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的历史专题。这篇关于《剑南春在唐宋元明清近代的历史故事(附网友点评)》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首先问亲们一个问题:

您听说过U形的名酒带吗?

告诉大家,这条有名的U形名酒带,就分布在巴蜀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巴蜀人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巴蜀古文化。

坐落在这条名酒带的绵竹市,酿酒历史已有三四千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罍、提梁壶等精美酒器、东汉时期的酿酒画像砖(残石)、三国《晋书》所载史料,都可追寻到历史隐线。

历史上,从唐宋元明清至近代,剑南春留下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流誉华夏的名酒剑南之烧春,产生在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十分繁荣、文化空前昌盛的盛唐时代。唐代,绵竹属剑南道,唐宪宗后期,李唐王朝的中书舍人李肇,在撰写《唐国史补》的时候,就津津有味地把剑南春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名酒之列。

根据旧史记载,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皇帝李适曾经郑重其事地面谕朝臣,要他们把剑南烧春是否上贡的问题,当作一桩国家大事来讨论。

剑南烧春在当时朝野引起的激动,应该视为古人四川(包括绵竹)酒文化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另据黄葆真《事类统编》载曰:为生春,《德宗本纪》剑南贡生春酒。

时至宋代,出现了蜜酒与鹅黄,形成了一个名酒系列。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世昌之间一段关于蜜酒的趣闻,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据记载,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元丰五年,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到黄州看望苏轼,与苏轼同游赤壁,饮酒赋诗。

杨世昌将蜜酒的酿造法送与苏轼,苏轼十分高兴,作了《蜜酒歌》回赠,并在诗前小序中写道: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方,作此歌以遗之。苏轼在《蜜酒歌》中赞美了蜜酒的香醇,也抒发了诗人愤世之情。

鹅黄酒,汉州美酒专称。《方舆胜览》载:鹅黄乃汉州酒名,蜀中无能及者。隋初,汉州即绵竹,宋代的汉州包括了绵竹、什邡、德阳、广汉。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写道: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他的一部《剑南诗稿》,与酒有关的著名诗词蕴于其中。

在宋代,酒的影响和作用还透过政治、军事、经济充分显示出来。酒税丞的设置,绵竹人张浚的隔糟酒法的实施,在当时社会经济和军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代的《酒小史》还有剑南烧春的记载。

明代徐炬《酒谱》在历代酿酒名家中记载有:道士杨世昌造蜜酒。

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绵竹县志》详细记载绵竹大曲的酿造方法,并出现了朱、杨、白、赵较大规模酿酒作坊。

据《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人称李太史(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人),他宦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自谓一笑市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楼,并夸口尝尽天下名酒,是个十足的饮酒行家,他却对绵竹大曲有一种特殊感情。

在他的《函海》一书中记有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泻,除湿及山岚瘴气,又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还有诗人李德杨诗云:代仪充土物,却病比人参。

清末,绵竹酿酒作坊上百家,著名大曲坊已增到18家,绵竹商贸因此更为昌盛,出现了山程水路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直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的繁荣景象。

历史跨入20世纪以后,绵竹酒业又有了一番新的风姿。

1911年,绵竹大曲首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19年间,曾有大曲房二十五家,岁可出酒十数万,获钱五六万,销路极广;1928年再度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12家大曲酒作坊的产品,又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

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品展览会,绵竹提供了多种产品送展,其中恒丰泰酿造的绵竹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一番轰动。当时一诗人曾为绵竹的酿酒家题词:百里闻香绵竹酒,天下何人不识君。名闻遐迩。

历史的回溯使人看到漫长和艰难。剑南春浸润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包含物质,也包含精神;既来自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水质,更取决于剑南春人勤劳的双手和集体的智慧。

今天披露的这些历史典故、故事,只是剑南春厚重文化底蕴的一部分,以后再向大家做更多的介绍。

网友留言

一剑终情:

汗水物质+巴蜀精神+剑南文化+风雨历练+岁月积淀+精心工艺+=一杯剑南春。的确复杂!

joker1000:

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

张和平:

好酒经得起历史考验。

子龙:

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宋元明三朝:葡萄酒盛极一时


宋代的葡萄酒是呈绿色的,这有典籍记载。虞俦《汉老弟寄和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韵绝句因和之》记载,照坐雕盘花一簇,满瓮葡萄酒新绿;程俱《哦诗夜坐,缾罍久空无以自劳,寄吴兴赵司录江兵曹》:相逢倘有蒲萄渌,肯向西凉博一州;姚勉《满江红寿邓法》:笑把九霞鸾凤斝,满斟七宝蒲萄醁。

