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生物动力法葡萄酒基础七问》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近年来,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农业耕作方式,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葡萄酒界,生物动力法葡萄酒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拥护者对它情有独钟,认为它能最为真实地表达出风土特色,反对者则对其一些颇具玄学色彩的措施持怀疑态度。

一、最早提出生物动力法的人是谁?

生物动力法理念最早是由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提出的。上世纪20年代初,农业生产者们普遍面临土壤退化、农作物减产、家畜繁殖能力下降以及食物质量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斯坦纳于1924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倡导生产者们探索土地、植物、动物与人之间的深层本质关系,并由此提出了生物动力耕作方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生物动力法最主要的理念有哪些?

1.将农业区域看成自给自足的有机整体

以葡萄种植为例,生物动力法将葡萄园内的土壤、动植物及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元素相互依存,通过动态管理和协调这些元素,以促成整个葡萄园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

2.使用特殊的堆肥制剂以增强土壤活力

生物动力法反对在农业活动中使用任何化学肥料或药剂,因此斯坦纳发明了九种生物动力制剂(BiodynamicPreparations),被依次命名为BD500至BD508,这些采用牛粪、牛角、洋甘菊、荨麻叶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特殊堆肥,会在特定的时间被施加于田地中,用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刺激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调节pH值、溶解矿物质以及增强植物免疫力。

3.将农业活动与占星学结合,根据生物动力历法指导农耕

生物动力法认为农业活动必须遵循宇宙和自然的运行规律。通过观察地球、太阳、月亮以及各行星的运动变化与周期,德国人玛利亚图恩(MariaThun)于1960年前后陆续发表了生物动力历法,为植物的播种、移植、培育、收获以及使用生物动力制剂的最佳时间给予了相应指导。对于葡萄种植来说,葡萄园内的所有活动被划分为四种日期:根日、花日、果日以及叶日,根日剪枝,叶日浇水,果日收获,花日则不要人为打扰葡萄园。

三、酿造生物动力法葡萄酒有什么要求?

葡萄种植:不能使用机器犁土,不能采用化学肥料,需利用葡萄园内的植物或动物粪便制成的天然堆肥。

葡萄园管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禁止使用一切人工合成的杀虫剂和除草剂,而需利用葡萄园内的动物和昆虫来驱除害虫,以及依靠各种特制堆肥制剂来增强葡萄藤免疫力。

葡萄采收:根据生物动力历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人工采收。

葡萄酒酿造:酿酒时只能使用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进行发酵,只能采用传统的蛋清吸附法进行澄清,不能人为添加酸或糖。

四、生物动力法和有机种植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生物动力法是在有机种植(OrganicViticulture)的概念上延伸出来的,两者在不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方面的措施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生物动力法要求遵循生物动力历法来把控植物的生长周期,二是生物动力法需要使用规定的八种堆肥制剂,这两点也是生物动力法最受争议的地方。总的来说,生物动力法考虑的因素比有机种植更多,要求更多,需要投入的时间、人力与物力成本也相应越多。

五、生物动力法葡萄酒的口感如何?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尽管生物动力法葡萄酒的确越来越受欢迎,但对其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人也不少。一方面,支持者认为生物动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更加天然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过程,也使得酿出的葡萄酒能真实展现风土特色,成为不可复制、独具表现力的葡萄酒。

另一方面,有人怀疑生物动力法采用牛角等生物制剂以及将葡萄生长与占星学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他们认为这些措施更多体现了象征意义,而非有什么实际效果。因此,他们并不认为生物动力法葡萄酒有什么独特的风味。而在实际的盲品中,酒评家也几乎无法从风味上断定一款葡萄酒是否采用了生物动力法措施。

六、如何找到一瓶生物动力法葡萄酒?

