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消化吸收上下功夫。不仅学习国外的葡萄苗木种植、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也要学习他们的管理办法、产品包装和酒文化推广等经验;还可以把国内外的葡萄酒专家、学者请到我省产区考察指导,相互交流,找出我们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包装设计等方面的主要差距,提高产区的专业技术水平。 2.明确发展重点,全力推进抓落实。目前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酿酒葡萄基地;多措并举,突出抓好产区品牌建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打造特色,鼓励发展葡萄酒庄园;技术创新,加强酿酒葡萄基础科研工作;扩展空间,营造葡萄酒文化氛围;配套发展,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3.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在用足用活国家现有政策的同时,省内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政府设立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市区也要加大财政收入,扶持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参照外省市做法,制定鼓励农民种葡萄和扶持葡萄酒产区发展的优惠政策。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实现我省葡萄酒产业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大政府和行业的推动力,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服务体系。如设立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相关机构,建立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强化规范管理,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昌黎假葡萄酒事件教训深刻,要在彻查严打基础上,把制定我省葡萄酒产业规范管理的制度措施作为重点工作。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河北葡萄酒现状如何?


河北省内葡萄酒知名度不高,现在河北省葡萄酒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都很明显,可谓挑战和机遇并存。河北省是葡萄酒生产大省,建有昌黎、沙城两个葡萄酒产区。昌黎历经20年的发展,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并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张家口沙城葡萄栽培有千年的历史,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并称世界三大葡萄种植基地,是全国著名的葡萄、葡萄酒之乡,以生产宫廷贡品龙眼葡萄著称。两大产区拥有葡萄酒加工企业约110家,葡萄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21.7万亩,葡萄酒年加工能力35万吨,规模以上酿酒企业21家。同时,我省的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沙城是我国葡萄栽培较早的地区。

葡萄酒包装是如何发展的?


17世纪前,葡萄酒一直放在木酒桶里酿制和放在陶罐里储存、运输。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17世纪后期玻璃材料的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用玻璃容器盛装葡萄酒,这样极大方便了葡萄酒的储存和运输。葡萄酒在玻璃容器里能长久存放。玻璃容器既具有优良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相当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玻璃材料中加入着色剂可以制成各种颜色的玻璃容器,如瑚珀色、咖啡色、墨绿色等,这样与葡萄酒本身的颜色交相呼应、相得益彰。玻璃容器具有高贵优雅的质感,在瓶型的多样性和装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上习惯将葡萄酒瓶平放,这样有利于酒的熟化。因此葡萄酒瓶也逐渐由开始的圆肚型演变成今天的细长瓶型。19世纪50年代葡萄酒瓶的形状有了世界公认的造型。来自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波尔多瓶型都是方肩膀的,而勃艮第的瓶型则是溜肩膀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葡萄酒瓶造型,能够根据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创造出具有鲜明特征的瓶型,以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另外品质较高、长久存放的葡萄酒尽可能使用尺寸较长的软木塞,这样葡萄酒与软木塞接触以保持其湿润。而且人们偏好使用天然材料来为葡萄酒封瓶,并喜欢听到开瓶时能够发出的那种令人倍感亲切的声响,以及开瓶时隆重的场面和气氛。葡萄酒的包装与印刷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18世纪下半叶木版手工印刷的葡萄酒瓶贴开始出现并受到很多经销商的欢迎。但瓶贴的装饰效果受当时的印刷条件和技术水平影响很大。起初是比较简单的单色图案。后来有些高档葡萄酒瓶贴采用手工填颜色的方法,这样能取得比较好的视觉效果,但成本很高、制作麻烦。19世纪50年代,随着石版套印技术的问世,实现了彩色印刷,并且印刷质量得到了保证。各种设计精美的葡萄酒瓶贴都可以印刷。当时葡萄酒瓶贴设计受新艺术运动风格影响很大,图案一般为流动的、装饰性自由曲线。设计师能够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表现主题思想。图形取材于自然界的葡萄藤、花梗、花蕾以及其它优美的非对称波状曲线。这些线条柔美流畅、典雅精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种设计风格一直延续至今。这时期葡萄酒包装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国际著名品牌葡萄酒正是在这种外观设计和内在品质达到完美统一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葡萄酒家族中的精品。