宋代的葡萄酒酿制,创造出葡萄+谷物的特殊方法。朱翼中《北山酒经》记载:酸米入甑,蒸起,上用杏仁五两,蒲萄二斤半,与杏仁同於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斗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於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捜拌。这是一种米酒与葡萄酒合酿的做法,应是宋人的发明。

过去中原人品评葡萄酒,会按传统惯例,垂意凉州所酝。到了北宋之初,西夏凸起,隔断关陇通道,凉州与中原失之交臂,于是,内地人士开始崇尚自己酝酿的葡萄酒。

刘敞在《蒲萄》一诗这样表述:蒲萄本自凉州域,汉使移根植中国。凉州路绝无遗民,蒲萄更为中国珍。九月肃霜初熟时,宝璫碌碌珠累累。冻如玉醴甘如饴,江南萍实聊等夷。汉时曾用酒一斛,便能用得凉州牧。汉薄凉州绝可怪,今看凉州若天外。

方岳《记客语》也有类似的诉说:蒲萄斗酒自堪醉,何用苦博西凉州?使我堆钱一百屋,醉倒春风不掉头。尽管凉州远隔,酒香难觅,但内地葡萄酒产量的增加,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

宋人也常高歌葡萄酒,李新《分蒲萄遗苏必强》:珠酿旧琼液,烟匀秋露漙。初分马乳碧,聊别水晶寒。黄庭坚《景珍太博见示旧唱和蒲萄诗因而次韵》:宫女拣枝模锦绣,论师持味比醍醐。欲收百斛供春酿,放出声名压酪奴。洪适《蒲萄》:虺蔓奋长须,累累明月珠。休传酿酒法,万一误分符。郭祥正《醉歌行》:不如且买葡萄醅,携壶挈榼闲往来。日月大醉春风台,何用感慨生悲哀。

元朝:葡萄酒最辉煌的时代,举国来畅饮

元朝应是葡萄酒最辉煌的时代。自汉代以来,西域葡萄酒传入中国,幸运的人已能品尝外来酒种的美妙滋味。唐朝人学会了自酿葡萄酒,又让更多的人能够享用这种美酒。

然而,在漫长的时光里,中国葡萄酒的饮用量并不多,只是到了领域广袤的元王朝,方才在全国范围内刮起葡萄酒之风,最终让这个酒种矗立于华夏酒界,并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出最辉煌的光泽。

蒙古人最早喝的葡萄酒大都来自西域和中亚地区,这是他们向西扩展的一项意外收获。当蒙古铁骑踏上西域及欧洲之路,那里出产的葡萄酒顿时让勇猛的骑手萌生醉意,蒙古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酒文化。

元朝的贡路畅通,所以全世界的葡萄酒可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揭傒斯《温日观葡萄》记载:西域常年酝上供,浓香厚味革囊封。五云阁里玻璃碗,曾拜君恩侍九重。许有壬《谢贺右丞寄葡萄酒》也提到:几年西域蓄清醇,万里鸱夷贡紫宸。仙露甘分红玉液,天风香透白衣尘。

从工艺方面看,元朝西域葡萄酒的酿制采用的仍然是自然发酵的方法,然而内地人酿制葡萄酒,则往往按照传统习惯,使用酒曲发酵的工艺,人们在葡萄浆中加入酒曲,催促其发酵成熟。

元朝有八大名优葡萄酒产地出产葡萄佳酿:

燕京葡萄酒宫城中建葡萄酒室;

太原葡萄酒贡送朝廷;

平阳路临汾葡萄酒平阳路,属于中书省,治临汾县;

安邑葡萄酒属山西解州;

宣宁府葡萄酒治所在宣德县(今张家口宣化区);

凉陇葡萄酒一泒玛瑙浆,倾注百千瓮;

扬州葡萄酒扬州酒美天下无,小糟夜走蒲萄珠;

哈剌火葡萄酒在吐鲁番,号称元朝第一。

不过,在元代,曾经作为可与斗金相提并论的葡萄酒,已经是人人可饮的饮品。汪元亨在散曲《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今》中写道:柴门尽日关,农事经春办。登场禾稼成,满瓮葡萄泛。表明在这个时期,农民也可以饮用葡萄美酒。

明朝葡萄酒:品鉴中的落日余晖

受元朝饮风的影响,明朝社会对葡萄酒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兴趣,上流人物集会聚饮,友人往来馈赠礼品,都会出现葡萄酒的芳容泽光。

中外葡萄酒酿制有一个根本区别,这就是国外葡萄酒酿造依靠自然发酵,中国古代葡萄酒酿造要添加酒曲。高濂《饮馔服食笺》卷中这样记载:葡萄酒,法用葡萄子取汁一斗,用曲四两,搅匀入瓮中,封口自然成酒,更有异香。