想找到一瓶生物动力法葡萄酒,你需要认识两大生物动力法认证机构:得墨忒尔国际(DemeterInternational)和生物动力葡萄酒协会(Biodyvin)。前者是对所有农业类型进行生物动力认证的国际性机构,后者则专注于对葡萄酒领域进行认证。

使用生物动力法生产葡萄酒并取得认证的酒庄通常会将认证标签印在酒标上,而要想获得上述两个机构认证,就必须在种植和酿造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以得墨忒尔国际为例,一般酒庄须连续3年遵守机构制定的准则才能获得其认可,而已采用有机种植的酒庄只需一年即可获得认可。此外,酒庄所有的葡萄园都必须获得认证,而不仅仅是某个地块。得墨忒尔国际的巡视员每年都会到酒庄考察,如果得不到巡视员的认可,酒庄将不得自称采用生物动力法运作。

七、有哪些名庄是生物动力法的践行者?

庞特卡奈古堡(ChateauPontet-Canet)

这座波尔多(Bordeaux)的超二级庄于2004年开始试行生物动力法,并在2008年引入马匹进行耕种,以保护土壤。2010年,酒庄获得了法国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颁发的有机认证和生物动力葡萄酒协会授予的生物动力认证。2014年,酒庄又获得得墨忒尔国际颁发的生物动力认证。

杜霍酒庄(ChateauDurfort-Vivens)

杜霍酒庄是波尔多玛歌产区(Margaux)首个获得生物动力法认证的列级庄(GrandCruClasse)。2009年,酒庄便开始尝试采用生物动力法管理葡萄园,2016年酒庄获得了得墨忒尔国际颁发的生物动力法认证。

克瑞福酒庄(QuartzReef)

该酒庄位于新西兰中部奥塔哥(CentralOtago)产区,英国著名葡萄酒作家奥兹克拉克(OzClarke)曾高度评价这座充满无限潜力的年轻酒庄:在新世界众多酿造黑皮诺(PinotNoir)葡萄酒的酒庄中,中部奥塔哥的克瑞福酒庄位列一等,其酿造的黑皮诺葡萄酒和传统工艺起泡酒是我最喜爱的酒款。酒庄多年来坚持生物动力法,2001年便获得了得墨忒尔国际的生物动力认证。

金字塔谷酒庄(PyramidValleyVineyards)

该酒庄位于新西兰坎特伯雷(Canterbury)产区,酒庄从建立之初便开始采用生物动力法进行葡萄园管理。酒庄保留了葡萄园中的杂草以维持葡萄园的生态平衡,而且根据每个地块杂草种类与特征的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了诗意的名字:狮牙、天使之花、大地烟云以及火海。从2000年开始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做实验,到2004年所有生物动力制剂的原料自给自足,再到获得生物动力法认证,金字塔谷酒庄一步步实现了葡萄树、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除了以上这几座酒庄,还有诸如赛妮娅(Sena)、罗曼尼康帝(DomainedeLaRomanee-Conti)、勒桦酒庄(DomaineLeroy)以及莎普蒂尔酒庄(M.Chapoutier)等顶级名庄也是生物动力法的坚定追随者。此外,有很多其他酒庄也贯彻着生物动力法的精神,尽管它们可能并未申请认证,而是尝试一些适合自身特定状况的生物动力法措施,以检验到底哪些方法更有用,更有助于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有机、生物动力和自然葡萄酒的区别在哪里?


伴随着有机、健康、环保这些关键词的日渐走红,有机酒、生物动力酒和自然酒这些持有健康身份证的葡萄酒也逐渐兴起,但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有机葡萄酒

OrganicWine

有机葡萄酒是指获得有机葡萄酿造认证的葡萄酒,其理念是健康、环保、自然,倡导还土地、河流、空气和葡萄酒以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崇尚自然的生产和表现葡萄酒的风土。

有机的主要普世原则是不用人工化学合成的肥料、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等非天然制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在使用防腐剂(二氧化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不同国家对有机葡萄酒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所以并不存在国际统一标准。

▍种植:所有的有机葡萄酒都需要证明是酿自有机成长的葡萄采用天然的物质作肥料,如海藻,牲口粪便和植物混合肥料等;人工采收,不用人工化肥、杀虫剂或除草剂;葡萄树要按照生物的节律种植。

▍酿造:使用天然酵母,酿造过程中不含化学添加剂;不能使用化学澄清剂,不能以塑料瓶、聚乙烯等来盛酒,要采用环保包装;二氧化硫的使用量尽可能低。

生物动力葡萄酒

BiodynamicWine

生物动力葡萄酒是经生物动力葡萄酿造认证的葡萄酒,除了满足有机的种植酿造标准外,生物动力还有其他更严格而玄妙的要求。

事实上,生物动力种植法的理念源自于1924年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创立的生物动力学。他将整个农场/葡萄园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土壤、葡萄树,以及其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组成这个体系的有机体。

生物动力学认为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包括月亮、行星和恒星等天体在内,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葡萄园内的生命体系也要遵循宇宙和自然的节律。

有机、生物动力、可持续生产 这三类葡萄酒你了解多少?


