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酿造历史悠久,并且还是一个产酒大国,但是对于葡萄酒,却没有太高的地位,中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无从考证,但作为酒的一种,也是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葡萄多为自然界生长的野生葡萄,但《诗经七月》中的葡萄一和多种栽培作物并列在一起,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栽培葡萄了。

葡萄酒在中国并不是主要的酒类品种,葡萄酒主要集中在西域吐鲁番地区。可能汉民族觉得葡萄原料的生产带有季节性,而且远不如谷物原料方便,所以并没有大面积的进行推广。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虽然曾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内地的葡萄酒,一直是断断续续维持着。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例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吐鲁番出土文书》(现代根据出土文书汇编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从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是较大的。

中国传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主要有两种,一为自然发酵法,葡萄无需酒曲也可以自然发酵成酒。元代诗人:翠虬天桥飞不去,颔下明珠脱寒露。垒垒千斛昼夜春,列瓮满浸秋泉红。数霄酝月清光转,浓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即是说的这种自然发酵法。另一种是加曲法,其实这种方法有点画蛇添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某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的原理,还把葡萄酒酿造技术记载在史料中。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中国各地菜系与葡萄酒的完美搭配


粤菜: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适合搭配清淡型干红,干白或桃红葡萄酒。

湘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适合搭配清淡型干红或桃红葡萄酒。

川菜:烹调方式以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适合搭配甜型的葡萄酒或桃红葡萄酒。

鲁菜:原料多选畜禽、海产、蔬菜,善用爆、熘、扒、烤、锅、拔丝、蜜汁等烹调方法,偏重于酱、葱、蒜调味,善用清汤、奶汤增鲜,口味咸鲜,适合搭配浓郁型干红和干白。

贵州菜:擅长爆、炒、蒸、煮、炖、烧、烤、煎等技法,具有酸、香、异、辣的口味特点,原料多选择腌制或风干的肉、鸡、鱼,酸汤和干锅的做法十分常见,适合搭配浓郁的干红葡萄酒。

江浙菜:江苏地区的烹调方式以炖,焖,蒸,炒为主,重视调汤。调味重清,鲜,擅用糖;浙江地区烹调方式以炒,炸,烩,熘,蒸,烧为主。两者调味重清,鲜,擅用糖,适合搭配清淡型干红,干白或桃红葡萄酒。

上海菜:讲究选料新鲜,注重活、生、寸、鲜,四季有别。调味擅长咸、甜、糟、酸。以烧、生煸、滑炒、蒸为主,其中以生煸、滑炒为最多特别,爱用浓油赤酱。汤卤醇厚。适合搭配浓郁的干红和干白葡萄酒。

新疆菜:既有清真菜的特性,又体现西北菜系味重香浓的烹饪特点。原料丰富,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等,多采用爆、烤、涮、烧、酱、扒、蒸的制作方法。适合搭配香气浓郁,使用过橡木桶熟成的红葡萄酒。

云南菜:具有选料广,风味多的特点。原材料多选择山珍、水鲜。口味特点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适中,讲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适合搭配清爽型的干白或干红葡萄酒。

京味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宫廷菜、官府菜等融会而成,口味浓厚清鲜,质感多样,菜品繁多,四季有别。烹调技法,以爆、炒、熘、烤、涮、焖、蒸、氽、煮见长。适合搭配清爽多果味的干红和干白葡萄酒。

东北菜:烹调方式擅于扒、炸、烧、蒸、炖、锅等做法,以炖、酱、烤为主要特点,外形略显粗糙但色重味浓。适合搭配浓郁的干红葡萄酒。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适合搭配浓郁型干红和干白。

徽菜:烹调方式多为红烧,清蒸,烟熏,烧,炸,熘。调味以糖,芫荽、辣椒配色佐味,适合搭配浓郁型干红。

葡萄酒与葡萄


葡萄酒离不开葡萄,葡萄的品质决定了葡萄酒的好坏,要想了解葡萄酒,那就先要了解葡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葡萄在植物学属于灌木的一种,其平均寿命大概是六十年,生命期依照各品种和地区气候及人工照料因素而有所差异。通常一株新的葡萄栽种后第三年才开始收成用來釀酒。前十年為幼年期,根还不是很深,所釀造出來的红酒在口感上通常帶有清新、清淡和新鮮的果香和花香;此種的葡萄酒大多在裝瓶以后一、二年便必须开瓶饮用,以便充份享受其清新和新鮮的风味,沒有太大瓶內陈釀bottleaging的价值。接下來的三十年則是成年期,葡萄逐渐进入全盛成熟的量产期,又因根部渐渐深入地下为葡萄带来丰富的矿物质,此时的葡萄不论在色泽或甜度上都十分充足,因此所釀造出的葡萄酒便开始展现出该品种特有性格与芳香。

