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古代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人如何论酒量大小?》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古时英雄善饮酒,豪言百杯至一斗。由是壮士有口欲,纵使腹胀又何忧?许多古人善饮人尽皆知,如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刘伶的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是如何论酒量大小的呢?

古人论酒量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体积算。宋朝人窦苹在《酒谱》中说:古之善饮者,多至石余,由唐以来,遂无其人。这是唐朝人酒量突然变小了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隋朝开始,改变了度量衡,隋朝的一石,比以前要大得多,所以再也没人敢吹自己能喝一石酒了。

一石酒是多少呢?有人考证,汉朝的一升差不多等于现在的200毫升。所以一石酒约能折合现在的40斤酒。当然这不是指我们现在说的白酒,此前人们喝的是米酒之类。即便如此,喝这么多酒也够让人吃惊的。

古人衡量能不能喝的另一个标准,就是喝酒的时间。晋朝时,东海王的幕僚胡毋辅之,就是个大酒鬼。有次他招了帮人,躲在家里大喝特喝。他的好朋友光逸来找他,门人不让进。光逸急了,脱了衣服钻狗洞,大叫胡毋辅之的名字。屋里人一听,马上把光逸请进来,继续通宵达旦畅饮。东晋初年,尚书左仆射周顗则刷新了纪录。据说他小时候每次就能喝一石,后来当了官,也是经常大醉酩酊,每个月只有三天是清醒的,所以落下一个外号,叫三日仆射。

古人给喝酒立下很多规矩

君子饮酒,三爵(杯)就行了,第一杯喝下,脸色红润温和;第二杯喝下,可以侃侃而谈,说古论今;等喝了第三杯,就该油油而退,差不多得了。

有些谦谦君子,在喝酒这件事情上很克制,古话叫做温克。比如说东晋的陶侃,他每次喝酒,喝到舒服就打住,绝不贪杯。他总对人说:我年轻时喝酒出过事,所以现在一定要克制。可惜,陶侃的克制力没能遗传下去,他的曾孙,就是名烁古今、尽人皆知的大酒鬼陶渊明。

古代的酒与喝酒的容器与现代不尽相同,所以无法用古代的酒量来与现代相比较,若是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李白和刘伶的酒量,也不足以令人惊叹了。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时酒令有哪些


酒令是我国古代人们在饮宴和交游助兴取乐的游戏,是古代社会文人雅士、诗经游民追求闲情雅趣的产物。古代酒令类别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从字面上看,雅令自然是高雅之酒令,多在文人墨客雅士中流行。行令方法往往是,自酒席中推举一人为令官。令官出题,或出古人诗句,其他人按上句依次联句,连不下去者罚饮酒一杯;或出韵脚,其他人按韵作诗,做不出者罚音;或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对出者再出上联,其他人依此对对;或出谜面,其他人依次猜谜出谜,猜不出或猜错者罚饮;雅令者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都离不开雅字,但凡成语典故、诗辞歌赋、琴棋书画、五行八卦、雅谜古玩、花鸟鱼虫等均可入令。令官出令,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常常引经据典,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

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脱口接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文人墨客高雅的酒令游戏,自然会产生诗词新作,虽然其中大多数为应景之作,并无多少文学价值故湮没无闻,但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好诗,走出酒席而流传于世。宋词中有不少以令为名的词牌,且多为短调,十几字,二三十字,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一些词牌注家只将令解释成词之短调曰令,却没有解释为何短调曰令?宋词牌中以令命名,或以令为别名的令之由来如何?余却以为也许最早即在行酒令中产生。因在行令中,即席依令而作,自然是短小精干,才能一蹴而就。余猜想也许此令即酒令之令也未可知,况且很多酒令的名称就是以令命名,如女儿令、调笑令(有同名词牌)、浪淘沙令(宋词牌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等。曹植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洛神赋洋洋洒洒;但在曹丕的逼迫下,七步为诗定生死,他也只能做20字小诗。另外小说家书中所写的一些诗歌也常借饮酒行令中表达出来。《红楼梦》有不少饮酒行令的情节,在行令中作诗对联,虽为书中情节,确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书中人物命运的隐喻伏笔。

