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藏酒情怀专题。这篇关于《具有艺术情怀的经营萄酒庄主李瑞琴》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中乡都酒业董事长李瑞琴认为,经营葡萄酒庄应去除焦躁心理,先将基础打造好、扎根新疆市场,再稳健地迈向全国市场。下面请小编给您漫道李瑞琴庄主的艺术情怀。具有艺术情怀的经营理念。

目前,国内的葡萄酒庄种植与酿造时间还较短,与之不同的是国外很多葡萄酒庄早已经过上百年的积累沉淀,其历史文化、技术资质都不是国内酒庄在短时间内能够超越的。

另外,国内的葡萄酒市场行业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意味着国内的酒庄不仅需要与本国的同行业者竞争,还要直面国外知名酒庄品牌的竞争压力,在夹缝中求生存。

国内外酒庄不仅是站在完全不平等的跑道上赛跑,由于中国市场受到税率影响,法国、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亚这几个产区的葡萄酒大多都是先运往零关税的香港而后再进入内地市场。

对于国内的酒庄而言,葡萄酒并不是作为农业产品计农业税,而是作为商品计入消费税。甚至有酒庄老板曾开玩笑地表示,做出一批酒送都比卖出去赔得少,国内的葡萄酒税率几乎达到了商品价值的一半,明显高得离谱。

李瑞琴对此表示,葡萄酒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年,建厂时间最长的张裕也只有百年。但这不代表国内做不出好的葡萄酒。

李瑞琴坦言自己是以艺术情怀经营葡萄酒庄,去除焦躁心理,先将基础打造好、扎根新疆市场,再稳健地迈向全国市场。

国内葡萄酒消费者有待深度培养

根据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红酒生产国,仅次于意大利、法国、美国和西班牙。中国消费者的红酒消费量在2007-2013年之间增长了2.75倍,去年达到了18.65亿瓶。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年增长率在15%。

然而葡萄酒饮用真正在国内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比之于有千年葡萄酒饮用史的欧洲国家,喝葡萄酒对于几千年来只喝白酒的中国受众来说,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

李瑞琴表示,近年来,随着健康养生和文明优雅饮酒概念的出现,葡萄酒的市场得以扩大,但是普及葡萄酒文化、推广葡萄酒饮品对葡萄酒行业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需求也由价格敏感性向品质导向性转变,未来的消费主力人群将会有着长足的发展,他们有着更强的鉴别能力,对口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给国内葡萄酒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必须找到并学会新的方法,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另外李瑞琴表示,国内还需要加强葡萄酒文化传播,深度培养葡萄酒文化,继续培养并扩大葡萄酒受众,树立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新认知。

国内葡萄酒庄遭遇物流之殇

据了解,新疆仪尔乡都酒庄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南麓霍拉山洪积冲积扇,东经86、北纬42,与法国波尔多葡萄种植区的纬度相近,海拔1100米,属高原种植区,光照和通风条件极佳,酒庄采用雪山融水进行灌溉,主要栽种了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等植株。

李瑞琴表示: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葡萄自栽种之后没有生过病虫害,所以不打农药、从不施化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原料。

然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运输条件恶劣和高昂的物流成本成为发展的阻力。

李瑞琴表示,在经营乡都酒业的十几年中,面临的最大困境和挑战就是市场的红海,业内的竞争乱象、廉价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和远离内陆的运距。

对此,李瑞琴表示,国内酒庄一方面要坚定以质量为中心,更新升级产品;另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开辟电商经营渠道,线上宣传推介促销,线下体验和个性服务相结合。沉下心,做好酒不仅是她对自己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她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期望。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以小见大 从酒单看餐厅经营


人们到餐厅吃饭点酒,大都是根据菜谱和酒单上的说明来挑选喜欢或合适的食物和酒,因此菜谱和酒单可以说是餐厅经营的灵魂。如果餐厅的酒单层次不清,会使爱好葡萄酒的顾客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会影响顾客的消费欲望和对餐厅的整体印象。下面一起来看看这几种酒单。

1.酒单上的酒款种类少

如果一家餐厅的酒款很少,那这家餐厅的关注点应该在美食上,而不是在顾客的用餐体验上。一般来说,这种餐厅的葡萄酒风格、价格和种类往往都比较单一,因为他们不希望葡萄酒抢走美食的风头,另外,他们也不想冒库存积压的风险。这种餐厅并非专门的葡萄酒餐厅,除了葡萄酒之外,他们还销售啤酒或烈酒等一些利润较高的酒类产品。