食品健康、环保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去购买有机食品、喝有机饮料,葡萄酒自然也不例外。在欧美国家,也有着较为成熟、严格的法律法规及产品认证。

目前,关于葡萄酒主要有三类流行趋势:有机、生物动力、可持续生产。这三类涉及了不同的技术、原则和国家地区认证。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三种不同的葡萄酒类型。

1、有机葡萄酒

有机葡萄酒是指所用酿酒葡萄采用有机耕种。这些葡萄都是在有机农田生长,具有和其它农作物,如苹果、梨子等相同的有机认证。

如果一款葡萄酒是有机的,那它一定在包装上印有美国农业部(USDA)有机认证标志,说明是官方认证100%使用了有机成份。

USDA是美国最权威的认证机构,认证标准也极为苛刻,产品成份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如化肥、杀虫剂、农药、添加剂、转基因等。而且葡萄种植的土壤,至少三年以上没有使用过化学合成物。

欧盟的有机认证始于2012年,除了葡萄有机耕种,还不允许转基因。

2、生物动力葡萄酒

生物动力学背后的概念是: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作用的,一切事物都有关联,包括月亮、行星、恒星等天体。生物动力法耕种就是维持葡萄树、人、地球与星星之间的一种平衡,倡导农业的整体观。

生物动力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24年,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率先提出了这套理论,旨在改善因过度使用化肥,日渐退化的土壤。

这种耕作方式强调植物生长需要遵循自然、宇宙规律,无论是种植、修枝、除草,还是施肥、采收等都严格按照生物动力法的日历(根据日月星辰之变化推算出植物各个部位的最佳生长期)执行,它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就连发酵也是使用葡萄皮的天然酵母发酵。

目前,虽说还没有权威的生物动力认证机构,但是很多名庄都崇尚、实行生物动力法种植,著名的罗曼尼康帝『DRC』酒庄、乐桦酒庄『DomaineLeroy』、拉图『Latour』、宝得根『PontetCanet』等等。

3、可持续发展葡萄酒

这一类很容易与有机葡萄酒混淆。可持续性耕种不仅保护了土壤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还具有经济意义。也就是说,一位农民很大程度上是采取有机耕种,但如果这一过程没有经济意义(比如酒太贵了,成本太高了),那就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葡萄酒了。

可持续发展生产要为子孙后代负责,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威胁是土壤贫瘠、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危害、害虫抗性及化学品依赖性等等。他们将环境系统看做一个整体,整个酿造过程中,酒农要考虑到方方面面,除了上述的环境问题,还有葡萄酒的口感、品质,减少生产中的浪费。

卓越葡萄酒十问


卓越的葡萄酒是个神话吗今天,就让著名的国际葡萄酒专家劳尔-卡斯帕罗托为你解答关于卓越葡萄酒的十个常见问题,让你由此对葡萄酒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1.卓越的葡萄酒是个神话吗?

因为它们很珍稀,它们就更为经常地成为谈论而非品尝的对象,但是它们确实存在。

有机会品尝到它们的人肯定它们不仅是葡萄酒,因为这些饮品超越了词汇本身简单的定义。

2.怎么认出它们?

除了它们特殊的产地、展示和历史外,首先靠口味令人折服。它们的芳香精致、深厚、高雅,对某些人而言令人惊讶。它们质地精细,一般以非凡绵长的回味卓而不同,而丰富的层次更是举世无双。

3.它们一定昂贵吗?

