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诗歌中的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中的各种气味都是怎么来的?》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看见别人喝白酒的时候,别人总是说酒香醇厚,但自己闻得时候总感觉有苦味、臭味等一些杂七杂八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白酒中,有以下13类呈味物质对白酒的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现逐一剖析。

苦味

酒中的苦味,常常是过量的高级醇、琥珀酸和少量的单宁。较多的糠醛和酚类化合物而引起的。

主要代表物:奎宁(0.005%);无机金属离子(如Mg、Ca、NH3等盐类);酪醇、色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最苦);异戊醇;2-3-丁二醇;β—苯乙醇;糠醛;2—乙基缩醛;丙丁烯醛及某些酯类物质。苦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 原辅材料发霉变质;单宁、龙葵碱、脂肪酸和含油质较高的原料产生而来的,因此,要求清蒸原辅材料。 ②用曲量太大;酵母数量大;配糟蛋白质含量高,在发酵中酪氨酸经酵母菌生化反应产生干酪醇,它不仅苦,而且味长。③生产操作管理不善,配糟被杂菌污染,使酒中苦味成分增加。如果在发酵糟中存在大量青霉菌;发酵期间封桶泥不适当;致使桶内透入大量空气、漏进污水;发酵桶内酒糟缺水升温猛,使细菌大量繁殖,这些都将使酒产生苦味和异味。④蒸馏中,大火大汽,把某些邪杂味馏入酒中引起酒有苦味。这是因为大多数苦味物质都是高沸点物质,由于大火大汽,温高压力大,都会将一般压力蒸不出来的苦味物质流入酒中,同时也会引起杂醇油含量增加。⑤加浆勾调用水含碱土金属盐类、硫酸盐类的含量较重,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也直接给酒带来苦味。

辣味

辣味,并不是属于味觉,它是刺激鼻腔和口腔粘膜的一种痛觉。而酒中的辣味是由于灼痛刺激痛觉神经纤维所致。适当的辣味有使食味紧张、增进食欲的效果。但酒中的辣味太大不好,酒中存在微量的辣味也是不可缺少的。白酒中的辣味物质主要代表是醛类。如糠醛、乙醛、乙缩醛、丙烯醛、丁烯醛及叔丁醇、叔戊醇、丙酮、甲酸乙酯;乙酸乙酯等物质。

辣味产生原因主要有:

①辅料(如谷壳)用量太大,并且未经清蒸就用于生产,使酿造中将其中的多缩戊糖受热后生成大量的糠醛,使酒产生糠皮味、燥辣味。②发酵温度太高;操作条件清洁卫生不好,引起糖化不良、配糟感染杂菌,特别是乳酸菌的作用产生甘油醛和丙烯醛而引起的异常发酵,使白酒辣味增加。③发酵速度不平衡,前火猛,吹口来得快而猛,酵母过早衰老而死亡引起发酵不正常,造成酵母酒精发酵不彻底,便产生了较多的乙醛,也使酒的辣味增加。④蒸馏时,火(汽)太小温度太低,低沸点物质挥发后,反之辣味增大。⑤未经老熟和勾调的酒辣味大。

酸味

白酒中必须也必然具有—定的酸味成分,并且与其它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的芳香。但含量要适宜,如果超量,不仅使酒味粗糙,而且影响酒的“回甜”感,后味短。酒中酸味物质主要代表物有:乙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己酸和果酸等。造成白酒中酸味过量的原因主要有:①酿造过程中,卫生条件差,产酸杂菌大量入侵使培菌糖化发酵生成大量酸物质。②配糟中蛋白质过剩;配糟比例太小;淀粉碎裂率低原料糊化不好;熟粮水分重;出箱温度高;箱老或太嫩;发酵升温太高 (38℃以上)后期生酸多;发酵期太长,都将引起酒中酸味过量。 ③酒曲质量太差;用曲量太大,酵母菌数量大,都使糖化发酵不正常,造成酒中酸味突出。④ 蒸馏时,不按操作规程摘酒,使尾水过多的流入,使高沸点含酸物质对酒质造成影响。

甜味

白酒中的甜味,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因甜味来自醇基,当物质的羟基增加,其醇的甜味也增加,多元醇都有甜味基团和助甜基团,比一个醇基的醇要甜得多。酒中甜味的主要代表物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及己六醇、丙三醇、2,3—丁二醇、丁四醇、戊五醇、双乙酰、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中,主要是醇基在一个羟基的情况下,仅有三个分子己醇溶液就能产生甜味,说明羟基多的物质,甜味就增加。白酒中存在适量的甜味是可以的,若太大就体现不了白酒应有的风格;太少酒无回甜感尾淡。造成酒中有甜味的主要来源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中用曲量太少;酵母菌数少,不能有效地将糖质转化为乙醇,发酵终结糖质过剩而馏入酒中。②培菌出箱太老;促进糖化的因素增多;发酵速度不平衡,剩余糖质也馏入酒中。