通令则不同,从字面上看,自然是通行通用之酒令,因此多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因为它行令方便,有时也在文人雅士中进行。通令通常以掷骰、抽签、划拳、猜数、传花等方式进行。一般无需多少文采,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酒席推荐或自荐令官,也可在席中随时变更令官,令官出题,说明规则。或掷骰两三四颗,按出现的点数,自令官开始数数,数到的则饮酒一杯;或抽签,抽中有饮酒类似字样者饮酒一杯;或击鼓传花(或手帕等物),以鼓声(或以一蒙眼者曰)停,则花(或手帕等物)落入谁手,则饮酒一杯。近来又有人以转桌为令者,令官转动转桌面,某一汤勺柄所指向谁,谁即饮酒一杯。至于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等更是我们酒桌上常见的划拳、猜拳酒令,雅语曰拇战。通令由于方法简便,行令容易,无需多少才华,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且通令形式多样,变幻无穷,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某些通令雅俗并行,因此广为流行。但某些通令撸拳挽袖,呼号争喧,显得粗俗、嘈杂,有失风度。

酒令的历史几乎和酿酒的历史一样久远,具体源于何时,虽然已经无据可查,但在如今酒令却成为简单而又普遍的一种行令方式,究其原因,也是酒令文化的传承。

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时酒令有哪些类别


酒令是我国古代人们在饮宴和交游助兴取乐的游戏,是古代社会文人雅士、诗经游民追求闲情雅趣的产物。古代酒令类别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从字面上看,雅令自然是高雅之酒令,多在文人墨客雅士中流行。行令方法往往是,自酒席中推举一人为令官。令官出题,或出古人诗句,其他人按上句依次联句,连不下去者罚饮酒一杯;或出韵脚,其他人按韵作诗,做不出者罚音;或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对出者再出上联,其他人依此对对;或出谜面,其他人依次猜谜出谜,猜不出或猜错者罚饮;雅令者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都离不开雅字,但凡成语典故、诗辞歌赋、琴棋书画、五行八卦、雅谜古玩、花鸟鱼虫等均可入令。令官出令,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常常引经据典,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

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脱口接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文人墨客高雅的酒令游戏,自然会产生诗词新作,虽然其中大多数为应景之作,并无多少文学价值故湮没无闻,但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好诗,走出酒席而流传于世。宋词中有不少以令为名的词牌,且多为短调,十几字,二三十字,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一些词牌注家只将令解释成词之短调曰令,却没有解释为何短调曰令?宋词牌中以令命名,或以令为别名的令之由来如何?余却以为也许最早即在行酒令中产生。因在行令中,即席依令而作,自然是短小精干,才能一蹴而就。余猜想也许此令即酒令之令也未可知,况且很多酒令的名称就是以令命名,如女儿令、调笑令(有同名词牌)、浪淘沙令(宋词牌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等。曹植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洛神赋洋洋洒洒;但在曹丕的逼迫下,七步为诗定生死,他也只能做20字小诗。另外小说家书中所写的一些诗歌也常借饮酒行令中表达出来。《红楼梦》有不少饮酒行令的情节,在行令中作诗对联,虽为书中情节,确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书中人物命运的隐喻伏笔。

通令则不同,从字面上看,自然是通行通用之酒令,因此多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因为它行令方便,有时也在文人雅士中进行。通令通常以掷骰、抽签、划拳、猜数、传花等方式进行。一般无需多少文采,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酒席推荐或自荐令官,也可在席中随时变更令官,令官出题,说明规则。或掷骰两三四颗,按出现的点数,自令官开始数数,数到的则饮酒一杯;或抽签,抽中有饮酒类似字样者饮酒一杯;或击鼓传花(或手帕等物),以鼓声(或以一蒙眼者曰)停,则花(或手帕等物)落入谁手,则饮酒一杯。近来又有人以转桌为令者,令官转动转桌面,某一汤勺柄所指向谁,谁即饮酒一杯。至于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等更是我们酒桌上常见的划拳、猜拳酒令,雅语曰拇战。通令由于方法简便,行令容易,无需多少才华,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且通令形式多样,变幻无穷,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某些通令雅俗并行,因此广为流行。但某些通令撸拳挽袖,呼号争喧,显得粗俗、嘈杂,有失风度。

酒令的历史几乎和酿酒的历史一样久远,具体源于何时,虽然已经无据可查,但在如今酒令却成为简单而又普遍的一种行令方式,究其原因,也是酒令文化的传承。

我国古代酒量惊人的几个皇帝


酒从来都不是凡人之物,酒鬼并不单单只是诸如李白等文人墨客,历代许多皇帝也对酒情有独钟,喜爱程度绝不亚于诗人、圣贤。古有盖闻千钟百觚,尧舜之饮也、惟酒无量的仲尼、婆娑巨醉的汉高祖,酒量惊人的皇帝不在少数。