啊,确实如此。这有几个原因,尤其是栽培和酿造的方式比其它葡萄酒更为考究,需要更多的人力。

另外,这些葡萄酒的产量一直都很有限,而其需求又层出不穷。

4.可以从零开始创造吗?

一般而言,一款卓越的葡萄酒,首先得出自一片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地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车库葡萄酒,这是一种产量极小、品质绝佳、来自新近发现区域并由天才酿酒师酿制的精品。这些带有奢华木香的水果炸弹成就了精品中的精品。这也确实没有规则。

5.每年都能复制吗?

是的,但带有细微的差异,因为葡萄酒本性鲜活、独特而无法复制。

然而,来自一块卓越的产地,由一位天才酿酒师酿造的葡萄酒,即便出自某些艰难的年份,这样的葡萄酒总能达到其他葡萄酒不能企及的巅峰。

有些人正是以这种苦难来衡量一款受人尊崇的葡萄酒的伟大。

6.全世界都有吗?

尽管总体上欧洲,尤其是法国(因为它拥有全世界55%的石灰石的储藏量,这些土壤尤其有利于葡萄的种植)拥有最多的卓越葡萄酒,但是从加利福尼亚到阿根廷,从新西兰到南非,几乎全球的葡萄种植区都有顶级的葡萄酒。

7.在卓越葡萄酒的诞生中,人扮演什么角色?

人属于他的地域。如果他有观察、理解和工作的才能,他就能把伟大的葡萄酒表现出来。但是专业品酒师有能力发觉一款葡萄酒本身的伟大之处,即使酿酒师缺乏天资,不能将这块葡萄园的潜力开发出来。

当然,两者互相作用,才能共同创造出某一酒款卓绝的葡萄酒。

8.每人都能欣赏它们的价值吗?

如同一见钟情,与一款卓越葡萄酒的相遇、相知也是显而易见的事。爱好者们,即使他们不能总是感受到酒的丰富内涵,也能马上就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款超乎其它的葡萄酒。

这种酒可能会是一段爱情故事的开始。

9.哪里买得到?

除非是某一传奇酒款的长期顾客,最好的方法是咨询拥有几瓶这种酒的酒窖管理者。如果您善于拍卖,那您一定要确保买到的是真品,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显示着某种神秘葡萄酒的标签更多地被伪造了。

10.它们是不是越来越多?

想要创造超乎寻常的葡萄酒的愿望,与融资手段相似,资金可以带来高效的技术和葡萄种植园的完美劳作,可以提高一款葡萄酒的质量。

因此有了越来越多的大牌葡萄酒,但这并不一定能造就卓越的葡萄酒。其区别位于一个窄小的间隙中,与理性无关。

葡萄酒瓶碹底三问


许多葡萄酒瓶的底部都会有凹槽,这个凹槽的官方名字叫做碹底,那么,碹底究竟起源于何时?有何作用?又是否与葡萄酒品质相关?

1、碹底起源为何?

关于碹底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据传,因为最初的玻璃葡萄酒瓶是由人工吹制的,因而瓶子的底部无法做到完全的平整,为了避免底部的尖锐凸起破坏桌面,以及增加葡萄酒瓶放置时的稳定性,工匠们便将瓶子底部做成凹陷状。后来,随着制瓶技术的发展,制作底部平滑的葡萄酒瓶已不是难事,但这项传统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2、碹底有什么作用?

对于碹底的作用人们也是众说纷纭,除了此前提到的使酒瓶更易放置并避免破坏桌面以外,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碹底能够增强葡萄酒瓶结构的稳定性,加固瓶身,使其能够承受起泡酒的高压;

●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形成的沉淀可以积聚在碹底,在倒酒时便不易随酒液倒出;

●玻璃制品较滑,碹底可以作为侍酒师倒酒时的着力点,方便倒酒;

●碹底的存在降低了葡萄酒瓶共振的概率,从而减小长途运输中酒瓶破碎的可能性;

●清洗酒瓶时,注入的清水因撞击凹槽而分散,能够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说法,比如,在民间传说中,小酒馆内都会垂直放置一根钢针,倒空后的酒瓶便会碹底朝下,由钢针刺出一个孔,从而向顾客保证酒馆不会自己用原酒瓶重新装填酒液进行售卖。

3、碹底是否与葡萄酒品质相关?

