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葡萄酒是红酒专题。这篇关于《为什么南北纬30-50度是葡萄酒们的世界?》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的就是世界未解之谜,比如像神秘的北纬30度,贯穿整个四大文明古国,百慕大三角洲、金字塔、珠穆朗玛峰、沉没的亚特兰提斯,竟然都在这个维度。

那时候,天天想啊想的,当然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现在做了葡萄酒,竟然又发现一个神秘的维度,葡萄酒产区竟然都是在南北纬30-50度,这又让我勾起探索的欲望。

经典的几个盛产葡萄酒产区,都在这个纬度区间内,如旧世界产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新世界产区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中国等。

那么影响葡萄酒产区的因素是什么呢?

原来大部分跟气候、温度和阳光有关。

气候

炎热、凉爽、温和,是酿造葡萄酒的三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跟赤道有关,离赤道越近,产区越炎热,越远,越寒冷。南北纬30~50度,正好适宜葡萄生长。

法国波尔多的经典葡萄品种赤霞珠,就需要温和或炎热的气候,赤霞珠的成熟,需要大量的热量,否则酿出的葡萄酒会有非常少的水果香气,带有苦味,很明显的酸味。

而位于大西洋岸边的波尔多,受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和温暖的漫长的秋季影响,为赤霞珠的成熟提供了必要条件,给优质陈年潜力长的葡萄酒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于是波尔多出产顶级酒庄,如拉菲、侯伯王等,也就不足为奇。

气候里面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有海拔和海洋。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越凉爽,于是有些高海拔产区,就适合种植喜欢凉爽的葡萄品种,如阿根廷的门多萨产区,凉爽的气候,适合种植马尔贝克葡萄品种。

海洋带来洋流。北大西洋暖流,为法国波尔多带来温暖的气候,就适合前文提到的赤霞珠生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带来凉爽的气候,就适合一些喜欢凉爽气候的葡萄品种生长,如黑比诺。

温度

温度也是造成很多葡萄产区,建在南北纬30~50度的原因。

葡萄酒是由葡萄中的糖分转化而来,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酵母的作用,转化成酒精、热量、二氧化碳。

葡萄种植中,合成糖分需要靠温度,温度太高和太低,都会造成糖分合成的速度变慢。

温度低于10度,葡萄细胞就没法工作,没法合成糖分了,温度太高,高于22度,葡萄生长中,消耗的糖分就大于合成糖分,造成葡萄无法成熟。

阳光

阳光多,葡萄树的光合作用就越多,葡萄酒的含糖量也就越多。南北纬30~50度,是一个白昼比较长的区间。

南北纬30~50度,是葡萄酒们的黄金地带,气候、温度和阳光都达到最佳最适合,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纬度有这么多葡萄酒产区的原因。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为什么很少见到17度的葡萄酒?


不知道大家在喝酒时是否有注意过一个问题,每款葡萄酒的酒精度数都不太相同,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如意大利的MoscatodAsti,可以只有5、6度,而高酒精度的也就15、6度。为什么我们很少能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或许有人会说,想买醉的人都去喝白酒和烈酒了,葡萄酒那么优雅,不适合太高的酒精度;也有人会说,这大概是有法律规定的吧,酒精度太高就不能叫葡萄酒了,只能叫它烈酒。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类产品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发酵型和蒸馏型两种。

我们所熟知的啤酒、黄酒、葡萄酒、清酒等,都属于发酵酒,它们的酒精度普遍较低,10%-13%最为常见。

而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高度酒,都是蒸馏酒这一类,如果人们愿意,它们的酒精度是无上限的。

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1.酒精度太高,酵母无法存活

既然属于发酵酒中的一种,葡萄酒中的酒精就完全由酵母来控制了。

早在19世纪,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发现了发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伟大而又神奇的酵母君可以利用糖分继续顽强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然而即使能存活,这个环境对酵母君来说也是十分艰辛的,毕竟酒精和二氧化碳都是身体代谢出的废物,谁也不能和它们待在一起愉快的生活。

于是,当酒精累积越来越多,而酵母君又被死死关在发酵罐中无法逃脱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因此,还未等到酒精发酵到17度,酵母君就已经灰飞烟灭了,这才导致葡萄酒酒精度永远上不了17度。

不过,不同酵母君的酒精耐受能力也不同,有些酒量好的酵母君可以撑到15、6度,而有些在13度时就已经不行了。

可是即便科学家们再怎么培育,能耐受17度酒精、各方面发展良好的酵母君还是没有出世,于是发酵酒的酒精极限也就只有17度了。

为什么多数葡萄酒是不甜的?


很多没品尝过葡萄酒的人会有一种好奇的预设:葡萄酒一定像葡萄一样香甜芬芳。可是,人们一旦将葡萄酒饮入口中,就会发现那种苦味并不像预设的那样能被立即接受。

为什么多数葡萄酒都是不甜的?

其实,能与葡萄一样甜的饮料是葡萄汁,而葡萄酒是一种与葡萄汁不同的葡萄产品。用中学知识简单地来说,葡萄变成葡萄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小编觉得,以为葡萄酒会是甜的消费者一定是刚刚开始了解葡萄酒的饮者。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葡萄酒都是不甜的,但红酒兑雪碧情况的出现多少还是说明了消费者对于干红葡萄酒不甜这回事儿是介意的。记得有位著名导演曾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人家外国人辛辛苦苦把葡萄酒里的糖弄没了,结果咱们的哥们儿又专门把雪碧放在里面其实,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小编的想法就是这种做法还不如向葡萄汁里兑点伏特加来得实在,因为这样做的成本会更低。

一、酿酒葡萄中的糖分与葡萄酒的甜味程度是什么关系?