汉高祖刘邦大殿酒水狂欢

刘邦刚做皇帝时,常与自己那帮好哥们儿在大殿上喝酒吆喝,有时还醉酒后舞剑,拔出宝剑砍柱子玩。等到叔孙通制定并实施相关礼仪条例后,才有所改善。

吴大帝孙权喝酒要喝倒

孙权在武昌临钓台请群臣喝酒,在大伙喝得快趴下时,让人用水把群臣弄醒,并说:今天,我们要一醉方休才可,只要有人喝得从这里掉下去,我们的酒会便结束了。

吴末帝孙皓饮酒七升

孙皓每次设宴,皆规定与会者要饮酒七升(7斤白酒)。韦曜酒量不佳,超不过二升。孙皓很尊重他,便给予他一个特权,暗地里用茶代酒。

魏太武帝拓跋焘向敌军要酒喝

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路过盱眙时,曾向守城敌军索要酒喝。守军却给他送来一坛尿。拓跋焘一闻,才知道被骗了,便大骂道:竟敢耍老子。弟兄们,给我上,把盱眙这坛酒给我端了。士兵们接到命令,无不如敢死队员一般,疯狂进攻。

后周太祖郭威醉酒宰屠户

后周太祖郭威醉酒后,曾去闹市闲逛。闹市中有一屠户,以蛮力著称,一般人不敢招惹他。那日郭威带着几分醉意,便去找那屠户的茬儿,先说要买肉,后又对屠户割的肉不满意,在那里挑三拣四。郭威是个五大山粗,屠户也知道自己这次遇到劲敌了,起初打算忍一忍,可郭威欺人太甚,他便坐不住了,掀起自己的衣服,指着自己的肚脐部位说:你小子不是牛吗?你小子要是有种,就冲这捅一刀。郭威二话没说,便拿起剔骨尖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因为这事,郭威被抓进了监狱。后李继韬钦佩郭威的魄力,便把郭威给放了。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平日很爱喝酒,并时常搞一些酒场政治,诸如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和大臣们喝酒聊天,诸如赵普、王彦等,动辄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时因参加宴会,昼夜喝酒,直至喝醉才罢。

宋太宗赵光义喝倒臣子

宋太宗赵光义曾与两位爱卿喝酒。可喝着喝着,那两个爱卿便醉了,忘记了圣上还在旁边,便讨论谁的功劳更大。两人越比越来劲,最后竟斗起嘴来。在场的侍卫要求将其下狱。宋太宗没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并派人送两位爱卿回家去。等次日酒醒后,那两位爱卿悔不当初,便主动进宫面圣请罪。宋太宗随口说道:两位爱卿,不必紧张。昨晚朕也喝醉了。所以,你们说的这件事真的有吗?反正,朕已经不记得了。

辽穆宗耶律璟逢酒必喝

辽穆宗耶律璟是个酒鬼皇帝,嗜酒如命。但凡臣子家中有好酒,他都会去大喝一通,并且时常去好几个人家,一旦喝高兴了,便给那家人封官晋爵。这还不过瘾,便换上平民的行头,去小酒肆中痛饮。

辽兴宗耶律宗真酒馆醉酒

辽兴宗耶律宗真是个酒鬼,时常溜出皇宫,跑到大街上的酒馆里喝酒,喝着喝着,便开始污言秽语,俨然一副市井混混儿的嘴脸。到后来,再说起此事时,他还引以为豪,说这样可以彰显自己草原大可汗的风范。

元武宗海山想酒想到流哈喇子

元武宗嗜酒,劝谏武宗不要酗酒的臣子刚走,身边的佞臣便又拿出一坛酒。元武宗挥了挥手说:拿走,拿走,别让朕看见这东西。你们自己找个旮旯喝去,别来馋我。再馋我,我的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皇帝爱喝酒一定会被认为是无视封建礼教的行为,会被后人嗤之以鼻,但若是适量饮酒,并无不妥,如夏桀开凿的酒池大得可以行船,召三千人在酒池边像牛一样饮酒、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裸逐其间,宫中设九个热闹场所,供纣作长夜之饮等如此荒诞暴虐的君王才应被唾弃。

我国古代酒文化 历史上著名的女酒鬼


自古以来,著名的酒鬼中就不乏女性角色,前有杨贵妃醉酒后千娇百媚的神情和体态,后有史湘云醉卧芍药树下的那份率真憨直与甜美,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董小宛

秦淮名妓董小宛最初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酒鬼,第一次与冒辟疆相见时薄醉未醒,因为前晚喝多了。第二次见面没唠上九句话就开始上酒旋命其家具酒食,饮榻前。姬辄进酒,董小姐的酒量好,曾经用盆跟人对灌。董小宛如此酒量,应更名为董小碗。

