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葡萄酒爱好者在喝葡萄酒时都喜欢满满品鉴,仔细感受葡萄酒中的各种味道,呢嘛你知道葡萄酒中都有着哪些成分吗?

1. 水分

水分是葡萄酒中占比最大的成分,一般高达70-90%,起着溶解和承载其他物质的作用。在酿酒葡萄中,果皮、果肉和果籽的比例分别约为20%、75%和5%,占比最高的果肉中最重要的成分便是水,葡萄酒中的水分便是来自这里。在酿酒过程中,通过压榨分离出葡萄汁或酒液的时候,水分便与果皮和果籽分离开来,成为酒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2. 酒精

从体积上来说,酒精是葡萄酒中占比第二大的成分,比例大多在9%-16%之间。酒精来自葡萄酒的发酵过程,由酵母菌将糖分转化而来,以酒精含量/酒精度进行衡量。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一般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从口感上来说,葡萄酒中的酒精不仅能给口腔带来灼热感,也是影响葡萄酒酒体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酒精含量高的葡萄酒拥有更饱满的酒体和更厚重的口感,给口腔尤其是咽喉带来的灼热感就越明显。易于积累糖分的葡萄品种、更为温暖炎热的气候以及推迟葡萄采摘时间都有助于出产酒精度更高的葡萄酒。

3. 酸

酸也是葡萄酒非常重要的成分,一般占比在0.3-1%之间。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是葡萄酒中最重要的三种酸,其中,酒石酸和苹果酸来自葡萄果实,是葡萄果肉的重要成分。乳酸则是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尖锐的苹果酸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更为柔和的乳酸,大部分红葡萄酒和适宜陈年的白葡萄酒都会历经苹果酸-乳酸发酵。此外,葡萄酒中也会存在琥珀酸和柠檬酸等其他种类的酸,只不过含量要低一些。

酸是影响葡萄酒口感的重要因素,低酸的葡萄酒一般尝起来更为柔顺圆润,酸度高的葡萄酒则更为清新脆爽,其在口腔中的刺激感和酸味也会更明显,令人口舌生津。如果葡萄酒本身酒精度或甜度比较高,也需要与之匹配的高酸度来平衡,否则酒液会缺乏活力和新鲜感。此外,酸也是保持葡萄酒稳定性和延长其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酸度更高且结构平衡的葡萄酒一般有更好的陈年潜力。凉爽的气候或提早采收都有助于酿造出酸度更高的葡萄酒。

4. 糖

糖是葡萄酒的又一个重要成分,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果糖。这些糖分来源于葡萄果实的成熟过程,随着葡萄逐渐成熟,葡萄中的糖分含量会不断增加,而酸度则会下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果酵母将糖分全部转化或仅留下不超过4g/L的残糖,酿出的便是干型葡萄酒;而如果在发酵结束后,成酒中糖分高于45g/L,由此出产的便是甜型葡萄酒。

糖在口腔中表现为甜味,葡萄酒糖分含量越高,口感就越甜美。同时,更多的糖分也能让葡萄酒尝起来更为饱满、丰富。在白葡萄酒中,糖分可以充当“防腐剂”,在酸度和甜度达到平衡的情况下,葡萄酒的糖分含量越高,陈年潜力就相对越强。为了酿造出一些特定风格的葡萄酒,酿酒师可以通过中断发酵、浓缩葡萄糖分和添加甜储备等方式来提高成酒中的含糖量。

5. 酚类物质

酚类物质在葡萄酒中占比虽小,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能对葡萄酒的颜色、质地和口感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化合物。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来自葡萄果实,其中果皮是最重要的来源。一般来说,红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比白葡萄酒更丰富,这是因为白葡萄酒的压榨发生在发酵之前,而红葡萄酒的压榨发生在浸渍和发酵之后,更长的果皮接触时间让红葡萄酒得以萃取更多酚类物质。此外,橡木桶陈酿也能赋予葡萄酒单宁等酚类物质。

葡萄酒中天然的酚类物质主要有两个大类:黄酮类化合物和非黄酮类化合物,葡萄酒中最重要的两种酚类物质——单宁和花青素便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单宁是构成红葡萄酒结构的重要部分,能给葡萄酒带来紧涩的口感,并赋予葡萄酒陈年潜力,一款结构均衡的葡萄酒中单宁含量越高,其陈年潜力一般就越强。花青素则是一种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葡萄酒颜色的主要来源。