酒瓶是否有碹底以及碹底的深浅都与葡萄酒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拿陈年潜力来说,如今即使是质量上乘、陈年潜力佳的葡萄酒,也不一定要选择带有碹底的酒瓶,这是因为在过滤技术和低温结晶技术的帮助下,现代葡萄酒的澄清度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装瓶前故意不经过滤或澄清的部分葡萄酒外,大部分酒款都只含有极少量沉淀或是完全没有沉淀。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质量与年份条件、酿酒葡萄品质和酿酒技术等息息相关,而碹底并不是重要角色,影响可谓微乎其微。至于如何评判葡萄酒的质量,最准确、直接的方法还是亲自上阵,一品究竟。

葡萄酒烹饪七大秘密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龙点睛的葡萄酒在西餐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国人估计是怎么也想不到这一点上的,即便中华饮食文化使用黄酒来烹饪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各门各派都自己独门绝学一样,葡萄酒烹饪必然有其独特精妙之处,才让葡萄酒对得起这画龙点睛一词。

作为葡萄酒烹饪秘笈的基础,练习本秘笈者必须掌握葡萄酒烹饪七大秘密,并时刻牢记在心,练习掌握。否则一知半解,浪费了国家粮食,本秘笈概不负责。

第一大秘密:把握葡萄酒的风味

白葡萄酒一般都带有柠檬、苹果、菠萝、梨子、柑橘、香草、焦糖、橄榄和蘑菇等风味,而红葡萄酒一般都带有浆果、桃子、醋栗、李子、樱桃、橙子、巧克力和咖啡等风味,某些葡萄酒还带有非常特殊的风味,我们需要根据每一道菜的具体需要和所要突出的风味来选择相应的葡萄酒。

第二大秘密:选择恰当的甜度

葡萄酒的甜度会对菜肴的口感和风味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其他调料的添加量。所以在选择葡萄酒作为菜肴的调料时,还应该充分了解葡萄酒的甜度,根据最终菜肴的定位来决定加入的葡萄酒类型和用量。

第三大秘密:领略单宁和酸味

葡萄酒的酸味可以将食物中原始的自然风味激发出来,譬如在西餐中鱼肉就经常同柠檬汁或是食醋搭配在一起,因而鱼肉同酸味清新的白葡萄酒一起烹饪也是绝佳的选择。单宁在红葡萄酒中的含量比较丰富,我们在喝红葡萄酒时口腔内所感觉到的收敛感正是单宁所致。单宁的涩味会让红肉的口感更细腻,红肉又会使单宁变得更加柔顺,因而红葡萄酒适合同红肉搭配,西餐中的牛排就经常以红葡萄酒作为调料,从而更加鲜嫩多汁。

第四大秘密:勾勒菜肴的口感与色彩

葡萄酒烹饪中到底是选择红葡萄酒还是选择白葡萄酒,虽并没有定论,但是却有一定的原则。总的原则跟葡萄酒的配餐原则大致相同,白肉要使用白葡萄酒作为调料,红肉要用红葡萄酒作为调料。红葡萄酒应该避免同海鲜相遇,否则那恶心的金属味会让你忍无可忍。在总原则之下,你可以根据菜肴的色彩和风味浓郁程度来选择使用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譬如对于牛排来说,因为红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色素,使用红葡萄酒来腌制可以让牛排的颜色更加艳丽,增进进餐者的食欲。此外,你也大可发挥想象,大胆尝试,说不定哪天你也可以总结出新的烹饪秘笈。

第五大秘密:考虑菜肴整体的风味

在选择适当的葡萄烹饪时,除了考虑肉的类型外,可千万不要忽略菜肴整体的风味,其实这主要还是受我们所添加的其他调料影响的。如果一道菜用足了香料,应该选择酒体丰满的葡萄酒,而如果菜肴的风味清淡,应该选择酒体轻盈的葡萄酒。说白了,也就是菜肴的风味浓郁程度要同葡萄酒的酒体相协调。