明朝生产的葡萄酒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原酿葡萄酒,用发酵法酿成,一种为葡萄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卷25记载:葡萄酒有二样,酿成者味佳,有如烧酒法者有大毒。酿者,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干葡萄末亦可。李时珍所言酿成者是原酿葡萄酒,需要使用酒曲;如烧酒法者是指葡萄蒸馏酒,采取的是蒸馏工艺。毒是酿酒界的术语,通常形容高酒度对人体的刺激性。

明朝人很会品尝葡萄酒,他们能够观其色,鉴其味,识其香,并且还能体验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诗人们曾用出色的语言韵律来表述饮用葡萄酒的感受,从而把葡萄酒引入到更为美妙的风情境界。

高启《尝葡萄酒歌》中有西域几年归使隔,汉宫遗种秋萧瑟。谁将马乳压瑶浆,逺饷江南渴吟客。赤霞流髓浓无声,初疑豹血淋银罂。吴都不数黄柑酿,隋殿虚传玉薤名。绝味今朝喜得尝,犹含风露万珠香。床头如能有五斗,不将轻博凉州守。

柯潜《题葡萄四景为陈詹事见作》中则记:新凉一夜卷寒碧,佳实累累悬水晶。山人收取三万斛,酿作香醪秋正熟。钱子《九日有怀澄江诸陈》诗:陈家银瓶三尺髙,重阳宴客贮葡萄。

总体上,中国国产葡萄酒从汉唐起步,至大元王朝达到鼎盛,在经历了明朝的优雅之后,到清朝初年逐渐低落而消失。而当清朝晚期,外来葡萄酒再度进入中国的时候,已经物逝人非。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前景无限。祝愿中国葡萄酒承前启后,再度辉煌!

唐宋便有“快餐” 唐宋两朝“立办”酒席文化


快餐文化快餐爱情并不是现代的产物,中国的快餐文化可不止如此,立办酒席文化从古代便有,且相当常见。

古时酒席立办便当餐饮已很常见

清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里有言:河北林亭有红、白事家,日至数十席,惟王姓厨父子兄弟三四人,同力合作,绰有余裕。其时席面用四个大碗、四个七寸盘、四个中碗,四大八小,所用的鸡猪鱼蔬,必整必熟,没有生吞活剥的毛病,真是置办快餐的能手。由此可知,快餐并非现代人发明,在古代也有快餐。

早在唐朝时,市场上就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时间很是紧迫,为庆贺自己的升迁,吴凑还是邀请了亲友来家中聚餐。当亲友赶到时,酒宴也已摆好。客人不解,问何以能这般迅速?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由此可见,这立办,可算是唐代的快餐。

到宋代时,在东京、杭城等地,市场上随处可见一种叫逐时施行索唤和咄嗟可办的餐饮,也如现今一样,若繁忙无暇做饭,可叫快餐解决肚皮温饱问题。

《都城纪胜》记载当时宋朝市场上已有供应众人四时点心的荤素从食店,它的宗旨亦是任便索唤,不误主顾。而且饮食花样繁多,各式馒头、饼、小食品、糕、裹蒸米食、炙鸭熟食应有尽有,多达百余种。宋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对其熬肉的吃法曾有描写:解开熬肉裹儿,擘开一个蒸饼,把四五块肥底熬肉多蘸些椒盐,卷做一卷,嚼得两口。这种熬肉是一种无盐熟肉,可合蒸饼吃,随处可买得,也是专为旅行、有急事之人制作的方便快食,《梦粱录》说其可以应仓卒之需。

宋代时,古人制作快餐的条件就已较成熟。单从厨师的刀工精细以及烹饪炊具、燃料先进的程度就可明了,可见如今普遍、大众化的快餐,也是有坚实的历史基础的。

在酒桌上可以炫耀很久的二战中的啤酒故事


没有人会否认战争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儿,不过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极其重视士兵的英国和美国政府居然竭力为士兵们建立起了一座海上浮动的啤酒供应站。

当时,对于驻扎在太平洋的士兵来说,啤酒的口感简直糟糕透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英国和美国的啤酒不宜经历长途运输,也就意味着它们到达基地的时候已经变得腐臭不堪了。二是在当地没有选择的余地。当时与英美攻打的是日本,而日本实际上不生产啤酒,何况由于战争的缘故,日本将酿酒厂都转变成了军需制造厂,或者将剩下的都提供给了他们的神风特攻队(Kamikaze)飞行员。

但是英国政府不想让士兵们只能沮丧地喝一些臭了的啤酒,为了鼓舞士气,你猜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建立了一些能酿造啤酒的船只,当时美国也是盟军,所以英国将啤酒与美国士兵一起分享。这些生产啤酒的船只是在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的主张下建立起来的,船上不光有酿酒厂,还有电影院,舞厅以及其他的便利设施。

