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的喝法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且看古人的诗意劝酒法》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现在我们在酒桌上劝人喝酒的方法是千姿百态的,不过大多数还是说一些吉利的话语或者什么我敬您等等之类非常庸俗的话语,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劝酒的呢?他们会和我们一样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探究。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赋予酒的美好文字,使酒成为国人宴请宾朋正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酒文化中,劝酒又算得上一枝久开不败的奇葩。在劝酒时,古人讲究文雅和风度,而且常常玩点小游戏:“曲水流觞”、“击鼓传花”、猜灯谜、行酒令或者赛诗词,花样翻新,异彩纷呈。那一年,我去滁州琅玡山游玩,醉翁亭附近还保留着欧阳修做太守时曲水流觞的场地,遥想词人当年,虽说政治上不得意,但能和三五知己一起开怀畅饮,偶尔也会拼酒划拳,吆五喝六,打酒官司,该是何等的轻松和惬意啊。
李白的《将进酒》当属扛鼎之作。这一曲“劝酒歌”,全篇既激情起伏、一波三折,又激情燃烧、惊心动魄。李白无愧于“酒仙”的称号,不仅善饮,而且会劝,劝酒都劝出了高水平。后来很多酒店,都在酒帘或灯笼上打出“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字样,就是因为李白能喝会劝,以此招揽生意。
古人劝酒还充满着真诚和激情,影响较大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殷殷祝愿,依依惜别,一往情深,千言万语都在临行的酒里。
白居易与刘禹锡既是心心相印的诗友,又同在政治上失意,有《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佐证:“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音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两位老友推心置腹,相聚恨少却肝胆相照,劝酒劝出了深情与友谊。
劝酒包含着敬酒、敬人,是沟通感情、加深友谊的助力器。于武陵在《劝酒》一诗中写道:“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句子虽短,却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被人广为传诵。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杜甫仕途坎坷,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的《醉时歌》记载着与郑虔相聚:“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两位挚友推杯换盏,可见诗人的真性情,生活中需要偶尔的忘形与放纵。
我想到现代人的劝酒现象,各种流行版本的劝酒令,听起来是多么的低俗和无味。那些古代的诗人不是酒鬼,却用这一纸酒气淋漓的诗笺,让后世多少好酒与不好酒的人为之沉醉。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如何有礼节劝客人饮酒,古人如何优雅地劝酒


对于劝酒,很多人都有过切身的体会,而“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劝酒习俗由来已久,人的热情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酣畅淋漓。那么,如何有礼节劝客人饮酒,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如何优雅地劝酒。

“心灵鸡汤”来劝酒

劝酒来段心灵鸡汤,是悠久的传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诗尽人皆知,是告诉青少年朋友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陈著《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里的诗句,后两句接着就是“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意思是说,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推杯换盏,赶紧走起!别忧愁以后,青春只一次,活在当下!

中唐诗人鲍溶,有“乐往难重得,老来岂自由”之句。说的是快乐走了就难重来一回,总想着长大就好了,老了就好了,然而实际上长大有长大的烦恼。所以诗人在后面写到,还是“酒能消人忧”。人生就是这样,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饮酒解忧,快乐一点呢?

忧愁烦闷?不如饮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自古以来啊,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将进酒》中,李白更是如此给全篇做了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古愁!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之口气甚大,更在于喊出“来人呐,去沽些酒来,我要和你一醉方休!”的豪迈与洒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即将远行,再陪你喝一次酒,再多牵挂,难舍别离,等到出了阳关,也许今生再也见不到故友了。

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神伤。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洒脱且富于希望的情调。

帅的人就要多喝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是极爱饮酒的,他不但自己爱饮酒,更是劝酒界的巨擘,他写了一篇《劝酒十四首·何处难忘酒七首》,其中有一首写到“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

劝少年饮酒应该怎么劝呢?“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你年轻时候不喝点儿,你怎么帅得过艳阳天?

南宋的史浩在《清平乐·代使相劝酒》中写了自己劝酒的路数。

史浩对宾客说:“忠谋黼黻明昌,英词锦绣肝肠”,这分明是毫不吝啬地夸赞在座各位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那么,帅气的诸位,来吧!“一曲为公千岁寿”,我祝你长命千岁。

美女劝酒,怎能不喝?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

苏轼也是个酒客,他在扬州时,参加了一次酒宴,主人就派出了美女劝酒,阵容很强大——美人捧着金瓯劝。

苏轼是作何反应呢?他说他当时心情很低落,但看了美女表演的扇子舞以后,仿佛被扇子舞动的风吹散了忧愁。估计劝的酒都喝了。

“吴姬劝酒,唱得廉颇能饭否?”。“吴姬劝酒”在古代劝酒行业,是个非常有名的典故。

从唐宋开始,到明清时期,吴地的歌姬都非常有名。上面提到的扬州,也属于吴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加在劝酒词中,大概就是在问客人“廉颇还能喝否”?“热血依然在否”?

饮酒,关键还是感情

饮酒,较关键的还是要有感情,与对的人喝对的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根据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改编的,颇有“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的感觉。这句话过于经典,因此被大家信奉并广为流传。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句咏叹爱情的诗,实际上是李商隐用来劝酒的,是不是大吃一惊?“昨天夜里凉风习习,我们的酒宴就设在楼西畔桂堂东”,“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是饮酒作乐时的游戏。

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是李商隐形容“就是和你聊得投缘”。

痛快较重要

列举了这么多古人优雅劝酒的攻略,你是不是更多了一些了解?

不论是五柳先生还是醉翁,也无论是饮中八仙还是独酌之客,大家所说的劝,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说到底还是痛快较重要。

古人劝酒,一切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没必要硬灌!友情在酒里,更在漫长的岁月中……

怎样警告劝酒的人,劝酒致人死亡的责任


酒文化在是难以回避的“传统文化”。实践中,劝酒引发的刑事血案和民事赔偿可不少见。根据北大法宝案例数据库显示,全国有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均出现了劝酒致人伤亡而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37%来自河南省,咱江苏省占5%。多数判决要求劝酒人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

此外,喝酒虽不为法律所禁止,但是驾驶机动车时却被明文禁止饮酒。与机动车驾驾驶者共饮之人,应预料到喝酒会增加驾驶者的危险系数。因此,按照生活常识和行为人所应尽的注意义务,强迫性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或者酒后驾车未劝阻等,均可判定为有一定的过错,若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共饮人一般也难逃其责。

劝酒导致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第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第四,未劝阻酒后驾车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法律分析

首先,劝酒引发的人员伤亡是一般侵权。我国现行法律并无酒后损害承担责任的具体规定,故其不属法律规定的特殊侵权范畴。只要具备了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有过错的共饮人、劝酒人及组织者就应当承担一般侵权责任。

其次,劝酒人承担的是提醒、劝解、照顾和注意义务。亲朋之间宴请聚会饮酒本属一种情谊行为,每个饮酒者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有**的注意义务,对其他饮酒者不能恶意劝酒,要有善意的提醒、劝诫甚至照顾的义务。

后,从法律责任的分担来看,劝酒人通常承担次要赔偿责任。这一点似乎也是清晰明确的。受害人作为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人,需负担主要的安全注意义务。若劝酒人和共饮人没有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则需承担次要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