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酒文化史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溥杰的爱酒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字俊之,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父同母弟弟。第八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我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关于他与美酒之间还有段佳话呢。
昔时王谢珍家酿,展转流传历百年。仿膳品尝当日味,飞觞共醉尚方延。
这首诗是溥杰老先生于1982年为通县酒厂生产的“府酿酒”所做的。溥老先生一生唯两大嗜好:一饮酒,一赋诗。
不少人都知道溥先生和酒关系暧昧。他不仅爱喝酒,爱品酒,还喜欢给一些酒题字,赋诗。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对各种号称宫廷御酒的产品进行鉴别,令人信服。
上面提到的府酿酒便是其一。它是我国清代王族传统名酒,原名“香白酒”与莲花白酒、菊花白酒,俗称“京师三白酒”而闻名于世。他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作伴,跃进莫须停。”为莲花白酒题诗为:“酿美醇凝露,香幽远益精,秘方传禁苑,寿世归闻名。”经他一赞,“三白”身价陡增。
与友人谈起溥杰先生,也提供不少有关老先生与酒的趣闻。在他的住所,靠近窗户的地方,摆着四五个很大的容器。里面装得全是酒。分别泡着红枣、山桂、葡萄等等。是他自己根据多年的体验并参照着宫廷配方而配制的酒。既有二锅头的醇香浓烈,又有一般露酒的柔软可口。每当亲友造访,必当对饮几杯,以助兴。
如今老先生已离去多年了,他在酒坛上的往事也随着酒文化的发展,记载于册,正如他为桂花陈酒所题的诗一样。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为爱而奋斗,爱奋酒属于我们年代的酒!


近日,一款酷似苹果手机logo标识的爱奋酒突然走红网络,引得众多网民直呼想不到,白酒竟然还可以这样玩。爱奋酒产于湖南湘潭,湖南韶山山水清醇,土地肥沃,五谷丰登,自古生产名酒。爱奋酒以创新引领时尚风格,见证世间至臻至美的情感故事为主题,一时竟大火起来,被人熟知。

图:爱奋酒

爱奋酒始创于2012年,“为爱奋斗”是公司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中,80后已经成为中流砥柱,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生力军。这是一个新时代。一个曾经还是孩子的我们,现已为人父母,一个曾经懵懂的少男少女,逐渐成长成企业社会精英。我们愿意让爱奋酒与80后、90后共同成长,共同为了“爱”而拼搏。“心中有爱,便是最富有的”我们想把爱传递到每一个人手中,为爱而奋斗。此种文案一经曝光就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无不为其纷纷点赞。

图:爱奋酒

爱奋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艺精湛,源远流长,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它的核心产品设计以苹果造型为主,外观时尚精美,胜似一款经典香水。凭借高颜值的瓶身,爱奋酒竟被纳入一些收藏家的库房。

图:爱奋酒

爱奋酒的这波操作真是溜到家了,小编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仔细想想爱奋酒能够火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光是看着瓶身,就舍不得喝,不行了,小编也得去买一瓶!

白酒爱冷,红酒爱温


一般的人们,包括我在内,只知道白酒需要热喝,就是温着喝,但是贮藏的时候是否和喝的时候一样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白酒宜冷冻,红酒宜室温”。
以白葡萄酒为例,一般轻质的白葡葡和香槟,较佳的享用温度是7~10摄氏度;优质陈年白葡萄酒是10~12摄氏度;贵族霉甜白葡萄酒则以13~15摄氏度为佳。
玫瑰红酒的较佳享用温度是10~12摄氏度。红酒宜保文章来源于红酒网持在室温时享用,这里的室温是指17~21摄氏度。红酒如果过暖,味道会变得怪异,活力减退。
因为葡萄酒的味道和香气都要在适当的温度中才能较好地挥发,在酒精挥发过程中令人产生较舒适的感觉。如果酒温太高,苦涩、过酸等味道便会跑出来;如果酒温太低,应有的香气和美味又不能有效挥发。