最初的计划是为英国海军建立十艘这样的船只,并驻扎在太平洋上,同时也允许给同盟军队提供他们所需的啤酒。这些浮动的啤酒厂是由英国一些老旧的矿船改造而成。然而,最后只有两艘船生产出来了啤酒,它们分别是皇家舰船麦涅斯索斯(HMSMenestheus)和阿伽门农(Agamemnon),而且最终只有麦涅斯索斯抵达了太平洋战场,而另外的八艘还没来得及投入生产大战就已经结束了。

虽然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皇家舰船麦涅斯索斯到达战场之前,盟军们喝的都是味道极其糟糕的变质啤酒,因此这艘船在战争中扮演了供应美味啤酒的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这艘船还访问过日本的港口横滨(Yokohama)和吴市,还有中国的上海和香港。船上酿造的爱尔兰淡啤一般是在稍微冰镇后饮用。

钟杰点评12香型白酒


喝白酒,是门技术活,因为白酒香型多,口感区别大,在酒桌上,你能细微感知酒品,绝对会让大家对你侧目相看,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白酒鉴评组组长钟杰主任编写的白酒12种香型的尝评要领,赶紧学起来吧。
钟氏品酒要诀:

举杯齐眉,观其色

勾头倾杯,闻其香

细品慢咽,知其味

融色香味,得其格

(一)酱香型白酒

1.代表酒:茅台酒、道和柔和酱香系列白酒。

2.感官评语:

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3.品评要点:

1)色泽上,微黄透明;

2)香气,酱香突出,酱香、焦香、糊香的复合香气,酱香焦香糊香;

3)空杯留香持久,且香气幽雅舒适(反之则香气持久性差、空杯酸味突出酒质差。)

(二)清香型白酒

1.代表酒:山西汾酒、河南宝丰酒、武汉黄鹤楼酒。

2.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净爽。

3.品评要点:

1)色泽为无色透明(浓香允许微黄、酱香允许为微黄透明);

2)主体香气:以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的复合香气。类似酒精香气,但细闻有优雅、舒适的香气,没有其他杂香;

3)口味特别净,质量好的清香型白酒没有任何杂香;

(三)浓香型白酒

1.代表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等。

2.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允许微黄)、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净爽口。

3.品评要点:

1)色泽上:无色透明(允许微黄);

2)香气浓郁大小、特点分出流派和质量差。凡香气大,体现窖香浓郁突出且浓中带陈的特点为川派,而以口味纯、甜、净、爽为显著特点为江淮派;

3)绵甜是优质浓香型白酒的主要特点,体现为甜得自然舒畅、酒体醇厚,稍差的酒不是绵甜,只是醇甜或甜味不突出,这话酒体显单薄、味短、陈味不够。
(四)米香型白酒

1.代表酒:桂林三花酒。

2.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3.品评要点:

1)闻香以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及适量的-苯乙醇为主体的复合香气,-苯乙醇的香气明显;

2)口味特别甜,有发闷的感觉;

3)回味怡畅,后味爽净,但较短。

(五)凤型酒

1.代表酒:陕西西凤酒。

2.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

3.品评要点:

1)闻香以醇香为主,即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

2)入口后有挺拔感,即立即有香气往上窜的感觉;

3)诸味协调,指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且搭配协调,饮后回甜,诸味浑然一体。

(六)药香型白酒

1.代表酒:贵州董酒。

2.感官评语:

清澈透明、浓香带药香、香气典雅、酸味适中、香味协调、尾净味长。

3.品评要点:

1)香气浓郁,酒香、药香协调、舒适;

2)入口丰满,有根霉产生的特殊味;

3)后味长,稍带有丁酸及丁酸乙酯的复合香味,后味稍有苦味。

(七)豉香型白酒

1.代表酒:广东玉冰烧酒。

2.感官评语:

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厚甘润、余味爽净。

3.品评要点:

1)闻香突出豉香,有特别明显的油哈味;

2)酒度低,但酒的后味长。

(八)芝麻香型白酒

1.代表酒:山东景芝白干。

2.感官评语:

清澈透明、香气清冽、醇厚回甜、尾净余香,具有芝麻香风格。

3.品评要点:

1)闻香以清香加焦香的复合香气为主,类似普通白酒的陈味;

2)入口后焦糊香味突出,细品有类似芝麻香气(近似焙炒芝麻的香气),有轻微的酱香;

3)口味较醇厚。

(九)特型白酒

1.代表酒:江西樟树四特酒。

2.感官评语:

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纯正、酒体柔和、诸味协调、香味悠长。

3.品评要点:

1)清香带浓香是主体香,细闻有焦糊香;

2)入口类似庚酸乙酯,香味突出,有刺激感;

3)口味较柔和(与酒度低、加糖有关),有粘稠感,糖的甜味很明显。

(十)兼香型白酒

1.酱中带浓

1)代表酒:湖北白云边酒。

2)感官评语:

清澈透明(微黄)、芳香、幽雅、舒适、细腻丰满、酱浓协调、余味爽净、悠长。

3)品评要点:

①闻香以酱香为主,略带浓香;

②口味较细腻、后味较长;

③在浓香酒中品评,其酱味突出;在酱香型酒中品评,其浓香味突出。

2.浓中带酱

1)代表酒:中国玉泉酒。

2)感官评语:

清亮透明(微黄)、浓香带酱香、诸味协调、口味细腻、余味爽净。

3)品评要点:

①闻香以浓香为主,带有明显的酱香;

②入口绵甜、较甘爽;

③口味柔顺、细腻。

(十一)老白干型白酒

1.代表酒:河北衡水老白干。

2.感官评语:

无色或微黄透明,醇香清雅,酒体谐调,醇厚挺拔,回味悠长。

3.品评要点:

1)香气是以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协调、清雅、微带粮香,香气宽;

2)入口醇厚,不尖、不暴,口感很丰富,又能融合在一起,这是突出的特点,回香微有乙酸乙酯香气,有回甜。

(十二)馥郁香型白酒

1.代表酒:湖南酒鬼酒。

2.感官评语:

芳香秀雅、绵柔甘洌、醇厚细腻、后味怡畅、香味馥郁、酒体净爽。

3.品评要点:

1)闻香浓中带酱,且有舒适的芳香,诸香协调;

2)入口有绵甜感,柔和细腻;

3)余味长且净爽。

关于台湾的酒故事之酒干倘卖无的故事


在闽南长大的小孩,大概幼时都听过《酒干倘卖无》这首歌。
小时候听着父辈的吟唱,长大后也依然记得,只是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却不一定清楚。
那么就让酒文化为你讲述,《酒干倘卖无》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是一首80年代从台湾传遍华夏大地的歌曲,歌名“酒干倘卖无”是闽南语,意思就是问“有空酒瓶卖吗?”闽南、台湾一带收购废弃的空酒瓶子,再卖到废品回收站里赚点小钱的人,都是一边走街串巷,一边高喊“酒干倘卖无”。若有谁家里有空酒瓶子要卖,就会叫住这收购废品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退役的台湾老兵哑叔,以捡拾破烂为生。1958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取名阿美。此后,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艰辛贫困的日子中挣扎,哑叔含辛茹苦,还是硬凭借着微薄的收入将阿美抚养成人。阿美爱唱歌,有一把好嗓子,长大以后在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下,阿美成了一名红歌星。不料阿美成名之后,竟然遗忘了哑叔对她的恩情。

在一次演唱会上,时君迈在阿美家附近的时候想去看看阿美的父亲,走到阿美父亲的窗前,邻居给时君迈讲述了阿美父亲从小用《酒干倘卖无》的小号声来逗阿美欢乐,时君迈得到了灵感,没有见阿美的父亲,而是立马回到家里,为了唤醒阿美,为她写了一首歌,就是这首《酒干倘卖无》。

时君迈在演唱会前几天把歌寄到了阿美手里,阿美看了歌词,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学唱那首歌,父亲辛苦抚养她长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演唱会上,哑叔的邻居阿满嫂跑来,告诉阿美,哑叔心脏病发,快不行了,阿美立即赶去了医院,但演唱会尚没结束,经纪人唯有找公司里别的歌星上来替场。

阿美赶到了医院,终于见到父亲了,阿美连喊爸爸,可是此时哑叔已经奄奄一息了,去世时也看不到女儿最后一面,阿美忆起往事,伤痛欲绝。回到演唱会上,阿美没有遵从经纪人的安排,而是演唱了这首《酒干倘卖无》,虽然触怒了经纪公司,却坚定地表明了她对自己过去人生的歉疚和忏悔,痛悔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搭错了车。

结束语:看了这个故事,相信今后再听到《酒干倘卖无》,你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但这远远不够!歌中唱到: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父母,我们的命运会怎样?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论怎样回报,都还不尽吧!感动之余,想一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吧!

“以茶代酒”典故背后是一个悲惨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善饮酒或不胜酒力者,往往会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推辞摆脱了饮酒,又不失礼节,而且极富雅意。这一轶事广为应用,可知此典故是从何而来呢.

