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白酒与红酒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的考验与创新》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香型已不是消费者所关注的了,消费者需求的口感、身心和精神享受,白酒专家沈怡方说:过去白酒市场以香为主,现在是以味为主,从香到味的转变,是消费者需求质的变化。
众所周知,浓香型白酒以“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余味悠长”的特点。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人们紧张的心情需要放松,消费者的口感也发生了转变,原来的白酒冲、爆、辣等刺激性很大的口感,已不再适用于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对白酒的口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香气上要求细腻、柔和、舒适,口感上要不冲、不辣、不燥,入口绵软,后味爽净,不要香气过浓,后味不要求悠长,要净爽,说起来简单,既要浓香,又要淡雅,既矛盾又互相统一,怎样才能做到,浓香与淡雅的高度和谐统一,这是对白酒的一次考验与创新。
厂家能不能生产出来广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取决于调酒师的水平。白酒工艺的创新和融合,以及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净化设备,根据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和勾调技术,本人对淡雅的酒的生产提供以下经验,仅供参考。
一、融合各种香型的白酒生产技术和工艺,以补充单一香型酒质的缺陷,如浓香型白酒采用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堆积法。
二、多种香型酒的融合,如浓香型酒加一部分酱香或文章来源酒业新闻网清香等。找出较佳的配比关系的确定各种香型酒的用量。
三、生产多种调味酒,用少量的精华酒弥补基础酒的不足。
1、双轮底调酒,增加酒的香气,补充微量成份。
2、陈年调味酒,增加酒体的醇厚感,减少辛辣味,使酒体更绵柔。
3、曲香调味酒,增加酒的曲香味。
4、药香调味酒,用来提高酒的香气及酒体的丰满程度。
5、芝麻调味酒,因本身兼具浓、清、酱之风格,绵柔丰满,优雅细腻,香味协调,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经久不息,用此调酒味可增加酒的优雅、醇厚、绵柔,饮后令人心旷神怡,愉悦舒适。
综上所述,根据消费者的口感,多次微调,选择适宜的调味酒,做到香与味的和谐,酸与酯的平衡,找出较佳的味觉转变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口感。
口感成卖点,这是白酒发展的一个创新,也是消费潮流所趋,不管是淡雅,还是绵柔,还有其它的,消费者满足是宗旨。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白酒香型识别与创新价值


