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意大利红酒专题。这篇关于《意大利保格利产区名庄盘点》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提起保格利(Bolgheri),你或许会觉得陌生,但是西施佳雅(Sassicaia)、欧纳拉雅(Ornellaia)和马赛多(Masseto)等葡萄美酒的大名,想必你是熟知的。而孕育出了这些如此令人狂热的美酒佳酿的正是保格利产区,若你有机会踏足这片土地,以下的这些名庄,你一定不能错过。

1.欧纳拉雅酒庄(TenutadellOrnellaia)

图片来源:ornellaia

欧纳拉雅酒庄为著名的花思蝶集团(Frescobaldi)所有,酒庄成立于1981年,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托斯卡纳(Tuscany)西面、保格利产区山脚下,面朝地中海。欧纳拉雅酒庄是一家充满艺术感的酒庄,自2009年起,酒庄启动了一项名为艺术家之获(VendemmiadArtista)的活动,每年邀请一位当代艺术家,按照酿酒师给出的主题为酒庄当年份发布的正牌酒设计酒标及葡萄酒艺术品。这些艺术作品会陈设于酒庄建筑内,当你游览酒庄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一一讲述这些作品蕴含的意义。

欧纳拉雅酒庄出品的最知名酒款为正牌酒欧纳拉雅红葡萄酒以及尊贵的马赛多红葡萄酒,这2款酒兼具优雅浪漫与炽热刚劲,品质十分出众。

2.圣圭托酒庄(TenutaSanGuido)

圣圭托酒庄地处保格利的海滨地区,酒庄因其酿造的西施佳雅葡萄酒而闻名于世,这款酒是意大利名酒四大雅之首,被称为意大利酒王。

圣圭托酒庄的创始人是马里欧侯爵(MarioIncisadellaRocchetta),他一直梦想着能酿造一款世界级佳酿,于是,在定居圣圭托酒庄之后,他从好友家的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引进了优质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藤,并采用法国橡木桶陈酿葡萄酒,这在当时只认可采用当地法定品种酿造葡萄酒的意大利并不常见,但这款酒一经推出,便屡获殊荣,一度成为酒界佳话。圣圭托酒庄因而也一跃成名,成为了产区内其他酒庄争相效仿的对象。

3.玛奇奥酒庄(LeMacchiole)

玛奇奥酒庄位于保格利产区的中心,是产区内最具代表性的酒庄之一。酒庄由欧亨尼奥卡布米(EugenioCampolmi)创建于1975年,自创立之日起,酒庄就不断进行试验,以寻求最佳的风土表达方式。正是这种匠心精神,使得酒庄经过短时间的发展就声名鹊起,酿造的葡萄酒获得了世界上众多酒评家的一致好评。

玛奇奥酒庄最知名的酒款为玛奇奥梅索丽干红葡萄酒(LeMacchioleMessorioRosso),此款酒由100%梅洛(Merlot)酿造而成,被认为是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梅洛葡萄酒之一,其风味丰富浓郁,风格优雅平衡,品质十分优秀,售价也很高。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盘点新西兰优质产区


任何一个去过新西兰的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山河壮丽、风景如画的国度确实能当得起上帝的自留地这般盛赞。这片土地是托尔金(Tolkien)笔下的中土世界,是现实世界之外的一方乐土。纯净是它的代名词,已渗透进新西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连这里产出的葡萄酒也总给人纯粹、清新之感。

150年前,第一株葡萄树在新西兰扎根的时候,大概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南半球的岛国会在世界葡萄酒的舞台上如此大放异彩。如今,新西兰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不仅马尔堡(Marlborough)成为了新世界长相思(SauvignonBlanc)的标杆,其他产区也在摸索中找到了定位,形成了当地的独特风格,成为国际市场中的新星。

一、北岛

图片来源:Pinterest

新西兰的产区主要分为北岛(NorthIsland)和南岛(SouthIsland)两大块,与南岛相比,北岛气候较炎热,产出的葡萄酒风味更成熟。奥克兰(Auckland)、吉斯本(Gisborne)、霍克斯湾(HawkesBay)和怀拉拉帕(Wairarapa)是北岛最有名的四个产区。

1奥克兰

奥克兰是新西兰成立时间最早的产区之一,由一群来自克罗地亚、黎巴嫩和英国的酿酒师于19世纪开辟,现在依然有许多大型酒厂建在这里。产区平均年度日照2,060小时、降水1,240毫米,气候温暖潮湿,因此葡萄的成熟在此完全不是问题,反而病虫害更困扰当地的酒农。产区土壤以黏土为主,排水性稍弱,所以葡萄园选址和管理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产区东部的怀赫科岛(WaihekeIsland)气候更加温暖干燥,还有凉爽海风帮助降温,是奥克兰最优的子产区。

波尔多混酿(BordeauxBlend)是奥克兰最常见的葡萄酒类型,梅洛(Merlot)在这里表现最佳,往往浓郁而不失优雅,为人称道。复杂、浓郁的西拉(Syrah)是产区又一个明星品种,不过近年芳香、优雅、果味纯净的风格正变得越来越流行。白葡萄品种中霞多丽(Chardonnay)最常见,产区内多口感成熟、酸度平衡,带有成熟新鲜的热带水果风味的霞多丽。灰皮诺(PinotGris)在奥克兰则展现出肉感、饱满的一面,带有成熟核果和香料的风味。

2吉斯本

吉斯本历史悠久,据称库克船长(CaptainCook)首次登陆新西兰便在此处。这里也是新西兰最东边的产区,是新西兰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产区有新西兰最长的日照时间,因此常常是采收最早的产区;年均降水1,051毫米,尤其集中在夏末和秋季。吉斯本覆盖着黏土和粉砂壤土的混合型土壤,部分地区还分布有河沙壤土,适合芳香型品种生长。过去,酒庄喜欢将葡萄种植在肥沃土地上,现在他们更倾向于在海拔更高、排水性更佳的平原和丘陵处种植葡萄。