话得从头说起,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其子孙亮继位,由干后宫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继位,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荒淫、残暴、滥杀,孙皓的罪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罄竹难书。相貌堂堂的好青年怎么就变成一个恶魔了呢.有人分析,这是他小时遗留的恐惧种下的祸根。父亲当了太子,后被废又被杀。全家的境况急转直下,从天堂跌到地狱,他从小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尝尽世态炎凉。而对他家下毒手的,又是血缘最近的亲人,心中的仇恨无以言说。

他戴上了面具,小心翼翼,实际灵魂已扭曲变形,变得乖张暴戾。等他掌握生杀大权,能呼风唤雨,曾经压抑的愤怒终如火山爆发,有悖常论的疯狂,才能让内心得到发泄和满足。

大选美女扩建皇宫

孙皓继位之初是释放宫女,很快走向反面,开始大肆选美。

孙皓规定:东吴凡是2000石(大致相当于现在部级)以上的官员,家中有女儿要上报。女孩到了15岁,必须让孙皓先挑选一遍,看不上的,才能出嫁。他的后宫有数千人,但他还是嫌少,又派亲信到各地选美。

偶尔碰到个美女会当个宝。真正满眼绝色,也就不值钱了。后宫之中,遍是佳丽,孙皓怎么可能珍惜她们呢.弃之如草芥。他在宫中引入水流,环绕殿堂,每天在后宫晃悠,看到哪个美女不顺眼,马上杀掉,扔到水中。美女们吓得魂飞魄散,躲在宫中不敢出来。

女人多了,总要安排个宫室。孙权建的太初宫就显得太小气了,孙皓在太初宫东边新建了一座昭明宫,位置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成贤街及偏东一带。

官职在2000石以下的,都要参与这个浩大的工程。老百姓到山上砍木材当苦力,官吏到山中做监工。太初宫周长约700多米,建成后的昭明宫约1200多米,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宫中有数以千计的各种首饰,孙皓让美人们戴上首饰,看她们追逐打闹。经常早上戴下午就坏,工匠们也趁机偷盗,国库挥霍一空。

滥杀大臣令人发指

孙皓在内杀美女,在外杀大臣,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看他的心情。孙皓杀人的方式很多,剥人脸皮,挖人眼睛,多种多样,残酷至极。

中书令(帮助皇上在宫廷处理政务)贺邵因为中风,不能说话,也没有办法上朝。孙皓怀疑他装病,命人严刑拷打,割断他的头,烧成了灰。

大臣王蕃在宴会上喝醉了,孙皓怀疑他作假,先送走他,又召见他。王蕃这个人好面子,不希望自己失态,在孙皓面前强装镇定。孙皓看他举止正常,认定他是装醉,立即处斩。然后,孙皓率群臣出宫登到山上,命令亲信扮成虎狼,把王蕃的人头抛来抛去,最后人头完全粉碎。

以茶代酒故事与他有关

东吴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作是大臣们悲惨命运的缩影。

他叫韦曜,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孙休就很赏识,但宠臣张布忌惮他,总是搬弄是非,说他坏话。孙休为了保全张布的面子,一直没有重用他。

等到孙皓即位,初期很贤明,韦曜一路升迁,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中书令的主要属官)。孙皓嗜酒,常常从早喝到晚,还有一个恐怖的规定,不论宴会上的人酒量大小,都设了一个最低限。如果换算成现在量,接近3斤(度数没有现在高)。哪个喝不掉就硬灌进去。

韦曜的酒量很小,孙皓对别人都不宽容,对韦曜却特别优待,担心他出洋相,暗中命令侍从,替韦曜倒酒的时候换成茶,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

韦曜很感激孙皓,决定报答他。于是忠心耿耿,经常向孙皓提出合理化建议。孙皓气得不行,对你这么好,反而在我耳边聒噪。脸色越来越阴沉。此后在酒宴上,对待韦曜,不仅不再换成茶,反而强迫他多喝酒。

孙皓有个变态的爱好。大家喝得面红耳赤时,孙皓随意点一个大臣,大家轮流说说他有什么短处。如果这个短处,孙皓不以为意,那一笑而过。如果这个短处让孙皓听了极不爽,那这个大臣当场被抓或被杀。

大臣们都崩溃了,参加宴会如同上了刑场,不揭发,要自己命;揭发了,要别人的命。韦曜看不下去,劝孙皓取消这个规定,孙皓不想跟他啰嗦了,让他到阎王那里去韶吧。罪名是不忠心,逮捕下狱,随即杀死,亲人家属全部流放。

东吴人心惶惶。但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孙皓在位第二年就宣布了一个无比荒唐的决定,举国上下,都惊得瞠目结舌。