葡萄的寿命在开始迈入第四十年之后,便开始進入衰老期,葡萄活力开始逐渐衰退产量递减,但也因為产量減少,所出的葡萄不论在色泽或口感上都更加浓郁。更因葡萄扎根已深,随着品种不同,根系已深入地下十至二十米。強大的根系因此更能充份地吸取矿物质,因而可釀造出该产地地质特有的葡萄酒风味;法文中以terroir这个字诠释了产地特有的品质、气候與葡萄酒特性。葡萄酒带有所谓土质芳香terreux(法文)形容葡萄酒含有地质丰裕特有的气味,而这种葡萄酒有很高的陈酿价值。陈酿后的葡萄酒酒香成熟优雅,风味香醇。有些产区酒农特別在标签上注明老葡萄Viellevigne,背后标签则注明产于上百年的葡萄,这种标志方法,在法律上並沒有规范。

各个酿酒国家基本上都有不相同的葡萄种植法规酿酒法则,例如葡萄的种植密度喝葡萄酒的产量,每公顷葡萄田內都有一定限制;又如在法國若非久旱不雨,葡萄田在葡萄生长期是不准灌溉的、美國可以灌溉、西班牙不准糖份的添加Chaptalisation等。葡萄每年大概在六月二十日左右开花(因产区不同而不同),大概在这之后的一百天便是葡萄收成日。一般在採收之前有很多的葡萄汁检测工作,以便推算将来葡萄的成熟度等,這是酿酒师工作的开端-检测葡萄的成熟度。到了收成期最怕下雨,因為葡萄成熟採收之前吸收大量水份,就如同在葡萄汁加了大量的水;波尔多Bordeaux在1992和1999年的收成期碰巧是在雨中进行,使这些年份的葡萄酒在色香味上都失色不少。有些著名的酒厂甚至有小型直升机,在收成期间让直升机在葡萄田上空做低空停滯盘旋,目的在于吹干附著在葡萄上的露水,並把採收的时间安排在下午,即葡萄经过日晒后进行,以把葡萄以外不相干的水份減低到最少的程度。

中国主要葡萄酒产区


中国凭借较合适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为中国葡萄酒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葡萄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涌现出不少优质的葡萄酒产区,但由于葡萄生长所需的特定生态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葡萄酒产区分布较分散,多数集中在中国东部,规模也参差不齐。目前,据统计显示,中国葡萄酒产区主要有8个,分别是胶东半岛产区、昌黎-怀来产区、东北产区、宁夏产区、新疆产区、甘肃武威产区、西南产区和清徐产区。在地理区域上,这8大产区大致还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片区。这三大片区葡萄酒产区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地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酿制出美酒佳酿。中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在北纬25至45度广阔的地域里,种植着各具特色的葡萄品种,分布着多个葡萄酒产地。气候条件也较为合适,即便在冬季温度低至零下40℃的通化产区,以及夏季温度高至45℃的吐鲁番产区,也能种植出品质尚佳的葡萄。地形的多样性也有利于葡萄的种植,如云南高原上就有米勒产区,还有坐落在沙漠边缘的甘肃武威产区,更有周边靠山的银川产区,四周环水的渤海湾产区。经过多年的成功引种以及栽培试验的顺利完成,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国确实有很多地区适宜栽培葡萄,而且还能种植各种各样不同的葡萄品种,满足葡萄品种多样性的需求。