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白酒迎来了技术创新与技术规范高峰期。山西汾酒与泸州老窖作为白酒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上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白酒行业在50---60年代曾经掀起过“泸州老窖实验法”与“汾酒实验法”,为白酒香型技术标准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泸州老窖对于浓香技术全国化推广,为中国白酒近30年浓香消费浪潮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国家轻工部在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期间,开始从科学规范上整理、继承祖国深厚的酿酒传统和酿酒文化,并组织制定具有法律意义的白酒行业和卫生标准。在酿酒专家陈茂春、熊子书的指导下,全面、科学地对泸州老窖酒的发酵机理、酿造工艺、生产流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制定了中国浓香型白酒的行业标准,并在1959年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浓香型白酒第一本酿造工艺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其后泸州老窖对全国300多家曲酒厂开展行业标准培训和生产指导,使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和普及,最终形成了当今占有70%市场份额的浓香型白酒群体。中国白酒企业在这一轮技术研发中获得普遍成长,但是,由于当时白酒检测技术与市场标准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使得白酒企业更多是以企业标准来标注产品规格,以至于全国各地形成了形式各异的香型标注方法,这些香型大部分以白酒企业名称进行命名,诸如泸香型、汾香型、茅香型等等。1952年度,白酒进行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评比,专家根据白酒呈现出来口感与白酒地区差异评选出首届“中国四大名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陕西西凤,其中技术与口感比较定型有汾酒、茅台、老窖,而西凤则是以其他香型白酒位列其中。中国名酒评比在50年代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来自西南川黔与来自中原晋陕形成中国白酒南北平衡,香型覆盖特点,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贵州茅台奠定了此后中国浓、清、酱三大基本香型战略基础,成为白酒行业各自香型鼻祖,陕西西凤也成为最早兼香型白酒代表。白酒的南北分布与香型代表使得中国白酒形成了四个十分重要标杆,这些标杆对中国白酒未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到60年代,白酒标准开始从企业标准走向地方标准,特别是白酒重度产区川黔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将白酒地方标准制定上升到重要战略高度,如当时四川省围绕浓香型白酒制定了四川省浓香型白酒技术标准;当时贵州制定了酱香型白酒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性标准出台,极大地规范了本省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给白酒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入到70年代末,中国白酒迎来了影响深远第三届中国名酒评比,面对白酒行业百花齐放良好局面,白酒评比从直觉感官评比走向科学规范评比,而香型成为白酒能否进入到中国名酒序列十分重要指标,白酒评比从笼统色香味格转化具体分香型评比,极大地丰富中国名酒阵营,也给中国白酒带来划时代影响,从此,白酒从明星企业标准、地方政府标准走向全国性标准,白酒迎来了香型定盘时代。第三届中国名酒评比恰好赶上中国从高度计划经济走向计划与市场并存制度转型期,市场经济细胞已经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白酒香型标准提出与中国名酒加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也使得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名酒评比竞争更加激烈。进入80年代,中国名酒评比继承了第三届名酒评比科学体系,而香型作为第一维度得到行业高度肯定,新、老八大名酒在第四届中国名酒评比中实现汇合,中国名酒新、老八大名酒交叉形成了著名十大中国名酒,加上酱香型代表酒四川郎酒、清香型代表酒湖北黄鹤楼以及柔和型浓香型酒代表江苏双沟,中国名酒以香型为代表进入到十三大名酒序列;80年代末,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中国名酒于1989年初继续扩容为十七大名酒,浓香型白酒宋河、沱牌,酱香型白酒湖南武陵,清香型白酒河南宝丰进入到名酒阵营,使得白酒最终定格为浓香型白酒占据9席,清香、酱香型白酒各3席,小众香型凤香型白酒与董香型白酒各占1席,白酒大香型战略基本成型。 进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白酒香型国家标准制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考虑到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广泛社会消费基础,1989年3月31日,《浓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浓香型白酒》GB/T11859.1-89制定并颁布实施,2006年度,国家标准委根据浓香型白酒发展变化制定了《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标,代替1989年制定的浓香两个国标,实现了香型标准统一;1989年3月31日,清香型白酒国标GB/T 10781.2-1989 GB/T 11859.2-198颁布实施,2006年度,国家标准委对清香型白酒进行修正,推出了2006年版本清香国家标准GB/T10781.2-2006,实现了清香型白酒国标全国统一;凤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早在1992年已经发布,但真正实施却是在15年后2007年度,反映了凤香型白酒作为小众香型国家标准成型曲折经历;董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颁布时间也十分漫长。现如今,国家标准白酒香型已经达到了11种之多,而非国标白酒香型也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势头,诸如芝麻香型、特香型、馥郁香型、陶香型、陈香型、润香型、蜜香型、和谐香型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众多所谓白酒香型中也不乏概念炒作嫌疑。为什么白酒企业如此钟情于香型创新?香型创新给白酒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动力?我们认为,最为重要原因就是白酒香型市场价值。经过60多年发展,白酒香型识别已经从高度技术识别转向高附加值市场商业价值识别,正是在香型商业价值引导下,白酒后来者在香型创新上可谓不遗余力,白酒香型的品类价值既创造了品牌高度差异化,也开启了企业商业蓝图。