唐宋酒礼习俗:按巡饮酒


唐宋两代的饮酒之风兴盛,酒礼习俗也有许多,如饮宴之上人们要按巡饮酒,歌舞侑酒、女妓陪酒、行令助觞之风都很普遍。

古人有按巡饮酒的习俗。按巡饮酒是分轮由尊长到卑幼一个个地饮,一人饮尽,再饮一人,这种饮酒习俗与现代人饮酒时大家共同举杯很不相同。酒宴上,众人都饮完一杯称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饮酒数巡。唐代饮酒的巡数较少,一般为三巡,如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云: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宫廷酒宴上,过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规了。《旧唐书李景伯传》载: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宋代时,人们多称巡为行,与唐代比,宋代酒宴饮酒的行数一般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们饮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九《训俭示康》载: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过七行。北宋中期以后,饮酒行数增多,民间酒宴饮酒一般为十行,宫廷酒宴饮酒多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须饮尽自己杯中酒,否则主人会以各种形式劝饮。两次巡酒之间,往往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唐代时,巡酒之间娱乐活动的类型较少,多为歌舞。宋代时,宫廷饮宴行酒间的娱乐活动也多为歌舞表演。但在民间饮宴上,行酒间的娱乐活动类型多样,除歌舞之外,或弈棋,或纵步,或款语。

在民间的大多数酒宴中,巡酒完毕并不意味着饮宴就要结束了。恰恰相反,此时人们酒兴未尽,饮宴尚未进入高潮。巡酒完毕后,进入自由饮酒阶段,主宾间或宾客间可以自由敬酒。如果某一座客向邻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盏,略微前伸,这就表示了敬酒的愿望,俗称此为举杯相属。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唐宋时期,人们敬酒时还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弹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兴仍高,人们或赋诗填词,或歌舞助兴,或行酒令,各种佐觞活动逐渐把饮宴推向高潮,以使人们尽兴而归。

今天人们饮酒以共同举怀一次为一巡,一般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切入酒宴的正题,举行敬酒、酒令佐饮等活动,这些饮宴程序正是古代按巡饮酒习俗的遗迹。

除此之外,还有对宴饮有调节作用的歌舞侑酒等等,看来如今我们酒桌上正在兴盛的,却是唐宋时代玩剩下的!

你了解明清时期的白酒吗?


据《道生八陆》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明代约有近百种酒。其中《道生八陆》中的酒名有:桃源酒、香言酒、碧香酒、脑酒、建昌红酒、五香烧酒、山芋酒、萄萄酒、黄精酒、白术酒、地黄酒、莒蒲酒、羊羔酒、天门冬酒、松花酒、菊花酒、五加皮、三骰酒等。而《本草纲目》更是载有六十九种配制药酒。

咱们重点聊一下大名鼎鼎的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是一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配制的传统药酒。一般以白酒或高粱酒为基,加入五加皮、人参、肉桂等中药材浸泡而成,具有行气活血、驱风祛湿、舒筋活络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五加皮补中益气,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耐老,民间更盛誉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

关于五加皮酒是如何在民间广泛流的还有一段传说。据传,乾隆皇帝南巡时,随行的黄太医据《本草纲目》药方重新精心调制五加皮酒治愈了皇子永琰(后登基为嘉庆帝)的风邪湿毒病症,于是乾隆将五加皮酒封为宫廷御酒。后来黄太医因厌倦宫廷斗争,隐姓埋名来到广州西关,于1795年间开设了药铺,将宫廷御用五加皮酒带到寻常百姓家。

清朝酒的种类空前发展,蒸馏白酒的品种更加丰富。据清京道人所著的《听雨轩笔记》云:酒之种类,难以枚举。可见,清朝的酒名,多的难以统计。

但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险园食单》列举了清朝有名的酒名,给了后来的我们认识和学习的来源。其所载酒名有:金坛于酒、德奶虑酒、四川郎筒酒、绍兴酒、潮州浔酒、溧阳乌饭酒、苏州陈三白酒、金华酒、山西汾酒、山东膏梁娆、苏州女贞、福贞、无燥、宣州豆酒、通州枣儿红、扬州木瓜等。

其中的山西汾酒即为现在赫赫有名的四大名酒之一的清香型汾酒。而关于木瓜酒,我们最常听到的要属虎骨木瓜酒了。

虎骨酒,我们之前提到过,它有壮筋骨,强腰脚,祛风寒之功效。而木瓜酒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关节不利。聪明如先人,将两种药酒的优点与共性结合起来,形成主治风寒湿邪侵入经络的虎骨木瓜酒,这一药酒的功效在今天也被广泛称颂。

通过宋代的酒名与明清时期的酒名形成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宋代酒名在精神层面更高于明清时期,而明清时期的酒名在现实主义、实用主义上更胜于宋代。这或许正体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宋朝与贾人几遍天下的明清的不同追求。

红酒起源的故事!