霞多丽是吉斯本最主要、最成功的品种,该产区有着霞多丽之都的美誉。这里的霞多丽香气浓郁,口感丰富,大部分都适宜早饮,当然最顶级的酒款也拥有足够的深度和陈年潜力。芳香型品种的种植也十分普遍,颇受关注的琼瑶浆(Gewurztraminer)和灰皮诺以及前景光明的雷司令(Riesling)和维欧尼(Viognier)都有令人满意的表现。长相思在吉斯本也有种植,由于日照时间长,该地长相思往往表现出奔放、成熟的热带水果风味,有些酒庄会通过提前采收酿造更加轻盈的长相思,保留其清新的酸度和草本风味。红葡萄品种在此种植不易,梅洛在相对干燥的年份比较理想,马尔贝克(Malbec)则需要科学的选址。

3霍克斯湾

霍克斯湾的第一株葡萄是马里斯特传教士(MaristMissionary)在1851年种下的,据说与明圣酒庄(MissionEstate)渊源不浅。产区阳光明媚,热量总和在勃艮第(Burgundy)和波尔多(Bordeaux)之间;海洋性气候缓和了当地夏季的高温,延长了葡萄生长季;周边山地阻挡了霜冻侵袭,为内陆种植区提供保护屏障。流经霍克斯湾的4条河流为该地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土壤,从肥沃的黏土到排水性佳的砾岩应有尽有。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吉布利特砾石(GimblettGravels),不仅排水性极佳,且吸热效果显著,是公认的种植红葡萄品种的理想土壤。

霍克斯湾最成功的酒款莫过于波尔多混酿,这些酒有力、优雅且陈年潜力佳。梅洛在混酿中的比例正逐渐提高,为酒款带来了更丰富的口感和深度。此外,西拉也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红葡萄品种,优质的霍克斯湾西拉香气馥郁、果味成熟、单宁柔顺,尽显优雅风范。霞多丽是该产区最主要的白葡萄品种,这里的霞多丽酸度明快、果味充足,且多经过一定程度的橡木桶发酵或熟化,以增添复杂度和酒体。

4怀拉拉帕

怀拉拉帕位于新西兰北岛的最南端,在毛利语中意为闪闪发光的水域。这是一个小产区,以精巧著称,种植了新西兰3%的葡萄,年产量仅占其总产量的1%。产区年均日照时长1,915小时,春秋凉爽,夏季高温但气温日较差大,葡萄有充分的时间发展品种特质;另一方面降雨也较为理想,年均979毫米,且集中在冬春季节,秋季漫长干燥,为酿造晚收和贵腐(NobleRot)葡萄酒创造了良好条件。

黑皮诺(PinotNoir)是怀拉拉帕无可争议的旗舰品种,酿出的葡萄酒结构和深度俱佳,不仅有葡萄本身的品种芳香,还有富含矿物的土壤带来的咸鲜风味。长相思虽没有黑皮诺那样备受瞩目,但其浓郁鲜活的口感、立体的结构以及草本与热带水果混合的馥郁香气让该产区的长相思同样不容忽视。西拉在这里也展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潜力,有望取代不太适应怀拉拉帕产区气候的赤霞珠和梅洛。

法国巴特利酒庄


巴特利酒庄位于波尔多左岸的波雅克村,1855年被评为五级酒庄。巴特利酒庄是波雅克村最古老的酒庄之一,地图上一直有记载,据说酒庄的名字来源于百年战争时期。巴特利酒庄所产正牌酒,在某些推荐年份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波雅克的风土特色,结构坚实,色泽深邃,陈年能力相当不俗。

波尔多五大名庄中有四个位于波雅克村,由此可见,巴特利酒庄的表现也定会不俗。巴特利酒庄的首任主人是圣马丁(Saint-Martin)家族,后来家族的继承者因无心打理酒庄,于1791年将酒庄卖给了让吉约姆皮尔绰里(JeanGuillaumePecholier)。1816年,皮尔绰里去世,酒庄被拍卖,丹尼尔古斯特(Daniel.Guestier)获得了酒庄的一部分产权。之后他又陆续获得了酒庄的大部分产权,并不断购入周边的葡萄园以扩充种植面积,引进更好的酿酒设备和技术,对酒庄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革新。1847年,古斯特逝世时,该酒庄已在波尔多地区小有名气,1855年被评为五级酒庄。

古斯特逝世之后,其子女因财产分割问题于1866年将巴特利酒庄拍卖,新庄主是巴黎银行家康斯坦哈普恩(ConstantHalphen)。在哈普恩的打理下,酒庄名气日益增大,酒庄面积也由39公顷发展到55公顷。1932年,酒庄由佛朗索瓦(Francois)和马修宝里(MarcelBorie)两兄弟接管。

不过在10年之后,为了明确财产所有权,两人决定将酒庄分开管理,酒庄于是被分割成两部分,即今天的巴特利和上巴特利。弟弟买下了其中的小部分土地,并于1951年从都夏美隆酒庄(ChateauDuhart-Milon)买进一些葡萄树,扩展了葡萄园,组成了上巴特利酒庄(ChateauHaut-Batailley)。其兄马修则获得了原酒庄的较大部分,包括其中的城堡,并保留了原有名字巴特利。从此,两个酒庄开始走向各自发展的道路。

巴特利酒庄一直由马修管理,直到1961年他去世。此后,其女丹妮丝(Denise)和丈夫埃米尔卡斯特加(EmileCasteja)继承了酒庄,因为联姻的关系,巴特利酒庄转入到卡斯特加家族手中,并由其管理至今。现在,酒庄由埃米尔卡斯特加的儿子菲利普卡斯特加(PhilippeCasteja)管理。

巴特利酒庄葡萄园的土质为梅多克典型的沙砾土质,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温作用。葡萄种植比例为70%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25%梅洛(Merlot)、3%品丽珠(CabernetFranc)和2%的味而多(PetitVerdot),平均树龄为30年。所有葡萄手工采摘之后会经过逐粒挑选,放入不锈钢桶中进行控温发酵,乳酸发酵一部分在不锈钢桶中进行,一部分在橡木桶中进行,但所有的酒都在橡木桶中进行成熟,持续16个月的时间,新橡木桶比例为60%。酒庄年产量约22,000箱。

解读名庄副牌酒


在选购一些知名酒庄所产葡萄酒时,我们常常听人提到副牌酒这一概念。那么,什么是副牌酒呢?