杨贵妃

《贵妃醉酒》:杨贵妃约明皇百花亭赴筵,久候明皇不至,贵妃羞怒交加,由娇生嗔,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遂命高力士添杯奉盏,饮致大醉。

其实,唐明皇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儿不觉沉醉,边饮边舞,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做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贵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戏。《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泄。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

徐昭佩

说起徐昭佩,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说起半老徐娘,恐怕知名度就很高了。

徐昭佩是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话指的就是徐娘徐昭佩。虽然半老的徐娘很有风韵,但历史上徐昭佩其实并不漂亮。徐昭佩嫁给萧绎时,那时萧绎还只是一个王爷,虽然是王妃,还给萧绎生了一子一女,但萧绎却并不喜欢她。

萧绎虽然是皇帝,但从小瞎了一只眼,徐昭佩看萧绎来就在半边脸上化妆,以此讽刺他,结果自然不欢而散。可能是受到冷落,心里不痛快吧,徐昭佩还嗜酒,大醉后常常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几千年来的后宫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独她一人了。每次萧绎搀回屋里,常要被她吐一身。有这样的老婆,即使身为皇帝也是要醉了。

李清照

没想到吧,这位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酒鬼,而且我一点儿都没冤枉她李清照留存下来的作品里通篇都在喝喝喝煮酒笺花、香消酒未消、酒意诗情谁与共、酒阑更喜团茶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愁浓酒恼、酒美梅酸只《漱玉词》里醉字就出现11次,酒19次。你说李清照能不能喝?疏不疏狂!

在古代,女人喝酒时甚至还会将一角衣袖牵上来遮住口角,使喝酒的女人嘴边始终带有一个欲饮还休的神态。这样便男人醉酒后的失态,反而更增加几分娇媚,多了些旖旎风情。

古代酒文化 白居易酿酒故事


白居易以醉吟先生自喻,称自己生性嗜酒,并且喜欢吟诗弹琴,因此结交了不少的酒友、诗客和琴侣。白居易醉吟先生的雅号也由此而生。白居易不仅爱酒,对于造酒也颇有见地。

在渭村,白家合家五十口差科第一户(《自居易集》)。在唐代,一般人家都会酿酒,称为家酝。白居易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酒作诗: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持玩既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效陶潜体》之四)

公元881年,白居易母陈氏亡于长安,白辞去左拾遗职退居故里渭村,为母居丧三年余。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白居易除写下了反映当时渭北风土人情的诗篇,亦留下了有关他造酒的记载。他在《咏家酝十韵》中说:独醒自古笑灵均,长醉如今学伯伦。旧法依稀传自杜,新法要妙得于陈。井泉王相资重九,曲蘖精灵用上寅。常嫌竹叶犹凡浊,始觉榴花不正真。瓮揭闻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白居易集》二十六卷)诗中说他家造酒既有杜康的旧法,又有陈岵的新妙方,烧酒用的是九月初九的井水,酵曲为七月上旬所做宜城的竹叶青酒太浊,新丰的石榴红酒色味不纯真。他自家的酒醇香,甜中带辣,喝了令人浑身舒畅,回味长久。

白居易不但自家酿出上乘好酒,他还时常将所酿的酒赠与众邻乡亲们饮用,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家酝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带流传,为百姓所乐道称颂。

白居易既是一位钟情于酒的酒客,也是一位技艺卓越的酿酒师。并将情义缀于酒中,在浓情酒意中与相知之人酣然畅饮,不禁使人身心俱醉,兴意悠然。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唯当美酒引陶然。

斗酒文化 古代饮酒的娱乐文化


喝酒在现代是门艺术,不仅要有好的酒量,也要适当学一点斗酒的技巧,喝酒不是目的,娱乐才是根本,如果喝酒成了竞技比赛,就失去本身的意义,成为一场毫无意义的丑态,在斗酒方面,古达有更好的把握。

亦作鬭酒。比酒量。唐杜牧《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清陈维崧《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清陈于王《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文化可分南北,但喝酒是为了娱乐就发明了猜拳:猜拳是自己赢了对方喝酒,自己手上出的数,与对方手上出的数,相加是自己嘴里喊出的数是赢了对方;三拳两胜,自己赢了对方两拳,让对方喝酒,酒有定量、也有数量,酒定量是一个三盅一两,也可随意数量和酒量。小酒杯,倒酒倒奇数;一盅、三盅、六盅、九盅或十二盅,输两拳喝一盅,也可以输一拳喝一盅,或输两拳喝一盅,双方猜拳前先协商好再开拳。