甜味是指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由此可见,葡萄酒甜不甜与葡萄酒中的糖分是息息相关的。品尝过含有不同残余糖分含量的葡萄酒后,可以使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葡萄酒的甜味,如干型(感觉不到甜味的葡萄酒)、半干、微甜、中等、中甜及非常甜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葡萄酒的甜度主要取决于葡萄酒中的残余糖分,但葡萄酒中的其他成分,如酸、单宁和二氧化碳、侍酒温度、醇类物质和酒精含量等也会影响这种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到了葡萄酒这一步,残余糖分的甜味程度就会下降了呢?

二、谁吃了葡萄里的糖?

酵母。

酵母这种东西说起来,还真可用好吃懒做来形容。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酒的酿制,都是通过糖分转化成酒精而成的。而这其中,就是酵母在发挥作用。

三、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尝起来会很甜呢?

其实,按照上面说的,葡萄酒理应不甜,但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喝起来还是甜的呢?

这就要分情况说明了。比如,有的甜葡萄酒是通过在中途打断发酵酿制而成的,而有的甜葡萄酒则是因为葡萄本身的糖分太高,没有发酵完全造成的。

对于后一种情况,它的发生原因是酿酒葡萄由于风干、或冰冻压榨后糖分变得较高,当发酵着的葡萄酒酒精浓度达到15%-18%左右时,酵母就会被高浓度的酒精抑制功能,发酵过程就会自然终止。这时,葡萄酒中未发酵的糖分就成了浓度较高的残余糖分,消费者品尝起来也就会有一种酒精与糖分同在的感觉了。

储存温度上升4度葡萄酒加速成熟50%


葡萄酒很娇贵,要保存起来不那么容易。这是因为葡萄酒是活的,装到瓶中之后还会继续变化,其他蒸馏酒,不管是中国的白酒、法国的白兰地,还是苏格兰的威士忌,装到瓶子里就没有什么继续发展的空间了。

所有保存条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温度和光照。葡萄酒最佳的保存温度应该是13℃左右,曾经有学者做过专门的分析,认为理想温度是12.8℃,这有一点太绝对化了。加州大学化学系教授AlexanderJ.Pardell曾经做过试验研究,如果以13℃作为基准,如果温度上升到17℃,酒的成熟速度会是原来的1.2-1.5倍,如果温度增加到23℃,成熟速度将变成2-3倍,温度升高到32℃,成熟速度将变为4-5.6倍。真难为了这位教授做出如此精确的分析,虽然我们无法验证,但起码一点是对的,10℃~18℃的温度对于保存葡萄酒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范围。另外,温度最好要保持恒定,变化很大的温度,对酒也不利。而光线中的紫外线对于葡萄酒的成熟和老化也有很大影响。根据这个结果我们知道,暴露在强烈日光下,或者在阳台的高温下数月足以导致葡萄酒变质。

湿度本身对于葡萄酒的成熟并没有太多影响,不过湿度影响软木塞,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让软木塞干燥,轻则开瓶时遇到麻烦,重则失去密封功能,让酒氧化。而过于潮湿的环境,则容易在瓶口滋生霉菌。至于振动对于酒的影响,专家们则是各执一词,有人认为振动会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对于葡萄酒成熟过程一定是有影响的,而另有人做过专门测试,将红葡萄酒置于振动台上摇晃3年,酒居然与正常存放的葡萄酒喝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至此,一幅理想保存环境的画面已经被勾勒出来:10℃~18℃恒温,避光,避震,无异味,湿度70%左右,酒瓶卧放。有了保存条件,下面就看如何去满足了。

1、挖十几米深的酒窖

最理想的保存环境当然是一个像模像样的酒窖,酒窖曾经是酒厂生产葡萄酒、陈酿葡萄酒的重地。对于酒厂来说,这是葡萄酒诞生的地方,把葡萄酒放到酒窖里,就如同让葡萄酒重归母体一样,必然是对葡萄酒最好的照顾了。

为了模仿这酒庄中酒窖那原始的母体般的感觉,在各个地方也开始建造类似的酒窖,有的建在山洞,有的建在隧道,有的深挖于地下,有的高耸于地上。地下的酒窖是天然的保温箱,控温控湿都很容易,尤其是在欧洲,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根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就可以达到理想的保存环境。

2、酒柜不是冰柜

当然,一般人哪有精力弄酒窖,合格的恒温酒柜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了。酒柜表面儿上看起来跟一个大冰箱差不太多,内部构造上,酒柜和冰箱差别很大。

酒柜和冰箱有本质的区别,酒柜的保温材料要比冰箱厚,制冷功率较低,制冷柔和而缓慢,不仅有利于温度恒定,而且不会抽走湿气。酒柜的控温系统更加精确,能够保证温度变化在正负1℃的范围内。酒柜的制冷采取带有避震系统的压缩机,压缩机启动和工作过程中,不会有一丝振动传递到里面存放的葡萄酒上面;对于一些小容量的酒柜,还有采用半导体制冷的,根本取消了制冷系统中的运动部件。

3、厚报纸裹瓶藏角落

如果最基本的硬件条件都没法添置,那就只好在家里找上一个背阴儿又安静的地方,将葡萄酒用些厚报纸包好了,平躺着放在那里。记着不要放在厨房,因为太热,油烟味儿大;也不要放到有樟脑的衣橱里,或者布满臭袜子的床下。记得屋子里的温度,不超过25℃的话,红葡萄酒保存1年应该可以接受。

4、惰性气体保护开瓶酒

有一种抽气装置,包括一个打气筒形状像是打气筒其实工作过程是反的,是个抽气筒,和数个橡皮塞子组成。橡皮塞子里面有个单向阀门。将剩下一半的葡萄酒瓶子用橡皮塞塞好,用抽气筒把瓶中的空气抽走,剩下的酒就可以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暂时休息。虽然这套装置不贵,所有的零件都能重复利用,但是单靠一支抽气筒想把封在瓶中的空气彻底抽干也不太现实,这个方法也只能让打开的酒多保存1~2天。

为什么意大利被称为葡萄酒界“旧世界中的旧世界”?