涩味

涩味,是通过刺激味觉神经而产生的,它可凝固神经蛋白质,使舌头的粘膜蛋白质凝固,产生收敛作用,使味觉感觉到了涩味,口腔、舌面、上腭有不滑润感。白酒中呈涩味的物质,主要是过量的乳酸和单宁、木质素及其分解出的酸类化合物。例如:重金属离子(铁、铜)、甲酸、丙酸及乳酸等物质味涩;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物质若超量,味呈苦涩;还有正丁醇、异戊醇、乙醛、糠醛、乙缩醛等物质过量也呈涩味。酒中涩味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①单宁、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原料、设备设施,未经处理(泡淘)和不清蒸不清洁,直接进入酒中或经生化反应生成馏入酒中。②用曲量太大;酵母菌数多;卫生条件不好杂菌感染严重,配糟比例太大。③发酵期太长又管理不善;发酵在有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杂菌分解能力加强。④蒸馏中,大火大汽流酒,并且酒温高。⑤成品酒与钙类物质接触,而且时间长(如石灰);用血料涂刷的容器贮酒,使酒在贮存期间把涩味物质溶蚀于酒中。

咸味

白酒中如有呈味的盐类(NaCl),能促进味觉的灵敏,使人觉得酒味浓厚,并产生谷氨酸的酯味感觉。若过量,就会使酒变得粗糙而呈咸味。酒中存在的咸味物质有卤族元素离子、有机碱金属盐类、食盐及硫酸、硝酸呈咸味物质,这些物质稍在酒中超量,就会使酒出现咸味,危害酒的风味。咸味在酒中超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由于处理酿造用水草率地添加了Na+等碱金属离子物质,最终使酒呈咸味。②由于酿造用水硬度太大,携带Na+等金属阳离子及其盐类物质,未经处理用于酿造。③有些酒厂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酿造用水取自农田内,逢秋收后稻田水未经处理(梯形滤池)就用于酿造,也能造成酒中咸味重;原因在于稻谷收割后,露在稻田面的稻杆及其根部随翻耕而腐烂,稻杆(草)本身有很重的碱味物质。

臭味

白酒中带有臭味,当然是不受欢迎的,但是白酒中都含有臭味成分,只是被刺激的香味物质所掩盖而不突出罢了。一是质量次的白酒及新酒有明显的臭味。二是当某种香味物质过浓和过分突出时,有时也会呈现臭味。臭味是嗅觉反应,某种香气超常就视为臭(气)味;一旦有臭味就很难排除,需有其它物质掩盖。白酒中的臭(气)味有:硫化氢味(尤如臭鸡蛋臭豆腐味)、硫醇(乙硫醇,似吃生萝卜后打嗝返回的臭辣味及韭菜、卷心菜腐败味)等物质。白酒中能产生臭味的有硫化氢、硫醇、杂醇油、丁酸、戊酸、己酸、乙硫醚、游离氨、丙烯醛和果胶质等物质。各种物质在酒中,一旦超量,又无法掩盖就会发出某种物质的臭味,这些物质产生和超量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酿酒原料蛋白质含量高,经发酵后仍还过剩,提供了产生杂醇油及含硫化合物的物质基础,使这些物质馏入酒中,使酒产生臭辣味,严重者难以排除。②四配合不当,发酵中酸度上升,造成发酵糟酸度大、乙醛含量高,蒸馏中生成大量硫化氢,使酒的臭味增加。③ 酿造过程中,卫生条件差,杂菌易污染,使酒糟酸度增大;若酒糟受到腐败菌的污染,就会使酒糟发粘发臭,这是酒中杂臭味形成的重要原因。④大火大汽蒸馏,使一些高沸点物质流入酒中,如蕃薯酮等;含硫氨基酸在有机酸的影响下,产生大量硫化氢。

油味

白酒应有的风味与油味是互不相容的。酒中哪怕有微量油味,都将对酒质有严重损害,酒味将呈现出腐败的哈喇味,这种情况都是酒中含有各种油脂的油离子物质。白酒中存在油味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 采用了含油脂肪高的原辅材料进行白酒酿造,没有按操作规程处理原料。②原料保管不善。特别是玉米、米糠这些含油脂原料,在温度、湿度高的条件下变质,经糖化发酵,脂肪被分解产生的油腥味。③没有贯彻掐头去尾、断花摘酒的原则,使存在于尾水中的水溶性高级脂肪流入酒中。④用涂油(如桐油)、涂蜡容器贮酒;而且时间又长,使酒将壁内油质侵蚀于酒中。⑤操作中不慎将含油物质(如煤油、汽油、柴油等)撒漏在原料、配糟、发酵糟中,蒸馏入酒中,这类物质极难排除,并且影响几酢酒质。

糠味

白酒中的糠味,主要是不重视辅料的选择和处理的结果,使酒中呈现生谷壳味,主要来源于:

①辅料没精选,不合乎生产要求。②辅料没有经过清蒸消毒。③常常糠味夹带土味和霉味。

霉味

酒中的霉味,大多来自于辅料及原料霉变造成的。主要是,每当霉雨季节期间,由于潮湿,引起霉菌在衣物上生长繁殖后,其霉菌菌丝、孢子经腾抖而飞扬所散发出的气味。如青霉菌、毛霉菌的繁殖结果。酒中产生霉味,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原辅材料保管不善,或漏雨或反潮而发生霉变;加上操作不严,灭菌不彻底,把有害霉菌带入制曲生产和发酵糟内,经蒸馏霉味直接进入酒中。像原辅材料发霉发臭、淋雨反潮或者以此引发的火灾更应注意。 ②发酵管理不严。出现发酵封桶泥、窖泥缺水干裂漏气漏水入发酵桶内,发酵糟烧色及发酵盖糟、桶壁四周发酵糟发霉(有害霉菌大量繁殖),造成酒中不仅苦涩味加重,而且霉味加大。③发酵温度太高,大量耐高温细菌同时繁殖,造成不仅出酒率下降,而且会使酒带霉味。

腥味

白酒中的腥味往往是铁物质造成的,常称之为金属味。是舌部和口腔共同产生的一种带涩味感的生理反映。酒中的腥味来源于锡、铁等金属离子,产生原因主要有:

①盛酒容器用血料涂篓或封口,贮存时间长,使血腥味溶蚀到酒中。②用未经处理的水加浆勾调白酒,直接把外界腥臭味带入酒中。

焦糊味

白酒中的焦糊味,来自于生产操作不细心,不负责任粗心大意的结果。其味就是物质烧焦的糊味,例如:酿酒时因底锅水少造成被烧干后,锅中的糠、糟及沉积物被灼糊烧焦所发出的浓糊焦味。酒中存在焦糊味的主要原因有:

①酿造中,直接烧干底锅水,烧灼焦糊味直接串入酒糟,再随蒸汽进入酒中。②地甑、甑篦、底锅没有洗净,经高温将残留废物烧烤、蒸焦产生的糊味。

其他杂味

①使用劣质橡胶管输送白酒时,酒将会带有橡胶味。②黄水滴窖不尽,使发酵糟中含有大量黄水,使酒中呈现黄水味。③蒸馏时,上甑不均和摘酒不当,酒中带稍子味。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白酒中各种味道的构成


1、涩味:白酒的涩味主要是由高级醇、单宁、过量的乳酸乙酯等物质引起。另外,起疏松作用的配料糠壳,如使用过多,也会给酒带来涩味。白酒的涩味不应显露。2、甜味:白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类等。多元醇的甜味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加强。如丁四醇的甜味比蔗糖大2倍,己六醇的甜味更强。此外,多元醇都是粘稠体,均能给酒带来丰满、浓厚感,使酒口味绵长。3、辣味:辣味是白酒的主要口味,不会饮酒的人初尝白酒,头一个感觉就是辣。白酒的辣味主要来源于乙醇,其次是醛类。极微量的乙醛即形成辣味,甘油醛和过量的糖醛、高级醇也会产生辣味,醛类物质是发酵的中间产物,发酵完全可降低醛含量。此外,缓汽蒸馏、掐头去尾、贮存老熟均能减少酒的辣味。4、酸味:酸味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白酒中的酸类物质——乙醇含量最多,其酸味有愉快感,是白酒酸味的主要成分。白酒中的各种有机酸还起调味的作用,其中乳酸还能给酒以浓厚的感觉。5、苦味:白酒的苦味主要是由于过量的高级醇、较多的酚类和糠醛引起的。这类物质均由发酵产生,其中正丙醇极苦,异丁醇、烙醇均有苦味。另外,原料中的单宁、甘薯酮等苦味物质,由于蒸馏时被拖入酒中,也会使酒呈强烈苦味。苦味露头的白酒不是好酒。

白酒科普:白酒香气中的窖香是怎么来的?


第一,我们要晓道白酒中有一种成分是非常复要的,在饮酒时常常有说这酒精度太高或者是太低了,那影响白酒味道的这个成分就是我们所说的“乙醇”,它就是显现白酒的味道,也能起来呈香的作用,像我们常说的药香型白酒的香味是浓郁醇香和愉悦的药香以及兼有酯香,这些香味的来源醇类物质影响的。

其次,就是幽香型白酒的香味,它是典型是幽香纯正,那这种香味是来源于酒中的酯类。酯类的作用是能增加酒的香气,还能决策香气的品质。而幽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的含度是我们目前所有的各类香型白酒之冠, 以是说这幽香纯正的感卒体验不是凭空而来。

然后,就是酱香型白酒的香味,它显现的特点是文雅细腻,酒体醇厚丰富,回味悠长。而且酱香酒的种类繁多,香味也是非常丰富的,除此还是多种香味的复合体。只不过是酱香酒所含的物质大多都是醛酮类,而醛类中的乙缩醛对保持酒香的平均长久性是有比较大的作用,以是说酱香酒能轻易的储存就是与这个原因。

