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库网(jiuku365.com)美酒百科频道的《解开关于葡萄酒的常见误区》内容,更多精彩欢迎访问红酒葡萄酒专题!

很多人越来越青睐葡萄酒,但却缺乏必要的知识,以至闹了很多笑话。在人们对于葡萄酒的消费观念中,存在很多误区,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尽损优雅形象。

葡萄酒的度数都很低?

相信在您喝过雪莉酒和波特酒后就会改变这个想法,雪莉酒和波特酒在酿造期间会加入白兰地烈酒中止发酵,保留了较高糖分同时酒精度数也更高,雪莉酒和波特酒的酒精度都在20左右。

甜酒里面加了糖?

许多消费者在饮用甜白、冰酒、贵腐等等甜度较高的葡萄酒时以为酿酒师在酒液中添加了糖。其实,酿造这些葡萄酒的葡萄要么本身糖分含量就高(如仙粉黛)、或者糖分被浓缩了(如冰酒)、或者被贵腐菌感染了,导致酒液发酵后残糖含量比较高,口味当然就会甜了,根本不需要加糖。

女性更适合喝白葡萄酒?

虽然不知道这个谣言的是怎样开始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区别只在颜色、单宁和酚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说起来应当是红葡萄酒更美容,白葡萄酒更适合佐餐,这个说法真的是无稽之谈。

容量单位为ml的不是原瓶进口酒?

cl/毫升、ml/分升都是可以出现在葡萄酒酒标上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有禁止使用ml的规定,所以国外的葡萄酒生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计量单位。

螺旋盖比较低级?

螺旋盖的历史与软木塞比虽然短了点,但是是十分实用的葡萄酒瓶塞。要知道,不是全部葡萄酒都需要陈年,对于一些装瓶后几年内就到达适饮期,无需在瓶中呼吸的葡萄酒来说,螺旋塞的密封性很强,而且性价比非常高。

闻到二氧化硫是假酒?

二氧化硫是允许添加到葡萄酒中,而且这个过程十分必要。它可以起到杀菌消毒、抗氧化的作用,有利于葡萄酒的保存,世界上不存在不添加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哦!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白酒常见的几个误区,不要再被欺骗了


喝酒是我们生活中难免的事,接待应酬,亲友聚会,都会以酒为媒,把酒言欢。但在生活中,“酒精”、“勾兑”、“原浆”等与酒相关的关键词,相信酒友们日常生活中一定听到过这些话,有的夸大其词,有的危言耸听,太多的白酒误区困惑着酒友们,那么,真实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

要解答这些白酒的误区困惑,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作为一般消费者,大多数还是不清楚什么叫传统工艺酿造?什么叫新工艺酿造?

传统工艺白酒

传统工艺即固态发酵法工艺,其过程较为复杂,酿造周期较长,这种纯粮酿造的酒品质一般都不会差,用慢工出细活形容最合适不过。

新工艺白酒

新工艺白酒,就是现代技术的酒精勾兑酒。它们走的是酒精发酵的路线,最早参照的是苏联生产伏特加的办法:先将粮食原料依照标准工艺生产出高纯度酒精,再稀释改制成白酒,如液态法制成的白酒。

新工艺白酒和传统工艺白酒其实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酒的传统工艺代表着中国酒文化中最质朴原生态的方面;而新工艺白酒则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便捷生产方式。

明白了上面两个概念,下面正式步入我们的纠错环节:

1.好酒不口干、不上头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了解喝酒为什么会口干、上头,首先须了解酒精作用的原理。

含酒精的饮料进入人体以后,会刺激肾脏,加速肾脏的过滤作用,人更加容易上厕所。同时,当酒精溶于血液进入人体细胞后,会促使细胞内的水暂时渗透到细胞外部,导致体内储存的部分水分被排泄到体外。

这种体液减少的状况通过神经反射,会使人产生口渴的感觉,尤其是饮用过量的白酒后,更容易感到口渴。由于喝酒加快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水份的流失,所以酒喝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口干。

有些人酒下肚后,会产生头痛、头晕的反应,这就是上头。由于酒精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使大脑供氧不足,因此酒喝到一定的程度也必然会有头昏的反应。

2.年份酒就是好酒

这几年很多人热衷于买年份酒,认为年份酒就是好酒。所以导致市场上很多做酒不过几年的酒厂就敢号称自己有10年、15年、30年、50年的年份酒,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窖未出世,年份已久远”。