第六大秘密:学会品酒才能真正学会葡萄酒烹饪

同一款葡萄酒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常常会有不同的感受,在选择葡萄酒时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永远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你的口味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要真正学好葡萄酒烹饪,你一定要学会品酒,学会如何去真正了解和评价一款葡萄酒。

第七大秘密:开拓创新,畅享美酒美食

最后一个秘密,也是葡萄酒烹饪最大的秘密,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你最丰富的想象力,尽情地创造、调配出最具创意,最具魔力的风味。当然,别忘了记录下你是如何做到的,以便此后可以在葡萄酒烹饪上不断进步。

七招教你学会葡萄酒搭配


葡萄酒搭配一些有情调的食物或食品,可能会使葡萄酒锦上添花,显得更有情调和档次,小编给您出出招,让您大显身手。

招数1、葡萄酒的搭配并没有不可撼动的铁律

听起来这可能与大家的固有印象恰恰相反,但实际上不可能有一条规则像万金油般适用于每个场合、适合每位饮酒者。所以大伙儿不妨放轻松,别在一开始就去担心会出多大的岔子。只要在夜幕降临之际,您的客人们觉得食物和酒都让他们足够享受,就已经大功告成了。别把那些专家的指指点点放在心上。

招数2、吃的与喝的必须各自的味道都很棒

众所周知,黑皮诺葡萄酒和鸭子是绝配,相遇时的滋味就像对味蕾施了魔法般美妙。但如果你选了一款滋味寡淡的廉价皮诺,即便搭配上最美味的鸭肉,尝起来也是灾难。这个道理对于菜品也是一样,如果本身就不好吃,那么搭配上再好的葡萄酒也是于事无补的。

招数3、酒体的分量至关重要

精细烹调、口味清淡的食物,往往适合搭配酒体较轻的葡萄酒。而酒体较重、单宁较强的红葡萄酒,则最适合大口吃肉的时候饮用了。当然也不乏例外,有时候轻酒体的葡萄酒也能与重口味的菜肴,产生美妙的组合。

招数4、对比也是一种和谐

味觉的对比是我个人爱玩的把戏。比方说,用轻质、微酸的葡萄酒像是干的雷司令,来去除油炸鱼块与薯条里的油腻感觉,可谓收效甚佳。

招数5、酒与食物可以相辅相成

有时候葡萄酒与食物在味觉上的相似,可以制造出和谐的美感。譬如说,用意大利蘑菇饭里的蘑菇的土腥味,来搭配一款具有浓郁泥土香味的黑皮诺。或是用一款洋溢清新薄荷味的赤霞珠,来为经典的薄荷酱汁烤羊肉锦上添花。

招数6、相信直觉

和许多事情一样,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行不通,那可能真就行不通。即便你搭配的食物和酒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是世界末日毕竟你还是可以品尝他们各自的美味,你只需要在张口闭口的间隙,喝上几口纯净水来去除余味。

锦囊7、永远都要不耻下问

请相信这世界上有足够多的爱葡萄酒的热心人愿意帮助你答疑解惑。所以不妨时不时去跟附近的红酒店工作人员聊聊天,或是在外出吃饭的时候多问问侍酒师和餐厅工作人员的意见。毕竟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消费者选择葡萄酒。一般有职业操守的人都不会只想着欺瞒你这一次,让你点酒单上最贵的那一款的。

盘点起泡酒的七种酿造法


和静止葡萄酒相比,起泡酒(SparklingWine)不仅有着优雅的风格、清爽的口感和馥郁的果香,还有着迷人的气泡,因而能够给人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也在全世界吸引了大批的拥趸。起泡酒中的气泡有的细腻优雅,有的粗犷豪放,而这些气泡给舌尖带来的刺激感也无时无刻不在挑逗着饮者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世界这么大,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很多种起泡酒。无论从风土条件、葡萄品种还是酿造工艺来看,它们都各具特色。而单看酿造工艺,虽然有的方法风靡世界,有的方法略显非主流,但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酒中的二氧化碳更好地与酒液融合,从而产生更加细腻持久的气泡。小编一共总结出了7种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一、香槟法(MethodeChampenoise)