打关;例如:一桌坐十人;一个人打关,九个人接关,先从某一人开拳,一般从酒量大者开拳,剩余九人从左到右接关,九个人接完关后,交给下一个人打关,顺序还是从左到右交关,有的人酒量大,但拳总输,有的人酒量不大,但拳总是赢,喝酒是又比技术也比酒量。十个人打完关后,还不尽兴,可以拳打胜家,也可以拳打败家,目的就是要上对方喝好为止,喝好的标准是;自己说不能再喝了,再喝就高了。前提是不能再参与,也可以退出去,也可以吃菜,也可以代替别人喝酒,但不能出拳找别人。

摇色子定输赢,前提是要有两个色盅,每个色盅里放三个色子,一个色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有一数,一、二、三、四、五、六。双方一起摇,摇完后放在棹子上打开盖,数大点、扎金花、吹牛。只要对方认输喝酒就可以。

数大点;摇了色盅打开后,色子面向上的数字,三个数相加点多者赢,小者输。先定好大者喝,小者喝都可以。

扎金花;三个一样的数算豹子,三个联在一起的是连条,三个不联在一起同色是金花,联在一起同色是金连条,一、二、三赢四、五、六。一、二、三的金连条最大,对子压单,两个一点,压其它点,双方都有对子数大点。豹子双方喝,也可对方喝,事先有约就可以。

吹牛;双方喊的数与接开的数相加时;喊对的赢,我喊两个六,如果对方认为你没有两个六,可以打开见结果,你有一个点,他有一个六,也算你赢,一点可代替其它三个数,对方要喊三个一样的数,可以压你的两个数,四个数压三个数,最大是六个六,也就是你有三个六,对方也有三个六,对方喊的是六个六,对方算赢,没有六个六,算输。

在猜拳中以福建闽南人划拳最为有技术,一般标准的拳法是拳不离拇,也就是你每次出拳,除了零以外,都得加上个拇指!例如:

一,出大拇指就行了;

二,大拇指跟食指;

三,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四,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

而且划起拳来都要带点花哨的说法诸如:,五魁首、三星高照、四季发财。

古代酒文化故事:白居易酿酒


白居易以醉吟先生自喻,称自己生性嗜酒,并且喜欢吟诗弹琴,因此结交了不少的酒友、诗客和琴侣。白居易醉吟先生的雅号也由此而生。白居易不仅爱酒,对于造酒也颇有见地。

在渭村,白家合家五十口差科第一户(《自居易集》)。在唐代,一般人家都会酿酒,称为家酝。白居易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酒作诗: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持玩既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效陶潜体》之四)

公元881年,白居易母陈氏亡于长安,白辞去左拾遗职退居故里渭村,为母居丧三年余。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白居易除写下了反映当时渭北风土人情的诗篇,亦留下了有关他造酒的记载。他在《咏家酝十韵》中说:独醒自古笑灵均,长醉如今学伯伦。旧法依稀传自杜,新法要妙得于陈。井泉王相资重九,曲蘖精灵用上寅。常嫌竹叶犹凡浊,始觉榴花不正真。瓮揭闻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白居易集》二十六卷)诗中说他家造酒既有杜康的旧法,又有陈岵的新妙方,烧酒用的是九月初九的井水,酵曲为七月上旬所做宜城的竹叶青酒太浊,新丰的石榴红酒色味不纯真。他自家的酒醇香,甜中带辣,喝了令人浑身舒畅,回味长久。

白居易不但自家酿出上乘好酒,他还时常将所酿的酒赠与众邻乡亲们饮用,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家酝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带流传,为百姓所乐道称颂。

白居易既是一位钟情于酒的酒客,也是一位技艺卓越的酿酒师。并将情义缀于酒中,在浓情酒意中与相知之人酣然畅饮,不禁使人身心俱醉,兴意悠然。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唯当美酒引陶然。

酒器文化 我国古代酒杯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杯的材质从最初的陶制到后来的瓷制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这些酒杯也同时在酒文化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酒杯是陶制酒杯。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杯。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商代时期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杯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奴隶主阶级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杯为业的氏族。

酒杯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这些酒杯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杯,又表现出奴隶主阶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杯、羊形酒杯、牛形酒杯、象形酒杯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青铜酒杯逐步向古朴、鲜明的漆器酒杯发展过渡,形制有樽、杯、壶、缶、舟等各式酒杯。至汉代时,漆制的酒杯已十分精致。漆制酒杯,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

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杯变得较为瘦长。

隋唐时期

隋唐时代,随着瓷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瓷制酒杯逐步取代了其他质地的酒杯,成为最普及、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饮酒器具。