大家要搞清楚年份酒是什么,年份酒不是指一瓶酒存放了多长时间,而是指这瓶酒是用一定年份的基酒进行勾兑的。举个列子:茅台15年年份酒是指用不低于15年的基酒,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来勾兑的。

3.发黄的酒才是好酒

错!黄与不黄,真不是决定酒好坏的标准。

发黄原理:白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酵解和多糖反应,酒中的某些物质会发生呈色反应故而会显微黄色。

变黄影响因素:酒色变黄与原料、酿造工艺、储存环境及储存时间、及酒的香型都有紧密联系,特别与时间和储存有关。

如今很多人认为发黄的酒一定是好酒,为了迎合这部分消费者对酒色的需求,很多酒厂采用一些人为手段使白酒变黄,新入道的酒友们可要谨慎啦!

4.勾兑,是潜规则还是显规则

一提起“勾兑”两个字很多就想到了掺水、酒精等等一系列不好的东西。其实大家一直对勾兑酒有误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勾兑酒其实就像炒菜一样,你炒菜得放盐、油、味精等等各种调味料炒出来的菜才好吃。

酿酒也一样,你需要把不同生产时间、不同度数的纯粮食酒,经过勾兑、调制才能酿出好酒。这个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调制、勾兑的,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和很纯熟的技巧才能勾兑出来。

酿制白酒有“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的说法,这三分艺术说的就是勾兑酒。酒勾兑得好能让酒体协调、平衡,从而烘托出主体的香气,获得更多出色的风味。

5.基酒(原浆酒)不能喝

不好意思,你被骗了。

原浆酒,就是固态发酵蒸馏后得到的原酒,酒厂通常称之为“基酒”。事实上,在新工艺酒产生以前,所有的酒都是原浆酒。

很多人都说,原浆酒不能喝,其实,原浆酒是可以喝的。不过刚刚酿出的原浆酒度数很高,最高可达到70余度,浓香型则在65度左右,通常认为需要存放两年左右方可饮用。储存年份长的原浆酒都是酒厂的宝贝,在市场上价格也很高。如果你去酒厂能喝到该厂最早年份的原浆,那就是对你最高款待。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市场上原浆的概念炒得如火如荼,各种作假的行为早早的透支了人们对原浆酒的信任,实为可悲。

6.挂杯就是好酒

首先要知道挂杯是如何形成的。

从物理力学角度解释:当酒液在杯壁上铺满,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蒸发作用加强,而酒精的沸点比水要低,它首先蒸发于是形成一个向上的牵引力。

同时由于水和酒精相比,单位面积的表面能高,酒精浓度下降了,酒液的表面能会增高,表面张力增大,在杯壁上的附着力也增大,所以酒液到处便累积形成一个拱起。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重力最终取胜破坏了酒液表面的张力,酒液下滑释放出“酒的眼泪”。所以说挂杯其实是酒精和水的一个交战,酒精含量高的酒挂杯都漂亮。

那挂杯的酒就是好酒吗?显然这个观点太绝对了,白酒挂杯多数时候是由酒精含量造成的,但是目前一些“新工艺”白酒通过某种添加,也能达到或者增强挂杯的效果,比如那些市场上流行的假老酒,挂杯也是不错,但其品质就真的堪忧了。

7.酒精勾兑的酒不能喝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要理解工业酒精与食用酒精两个概念。工业酒精俗称甲醇,其饮用危害家喻户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众多历史原因,食用酒精也成了工业酒精的替罪羊。

其实国家是允许使用食用酒精勾兑酒的,只是中国白酒成分复杂,在勾兑的过程中商家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必然使用各类添加剂,勾兑的技术不成熟以及勾兑掺假的问题致使勾兑酒市场鱼龙混杂。

最后小编想提醒大家,喝酒是种享受,但是小酌怡情,酗酒伤身。

葡萄酒中常见的五种添加剂


从酒标上,你是无法获知一瓶葡萄酒中是否添加了单宁粉或紫米加(MegaPurple)的。本文将介绍葡萄酒中常见的5种添加剂。

如果你天真地以为发酵葡萄酒汁会神奇地转化成葡萄酒的话,那知道了无论是超市品牌葡萄酒还是膜拜酒都会在酿造过程中使用添加剂的真相后,你是不是会非常惊讶?事实上,就在葡萄酒酿造早期,葡萄酒生产商就经常在酿造过程中加入糖分以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和酒体的饱满感,使用亚硫酸盐作为防腐剂,利用鱼胶过滤葡萄酒中的沉淀。现在,葡萄酒生产商经常使用酒石酸(TartaricAcid)、酶(Enzymes)或者其他的物质来增加葡萄酒的平衡感、口感或者是颜色。