白酒酿造设备的创新


1白酒生产机械化
传统工艺白酒的作坊式操作严重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化程度,米香型、豉香型在工艺的发展中,建立起了一套固、液发酵相结合的糖化、发酵、蒸馏机械化操作系统,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这些创新香型的白酒更容易被东南亚及国际市场所接受。
2酿造过程数字化控制与管理
数字化酿造模式:从温(入窖温度)、粮(入窖淀粉浓度)、水(入窖水分)、曲(大曲用量)、酸(入窖酸度)、糠(谷壳用量)、糟(粮糟比)等七大因子的监控着手,找出不同季节、不同条件下较佳参数组合,确立产量与质量的平衡点,形成标准化的酿造模式。
数字化窖池管理模式:从每个窖池投入原辅料的台账录入着手,建立窖池数字化档案,利用电磁阀、可控硅继电器、计量泵、流程控制系统,建立微机终端系统,确立生产过程的真实数据,给物料配置建立准确的管理,为白酒业创建科学的管理措施。
3白酒勾调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
从原酒、基础酒、调味酒、成品酒等的理化、色谱成分统计录入处理等角度着手,建立酒体指纹图谱、专家鉴评等系统,大幅度减轻手工数据查询的劳动量,控制勾调成本,稳定产品品质,为勾调人才培养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变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白酒勾调的科学理论体系。

白酒奥运营销:产品创新在于创新品类,而不是创新名称


产品开发是每个白酒企业的强项,一般每个企业都有好几百个产品。面对奥运会的2008年,白酒企业不会错失良机,纷纷开发了奥运新品,例如“北京欢迎你”、“经典08”、“庆功2008”等。
看是非常成功,但往往这样的产品招商工作并不理想,为什么?从产品概念来讲,直接打了奥运年牌,看上去很美,但过了2008年,这些产品就会成为“过期货”了,经销商对于这类明显具有流行性的产品,大多不会大量投入,因此招商工作往往很被动。
从命名背后的策略来看,采用了“借势”的策略,这样的方法是较容易得到决策者的同意,因为前期投入费用较低,不花钱就能办事是每个商人的本性。但决策者往往只抓住了表面,表面上看,这些产品创新比较贴近大众,也贴近时代主题,而且所有的人一看都明白。但往往越是明白的东西,越没有市场。只有洞察整个行业的趋势,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不能长久,而不是仅仅抓住一个人人皆知的流行名词,做表面功夫,较终市场将以“表”还“表”。
产品创新应该是创新品类,应该打造一个全新的关于奥运年的一个全新白酒品类,例如打出运动白酒,或者能量白酒,这不仅打了奥运概念,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全新的白酒品类。品类代表的市场规模和消费形态,而单纯的借势只是讨巧之举,不能划定真正的细分市场,市场的出路就比较窄。
白酒企业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当下的时效性,而忽视了产品的代表性和独占性。只有在白酒领域中细分更多的品类市场,而且品类市场代表了相当长的时间内的独占产品,才是真正的产品创新。
奥运会为什么比所有的运动比赛都具有影响力,就在于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运动品类,传统意义的运动会只是某一领域的比赛,而只有奥运会代表了全世界的运动比赛。从这一点看,萨马兰奇是一个伟大的策划大师,因为他把奥运会做成了一个伟大的运动品类。创新品类是企业一个长期的战略。

香型的创新——白酒行业的春天


香型的创新——白酒行业的春天
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白酒工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其中较明显的是香型的创新。我国白酒香型从上世纪70年代的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主体香型,到上世纪80年代兼香、凤香的诞生,再到本世纪初在六大香型的基础上派生了特香、药香、豉香、芝麻香老白干等十二大香型。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指出,我国白酒酿造工艺一直以来都较为传统,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工艺也有了极大的创新。从理论方面讲,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创新;从工艺方面讲,包含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使白酒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白酒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酿造工艺中时间、温度、水、湿度、酒曲、原料、自然环境等要素。那么,这些因素应该如何控制和管理,并保证其稳定呢?这就促使我国白酒生产向数字化管理看齐。
周思然指出,实行白酒数字化生产管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数字化管理首先可用于窖池管理,建立数字化档案便于原辅料投入量的查询,终端系统的控制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确定生产过程的真实数据。其次,可应用于勾兑过程的管理。凭借科学的感官系统计算方法,依靠勾兑师、评酒师主观的口感,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酒企可以从基酒、调味酒等相关理化指标出发,纪录准确的成分比例表,建立确实可行的专家鉴评系统和科学的勾兑数据、理论系统。
由于白酒的各种特殊性,目前,我国采用数字化管理生产的酒企较少,白酒传统工艺流传至今,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要让传统的制造业现代化,还需要依靠酒企观念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我国白酒中所含的香味物质非常丰富,其成分无法用色谱系统全部检测出来,在评定酒的好坏时,主要是依靠评酒师对产品的色泽、气味及口感进行评价。

