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葡萄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喝完红葡萄酒后牙齿染色 是买到假酒了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在喝完红酒后,我们常常发现舌头变成了紫红色甚至是黑紫色,在某些情况下,连牙齿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不知缘由的人往往变得很紧张,开始怀疑酒是不是假的,以前还有人为此投诉过酒店。

首先要澄清的一个事实是,通过牙齿是否染色这一点来判断葡萄酒的真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管是真红葡萄酒还是假葡萄酒,喝后牙齿和舌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染色。

颜色来自于哪里?

(1)纯正葡萄酒的颜色来自葡萄皮

纯正的红葡萄酒本身就有颜色,从紫色、宝石红到砖红不等。红葡萄酒的颜色来自葡萄皮,葡萄皮中含有天然色素。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破皮后,会带皮发酵然后再压榨,这就是色素的萃取过程。根据浸皮时间的不同,葡萄酒的颜色深浅不同。这种天然色素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没有害处的。

一般来讲,舌头和嘴唇发黑程度越重,说明用来酿造这款酒的葡萄成熟度好,是年份较好的葡萄酒。

(2)工业假酒的颜色来自于色素

舌头和牙齿染色了怎么办?

虽然舌头和牙齿染色了并不能作为判断假酒的标准,但是染色怎么说还是会影响美感,怎么办?

(1)喝点起泡水

这是强烈推荐的一个解决办法。不要让你的牙齿变干,让牙齿的贴身保镖唾液来保护它。葡萄酒侵犯口腔时,唾液越多,越不会沾污牙齿。

(2)喝酒前记得刷牙

这将确保牙齿上没有牙菌斑,而它正是红酒的磁铁。只要牙齿上有过量的牙菌斑,再加上红酒的作用,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喝酒前可以考虑一个小时前刷牙。但如果你刷完牙马上喝酒,那葡萄酒的口感估计就没那么好了。

(3)配合高纤维食物饮用

在喝葡萄酒的时候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西兰花、甘蓝和土豆,可以避免牙齿染色。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咀嚼高纤维的食物来起到清洁牙垢的作用。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学会这8种方法 喝红酒后牙齿再不会变黑


红葡萄酒中含有天然色素(来自葡萄皮)、单宁和酸性物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会让人喝完红葡萄酒后,牙齿变紫或变黑,而且越是来自炎热年份或炎热产区、酒质越浓郁的红葡萄酒,其着色能力就越强。虽然,喝完牙齿染色有点尴尬,但是喝葡萄酒却是很享受的,那么我们怎样在享受之余,又能避免尴尬呢?

1、喝起泡水

很多西餐厅都会提供起泡水。起泡水有助于我们分泌唾液,而唾液是牙齿的保镖,能帮助牙齿抵挡来自红葡萄酒天然色素的攻击。唾液越多,效果越好,所以注意在品酒时不要让你的嘴巴变干。在开口露齿之前可以先喝点起泡水来冲洗口腔和牙齿,这比普通的水效果要好。

2、避免先喝白葡萄酒

在正常的餐宴上,我们都是先喝白葡萄酒,再喝红葡萄酒的。但是如果你将要喝许多酒或是在大型品酒会上,就不能这样做了。白葡萄酒的酸度一般很高,酸度越高,你的牙齿被软化的程度就越深,牙齿会变得更脆弱,喝红葡萄酒的时候也更容易染上颜色。可以考虑先喝红葡萄酒,再喝白葡萄酒。

3、喝酒前先刷牙

红葡萄酒的色素喜欢粘附在牙菌斑上,所以喝酒前刷牙可以减轻牙齿染色的程度。不过,不能刷完牙就立马喝酒,因为口腔里残留的牙膏味会影响葡萄酒的品鉴,建议提前1个小时左右刷牙。

4、吃高纤维食物

喝红葡萄酒的时候吃高纤维食物同样能帮助清洁牙齿上的颜色。因为食物中的纤维就像一把刷子,可以刷走红酒渍,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分泌新的唾液。将高纤维食物和起泡水配合起来效果更佳。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包括花菜、菠菜、蕨菜、香菇、木耳等。