副牌酒(SecondLabel或SecondWine),也称二牌酒、二标酒、副标酒和二军酒等,它其实是相对于正牌酒而言的。在一些知名酒庄,酒庄酿造的最好的、最有知名度的那款酒通常被称为正牌酒(GrandVin),或头牌酒,而同为酒庄出产的、未被选为正牌酒的葡萄酒则会被标为副牌酒。

副牌酒这一概念起源于波尔多,据说17世纪初期就已出现。波尔多左岸的名庄玛歌酒庄(ChateauMargaux)早期会将自家葡萄园中不符合标准的葡萄出售;19世纪中期,在根瘤蚜虫疫后,玛歌酒庄翻种了部分葡萄藤,便将用年轻葡萄藤出产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以玛歌副牌酒(ChateauMargaux2ndWine)的名字发售,直到1908年才将其改名为玛歌红亭(PavillonRouge)。20世纪初期,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雄狮酒庄(ChateauLeovilleLasCases)和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等酒庄也开始生产副牌酒。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生产副牌酒的做法才开始大范围流行起来。

酒庄生产副牌酒往往是为了维护正牌酒的声誉和质量,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酒庄对葡萄酒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酿酒过程中对酿酒葡萄、酒液的筛选力度也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生产副牌酒,而酒庄生产副牌酒的原因也开始变得多元化:

随着酒庄扩张,葡萄园面积扩大,为了保证正牌酒风格的一致性,将新增的葡萄园或是某些特定葡萄园生产的葡萄酒标为副牌酒发售,例如拉菲古堡的副牌酒拉菲珍宝(小拉菲)红葡萄酒(CarruadesdeLafite,Pauillac,France)就产自卡许阿德台地(Carruades)这一独立葡萄园;

酒庄葡萄园中的葡萄藤树龄过大,需要拔掉这些老藤,种植新的葡萄藤。酒庄将这些年轻的葡萄藤出产的葡萄用于酿造副牌酒,仅使用树龄较大的葡萄藤出产的葡萄酿造正牌酒,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玛歌酒庄;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生产一款价格较低、更为易饮的副牌酒,以引导消费者入门;

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年份,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无法达到正牌酒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酒庄的声誉,便只酿造副牌酒。

尽管副牌酒不能与正牌酒相提并论,但出生于名门世家的它们大都与其正牌酒采用同一个酿造团队,坚持较高的酿造标准。一些酒庄的副牌酒与正牌酒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的酿酒葡萄来自不同地块;而一些酒庄则将副牌酒与正牌酒一起酿造,只在最后调配时,将品质不够拔尖的部分葡萄酒标为副牌。近年来,随着副牌酒的兴盛,一些酒庄甚至推出了三牌酒、四牌酒等等,以对酒庄生产的葡萄酒作出更细致的区分。

波尔多大部分名庄都有自己的副牌酒,例如,左岸五大名庄:

拉菲古堡拉菲珍宝

拉图城堡(ChateauLatour)拉图堡垒(LesFortsdeLatour)

侯伯王庄园(ChateauHaut-Brion)小侯伯王(LeClarencedeHaut-Brion)

玛歌酒庄玛歌红亭

木桐酒庄小木桐(LePetitMoutondeMoutonRothschild)

右岸四大名庄:

白马酒庄(ChateauChevalBlanc)小白马(LePetitCheval)

欧颂酒庄(ChateauAusone)欧颂副牌(ChapelledAusone)

柏菲酒庄(ChateauPavie)柏菲香气(AromesdePavie)

金钟酒庄(ChateauAngelus)小金钟(CarillondAngelus)

当然,随着高端葡萄酒的发展,副牌酒已经不再是波尔多产区的专利,在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等其他产酒国,也有一些高端酒庄生产副牌酒,例如,西班牙名庄平古斯酒庄(Pingus)的平古斯之花(DominiodePingusFlordePingus),意大利四大雅之一的欧纳拉雅(Ornellaia)的副牌酒欧纳拉雅酒庄乐赛瑞红葡萄酒(LeSerreNuovedellOrnellaia)和三牌酒欧纳拉雅乐福特红葡萄酒(LeVoltedellOrnellaia)等等。

对于酒庄而言,生产副牌酒有利于他们维护正牌酒的声誉和质量,同时又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副牌酒价格较低,品质有保障,比正牌酒更为简单易饮,故而可以成为认识名庄酒的一个窗口。

法国奥巴特利酒庄


奥巴特利酒庄位于法国波尔多波雅克产区。1855年,该酒庄被评为梅多克列级酒庄第五级。1866年,来自巴黎的银行家康士坦哈普汉(ConstantHalphen)买下了这座酒庄。在这位赫赫有名的银行家的管理下,这座酒庄的名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奥巴特利酒庄毗邻五级庄巴特利酒庄(Batailley)。自中世纪以来,奥巴特利酒庄就一直与巴特利酒庄休戚相关。关于巴特利酒庄的名字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巴特利可能是指某一场战争,而另一种则称巴特利是当地一位葡萄农。虽然无法确定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可以肯定,巴特利酒庄在18世纪末就已经存在了。

当时,巴特利酒庄为圣-马丁(Saint-Martin)家族所有,家族中的后人玛丽安(Marianne)与玛瑟(Marthe)两姐妹于1791年将属于她们的酒庄部分卖给简纪尧姆皮尔绰里尔(JeanGuillaumePecholier)。皮尔绰里尔后来又将酒庄传给了他的儿子埃米诺贝多特(AmiraldeBedout)。在1816年,他去世之后,酒庄的大部分被丹尼尔古斯提尔(DanielGuestier)收购。1847年,丹尼尔古斯提尔去世,巴特利酒庄由他的三个子女继承,他的两个女儿各拥有四分之一,而他的儿子皮埃尔-佛朗索瓦(Pierre-Francois)则拥有酒庄的一半。

1932年哈普汉去世,佛朗索瓦(Francois)和马修宝利(MarcelBorie)两兄弟买下了巴特利酒庄。1942年,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酒庄被分成了两部分,包括城堡在内的较大一部分继续保留酒庄原名,叫巴特利酒庄,它分给了马修。而另一较小的部分就分给了佛朗索瓦,他在那一年同时买下了二级庄宝嘉隆酒庄(Ducru-Beaucaillou),并且在1951年从四级庄杜哈米隆酒庄(Duhart-Milon)买了一些葡萄园来扩大酒庄,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奥巴特利酒庄。