诗人也爱酒


比起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更爱酒。如: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分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较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知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苏东坡是知名的文学家,也是知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茅台的源史


茫茫宇宙,奥秘无穷。悠悠岁月,江山迭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贵州仁怀,西十二里,寒婆岭下,马鞍斜坡,赤水河东,茅草遍布,河畔台地,茅舍其中。茅台村庄,因此得名。
仁怀出土,商周酒具。汉武帝时,酿枸酱酒。历史悠久,酱香鼻祖。明末清初,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数百年来,工艺成熟。茅酒酿造,大曲酱香,细腻幽雅,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溢香持久,冠盖群芳。
茅台工艺,古老独特,历代酒师,实践创造。整个酿制,顺应自然。春夏秋冬,节律交替,成功利用,微生物群。茅酒酿造,贵州自豪。遗产,誉满全球。国酒,世界。观茅酒之独特,承天地与人和,集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展传统之工艺,示现代之绝技,塑民族之品牌,为全球之美味。
白酒专家,总结评述,用微生物,技术酿酒,人类智慧,典范领域。
世界名酒,三大蒸馏:茅台,英威士忌,法白兰地。
茅酒成功,三大定素:天时气温,地利地理,人和工料。

源远流长汾酒史


文博会开幕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今日正式开幕~9月9日至9月15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大家将会“见识”更多的山西精彩文化,让我们相约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相约文博会,一起见证文化三晋、美丽山西。"晋宝"和省领导共同开启文博会开幕大门文博会吉祥物——晋宝晋宝的设计既融合了山西传统文化的精髓,表达着我们后人对先辈文化的传承,又象征着现代人对悠久历史的弘扬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汾酒集团市场部部长、集团酒业集中发展园区副总经理杨波受邀参加开幕式,并巡馆。本届文博会以“文化三晋、美丽山西”为主题,本着“继承、创新、提升”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促进省内外文化企业交流合作。展馆将内外结合,集文化展览、文化产品、技艺表演等为一体,不仅能看到,还能购买到各类精美文化产品。展馆一角猜猜这活灵活现的塑像在哪里,如果想一探究竟,就到文博会场馆寻找吧古建模型——细节体现真工夫青花汾酒成为文博会上一抹清丽的风景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作为国家名酒的汾酒,不仅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朵奇葩,更是黄河文化、山西文化不可或缺的传奇篇章——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作为国家名酒的汾酒,不仅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朵奇葩,更是黄河文化、山西文化不可或缺的传奇篇章——汾酒文化源远流长在杏花村出土的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的“小口尖底瓮”——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酒文化的诞生。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后被载入《二十四史·北齐书》,成为我国正史最早的有关酒的成名记载。这是汾酒的首次成名。晚唐时期,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吟出了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酒借此声名远播。这是汾酒的第二次成名。1915年,义泉泳生产的“高粱汾酒”,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誉――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中国有史料记载现存的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白酒,把我国这一传统行业带上了世界级高峰,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是汾酒的第三次成名。建国后国家共进行过五次名酒评比,汾酒五次、竹叶青酒三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这是汾酒的第四次成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黄河、山西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强势扩张,一直演进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形态。倘若我们把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去阅读整部中国历史,就会发现,酒几乎无处不在,浸染在每时每刻的历史进程中。如今,在这个缔造中国梦的时代,汾酒人正激情满怀,用心酿造,致力于把汾酒打造成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把竹叶青酒打造成中国养生酒第一品牌,把杏花村酒打造成最受大众喜爱的第一民酒。最终实现清香天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第十七次市长会议同日,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第十七次市长会议在并州饭店举行。议在并州饭店举行。