6. 芳香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是葡萄酒曼妙香气和风味的来源,虽然占比不超过0.2%,却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酿酒葡萄中存在着许多同样存在于其他水果和植物中的化合物,所以我们能从葡萄酒中感受到相似的香气和风味,例如,黑皮诺葡萄酒会散发樱桃的香气,雷司令葡萄酒经常带有柑橘皮的风味。葡萄酒发酵过程也会释放一些香气分子、形成新的香气化合物,这些来自葡萄果实本身和发酵过程的香气和风味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类香气和风味,多为清新的花香、果香和草本芳香。

酒精发酵结束后的酿造过程也会给葡萄酒带来新的香气和风味,橡木桶中的芳香化合物进入葡萄酒,可以赋予酒液香草和烤面包等气息,苹果酸-乳酸发酵能带来奶油和黄油风味,而酒泥陈酿能带来酵母和饼干香气,这些都属于二类香气和风味。而后在葡萄酒陈年过程中,酒液与氧气作用会带来咖啡、太妃糖和焦糖等香气,瓶中陈年过程中化合物之间发生作用,又能赋予酒液蘑菇、汽油和蜂蜜等风味,这些便是三类香气和风味。根据不同的葡萄品种、风土条件、酿造工艺以及葡萄酒风格,不同酒款展现出的香气和风味也会不同。

除了以上6类最主要的化合物外,葡萄酒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化合物,例如,能使葡萄酒尝起来更为圆润、柔顺的甘油,人为添加用以保持葡萄酒稳定性或发酵过程自然产生的亚硫酸盐,以及在起泡酒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二氧化碳等等。正是这些各式各样、作用不一的化合物构成了美味的葡萄佳酿。

小编推荐

世界葡萄酒有哪些历史


葡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第一只猴子偶然饮用到发酵的葡萄酒,到葡萄酒成为全球饮料。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改写了葡萄酒的历史进程。哪些重大事件值得记住?他们今天是如何创造葡萄酒世界的?这篇文章将一篇接一篇地为你呈现。

世界葡萄酒史话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希腊,抑或希腊克里特岛(ciete)。而据现有的葡萄酒档案资料来研究分析,确切地说,应是一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酿造了葡萄酒,从而随着葡萄酒文化流传到今天。据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AsiaMinon)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先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非的利比亚和意大利,从海上到达法国濒临地中海东南的瓦尔省(Var)境内靠海的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沿海地区;与此同时,通过陆路,由欧洲的多瑙河河谷进入中欧诸国。

不管说法如何,我们的祖先,在上述较早的发源地,在生活和劳动中,偶然发现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长着的野生葡萄,从而酿造出较原始的饮料,日后称之为葡萄酒。人类随着火的发现和应用,而进入捕鱼、狩猎、家畜饲养和农业的时代。在此漫长的岁月中,谷物种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传于世,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考古记载:在古埃及,特别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希腊,在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发现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纪的浮雕;希神阿波罗(Apollon)和胜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献葡萄的景观;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时期的纳黑特(Nakht)古墓中,发掘出一幅壁画(fresco),上有一站着面略向左侧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装的贵夫人,从其左脚跟起,经头部向右脚跟,用一串葡萄蔓藤叶饰物围着,而在其两侧,左为一狼头人身,而右则为一美丽年轻的仕女,他们各擎一长圆形酒杯似向女主人从头上浇葡萄酒之状。

据史料记载:约离现今,耶稣基督诞生4000年时,由于海陆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酒文化通过文人笔下的文章或诗歌流传开来。此时的埃及,虽然它的农业。手工业和航海已很发达,但其进步的曙光才刚刚露头。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传埃及神话中的地狱神的奥西里斯(Osiris)被公认为葡萄树(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在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纳托利亚(Aratoli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已成为部落的群居区。这是由于当时这些地区,气候温和与土地肥沃,所以远离该地区的原始部族人,纷纷迁移至此定居。在绿树成荫的山丘地带种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区的广阔田野,从事农业生产。从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日渐向远方流传。

至于对法国而言,从历史的长河中,这与邻国的意大利,日后成为世界四大陆上,栽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较发达的国家,并从中得益非浅。当然,法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适宜葡萄的生长。从8月开始的三个月中,从南向北,整个法国处于喜悦的葡萄收获期。在此期间,法国的葡萄产区,沉缅于品尝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欢乐之中。

据法国两位名画家的作品中显示出: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Poussin)画的一幅画:秋天,一群从巴勒斯坦来的打工者,正在法国葡萄园中采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箩筐中;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斯(Eugere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画: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头大狮子。此外,法国学者在墓葬中发现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贩正在出售葡萄酒给一位消费者的场景。

综观上述史话,葡萄酒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料,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于葡萄酒的起源说,已并不重要,让它留待史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和研讨的学术问题;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饮葡萄酒,尤其是名贵的葡萄酒,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并为人类创造了一份不小的财富。