在不同庄主的带领下,两个酒庄自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之路。刚开始时,奥巴特利酒庄并没有得到佛朗索瓦的重视,直到1953年他去世后,这一境况才有所改善。如今,奥巴特利酒庄由佛朗索瓦的孙子佛朗索瓦-泽维尔(Francois-Xavier)负责经营。

奥巴特利酒庄的葡萄园面积达22公顷,这里的土质为典型的梅多克沙砾土,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65%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25%的梅洛(Merlot)和10%的品丽珠(CabernetFranc)。葡萄藤的平均树龄为35年,种植密度为10,000株/公顷。

葡萄采用手工采摘,去梗后,就会放入控温的不锈钢桶中发酵,最后进入橡木桶中陈酿20个月。每年新橡木桶的使用比例为40%。装瓶前会进行轻微的过滤。其正牌葡萄酒每年的产量约为10,000箱,副牌约为1,700箱/年。2004年和2005年都算是正牌酒不错的年份。这些年份出产的正牌酒口感轻快,带有迷人的果味,还有淡淡的浆果风味以及香草味,性价比极高。

意大利皮欧酒庄


皮欧酒庄意大利的皮埃蒙特(Piedmont)产区,是该地区最古老的酒庄之一。皮欧酒庄是由现任庄主的曾曾祖父西泽尔皮欧(CesarePio)于1881年创立的。目前酒庄的掌门人是家族后裔博法皮欧(BoffaPio)。

他是最早的一批葡萄酒酿造者,也是最早坚持酿酒哲学,致力于发挥产区的风土条件以及对品质严格要求的酿酒师之一。皮欧酒庄自建立以来,一直秉承追求高品质的宗旨,在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后,这一宗旨仍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2002年,皮欧酒庄被《葡萄酒鉴赏家》评为全球10佳酒庄之一。如今,皮欧酒庄在巴罗洛(Barolo)及芭芭罗斯科(Barbaresco)等精华地区拥有超过50公顷的葡萄园。除了自家拥有的葡萄园,皮欧酒庄也和专业的葡萄农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他们负责葡萄园葡萄栽培等各方面的管理。

在酿酒方面,皮欧酒庄在现任庄主博法皮欧的带领下,率先使用不锈钢罐酿制葡萄酒。此外,酒庄还减少葡萄带皮浸泡的时间,从而降低葡萄酒中单宁的含量。更重要的是,酒庄会严格控制酒庄的卫生指标,酿制出来的葡萄酒十分纯净。

皮欧酒庄为了维持一贯的高品质,会有计划性的限制葡萄酒的产量。其产量的70%会外销。近年来,酒厂在重建酒窖和改造酒厂的酿酒设备上做了几项重大的投资变革:在位于地下12公尺的地方仍保留着罗马帝国时代的墙面建筑;建造利用重力的新发酵槽以及新的橡木桶陈年室;安置全新的装瓶及贴标设备。

意大利卢比孔酒庄


卢比孔酒庄的名字原意是意大利的一条河的名字(卢比孔河),该河得名是在罗马帝国恺撒时代,因高卢总督恺撒率大军渡河攻入都城的典故而被广为流传大有破釜沉舟之感,而酒庄取此名即寓意科波拉对此酒的品质追求一往直前,要到达世界最好葡萄酒的地位!

早在1975年,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拿拍《教父》赚到的钱,在加州纳帕谷(NapaValley)买下炉边酒庄(InglenookEstate)的631公顷土地。

20年后他又以950万美元买下炉边酒庄余下的36公顷葡萄园和由古斯塔夫尼尔邦建造于1880年的石头城堡,使酒庄完整地归属于自己,并在2006年将酒庄名称改为卢比孔酒庄(RubiconEstate)。

另外,在2002年的时候,他斥资3150万美元收购邻近卢比孔酒庄的科恩葡萄园,包括34公顷葡萄园和45公顷未开垦的土地。2006年他又收购了索诺玛县(Sonoma)亚历山大谷的33公顷葡萄园,最后将酒庄更名为科波拉酒庄(FrancisFordCoppolaWinery),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葡萄酒帝国。柯波拉酒庄的旗舰酒取名为Rubicon(卢比孔)(2006年改为RubiconEstate(卢比孔庄园))。

起初,柯波拉虽有此心,也大力投资,但前十年,酒质并不受市场好评,直到1990年份之后,卢比孔葡萄酒(Rubicon)才逐渐踏入加州葡萄酒名酒之林,现在它已是加州葡萄酒的代表性酒款之一了。

卢比孔葡萄酒和大部分的加州葡萄酒,尤其是著名的葡萄酒一样,都是采用高比例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酿成,酒体宏大,口味充盈丰富,充分地表现纳帕谷葡萄酒的特色。而另一款卢比孔酒庄原生赤霞珠(RubiconEstateCASKCabernetSauvignon)相比卢比孔葡萄酒而言则拥有更浓郁的口感,更强劲的单宁,成熟的果香和可可味,其与肉类和奶酪搭配,令人喝彩。

品酒笔记之左岸名庄


昨夜几位老友相约天地王酒窖聚会,波尔多名庄加勃艮第。

花开二枝,先说左岸。

第一支是2007年的男爵,年份伪特征很典型,缺乏力度,厚而不实,略显松驰,单宁如细砂轮,虽粗涩却讨好,黑色水果与草药、香料风味为主导,变化不多,很质朴的农夫,我的评分:90。

第二支同是2007年的女爵,明显技高一筹,黑色浆果的气味更加浓郁,口感沉实而温婉,在我刚刚学习葡萄酒的时候,女爵曾是我的挚爱,因为总能感觉到一份贵气,虽有点贵而不雅,还是很讨喜,谁会拒绝一个丰满而成熟的贵妇人呢?我的评分:92分。

第三支2005年的波菲,是今晚品尝的五支波尔多酒中,唯一以红色水果为主导的,加上樱桃、覆盆子、黑巧克力和淡淡的烤奶油香,因此也显得年轻而活泼,单宁柔滑,虽不及前两款厚重,却多一份雅气,收结可以用华丽来形容,我的评分:94分。