虽然古代的酒器文化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是蕴藏在古代酒器文化中的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后人去传承与思考的,现代酒器制作采用传承古代酒文化韵味的设计方法,也未尝不可。

中国酒器文化 我国古代酒器风格特点


在酒类发展过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随之而来的是盛酒和饮酒的器物,盛酒器物的产生更是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中华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期酒器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最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1)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2)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商周的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

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汉代酒器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器也置于地上,故盛酒器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盛酒器变得较为瘦长。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其,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

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典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天的酒壶,有咏,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搏、勺。

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之,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人热水,叮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珐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造型表达了不同的寓意和饮酒者身份的高低,比如在战国、秦朝时期青铜材质酒器主要为贵族所用,而陶质酒器在平民中使用广泛。因此,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

每个时代的酒器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特点,通过研究这些酒器的风格特点与发展演变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酒文化的璀璨历史。

《易经》中的酒文化与酒道论


《易经》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中,有六处直接或间接的提到了酒,并赋予了丰富了酒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内涵。

《易经》中酒与其他食物一样,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是中正祥和、德泽万民的完美象征。《易经》的需卦主要讲生物为维持生命,饮食是必需品。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

在阐述人维持生命的必需之物时,《易经》需卦九五的爻辞说:需于酒食,贞吉。意即需待于酒醪食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酒食,食物之丰美者,喻德泽。此谓九五居《需》卦君位,阳刚中正,犹如需待丰美的食物以施惠于民,故贞而获吉。《周易学说》引王逢曰:酒食,德泽之谓也;九五之君,当天中正,以泽乎民。

紧接着《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象传》是说,需待于酒醪食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九五居中得正,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九五阳爻阳位得中,在上卦得中,又是至尊的地位,所以最安全,因而,用可以安闲的饮食等待,作为象征。

九五这一爻,强调在可以安全等待的状况时,仍然不可以违背中正的原则。在这里,把美酒与美食和美德并列,而且是贞吉的,是中正祥和的象征。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

在《易经》中酒成为正大光明,坚强刚毅,坦诚来往,克服困难,避免灾祸之吉祥物。《易经》坎卦是陷阱,象征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前行。

《易经》坎卦六四的爻辞说: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樽:古代的盛酒器具。尊本义为推崇好酒。木与尊联合起来表示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簋贰读guǐr,簋是装谷物的竹盘,贰,二也。缶读fǒu,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纳牖读nyǒu,程颐《易传》:纳约,谓进结於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约是俭约。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六四的爻辞意思是说,一樽薄酒,两簋淡食,用质朴的瓦缶盛物,虔诚地奉献来尊者,通过明窗接纳信约,终将免遭咎害。虽然礼轻,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接着《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象辞》是说,虽仅一樽酒两簋饭,但在艰险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推心置腹,相互信任地交往,刚柔相济坦诚的来往,所以最终免遭灾祸。际是两墻相合的界线,有相合相亲的含意。六四接近尊位的九五,本来君臣之间的分际非常严格,但在险难的时刻,刚强的君与柔顺的臣,就不能不省去一切繁文缛节,而以诚意代替了。

这里把酒与以下意义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在艰险困难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推心置腹、相互信任、刚与柔能够坦诚的来往,合作无间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在《易经》中酒成为富足吉祥、荣禄临身的写照。《易经》困卦象征困顿,作为君子应该身处穷困而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生命。

面对重重困难时,《易经》困卦九二的爻辞说: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绂读fu,古代祭服的饰带,朱绂借喻荣禄。九二爻辞的意思是说酒食贫乏困穷,荣禄即将到来,利于主持宗庙祭祀的大礼,此时进取虽多凶险,但是无所害咎。

接着《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象传》是说,酒食贫乏困穷,说明九二只要保持中道就有福庆。

由此可见,在《易经》看来,如果没有酒食,人就会陷于贫困,酒与富足紧密相联,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在《易经》中酒是神圣之物、高贵庄严、亨通畅达的化身。《易经》震卦象征雷声震动,可致亨通。《易经》震卦的卦辞说: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亨读heng,顺利。虩读x,恐惧的样子。哑哑读yāyā,象声词,形容笑声。匕读bǐ,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鬯读ch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匕鬯,泛指饮食用具。百里,喻地域广阔,兼指古代诸侯国以白里为封地;

《序卦传》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主社稷重器的人,莫如才德高的长子。长,德能长人。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而主持祭祀者必为德高望重之辈。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明确地说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大羹玄酒礼源于周,广泛应用于祭祀等场面宏大或庄严神圣的场合。可见酒之高贵与神圣。在古代,酒是被视为神圣之物,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