意大利,一直被看作是智慧文明生活的天堂。古罗马雄伟的斗兽场、美丽的水城威尼斯、神奇的比萨斜塔还有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那抹微笑无不显示着这个古老国度的神秘典雅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艺术。除此之外,葡萄酒也是意大利人最引以为豪的。

史迹认定,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得到葡萄种植技术的国家之一。历史浩瀚,已很难具体考证出意大利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酿造葡萄酒的,但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候,腓尼基人从波斯来到现在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Apulia)地区,这里已经开始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已经作为商品广泛地进行交易。

罗马建城后,城中的贵族终日饮酒作乐,葡萄酒已经成为罗马人的日常饮品。公元1世纪之前,罗马人已经开始使用木桶(或许不是橡木)用于酒的运输、存储和陈化,罗马人使用木桶装酒贩运到当时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也就是现在的法国、德国、北非、西班牙和英格兰。

著名的罗马皇帝凯撒(GaiusJuliusCaesar)都曾沉迷于葡萄酒之中,而在维苏威火山爆发而一夜之间化为死城的庞贝城的遗迹里,至今仍保留有一些完整的葡萄酒壶。甚至据说古代的罗马士兵们出征时,是将葡萄苗和武器一同带着,领土扩大到哪儿就在哪儿种下葡萄,这大概就是从意大利向欧洲各国传播葡萄苗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开端吧。

即使如今闻名于世的法国波尔多产区,也是迟至公元一世纪时,由于罗马帝国对于高卢的征服而有幸得到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直到现在,翻看世界的酿酒史,葡萄酒与意大利人的时代进程有着难以言喻和割舍的关系。

意大利几乎全国各地都种植葡萄和酿酒。意大利地形特殊,长长瘦瘦像一只靴子,从北边山区到南端西西里岛,纬度落差10度,且拥有调节天气高手的山与海,使得每省有其独特的气候。

由于每省风水不同,所种植的葡萄截然有异,酒的风格亦有极大差别。

在北意大利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产生了世界有名的优良浓厚红葡萄酒和意大利气泡酒等;西北部地区的Piemonte有著名的意大利产区Barbaresco和Barolo;东北部的Veneto出产经济实惠但是质量优异的Valpolicella和Amarone,是当地已经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风格的葡萄酒;而中部杉木林立,在低缓的丘陵上遍布葡萄园,这里的葡萄可制成充满生气而柔和的Chianti酒;而充分享受太阳恩泽的南意大利,则生产酒精含量高、烈性的葡萄酒。多变的自然环境、中海型气候、充沛的雨水与充足的阳光,孕育出意大利酒的优良特性及其别致风味。

如今,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葡萄酒旧世界,认为葡萄酒的生命在于个性,这首先是来自葡萄品种的差异。要知道,根据米兰大学(UniversitadiMilano)研究记录,意大利大概有八百种本土葡萄,而意大利农业局(MinisteroperlAgricoltura)只认可其中三百多种为酿制葡萄酒的法定葡萄(法国大约只有四十种)。

加之酿造该葡萄酒所在产地的土壤、气候等微环境系统的综合因素,最终构成葡萄酒风格与品质。于是今天,本土古老富有特色葡萄品种,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也越来越成为意大利葡萄酒制胜世界的法宝。

许多意大利人至今对其被称为葡萄酒旧世界里的旧世界,而多少有点沾沾自喜的意味,意大利的酒庄庄主们十分自豪于他们辉煌的家史和那些外表上看去似乎残破,但却记载了主人的荣耀、浓缩了时空距离的石屋、城堡、教堂;酿酒师强调他们是如何采用诸如居约式(Guyot)种植、严格剪枝来控制葡萄的单产;市场公关人员骄傲地诉说,他们在意大利和全世界主要酒类评选与比赛中,因为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酿造出创世佳酿而屡屡获奖

这就是意大利,这就是意大利的葡萄酒,一个有着中世界骑士不亡的精神、传承了几千年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传统,一个在21世纪的今天对葡萄酒个性追求仍然有着我行我素般执著、对葡萄酒品质自我约束近乎苛刻挑剔的美丽的国度和他们伟大的葡萄酒。

为什么我们喝不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


首先得承认,这个命题并不完全正确。市面上有些葡萄酒的确超过了17度,甚至还能达到23度之高。

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葡萄酒并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普通类型的葡萄酒,而属于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FortifiedWine),即在普通类型的葡萄酒中添加白兰地等高度酒,使其酒精度上升,常见的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出产的波特酒、雪利酒、马德拉酒等。

我们是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葡萄酒,度数低的我喝过意大利的asti葡萄酒,才6、7度,度数高点的,我喝过澳大利亚产区的,能到15、16度,可为什么在没有添加白兰地的情况下,就不能酿造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有人会说,不是不能吧,可能是因为17%的酒精度对消费者来说太高了,喝了容易上头。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肯定不好卖吧,所以才没有17度以上的葡萄酒出现。诚然,消费者对12-14度左右的葡萄酒,接受度更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也是不成立的,否则动辄40、50度的烈酒这么卖?