2.酒单上的酒款种类多且杂

如果酒单上的酒款多且杂,让人眼花缭乱,那这家餐厅很可能并不了解葡萄酒。这种酒单乍一眼看上去,无论是从葡萄酒的风格、价格、还是种类上来讲,可供选择的范围都很广泛,但当顾客仔细选酒时,就会发现酒单层次不清、没有重点。这种餐厅很可能为拓宽客户群而储存了多种流行的酒款,但如果餐厅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葡萄酒品鉴知识,选择广泛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而且还会让顾客觉得餐厅并不注重细节服务。

3.酒单上只有国际性葡萄品种

如果餐厅的酒单上只有国际性葡萄品种酿造的葡萄酒,而且是按照葡萄品种编写而成的,那么这种餐厅可能属于保守型。一些受欢迎的国际性葡萄品种知名度高,如霞多丽、长相思、黑皮诺、赤霞珠等,它们酿造的葡萄酒常被当作是经典款葡萄酒。但是,长此以往,缺乏新鲜感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其实,一些知名度不太高的葡萄品种也能酿造出物美价廉的葡萄酒。

葡萄酒酒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按照葡萄品种编写的酒单;按地域编写的酒单和按照风味编写的酒单。还有一些酒单混合了这几种方法。有些餐厅非常体贴,他们在酒单上详细地介绍了每种葡萄酒的风味,并推荐了多种美食搭配,此举深得人心。还有些餐厅的酒单以配套方式呈现,将整组套餐从开胃菜到甜点,均搭配几款合适的葡萄酒,而且葡萄酒通常是以杯为单位的。这对顾客而言是一大福音,因为除了不需要自己伤脑筋点餐配酒以外,也不用开一整瓶酒,而且还可以一次品尝多种葡萄酒。这是一种能提高餐厅及顾客双方经济效益的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绍兴酒:文人们难却的情怀


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王羲之第五子。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亦如此。因此,不久他就放弃官东归,退隐山阴。

有一日,夜里下大雪,他睡醒过来,命家人开门酌酒。他边喝酒,边展视远处,但见一片雪白,四望皎白。

因起彷徨,于是咏起左思《招隐》诗,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戴逵即戴安道,《晋书》本传说他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剡县(今嵊县)。山阴与剡县相隔甚远,溯江而上,有100多里。

王徽之连夜乘小船而去,过了一天才到了戴逵家门。但这时,他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转回。有人问他,你辛辛苦苦远道来访,为什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说道: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的,现在酒兴尽了,没有兴致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这就是千秋传颂的雪夜访戴的故事。

白马湖的先生们与绍兴老酒

白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等在春晖中学时就有酒聚的习惯。他们不爱白酒,只喝绍兴老酒。后来这几位名士先后到上海,办起立达学院,仍继承了白马湖畔的酒聚习惯。开明书店开张后,索性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并且明订了入会条件:必须具有一次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的能耐才能吸收入会。当时夏丐尊、丰子恺、叶圣陶、郑振绎和开明书店的章锡琛老板全都达到入会条件而入选。这个酒会每周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这酒会中达成。

一次,丰子恺的学生钱君也想入会,但苦于只能喝三斤半绍兴老酒,章老板硬是不同意,还是年长的夏丐尊仁慈,劝说:君积极要求入会,值得鼓励,尺度略可放宽,打个七折吧!在人们敦促努力争取达标的呼声中,钱君终于破格入了会,而且不负众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酒了。

据现在台湾的文艺界人士、白马湖人陈星先生回忆,丰子恺与1948年去台湾,与开明书店章老板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个人画展之际,作家谢冰莹劝他在台湾定居,丰子恺说:台湾好极了,真是个美丽的宝岛,四季如春,人情味浓。只是缺少了一个条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谢冰莹问:什么条件?丰子恺独句回答:没有绍兴老酒!引来了四周人的一阵大笑。

这不是笑话,因为台湾光复初期,随着陈仪的浙江、江苏帮等上台湾岛,因餐聚、生活的需要,几位有远见的绍兴酒酿造开始到台湾生产起绍兴老酒,填补了台湾不产绍兴老酒的空的。但是质量太差,差到什么程度?据陈星先生回忆:丰子恺到台湾不久,耐不住没绍兴酒喝,便给在上海的学生胡治均写信,说他在台湾备受旧友新知的款待,一切都很好,但美中不足是此间酒味太差,难以上口。胡治均心领神会,马上在上海买了两坛绍兴花雕酒,托人随船带到台湾。这可乐坏了老师,丰子恺特别为此在台北举行了一次酒宴,使台湾的白马湖旧友和新知们大过了一回绍酒瘾。这段酒话,至今仍为台湾健在的与白马湖有渊源的人们传为佳话.