白酒的香型是怎么来的


白酒除了广义上的“味道浓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香型之间,风格差异太大。

在不懂酒的人看来,白酒味道略奇怪,即使在白酒爱好者内部,也很少有人对所有香型大爱无疆。

酒鬼言必称的酱香、清香、浓香型分类,在建国之前,至少在国家层面上,是不存在的。

之前几百年,虽然各地酒厂各有风味,但基本上是茅台不犯老白干,你喝你的酒,我喝我的酒。

民国时代,以胡适、鲁迅、闻一多为代表的知识界,大多青睐温柔细腻度数低的黄酒,以宋美龄、陆小曼、陈立夫为代表的名媛绅士界,则多喜好时髦名贵的洋酒。

建国后,喜爱白酒的人民当家做了主,中央也就开始把白酒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1952年,届评酒会评出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四大名酒,分别代表了四大香型: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凤香型。

白酒中的苦味是怎么来的,造成苦味的物质是有害的吗


人们在品酒或喝酒时,往往会感觉到酒有苦味,严重时会给人带来痛苦、难受的感觉。苦味物质在含量极其微少的情况下,人们的舌头都能感觉到。象酪醇含量仅2×10-4时人就会感觉到苦味。奎宁含量在5×10ˉ5时人的味觉便可尝到其苦味了。

1、原辅料不净或选择不当产生的苦味

人舌头部位的不同对味觉的灵敏度也是不同的,即各种呈味物质只有在舌头的一定位置上才能更灵敏地感觉到。如:甜味在舌尖上、咸味在舌尖到舌的两侧边缘、酸味在舌的两边、苦味在舌根、舌中部不及其他部位灵敏即所谓的无味区,但此部位对涩味较其它部位明显,通过实验待到,舌根较舌尖对苦味的敏感度要高出60倍。苦味反应慢,且持续时间长,不易消失,给人感觉不舒服。

因此品酒或喝酒时感觉苦是情理之中了。

虽然苦味在白酒中给饮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适量的苦味却可增加白酒的丰满。低温下人更容易尝到苦味,在低温下略感微苦的酒到15—25℃时则会尝不到苦味了,因此品酒或喝酒时温度的高低对白酒的苦味也有一定的影响。

白酒中的苦味物质很多,很难区别出它们各自的个性,也很难辨别出某一种苦味是有何种物质引起的。因为苦味物质间存在着共通性也就是相似性,很难把它们之间的苦味清楚地区分开来。

从而,要从根源上找到彻底解决白酒中苦味物质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的。有的苦味物质还可能呈现不同的味觉感受,如单宁、甘草等。单宁给人的感觉是苦、涩共存,甘草则是先苦后甜。而稻壳及原料皮壳中的多缩戊糖分解得到的糠醛则有严重的焦苦味等等。

据研究,对大量呈苦味的物质结构分析发现:苦味物质分子内部有着强疏水部位,据推测,疏水部位和味觉细胞膜之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强度则决定着苦味持续时间的长短。

白酒中的酸、甜、苦、辣、咸等味,与酒体中众多的微量成分酸、酯、醇、醛、酮、酚等物质的量比有着密切的关联,量比恰当则苦味不显;量比失调则有苦味。同时也与各厂的酿酒工艺条件、操作管理、卫生条件等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酿制白酒中产生苦味物质的根源在哪呢?具体归纳起来大概有三大情况可导致白酒带有苦味:

使用原料霉变,曲粉变质,辅料稻壳未清蒸或清蒸不彻底或霉变;使用含脂量高的原料;使用含单宁高的原料等,用于酿酒生产,所产的酒均有苦味或霉味和其他邪杂味,主要是酿酒用的原辅料被有害微生物污染,原料中的高脂肪被氧化,单宁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成某些酚类化合物所致。另外原辅料皮壳中含有较多的多缩戊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生成带有焦苦味的糠醛;多缩戊糖在高温下蒸煮也会产生糠醛等,都是给白酒带来苦味物质的原始条件。

2、配料不合理

稻壳用量过多,用水量过大或过少,用曲量过大或用劣质曲、新旧曲搭配不合理,填充料使用过多,窖内空隙大,酵母繁殖过量、酵母自溶后生成酪醇并影响酵母发酵作用,若酪醇含量适中,可使白酒具有愉快的芳香气味,味感丰富;若含量过高则会苦味严重,用曲量大酒醅中蛋白质含量高,发酵时必产生大量的酪氨酸,经酵母作用脱氨、脱羟而生成酪醇多,则导致酒的苦味。

3、生产工艺条件控制温度不合理

入窖温度高或粮食、曲粉粉碎过细或过粗,窖池密封不严,密封窖泥开裂并长霉,酒醅堆放时间过长等都会使酒发酵时产生倒烧味、苦味、辛辣味、霉味等。入窖温度高、前期发酵温度不易控制,从而造成前期升温过猛、糟醅品温高、持续时间长。发酵温度高,有益酵母对氨基酸的脱氨,酒醅温度高,酵母衰老自溶快,自溶后产生的氨基酸及酪氨酸都会导制醇、酪醇含量的增加。