《易经》把酒作为诚意厚笃、美好愿望的信物。《易经》中孚卦象征诚信。

《易经》中孚卦九二的爻辞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是《易经》众多爻辞中最美的句子。《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此本意是说,鹤的那些同类们一声声地应和着它,说明它们表露出了内心的意愿。这是心中的愿望,能相互沟通的缘故。爵,古代饮酒的器皿,表示美酒。白鹤鸣叫在山的背阴,它的同类声声应和,自己有好酒,愿意与你同杯共享;也比喻彼此之间的诚意能够沟通。因为言行必须谨慎,所以用鸣鹤、好酒来比拟。这一爻,说明诚信必须能够沟通,引起共鸣,始能发挥作用。以分享美酒,来描绘和借代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及美好的愿望。

《易经》告诫我们饮酒要有节制,方可达到福庆亨通的境界。《易经》未济卦象征事未成。勉力使成可获亨通。事物永远不穷尽,所以继之以未济。

《易经》未济卦上九的爻辞说: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意思是说信任他人,安闲饮酒,不致咎害,但逸乐过渡,将如小狐渡河被水沾湿头部,那是无限度地委信于人而将损害正道。《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象传》是说,如果喝酒不有所节制,就像小狐渡河以致把头弄湿了,即使心怀诚信,这也是不恰当的。

这一爻告诫我们,如果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事物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福可转为祸,祸亦可转为福;既济可转为未济,未济也可转为既济,事物就在这否定之否定的对立统一中发展,永无止境。信任他人,安闲饮酒,不致咎害,但逸乐过渡,将如小狐渡河被水沾湿头部,那是无限度地委信于人而将损害正道。由此可见,饮酒是一件非常逸乐的事情,是一种福气的象征;同时,又说明饮酒不能过度,失去节制,否则福可转为祸,也不正当了。

除此之外,从《易经》的角度讲,阴阳平衡则吉,失衡则凶,万事有度。饮酒又何尝不是如此。

古代酒文化 “喝花酒”的来历


喝花酒多半是指在青楼或者是普通酒馆摆下酒席,然后请几个歌伎陪座,觥筹交错之间以资调笑,活跃气氛,更有甚者在喝酒过程中,与歌伎采取各种姿势或者行一些淫秽酒令来助兴,这是古人文雅的说法,其实就是逛妓院,找妓女陪他们喝酒,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泡妞。

喝花酒的来历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

告示贴出,四下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3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

从唐代起,文人士大夫聚会饮筵,时兴招妓女做席纠(或称酒纠)行令佐酒,或以歌舞侍宴。这就是现在的所谓三陪。曾经的中国古代社会,市民追花逐柳,商人豪爽使钱,纨绔子弟一掷千金,使妓院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养育了妓女;而妓女和以游冶为中心的都市生活,又反过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国社会如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等朝代,妓院的开张和利税,历来是各个朝代税收的重头之戏。

眼下红红火火的选美,应该说是美女经济链条中的重中之重。其实,这一美丽赛事也是古已有之。古代帝王选妃,实际上就是一种选美,不过那是百分之百的帝王意志,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选美。而据古籍记载,真正有组织、有章程、有参选者和参观者的选美活动,应是滥觞于宋代,只不过那时不叫选美,称为品花。品评的对象也不是广义上的美女,只针对妓女。此项赛事也名曰花榜。冯梦龙在其《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把南宋杭州名妓莘瑶琴称为花魁娘子。妓女一经品题,声价十倍(《清稗类钞》)。

在旧社会,公子爷们为了寻欢取乐,四处沾花惹草,逛藏春楼,花添意,酒助兴,实为一种道德升华。而今这些恶习随着社会发展也在演变为新的模式令某些人所接受。

我国传统民谣中的饮酒文化


饮酒的民谣不少,大多是劝酒令。透过这些劝酒令,可以反映社情民意,更可以瞥见国人的千古饮酒文化。

劝酒令中雅一点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舍命陪君子;俗一点的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民谣反映社情民意。这些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调与国际接轨,强行劝酒,硬要把人灌醉的劝酒令少了,反映世风民情的民谣多了起来。比如,喝酒像喝汤,此人在经商。有的商家练就善喝豪饮的本领,在与客户觥筹交错时乘着酒兴把生意搞定;喝酒不受伤,老弟在镇乡。基层干部迎来送往,陪吃陪喝,强颜欢笑,心头烦躁,久经(酒精)考验,实属无奈;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要喝醉,喝醉就要乱睡。说明美酒也是把双刃剑,既能助兴,也能乱性。有道是:喝酒不醉是英豪,见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此诗巧妙地将酒色财气四字嵌入诗中,颇像劝世文。