纵观以上历史故事,葡萄酒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品,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于葡萄酒的起源,它已不再重要,留给历史学家继续探索和讨论学术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喝葡萄酒,尤其是昂贵的葡萄酒,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为人类创造了许多财富。

中国有哪些葡萄酒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该是古而有之。据考证,中国在汉朝(公元前206年)以前就种植葡萄,葡萄酒年的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葡萄酒在中国的起源也很早。在中国的历史上,葡萄酒还是比较早有的。

几乎一讲到中国的红酒文化,所有的人都会想到那句脍炙人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开始种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当时已从邻国学到葡萄种植与葡萄酿酒的技术。较早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亦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的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

不过,汉代时引进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播,因此,此后的葡萄酒在中原地区仍是极少见到,只有边远地区向中原进贡时才可见到葡萄酒。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此时的红酒,同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或有钱人家,才可以品尝到来自西域的葡萄美酒。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则是到了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在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从当时的文献以及文人名士的诗词文赋中可看出,当时的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而在唐朝,当时许多名诗人都有对葡萄酒的赞美诗篇,足见葡萄酒的受欢迎程度是极高的。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

到了现代,红酒显然不再带有贵族的烙印,从十几块钱到几百块的红酒,轻而易举地走进了平民的生活中。

虽然我国的葡萄酒生产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由于朝代更迭和战争不断,它并没有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国力下降和战乱不断,人们连基本的衣食都不能满足。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也随之衰落。

葡萄酒对皮肤有哪些好处


近年来,葡萄酒护肤疗法在欧美十分流行,葡萄酒护肤疗法适用于脸部和全身皮肤,因其抗衰老、去角质和放松镇静等效果被越来越多人喜爱。

葡萄酒护肤疗法的这些功效都植根于酿酒葡萄的天然特征。

自古以来,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就发现葡萄这种珍贵的水果不仅美味,而且对皮肤格外“友好”,能促进微循环,让皮肤焕发生机。20世纪90年代,研究多酚物质的专业人员发现,葡萄中含有抑制自由基的物质,富含抗氧化的多酚物质、白藜芦醇、维生素B、维生素C、矿物质和奎塞汀等。这些天然物质功能强大,对刺激皮肤的微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葡萄的这些特征,葡萄酒护肤疗法应运而生。

有趣的是,研究还显示,不同品种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展现出不同的功能属性:莫斯卡托(Moscato)、多姿桃(Dolcetto)、内比奥罗(Nebbiolo)等品种酿造的葡萄酒更适合滋养皮肤。兰布鲁斯科(Lambrusco)葡萄酒具有丰富的矿物质,更能够促进皮肤组织的再生恢复。赤霞珠(Cabenert Sauvignon)和美乐(Merlot)酿造的葡萄酒能够加速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桑娇维塞(Sangiovese)酿造的葡萄酒能够减轻皮肤的泛红症状,具有显著的镇静和放松的功效,因此施安蒂(Chianti)葡萄酒更多地被用于按摩。此外,研碎的葡萄籽还能用于面部及身体磨砂。

总而言之,多种多样的葡萄酒护肤疗法能激发皮肤活力,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去角质,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富有弹性。

哪些葡萄酒残糖含量最低?


在节食人群的眼里,糖分就如同恶魔。它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其带来的无营养卡路里(EmptyCalories)还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失调,增加失眠和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如果身为狂热酒粉的你也想控制糖分摄入量,那就不妨先了解一番不同葡萄酒的残糖(ResidualSugar)含量吧。

酒精发酵是酿造葡萄酒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通过发酵,葡萄中的糖分可在酵母作用下转化成酒精。这一过程中糖分的消耗量直接决定了葡萄酒残糖含量的高低。如果酒精发酵被提前中断,成酒的残糖含量就会更高,口感也更加甜美。那么,哪些葡萄酒残糖含量最低?哪些葡萄酒残糖含量更高?下文为你揭晓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干型葡萄酒(DryWines)

干型葡萄酒是最普遍的一类葡萄酒。这一类葡萄酒一般都发酵得比较彻底,残留糖分极少,通常每升干型葡萄酒仅含1-3克糖分。

半干型葡萄酒(Semi-Dry/Off-DryWines)

半干型葡萄酒的残糖含量介于干型与半甜型葡萄酒(Semi-SweetWines)之间。这一类葡萄酒的残糖含量为4-12克/升,相对而言,半干型白葡萄酒比半干型红葡萄酒更为常见。