酒庄旅游发展成为一个综合产业


在意大利,发现许多酒庄都是家族式企业,父子相传一代代延续下来的,许多酒庄都建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向游客展示这些历史。除了卖酒外,还有各式各样酒庄的纪念品出售,这些纪念品的销售通常占到整个销售额的五分之一。大多数的酒庄还建有大量的旅游辅助设施,如客房、餐厅、咖啡厅、烧烤及野餐设施等,以服务于游客。在欧洲,葡萄酒旅游被视为“浪漫高雅”的旅游项目,兴旺多年,已成为整个欧洲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每年有500万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葡萄酒大产区勃艮第旅游。在意大利,这甚至是外国游客的第二大旅游目标,每年到意大利的葡萄酒旅游者多达450万人次。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旅游则更加出名,葡萄酒旅游在澳大利亚正在成为一个颇具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澳大利亚现在共有1100多个葡萄酿酒厂,大部分都做酒窖直销。据澳大利亚制酒业联合会预测,每年通过旅游活动和酒窖直销给酒业带来的直接效益在4至5亿澳元之间。今年由意大利葡萄酒旅游组织与意大利天文协会主办的“CALICIDISTELLE”品酒活动,200余个葡萄酒城市接待了50余万葡萄酒爱好者和旅游者。意大利葡萄酒城市协会主席更预测说,意大利有1000万名潜在的葡萄酒旅游者,也就说,在活动中,可能有1000万人参加到葡萄酒旅游中来。意大利现有136条葡萄酒旅游专用公路,550个葡萄酒城市,每年葡萄旅游收入达25亿欧元。

昌黎干红酒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日前,秦皇岛索坤日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的三期扩建项目。这是该公司继2005年完成二期扩建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该项目扩建厂房40亩,引进3条行列式制瓶生产线,使公司年新增生产能力10万吨,其中葡萄酒瓶产量达10亿支。索坤的连年扩建正是紧随河北昌黎县干红酒产业集群的飞速健康发展,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作出的战略选择。

为打造好产业集群这个经济腾飞的新高地,昌黎县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依靠项目带动集群发展、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创造区域品牌、组建民营企业家协会等措施的具体实施,使干红酒产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品牌效应和营销网络优势更加突出,企业的实力也不断增强。

目前,昌黎全县共有44家葡萄酒相关企业,其中成品酒生产企业24家,从业人员24140人;年原酒生产能力10万千升,灌装能力11万千升,干红酒国内市场占有率30%。华夏、茅台、越千年、地王、丘比特、朗格斯等企业争奇斗妍。2006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现已形成了集酒葡萄栽培、葡萄酒研发和酿造、橡木桶生产、干红酒瓶及瓶塞包装物制造、干红酒质量检测、干红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格局,整个集群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葡萄酒业的发展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源于希腊,在此就不赘述了。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智利葡萄酒的发展特点


葡萄成熟的最理想的条件是白天有足够的光合作用,晚上葡萄树得到充分的休息。智利的气候恰好符合了这一要求,白天阳光充足,晚上属于低温气候。智利葡萄酒色泽和香气都很完美。智利的葡萄酒由于夏天干燥,葡萄很少得病,加上天然的环境,很少受到葡萄病毒的入侵。这样好的种植环境,在全球都很少见。当今的智利葡萄酒,以其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性价比,在新世界葡萄酒中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智利虽然属于葡萄酒世界中的新世界,但是在新世界葡萄酒中,它却能算作酿酒历史比较长的,智利最早种植葡萄是在16世纪,西班牙人首先移民智利,葡萄随即登陆。当时种植的只是一些从西班牙当地带去的品种,直到18世纪中期才出现了我们熟知的法国品种,如赤霞珠、美乐等。自从1989年独裁者GeneralPinochet的失势,智利的葡萄酒产业才开始繁荣起来,而且有很多外资进入,改善了葡萄园的种植技术以及为酿酒厂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