葡萄酒中会有哪些添加剂

下面将介绍葡萄酒中常见的5种添加剂。

1.酒石酸

当葡萄酒中的自然酸度不足时(在温暖、炎热的产区比较常见),许多葡萄酒生产商就会利用酒石酸来增加葡萄酒的酸度。

2.紫米加

紫米加是用葡萄生产的一种密度非常高的物质,只要往葡萄酒中加入微量的紫米加,葡萄酒的颜色就能由淡红色变成深红色。

3.亚硫酸盐

所有的葡萄酒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亚硫酸盐这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但是大部分酿酒师还会往其中加入微量的亚硫酸盐作为防腐剂。

4.单宁粉

生产单宁粉的成分来自葡萄皮。当红葡萄酒口感较寡淡,结构不够时,一些葡萄酒生产商就会往其中加入单宁粉。

5.酵母

酵母分为人工酵母和天然酵母,天然酵母生长于葡萄园的葡萄皮上。很多葡萄酒生产商会购买人工酵母来发酵葡萄酒;少数葡萄酒生产商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只用天然酵母。

名人关于葡萄酒的趣味名言


美国《佳酿》杂志创办人菲利浦塞尔登认为:在本质上,酿酒人好像就是在执导一部电影,他按个人的理解,塑造葡萄酒的酒体结构、滋味、神韵和特点,从而创作出酒文化的艺术佳作。

1、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留下许多富有哲理的明言,你是否听过这一句:好的葡萄酒证明了上帝希望我们幸福。

2、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日本酒评家叶山考太郎的定义是:幸福的家庭是回家等着温暖的太太和冰凉的香槟,不幸的家庭是等着冷淡的太太和温热的香槟。

3、英国著名酒评家约翰艾塞克为英国葡萄酒指南奖章获得者安德鲁杰佛的《红酒圣经》所做的序言指出:如果你想要更具有艺术气息、更健康、更有乐趣的人生,何妨花点时间来了解葡萄酒。你不一定要成为品酒家,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一些基本概念。

4、第22届法国美食皇帝桂冠得主勒克里翁酒店的酒窖总管大卫比罗这样论述餐馆的葡萄酒服务对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性:好酒留给他们的回忆会把他们带回品酒的餐馆。

5、对红酒频有研究的香港女作家张小娴在《亲密心事》中,这样认识杯酒人生:男人对旧情的记忆与红酒类似,乃是以收成论。所谓收成,并不是他当时得到一个怎样的女人,而是男人自己有什么收成,收成就是男人的机遇。女人对旧情的回忆也跟红酒一样,但不是以年份论,而是以品质论。

6、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人应该吃热狗配啤酒,却奢望吃鱼子酱配香槟。

7、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故乡位于卢瓦尔河谷的希农城堡(Chinon),这里以品丽珠红葡萄酒而著称。她在写给钢琴家肖邦的第13封情书中写道:我们彼此的心,红得已越过希农的葡萄酒了。

8、美国《佳酿》杂志创办人菲利浦塞尔登认为:在本质上,酿酒人好像就是在执导一部电影,他按个人的理解,塑造葡萄酒的酒体结构、滋味、神韵和特点,从而创作出酒文化的艺术佳作。

9、大名鼎鼎的拉图酒庄(ChateauLatour)现任总裁费德列克安杰乐先生告诉人们: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酒看作是来自土地给予人的礼物,而不是品牌。

10、着有《女人鉴赏葡萄酒指南:购买,搭配,享用》一书的美国葡萄酒作家莱斯蕾萨波科调查发现:女人通常并不太关心葡萄酒的评分,而是更多地关注它的味道和风格。

11、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戴维哈维认为,葡萄酒的鉴赏知识是一种文化资本。他在《地租的艺术:全球化、垄断与文化的的商品化》指出:酒搭配对了,可能有助于签下好几桩重大商业契约。你会信任一个不知道怎么挑酒的人吗?

盘点市面上购买葡萄酒的 8 大误区


葡萄酒的种类千千万万,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会有特别多的疑惑,同时也会走进误区。今天小编就会大家盘点市面上购买葡萄酒的8大误区,让你买到更好的葡萄酒。

1、贵的葡萄酒品质一定好?