酿酒酒源史说


1.人类酿酒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酒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其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巢栖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经发现了醉猿化石,证明天然果酒是在“人员相揖别”之前就已产生。“猿猴造酒”听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逍理,它们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里的“酝酿”是指自然变化养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从而使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人类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虽说当时人类基本上还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但已能打制许多获取自然物的石头工具,在此时,人类就具有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畜牧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当猎获到哺乳幼兽的母兽时,人们可能尝到兽乳,含糖的兽奶也可能受到自然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发酵成酒。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原始、最古老的酒了。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这标志着酒已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饮酒需求。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来的谷物由于保管等原因而发霉发芽成酒的事必定会多起来。人们尝到了谷物变成的酒后,模仿着干起来,谷物酿酒就问世了。从考古发掘的许多酿酒和饮酒器具中可以推知,大约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谷物酿酒的划时代创造。到商代,酿酒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曲蘖开始出现。“蘖”是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酿酒发酵剂,用这种糖化剂所酿成的酒叫“醴”,醴是一种甜酒。曲主要是以含淀粉的谷物为原料的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在其中培养着丰富的菌灵—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以及酵母菌等。以曲酿酒能同时起到糖化和酒化的作用,从而把谷物酿酒的两个步骤—糖化和发酵结合到一起,为我国后来独特的酿酒方法—曲酒法和固态发酵法奠定了基础。2.酿酒始作人的传说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涉及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我国作为世界三大酒的王国之一,从古至今人们爱饮酒,对酒的发明人也有着种种传说。从先秦编年史《春秋》起,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也记载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史籍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关于酒的故事,但都没有记载酒是怎么发明的。对于酒的发明人传说甚多,一说酒是夏禹时代一个叫仪狄的人开始造作的;一说发明酿酒的人是杜康;一说神农时代以有酒;还有所谓“天有酒星,酒之作也”,认为酒是天上酒行酿造的。仪狄造酒说始载于《世本》。《世本》是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书,书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又衍生出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浏阳河酒酒史


浏阳河酒,源于唐代药圣孙思邈“造酒助龙”的美丽传说,世代相传,北宋时期蔚然成风。宋高宗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时任浏阳知县的杨时,曾高度评价浏阳河酒,为浏阳河酒赋诗《淮上独酌》:“帘纤晚雨洗轻尘,天淡云浮夜色新。赖有曲生风味好,不须邀月作三人”。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浏阳河“曲酒”已远近闻名。清代品质益精,同治年间更有了“遍惹竹林诗酒客,年年来此咏东风”的名言。20世纪初,以浏阳“美利昌”作坊所酿制的浏阳河烧酒最精,播誉潇湘,远传华夏。据记载,1935年,浏阳境内有烧酒作坊15家,年产4520石,成为中国重要白酒产区之一。并在1984年和1989连续两度蝉联全国名酒评比会上评为国家银质奖。1956年,当地政府整合在旧酒坊的基础上,建成国营“浏阳县酒厂”。1993年更名为“浏阳市酒厂”,推陈出新,以生产“浏阳河曲酒”而闻名,产品行销在湘、赣、鄂等区域。1998年,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湖南中商集团入主湖南浏阳市酒厂,并成立浏阳河酒业对浏阳河品牌运营。白酒行业率先实施“湘牌川酒”的经营模式,与五粮液集团结盟,依托五粮液品质和产量的有力保障,产品畅销全国,飘香海内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品牌。2005年评为中国酒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和中国著名白酒品牌。2006年荣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荣获全国重点保护品牌。商标品牌价值达百亿元。