第四支是期待以久的大金羊,我也是第一次喝,帕克说需要醒酒24-48小时,而且可以保存给孙子喝的,所以我以为应该是非常浓郁且厚重的,可实际工却相当的平和,并没有2003年的强横霸道,端庄而内敛,黑醋栗、甘草、香料、松露、咖啡及烤果仁的香气与风味是贯通的,单宁丰富显颗粒感,铁板一样强硬的青年,还在发育中,绝对会是顶好的酒,但能否成长为期待中伟大的酒,我尚存有些许怀疑,评分:95+。

最后一款是2005年的大拉菲,在排品尝次序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些犹豫,就是跟大金羊孰先孰后?很侥幸,结果我认为是对的。在我喝过众多年份的大拉中,这是结构感最宏大庄严的,用无可挑剔来形容都显得在贬低他,我认为这已经是一款伟大的葡萄酒了,在舌头上迅速地建构一座岩石城堡,更神奇的是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城堡的齐整和端庄,王者之气,肃然起敬,我的评分:98分。

意大利加拉迪酒庄


加拉迪酒庄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卓越酒庄,加拉迪酒庄的葡萄园占地27英亩(约11公顷)。它因种有艾格尼科(Aglianico)和派迪洛索(Piedirosso)这两种本土葡萄而非常出名。加拉迪酒庄出品的主要酒款是加拉迪酒庄拉物诺地区葡萄酒(TerradiLavoro)。

在这个珍奇的小型葡萄园里,实践着激进的葡萄栽培技术。葡萄园里种植着80%的艾格尼科和20%的派迪洛索。葡萄树的平均树龄为12年,植株的种植密度为4,500株/公顷,平均产量为5,000-6,000千克/公顷。

在酿酒方面,加拉迪酒庄大部分的发酵过程基本上是在温度可以控制的钢罐中进行的,为期2周左右,接着在酒罐中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为期2个月左右。然后葡萄酒被转移到法国橡木桶中陈酿,这些橡木桶中有五分之四是新桶,陈酿10个月到1年的时间后装瓶。装瓶前不进行过滤,装瓶后继续在瓶中再陈放10个月。

加拉迪酒庄近期比较优秀的年份有2001年、2000年、1999年、1995年和1994年。其中2001年的拉物诺地区葡萄酒曾经获得99分的高分。这款葡萄酒酒力强劲,酒色呈墨蓝色或墨紫色,散发出木榴油、黑莓利口酒、烤焦皮革和焦土的气味,单宁丰富,果味层次丰富,余味迷人。

虽然此款酒的口感接近狂野,但它仍是一款精致复杂、口感充实而奇妙的葡萄酒。当此酒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还会飘散出巧克力糖、海藻、黑莓和黑醋栗水果的混合风味,是一款超凡脱俗的葡萄酒,新酒即可饮用,也可再窖藏20年以上。

法国达格诺酒庄


达格诺酒庄创建于1989年,位于卢瓦尔河谷。说到达格诺酒庄,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其庄主迪迪耶达格诺(DidierDagueneau)。达格诺一直是法国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会直接指出附近庄园存在的问题,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对他们的高产量和粗糙管理直言不讳。达格诺酒庄的外观就像一座大教堂,非常庄重肃穆,并且一尘不染。

迪迪耶达格诺是最伟大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葡萄酒酿造大师,也是卢瓦尔河谷最负盛名的酿酒师。2006年,他被《品醇客》(Decanter)评为全球十大白葡萄酒酿酒师之一。他极具个性,披头散发,一脸胡须,总是一副我不理你,你也别管我的样子。他十分喜欢冒险,在经历了两次几乎致命的意外之后,他不得不卸甲归田,将其冒险精神放在了葡萄园。他的父母是酒农,拥有一小片葡萄园。脾气火爆的他在和父亲大吵一架之后成立了自己的酒庄达格诺酒庄。

迪迪耶的追求就是酿成世界顶级的长相思葡萄酒,他不是要超越谁,根本就是要颠覆安分守旧的产区传统。他向波尔多的一些名庄取经,向勃艮第的酿酒师学习,甚至走访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了解最新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理论,吸取世界顶级葡萄酒获取成功的经验。他将有机耕作、自然葡萄酒、生物动力种植法、酿造过程完全不加二氧化硫等等方法都尝试过了。他爱好驾御机械,搏击钢铁,却因深信拖拉机对土地和葡萄会造成伤害,而放弃机械种植,重新用回马匹犁土。

他甚至引种19世纪之前完全没有经过人工嫁接的葡萄树种,以超低的产量,人手多次采收的方式确保葡萄成熟,另外还亲自改良橡木桶,用来酿造和存储葡萄酒。总之,从耕作、酿造到装瓶,所有工作他都亲力亲为,最后以当地前所未有的价格将酒卖光。

尽管他言辞犀利,爱与人争论,但又不可否认的是,他仍是一个致力于酿造复杂、醇厚,且具有陈年潜力的顶级普依芙美葡萄酒的伟大酿酒师。达格诺已成为卢瓦尔河流域年轻一代心中的偶像,而他酿造的葡萄酒也成为正直和伟大的代名词。然而,不幸的是,2008年,他死于一场小型飞机事故。

达格诺酒庄酿制葡萄酒时并没有特定的工序,有些年份会把葡萄浸皮,但大多数年份都不会。葡萄在非常成熟后才会被采收,而且不去梗。发酵时,达格诺会使用几种不同的工业酵母,在温度可控的不锈钢酒桶中进行发酵。

达格诺酒庄酿制的普伊芙美纯种葡萄酒(Pouilly-FumePurSang)和普伊芙美燧石特酿葡萄酒(Pouilly-FumeCuveeSilex)品质卓越。2002年份的普伊芙美纯种长相思白葡萄酒和2002年份的普伊芙美燧石特酿葡萄酒品质尤为突出。