红酒,就跟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样,它不卑不亢,内涵丰富,高雅又浪漫。红酒,不是富人们喝的酒,也不是任何人能品尝它真理的酒,随着年份的增长会越来越醇厚。

关于红酒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嗜爱葡萄的国王与一个失宠的妃子,国王将葡萄贮存起来却遗忘了,失宠的妃子欲寻短见,误将发酵的葡萄汁当毒药喝下,结果当然是死不了,还愈发美艳动人,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妃子再度受宠,葡萄酒也因此产生并广泛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实中的红酒虽然没有让妃子改变命运的神奇功效,却也成为了现代酒桌上人们愉悦、放松、发泄或醉不更事的理由。那摇晃在杯中的红色液体,用一丝清冽的酸和不张扬的甜,征服了越来越多人的舌尖与喉咙。现实中没有嗜爱葡萄的国王,却有视红酒如妻的优雅男人;没有因葡萄失宠的妃子,却有用红酒来解愁的失意女人。

红酒下没有酒徒,这或许便是它的高贵之处,关于它的哲学便是关于人的哲学,不仅是男人的,也不仅是女人的。红酒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液体的,它和人一样是有性格。它含有的丹宁酸(TannicAcid)成分,其变化多端能让你在某个时间段里清楚地感觉到,红酒竟能与自己的感觉器官与人生经验达成如此默契,它能检测和更正你虚弱的身躯和低落的人生。甚至有人认为;葡萄酒在夜光杯中折射出来的光泽,可能是和灵魂最接近的一种光泽。每每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境遇,《杯酒人生》里那个成天想当作家的迈尔斯总是不忘举起那杯红酒,一饮而尽,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或许能在红酒的引诱下得到升华。在能够改变男人的东西中,酒最厉害,其次是女人,然后是权力,最后才是真理。这是张欣在《深喉》里的一段话。在很多女人的眼里,男人是一群最善于追逐权钱色、为酒而生的动物。只有酒,才能让他们实现所追求各种虚妄的欲望。

对于女人们而言,红酒则是一种让你产生超越尘世感的液体。这之间不难看出男女的对抗。在电影里,它成为了男人迈尔斯的失意符号。现实生活中,它更多时候则充当了女人们妩媚、优雅、性感的道具。酒有性别,白酒归于男人,红酒归于女人。可在历代形成的传统观念里,酒沾染了太多的阳刚之气,惟独红酒例外,它成为了女性的代表。而对于这个中性盛行的时代,其实男男女女都喜欢红酒。公元前6000年,红酒起源于古波斯,最终它变成了欧洲人的传统。

法国人说上帝赐予葡萄,我们用心智把它变成人间佳酿。在法国人眼里,红酒的意义在于享受,而非解渴,每个法国人一年要消耗66升红酒。地球上要是没有了葡萄酒,人的健康和精神都是一片空白。这种空白比任何一种伤害都要严重,因为人生来就是享用葡萄酒的,谁如果从来没有品尝过葡萄酒,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他不是笨蛋就是傻瓜。波德莱尔曾说。波德莱尔这句话代表了法国人的红酒结,法国男人宁可不要女人,也要红酒,或者本身这两者就难以分割。相传在古罗马时代,酒神巴克斯发明了葡萄酒,这让平日滴酒不能沾的罗马女人几近疯狂。而每次酒神出游,身边总会有一群载歌载舞、痛饮红酒的仙女为伴。我们女人像男人一样,手拿斟得满满的酒杯,在黑夜里狂喝豪饮。塞内卡(LuciusSeneca)曾这样描述罗马帝国的女人对葡萄酒的热衷。

关于女人和葡萄酒,作家ClaudiusAelinus曾说道:女人喝得太多可不好。她们容易神志不清,此外,葡萄酒也会让女人失去男人都喜爱的活泼劲。红酒在这里,又成了向男权社会宣战的工具,它绝对比今天女人们叼着香烟的意义更大,姿态更酷。看来,红酒既是性别符号,又是文化隐喻。相比其它酒类而言,红酒注定从一开始便与美人、身份、品位有关。虽然它现在已从贵族阶层走向了平民社会,但并非意味着它丧失了其贵族品质。比如,传统喝酒讲究痛饮,可这恰恰是品尝红酒的大忌。

品尝红酒,要的就是感觉,要求的是品酒人的内心跟耐心,不要烦躁,更不要过度,要适量而止,不然很难体会到它真正的韵味。红酒下没有酒徒,这或许就是它的高贵地方,对于它的哲学就是关于人的哲学,不但是男人的,也不但是女人的。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