其实,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不止葡萄酒,任何发酵型的酒类,度数都较低。那么,为什么普通葡萄酒无法超过17度呢?

1.酵母无法在高酒精度的环境下存活

葡萄酒属于发酵型酒精饮料,它不同于白兰地这种蒸馏型。发酵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酵母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19世纪,化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发现了发酵的原理:

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热量

这样一来,我们从公式中就可以简单的理解到,单细胞真菌,淘气的酵母宝宝在葡萄汁中快速繁殖,它们吃掉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而排出酒精、二氧化碳气体。没错,就是如此的简单,但是酵母在酒精度大约高于17度以上的环境中,不能愉快的生活下去,高酒精度会降低酵母的活性,直至死亡。换句话说,酒精度一高,酵母就挂了。酵母一挂掉,就无法再生成新的酒精。

当然,酵母的耐酒精度根据品种不同,承受的极限也不同,酒量较差的酵母只能喝到13、14度,好酒量的酵母最高可承受16度多的酒精,超过17度的超级酵母少之又少。

2.糖度不够转化到17度以上

除了酵母工作耐酒精度的主观原因,第二点是葡萄汁中的糖度,最终决定了无法将糖转化成17%以上的酒精度。

一升的葡萄汁中如果含有20%的糖(以还原糖计),可以通过发酵产生12.2%的酒精度。用比较通俗易懂的算法,一升的葡萄汁中,大约每17克的糖,可以转换为1%的酒精。

而通常来说,酿酒葡萄含糖量大约在一升200克到250克之间,具体数值与品种、成熟度等因素有关,有一定的上下波动,但是转化而成的酒精度亦不会超过17度。即使通过风干葡萄、冰冻或者贵腐菌侵袭,水分降低糖分上升,也受限与前文提到的酵母工作环境的问题。总之,想要用自然的酿酒方式超过酒精极限,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不要认为是市场无法接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而是发酵的特性与原料的含糖量共同决定了葡萄酒最终的度数难以逾越17度,我们也就无从喝到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了。

葡萄酒酒瓶为什么是绿色的居多?


放眼望去酒柜上的酒,除了桃红起泡酒和白葡萄酒之外,几乎大多数的红葡萄酒瓶都以绿色玻璃瓶居多,也最为常见。白色的瓶子是透明玻璃材质制作的瓶子,能够很直观给消费者展示酒的晶莹色泽。很适合瓶装桃红起泡酒和白葡萄酒颜色清透的酒,这些葡萄酒是即饮型的,不适合长期储存和陈年,都是必需在1至2年内必须饮用。

波尔多(Bordeaux)红葡萄酒大多采用的是深绿色酒瓶,波尔多白葡萄酒则采用的是浅绿色酒瓶。那些绿色酒瓶色彩动人,除了美观以外,人们为什么要用绿色的酒瓶来装葡萄酒呢?

*防止强光伤害避免变质

我们知道,少量的氧气可以让瓶中的葡萄酒继续发展,有利于葡萄酒的瓶内陈年。一点点的氧气对葡萄酒是好的,更能够展现出葡萄酒的香气、风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醒酒、摇杯的原因之一。然而,当进入瓶中的氧气过多时,酒质迅速变得粗糙,口感不再美妙。如果葡萄酒尝起来和醋一样,那么这瓶葡萄酒很有可能已经过度氧化了。

除此之外,光照会分解、破坏这些抗氧化物,它们就无法做好保护工作;紫外线也会和酚类化合物起反应,使酒容易氧化变质。若持续曝照在光线下会产生二甲基二硫化物的光污染,让酒体产生怪味,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绿色酒瓶可以防止葡萄酒氧化,可以滤掉光线,保护葡萄酒里的抗氧化剂和单宁。因此,我们见到的葡萄酒瓶通常是有颜色的。

有人认为,相对于绿色酒瓶,琥珀色酒瓶的防晒指数更高,因而一些人选择了后者,但这并未改变绿色酒瓶独揽大局的状况。此外,设计者们也喜欢将废旧绿色酒瓶加工成各种精致的工艺品。因此,很难想象人们放弃传统的绿色酒瓶后会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说单宁是葡萄酒的灵魂?


单宁是我们在品鉴葡萄酒时最常听到的一个词,人们对它的喜好不一,有的人喜欢高单宁的葡萄酒,有的人则恨不得酒里没有单宁,然而,单宁对于一款酒来说,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灵魂般的存在。

一、单宁的来源

单宁是一种天然的酚类物质,存在于自然界很多植物中,如葡萄、茶叶、树叶和橡木。葡萄酒中的单宁主要来自于葡萄皮、葡萄籽和葡萄梗。通常,红葡萄酒在发酵时会从葡萄皮、葡萄籽和葡萄梗中萃取单宁,单宁含量的多少基本取决于在酿酒过程中浸皮时间的长短。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基本不会进行浸皮,所以酒中几乎尝不到单宁。另外,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酿时也会萃取橡木桶中的单宁,为葡萄酒增添复杂的风味。

二、单宁的感觉

单宁无色无味,闻不到也品不了,并不像酸甜苦辣那样是一种确切的味道,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它,它会给口腔带来一种干而涩的感觉,这种涩感是由单宁和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反应而产生的,如果单宁不够圆润、成熟,还会给人带来一种类似于沙砾般的粗涩感。

为什么说单宁是葡萄酒的灵魂?