葡萄酒进入中国的初期历史


最早见识波尔多葡萄酒的国人,或许当数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副总办斌椿率领的游历泰西使团(中国人首次出使欧洲,斌椿自称“中土西来第一人”)。据随行做翻译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在《航海述奇》中记载,使团于同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里昂抵达巴黎,下榻于一家名叫“阁朗达”的旅店,张德彝描述旅店的饮食时,提到“其色或黄或红、或紫或白;味或苦或甘、或酸或辣不等”的数种洋酒,其中的“波兜”或许就是指波尔多葡萄酒。同治九年,张德彝又随兵部左侍郎崇厚为“天津教案”专赴法国道歉,但不巧赶上“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使团便先辗转波尔多。众所周知,土质和气候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根本因素,在张德彝的《三述奇》中可以看到,他显然已经敏感地注意到波尔多的气候有些特别,比如在同治九年十二月的日记中,二十日“天时暖而多雨,入夜微凉”,二十三日“早见露结为霜,水始成冰。巳初,暖则皆化”,二十四日“终日阴晴风雨不定”……张德彝这次对波尔多市的译名采用了徐继畲的“波耳多”,但喝到波尔多葡萄酒时,他又译为“柏都”,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一日的日记写到旅店对门的当地人郎柏尔请他们小酌时,“酒则舍利、高酿、醁芝、柏都等”。—“舍利”应是“Sherry”(雪利酒),“高酿”应是“Cognac”(干邑),“柏都”应是“Bordeaux”(波尔多)。光绪五年,又有两位中国人游历波尔多,即驻法公使馆参赞黎庶昌和法文翻译马建忠。据黎庶昌在《西洋游记》描述,他们于光绪五年七月初十下午六点钟抵达波尔多—他把波尔多又译为“包尔兜”,文中写道:“法国最大之码头,东南数马赛,西数包尔兜。所产葡萄红酒极有名,为法国税项巨款之一。”有趣的是,黎庶昌和马建忠下榻的旅店,正是张德彝他们当年住过的“诺得尔佛朗腮”(法兰西酒店),而且“其主人犹能记忆”。

中国葡萄酒起源于西汉?


《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已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此口福的。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班府元龟卷970》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即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的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一九一五年,张弼士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适逢旧金山各界盛会,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国际商品大赛。张就把随身携带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红葡萄酒”、“琼瑶浆”等送去展览和评比,均获得优胜。后来,“可雅白兰地”改为“金奖白兰地”,一直沿用到现在。

葡萄酒礼节与常识


葡萄酒礼节可谓十分繁琐,但是葡萄酒的乐趣就体现在这一系列的繁琐当中。要想真正体味到葡萄酒内在的品质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要喝出它最好的味道,不讲究葡萄酒礼节,会让你大失所看。

1、开瓶

开瓶是极其讲究的,不是想喝了就开,假如这样的话,一瓶好酒也会失往它原有的美味。通常,为了能让这瓶酒内的香味更加香醇,可以再饮用前先将酒打开,让酒透透空气,尤其是陈年酒,甚至是更久远以前封瓶,酒体还活在那个年代,让它与现在的空气交融一会儿,对酒体本身品质的凸显和提升将有大的帮助,年代久远的酒,一般还有一种陈旧的气体,让其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对酒体的还原有很大的好处。

2、选杯

杯子最好选用无色透明的,以便欣赏酒的颜色。杯子的外形最好是郁金香型,杯口往内缩一点,这样酒香便能凝聚。杯子还必须要有杯脚,这样不仅方便摇动羽觞,更可避免手的温度对酒的影响。香槟酒宜采用长型的高脚杯,以便欣赏酒的颜色和气泡。

3、倒酒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不过千万别把酒满上,最多将酒倒至杯中的三分之一处,即约在杯身直径最大处就足矣。由于,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在摇摆羽觞时才不至使酒溢至外面;同时,留有足够的杯内空间,可挽留从酒中逸出的香气。

但气泡酒不受“三分之一规则”的限制。原则上,气泡酒一直倒到气泡冒到杯口,类似于倒啤酒。如我们是顺着杯壁慢慢倒酒,则顶部气泡就会较少,这时斟酒的原则是三分之二。

4、检验

如在餐厅用酒,侍者开瓶后会向主人的杯中倒进一点点酒,在得到主人认可后才会换瓶或向其他人倒酒。试这口酒的目的是检验酒是否存在质量题目,而不是确认酒的口味是否对胃口。

5、举杯

从方便角度讲,手握杯身是最自然,也是最稳健的。很多人也是这样拿杯的。但正确的姿势是手指捏着杯身下的杯杆,甚至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杯底也是正确的,之所以这种既不自然、又不平衡的姿势才是正确的,是由于这一方面避免将人体温度网传导给葡萄酒,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响对酒的观赏。

或许在有些人的记忆中有一种将杯杆夹在中指和无名指间,用手掌托住杯身的握杯姿势。那是饮用白兰地时优雅而又浪漫的握杯姿势,但饮用葡萄酒时最好不要采用。假如自以为酒温太低,则也可以用这种姿势来对葡萄酒加温,而不必机械地、教条地按上面所说的方式举杯。