民谣,是民俗文学的分支,其历史悠远,多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民谣,流传的快,传播的广。很多流传至今的民谣我们无法确定其作者是谁,但丰富且朗朗上口的内容却能将文化更长久的传承。

古代酒文化:饮酒 非饮食之事


早在古代的时候,酒就被赋予了很多种功能和用途,一是祭祀,二是宴请,三是庆功犒赏、会盟结社,四是寿庆婚宴,五是用作药剂治病、解毒或当做健身补品,六是用作调料除膻去腥,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沿用。

但古人喝酒极为讲究,讲究酒德和酒礼。早在周朝时,就曾经专门颁发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

而在明朝时,人们认为喝酒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有所禁而不淫,因此,他们顺理成章地强调饮酒方式的重要性,顺性、适量等恰当的饮酒方式,可以升华人们的感情,避免出现不理智的举动。

不仅如此,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最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最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而最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

饮酒之时,为了烘托氛围,提高兴致,人们往往还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但为避免喝酒的时候发生不愉快,禁止苦劝、恶谑、喷秽、争执、装醉、彻夜饮酒等,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还可以依韵赋诗,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或垂钓,或投壶等,算是酒后的放松吧。

我们司空见惯的饮酒,在古代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难怪古人曾经感慨:饮酒,非饮食之事,乃文化之事也。同时古代饮酒多讲究场合,多选择风度高雅的时间场合饮酒,如春游、雪天之时,饮酒嬉乐,趣味盎然。

春游必饮酒

唐宋以来,官民有春游饮酒的习俗。唐代留下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侠少,没至春时,结朋连党并髻于苑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器随时之,遇好囿,则骑马而饮。《梦粱录》记南宋杭州清明郊游饮酒,贫者亦不例外: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子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春游饮酒既然普及到这种程度,郊游无酒就简直不可忍耐了,宋代诗人王禹偁《清明》诗中有代表这种情绪的诗句,其诗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

雪天饮酒

大雪纷飞,屋中拥炉啜酒,是一种境界:幽幽雅雅,大适融融然(陶潜语),体味了自己的福分。

清人《帝京岁时纪胜》所载冰床饮酒又是一种境界:将拖床连一处,治酌,陈肴于上,欢饮高歌,两三人牵引,便捷入飞。这真是斗风戏雪,显示出大家的豪爽。

射兔饮酒

金代习俗,每年三月初三,以木雕为兔,分两朋走马射之。先射中者为胜家,负家下马跪地,高高捧酒奉胜者,胜者下马接杯饮酒。

游戏之作,处罚似严重了一些,但它在当时确也促进了骑射的技艺,这与某些人朋比营私,只知花天酒地有天壤之别。

花酒之宴

元代宫中常有因花而设的饮宴:碧桃盛开、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红梅初发、携樽对酌,名曰浇红之宴;赏海棠花,名为暖妆之宴;看瑞香花,名为泼寒之宴;牡丹花开,有惜香之宴;落花时节,有恋春之宴;催促花开,又有夺秀之宴。

除此之外,还有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具诗情画意之时也多煮酒以贺。

中国古代酒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酒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的时候,酒就被赋予了很多种功能和用途,一是祭祀,二是宴请,三是庆功犒赏、会盟结社,四是寿庆婚宴,五是用作药剂治病、解毒或当做健身补品,六是用作调料除膻去腥,其中大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沿用。

但古人喝酒极为讲究酒德和酒礼。早在周朝时,就曾经专门颁发中国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

而在明朝时,人们认为喝酒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有所禁而不淫,因此,他们顺理成章地强调饮酒方式的重要性,顺性、适量等恰当的饮酒方式,可以升华人们的感情,避免出现不理智的举动。

不仅如此,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而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富诗情画意之时。

饮酒之时,为了烘托氛围,提高兴致,人们往往还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但为避免喝酒的时候发生不愉快,禁止苦劝、恶谑、喷秽、争执、装醉、彻夜饮酒等,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还可以依韵赋诗,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或垂钓,或投壶等,算是酒后的放松吧。

我们司空见惯的饮酒,在古代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难怪古人曾经感慨:饮酒,非饮食之事,乃文化之事也。同时古代饮酒多讲究场合,多选择风度高雅的时间场合饮酒,如春游、雪天之时,饮酒嬉乐,趣味盎然。

以上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知识,如有不足欢迎补充。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