蔡元培:每饭必酒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绍兴长于绍兴,对绍兴酒可谓是耳濡目染,偏爱有加。

据他的好友回忆介绍,他虽在外地工作了数十年,但始终保持从小在家乡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他喜欢绍兴酒,餐餐必饮。每年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运去,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除了绍兴酒,蔡元培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绍兴特产,如干菜、霉千张等。逢年过节,他还要托亲友给他邮寄酱鸭、槽鸡、鱼干等绍兴年货。就连他平时用的酒壶也是从绍兴带去的锡制酒壶,里圆外方,中有夹层,天冷时可充灌热水温酒。

蔡元培每日饮酒,一些好友说他是每饭必酒,但他很有节制,从不喝醉。他平时自斟自饮,一般每餐以旧时四两为度,菜是普通的家常菜,细嚼慢饮,少饮常乐。1939年,刘海栗先生拜访他时,曾过问他是否每饭必酒?72岁高龄的蔡元培没有否认,他坦然地告诉刘海栗;不要紧,人到老年不免可怜自己,这点积习难以戒除了。我喝得很少,从未醉过。

蔡元培是一名大学问家,性情随和,温文尔雅。他待人接物总是谦逊和气,饮宴之时,注重饮酒礼节,不论男女老幼向他敬酒,他都要举杯回敬。一次,他的一位学生陪侍蔡元培到宁波,在象山黄公岙一史姓朋友家小住。史家招待热情周到,主人知道蔡元培好酒,除中晚餐供酒外,早餐也备有丰盛酒菜。这位学生也爱酒,但没有喝早酒的习惯,他就把酒杯倒扣在饭桌上,表示自己不喝早酒。事后蔡元培对他说,这样做不好,不合酒桌礼仪。主人倒满一杯你不喝,放在那里,人家知道你不喝早酒,不会勉强你,但倒扣杯子就显得对主人不够尊重。这为学生很受启发,以后每当别人向他敬酒时,他一定会象他老师蔡元培那样,注重礼节,并谦恭回敬。

鲁迅:把酒论世

鲁迅先生家乡在绍兴,对绍兴酒自是有特别的感情,所以鲁迅先生尽管不嗜酒,却也常常小酌,或会朋友,把酒论世;或自斟自饮,以遣心中感怀。

1910年,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学监时,课余便常至泰生酒店小饮。因为酒店临河,自备乌蓬船,船舱里养着多种鲫鱼。人在雅室开窗俯瞰,鲫、鲤、鲭诸种活鲜一目了然,点食即捕,烹煮上桌,鲜鱼美味,令人难忘。当时,鲁迅最爱吃的河鲜是清蒸鲫鱼。宴请朋友时,他总要点这道菜。当然,鲁迅先生有时也以鱼干、酱鸭、槽鸡佐酒,而且特别喜食火腿。1912年鲁迅的好友许寿裳特地托人买这酒店的鱼干、酱鸭、糟鸡等佐酒物送给他。鲁迅对此颇为感动。鲁迅有一首著名的小诗《自潮》: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诗后题有跋: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原来,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就开玩笑地对他说:这些天来,你辛苦了吧?鲁迅笑着说:昨天想到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再也寻不到几句象样的句子。达夫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去!鲁迅高兴地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两句,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鲁迅日记》10月12日记: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这条幅即为上述的《自嘲》。

鲁迅先生有许多饮酒诗、文,特别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就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阐述了酒在文人创作和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并论及了酒的功德,且时露锋芒,以古论今,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至于鲁迅的小说,十之八九分都写到酒。可以说,现在生意红火的咸亨酒店,全是因为沾了鲁迅先生大作的光。当然,咸亨酒店为鲁迅的小说提供了人物活动的重要环境,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正是取材于他的邻居酒鬼文人孟夫子。另外。鲁迅的诸多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无不以酒写人写事,或以人以事写酒,使鲁迅的作品中时时飘出绍酒的醇香,把人带到二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氛围里去时添了几许诱人的魅力。可以说,鲁迅先生没有对绍兴酒和绍兴酒俗的深刻体验,是描绘不出如此生动逼真的酒乡风情图的。