单宁的作用单宁是红葡萄酒的灵魂,影响着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有助于促进葡萄酒的平衡度和复杂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葡萄酒建立骨架,使酒体结构稳定、坚实丰满;有效地聚合稳定色素物质,为葡萄酒赋予完美和富有活力的颜色;和酒液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增加葡萄酒的复杂性。

单宁不足的葡萄酒则会发育不良,通常表现为质地轻薄、柔弱无力、索然无味。单宁强劲的葡萄酒除了有厚重的酒体、丰富的单宁以外,还会因为不同产区、不同年份、不同的葡萄品种而具有不同的香气、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层次。单宁还是决定葡萄酒陈年潜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酒因被氧化而变酸,使长期储存的葡萄酒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让葡萄酒陈放得更久。

单宁的存在,使葡萄酒变得更为迷人,想要走进葡萄酒的世界,首先要品懂单宁,可以多品鉴一些葡萄酒,单宁感都非常明显,相信会让你对单宁有更直观的感受。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场与北纬38度的约会


西北的这片土地,苍凉雄浑,辽阔无际,处处可见荒漠戈壁,乌鞘岭隧道横穿祁连山,穿过隧道,自此便进入了河西走廊。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尤其是酿酒葡萄的种植。自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葡萄种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长开始,这里的葡萄酒便因味美醇厚而声名远扬。

武威:莫高葡萄酒庄园

在这里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在这里曾出土过马踏飞燕,俨然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也许你听说这里还因为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的,世人对凉州美酒的赞美可谓是俯首即拾。处于北纬38度线上,武威与法国波尔多纬度相同,是酿造葡萄的最佳地理位置。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便从大宛国开始传入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旱滩坡和雷台等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精致酒具。

而说起这里的葡萄酒庄园,莫高当属日程表上的第一站。来到这里,当你抬眼望去,2万多亩的葡萄园顺着整齐划一的水泥柱延伸到天际,赤霞珠、黑比诺、蛇龙珠、梅鹿辄、白玉霓等平时只在葡萄酒品标上看到的名字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作为河西走廊最早的一家葡萄酒企业,这里足有18公里的葡萄长廊已经成为葡萄酒迷们的心头好,瞭望塔上还可以俯瞰整片葡萄园,蔚为壮观。同时,莫高庄园拥有现代化的酿酒工艺和生产线。在发酵车间里,你能看到酒检师验酒的过程,品尝发酵罐里的半成品。特别是当夕阳西下时,闲坐农家小院葡萄架下,享用莫高庄园自产的各种绿色水果,品尝葡萄美酒的醇美甘甜,与家人戏耍逗游,约朋友幽会谈心,清风徐来,怎一个惬意了得。

嘉峪关:紫轩葡萄酒庄园

这里曾是明时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出去就是茫茫戈壁;而张骞曾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通过这里,缓缓西行;如今的嘉峪关,欣然允诺你在关城下看日出日落,在七一冰川里感受四时之气,或是甩开膀子吃一顿喷香烤肉,而在这里品一场葡萄美酒才不枉白来一趟。

早在2010年,紫轩葡萄酒庄被评定为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在这里,你可以认知到国产葡萄酒的进程,感受葡萄酒文化回归本土的过程。所以说,紫轩葡萄酒庄不只是一个酿酒公司,更是发扬中国葡萄酒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庄园在酿酒为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以葡萄酒的八个酿制基本步骤为主要内容,即:收获去梗榨浆发酵硫化处理混合酒装瓶封瓶。围绕葡萄酒这一主题,以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为蓝本,配备会员制小型高级休闲会所、主题休闲区、专业地下酒窖和鉴赏中心等特色功能区。你可以在亚洲最大的单体结构酒窖中品品优质原酒,也可以在葡萄庄园中亲自采摘有机葡萄,体验与感受酿酒的乐趣。

葡萄酒是新世界好 还是旧世界好?


你是否听说过葡萄酒世界有新、旧之分?

这两种不管是高大上的酒吧还是普通超市酒水区都能看到的词,对你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新、旧世界的界定

葡萄酒的新、旧世界一说,最早就是用来区分不同的葡萄酒生产国:

旧世界指的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德国、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等欧洲国家。

新世界指的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南非、加拿大等非欧洲国家。如今中国也是重要的新世界酿酒国家,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从酿酒历史来看,旧世界几乎就是欧洲国家,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酿酒历史。而新世界普遍酿酒历史普遍在两三百年,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崛起的时间都在一百年以内。

风格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上,旧世界国家被认为更为传统,注重不同风土地块的潜力。而新世界国家酿酒技术更为现代,科技化手段更多。

当然,这种说法已经过时很久了。

如今的葡萄酒时间比起40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波尔多的顶级名庄用着最新科技打造的激光分拣机和反向渗透机,管理人员可以用手机APP控制发酵罐的温度。相反,智利那些新锐小庄的庄主们正在自己的葡萄园里钻出一个个深坑,好对比不同田块深层土壤的特点来选种最适合的葡萄。葡萄酒世界一直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新旧世界酒庄的差异也越来越小。

但有一些特点还是保存了下来,并且未来很多年都不太会发生变化:

对旧世界来说,对风土的重视嵌入到了他们的法律里。酒标上的产区信息比葡萄品种更重要,产区范围越小、地理位置越精准、酒的级别越高,涉及到的规定也越多。当人们看见这些经典产区,就能了解其背后的葡萄品种、工艺,甚至大体上这款酒尝起来应该是什么样。

新世界则更为灵活,酒庄可以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产区种植任何他们认为合适的品种。制作他们认为顺应市场或是更好的表达当地特色的产品。

那新世界好还是旧世界好?