5、多吃奶酪

多吃点奶酪和其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给牙齿补点钙,红葡萄酒的色素就没那么容易侵犯牙齿。不过,不是所有的奶酪都有用,硬奶酪的含钙量更高,效果更好,而软奶酪则没什么效果。此外,吃了硬奶酪,就相当于给牙齿打了一层蜡,酒液就没那么容易渗入或粘附在牙齿上。

6、苏打水漱口

苏打水呈弱碱性,可以中和葡萄酒中的酸性物质。而酸性物质会软化牙齿,让牙齿变脆弱,所以可以在两杯酒间喝点苏打水。

7、用牙齿美白湿巾

市面上有一种牙齿美白湿巾,可以用来擦去牙齿上和嘴唇上的红酒渍。

8、喝酒后不要立即刷牙

大量品鉴葡萄酒后千万不要马上刷牙,这样反而会提高牙齿长期被着色的可能。因为葡萄酒中的酸会软化牙釉质,此时刷牙很容易将牙釉质破坏掉殆尽。所以建议只用水漱口,即使是到晚上刷牙时间时,刷牙的动作也应尽量轻柔。

干红葡萄酒出现气泡 是酒质变坏了吗?


除了起泡酒之外,很多人发现他们买回来的静止葡萄酒也会出现气泡。这些气泡的来源是哪里?出现气泡的静止葡萄酒还能喝吗?

气泡的来源

静止葡萄酒中出现的微小气泡,其来源有好几个。众所周知,气泡是二氧化碳的标志。在汽水等饮料里,二氧化碳是人工添加的,但是对于葡萄酒来说,二氧化碳则是天然发酵的产物。

起泡酒的传统酿造方法,就是通过瓶中二次发酵来产生二氧化碳。但是静止葡萄酒并没有经过瓶中二次发酵的阶段,而且在装瓶之前会将二氧化碳释放掉,因此一般来说静止葡萄酒并不会出现气泡。

不过,假如一瓶葡萄酒在装瓶之时,酵母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装瓶后酵母和残余在酒里的糖分就会持续在密封的酒瓶里相互作用,持续发酵过程,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酒液之中,在开瓶时由于瓶内压力的释放就会以气体的形式逃逸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微小气泡了。实际上,可乐和香槟的气泡也是以同样的形式产生的,不过数量会远大于静止葡萄酒的少量气泡罢了。

也就是说,一瓶葡萄酒在开瓶之前,通过观察密封在酒瓶里的酒液是看不到气泡的,只有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二氧化碳才会以气泡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静止葡萄酒的气泡是酒质变坏的标志吗?

理论上来说,禁止葡萄酒出现的少量气泡对葡萄酒的品质并没有多少影响,更谈不上变质或是对健康有害了。除非你的干红葡萄酒出现大量气泡,倒出来的酒像是起泡酒一样,这时候你才需要担心酒质变坏的可能。

容易出现气泡的静止葡萄酒

经过长时间的橡木桶陈年的葡萄酒,通常不会出现气泡,因为酒里残留的二氧化碳有足够的时间逃逸出去,而不会进入酒瓶之中。不过,以下几类静止葡萄酒则比较容易出现少量气泡:

1.发酵之后短时间内就装瓶的葡萄酒,例如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

2.在冰冷环境下装瓶的葡萄酒,如德国雷司令(Riesling)因为二氧化碳对温度比较敏感,在低温条件下比较不容易释放到空气之中,因此可能出现装瓶之前二氧化碳没有完全释放的状况;

静止葡萄酒出现少量气泡的现象其实并不可怕,相反有人相信微量的气泡会让口感更加鲜活,因此大多数人不会将微量的气泡视作葡萄酒的缺陷。如果你实在不喜欢气泡,则可以让葡萄酒先在空气中放置一小段时间,等二氧化碳完全消散再喝即可。

除了让牙齿染色我想不出酒渣有什么不好


摘要:葡萄酒中有酒渣,就代表这款酒不能喝了吗?实际上刚好与此相反,如果葡萄酒中出现沉淀物,那么说明摆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款风味极佳的陈酿。

ABSTRACT:Winesedimentsdosenotmeanawinegowrong.Actually,theyarethesignofwinequality.

上周,我收到了朋友发来的微信:葡萄酒里都有会酒渣吗?

