其香气和酸味也会很快褪去。
西拉在法国及其他旧世界国家
在西拉葡萄的故乡——北罗讷河谷,很多的葡萄农会将小西拉(PetiteSyrah)和大西拉(GrosseSyrah)区别开来。这里所称的“小西拉”并不是南北美所种植的小西拉(PetiteSirah),而是西拉葡萄品种中果实较小、品质优异的那一部分葡萄的总称,而大西拉则是果实较大,风味较淡的西拉葡萄的总称,大西拉的风味凝练程度不及小西拉,酚类物质含量较少。西拉葡萄中花青素(anthocyanin)的含量比佳丽酿(Carignan)要高40%,因而西拉葡萄酒也非常适合使用橡木桶进行陈酿,当西拉葡萄完全成熟时,使用全新的橡木桶也没有任何问题。
法国埃米塔日和罗第(Cote-Rotie)所产的西拉葡萄酒是西拉葡萄的典型代表,该葡萄酒以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劲活力著称,而圣约瑟夫(St-Josep>
直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西拉葡萄的种植大都局限在北罗讷河谷的部分葡萄园内,不过很快就被澳大利亚西拉葡萄所超越。目前,西拉(澳大利亚称Shiraz)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为主要的红葡萄品种。
1968年,法国西拉葡萄的种植面积达到2,700公顷,是20年前(1948年)的十倍,之后法国国内对西拉葡萄的热情不断高涨,到了20世纪末,西拉葡萄的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700公顷,其中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南罗讷河谷,特别是在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
西拉葡萄在瑞士的瓦莱斯(Valais)的种植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特别是该产区内一座阳光充足的村庄莎莫松(Chamoson),充分应用了罗讷河谷的传统葡萄种植技术。瓦莱斯的西拉葡萄酒风味凝练,口感成熟。意大利目前也在慢慢扩大西拉葡萄的种植面积,其中当属托斯卡纳南部的科托纳(Cortona)最为出名,该地区的西拉葡萄是1899年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
西拉在新世界国家
西拉葡萄(也有人称Scryas)可能是在1832年由詹姆斯?布斯比(JamesBusby)从法国蒙彼利埃带到了澳大利亚,并且迅速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大面积种植。现在澳大利亚的西拉葡萄酒风格迥异,形式丰富,从日常餐酒到顶级葡萄酒应有尽有。
西拉葡萄一般都必须生长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够完全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拉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但是在美国加州西拉葡萄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纳帕谷(Nap>
美国华盛顿州也是西拉葡萄的重要产区,这里的葡萄园红柳(RedWillow)、凯优斯(Cayuse)、步赛(Boushey)都出产品质优异的西拉葡萄酒。在1999年,华盛顿州的西拉葡萄酒产量还非常低,但是6年之后,该州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厂都已经开始酿造西拉葡萄酒,另外还有很多的新酒厂也选择了西拉葡萄,西拉葡萄酒很快就在华盛顿州流行起来。到了2005年,西拉葡萄在该州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400英亩,超过了赤霞珠和梅洛的种植面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的西拉葡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95年西拉葡萄在南非的种植面积仅仅占葡萄总种植面积的1%,但是到了2003年,这个比例达到了7.7%,面积达到了8,100公顷。这里的西拉葡萄酒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新西兰大部分地区都因为太冷而不适合种植西拉葡萄,但是在北岛也有200公顷的西拉葡萄园。这些葡萄园大部分集中在霍克斯湾。