意大利蓝宝拉酒庄


蓝宝拉酒庄是意大利超级托斯卡纳(SuperTuscan)名庄。蓝宝拉酒庄的葡萄园占地153英亩(约62公顷),园里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桑娇维塞(Sangiovese)、梅洛(Merlot)、味而多(PetitVerdot)、霞多丽(Chardonnay)、琼瑶浆(Gewurztraminer)、长相思(SauvignonBlanc)、玛尔维萨(Malvasia)和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从1739年开始,该酒庄就一直由蓝宝拉(Rampolla)家族所有。该家族于1970年第一次酿酒,首款瓶装葡萄酒所用的葡萄采收于1975年。现在酒庄由卢卡纳波利蓝宝拉(LucadiNapoliRampolla)和毛里奇亚纳波利蓝宝拉(MauriziadiNapoliRampolla)共同负责。

老葡萄树的平均树龄为27年。葡萄园里的土质主要是石灰石,还有一些粘土。葡萄园一般都面向南方、东南方或是西南方,海拔高度在290米到380米之间。为了重建土壤的天然均衡性,蓝宝拉酒庄近年来开始推行生物动力栽培技术。

酒庄酿酒在釉质大桶中进行。葡萄发酵的温度在26℃和30℃之间,由大桶外流动的一层水来控制。陈酿是在卵形大橡木桶中和小法国橡木桶中进行。

蓝宝拉酒庄出产的主要酒款是蓝宝拉酒庄萨马尔科葡萄酒(Sammarco)和蓝宝拉酒庄阿尔切奥虹豆葡萄酒(VignadAlceo)。萨马尔科葡萄酒是采用赤霞珠和桑娇维塞混酿而成,第一次酿制是在1980年,酿制所用的葡萄全部采自向南的葡萄园。阿尔切奥虹豆葡萄酒第一酿制是在1996年,用85%的赤霞珠和15%的味而多混酿而成。蓝宝拉酒庄近期比较优秀的年份包括:2001年、2000年、1999年、1985年和1982年。并与时俱进地不断改善质量,给香槟爱好者们提供最上乘的香槟,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名庄酒4种造假方式


假酒是葡萄酒市场上的永远的痛,不管怎么打假,假酒依然生生不息。虽然假酒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一般情况下可将它们分为4个种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名庄酒造假最常见的四种方式。

第1类:原装瓶,无再填充,年份不同

第一类是迄今为止最昂贵最高明的假酒使用酒庄出品的原装瓶,例如使用过的拉菲酒庄的原装瓶,标签被仔细更换过,如将1984年更换为更加昂贵的年份,如伟大的年份1982年。即使是拍卖场所得来的,也不一定是真品。

据美国《葡萄酒观察家》杂志估计,拍卖市场起码有5%的名酒属于赝品。为了防伪,一些酒庄现在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有的在瓶身加有激光蚀刻的追踪序号,有的在酒标加有像钞票一样防伪水印,甚至采用更先进的射频识别系统(RFID)或柯达公司的柯达无痕系统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确定酒标的真伪,而对装在酒瓶里的液体还是不太踏实。

事实上,由于葡萄酒是一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发生变化的东西,加之品尝又是一种主观体验,即使请全世界最权威的酒评家罗伯特帕克去品尝鉴定,他也最多只能告诉你这不像82年的拉菲,而不敢说这不是82年的拉菲。如果是从拍卖行搞到一瓶上百年的古董拉菲,即使请现在的酒庄庄主去亲口品尝,他也未必敢肯定不该有老陈醋的味道。光检查瓶子本身是很难发现,但细心观察软木塞本身,有经验的酒评家往往能辨别出是不是假造的年份酒。

第2类:原装瓶,再填充,真实标签与年份

空瓶贩卖、原酒标贩卖在中国、特别是南方市场巨大,原装顶级酒庄的空瓶价格为500至2,000元不等,有的酒酒标甚至上万元。这是由于不法分子可利用空瓶再填充,并更换热缩帽及瓶塞,制造假酒。相对于标签来说,热缩帽及软木塞更易复制,所以这也成为假酒常见的一种形式。

建议:留意热缩帽的质量及颜色,并将其与您熟知的酒庄之前的出品进行对比。顶级酒庄的软木塞通常由优质的细晶粒制成,长度相对于标准葡萄酒瓶塞更长。进一步熟悉、了解原装的热缩帽及瓶塞。辨别该类葡萄酒的真假最简单的方式即通过品试劣质葡萄酒在真品面前,会显得苍白无力。当然,即使是富豪也不可能对每一款的名庄酒口感捻熟于心。

第3类:假冒酒瓶,原装标签

原装酒瓶的标签很容易移除,只仿冒酒瓶,所以需更了解酒庄通常使用的酒瓶类型如熟悉侯伯王酒庄或罗曼尼康帝酒庄独有的酒瓶形状,因为仿造这些酒庄的酒瓶费用非常昂贵。所以世界各地最常被复制的酒瓶为标准酒瓶。然而该类别并不如第2及4类常见。

建议:酒的包装(包含3个部分)提供辨别的线索,如将假冒酒瓶与原装酒瓶的质量(包括重量、尺寸、色彩及色调)进行比较,或者通过观察热缩帽或软木塞也能够发现线索。

第4类:假冒酒瓶、标签、软木塞及热缩帽

这一类型最普遍,也是最便宜的仿冒酒,在现实生活中亦最容易辨别。瓶子质量低劣,热缩帽看起来过新,颜色浓淡错误,软木塞长度不足,颗粒粗糙不精细,对于年份较久远的葡萄酒(1990年份及之前的作品),一般热缩帽移除后不会看到一层坚硬外壳。标签看起来也很新,因为在复制时,可能会使用已用过的廉价墨水,所以用餐巾纸或水就能轻易将标签上的字抹掉。热缩帽不紧缩,而是又大又圆,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是一款非常年轻的葡萄酒,而不是陈年20年以上的旧年份酒。

法国为何有五大名庄和八大名庄之说?


有些刚接触葡萄酒的朋友会问:怎么一会儿五大名庄,一会儿又八大名庄,到底是哪些酒庄?

看哥最新收的五大名庄!

五大名庄之说从何而来?