我回道:不一定,通常老酒中会出现。

朋友恍然大悟:哦对,我们那天喝的是老酒。正当我兴致正起,想给这为朋友讲解酒渣的相关知识时,他随即补充了一句:我同事看了直接就不喝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大怒:岂有此理!看到葡萄酒里有酒渣就放弃品味它的魅力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可是,为什么大家认为有酒渣,咳,专业一点说是沉淀物,就是不好呢?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对葡萄酒也是同样适用。沉淀物实际上是各种复杂风味的结晶,在葡萄酒陈放期间接触风味的结晶,只会让葡萄酒的风味更加浓郁和复杂。哦,我明白了,你以为葡萄酒会像牛奶那样变质,然后出现类似的结晶或沉淀物,所以对带有酒渣的老酒望而却步?

酒渣的具体物质究竟是什么?

看来,不给出科学的解释,实在难以让大家相信沉淀物其实是个好东西。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酒渣到底是什么东西。

酒中的沉淀物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胶质体和酒石酸。胶质体一般会在葡萄酒陈放后几年后产生,组成的物质通常为天然色素、多糖物质和蛋白质。而酒石酸则是来自葡萄本身,是水果当中的天然成分,在低温状态下会形成结晶。

除此之外,葡萄酒中的沉淀物质可能有酒泥、果皮、果梗或者过滤不充分的小颗粒。但总而言之,这些沉淀物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道理我都懂,但为什么会产生酒渣呢?

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十分值得赞赏,不过,如果能够了解沉淀物为何产生,那么相信各位酒友会对沉淀物的出现更加放心。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沉淀物的出现并非代表葡萄酒的变质,它们是在酿造工艺和陈年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开始解释吧,像果皮、果梗或果皮携带物这样的残渣,有可能是过滤效果不好而残留下来的。但这并非坏事,很多复杂的风味正是从这些天然物质中萃取而来,如天然色素和单宁。

上文所指的酒泥(或者叫做酒糟)指的是死亡的酵母菌。酵母菌通常来自葡萄皮,或是由酿酒师加入以帮助葡萄酒发酵。酵母菌也会释放出香气和风味,从而影响葡萄酒的酒体和架构。在发酵结束后,酿酒师们一般会进行澄清,把酒泥除去。但也有的酒庄选择不过滤酒泥,并直接装瓶,让葡萄酒在瓶中还能继续发展多层次的风味,此时瓶中就会出现一定量的沉淀。

酒石酸的形成往往和温度有关,这种天然物质会在低温环境下从酒液中析出结晶,通常发生在红葡萄酒当中。因为红葡萄酒在装瓶之前要在橡木桶中熟化至少两个冬天。虽然在装瓶之前会进行过滤工序,但是葡萄酒也可能在运输途中经历低温。一旦温度变低,酒石酸又会产生。倘若想要完全除去酒石酸也不是没有办法,这需要葡萄酒在将近零度下冷却几周,让酒石酸完全析出。不过,这种办法通常用于酿造廉价葡萄酒。

还有一些沉淀物则是由于在陈年的过程中单宁与色素结合产生的,通常呈颗粒状,对人体并无危害。

如果葡萄酒中出现沉淀,只需小心地进行过滤,或在往醒酒器里倒酒时,留下最后的酒液,不要把沉淀倒进器皿中即可。实际上,为了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酒庄们都会尽可能地进行过滤工序。

但在行家看来,葡萄酒里出现沉淀物,则彰显了一款葡萄酒的品质。除了让牙齿染色,我想不出酒渣有什么不好。记得一位前辈曾经向我讲述他在酒庄参观的经历,当时,庄主热情地请来访者品鉴不对外出售的葡萄酒。

前辈回忆说:不夸张,酒中的沉淀物堆了有小半瓶儿。

那味道如何?我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啧啧,他眯起眼睛,仰了仰头,好像在回忆那款酒的滋味,深度和层次感简直妙不可言。

想到这里,我真的恨不得对朋友的同事说:都不要动那瓶有酒渣的葡萄酒!放着我来!因为那样才能品味到,什么是一款葡萄酒的生命中最绚丽的时刻。

为何有些红葡萄酒背标还写白葡萄 难道是假酒?