葡萄酒与中餐的搭配艺术


掌握一些基本的搭配原理,复杂的葡萄酒与丰富的中餐就可以成为天作之合。

近年,国内的进口葡萄酒销量每年均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的增长率更是破纪录地超过150%。跟白酒的干杯及啤酒的牛饮不同,葡萄酒不追求酒精的刺激,而讲求观色、闻香、品尝及回味,从喝到品,已经是不同的两种文化。而在餐桌上,要达到真正的品,除了酒的选择与鉴赏之外,酒与菜的搭配也非常重要。点什么样的菜,配什么样的酒,是相得益彰,还是彩凤随鸦?首先需要了解葡萄酒与中国菜的搭配原理。

中国菜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有人将世界上流行的饮食方式分成三大类:以中国为代表的中餐,以法国为代表的西餐及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伊斯兰餐。葡萄酒是西餐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有时候很难分清楚在享受法式大餐时,究竟是葡萄酒重要,还是菜肴重要,因为两者已经密不可分了。

在法国,晚宴前一般会喝点开胃酒,最好当然是香槟了。头盘是冷菜,最简单的有沙拉和鹅肝酱,还有面包,配点白葡萄酒,就算是小小的热身运动。然后上汤,菜汤、肉汤或者是海鲜汤,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主菜就要视自己的胃口而定,一道或者数道,最实惠的可以先上一道海鲜,配相应的白葡萄酒;然后再来一道牛排,配红葡萄酒,蔬菜会随主菜一起上。收场是甜品,西式的糕点,配甜白葡萄酒(冰酒或贵腐酒)。最后,一杯咖啡让人回味无穷。当然,如果酒量允许,白兰地是不错的餐后酒,这实际上也是由葡萄酒蒸馏而成的烈性酒。

可见,在法国餐中,葡萄酒与菜肴的搭配丝丝入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西餐的差别也很明显:法国人上菜是一道一道地上,前后的次序传统而固定,故此搭配相应的葡萄酒也比较容易;但中餐却是满汉全席,一张圆桌,冷热荤素,酸甜苦辣,齐整端上,上菜的次序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加上中餐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八大菜系,烹调手法更是不胜枚举,最常见的就有炒爆熘炸等四种。中餐菜式之丰富,其实从餐具也可见一斑。西餐除了汤之外,几乎所有的菜都可以用盘子端上,但是中餐不同菜式却需要使用不同的器皿,比如盘、碗、锅、杯等等,器皿的形状也常有奇特的设计与造型。

故此,吃中餐时,不可能有任何一款葡萄酒可以通配,在香港的许多品酒会上,如果选用中餐,会采取西餐循序上菜的方式。从专业的角度讲,这是避免葡萄酒与中式菜的味道相克相冲的唯一办法了。

那么,是不是理论上葡萄酒跟中餐无法般配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只要掌握一些酒与菜肴的搭配原理,葡萄酒的复杂度与中餐的丰富性可谓天作之合,相得益彰。

葡萄酒与中餐的基本搭配原理

就传统而言,葡萄酒本来就是用来佐餐的,至于现在一些名庄酒发展成为奢侈品和投资品,像拉菲的价格这两年涨了好几倍,那是商业社会进展的结果,这类酒如何配餐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了。

现在,只要有一点葡萄酒常识的爱好者,就懂得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的原则,实际上,这一原则是针对西餐而言的,如果简单地应用于食材种类及烹调方式更加复杂的中餐,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顿起抵触。

亚洲唯一获得葡萄酒大师(MasterofWine)称号的是韩国的李志延(JeannieChoLee)女士,她于2010年出版了专门介绍食物与葡萄酒搭配的厚厚一本图书(英文版),对于中餐有较详细的论述,我花了一个多星期才看得完,可见食物与酒的搭配的确很讲究。当然,这样的书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普通的爱好者没有必要深究,只要掌握大致的原理,也可以做到不出大的差错。我根据个人的心得,总结了几个需要注意的原则。

酒体与食物的重量平衡。酒体(Body),是酒在舌头上的重量感觉,最常见的品酒词汇。一个例子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它:一杯清水、一杯茶和一杯浓咖啡各含一口在嘴里,给舌头的感觉可以依次用轻、中等、重三个档次来形容。具体来说,白葡萄酒基本上都是轻酒体的葡萄酒,薄若莱新酒也是轻酒体的,澳大利亚巴罗莎谷的西拉葡萄酿的干红,则基本上是重酒体的。从葡萄品种的角度,同样档次的梅乐和黑比诺要比西拉和赤霞珠轻;从酿造的角度,使用橡木桶陈酿的要比不锈钢桶酿造的酒体重,陈酿时间越长,酒体大致也会越重,价格当然也越贵了。