6、敬酒

西方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7、打转

葡萄酒进杯后不要即刻饮下,进口前还有个晃杯的动作。晃杯的目的是开释酒的香气,同时也是给酒留有更充足的氧化时间,使酒有柔和的过程。这也是酒不能倒太多的原因之一。

晃杯使酒液自下而上,并顺着杯转动的方向打转。好的晃杯动作会使杯中之酒形成较大的凹面,从而加速香气的开释和氧化;同时又有优美的螺旋状运动轨迹。晃杯时,千万不可将酒晃到外面。晃杯动作可通过在杯中放些水来练习。但水与酒是不一样的,一杯水可能已练到了打转自如,酒可能在杯中还是不听使唤地晃来晃往,有被晃出的危险。当然也可以偷懒,将羽觞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指按着杯底在桌面上“划圈”似地移动,以起到晃杯的作用。

8、酒温

饮用葡萄酒时,假如温度太低,酒的香味便会被封闭在酒中而挥发不出来,但假如温度太高,酒中的酒精体便会发酵而导致这款酒有可能产生香味化合物,极大地影响酒的品质。能够把握饮用时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认定饮用白葡萄酒的温度以16℃为限,而红葡萄酒不能超过20℃。

国产葡萄酒的“中国性格”


国内葡萄酒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机会点。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在全球葡萄酒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大形势下,中国葡萄酒产量持续上升,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7%,2012年达到最高13.8亿升。近两年受“三公消费”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葡萄酒产量随之小幅下滑,但2014年葡萄酒产量出现回升,同比降幅仅为1.4%。受益于国内消费驱动的需求提升,有观点认为,2015年国内葡萄酒产量将回升至正增长。与此同时,2014年国内中低档葡萄酒消费占比高于70%,已经占据了葡萄酒行业的一大半市场,葡萄酒价格下移已经成为行业新常态的重要标志。以张裕为例,中高档酒销售占比从2011年的70%降低到2013年的50%,而低档酒销售占比则从2011年的30%提高到2013年的50%。此外,今年张裕表示未来会把大众餐酒做到70%。推行中的大众酒路线和不断优化的渠道结构,表明国产葡萄酒也试图在当下的调整期内实现逆势崛起,尽管在过去与进口酒的市场博弈中略处下风,但本土葡萄酒试图在“中国性格”的塑造上开始绝地反击。“中国消费者在葡萄酒口感上具有阶段性,国产葡萄酒企业要有意识地迎合、引导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香气需求,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才是中国葡萄酒的市场。”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表示。市场博弈进口酒一直是国产葡萄酒的劲敌,在此之前,进口酒在中高端市场的步步紧逼使得国产酒份额下滑严重。特别是2005年进口关税下降后,新旧世界葡萄酒迅速涌入国内市场,其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9%持续上升至2011年的21%。但是,受严控“三公消费”的影响,2012年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增速趋缓,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21%左右。不过,这一状况或许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全球领先葡萄酒行业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酒智(WineIntelligence)最新发布的《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细分2015》(WineIntelligenceChinaPortraits2015)报告表明,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进化,消费主力正在从传统的高端名庄爱好者向年轻的、参与度较低并购买“入门级别”葡萄酒的一般消费者转移。伴随着进口酒市场价格的逐渐理性和渠道的慢慢稳定,较高毛利润催生的一大批投机型的进口酒经销商抽身离去,而部分以高端进口酒为主营的团购型专卖店也纷纷关门歇业。2005~2012年,智利、新西兰等新葡萄酒出口大国的关税持续下降。2012年以后,关税已经没有了进一步下降的边际效应。特别是2013年的“三公消费”限制,加上近年来电商渠道的逐步盛行(2014年电商渠道占比达27%),这在齐鲁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胡彦超看来,导致高毛利的高档酒销量大幅减少,进口葡萄酒渠道利润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显然,这也是国产葡萄酒趁势崛起的一个机会点,在大众酒时代,高性价比的国产葡萄酒凭借着深入的终端网络体系布局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近期,国产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的“全国寻找500家店长”规划可以看作是国产葡萄酒在渠道拓展层面的突破。“未来张裕将在全国搭建3000家连锁专卖店,今年计划先行开设500家店。”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裕先锋国际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健介绍道,这500家连锁专卖店将完全由张裕投资、个人经营,全部实行统一形象、管理、配送等。大众路线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在国内的葡萄酒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报告,2014年,葡萄酒(不包括起泡酒)在中国的销量提升4.5%(扭转2013年葡萄酒销量减少5%的局面)。