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起泡酒之一,香槟(Champagne)的鼎鼎大名无须赘述,而它的酿造方法也同样在香槟以外的地区使用着。香槟产区以外的起泡酒,除了酒标上不能出现Champagne之外,连酿造方法都要改叫传统法(MethodeTraditionnelle)了。使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起泡酒有法国阿尔萨斯(Alsace)、勃艮第(Burgundy)、利慕(Limoux)和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等地区的法国传统起泡酒(Cremant)起泡酒,以及西班牙的卡瓦(Cava)起泡酒和少数顶级的德国塞克特(Sekt)起泡酒。

香槟法/传统法的主要步骤:

1.酒精发酵酿造基酒

将轻柔压榨后得到的葡萄汁像酿造白葡萄酒一样进行酒精发酵,得到基酒(BaseWine)。基酒的特点是保留了葡萄本身的果香,酸度较高,酒精度较低。

2.瓶内二次发酵

将基酒灌装进酒瓶中,并加入一种名为LiqueurdeTirage的葡萄酒、糖和酵母的混合液体,以使基酒在封闭的环境中再次进行发酵。发酵中酵母分解糖分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就会溶解到酒中,从而形成气泡。

3.酵母自溶

酵母自溶(YeastAutolysis)指的是二次发酵完成后,死亡的酵母(酒泥)会留在瓶中继续与酒接触,释放出蛋白质和其他化学物质,从而赋予葡萄酒饼干和烤面包等香气,使葡萄酒的风味更加丰富浓郁。这一过程通常会持续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4.转瓶

酵母自溶过程结束后,人们会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转瓶(Riddling),即通过定期旋转瓶身并将瓶口逐渐垂直向下,从而使酒泥自然沉淀并聚集到瓶颈处。

人工(上)和机械转瓶(图片来源:BonjourParis/VigoLtd)

5.除渣

将酒瓶口朝下浸入低温的盐水或其他液体,使得瓶口处的酒液和酒泥一同冷冻结冰,再将瓶盖打开,利用瓶内的气压推出瓶口冰冻的酒泥。

瓶口的酒泥沉淀(上)和除渣瞬间

(图片来源:ChampagneVDLS/ArtWine)

6.补液

在除渣后的酒中加入名为LiqueurdExpedition的葡萄酒与糖的混合液,从而使最终的起泡酒达到需要的体积和甜度。

葡萄酒入门七大常见疑问


林裕森在其著作《葡萄酒全书》中写道,没有任何一种其他饮品比葡萄酒更复杂难解,但也没有其他饮品可以像葡萄酒这般为我们带来如此多样的乐趣。诚然,作为世界上最微妙的饮品之一,葡萄酒中无垠的迷人世界吸引着无数探索者,但其中浩瀚有时也难免使人感到迷茫。本文将解答初入葡萄酒世界时邂逅频率较高的七个疑问,助你拨开云雾,一探究竟。

Q1: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更优质吗?

葡萄酒中的酒精是由葡萄果实中的糖分转化而成的,葡萄中所含的糖分越高,其潜在酒精度(糖分完全发酵时葡萄酒的酒精度)就越高。当然,酒精度也可以在酿酒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糖分完全转化为酒精之前人为打断发酵,就可以生产出酒精度较低、残糖较多的偏甜型葡萄酒;而如果酿酒师选择在发酵时通过葡萄醪强化(MustEnrichment)或加糖(Chaptalisation)等方式增加葡萄醪的糖分含量,也可以提高最终成酒的酒精度,不过这些方法并不常见,在许多国家也是被禁止的。

撇开酿造工艺中的选择不谈,影响葡萄果实中天然含糖量的因素亦有很多,如种植地的气候以及葡萄园管理方式等等。生长于澳大利亚和智利等温暖或炎热产区的葡萄果实含糖量天然较高,而产自德国等凉爽地区的果实含糖量则相对较低。提前采摘可以获取糖分含量较低的葡萄,推迟采摘的果实中糖分含量则会相应增加。

酒精含量会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往往表现为舌根和喉咙处的灼热感。一般来说,灼热感越强烈,说明酒精含量越高。酒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结构的平衡性。平衡指的是葡萄酒中各结构成分互相融合的程度,包括果香、甜度、酸度、单宁和酒精度等。也就是说,酒精度并非衡量葡萄酒质量的绝对指标,更不是越高越好。真正优质的葡萄酒就好比一支悠扬的协奏曲,各方面都十分均衡且和谐,不会有某项要素显得过于突兀。

Q2:酒液颜色越深,葡萄酒品质越好吗?