记得刚对葡萄酒感兴趣时什么都不懂,还总爱和人讲酒。

有一次拿着一瓶长相思去朋友家玩。喝的时候朋友问我:白葡萄酒是拿白葡萄酿的吗?

我心里咯噔一声,自己平时都是乱喝,竟然从来没想过这个再基础不过的问题。但又不好意思说不知道,毕竟我当时在朋友圈子里对葡萄酒已经是无所不知了。

我只能凭想象说:白葡萄酒是红葡萄剥了皮酿的。为了增加点信服力,我还加了一句:你们看这酒的颜色和果肉都是一样的。朋友一片专业,大师,学习了!这危机才算过去。

后来当然知道了,红葡萄酒是拿红葡萄酿的,白葡萄酒是拿白葡萄酿的。

再后来更是知道,颜色不能决定一切,更是有不少红白混酿的特殊葡萄酒。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些红白混酿。

西拉(Syrah)+维欧尼(Viognier)

如果你看过林裕森老师的《弱滋味》,肯定知道这个搭配。《弱滋味》里一篇《红加白》的文章讲的正是这个经典混酿。

在红葡萄品种西拉里加入少量的白葡萄品种维欧尼(一般不超过5%),是法国北罗纳河谷(NorthernRhone)的经典手法。现在这种经典混酿在喜欢用西拉酿酒的澳大利亚也越来越流行。

在西拉里加入少量维欧尼主要有三个作用:

西拉

1.让酒变柔

西拉是个果味浓缩且有强烈结构感的品种,这和另一个经典红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类似。这类型的葡萄单酿成的葡萄酒,会因为结构、单宁过于强烈,口感有时候难以让大众接受。

为了让酒柔和,更好入口一点,酿酒师针对这两个品种各出奇招,想出了混酿的方法。比如在赤霞珠的老家波尔多(Bordeaux),酿酒师在里面混入细腻柔和的美乐葡萄酒(Merlot)。而在西拉的老家北罗纳河谷,酿酒师更是大胆的加入白葡萄品种维欧尼。

维欧尼是个早熟的品种,在西拉成熟的时候,维欧尼通常已经过熟了。这时的维欧尼有着肥厚、没有强烈结构感的酒体。因此加入少量的过熟维欧尼有能效削弱西拉桀骜不驯的结构。

加与不加维欧尼,在北罗产区内部的子产区都能喝出来明显区别。子产区罗第丘(CoteRotie)喜欢加一点维欧尼,而子产区艾米塔吉(Hermitage)就喜欢用100%西拉。艾米塔吉出产的酒明显的更加刚健,而在罗第丘的表现就轻柔优雅的多。很多人说罗第丘的西拉有着勃艮第般的飘逸感。这样的区别,想必与维欧尼功不可没。

2.为酒增香

同样和赤霞珠类似,两个品种都有着浓郁且直接的黑色果香。这种香气有两个问题,一是有点单调,二是给人一种一直在杀杀杀的感觉,真是一点宛转感都没有。

波尔多人用美乐来增加红色浆果(草莓、覆盆子等)的香气。北罗酿酒师就混维欧尼。你看,这两个产区混酿的思维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熟的维欧尼属于芳香性葡萄品种,有着浓郁的核果香气(桃、杏等),还有迷人的特有花香。这些香气永远都不可能在只懂得杀杀杀的西拉里出现。少量维欧尼的加入,让罗第丘的西拉出现了特殊的花香,也优雅了整体的香气。

3.加深颜色

往红葡萄酒里加白葡萄,能加深红葡萄酒的颜色?

还真能!

人们总是希望红酒的颜色深一点,不仅看起来美,也给人一种这酒浓度上佳的暗示。

北罗纳河谷人意外的发现,加少量白葡萄不仅不会冲淡颜色,而是会加深颜色!