如果将菜肴根据口味浓郁的程度分成轻、中、重三个档次,并将此作为菜肴的重量,搭配问题就简单了:轻酒体配轻重量的菜肴,重酒体配重菜,这其实也就是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的原理。比如,纳帕谷陈酿的赤霞珠配多汁而浓郁的黑椒牛扒,酒体较轻的梅乐可以搭配多种蔬菜等等。

酸度的对应。葡萄酒的酸度既跟品种有关(如赤霞珠酸度比黑比诺高),也跟酿造工艺有关系。有一定酸度的菜肴,最好搭配更酸一点的葡萄酒,比如意大利的餐酒酸度都比较高,原因就是意大利人做菜或者吃面条,特别喜欢加入番茄酱和橄榄油,番茄酱比较酸,需要同样高酸度的酒,同时酸度还可以中和油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吃哪个地方的菜,就配哪个地方出产的葡萄酒,基本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有地菜配地酒的说法。

葡萄酒发酵中的萃取艺术——酒帽管理


红葡萄酒的酿造是一门艺术,从葡萄的采摘到装瓶上市,中间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工艺,而每一个工艺的选择都有可能对葡萄酒的风格和个性特色产生影响。其中,发酵过程中的酒帽管理(CapManagement)便是一个重要的工艺,能促进葡萄皮中色素、单宁和风味物质的萃取。

葡萄在发酵时也在浸皮(Maceration),皮渣(葡萄皮、葡萄籽和果梗等)和汁液混在一起,充分接触,使得更多的单宁、色素和风味物质从葡萄皮中渗入葡萄汁中,所以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色素、风味物质和单宁的萃取。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被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会推动葡萄皮渣慢慢地浮到酿酒槽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物质酒帽(Cap)。如果置之不理,这些漂浮的酒帽会阻止葡萄皮和葡萄汁充分接触,导致葡萄汁无法提取到足够的单宁、色素和风味物质,进而影响浸皮进程。所以,酿酒师需要处理好这些酒帽。

图片来源:wAwineanork

那么,酿酒师应如何处理这些酒帽呢?一般来说,主要有4种方法:压酒帽(PunchingDown)、淋皮(PumpingOver)、倒罐并回混(RackandReturn)和使用旋转式发酵机(RotaryFermenter)。

1.压酒帽

图片来源:gjsentinel

传统情况指的是用类似土豆捣泥器的棍棒手动将酒帽压到发酵罐底部,和葡萄汁充分接触,然后酒帽再次浮上来。这种人工方法不但费力,而且对于酿酒师来说可能有些危险,酒槽中的二氧化碳可能会使他们中毒。现在,人们可以用机械的浆式搅拌器来达到压酒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压酒帽的萃取效果比较强,酿酒师需要谨慎,保证压酒帽的次数不要太多太频繁,尤其是在单宁容易被萃取的发酵末期,更要控制次数。如果太多单宁被萃取,那酿制出来的葡萄酒尝起来会格外苦涩。一般来说,压帽次数一天两到三次即可。

葡萄酒是艺术品吗?


在美学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承认嗅觉和味觉的审美地位,象圣托马斯就宣称:我们并不说美的味道或气味。因为,美是具有特殊的认识能力的感觉(即视觉和听觉)的事情。艺术史也将嗅觉和味觉排除在艺术范畴之外,理由是嗅觉和味觉是属于生命层次、动物性的感官,是低级的感官,在气味和味道方面,生命的侧面占据了支配地位,所以它们很难达到存在的自我的层次。听觉和视觉才属于高级的感官,属于艺术的感官。

甚至今天很多酿酒师自己也承认:葡萄酒属农产品,只是一门手艺,而不是艺术。而其实在西方语言中艺术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技艺、机巧的意思。葡萄酒可以是一种艺术的,即一种技巧的结果。

开明的哲学家想表现出大度来,说只是由于美食和美酒落实于味,不仅关系于对象的形式而且主要是因为美食与美酒是以主体占有客体为目的,才使它与真正的艺术品隔着一层。是呀,诗与画可以看了又看,文本还在那里;音乐可以听了又听,乐谱还在那里;美食与美酒被人吃掉了、喝掉了,就算感觉到美,主体占有客体,消化了、消失了,美存在于何处呢?

适合于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作品无疑是存在的。哲学家们承认。那适合于味觉或嗅觉的、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究竟是不是能够存在呢?