1976年的巴黎审判一场美国加州葡萄酒和法国顶级名庄的对比,以美国酒大获全胜收场。第一次让全世界知道美国也能出产顶级佳酿,也开启了旧世界酒庄对新世界葡萄酒的重视。

新世界的酿酒师们学习着旧世界名庄的经验,旧世界酒庄学习着新世界的先进技术,酿酒师们在南北半球间飞来飞去,以及大型酒庄间的跨国合作

如今,新旧世界的风格差异变得越来越模糊,更多只是一种地理名词上的划分。如今的爱好者们开始渐渐摘掉帽子和标签,去看待葡萄酒的本来面目。无论是新世界还是旧世界,都能出产伟大的顶级佳作,也都有便宜亲民,好喝易饮的作品。

为什么红葡萄酒瓶是绿色的?


你是否有思考过这么个问题,为什么红酒要用绿色酒瓶而非纯黑色酒瓶,而白葡萄酒又可以用透明瓶呢?

其实,往往越普遍的东西,越是有它的历史,就像随处可见的绿色葡萄酒瓶。

葡萄酒瓶为什么绿色最常见?让我们从葡萄酒瓶的历史开始说起。

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人工品种、酿造葡萄酒。而葡萄酒的存放一直是个巨大的问题。

早期的陶罐由于外形笨重、易碎以及密封条件不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随后又出现了动物皮囊、青铜器等,例如羊皮酒囊(堂吉诃德带着装有红酒的羊皮酒囊四处旅行,在一场梦想中的伟大战役中,将羊皮酒囊当成一群巨人,他用长剑将酒囊刺穿,巨人的鲜血喷出,但这些颜色如血般鲜红的应该是拉曼恰红酒)。

直至17世纪中后期,玻璃烧制技术的成熟,因为玻璃瓶工艺简单、造价低、卫生、密封型强等特点,玻璃瓶渐渐流行起来。

由于玻璃原料是砂岩、石灰石等,杂质很多,烧制成的玻璃本身就带有颜色,而这种原色就是墨绿色。而在过去,因技术工艺的限制没有办法去色,这一传统颜色一直沿用到现在。

当然,历史的沿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让绝大部分酒商选择绿色酒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它的功能性上。

葡萄酒像个娇贵的女生,经不起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一旦接触过多的光线,那娇生惯养的葡萄酒便失去了它原有的风味。绿色瓶有效得抵挡光线,避免紫外线的影响,防止葡萄酒变质。

若说抵挡光线,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黑色瓶更为有效呢?你想,如果一瓶纯黑色的葡萄酒摆在你面前,你如何观察葡萄酒酒液的水位呢?当然,深绿色的酒瓶能再一定程度上抵挡光线进入瓶内,但也并不代表就可以将酒放在光源下直射,储酒还是要尽量避光。

那我们在市面上还常看到白色透明瓶是怎么回事呢?

透明瓶一般盛装的是不需长期储藏陈年的酒,比如白葡萄酒、起泡酒、桃红葡萄酒。透明的酒瓶可以使人们一眼就看出酒的颜色,亮丽清晰,且这种类型的葡萄酒由于没有陈年的问题,在两三年内被消费掉的葡萄酒,用透明瓶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为什么红葡萄酒瓶基本都以墨绿色存在,都是有它的道理所在的。

揭秘有机葡萄酒和它的“兄弟”们


随着大众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近年来法国有机葡萄酒(OrganicWine)市场格外火爆。先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有机葡萄酒在法国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2亿欧元(约合94亿元人民币),酿造有机葡萄酒的法国酒庄数量也在2014-2017的3年间增长了2倍,平均每年有近500座酒庄转为有机种植。随之而来的便是法国有机葡萄酒产量的增长2016年,法国共有1.82亿升有机葡萄酒发售,其中近一半进入出口市场,而葡萄酒也占到了法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总量的60%。

那么,最近在法国如此受欢迎的有机葡萄酒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从2009年开始,在欧洲得到有机认证的葡萄酒会在包装上印上专门的标识,标识的底色为绿色、图案是由12颗白色五角星组成的叶子形状。虽然在欧盟的现行法律中,星星与叶子是唯一合法的有机认证标志,但法国旧的有机标志还是经常与欧洲的标志一同出现在法国有机葡萄酒的酒瓶上。法国的旧标志底色同样为绿色,图案为白色AB字样即法语AgricultureBiologique(有机农业)的缩写。而法国过去对于有机葡萄酒标准的规定与欧盟现行的法规也是一样的,包括不允许在葡萄种植(包括葡萄采收之前和之后)与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药剂,对于一些添加剂也是禁用的;红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则不能超过100mg/L。

除了有机葡萄酒之外,它的几位兄弟你了解吗?