这个反直觉的现象来源于一个化学现象,共色反应(co-pigmentation)。

葡萄的红颜色部分来源于皮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dins),而白葡萄中丰富的黄酮化合物(flavonoids)能和花青素联结,从而帮助花青素性质更加稳定。不然这些花青素就容易在酿酒过程中析出然后沉淀,导致红酒颜色反而没有那么深。

所以,白葡萄的加入虽然稀释了花青素,但最终反而帮助更多的红色素留了下来。

香槟(Champagne)

香槟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红白混酿。

香槟主要由2红1白三种葡萄混酿而成(香槟最新规定有7种葡萄品种可以用于酿制香槟,但其余4种并不常见)。

2红分别是黑皮诺(PinotNoir)和莫尼耶品诺(PinotMeunier),1白则是霞多丽(Chardonnay)。香槟看起来完全是白葡萄酒,因为两种红葡萄在酿造时不浸皮,瞬速压榨出汁,只用轻微压榨出的果汁酿酒。

别看香槟看起来是白葡萄酒,但大部分香槟混酿时红葡萄占比更大。

黑品诺是香槟种植最广泛的品种,占38%的种植面积,给酒提供了酒体和浆果香气。莫尼耶品诺占32%的面积,这是一个早熟的品种,味道虽没有黑品诺那么严肃,但非常适合寒冷的香槟种植,主要给酒提供能在年轻时就易于接受的轻柔果味。剩下的一个白葡萄霞多丽是种植面积最小的,只有30%,提供只有白葡萄才能提供的柑橘和核果类香气。

尽管也有黑中白(BlancdeNoirs)和白中白(BlancdeBlancs)这种完全用红葡萄品种或者白葡萄品种酿的香槟,但绝大部分香槟都选择把这2红1白调配在一起,以获得复杂的香气和口感,这个红白调配最终也调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葡萄酒之一。

桃红(Rose)

先考你一个问题,桃红是怎么酿造的?

A.红葡萄轻微浸皮形成浅红色

B.白葡萄酿好后混入少量红葡萄酒

答案是两种都有。

很多人都以为所有桃红都是用A方法酿出来的,这种错误认知可能是来源于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桃红产地,法国南部(SouthernFrance,主要是朗格多克,鲁西荣和普罗旺斯)。还有美国加州(California)都使用A方法酿桃红酒。法国南部主要用歌海娜(Granache)和神索(Cinsaut)这两个红葡萄品种,加州则使用他们的骄傲仙粉黛(Zinfandel)。

但世界上很多桃红都是用白葡萄酒酿出来后,最后再添加红葡萄酒进行补色。尤其是大部分新世界桃红酒。

这种酿造方法因为简单,可以酿造出很多价格便宜、简单易饮的桃红酒。不过千万别以为这种桃红的都是廉价的葡萄酒,所有的桃红香槟也是用这种方法酿出来的。所以,红白混酿的桃红并不总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里面也有不少好货呢!

基昂第(Chianti)

最后一个,想讲一个红白混酿的负面例子。

在今日,基昂第产区的大名无人不知。但你知道吗,基昂第曾经声名狼藉,就因为他们用红白混酿的手法,酿出了质量差出天际的红酒。但乱用红白混酿的方式的错误,也不能完全怪到酒庄、酒商的头上。

在1996年以前,法律规定,如果红葡萄酒要用Chianti这个产区的名字,酒农必须要在主品种桑娇维塞(Sangiovese)里混入10%-30%的白葡萄白玉霓(Trebbiano)或马尔维萨(Malvasia)才可以。

这是条注重经济效益而非质量的法律。

只有极少数的红葡萄适合加入白葡萄进行混酿,而且通常都只加入非常少的量,但桑娇维塞并不是其中的一员。而白玉霓和马尔维萨的高产量和高经济效益还是让法律制定的时候,强制红酒大量加入这两种白葡萄。

这条法律在1996年前的几十年间,彻底摧毁了基昂第的名声。大量的混入白葡萄让当地的红酒变得口味稀薄,完全失去了桑娇维塞应有的复杂和集中度。

从1970年开始,终于有一些酒农对这种只注重经济效益无视质量的法律忍无可忍他们选择无视这条法律。一些酒农开始用100%的桑娇维塞酿酒,其中就包括酒王帕克热爱的托斯卡纳名庄Fontalloro,它作为最早使用100%的桑娇维塞酿酒的酒庄之一,并且赌气到时至今日旗下的用100%的桑娇维塞酿制的FelsinaBerardenga仍以最低等级的日常餐酒IGT作为酒款分级。