中国不仅进口大量葡萄酒,而且正在发展其本土葡萄酒的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可以发现,本土葡萄酒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跟随法国潮流”之后,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依赖本土环境优势在葡萄种植方面中国已经成绩卓著。根据总部在巴黎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ofVineandWine)的报告,中国现在的葡萄园面积甚至已经超越法国,仅排在世界第一名的西班牙之后。也就是说,在葡萄种植面积方面,中国现在已经名列世界第二。“多年来,优质葡萄原料短缺一直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提高葡萄原料的质量是提高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所以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在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珍海看来,本土葡萄酒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也不能一味地照搬,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饮食习惯、配餐规则,到了中国,难免水土不服。“威龙致力于根据中国人的味觉习惯来改良工艺,酿出更加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另外,本土葡萄酒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则是对大众消费品定位的重视。国内龙头企业张裕的产品结构调整就在继续。“以前的时代不会回来了,张裕的产品线必须往下走,更亲民,张裕近期推出了13个品牌。”据孙健介绍,张裕今年的一大转型就是向中低端市场倾斜。“2010年开始的葡萄酒生产、销售形势新变化,国产葡萄酒产品结构正逐步发生改变,高端产品销售大幅下降,中低端产品销售逐步上升,2014年中低端产品销售比重明显增加。”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在王祖明看来,国产葡萄酒性价比不合理。行业内普遍存在产品成本高价格就要高的认识误区,甚至存在只要聘请国外专家和酿酒师就能种出好葡萄,或没有好葡萄也能酿造出好葡萄酒的认识误区,很多产品价格定位背离市场、消费者、产品品质等要素,往往从经营者喜好意愿为产品定价,因而失去很多消费者。葡萄酒大师简丝·罗宾逊表示,为了更好地销售葡萄酒,中国国产葡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在包装上完全不惜工本,有时包装费甚至超过葡萄酒产品本身。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遵循着“买最贵而不买最佳”的原则——尽管这部分市场日渐式微,但目前看来还没有到崩塌的时候。显然,在大众酒路线的指引下,具备“中国性格”的葡萄酒需要在性价比层面做出比进口酒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主动去规避减少过度包装、过度广告引起的非生产性投入,缩短酒庄酒走向普通大众餐桌的距离,并提升葡萄园的机械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葡萄酒的生产成本。齐鲁证券研究认为,从国际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葡萄酒更多的适用于大众消费。并且受进口酒高性价比冲击,国内中低档葡萄酒消费占比超过70%,价格下移已经成为行业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因此,未来国内葡萄酒消费将更倾向于高性价比产品,大众消费市场竞争会更激烈。中式个性与国外的酒庄相比,中国的酒庄尤其是那些近期密集而生的酒庄最不缺的就是富丽堂皇和奢华建筑,而最应该被重视的技术、个性或者说是本真质朴、手工匠心却在整个行业快速扩展的大环境下被有意无意地抛弃了。简丝·罗宾逊在她的《中国式庄园》一文中写道:“有数不清的中国富豪有着酿造中国最好且最贵葡萄酒的梦想。为此,他们雇用外国的酿酒师,高价引进葡萄苗或所谓的新技术。”也许,经历了一个狂热和急躁的黄金期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也需要一些冷静和理性。在与国际葡萄酒的对抗和博弈中,国内葡萄酒产品和葡萄酒从业者们目前还缺少什么?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面对多元化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中国葡萄酒必须张扬个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盯住市场,盯住消费者。同时凸显产区的个性,显现产区的优雅风格。”有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以给当下的国产葡萄酒企业家们带来一些启迪。博纳佰馥是一个在2011年才成立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酒庄”,创建它的是两个80后年轻夫妻孙淼和彭帅。据说,同在山东大学读书,后又一起去法国留学研习葡萄酒专业。完成了学业,两人在法国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回国创业,而他们选择的创业路径就是建设一个“传统、乡土、简约、古朴甚至手工的葡萄酒庄”。他们俩人有一个坚定的做酒的信念就是,做酒要用心做,而不是要用面子做。这里没有排场,甚至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没有奢华的场景和华丽的摆设,有的只是宁夏贺兰山脚下安静的葡萄园、直接去森林里现场挑选上好材质定制的橡木桶和从法国直接订购的让塑化剂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输酒管道……孙淼说,“在中国做酒庄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钱。这个上有觥筹交错的高尚酒会、下能双脚埋在泥土里的行业中,需要的是精准的手艺、大胆的尝试,而最重要的,就是踏实做酒的心,不浮躁,慢慢来。”