陶渊明爱酒人尽皆知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省九江)。东晋末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此后以酒为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士生活。清才子袁枚有诗云:“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这里的先生指的是陶渊明。从此诗中可知道,陶渊明极爱饮酒的。“酒”这一意象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他在其自传体诗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嗜酒是本性所致,且每饮必醉,每醉便睡,也不留客,真性情溢于文辞。“衔觞赋诗”是五柳先生的一大人生志向。他在醉后容易触发颇多的感想,并以诗的形式题写下来,这些诗文合成《饮酒二十首》,以自娱乐。《饮酒二十首》看似诗人酒后醉话,实则展现了陶渊明独清独醒的信念和高逸靖节的情致。“酒,不仅是陶渊明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书·隐逸传》中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分到一块很大的公田,“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陶渊明用六分之五的田地种酿造酒的高粱,看来在他的眼里,喝酒比吃饭重要多了。陶有一首《责子》诗,说“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诗中透露出陶先生的五子略为不正常,究其原因,可能是酒精过量导致。而陶先生却解释说,天命如此,莫多想,暂且饮酒一杯吧。作为没落官僚家族的后人,陶渊明少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但因年幼成孤,养成了寡言少语、不贪富贵、不慕虚荣的高洁性格。这种性格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他的仕途生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让他在短暂的十三年官宦生涯中几进几退。最终还因不满官场的黑暗,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不屑于与他人同流合污,而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辞官后的陶渊明,享受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每日或荷锄西归,或饮酒作诗,醉了便在门前的石头上小憩。久而久之,石头上竟出现了人形的睡印,因此这石头也得名“醉石”。归田后的二十年,是陶渊明创作的高峰期。他在此期间作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和《饮酒二十首》等名篇佳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描绘了许多美好的田园生活场景。性格使然,令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因而回归田园,以酒为伴。这既让他获得了“靖节先生”的美誉,更突显了其高风亮节的品德。可谓,“靖节归来酒中寻,如醉似醒松长青”。

细说董酒发展史


董酒,是名白酒中独树一帜的曲酒。它以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的独特风格,因产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郊董公寺而得名,享有名酒的美誉。
董酒,并不像其他名酒那样,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只有二百多年。现今董酒的生产始于三十年代初期的程氏酒坊,当时董公寺有好几家作坊酿酒,唯有程姓一家,由于曲好,酿出来的酒香,为人称赞。后来,他又收留自茅台流浪来的、一位重病难行的酿酒师傅,吸取了茅台酒之长,使之名声日益远扬
董公寺程氏酒坊,规模并不大,只有两个窖池和一个烧酒灶,出酒量也不高,年产量不过十吨。可别的作坊酿出来的酒又难以和董酒竞争,董公寺较后只留下程姓一家酒访。1949年,曾一度停产。1957年,重建董酒厂,并把酒样送到,当时总理办公室曾批示:“董酒色香味均佳,建议当地恢复和发展。”从此,董酒又获得新生。1963年、1979年和1984年,在第二、三、四届我国名酒评比会上,董酒连续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又获得金杯奖。
香港包销董酒的顺风贸易行在精心制作的大型广告牌上写着“贵州董酒,历史悠久。荣获佳奖,杜康难求。董公寺泉,酿造巧手。浓郁醇香,酒质莹透。喜筵寿酌,宜赠亲友。”

白酒包装的进化史


民国以前,中国的酒厂多为私营的作坊式,酒的容器大多为陶制的酒坛,由于产量不大,销售以散酒为主,大多供应本地市场。成品酒以陶罐、陶瓶为主,也有瓷瓶,玻璃瓶的则很少。陶瓶、陶罐储存酒时间长了一定会有渗漏,不易长期保存,加之我国地大交通不便,异地存酒是很困难的。所以至今保存100年以上或者60年以上的陈年酒绝大多数是散装酒,均来自酒厂的酒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酒类产品实行专卖制度,成立了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各地建有分公司,统一管理私营、公私合营、国营的各类酒厂的销售。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规定:酒精和国家名酒为计划供应之商品,由总公司掌握,统一分配。既然要“统一分配”,就需要“统一包装”,玻璃瓶便应运而生。即使现在,分装酒类的容器性价比最好的也是玻璃瓶,世界上大多名酒至今沿用最广泛的也是玻璃瓶。名酒中可查到的汾酒玻璃瓶使用得最早,泸州老窖也很早就采用了玻璃瓶,茅台一直沿用当地产的上过釉的土陶瓷瓶,1966年以后才使用乳白玻璃瓶至今。为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国家财政税收、出口创汇的需要“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分配”出来的新中国酒业,使得中国古老的酿酒技术绽放了光彩,成就了后来的“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也为我们今天的国酒收藏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