从而产生的酒带有严重并持久的苦味。发酵温度过高,发酵产生的甘油极易被酵母分解成丙烯醛,丙烯醛有持续性的苦味并刺激性强。若酒醅堆放时间较长,侵入的杂菌也就多,加速了甘油的分解,产生了苦味。蒸馏时,前期用汽过大,将会产生焦锅现象,使焦化物质带入酒中,产生不良的焦苦味。同时前期的火汽大还将把其它邪杂味带入酒中。大多数苦味物质成分的沸点都较高,酒尾部分含量较多。丙烯醛一般酒头较多,杂醇油酒尾居多。从而蒸酒时一定要“量质摘酒,掐头去尾”。

白酒口感中酸、甜、苦、辣等味道是怎么来的


世人常常把白酒比作人生,五味杂陈,不同的味道,融到嘴里是一种饱满和丰盈。但科学来讲,白酒有六味,酸、甜、苦、辣、涩、咸,白酒中的这些不同的味道,有各自对应的物质。

“甜味”的甜在哪?

白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类等。多元醇的甜味随着羟基树木的增加而加强。如丁四醇的甜味比蔗糖大2倍,己六醇的甜味更强。此外,多元醇都是粘稠体,均能给酒带来丰满、浓厚感,使酒口味绵长。

“酸味”的酸在哪?

酸味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白酒中的酸类物质一乙酸含量多,其酸味有愉快感,是白酒酸味的主要成分。白酒中的各种有机酸还起调味解暴的作用,其中乳酸还能给酒以浓厚的感觉。

“苦味”的苦在哪?

白酒的苦味主要是由于过量的高级醇、较多的酚类和糠醛引起的。这类物质均由发酵产生,其中正丙醇极苦,异丁醇、烙醇均有苦味。另外,原料中的单宁、甘薯酮等苦味物质,由于蒸馏时被拖入酒中,也会使酒呈强烈苦味。苦味露头的白酒不是好酒。

“辣味”的辣在哪?

辣味是白酒的主要口味,不会饮酒的人初尝白酒,头一个感觉就是辣。白酒的辣味主要来源于乙醇,其次是醛类。极微量的乙醛即形成辣味,甘油醛、乙缩醛和过量的糠醛、高级醇也会产生辣味,醛类物质是发酵的中间产物,发酵完全可降低醛含量。此外,缓汽蒸馏、掐头去尾、贮存老熟均能减少酒的辣味。

“涩味”的涩在哪?

白酒的涩味主要是由高级醇、单宁、过量的乳酸乙酯等物质引起。另外,起疏松作用的配料糠壳,如使用过多,也会给酒带来涩味。白酒的涩味不应显露。

“咸味”的咸在哪?

白酒的咸味均属盐类(盐类并不等于食盐),多由加浆降度时,水质不好导致,现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水,可避免。

白酒科普:白酒的香型是怎么来的


白酒除了广义上的“味道浓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香型中间,风格差异太大。在不懂酒的人看来,白酒味道略希奇,便使在白酒喜好者内部,也很少有人对所有香型大爱无疆。酒鬼言必称的酱香、幽香、浓香型分类,在建国之前,至少在国家层面上,是不存在的。之前几百年,虽然各地酒厂各有风味,但基本上是茅台不犯老白干,你饮你的酒,我饮我的酒。民国时代,以胡适、鲁迅、闻一多为代表的学问界,大多青睐关心细腻度数低的黄酒,以宋美龄、陆小曼、陈立夫为代表的名媛名流界,则多喜好时髦名贵的洋酒。建国后,喜欢白酒的当局当家做了主,中心也就开始把白酒作为复点进铺对象。1952年,届评酒会评出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四大名酒,分别代表了四大香型:酱香型、幽香型、浓香型、凤香型。

酱香型白酒是怎么来的?


酱香型白酒,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形成的原始阶段,一个是整理规范提出酱香酒香型概念阶段。

先说说酱香酒的初始形成阶段

仡佬族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

古代濮僚人发明了酿酒工艺。因此,仡佬族人喜饮酒,也善酿酒。

那个时候,酒有两种:甜酒和咂酒。咂酒用玉米、高梁、稗子、小米、大麦酿制而成,因此也称为“杂酒”。咂酒盛于坛内,坛中插一根空心粽叶茎,作吸食用。

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酿制成甜酒。一般为年节及产妇坐月子时,煮米粑、鸡蛋加甜酒,或用泉水冲饮。

仡佬族聚居的遵义一带,是有名的名酒之乡。这与仡佬族先人善酿,并传承优秀工艺不无关系。现代人根据古代仡佬族酿酒工艺开发了茅台酒、董酒、习水大曲、湄潭窖酒、鸭溪窖酒等产品。