更是有一些酒农直接使用赤霞珠,美乐这些国际品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超级托斯卡纳。但就是这些因违反法规无法使用基昂第产区名字的低等级酒,最后反而跻身世界上最好的佳酿,卖出了基昂第普通酒款几十倍的价钱,恢复了托斯卡纳葡萄酒的名声。

最终政府在1996年醒悟过来,明白想要经营好一个产区,质量比短时间的经济效益更重要,于是取消了强制在红酒里混入白葡萄的规定。

时至今日,一些超级托斯卡纳酒完全有资格在标签上使用Chianti或者Bolghri的产区名称,但大部分酒庄依然选择使用IGT这一最低的等级,从而纪念那一段改革创新的岁月(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超级托斯卡纳的名声则远远高于Chianti或Bolghri!)。

你看,红白混酿,有好有坏,就和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白酒知识:喝完假酒什么症状?


如今市场上假酒横行,虽相关部分打击力度很大,但由于可谋利益巨大,很多不法酒商仍顶风作案,很多消费者不留意间仍会买到假酒,使之身体健康受损。

喝完假酒后的症状

刺激症状:吸入甲醇蒸气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重者出现意识朦胧、昏迷及癫痫样抽搐等。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综合征。头颅CT检查发现豆状核和皮质下中央白质对称性梗塞坏死。少数病例出现精神症状如多疑、恐惧、狂躁、幻觉、忧郁等。

眼部症状: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

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周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

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呼吸。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喝到假酒危害多!若是意识到喝到了假酒,症状严重者应该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喝完葡萄酒舌头黑了是咋回事?


喝酒之后舌头会变黑这可不是中毒哦,也未必是遇到了假酒。

然而纵使视觉效果如此可怕,喝酒之后舌头变黑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么喝酒之后为什么舌头会变黑呢?这篇文章会帮你解答。

喝葡萄酒之后为什么舌头会变黑?

葡萄酒的颜色来自于葡萄皮。在酿制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的时候有一个工序叫做浸皮。一如其字面上的意思,浸皮就是通过带皮浸泡将葡萄皮当中的色素萃取到葡萄酒当中。

当我们喝葡萄酒的时候这些原本溶解在葡萄酒当中的色素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我们的口腔里,沉淀在我们的舌头上了。

不同于喝了某些饮料之后会让舌头变成亮黄色,葡萄酒当中的色素100%都是天然色素。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色素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所以在喝酒过程中不幸黑化小伙伴也请不必担心。

喝什么样的葡萄酒容易让舌头变黑?

既然这种变黑来自于葡萄酒本身,那么本身颜色越是深邃的葡萄酒也就越容易为舌头染色。通常,颜色深邃的葡萄酒往往表示酿造这款酒的葡萄成熟度好,很可能来自温暖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的酒精度和单宁也可能很高。

如果你喝的葡萄酒都是这样重口味的,不只是舌头,甚至嘴唇都会被染色变黑。

如何避免被葡萄酒染色?

下面这些小妙招可以保护你的口腔不被葡萄酒染色。贪杯又要顾及形象的你可要好好记住啦。

1.先喝红葡萄酒,再喝白葡萄酒

这就是化学上相似相溶的原理,用白葡萄酒溶解口腔里的红葡萄酒。(副作用就是你就发现尝过重口味的红葡萄酒之后白葡萄酒会变得索然无味)

2.喝酒前刷牙

喝酒前刷牙能有效清除口腔中的污垢,避免色素着色

3.喝酒的过程中多吃面包

吃面包的原理就像是用黑板擦擦掉黑板上的字迹一样,可以很有效的清除口腔里沾染的色素。

为何喝完酒后头特疼?


一夜狂欢之后,你是否感到头疼无比?一位来自伦敦的读者问道:是不是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或者是酒精带来的酒后头疼?或者两者都是?