当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也同时越来越专业的时候,本土葡萄酒需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出更多“有性格”的差异化葡萄酒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正在聚焦于中国风格探索。郭松泉认为,中国特色葡萄酒值得研究和推广。“例如,分布在武陵山脉等地区的刺葡萄酒,集中在广西区域的野生毛葡萄酒,以及集中吉林省集安和柳河的山葡萄酒,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绝无仅有,是中国葡萄酒同质化竞争中的一抹亮点。”郭松泉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华教授认为,原产地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以及所采用的栽培、采收、酿造方式等,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这也是葡萄酒地理标志的基础。“葡萄酒是多种因素复杂关系的产物,包括人和自然、地点与社会、生态与文明等。”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在日前发布的《2006-2007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中,糖酒快讯网市场研究中心的行业分析师对我国葡萄酒发展特征作出了总结分析:
一、葡萄酒产销量稳步增长,价格稳定
2006年以来,全国葡萄酒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不排除个别产区稳中有升。随着近年来中外葡萄酒企业对葡萄酒文化、市场的培育,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和偏好提高,这有利于刺激葡萄酒销量的增加。同时产业政策的颁布、有关标准的实施也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竞争趋于白热化,终端成为主战场
随着各葡萄酒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国外洋酒的大规模进入,我国葡萄酒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2006年葡萄酒企业将推广、营销的重点转向酒店、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终端,终端市场发展成为厂家博弈的主战场。进店费、买断费等不正当竞争依旧存在,但骨干企业的竞争将会趋向理性化。2006年,外资渗透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在加剧葡萄酒业的竞争的同时,也使葡萄酒企业明白,若想不断扩大市场,增强影响力,应将更多的目光瞄向终端。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档化趋势明显
伴随着葡萄酒市场的规范化,消费的成熟化,品牌、品质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要因素,加上经济发展、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葡萄酒消费逐渐转向奢侈消费,葡萄酒行业结构也向倒金字塔型转变。葡萄酒逐渐向中高端发展,高端葡萄酒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高端葡萄酒的消费约占整个市场的40%,特别是冰酒成为高端葡萄酒消费的亮点,如张裕、王朝等冰酒产品的开发势头上升。随着葡萄酒市场高端化趋势的发展,高端市场将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四、东西差距缩小,实现增速并驾齐驱
随着产区等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葡萄酒业与市场已经开始打破“东高西低”的生产增长和市场需求规律,出现西部与东部增长速度并驾齐驱的局面。虽然我国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区域还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这些发达地区,东部干红葡萄酒仍然占据人们消费的较大比重。但在产区等概念的推动下,重庆、西安、兰州、成都和乌鲁木齐等地区葡萄酒消费也出现了新的转折,西部葡萄酒市场消费逐步升温,例如,成都作为葡萄酒消费比较成熟的城市,各品牌已经培育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其葡萄酒消费并不亚于东部城市。
五、消费显露成熟,产品评判出现新标准
品牌知信度一直是近年来消费者评判葡萄酒产品好坏的标准,而葡萄酒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张裕、长城、王朝等品牌也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获得消费者较高忠诚度的。这些都是品牌所具有较高生命力和持久力的表现。而2006年,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深入了解,消费逐步成熟,除了品牌知信度,原料、产区、年份、酿酒师等都开始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标准之一。所以2006年以后葡萄酒市场品牌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有赖于产品在原料、产区等等方面的选择。
六、中国成为国际葡萄酒关注的焦点
进口葡萄酒已经全方位瞄准中国市场。外资渗透的力度正逐渐加大,跨国巨头的下一步棋将是渗透性地占领市场,培育其品牌的认知度。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冲击市场,使2006年葡萄酒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葡萄酒产品的出口状况不容乐观。但我国葡萄酒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仍大于进口葡萄酒,我国葡萄酒企业凭借其当地品牌、低成本、更适合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广告和促销,在2006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占居有利地势。