汉代唐蒙出使夜郎,带回一种夜郎产的酒,这种酒名叫“枸酱”,汉武帝品尝后,大悦,赞其“甘美之”(甜美啊!),这种酒就是酱香型酒的始祖。

据考:枸,是黔北川南一带低山地区曾广泛生长的一种野生杂树,其果实秋天成熟,甚甜,但外形怪异,学名“拐枣”,当地人叫“糖捞捞(naonao,一声)”,以中国酒的进展史推测,所谓枸酱酒,应该是当时流行在川黔一带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一种以枸为原料、以发酵为特征的低度甜酒,与以高粱为原料、以蒸馏为特征的酱香型酒似无法建立逻辑上的传承关系——假如说因为某个地方古代曾经有过酒,后来这个地方的酒就一定有传承关系

茅台本是四川辖下遵义府的一个极偏僻蔽塞的小村落(遵义府到清雍正初一直都属于四川所辖,雍正五年八月,清政府为了解决四川与贵州边界插花地(互相包含对方辖地,这种被包含辖地称为插花地)的问题,用原属于贵州的龙安府(现叙永、古蔺地区)与原属四川的遵义府(辖遵义、真安、绥阳、桐梓、仁怀)相易,遵义方入黔,留下一句“四川人生得憨(音han,一声,傻的意思),遵义调(音tiao,三声,换的意思)龙安”的谚语)。

古代贵州酿酒、饮酒之风很盛,据《新唐书•南蛮列传》载,“东谢蛮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每宴饮则击铜鼓”。当时的酒,都是发酵酿造的低度饮料酒,比如米酒、枸酱酒、刺梨酒、金樱子酒……

清中后期赤水河航运开发以后,商贾盐夫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刺激了酿酒业和酿酒技术的进展,川南小曲蒸馏酒作坊应运而大量涌入赤水河谷。

茅台镇因运盐周转,成了川盐销往贵州的口岸。

到了仁怀的茅台村,水路不能再往上行,需全部卸船进仓,然后再人背马驮,分运贵阳、安顺两路销售贵州。茅台村由此开始形成一个川盐销黔的转运站和货物集散地,山西、陕西盐商云集,到清康熙年间,已进展成为江边的繁华小镇。于是,山陕商人就把山西汾酒的种子传播到了茅台村。

《贵州经济》记载:“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满清咸丰(1851-1861)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曰茅台酒。”

这个记载证实,茅台镇白酒吸取了山西汾酒工艺和陕西白酒工艺的精华,山西人在茅台镇开始酿制烧酒的时间是在清咸丰之前。

1947年,时任贵州省建设厅厅长的何辑五,编著出版了《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一书,书中载:“……黔中业盐者,多为秦晋商人,……当时盐商由山西雇来酿酒技工,仿汾酒酿造方法,设厂酿酒,用以自奉,并不外售。至咸丰年间,因秦晋商人休业还乡,马上所设盐号,及茅台酒厂,售予本省先贤华桎坞先生继续经营,仍沿用成义酒坊名称(即简称华茅)。”

这个资料表明,茅台镇白酒的历史,咸丰年间是个分水岭。之前,山陕商人成立了“成义酒坊”,用汾酒技术制造白酒,咸丰年间盐号业务和制酒业务全部出让给贵州本地人。

贵州成义酒房最后一位经营者华问渠先生说“1860年,成义酒房成立。”并且在书中对当年茅台酒的产量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作了具体客观的分析:“制酒原料——高粱和小麦采购困难,确为酒产量不能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酒的原料一向都是就地取材,在茅台四周收购。由于高粱、小麦非当地主要粮食,产量少而来源零星,加以运输不便,和有季节的限制,这一切都大大限制了原料的购入。

“道光年间(1841年)编辑出版的《遵义府志》一书,曾转录《田居蚕食录》的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

制法:煮料和曲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曰白水曲。黔又通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

可见酿酒工艺,使用地窖发酵,主要纯以高粱为原料,唯酒曲为小麦制成。

1936年编修的《续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出仁怀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法纯用高粱作沙,煮熟和小麦曲三分,纳粮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

从《遵义府志》到《续遵义府志》的95年间,茅台镇白酒的酿制工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要害的变化在于“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成。”但是根据文义分析,到1936年时,茅台工艺尚未定型。

清朝以前,怀仁茅台酒并不出名,只在当地稍有名气。而当地以前也没有茅台酒的名称。直到清朝以后,才开始逐渐被人注视,也只是局限在很小的地区。而相关茅台酒的确切记录,是在清朝康熙年以后。

直到清光绪三年(1877年),协助丁宝桢改革川盐运销的遵义盐商华联辉遵母命,在毁于兵火的“茅台烧房”的废墟上建起了“成义酒房”,归属于他在茅台的盐号“永隆裕”名下,重新生产,取名“回沙茅酒”(据其后人回忆:这个酒开始主要自用和少量馈赠亲友,由于品质特优而产生市场需求,后来开始外卖,一块大洋一瓶,须知,当时的一块大洋,可以买1000多斤稻谷哦!)。

其后十年,经营天和盐号的盐商王立夫又建了“荣和酒房”生产“荣和茅酒”。后又有赖永初氏组建“恒兴酒厂”,生产“赖茅”。解放后,三家酒厂收归政府合并成那个酒厂,以后随着酒业的进展,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因素不断积淀,形成了今天在中国酒业中举旗扛鼎的酒文化。