有些消费者认为葡萄酒越贵,品质越好,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例如,前几年,有些地区,普通日常餐酒要卖到300元/瓶,有些销售商更夸张卖到500-1,000元/瓶。这类葡萄酒虽然贵,但品质并不一定优秀,因为这是酒商从中谋取暴利。因此,贵的葡萄酒并不一定品质好,但品质高的葡萄酒价格通常都较贵。

2、法国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

很多刚入门的葡萄酒爱好者,经常会有这样的误区:法国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喝葡萄酒就要喝法国葡萄酒。其实这是错误的。法国葡萄酒的历史悠久,出产很多高品质的葡萄酒,如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和罗曼尼康帝(LaRomanee-Conti)等,但同时也出产非常低端的日常餐酒,如欧盟餐酒VCE,日常餐酒VDF,地区餐酒IGP等。

相对而言,欧盟餐酒VCE、日常餐酒VDF和地区餐酒IGP并不是品质特别好的葡萄酒,市面售价也多为100元/瓶以下。这类葡萄酒品质很多不及澳洲、美国和智利等新世界国家葡萄酒的品质。因此,法国葡萄酒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

3、南非、阿根廷等国家没有好酒?

有些消费者会认为像南非、阿根廷这类的小众国家,出产不了什么顶级好酒,品质肯定一般。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南非的斯泰伦布什(Stellenbosch)号称南非的波尔多,也出产很多顶级的干红葡萄酒,如薇芳酒庄(Vilafonte)等。就连罗斯柴尔德家族都跑去南非酿造葡萄酒。阿根廷门多萨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马尔贝克葡萄酒,如阿根廷酒王卡氏家族酒庄(CatenaZapata),国际均价达3,135元/瓶,多次获得国际葡萄酒竞赛大奖。

4、中国葡萄酒不考虑?

很多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会有偏见,觉得国内酿造不出顶级的葡萄酒,很多都是三精一水的假酒。其实,中国葡萄酒品质已经节节攀升,尤其是以宁夏产区为代表的一些酒庄,多次得到国际认可,荣获国际葡萄酒大赛的金奖,如贺兰晴雪酒庄、银色高地和铖铖酒庄等。

5、酒评家的高评分一定比低评分的葡萄酒品质高?

买酒时,通常酒评家打分越高的葡萄酒,其品质越好。但并不代表:评分高的葡萄酒一定比评分低的葡萄酒品质好,因为不同酒评家之间的评分标准不一样,同时不同国家和产区的评分也不一样。比如帕克给一款法国酒打88分,《葡萄酒观察家》(WineSpectator)给一款西班牙打90分,并不能说这款法国酒一定比西班牙酒差,因为二者是不同国家产区之间的对比,风格完全不一样,并没有可比性。

而同一国家、同一产区和同一风格的葡萄酒,其同一酒评家的评分越高,一般葡萄酒的品质越好。如同为波尔多玛歌村的葡萄酒,帕克分别给95和90分的评价,那通常95分的葡萄酒品质比90分要高。

6、免税店买酒,一定便宜吗?

很多人认为在免税店买酒,价格非常便宜,但真的如此吗?通常在免税店买酒,免去的只是关税,但消费税和增值税还是包含其中,整体价格依然较高。并且从港澳入境,只能携带一瓶(750mL以下)5,000元以下的葡萄酒,而从其他国家入境,最多只能携带2瓶(1.5L)以下的葡萄酒。虽然在免税店的价格会比市面或商超的价格便宜10-20%,但如果普通的酒庄打个7折,还是会比免税店便宜,所以不同渠道的售价也会不一样。

如果你在免税店买一瓶价格超过5,000元的葡萄酒,那超额部分还需要缴纳60%行邮税,所以,免税店买酒并不一定会非常便宜。

7、只要带拉菲字样葡萄酒,品质肯定好?

拉菲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只要提到拉菲,人们就会想到电影桥段中的82拉菲。虽然拉菲集团出产的葡萄酒品质确实有保证,但国内很多品牌也打拉菲的擦边球,如拉菲**园,**拉菲等。通常这些葡萄酒与拉菲没有任何关系,品质有时更是不敢恭维,还不如普通的法国日常餐酒。因此,带有拉菲字样的葡萄酒,品质并不一定就好,还得看是不是拉菲集团生产的葡萄酒了。

8、品牌越响,葡萄酒品质越好?