智利的西拉葡萄种植颇具潜力,到了2000年,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500公顷。这里的西拉葡萄酒香气浓郁,口感丰富。西拉在智利的成功也因此刺激了阿根廷的葡萄种植者,1990年西拉葡萄在阿根廷的种植面积仅有1,000公顷,但是到了2002年,种植面积却达到了9,500公顷。可以断言,西拉葡萄在不久的将来,其受欢迎程度将会同赤霞珠不相上下。
奥托奈麝香(Muscat Ottonel)
奥托奈麝香(MuscatOttonel)是所有麝香葡萄里颜色最浅,个性最平淡的一种葡萄。和小粒白麝香(MuscatBlancaPetitsGrains)及亚历山大麝香(MuscatofAlexandria)浓郁的葡萄香相比,该品种的香气显得毫无生气。据加力(Galet)称,该品种是1852年在卢瓦尔(Loire)培植出来的,其双亲是莎斯拉(Chasselas)和极为普通的索米尔麝香(MuscatdeSaumur)。最开始它可能是作鲜食葡萄。
奥托奈麝香在土层较深且较潮湿的地方表现最出色。此外,该品种比其他两种麝香葡萄晚熟,这使得它很容易在气候较凉爽的产区栽种。目前,在阿尔萨斯,奥托奈麝香是种植最广泛的麝香葡萄品种,种植面积达数百公顷。在阿尔萨斯,从理论上说,麝香葡萄可酿制迟摘型(VendangeTardive)葡萄酒,但实际上,至今还未实现。
奥托奈麝香在欧洲东部,尤其是奥地利,也有种植。在奥地利,该品种种植在布尔根兰,主要用于酿制晚收型葡萄酒(Pradikatswein)。奥托奈麝香葡萄最适合酿制晚收葡萄酒,匈牙利(该品种常被称为“Muskotaly”)及罗马尼亚(该品种的常用名为“TamaiioasaOttonel”)出品的一些奥托奈麝香晚收葡萄酒品质上乘,酒龄尤长。
20世纪90年代,奥托奈麝香在罗马尼亚的种植面积为6,000公顷。在前苏联共和国,奥托奈麝香葡萄也是种植最广泛的一种麝香葡萄,在这里,该品种常被称为“HungarianMuscat”。在保加利亚,该品种又名“MisketOttonel”。此外,该品种还在克里米亚、乌克兰、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斯坦及土库曼有种植。
桑娇维塞(Sangiovese)
概述
作为一种品质多变的红葡萄品种,桑娇维塞(Sangiovese)是意大利种植面积最广的葡萄品种。1990年,意大利10%的葡萄园(总面积多于100,000公顷/247,000英亩)均种有不同形式的桑娇维塞。在意大利,桑娇维塞的种植北到伦巴第及瓦坡里西拉,南至卡帕尼亚,在意大利中部尤为常见。在整个意大利中部,该品种是至关重要的红葡萄品种,广泛种植在翁布利亚(Umbria,在这里用于酿制上好的托尔吉亚诺和蒙特法科DOCG葡萄酒)、马凯(Marcello,在这里是酿制皮切诺及科内罗葡萄酒的重要葡萄品种)和拉齐奥(Lazio)地区。桑娇维赛是酿制托斯卡纳精美红葡萄酒的主要葡萄品种,是酿制布鲁奈罗干红葡萄酒的唯一法定葡萄品种,是酿制基安帝(Chianti)和布鲁奈罗蒙塔希诺葡萄酒的主要混酿品种,也是酿制超级托斯卡纳葡萄酒的主要葡萄品种。
该品种有多种克隆品种,别名也很多,比如Brunello、PrugnoloGentile、Morellino和Nielluccio。
起源
桑娇维塞起名于“sanguisJovis”,该词在意大利语中是"丘比特之血"的意思,该品种被普遍认为是意大利最古老的一个葡萄品种。2004年,相关研究者发现了桑娇维塞的双亲分别是:托斯卡纳地区的“樱桃葡萄”绮丽叶骄罗(Ciliegiolo)及卡拉贝丝(Calabrese),其中有可能起源于卡拉布里亚(Calabria)的卡拉贝丝是卡帕尼亚(Camp>
桑娇维塞葡萄酒
1738年,柯西莫?特林奇指出由100%的桑娇维塞酿制而成的葡萄酒,口感有些生硬,酸味十足,但是若能与其他葡萄品种混酿,则具有十分出色的表现。1883年,乔瓦尼?柯西莫?维利弗朗奇再次重申了这一论断。贝蒂诺?里卡索利发现酸度高的桑娇维塞可以很好地与甘甜而柔顺的卡内奥罗(Canaiolo)搭配,这两种葡萄后来成为酿制现代基安帝及布鲁奈罗蒙塔希诺葡萄酒的基本葡萄品种(同时也会加入绮丽叶骄罗、玛墨兰(Mammolo)、科罗里诺(Colorino)及白葡萄品种玛尔维萨(Malvasia)和白玉霓)。1970年开始,人们开始使用小橡木桶酿制桑娇维塞葡萄酒,这被认为是解决桑娇维塞酸度过高的一个现代方法。