我们知道葡萄酒是分等级的,固然有适合随便喝喝的日常餐酒和优良地区餐酒,但也有法定产区葡萄酒,其中最顶级的不但具有饮用价值,更有陈年价值、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

这样级别的一瓶好酒承载着葡萄品种、产地、酿造技术、栽培者、酿造者的努力和心血,喝的或许是一瓶、或许是一杯,但是却代表着天、地、人一个年份的收成,气候、土壤、人为的元素都可以在酒中感受得到,而且葡萄品种和产地的历史、人文的渊源也皆封存在酒中,能够随着陈年传递到未来。这一切不都表现着艺术性的特质么?不正符合真正的艺术品是由社会化的符号构造起来的,包含较多的文化内涵的定义么?

当我们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待对象,其表象就具有审美性质。因此,人们既可以把一杯酒一饮而尽,也可以慢慢品尝,回味它的芬芳或者它的效力,寻找它的那些香气或者辣味的价值。

葡萄酒到底属不属于艺术的范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态度来鉴赏它。我们固然不能认为葡萄酒具有审美意味就将其与艺术作出轻率的联系,但是也绝不甘于哲学家们断言的认定烹饪、饮食等是接近艺术的就是俗人。并非非要将葡萄酒往艺术上靠,或者非要做出证明葡萄酒是艺术的,这是徒劳的,我们争辩不过艺术家、哲学家,不过即使争了也没关系,他们分身无暇因为彼此也在吵架呢!

好吧,葡萄酒不是艺术品,但至少应该不妨碍我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它。

格鲁吉亚之解密奎弗瑞


格鲁吉亚(Georgia),一个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独特的葡萄品种和特殊的酿酒容器的国家,再加上它丰富的美食文化,是这个国家让无数葡萄酒爱好者纷至沓来的魅力所在。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是格鲁吉亚的代名词--奎弗瑞(Qvevri)。

奎弗瑞(Qvevri)

格鲁吉亚传统的酿酒方式被称为奎弗瑞酿酒法。奎弗瑞指的是一种大型的陶罐,是一种用于发酵和熟成葡萄酒的粘土容器。酿酒方法一般是把要发酵的葡萄汁放置在奎弗瑞中,用木质盖子盖好,然后埋在地下陈酿。这种酿酒技术在格鲁吉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仍然在被使用。2013年,奎弗瑞酿酒法已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格鲁吉亚,质量上乘的葡萄被看做是成就一款顶级葡萄酒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格鲁吉亚葡萄种植总面积达45,000公顷,有超过400种的葡萄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品种莫过于白葡萄白羽(Rkatsiteli)和红葡萄晚红蜜(Saperavi)。在格鲁吉亚,风土至关重要,通常用种植在河谷地区的红葡萄酿造的酒具有更饱满的酒体和更深的颜色,而用种植在高山斜坡上的葡萄酿的酒则有更浓郁的香味和更高的酸度,且带有明显的香气。

近几十年里,一些欧洲酿酒师对奎弗瑞酿酒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热衷于把这项伟大的发明发扬光大,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格鲁吉亚,并不断有游客来探访这块土地。而格鲁吉亚人民又十分的热情好客,每当有游客探访,他们都会准备丰盛的晚宴款待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让人惊讶的是,在格鲁吉亚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葡萄树,且都会有一个奎弗瑞埋藏在地下,来酿造自家的葡萄酒。正是这样传统的风俗习惯现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拜访,如果你是葡萄酒爱好者,小编建议,千万不要错过格鲁吉亚!

餐酒搭配:既要科学更要艺术


葡萄酒应该永远是令人愉快的、平易近人的。但是很多人觉得弄懂葡萄酒很难,这完全没有必要。所以,当谈到葡萄酒和食物配对时,我总是乐在其中。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美食和葡萄酒,那么下面这些餐酒搭配的要点你一定要记住,这样,当你用一瓶葡萄酒搭配精致的晚餐、招待客人、或者干脆跟外卖的饺子搭配的时候,都可以尽情享受了。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规则是:不要管什么规则,想吃什么喝什么都可以。有时候,你会得到一个完美的配对,有时你会得到一个还OK的配对,但餐酒搭配很少会变得可怕。这就像装饰你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有时你能找到最完美的一件家具,有时你又没有太多的选择。实验和品味才是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唯一途径。

话虽这么说,理想的情况是,美食和葡萄酒相得益彰,相互烘托,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就像完美的婚姻,能把每个人最好的一面带出来。

行得通的搭配:

葡萄酒的酸味搭配咸的或油炸食品会很棒。酸会降低人对食物中盐的感觉,而食物中的咸味又会让你想多喝几口酒。

脂肪和单宁是好搭档。单宁使脂肪不会显得过于油腻,而脂肪可以软化葡萄酒中的单宁。

较清淡的菜肴对应酒体较轻的葡萄酒更好,重口味的菜肴对应酒体厚重的葡萄酒更好。谁也不想酒或食物压倒另一方。

甜酒可以缓解辣味的热辣口感,让你的味蕾保持清凉和清新。

需要避免的搭配:

请记住,酒精和辣味相互增强,如果你不想体验辣地喷火、催人泪下的感觉,请远离辛辣食物和高酒精度葡萄酒的搭配。

不要想太多。喜欢什么就喝什么,同时运用本文的几个准则多做实验,有时候你需要多试几次才能找到完美的搭配,但实验的过程同样是美酒和美食的享受,何乐不为呢?。

爱上葡萄酒 品味艺术感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灿烂的阳光滋生了无穷的艺术灵感,让这里的建筑、街道、甚至美酒和美食都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息。澳大利亚的生活,好像这里出品的葡萄酒一样,需要慢观其色、细品其味。

品酒是一种艺术

从热闹繁华的大都市出发,深入澳大利亚,在香甜的葡萄气息中,体验别具风味的田园风光。在澳大利亚,品酒是一种很舒驰的艺术。端一杯佳酿,面对如绿色波涛般的葡萄园,心已经醉了,再加上这里极易入口的葡萄酒,果香、酒香和田园景致的完美结合,真让人希望时光停留在此刻。被誉为美酒新世界的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四大葡萄酒出产国,从历史优秀的传统口味,到各种创新的口味,近60个酿酒区风格各异,让人往往可以在一天之内的酒庄行中品尝到各种味道。到访阿得莱德附近的芭萝莎,这个融合了地中海气候的肥沃山谷,以出品西拉(Shiraz)驰名;而位于墨尔本附近、被视为世上具备最佳清凉气候的酿酒区亚拉河谷,就专门出品黑比诺葡萄酒(pinotnoir)和夏敦埃酒(Chardonnay),享有盛誉。

走进阿得莱德的后院就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产酒区芭萝莎河谷(BarossaValley)。由阿得莱德出发,只需一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这里。在这儿500多户葡萄种植家族当中,许多都己经来到他们的第六代。这里有超过60间家传的酒窖,例如杰卡斯(JacobsCreek)、彼得莱曼(PeterLehmann)、沙普(Seppelt)、沃尔夫布莱斯(WolfBlass)、亚达拉酒庄(ChateauYaldara)及亚伦巴酒园(Yalumba)。芭萝莎亦拥有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世界级葡萄酒品牌,包括奔富葛兰许(PenfoldsGrangeHermitage)和世代相传的家族酒庄亨施克的神恩山(HenschkesHillofGrace)。

芭萝莎人不仅酿酒,更爱酒。各种各样的酒类活动也开展得异彩纷呈。两年一度的芭萝莎葡萄佳酿丰收节(BarossaVintageFestival)就热闹非凡。酒庄里,人们为庆祝葡萄丰收举办聚餐、音乐欣赏、历史展览等活动,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沉溺在这欢乐的氛围里。届时有近50项令人兴奋的活动在阿得莱德举行,相信即便是最挑剔的品酒或美食家都要放下苛刻的评判尺,投身到欢乐的大潮之中。如果对酿酒的过程充满好奇,那不妨步入澳大利亚国家美酒中心,透过夺目的多媒体光影效果,认识葡萄酒的点点滴滴,同时还能参观堪称澳大利亚葡萄酒之奇葩的七种红酒和白酒,绝对不虚此行。

澳大利亚另一个葡萄酒胜地是亚拉河谷,从墨尔本出发开着车只需要55分钟就可以到达。风景优美的亚拉河谷,当1838年首批葡萄籽埋入YeringStation这片土地的时候,维多利亚州就注定了要为其酿酒业缔造辉煌。一百多年后,亚拉河谷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5个酒庄的美酒胜地。所有的酒庄资料都刊登在亚拉河谷美酒指南(YarraValleyWineTouringGuide)。拿着这本旅游指南,在YeringFarm、SevilleEstate和ElmswoodEstate这些厂小质精的酒庄间转悠,又或者领略下YeringStation、PuntRoad和TarraWarra那样的大型酒庄风采,尝试在专业酿酒师的带领下,学着用各种美食正确搭配不同的酒,让佳酿的滋味在唇齿间升华。在墨尔本的万寿宫(FlowerDrum)或珍珠(Pearl)这样的餐厅,享用亚拉河谷出产的新鲜农产品,是当地葡萄酒的最佳佐餐搭档。