什么是白酒创新的方向呢?


一是从低端白酒向高端白酒创新。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产品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档次。譬如“稻花香”产品,从过去的普通产品到而今的“清样”酒,品质风格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是从传统白酒向活力白酒创新。目前,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推动了白酒事业的发展。生物技术、分析技术的突破,为传统白酒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创新条件。21世纪,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三峡大学与稻花香集团倾力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白酒创新,在白酒产品研制中,对人体有副作用的微量成分做“减法”,对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做“加法”,历时6年成功研制出稻花香活力型酒。白酒专家一致认为,“稻花香活力型”白酒对构建“绿色酒、营养酒、文明饮酒、健康饮酒”的和谐酒文化有重要意义。
三是从普通白酒向保健白酒创新。白酒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白酒、低度白酒、纯净酒、露酒的演变过程。新世纪,“露酒”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超过了白酒的市场增长率。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传统露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露酒期望值日益增加的需要,露酒必须进行工艺创新。
目前,许多白酒厂家在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尝试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效用更为明显的功能药酒。这不仅解决了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多、纯度低、吸收慢等问题,也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每一味药材的使用,将其有益成分单独进行提取,较大限度地提取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去除了药材中的无效或有害成分。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健康是人生前列财富。”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保健白酒一定会成为白酒业熠熠闪光的焦点。
所以,白酒业必须遵循以上三大原则,防范于未然,杜绝类似“朔州假酒案”的危机再次发生,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白酒公信力。在白酒产业提速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不能提高白酒的品质,如果我们不能保证白酒安全,白酒业也绝不可能长足发展。

辽一酒的工艺创新与质量控制


在白酒消费中,消费者已从盲目跟从消费,开始转为消费原汁原味的纯粮酿造的酒品,而具有北方烧酒风格的优质产品自然受到消费者欢迎。
一东北小烧酒的传统酿造工艺亟待升级
众所周知,如果按传统小烧酒标准生产白酒,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优质酒;若要提高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按传统小烧酒标准生产白酒则满足不了消费需求。而长期以来,消费者形成了北方少出或不出名优酒的观念,由此来看,北方烧酒的传统酿造工艺亟待升级。
白酒对生态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其要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体现“浑然一体”的境界,生态价值是传统工艺白酒高端价值的体现。
辽宁大连长兴酒庄创新开发的“辽一酒”,并非辽宁前列之意,而是指将北方传统烧酒(习称“小烧”)较简便的工艺转变为相对复杂的工艺,创新传统复合工艺,使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化。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新工艺催生了一种白酒的新香型——辽香型。
优异的生态资源才能生产出优良酒品,辽一酒的研制者王贵玉,抓住传统白酒升级换代的机遇,传承传统工艺,瞄准原生态白酒开展工艺创新,采用高粱酿酒,改变用曲简单、发酵期短,简单蒸馏,短期储存的现状,通过精心研究,反复实践,使北方烧酒也酿出消费者喜爱的优质酒品。
二创新低醉酒度白酒工艺
辽香型白酒的代表酒——辽一酒,倡导、探索、创新的低醉酒度工艺技术,具有以下创新能力。
“三高二长”工艺。辽一酒广采名优酒生产工艺之长,创新推出高温大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流酒、长期发酵、长期储存的“三高二长”工艺。研制者根据北方烧酒的特点,优化工艺条件、工艺技术和产品风格特征的设计方案,重新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和品质优化,增加了产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创新质量风格,改变了原北方烧酒低温、短期发酵的常规。
辽一酒配料考究,多粮酿制。东北盛产高粱和杂粮,发展多粮复合香型白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采五谷精华,使原料配比更科学合理,为发酵微生物提供了合理化的代谢特质和条件,创造了氨—糖反应的特质基础,颠覆了原北方烧酒单粮酿造的传统。