桑娇维塞的分类
1906年,莫伦(G.Molon)首次对桑娇维塞进行了分类。他将桑娇维塞分为两个家族:大型桑娇维塞(SangioveseGrosso)和小型桑娇维塞(SangiovesePiccolo),并指出前者的品质似乎更佳。目前普遍认为这种分类过于简单,因为过去人们在选择克隆品种时,主要考虑品种的产量,而非酿酒的品质,因此在各大葡萄园里,种植着多种桑娇维塞的克隆品种,而这些品种是无法根据葡萄果实或葡萄串的尺寸来进行分类的。
桑娇维塞的生长特性
桑娇维塞最主要的特性是成熟得较晚,且成熟过程缓慢。通常其采摘工作在9月29日过后开始,一直延续到甚至超过10月中旬(如今的情况也是这样)。在炎热的年份里,桑娇维塞酿制出的葡萄酒口感丰富、酒精度高且酒龄长,而在凉爽的年份里,则会出现酸度高及单宁粗糙的问题。若桑娇维塞的产量过高,酿制出的葡萄酒则酸度突出,颜色较浅;在酒龄尚浅的时候,酒液就变成棕色,还会出现氧化的问题。桑娇维塞的葡萄皮十分薄,因此在凉爽和潮湿的年份里,十分容易腐烂,这对于10月份经常下雨的产区来说,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在托斯卡纳,人们在种植桑娇维塞时,很少考虑光照和海拔,在这里,桑娇维塞通常种植在海拔高达500米/1,640英尺(或更高)的地区。托斯卡纳产区进行了许多当代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如增加植株种植密度、降低每株葡萄的产量、培育更好的克隆品种、采用更合适的根茎、降低葡萄树培育成本、采用小橡木桶、采用更合适的葡萄品种混酿以及控制不同的发酵温度和时间长度等,而这些研究都在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使桑娇维塞的结构更加丰满。
桑娇维塞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不过石灰岩土壤能赋予该品种更加优雅和浓郁的香气,而这也是桑娇维塞最迷人的品质。
桑娇维塞在意大利
现在,在整个托斯卡纳产区,桑娇维塞通常与一定比例的波尔多葡萄—赤霞珠混酿。基安帝葡萄酒(其中赤霞珠的比例不得超过15%)及物美价廉的日常餐酒都是采用这种混酿方法。这种混酿方法十分成功,这是因为赤霞珠果味浓郁、颜色深浓,能很好地与当地个性十足的桑娇维塞相搭配。该产区的卡米尼亚诺(Carimgnano)地区首次将桑娇维塞列入法定DOC葡萄品种。此外,超级托斯卡纳葡萄酒的巨大成功,也不可避免地推动了托斯卡纳北部对桑娇维塞种植的尝试。
在翁布利亚产区,桑娇维塞是酿制该产区最优质红葡萄酒的主要葡萄品种。在罗马涅(Romagna),桑娇维塞从数量上来说是该产区尤为重要的葡萄品种,由其酿造的罗马涅桑娇维塞葡萄酒最为常见,这就如蓝布鲁斯科葡萄在艾米利亚(Emilia)尤为常见一样。罗马涅桑娇维塞葡萄酒酒体十分轻盈,酒液呈红色,十分适合趁早饮用。在罗马涅,桑娇维塞是种植最广泛的葡萄品种,在经过精心的克隆选择后,该产区培育出了十分喜人的克隆品种,其中编号为R24及T19的两个品种品质异常出众,现在也已经种植在托斯卡纳的葡萄园内,但罗马涅的桑娇维塞仍与托斯卡纳优质的桑娇维塞共性较少。另外,意大利南部也种有一些桑娇维塞,在这里,桑娇维塞常与当地的葡萄品种混酿。
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
和其他意大利葡萄品种(尤其是红葡萄品种)一样,桑娇维塞也被意大利移民带到了北美和南美。在南美,阿根廷的桑娇维塞表现最出众,主要分布在门多萨省(Mendoza),面积达数千公顷。这里所产的桑娇维塞葡萄酒并没有明显的桑娇维塞特性,因此,在托斯卡纳,很少有人能品尝出这就是桑娇维塞葡萄酒。
在加利福尼亚,由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末,超级托斯卡纳的品质获得了国际公认,桑娇维塞因此突然流行起来。1991年,加利福尼亚桑娇维塞的种植面积上升至200公顷,这一面积相当于1961年该州赤霞珠的种植面积。到2003年为止,其种植面积已经增加至3,000公顷,主要分布在纳帕谷(Nap>
华盛顿州也种有桑娇维塞,尽管桑娇维塞的插条很难在此存活。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维奈西卡(Vernaccia)》内容,更多精彩访问西拉红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