时间回到1851年。

1851年,英国在伦敦水晶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盛况空前,大英帝国的先进工业产品大放异彩。

这让老对手法国人受不了,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决定于1855年在巴黎也举办世博会。

葡萄酒作为国宝级的农产品,肩负皇命。于是,波尔多经纪人联合会将最好的酒庄分为了五个等级,列作名单上呈。

其中一级庄有四席:拉菲庄、拉图庄、玛歌庄和奥比昂庄。在1973年,二级庄的木桐酒庄升级为与拉菲、拉图平起平坐的一等酒庄,自此便奠定了一级庄五个席位的格局,至今未变,人们习惯性的将这些一级庄统称为波尔多五大名庄。

1855分级刚出现时,并没有引起酒庄的关注,结果名单被送到巴黎后,却引起轩然大波。

世博会结束以后,波尔多商会收到了如潮般的抱怨,有的酒庄因落选而愤怒,有的酒庄因被低估而抗议,但此时木已成舟,分级不容再改写。从此以后,1855分级作为首个受到官方认可的波尔多葡萄酒分级制度,影响力日渐扩大,最终成为了一座难以撼动的里程碑。

八大名庄又是什么来头?

关于八大名庄,倒要说清楚

波尔多五大名庄有官方的分级,和历史事件作为依据。

但八大名庄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并无任何分级或者官方为其背书,而且范围还囊括了波尔多右岸。

波尔多八大名庄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拉菲庄、拉图庄、木桐庄、玛歌庄和奥比昂庄外,还增加了波尔多右岸的柏图斯、欧颂庄和白马庄,三者皆是右岸的顶级名庄,品质不输梅多克1855分级中的五大一级庄,为了给这三个酒庄正名,人们索性将其同五大名庄合并,统称为波尔多八大名庄。

分级,只是一场商业阴谋?

1855年,分级体系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不禁止市场给予优质葡萄酒一个更合理的商业价值。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张古老的分级表已经成为整个波尔多葡萄酒的助推器。别国葡萄酒也有品质极好的,但名庄分级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波尔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农产品拿出来定级的,当时排名的时候,当然是看酒的好坏,但除此之外,就是看当时谁有权力,谁影响力大,就可以把自己排在前面。

当时拉菲拉图玛歌等名庄地域比较广,历史比较久远,家族实力雄厚,具备了绝对优势。其实,凡是能进入评级的,从质量上、口味上都是非常好的。它们的差别只是细微的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酒庄在名录上最初的排位,会与其后来表现出的真实水平产生差异,这种现象在19世纪上半叶越来越多,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例如,某些低级别酒庄的葡萄酒品质较好,售价与高级酒庄相近。

所以,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右岸,像柏图斯、里鹏的售价比左岸一级庄还要贵,柏菲、白马、欧颂几乎与左岸一级庄价格持平。

当一款酒的品质和品牌形象足以超越或媲美高等级酒庄,消费者也同样会买账。

八大名庄风格

当然,八大名庄风格也各有不同。

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

产区:波亚克

正牌产量:约20,000箱/年

葡萄品种:70%赤霞珠、25%梅洛、3%品丽珠、2%味而多

国际均价:825欧/瓶(不含税)

亮点:皇家指定用酒

拉菲古堡是红酒中的头牌,一直深得皇亲国戚的推崇,据说在路易十五执政时期,便有医生以拉菲庄的酒为药,推荐给国王使用,路易十五饮用后容光焕发,首相马雷夏德黎世留称赞道:拉菲庄的葡萄酒是万能而美味的滋补饮料,可与奥林匹克山上众神饮用的玉液琼浆相媲美!,而在1732-1733年之间,英国首相罗卜特沃波尔(RobertWalpole)每三个月酒会购买一桶拉菲庄的酒。

风格:温柔内敛

拉菲的酿酒风格通常是优雅轻盈,但较为内向。经典的正牌酒呈现出深厚饱满的紫红色,伴有铅笔、利口酒的风味,混合着甘甜的加仑、梅子、雪松的香气,酒体中等,有强烈的浓缩度、丰醇性和甘甜的单宁,极其优雅,优异年份的酒余味长达1分多钟。

拉图酒庄(ChateauLatour)

产区:波亚克

正牌产量:约33,000箱/年

葡萄品种:75%赤霞珠、20%梅洛、2-3%品丽珠、2-3%味而多

国际均价:710欧/瓶(不含税)

亮点:水平最稳定的顶级名庄

拉图是法国国宝级的酒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最激烈的时期,而拉图碉堡式的的城堡实为塔楼,建在一个用来防御海盗入侵的军事要塞。拉图酒庄的酒向来以品质稳定著称,不管年份优秀、平庸还是差劲,都能产出完美的酒,可以说是梅多克产区最优质的葡萄酒。

风格:雄壮阳刚

帕克说拉图庄的酒是世界上最浓缩、丰厚、单宁强劲的葡萄酒之一,这些酒顽固缓慢的发展着,通常要经过20-25年的陈年,才会摆脱生涩单宁,发展出惊人的力量,带着男性的阳刚,成熟后的它,拥有让人叹服的陈年香气,伴随着清新的核桃、皮革、黑加仑和矿物质之的风味,却丝毫不会有沉重之感。

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

产区:波亚克

正牌产量:约30,000箱/年

葡萄品种:77%赤霞珠、梅洛12%、9%品丽珠、2%味而多

国际均价:549欧/瓶(不含税)

亮点:开阔创新最时尚

木桐庄和拉菲庄的主人来自同一个家族,也是与时俱进的先锋,1924年,菲利普男爵成为在酒庄中装瓶的第一人,而以艺术家的作品作为酒标,也赚足了噱头,同时菲利普男爵也是改变1855分级结果的第一人。

风格:阳光温情

木桐庄的葡萄酒比较两极化,在优秀的年份,能酿出强劲有力,酒香撩人的酒款,带有咖啡烘焙、黑加仑、甘草、石墨和皮革的香气,口感厚重,丰厚多汁,馥郁萦绕,单宁入口后有一种灼热感,口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深沉,风格处于拉菲和拉图之间,是温润的中间派;而据帕克所言,他自己也喝过为数不少不出彩的木桐庄葡萄酒,如1990、1980、1979...非常平庸,有辱一等酒庄之名。

新西兰名庄旅游之南岛篇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狭长的新西兰南岛,然后跨过库克海峡,开启另一段新西兰葡萄酒的名庄之旅。在这个全球最南端的葡萄酒产区里,又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你呢?