《醇鉴》(Decanter)葡萄酒大师大卫伯德(DavidBirdMW)指出,两者皆是或其中一个都有可能!酒精和亚硫酸盐都是有毒物质,都有可能是酒后头疼的成因。葡萄酒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是无害的,它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但是,当一瓶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时,对于人体就会相当危险。

有些人很不幸地对二氧化硫极为敏感,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在购买葡萄酒时,一定要非常仔细的查看一下酒标上的成分说明。

葡萄酒中的酒精含量过高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它会使人体内的细胞处于脱水状态。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补充大量的水分来降低损害。

酒后头疼也有可能是由葡萄酒中一些低量元素引起,例如氨基酸(aminoacids)、多酚类(polyphenols)和其他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小饮怡情,大饮伤身。无论一款酒的品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何,都应适当地控制葡萄酒的摄入量,让我们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为什么喝红葡萄酒后舌头、嘴唇会发黑?


一些刚开始学着饮葡萄酒的人,还不能够理解葡萄酒的基本特性,经常发生误解优质酒的事情,而对了解葡萄酒的人来说,喝红葡萄酒嘴唇或舌头发紫发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葡萄酒中含有单宁,花色素甘,它们能够着色在舌头和嘴巴上,(人的舌头、牙齿和嘴唇有一层粘膜组织容易吸附色素,色素积累多了就呈紫色)葡萄酒能够着色在我们的舌头和嘴巴,发黑发紫程度越重,说明用来酿造这款酒葡萄成熟度好,基本属于来自温暖地带的葡萄酒或者好年份的葡萄酒,酒质丰厚,是年份较好的葡萄酒。

只要是喝纯正葡萄酒都有这种现象,就像你把一滴葡萄酒不小心洒到白布上一样,它会留下红色的均匀的印痕;而同样洒一滴白葡萄酒则印痕不易被感知。要体会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你无论喝什么葡萄酒时,你看一下同伴的嘴唇就可感知。

从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上也很好理解。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有一个脱皮过程,在完成脱皮前及其过程中,葡萄汁会从葡萄皮中染色。这也是红葡萄酒不同于白葡萄酒的一个原因之一。天然的红葡萄酒色素是在发酵过程中脱下来的。

如果要区别人工添加的色素,简单的办法是滴一滴酒在一块白布上,如果是天然的红葡萄酒,白布上的色素一般难以洗掉,而人工添加的化学色素很容易洗掉。

通常Australia(澳大利亚)、USA(美国)、Chile(智利)、欧洲温暖的地区如Spain(西班牙)、France(法国)南部以及Italy(意大利)南部产的葡萄酒喝了以后嘴巴和舌头都容易变黑。

如何避免被葡萄酒染色?

下面这些小妙招可以保护你的口腔不被葡萄酒染色。贪杯又要顾及形象的你可要好好记住啦。

1、先喝红葡萄酒,再喝白葡萄酒

这就是化学上相似相溶的原理,用白葡萄酒溶解口腔里的红葡萄酒。(副作用就是你就发现尝过重口味的红葡萄酒之后白葡萄酒会变得索然无味)

2、喝酒前刷牙

喝酒前刷牙能有效清除口腔中的污垢,避免色素着色

3、喝酒的过程中多吃面包

吃面包的原理就像是用黑板擦擦掉黑板上的字迹一样,可以很有效的清除口腔里沾染的色素。

为什么红葡萄酒瓶是绿色的?


你是否有思考过这么个问题,为什么红酒要用绿色酒瓶而非纯黑色酒瓶,而白葡萄酒又可以用透明瓶呢?

其实,往往越普遍的东西,越是有它的历史,就像随处可见的绿色葡萄酒瓶。

葡萄酒瓶为什么绿色最常见?让我们从葡萄酒瓶的历史开始说起。

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人工品种、酿造葡萄酒。而葡萄酒的存放一直是个巨大的问题。

早期的陶罐由于外形笨重、易碎以及密封条件不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随后又出现了动物皮囊、青铜器等,例如羊皮酒囊(堂吉诃德带着装有红酒的羊皮酒囊四处旅行,在一场梦想中的伟大战役中,将羊皮酒囊当成一群巨人,他用长剑将酒囊刺穿,巨人的鲜血喷出,但这些颜色如血般鲜红的应该是拉曼恰红酒)。