市面上,很多消费者会认为这个品牌越响,其葡萄酒品质就一定非常好。但是不是这样呢?例如**乐事,在中国这个品牌曾是大单品,耳熟能详,但品质并不一定非常高。大品牌葡萄酒通常价格和质量会更加稳定,但并不代表葡萄酒品质就非常高。

这些葡萄酒认识误区,你中招了吗?


葡萄酒作为一种舶来品,难免会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论调,葡萄酒新手们有可能认为这些道理真实,其实则不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被这些道理忽悠了。

误区一:葡萄酒等于红酒

很多人一提起葡萄酒,就认为葡萄酒等同于红酒。

纠正:其实,葡萄酒按照颜色分类,不止包括了红葡萄酒,还包括了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有些粉丝之所以认为葡萄酒等于红酒,是因为红酒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缘故。

误区二:干红就是红酒中含水少

在气象学中,空气干燥一词中的干指的是空气中含水量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就将气象学中干的意思乾坤大挪移到了葡萄酒中,认为干红指的是含水量少的红酒。

纠正:在葡萄酒学科里,干酒指的是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的葡萄酒,所以,干红自然指的就是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的红葡萄酒了。也就是说,葡萄酒学科里的干针对的是酒中的含糖量,而非含水量。

误区三:酒是陈的香,买回的葡萄酒应放置几年再喝

中国历来有酒是陈的香的说法,所以一些葡萄酒爱好者也根据这一说法,将购得的葡萄酒特意在家存放好几年,希望凭借时间的积淀来获得陈酿的葡萄酒。

纠正:许多葡萄酒其实是不需要也不适合陈酿的,例如一些在装瓶时就已达到最佳饮用期的年轻红葡萄酒和许多干白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这些酒在年轻时饮用才能获得最佳口感。而且,那些适合陈酿的葡萄酒,也大多是在酒窖里的橡木桶中完成其陈酿阶段,而非在酒瓶中。

误区四:葡萄酒酒度很低,可以放心饮用

有些人认为,葡萄酒的酒度相对白酒来说显得很低,所以,即使是酒量很差劲的人亦可放心大胆地饮用,因为它的低酒度绝对不会使人醉倒。

纠正:根据葡萄酒的定义,其酒度是不能低于8.5度的。目前国内市场上大多数葡萄酒的酒度为12度左右。一些葡萄酒专家也常常用葡萄酒的后劲很强大这句话来告诫人们一定要把握好葡萄酒的饮用量。

误区五:葡萄酒价格越高,口感越好

一些消费者鉴于葡萄酒是奢侈品的说法或自己的面子问题,认为葡萄酒的价格越高,口感也会越好,所以在购买葡萄酒时,一般只选贵的或进口酒。

纠正:其实,并非所有价格高昂的葡萄酒,其口感都优越。影响葡萄酒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产区、品质和评分等,但是并不是越贵越好,很有可能一瓶相对便宜的葡萄酒有着出人意料的好味道。尤其是随着进口关税逐步降低,很多来自于新世界的葡萄酒都有着超高性价比,所以要勇于尝试。例如,一些价格较高的陈年老酒因含较重的烧焦气味,反而不能被一些口感较淡的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在消费葡萄酒时,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口味喜好和风格,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经济状况,正确、理性地选择适合的葡萄酒。在葡萄酒世界里,只有适合自己的酒,没有最好最贵的酒。

误区六:此酒为某大师酿造,品质一定好

相信一些葡萄酒爱好者在超市选购葡萄酒时都遇上过这类情况:一些酒水导购员在推荐某款葡萄酒时,常说此款葡萄酒出自某位酿酒大师之手,工艺精湛,所以这款酒的品质一定优良。

纠正:葡萄酒业界的专家常说:葡萄酒先天在于原料,后天在于工艺。说的就是,一款葡萄酒品质是否优良,主要决定因素为葡萄原料尤其是葡萄品种,而较少取决于葡萄酒酿造工艺。所以,如果酿造葡萄酒的原料存在很大缺陷,那么酿酒大师们通常情况下也是回天乏力的。

误区七:有挂杯才是好酒

纠正:一般来讲,出现挂杯只表明葡萄酒中酒精、糖和甘油的含量较高,其口感可能会比较丰腴,但这并不是评判一瓶葡萄酒好坏的绝对标准。比如某年气候炎热,葡萄中的糖分较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高,也有可能出现挂杯,但炎热的天气也往往会使葡萄的酸度不足,使葡萄酒缺乏坚实结构。所以挂杯现象并不是酒评家评价酒款好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