山葡萄酒的发展空间


野生山葡萄在中国分布广泛。中国大量用于酿酒的山葡萄有湖北郧西的山葡萄,江西等地的刺葡萄,秦岭以南至广西境内的毛葡萄等。用量最大的还是长白山山脉的山葡萄。中国幅员辽阔,野生山葡萄的资源很丰富。不仅野生资源丰富,山葡萄家植也有很大的空间。山葡萄家植,首先要搞好山葡萄的选种问题。中国山葡萄选种育种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长白山葡萄酒厂首先发现雌雄同株的山葡萄,把它移植家栽,起名为“双庆葡萄”。通化葡萄酒厂选育出通化1号,通化2号,通化白品种等。左家特产研究所选育出左山1号,左山2号,双红等品种。以上品种人工家植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把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杂交,可培育出带有山葡萄遗传基因的酿酒新品种。如公酿1号、北醇等品种,既具有山葡萄的耐寒性、抗病性,又具有欧亚种葡萄的丰产性和高品质,是很受群众欢迎的酿酒葡萄品种。吉林省长白山酒业公司提出了长远的设想:建立山葡萄自然保护区,实行山葡萄野生化栽培,让山葡萄源于自然,再回归自然。长白山周围的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林场的疏林地等,都亟待绿化。在这些地方发展山葡萄生产,即把经过家植的山葡萄选择优良品种,进行野生栽培,粗放管理。既可绿化荒山,又能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为发展山葡萄酒生产开辟一片新天地。目前长白山酒业公司,由个人承包荒山,进行山葡萄野生化栽培,已经发展3万亩。计划在近几年发展到5万亩。通化山葡萄酒和长白山山葡萄酒,在广大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真正的山葡萄酒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甜葡萄酒的历史与发展


甜葡萄酒要比其他葡萄酒酒类要来的久。自古近东时代(NearEast)起,经过古埃及文明一直到希腊帝国,所发现的酒大多是甜酒。根据书籍记载,早期希腊人会把酒用水(甚至于海水)稀释后再加上香料一起饮用。古罗马人怕酒坏掉,会把葡萄汁在发酵前先煮过,这样不但葡萄汁变得比较浓郁,而且氧化后的酒保存时间会变长许多。近代甜酒的发展则是从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开始。在中世纪,许多葡萄农从意大利和现在的比利时移居到托卡伊,一直到15世纪末才有所谓的托卡伊·阿苏(TokajiAszú)出现。但是一直要到公元1562年匈牙利主教把托卡伊·阿苏当做礼物送给教皇庇护四世后,这款甜酒才开始名声大噪,变成国王和贵族们宴会上不可缺少的美酒。(不过有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是,1650年托卡伊城因为与土耳其帝国战争导致葡萄延后采收,因此才发现贵腐酒)。德国的贵腐酒则是在1775年在约翰山酒庄(SchlossJohannisberg),因为报信人延误了采收时间才发现。而1830年苏玳区(Sauternes)的白塔酒庄(ChateauLaTourBlanche)主人,把在德国学到酿造贵腐酒的技术带回波尔多,传授给当时滴金庄(Chateaud'Yquem)的主人后,法国才开始有贵腐酒。南非的开普敦康斯坦提亚(Constantia)区生产的甜酒也曾经在英国和欧洲各地造成一股风潮,拿破仑和当时的俄国沙皇也都是这种甜酒的喜好者之一。后来很多生产甜酒的酒厂因为根瘤蚜虫害受创许多,花了很多年才恢复以前的水准。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如何推动河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葡萄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