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葡萄酒行业起步较晚,在新旧世界的划分中,中国既不属于旧世界的阵营,也没有得到新世界国家的认同。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厚积而薄发,中国葡萄酒市场基础已经夯实,力量已经积蓄,相对于目前全球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能过剩,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葡萄酒生产国家和消费市场却迅猛发展,葡萄酒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东方已成为影响葡萄酒世界的第三极,俨然独立于新旧世界之间。如今,随着中国葡萄酒业的稳步发展,“酒庄酒”业已成为不少企业进军高端酒市场的后备力量。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葡萄酒市场不是一个大众市场,甚至连小众市场都算不上,目前葡萄酒的销售对象不是13亿人,而是2亿左右的城市和富裕乡镇的人口,其中,经常性饮用葡萄酒的人只有上千万人左右。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还看这里!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今中国葡萄酒产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现阶段,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值调整期,伴随着新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产品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结合中国产区自身特色,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品牌产品正推动着国产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成长与成熟。其中,尤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最为突出。区域优势凸显,“中国标志”逐渐生成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发展酿造葡萄酒的自然条件独特,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是我国和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优良产地。据了解,甘肃省80%以上的葡萄产业都是有机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大部分也都是有机葡萄酒。相关数据显示,甘肃是国内葡萄酒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14年,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0.27万亩,约占全国酿酒葡萄酒种植面积的15%;葡萄酒产能达到13.9万千升,比2009年增长30%。中国的葡萄酒企业,需要传承与坚持葡萄酒的本真,出品符合产区风土实际,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在这一点上,甘肃河西走廊产区真正实现了超越。目前,河西走廊已经逐步形成了从葡萄种植、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储存、灌装、市场营销以及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体验等一条龙式的辐射延伸产业链。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河西走廊许多市县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在武威市已经发展成为区域首位优势产业。未来,武威市也将以葡萄酒产业为枢纽,把旅游餐饮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综合产业链,加速实现国产葡萄酒走向世界的“中国梦”。政府牵头,莫高领军,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如今,河西走廊产区的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皇台、威龙、敦煌等葡萄酒企业,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说,甘肃发展葡萄酒产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机。这一良好局面的取得,除了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产区自然条件及区内葡萄酒企业积极作为外,与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实施的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着力打造著名葡萄酒产区的政策不无关系。2010年4月,《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这一规划的出台,可以说对甘肃葡萄酒产业向著名产区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品牌打造高端化发展,产生了春风化雨的效果——2010年,甘肃省葡萄种植规模超过14万亩,葡萄产量4.6万吨,葡萄酒产量3.3万吨,销售额超过8亿元。销量同比上升43%,销售额同比上升45%,利润同比上升244%。不仅如此,根据今年4月底各大葡萄酒公司公布的2014年年报,莫高在一众葡萄酒企业中表现突出。此外,莫高年报对未来发展战略也做出了说明——坚持“开放的莫高、走出去的战略”。葡萄酒产业打造“双核心”(武威莫高庄园、兰州莫高国际酒庄)、“双引擎”(武威、兰州酿酒厂)、“双高地”(武威产区高地、兰州品牌高地),加快拓展全国市场步伐。莫高的积极作为同样显示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辉煌的发展前景和令人期待的明天。逐鹿高端,打造产区品牌2015年,中国本土的葡萄酒产区印象将会获得进一步的认知提升,而这也将给河西走廊产区的个性化葡萄酒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高端化发展已成葡萄酒产业制胜的利器。对甘肃葡萄酒产业而言,高端引领、品牌带动将是必经之路。高端不是高价,也不是哗众取宠。高端化,是相对于葡萄酒的品质而言的。那么,逐鹿高端市场,甘肃的机会在哪里?第一,甘肃葡萄酒敢走高端,首先来自于产区优势。优良、丰富的酿酒葡萄品种和优质、高档的葡萄酒产品,是构成了一个著名葡萄酒产区的重要元素。拥有了最好的产地和原料等自然基础,就具备了酿成最好葡萄酒七成的保障。处于北纬38度左右的黄金酿酒带上,重点栽培和发展黑比诺、赤霞珠等世界名种葡萄,这就是甘肃葡萄酒的天然禀赋。第二,对于具备得天独厚自然优势条件的甘肃葡萄酒业,深知敬畏自然、珍藏自然才能成就好酒。河西走廊产区的多家葡萄酒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着力倡导、实施“有机酿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佳绩,这里生产的葡萄酒以优质、高档赢得了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第三,产区优势+有机高端,是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希望所在。甘肃葡萄酒产业的“高端化”是缩小和世界葡萄酒产业,以及和国内知名葡萄酒产业之间差距的必由之路。当然,品种+品质+品牌,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品种决定品质,品质造就品牌。只有这样,甘肃葡萄酒业才能在产能扩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突破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期待中国葡萄酒市场繁荣发展的明天!