新西兰的南北岛仅仅隔着一个库克海峡(CookStrait),葡萄园主要在海峡和东部沿海分布。和北岛一样,南岛同样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不过由于南岛纬度更高,这里的气温更为凉爽,昼夜温差更大。气候的略微差异虽然造成南北岛产酒风格的不同,但这样冷凉的气候也让当地的葡萄酒自成一派。

图片来源:CopyrightWineandTrave

1.马尔堡(Malborough)

和马丁堡(Maringborough)隔海相望的是马尔堡产区。马尔堡也是很多新西兰葡萄酒爱好者朝圣的第一站,因为这里是新西兰长相思(SauvignonBlanc)的摇篮,其声誉远近闻名。独特的海峡地理位置造就了马尔堡多风的天气,所以这里天气晴朗,长相思能够接触到充分的阳光;而且这里空气干燥,温度凉爽,葡萄因此顺利地成熟。马尔堡葡萄酒产量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三,其中以下几个酒庄最具代表性。

云雾之湾酒庄(CloudyBay)

新西兰的长相思世界闻名,这里面一定有云雾之湾酒庄的功劳。酒庄发家于1985年,但在上世纪90年代时已在全球拥有响亮的名气。2003年,法国奢侈巨头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收购了该酒庄,并将云雾之湾的名气进一步提升。虽然旗下酒款众多,但是长相思一定是云雾之湾酒庄的拿手好戏,另外酒庄还成功酿造了传统法起泡酒。

多吉帕特酒庄(DogPointVineyard)

酒庄的名字从一个叫DogPoint的葡萄园音译而来,意思为狗的地盘儿或狗的占据点,因为当地的野狗曾是这片葡萄园的大王。多吉帕特酒庄是葡萄种植专家和酿酒师的合作结晶,这样的组合必定让酒庄在日后耀眼不凡。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曾评价多吉帕特为三个奇异果贵族(KiwiAristocrat)之一,其实力可见一斑。酒庄出品的长相思、霞多丽(Chardonnay)和黑皮诺(PinotNoir)产量不大,但每款都是精品之作。其中酒庄的94区园(Section94)出产被认为是新西兰最与众不同的长相思白葡萄酒。

弗雷明汉酒庄(Framingham)

如果要问新西兰有没有优质的雷司令(Riesling),那么弗雷明汉酒庄一定会告诉你答案。弗雷明汉的葡萄园拥有马尔堡最古老的雷司令葡萄藤,它们是1981年种植的第一批有抗根瘤蚜虫病特性的葡萄藤。古老的树龄,加上崇尚有机种植的理念,酒庄出产的雷司令果味十足,并具良好的平衡感。另外,酒庄还出品黑皮诺、长相思的多个酒款。

2.尼尔森(Nelson)

尼尔森是一个知名度和占地面积都不大的产区,但由于四周环山的原因,这里多样的微气候为葡萄种植带来更多可能性。芳香型品种如雷司令和琼瑶浆(Gewurztramier)在这里有着高于预期的表现,堪称全新西兰最佳。

新西兰名庄旅游之北岛篇


新西兰领土面积虽小,但是这个小小的岛国上却出产了不起的葡萄酒。在这里,霞多丽和黑皮诺是主角,那使这两种葡萄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酒庄又是哪些呢?让我们跟着奇异鸟降落在新西兰北岛,从奥克兰开始探索当地的名庄。

1819年,当英国的神职人员塞缪尔马斯登(SamuelMarsden)在新西兰种下第一棵葡萄树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岛国会在百年后成为葡萄酒世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在当今的葡萄酒世界里,新西兰以酸度爽脆、收尾干净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打开自己的知名度。实际上,新西兰的黑皮诺(PinotNoir)、霞多丽(Chardonnay)和雷司令(Riesling)等也凭借自身独特的风格和优异的品质让人眼前一亮。

图片来源:Vivino

好消息是,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对新西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不大,所以当地风土条件变化较小,确保了葡萄酒品质的稳定;而坏消息在于,本土优异的名庄尚未打开自身的国际市场,很多出众的新西兰葡萄酒尚不为人知。不过这更能说明,新西兰葡萄酒在未来有非常好的投资潜力。如果有意投资新西兰的葡萄酒,那么不妨从以下的酒庄开始探索。

话不多说,让我们先从最北端的奥克兰(Auckland)产区说起。

1.奥克兰

奥克兰是新西兰葡萄种植历史的发源地,这里的气候较为湿润,而且降雨较多,因此在某些时候会给葡萄园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霞多丽种植得最为广泛,紧接着是经典的波尔多(Bordeaux)品种,如梅洛(Merlot)、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品丽珠(CabernetFranc)。红、白葡萄酒在奥克兰都有不错的表现。

石脊酒庄(StonyridgeVineyard)

石脊酒庄绝对算得上是奥克兰产区真正的名庄,它的葡萄园面不到10公顷,主要种植的是波尔多品种,年产量非常小。酒庄旗下一款名为拉罗斯(Larose)的波尔多混酿葡萄酒堪称经典,特别是1987年份的酒款被认为是新西兰标志性的葡萄酒之一。就在2017年5月,《葡萄酒倡导家》(WineAdvocate)给2014年的这款酒打出了94+的高分,而且认为该年份和波尔多的伟大年份2010风格相似。除了酒评家外,西班牙王室也对这款酒宠爱有加。

库姆河酒庄(KumeuRiver)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谁能够和勃艮第(Burgundy)的白葡萄同台竞技,那库姆河酒庄一定是其中之一。酒庄由新西兰首位葡萄酒大师迈克尔布莱基科维奇(MichaelBrajkovichMW)于1982年建立,出产的霞多丽堪称新西兰的标杆。特别是出自顶级葡萄园伴侣园(MatesVineyard)的霞多丽会经过木桶的发酵和陈年,有很好的陈年潜力,这在新西兰的白葡萄酒中十分罕见。

新玛利庄园(VillaMariaEstate)

新玛利酒庄是新西兰葡萄酒界的翘楚酒庄,虽然酒庄的葡萄园遍布全国,但是新玛利是在1961年于奥克兰发家的。自新玛利成立50多年来,酒庄获奖无数,旗下的酒款也丰富多彩。其中长相思白葡萄酒是新马利酒庄的代表酒款,充分展现了新西兰长相思的经典风格,受到了很多名家好评。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