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葡萄酒

生物动力法旨在尊重行星、土壤和环境之间的平衡,根据月历和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葡萄种植。这一理念由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于1924年提出,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耕作方式。目前,国际上可以提供生物动力法认证的有得墨忒耳国际(DemeterInternational)和生物动力葡萄酒(Biodyvin)两家私人机构。只有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中严格遵循这些机构的生物动力法标准的酒庄才能获得相应机构的认证,包括二氧化硫的使用量不能超过70mg/L,每公顷土地每年不能使用超过3kg的铜等等。

天然葡萄酒(NaturalWine)

天然葡萄酒没有任何相关法规和标志。它通常指的是在酿造过程中将人为干预减到最少的葡萄酒。由于未经澄清、过滤且很少甚至不添加二氧化硫,天然葡萄酒适合尽早饮用。即便如此,它有时还是会有农场、马厩等令人不悦的缺陷气味,味道尝起来也会像氧化了的果汁,且容易出现酒液稳定性和卫生性上的问题。不过对于天然葡萄酒的捍卫者来说,葡萄酒就应该是这样的自然产物,而非标准化生产的工业产品。

素食葡萄酒(VeganWine)

素食葡萄酒指在酿造过程中不使用动物产品的葡萄酒,包括不用蛋清、鱼鳔、牛奶等进行下胶澄清,甚至不使用马匹等牲畜耕作土地等。这种葡萄酒目前同样没有相应的认证。

茅台酒回收,茅台酒15年30年50年酒


茅台礼盒回收:茅台礼盒15年30年50年80年茅台礼盒,洋酒礼盒,路易十三酒瓶,轩尼诗李察空瓶。

茅台系列回收:新茅台,90年代茅台,80年代茅台。

各种老酒回收: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习酒、董酒、四特、全兴大曲等系列白酒。

高档红酒回收:拉菲,拉图,马格,木桐,柏图斯,红颜容,罗曼尼康帝,作品一号等。

洋酒系列回收:轩尼诗xo,马爹利xo,人头马xo,路易十三,轩尼诗李察,马爹利至尊,百乐廷各种单瓶及礼盒。

朝鲜核试后,美国对朝鲜说:你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

中国说:这事儿不赖我!

日本:我早就说过朝鲜就是个小陀螺,欠抽;

俄罗斯:没想到国家是微缩的,行为也是猥琐的!

英国:买嘎顿!

韩国:打败和平的不是天真,是核弹!

朝鲜头一扬:我炸核弹我骄傲!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白酒!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趣、无好酒不成品。

酱香型白酒是酒中唯一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对身体伤害最小的白酒。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特殊,迥然不同于浓香和清香。

一瓶酱香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经过五年,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并要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存贮、勾兑等,在漫长、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应过程中,在窖池和空气中庞大的微生物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尽数罗置于酒体中。于是防病治病的可能性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易挥发物质少。

酱香酒蒸馏时接酒温度高达40度以上,比其它酒接酒时的温度高达近一倍,高温下易挥发物质自然挥发掉的多,而且酱香酒要经三年以上的存贮,贮存损失高达2%以上,很显然容易挥发的物质又被挥发掉了很大一部分,所以酒体中保存的易挥发物质少,自然对人体的刺激少,有益于健康。

第三,酱香型酒的酸度高,是其它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西医也认为,食酸有利于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视酸的养生功能。难怪有些酱香酒口感后味偏酸。

第四,酱香酒的酚类化合物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选择红葡萄酒,原因在于干红葡萄酒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酱香型酒的酚类化合物是其它名优白酒的3到4倍,可见酱香酒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五,酱香酒的浓度科学合理。

酱香酒的酒精浓度一般在53%(V/V)左右,而酒精浓度在53度时,酒精分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最好,加之酱香酒的贮存时间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所以对身体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第六、酱香酒是天然发酵产品。

由于这种酒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主体香味物质,所以即使有人想通过添加合成剂做假也无从作手,这就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的可能。

第七,酱香酒中存在SOD和金属硫蛋白等物质。

其中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扫剂,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明显。同时酱香酒还能诱导肝脏产生金属硫蛋白,金属硫蛋白的功效又比SOD强多了。金属硫蛋白对肝脏的星状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使之不分离胶体纤维,也就形不成肝硬化了。

第八,酱香酒越陈越香!而其它香型的白酒越陈品质反而还下降。

酱香型白酒工艺说明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时间贮藏,精心勾兑而成。两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两次投料操作。有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两长,一大一多。四高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两长是指:生产周期长,历经一年;贮藏时间长,一般需要贮藏3年以上。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与粮食质量比达到1﹕1;一多指的是多轮次发酵,即八轮次发酵。

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中,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

1.下沙

于每年的9月重阳开始下沙。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好后,堆积于晾堂甑桶边,将堆积润粮后的高粱拌合,拌合均匀后上甑,蒸粮2h~3h,使粮食有7成熟,在出甑之前,泼上热水(称量水)后出甑。

将蒸好的原料铺于晾堂摊凉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加入高温大曲粉,进行发酵;

2.糙沙

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后的高梁(高梁润粮操作与生沙相同)按照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所得的酒即为生沙酒(生次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带有霉味等原因而回窖发酵)。将蒸好的原粮摊凉后加入适量酒尾(生沙酒加水配成)、高温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七次取酒

将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从窖内起出,堆于甑桶旁,糟醅不再添加新料,按照窖内糟醅的不同层次,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

蒸酒结束后,将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后起堆堆积发酵,高温堆积后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3层将糟醅分别起出,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4.贮存与勾兑

蒸馏所得的各轮次酒质不尽相同,在这7次取酒中,从原酒的质量看,前2轮次的酒质较差,酱香弱,酒体单薄,呈现霉味、生涩味较重。第3、4、5次酒,酒质较好,第6次酒带有较好焦香,第7次酒由于出酒率低。

在各轮次的蒸酒过程中,窖内不同层次的酒体风格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上层酒酱香较好,中层酒比较醇甜,而下层酒窖底香较好,故在蒸酒时应分层蒸酒。

根据不同轮次,不同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于容器中,分别贮存。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和,绵柔。经贮存三年后的原酒,经精心勾兑而成“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的酱香型白酒。

什么是“干红”葡萄酒?干红葡萄酒为什么也有“甜味”?