这里的各代酒师又相继制造了“堆积工艺”,使多轮次间掺入的新原料得充分发酵;有的酒师又把第一次蒸馏得到的质量较差的酒液泼回酒液泼回酒醅使之在再次发酵中增香。于是又产生了茅台酒生产的“回沙工艺”。

之后,又有了高温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陈酿及其他环节的技术。大约发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的茅台酒生产工艺,到清朝初年,历经一百多年后,初步臻于完备,并产生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白酒酒体,声名远扬,但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酱香白酒。

1949年解放以后酱香酒日渐成熟,形成了现在的酱香酒工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两件聚全国之力协助茅台提高水平的事。

建国前,茅台酒仅有成义、荣和、恒兴3家私营酒坊生产,自称华茅、土茅和赖茅,总计年产量不过30-40吨,最高年产量为60吨,随时有停产休业之虞。当时师徒是口授心传,缺乏文字资料记载,指导生产为“呼摸足踢,灵活掌握”,总结时还反对使用温度计,更不允许对外交流,故以前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生产技术长期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1956年,国家科委制定的12年长远科学技术进展规划中,列有总结提高我国民族传统特产食品的贵州茅台酒等项目。轻工业部又将贵州茅台酒列为‘中苏合作”重大科研课题。

1959年4月一1960年3月,轻工业部组织部科学研究设计院发酵所、贵州省轻工厅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化工研究所、贵州农学院和贵州省茅台酒厂组成“贵州茅台酒总结工作组”进行总结,历时整整一年。

总结采用现场跟踪、生产纪录、取样分析、微生物检测和综合研究等方法,发掘其生产特点,完善了传统操作法,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原料出酒率在10%以上。

这次总结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化作业,从口授心传到有文字资料传授,这些都使其不断地得到进展与创新。

这次总结的主要经验是,跟踪现场操作,完善了传统操作法;检测麦曲中细菌占有绝对的上风,称为细菌曲;制曲配料中选用好曲作曲母,大大地提高了麦曲的质量;应用细、匀、轻、快的装颤蒸酒,提高了出酒率,采用“密封”管窖,消灭了历年来的“烧包、烧籽”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酿酒工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生产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院士)、微生物和酿酒专家方心芳先生赴茅台酒厂考察,派员到现场采样,查阅了这次总结的技术资料,认定茅台酒麦曲为细菌曲,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共识。

中国发酵工业研究所熊子书,总结工作参与最多,时间又长,坚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茅台酒生产与进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粮食减产,酒厂片面理解增产节约,单纯讲节粮高产,质量有所下降。

1963年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增加了五粮液、古井贡、全兴大曲、董酒四个品牌。茅台酒虽然也被评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是五粮液排名第一、茅台酒排名第五。(周恒刚是第二次评酒会的专家组组长)

周总理正在访问非洲十四国,有天晚上他宴请新闻记者,宴会一开始周总理说今天我用中国最好的酒宴请大家,由于那个时候外国记者知道了《大公报》公布的这个消息,就说,总理,您不是用最好的酒来招待大家,现在中国最好的酒是五粮液。总理回来就让轻工部查查是怎么回事,当时轻工部曹鲁副部长带了几个专家、酿酒处的干部,从百货大楼买了几瓶茅台,反复对比,结果真是质量下降了。

在轻工系统所属的白酒厂里面,轻工业部最关怀的是茅台酒和汾酒(当时四川酒归商业部管)。建国以以来,汾酒历来是白酒老大,产量、利税都是。茅台酒产量小,还连续亏损。但是它又是中心要求一定要保障供给、保证质量的唯一一个酒。

茅台酒的质量下降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老后往返忆说轻工部领导当时给他看周总理批示是,谁给茅台评下去的,谁去把质量搞上去!

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周恒刚身上,周恒刚当时在国家轻工业部食品局酿酒处,周恒刚又是白酒试点工作的开创者、领导者。

“试点”是什么?就是“蹲点”就是到生产第一线,为了解决白酒行业的重大难题,国家集中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同时同地进行“会诊”,拿出解决方案。中国白酒业的进展,就是靠“试点”起家的。

为了提高茅台质量,轻工业部举全国之力进行了大规模的科技攻关,也就是至今被酒界时时提起的“茅台试点”。白酒的试点由于“文革”运动被中断了,文革后由于轻工部在改革中逐渐消亡,再没有能组织这样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科技攻关,茅台试点也就成了绝唱。

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和贵州省成立茅台科技试点组,由轻工业部食品局高级工程师周恒刚具体负责。

周恒刚兴师动众,抽调了辽宁、黑龙江、河北、天津、河南以及贵州省轻工研究所、贵州董酒厂、贵州茅台酒厂科研人员43名,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分两期开展了科技试点研究。