直至17世纪中后期,玻璃烧制技术的成熟,因为玻璃瓶工艺简单、造价低、卫生、密封型强等特点,玻璃瓶渐渐流行起来。

由于玻璃原料是砂岩、石灰石等,杂质很多,烧制成的玻璃本身就带有颜色,而这种原色就是墨绿色。而在过去,因技术工艺的限制没有办法去色,这一传统颜色一直沿用到现在。

当然,历史的沿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让绝大部分酒商选择绿色酒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它的功能性上。

葡萄酒像个娇贵的女生,经不起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一旦接触过多的光线,那娇生惯养的葡萄酒便失去了它原有的风味。绿色瓶有效得抵挡光线,避免紫外线的影响,防止葡萄酒变质。

若说抵挡光线,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黑色瓶更为有效呢?你想,如果一瓶纯黑色的葡萄酒摆在你面前,你如何观察葡萄酒酒液的水位呢?当然,深绿色的酒瓶能再一定程度上抵挡光线进入瓶内,但也并不代表就可以将酒放在光源下直射,储酒还是要尽量避光。

那我们在市面上还常看到白色透明瓶是怎么回事呢?

透明瓶一般盛装的是不需长期储藏陈年的酒,比如白葡萄酒、起泡酒、桃红葡萄酒。透明的酒瓶可以使人们一眼就看出酒的颜色,亮丽清晰,且这种类型的葡萄酒由于没有陈年的问题,在两三年内被消费掉的葡萄酒,用透明瓶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为什么红葡萄酒瓶基本都以墨绿色存在,都是有它的道理所在的。

涨知识!关于进口葡萄酒是假酒的五个谣言


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多年,由于信息不对称,各类假酒的确不少。但同样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判别假酒与否伪黄金准则,同样极不靠谱,贻害无穷。

谣言一:条形码证明原产地

经常听到有葡萄酒伪专家侃侃而谈:每瓶葡萄酒都有一个条形码,它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如00至09代表美国、加拿大,45、49代表日本,69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中国台湾地区,489代表中香港特区因此,可以从条形码判断这瓶葡萄酒的原产地。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中国《商品条形码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合法资质证明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可以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各国对于条形码的管理办法,同中国的做法也是大同小异。也就是,在中国的企业有可能申请国外的识别代码,而国外的企业也有可能申请国内的代码。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进口葡萄酒都一定要有条形码。国外有许多历史非常悠久的酒庄,因为葡萄酒年产量非常少,酒庄很可能不会为这些葡萄酒申请条形码,以有无条形码来判断商品是真是假是不可取的。

谣言二: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外文背标

不仅仅有不少人认为有外文背标的葡萄酒才是真酒,笔者曾在一个酒局上,带了一瓶带礼盒的中级庄,现场有人因礼盒上有中文字样,称这是一瓶国内灌装酒。

事实上,中国的法律对进口食品饮料的外文背标没有强制性规定,但《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有些中国酒商跟国外酒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常会让酒庄直接贴上中文背标。

同理,也有人认为只贴了外文背标的葡萄酒是假酒,事实上,我国法律规定:用作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非贸易性的葡萄酒,免税经营、使领馆自用的也可不贴中文背标。在海外购买邮寄回国、旅客海外购物自带的葡萄酒以及跨境电商的葡萄酒也不要求贴中文背标。

谣言三:连保质期都没有,一定是假酒!

很多食品或饮料都需要标注保质期,以免消费者食用过期的产品。有时候,在葡萄酒瓶的背标上也可以发现标有保质期为10年、15年等字样。

但在国外,葡萄酒一般没有保质期的说法,葡萄酒过了最佳饮用期之后,会逐渐进入衰老期,这个时候它就不值得品鉴了,但是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国外的葡萄酒更多是标明生产日期。

在中国,因为之前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因此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标上10年、15年的保质期。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识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因此,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谣言四:软木塞都没有,怎么可能是进口葡萄酒?

在部分人眼中,软木塞和进口葡萄酒都代表高大上的葡萄酒,所以进口葡萄酒必须是用软木塞封瓶的。

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螺旋盖封瓶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包括澳洲、新西兰这样的新世界酿酒强国,不少葡萄酒都使用螺旋盖。包括澳大利亚的顶级酒款翰斯科神恩山干红(HenschkeHillofGrace)。

有数据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期都是在1-2年内,这些葡萄酒采用螺旋盖封瓶,对酒质基本没有影响。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