葡萄种植日(GrapeGrazingDay)更加动人心弦,的盛大节日,届时名震当地的25间酒庄齐集一堂,来庆祝这美妙的夏日,周围尽是玉盘珍馐和曼妙的音乐。

逛街是流动的飨宴

品味不凡的墨尔本一直都是澳大利亚艺术文化的骄傲,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散发着迷人的风情。闻名世界时尚舞台的各大品牌纷纷在这里落地。来到位于Russell大街与BlockPlace之间小柯林斯街(LittleCollinsSt。),国际大品牌的魅力迎面而来。穿梭于栉此鳞比的精品店之间,橱窗里闪耀的皮包、精致的鞋履都散发着诱人的吸引力。而更让人流连的,是有着浓郁本地风情的本土时尚,这里云集了包括ScanlanTheodore、AlannahHill和BettinaLiano等墨尔本著名设计师在内的诸多时尚作坊。

费林德斯街(FlindersLane)也是可以继续探访墨尔本本土设计师的好地方。谁也不曾想到,当日的一个旧货市场,如今俨然已成为紧追潮流风头浪尖的设计师作坊、时尚商场和出版公司的聚居之所。建筑师、文学家、音乐家们在这窄窄的小巷中生活、创作,艺术的灵感在这里碰撞。进入柯林斯大街(CollinsSt。)来到中心休闲区(CentrePlace),可以在全市最酷的饰品店淘到心水之物。而购物拱廊(BlockArcade)作为墨尔本最顶级的购物商场,更云集了全市多数时尚、珠宝礼品、皮具、手工玩具、鞋类及化妆品专卖店,让每一个热爱shopping的人流连忘返,即使。在逛街之余,这座精致、典雅的拱廊式建筑本身也值得细细品味,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建筑,目前已被列为受澳大利亚国民信托保护的文物建筑。历史和时尚的感觉就这样交融在一起,穿梭其间有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酒业传播应更有情怀——“吴酒”为例


日前,吴晓波在微信上首发吴酒,上线一小时就销量过千瓶,销售额突破20万,当天销量就突破3500瓶,销售额超过70万。事实上,吴酒仅仅限量供应5000瓶,发售期限为一星期,而且不接受团购。

作为知名财经作家、自媒体达人,吴晓波的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拥有70万以上的订阅人数,与爱奇艺合作的同名视频播放量超过一亿。在这样一个庞大受众群体的基础上,吴晓波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套利模式,比如书友会、咖啡馆联盟,以及与汇丰银行合作,发起了一个与吴晓波PK财商的虚拟游戏竞赛,模拟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

这些尝试的效果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却有个共同特点:都被打上了比较鲜明的情感化印记,或者说是一种个人的情怀。吴酒这款杨梅酒产品也不例外,在吴晓波频道的整个文本中,大谈16年前种下的杨梅林,谈千岛湖的水,谈读书、饮酒与生活的体会,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因与书结缘,所以共饮一杯酒,这何尝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呢。及至最后,首批吴酒礼盒还加赠吴晓波的首部散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有酒业人士笑称,吴晓波卖的根本不是什么杨梅酒,而是他的书,他的语录和情怀。

对于吴酒这款产品,酒界业内人士看法不一,有人看好其前景,有人质疑其噱头大于价值,热闹散尽之后难有延续性表现。但无论吴酒将来的表现如何,其情怀确实值得酒业借鉴和思考。自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以来,针对酒类传播和广告的创新思考越来越多,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所谓创新传播作品,要么借用些时髦词汇,要么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而所有这些创新形式,都应该具备的前提是有内涵、有温度、有情怀。

酒行业近期出现的这种传播案例不止一个。央视的《等着我》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这是由倪萍主持的一档公益寻人节目,展现了真挚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受到各界广泛好评。节目播出仅二十多天,收视率便从0.9%飙升到2.文章来源华夏酒报42%,被称为一个收视奇迹,据传已有电影投资方看中《等着我》的真情寻亲故事,准备投资拍摄一部主题电影。

这样一个引发全国观众感情共鸣的节目中,便有酒企参与的身影。作为《等着我》的独家冠名企业,江苏今世缘酒业借此极大提升了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的情感形象,其独特的缘文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今世缘我们约会吧公益相亲会也在全国城市乡村举办得如火如荼,为今世缘品牌赢得了很高人气。

相比于吴晓波,也许今世缘的情怀缺少了些文艺气息,但同样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震撼,甚至更接地气。无论文艺还是朴实,酒业传播应该更有情怀,有情怀才会有受众,有受众才会有市场。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