1964年10月至1965年5月组织了第一期茅台试点,1965年11月至1966年4月第二期,两期试点跨年度3年,实际工作14个月。

科技试点主要围绕规范茅台的生产工艺,茅台的微生物环境以及茅台的物质构成进行。茅台试点对酱香型白酒通过查定、写实与深入研究,揭开了不少多年之谜。

茅台镇山高路远,夏天高温湿热,冬天天气干燥阴冷,在当时物质条件匮乏的状态下,周恒刚带领一百多名青年技术人员,下到生产一线,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做了上万次实验,做了几千次对比,在茅台试点中,终于发现了酱香白酒“窖有底香”、己酸乙酯是其突出的香味成分等,解开酱香香味之谜。

从两期试点开始们很多白酒专家对茅台酒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以周恒刚为代表的专家组在茅台科技试点时,分离并宝藏了70多种微生物菌株,建立了微生物档案,并开展了“中草药对酒精酵母的影响“等研究,初步确定了乙酸乙酯等香气香味成分与微生物种群的对应关系。

周恒刚对茅台酒的传统酿造工艺进行了总结,听取了茅台酒厂的“三人核心组的意见,肯定了茅台酒"酱香、窖底、纯甜"三种典型体香型的划分,茅台酒试点科研小组采用纸上分析法,从组成成分上,进一步认定了三种典型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接着科研组又按不同比例,采用任意随杯淘汰等方法进行数万次以上的勾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勾兑规律。用这规律,能持续、稳定地勾兑出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纯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风格独特、酒质完美的茅台酒。把这种酒命名为“酱香型酒”。

至此形成了酱香酒的原料、工艺、质量规范。

1965年,轻工业部召开茅台酒试点论证会,正式确定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及酱香型酒的命名。

茅台两期试点旧址和十五万字的茅台五星机密文件

2011年12月制定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标准编号:GB/T26760-2011,规定了酱香型白酒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凡是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的白酒都叫酱香型白酒。

中国酱香酒有四个产区:

茅台镇产区;

赤水河产区;

四川产区;

其他产区:湘、桂、鲁等地。

一、茅台镇产区(我认为这是目前白酒唯一可以称之为产区的地区)

茅台镇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对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近千年酿造环境,使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二、赤水河谷产区

赤水河横跨贵州、四川两个省份,在黔北和川南的交界位置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独特的酿酒环境,成为酱酒的发源地和最大产区。

赤水河上至金沙,中至茅台镇,下至二郎镇,在百余公里的流域里形成了酱酒的黄金河谷。

赤水河谷是酱酒最大的酒窖,是酱酒的黄金产区,集中了酱酒90%以上的酱酒产能和品牌。

三、四川产区

四川本是浓香型白酒的原产地,但由于浓香白酒需要酱酒作为调味酒,所以一般较大的浓香型白酒企业其实都在少量生产酱酒。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酱酒的追捧导致酱酒氛围逐步浓烈,四川白酒金三角产区一些白酒企业开始推出酱酒产品,例如五粮液的“永福酱酒”,沱牌的“吞之乎”;部分原酒大厂也“浓改酱”,加大了酱酒的生产,例如高洲等企业。

四川产区由于部分大企业的介入,在酱酒的阵容里分化出了一个川派酱酒产区。

四、酱酒的其他产区:湘、桂、鲁、黑、京、辽、冀等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从六、七十年代曾掀起过学习模仿酿造“酱香茅台”的热潮,尤其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由于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所以学茅台酒的企业很多,全国至少有40家以上的酒厂生产过酱香型白酒。

为大家揭晓下白酒香气中的窖香是怎么来的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酒者会谈论说浓香型白酒的气味是非常酱香浓郁的,但是对于这种香气是怎么来的呢,也许大家没有去了解太多,而且我国白酒香型又多,要怎么识别呢,所以现在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白酒香气中的窖香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白酒中有一种成分是非常重要的,在喝酒时经常有说这酒精度太高或者是太低了,那影响白酒味道的这个成分就是我们所说的“乙醇”,它就是呈现白酒的味道,也能起到呈香的作用,像我们常说的药香型白酒的香味是浓郁醇香和愉悦的药香以及兼有酯香,这些香味的来源醇类物质影响的。

其次,就是清香型白酒的香味,它是典型是清香纯正,那这种香味是来源于酒中的酯类。酯类的作用是能增加酒的香气,还能决定香气的品质。而清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的含量是我们目前所有的各类香型白酒之冠,所以说这清香纯正的感官体验不是凭空而来。

然后,就是酱香型白酒的香味,它呈现的特点是优雅细腻,酒体醇厚丰富,回味悠长。而且酱香酒的种类繁多,香味也是非常丰富的,除此还是多种香味的复合体。只不过是酱香酒所含的物质大多都是醛酮类,而醛类中的乙缩醛对保持酒香的均匀长久性是有比较大的作用,所以说酱香酒能容易的储存就是与这个原因。

总而言之,这些酒体中的香味物质是酿造白酒时所需要的原料带进来的,也就说这些酒香就是指白酒的脂类和酸类的味道,而芳香化合物,酒液在氧气的作用下产生了酯化、氧化和还原反应等化学的反应,让酒的味道更加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