半甜型葡萄酒

半甜型葡萄酒的残糖含量比半干型葡萄酒更高,为12-45克/升。与半干型葡萄酒一样,这类葡萄酒普遍为白葡萄酒。

甜型葡萄酒(SweetWines)

甜型葡萄酒的残糖含量一般超过45克/升,甜度较高,不过如果酸甜比较平衡,也不会带有明显的甜腻感。这类葡萄酒依然多为白葡萄酒,甜型红葡萄酒相对较少。

加强酒(FortifiedWines)

波特酒(Port)、雪莉酒(Sherry)和产自意大利西西里岛(Sicily)的马沙拉酒(Marsala)都是比较常见的加强酒。加强酒的残糖含量相对较高,最高可达150克/升,但大多维持在50克/升左右。

迟摘/晚收葡萄酒(LateHarvestWines)

顾名思义,迟摘葡萄酒由延迟采摘的葡萄酿造而成。通过延迟采收,即使没有贵腐菌(NobleRot)的帮助,葡萄果实中的糖分也可以达到较高程度的浓缩。迟摘葡萄酒的残糖含量可高达200克/升,口感甜美,十分适合与甜品一起搭配饮用。

起泡酒

上述标准一般只适用于静止葡萄酒,起泡酒的分类采用的则是另一套准则。根据残糖含量的高低,起泡酒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特极干型(ExtraBrut):残糖含量为0-6克/升;

极干型(Brut):残糖含量为0-12克/升;

特干型(ExtraDry):残糖含量为12-17克/升;

干型(Dry/Sec):残糖含量为17-32克/升;

半干型(Demi-Sec/Semi-Seco):残糖含量为32-50克/升;

甜型(Doux/Dolce):残糖含量大于50克/升。

判断葡萄酒状态有哪些妙招?


打开一瓶葡萄酒之后,怎样快速判断它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没有发生变质或者受到其他污染呢?

很多因素会导致一瓶葡萄酒变坏,最常见的因素就是软木塞污染(即在装瓶前软木塞受到了污染)和氧化(葡萄酒与氧气接触过多)。其他的因素还有褐化(由高温引起)和再发酵(葡萄酒在瓶中进行二次发酵)。

被软木塞污染的葡萄酒其实是被软木塞中的TCA细菌污染。如果软木塞中的TCA细菌过多,这种细菌就会转移到葡萄酒中,让葡萄酒变质。不过要注意的是,拿软木塞来闻一下并不能判断它是否被TCA污染。虽然闻软木塞这个动作可能看起来比较酷,但是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作用。

氧化是葡萄酒变坏的最大杀手。如果储存不当,葡萄酒就可能会与氧气过多、过久接触。另外,开瓶后的葡萄酒如果不尽快喝完,也会很容易发生氧化。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那么,怎样判断一款葡萄酒到底有没有变坏呢?

第一招:看

1、如果一款红葡萄酒的颜色比较黯淡,没有光泽,呈不正常的棕色,那它可能已经过度氧化或者受到了其他污染。如果一款白葡萄酒呈很深的黄色,它也可能发生了过度氧化。

2、开瓶前,如果发现软木塞被从瓶中微微推了出来,这意味着葡萄酒可能经历过高温,导致瓶中气体压力升高,把塞子往外挤。

第二招:闻

1、如果一款葡萄酒闻起来像是老太太的旧衣橱的味道,比如发霉、陈腐、湿纸板、湿狗的味道,那它应该是变坏了。

2、如果一款非雪利葡萄酒闻起来却像是雪利葡萄酒的味道,那它很可能已经变坏了。

3、如果一款葡萄酒闻起来像是把煮过的葡萄干放在锅里一两个星期后发出来的味道,那它很可能已经变坏了。煮得过熟的水果的味道或者浓郁的葡萄干的味道都预示着葡萄酒可能已经变坏。

第三招:品

1、如果葡萄酒带有刺激的、醋酸似的或者化学物品似的风味,那说明它已经变坏了。通常在品尝之前,你就可以闻到这样的味道。

2、如果一款葡萄酒的口感比较寡淡、沉闷,缺乏应有的果香,那它可能已经变质了。

3、如果你在一瓶非起泡葡萄酒中发现气泡,这意味着该酒很可能在瓶中发生了二次发酵;当然,不是所有二次发酵都是坏事,有些葡萄酒是经过酿酒师的特别处理而在装瓶后继续发酵的,比如西班牙的绿酒(VinhoVerde)。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葡萄酒喝起来会带有与众不同的特别味道,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它的品质变坏了。比如,法国勃艮第(Burgundy)的陈年红葡萄酒可能会带有非常浓郁的野味气息,有些经验不足的人可能会把这种气味当做是葡萄酒变坏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