所谓的干型、甜型葡萄酒,实际上指的是葡萄酒的甜度,其界定标准则在于葡萄酒的残余糖分。简单来说,干型葡萄酒即葡萄中的糖分在发酵过程中充分转化成了酒精的葡萄酒;而甜型葡萄酒里面则仍然残留一部分没有充分转化的糖分。

残留糖分

如上文所述,葡萄酒的残留糖分就是指葡萄酒在发酵完成后,酒中还存留下来的糖分,一般以每升葡萄酒中含有多少克糖(g/L)来表示。

葡萄酒在发酵的过程中,酵母会把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果发酵不完全(比如在酿造波特酒的时候需要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烈酒来提前终止发酵),或者人为加入糖分(比如在酿造雪利酒或者一些起泡酒的时候),最终得到的葡萄酒就会具有比较高的残留糖分。

划分依据

判断一款葡萄酒是干型还是甜型,或者是半干、半甜,其依据就是具体的残留糖分(g/L):

干型vs甜型

由于酵母无法将糖分100%转化,因此干型葡萄酒也会残留少量的糖分,这少量的糖分可以让葡萄酒的口感更加顺滑。相比起来,甜型葡萄酒的残留糖分要远远大于干型葡萄酒,口感甜腻,同时往往酸度也不低,这样酸甜之间会相对平衡,不至于太过腻人。

干型葡萄酒为何也有甜味?

如上文所述,干型葡萄酒也会含有少量的残留糖分,除了这部分糖分会带来一丝甜味之外,干型葡萄酒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尝起来有点甜:

1.果香

用于酿造干型葡萄酒的果实,在充分成熟的情况下会给葡萄酒带来浓郁的果味,而如果我们闻到如樱桃、覆盆子等甜味果香的话,我们会下意识地判断这款酒带有丰富的甜味。

为什么市场上很少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


不知道大家在喝酒时是否有注意过一个问题,每款葡萄酒的酒精度数都不太相同,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大概只有5、6度,而高酒精度的也就15、6度。为什么我们很少能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酒分发酵酒和蒸馏酒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类产品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发酵型和蒸馏型两种。我们所熟知的啤酒、黄酒、葡萄酒、清酒等,都属于发酵酒,它们的酒精度普遍较低,10%-13%最为常见。而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高度酒,都是蒸馏酒这一类,如果人们愿意,它们的酒精度是无上限的。

为什么很少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01、酒精度太高,酵母无法存活

葡萄酒属于发酵酒的一种,葡萄酒的酒精完全有酵母来控制。

早在19世纪,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发现了发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利用糖分继续顽强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而当酒精积累越来越多时,酵母菌就会死亡,葡萄酒也就很难发酵到17度。

02、葡萄中的糖分不足以发酵到17%以上的酒精度

酒精是由糖分发酵而来的。在一升葡萄汁中,17克左右的糖可以转化为1%的酒精。要想达到17%的酒精,需要葡萄的含糖量接近290克每升。

通常来说,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大概在200-250克每升,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达到290克每升实在太困难了。即便是通过风干、冷冻抑或是别的方式使葡萄糖分浓缩,也很难达到290克。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普通的葡萄酒很少能有17%的酒精度。

如果偏要喝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葡萄酒很难发酵到17度,但是一些加强型的葡萄酒能满足我们对高酒精度葡萄酒的需求。

加强型葡萄酒的酒精度在15%-22%之间,甜型、干型都有。一开始对葡萄酒进行加强,仅仅是希望能延长它的保质期,便于运输;而如今,加强酒也有了一大群粉丝,成为了葡萄酒的一种,它特殊的风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常见的加强酒类型

01、波特酒

波特酒是葡萄牙的国酒,在葡萄酒还在发酵时,便向其中加入了77%的白兰地杀死酵母菌,酒中还剩余大量残糖,因此口感十分甜美,经常作为餐后酒,搭配饭后甜点。

由于陈酿和调配形式多样,波特酒的分类十分繁多。新鲜、年轻的波特酒颜色深邃、果香丰富,适合即开即饮,风格简单,整体柔和而讨喜;而经过陈年的波特酒则有更加丰富深邃的味道,果香、辛香料、橡木的气息融合在一起,发展出不可思议的复杂性,陈年潜力极强,是最为浓郁的葡萄酒之一。

02、雪利酒

雪莉酒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最爱,被莎士比亚称为西班牙的阳光。这种酒的酒精加强是在发酵结束后进行的,但真正成就它风味的则是雪莉独一无二的陈年系统。

在陈年过程中,雪莉酒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酿酒师则根据氧化的风格将雪莉酒进行分类。氧化程度较低的雪莉酒,口感较为新鲜,有着海水和矿物的味道。而氧化程度重的雪莉酒,则带有复杂而浓郁的坚果、蘑菇、咖啡等香气,口感和中国的黄酒非常类似。

除了以上这两种,马德拉酒、马沙拉酒、法国天然甜(VDN)葡萄酒也是较为知名的加强型葡萄酒,但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少见。

此外,炎热产区的葡萄成熟度高,所酿出的葡萄酒具有更高的酒精度,比如澳洲巴罗萨谷的西拉,很多可以达到16度。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