辽一酒的工艺创新与质量控制(二)


创新北方烧酒窖池结构。发酵窖池采用水泥、岩石、红砖、泥底复合型窖池,不做防水处理,留有低位渗水池,防止了地上水的浸扰,使发酵材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采用保温蒸瓶蒸馏,节能冷却工艺。新工艺有效地提升了北方烧酒的蒸馏控制条件和小烧的蒸酒水平,鼓风晾碴利于排酸增氧,实现了稳、准、细、净的操作过程。
保留传统操作工艺,采用半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入池条件的准确,克服了作坊式的生产管理复杂、劳动强度大、入池条件较难准确控制的弊端。
采用大曲和复合高温多菌种微生物发酵技术。此项技术对增加丰富北方烧酒复合香气和醇厚感起了决定作用,改变了北方小烧酒用小曲、糖化酶的旧工艺。
选用山泉水。改变了北方小烧酒不注重酿造水源选择的旧习,优良的水质使辽一烧酒复杂发酵过程有了可靠保障。
优化酒体。缓慢蒸馏,量质摘酒,入库分极调度后储存,提前完成勾调程序,长期储存,是原浆酒生产的独到之处,实现了酒体优质化。
三入池条件的控制发酵与管理
辽香型白酒选用优质瓣状高粱、玉米面、小麦粉、大米、黄米、酒糟等优质原料,科学合理搭配,热浆润料,大汽蒸煮,保证了糊化彻底;发酵期30天—40天;合理控制入池温度、水分,防止了酸度过高。发酵醅酸度适当略高,有利于改善酒的风味,但不利稳定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控,发酵时,入窖踩实料醅,窖帽封严,及时跟窖,管好黄水,保证不淤窖池,不漏原料,不污染杂菌,不淋浆,不酸败;严把曲子、酵母质量关,保证有足够的糖化发酵力,科学控制发酵,在品质上追求原生态酿酒,即原汁原味的无公害的(不用香味添加剂)优质酒,经长期储存,酿成高品质的优质酒;从长远看,放弃加香和化学勾调工艺,符合未来国家对白酒使用添加剂的管理,是一种新型优质酒。
四辽香型白酒的定位
北方气温温差大,夏酷热、冬严寒,发酵条件不易控制,操作难度大,生产浓、米、酱香型白酒处于相对劣势。辽一酒的研制者根据自然条件优势,取长补短,创新北方烧酒工艺,避开季节气温对酿酒生产的影响。
在微生物活跃期、延缓期调整菌类及曲子、酵母的使用量,利用水分大小,酸度高低的因素,创造增加美拉德反应的条件和机会,增加北方烧酒中的高温复杂成分。经过储存,白酒呈现出淡淡的酱香,丰富了北方烧酒的口感,形成一种新的香型。
辽宁省瓦房店市,四面环山,苍翠环绕,泉旺水丰,气候宜人;这里时而烈日炎炎,时而雾气笼罩,山坳中的旋转风,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小气候,周边近百平方公里的土壤、降水量、光照、大气温度、水域的地质地貌及周边环境、自然状态、水资源、微生物的微环境,均处于原生态状态,符合生态酿酒要求。
辽香型白酒的代表酒——辽一酒正是在这种原生态的小环境下酿成,因此,在产品质量上,提升了传统工艺酒的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