冰红葡萄酒与冰白葡萄酒


冰红葡萄酒也可称为冰红酒或红冰酒,顾名思义冰红葡萄酒其实就是冰酒的一种,不过是用红葡萄酿造而成,而平时说的冰白葡萄酒就是用白葡萄品种酿造而成,冰红葡萄酒呈酒红色,冰白葡萄酒呈金黄色。酿造工艺及原理大致上是一样的,只是所采用的葡萄品种不一样,所以颜色不同。


冰酒(Icewine)是一种甜葡萄酒,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利用葡萄树上自然冰冻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因此,一般是要将葡萄推迟采收,在自然温度低于-7℃的条件下使葡萄在树枝上结冰,采摘,并在结冰的状态下压榨,最后发酵酿成葡萄酒,在生产酿造过程中不允许外加糖源,不过各个国家的冰酒酿造标准略有不同。

冰红葡萄酒的酒质醇厚,口感隽永,适宜在6-12℃饮用(冰镇后饮用效果更佳);冰白葡萄酒的酒质清雅,口感清爽,宜冷饮,具体的温度要视酒质而定,大约在4-10℃比较合适,温度太低会影响酒香的挥发。

如何辨别优质葡萄酒与劣质葡萄酒


1.选用的葡萄品种不同,优质葡萄酒:优质葡萄酒用的是酿酒用的葡萄,这种葡萄生长在南北半球的葡萄酒带,一年收成一次,皮厚、果肉少、汁多、颗粒小。酿酒葡萄的种植在国外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今年受到虫灾或是旱灾,政府若不下令浇水或是打农药,那么庄园主是没有权利这样做的,如果是自己自作主张,违反了规定,那么5年这里都不可以使用AOC。AOC是法国葡萄酒的最顶级,以法定产区控制命名的。酿酒用的葡萄树一般不能浇灌,并且喜欢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葡萄根会自己扎入土中,15-20公分处找水吸养,这样的葡萄才具有丰富的营养。劣质葡萄酒:食用葡萄一般生长在亚热带和温带,一年可有1-3次收成。天生肉肥汁多且皮薄籽小,讲究的是口感,它的生理状态与酿酒葡萄相去甚远。食用葡萄树生命一般在10-30年左右。须要经营浇水,葡萄根会横向发展,吸水较多,吸养较少。食用葡萄酿酒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特殊气味。2.酿造工艺优质葡萄酒:葡萄酒是唯一的天然发酵酒类,他不需要依靠外力就可以自行发酵转变成酒,当酒精达到一定度数时,天然发酵自然停止。葡萄酒中的酒精全部是由葡萄中的糖份转化的,所以其中不需要添加糖和酒精。劣质葡萄酒:因为是劣质葡萄酒用的食用葡萄酿造,所以糖度低,需要人工加入糖或酒精,这样就会在酒里留下杂醇,喝完以后容易上头。3.年份优质葡萄酒:酒瓶上标有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成的年份,每一年收成的葡萄是有限的,所以酿的酒也是有限的。如果这一年的葡萄酒都卖完了,那么就再也买不到这款酒了。劣质葡萄酒:劣质葡萄酒上标有的年份已经和葡萄酒的名称成为一体的了,例如**1999,表示这瓶酒的名字就是**1999,而不是1999年采摘的葡萄。4.冰酒优质葡萄酒:进口的冰酒所用的葡萄是自然冰冻的,整个酿造工艺都是在控制在零下8度以下。劣质葡萄酒:劣质的冰酒所用的葡萄都是人工冰冻的。5.鉴别优质葡萄酒:把优质葡萄酒滴一滴到餐巾纸上,酒散开的痕迹是非常均称的,说明酒中没有添加任何其他东西(水,酒精等)。劣质葡萄酒:把劣质葡萄酒滴一滴在餐巾纸上,会看到中间一点红,到外面颜色逐渐变浅,最外一层可以看到水印。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葡萄酒与中国》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与葡萄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