葡萄酒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葡萄品种

不同葡萄品种的果实大小和果皮厚薄程度不同,酿制出的葡萄酒颜色深浅也不一样。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西拉(Syrah)等品种酿制出的葡萄酒颜色会更为深浓,多为紫红色或深宝石红色;黑皮诺(PinotNoir)和内比奥罗(Nebbiolo)等品种酿制出的葡萄酒则色泽较浅,多呈浅至中等宝石红色。

●2.酿造工艺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与葡萄汁的接触时间越长,萃取出来的色素和风味特征就越多,葡萄酒的颜色也就越深。

●3.陈年时长

通常而言,红葡萄酒的颜色会在陈年过程中越来越浅,最终变成红茶色或棕色;白葡萄酒则正好相反,从年轻时的柠檬色或金黄色逐渐向棕褐色演变。这是因为在红葡萄酒的陈年过程中,赋予葡萄酒颜色的花青素(Anthocyanins)会不断减少,使酒液如同褪色一般日渐浅淡;而白葡萄酒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聚合色素和酚类物质,使葡萄酒的颜色相应加深。

综上所述,酒液颜色是葡萄品种、酿造工艺和陈年时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论酒色浅淡还是深沉,都无法作为判断葡萄酒品质的依据。若单是以色取酒,恐怕会与不少佳酿失之交臂。

Q3:软木塞越长,葡萄酒品质越有保证吗?

采用橡木这种天然材料制成的软木塞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孔隙,使用更长的橡木塞可以相对减小这些孔隙对于密封性的影响;另外,在陈年过程中,酒液会缓慢地往软木塞里渗透。因此,对于适合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来说,使用越长的软木塞封存就越保险。

许多产自旧世界国家的的顶级葡萄酒都会采用长木塞,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消费者习惯于把软木塞的长短与葡萄酒的陈年潜力和品质挂钩。不过,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这只能说明陈年潜力出色的优质葡萄酒多使用较长的软木塞,但并不能证明使用长软木塞的就一定是优质葡萄酒。

Q4:如何正确认识葡萄酒的挂杯?

挂杯是葡萄酒品鉴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摇动酒杯,使葡萄酒均匀接触酒杯内壁,再把酒杯直立静止后,酒杯内壁上形成的无色酒柱就是挂杯,又称酒泪或酒腿。挂杯现象与液体表面的张力有关,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表面张力又比水小,在重力作用下就形成了挂杯。

葡萄酒中的甘油、酒精和糖分等含量越高,摇杯时就越容易形成酒柱。此外,挂杯现象与酒杯的材质和洁净程度也有关系。单纯通过一款葡萄酒的挂杯多少来判定其质量是没有道理的。

Q5:葡萄酒里有沉淀,还能喝吗?

葡萄酒里出现少许沉淀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葡萄酒中最常出现的沉淀物质为酒石酸(Tartaricacid)结晶。酒石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果实或其它水果(如香蕉或酸角)中的有机酸,在低温下就会析出形成晶体,但不会随着温度的回升而再次溶解,因此很容易在酒中形成沉淀。所有种类的葡萄酒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沉淀。在白葡萄酒中,酒石酸沉淀往往是无色透明的晶体;而在红葡萄酒中,由于色素的存在,酒石酸结晶则会被染成红色或是黑紫色。

如果葡萄酒中出现酒石酸沉淀,说明这瓶酒可能曾经存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酒庄会在葡萄酒装瓶之前对其进行低温处理,让酒石酸结晶提前析出,从而避免葡萄酒日后产生酒石酸沉淀。大多数酒庄在装瓶之前还会对酒液进行沉淀、下胶和过滤,以提高葡萄酒的澄清度。与此对应的是,也有部分酒庄希望尽可能保留酒液原本的风味和质感,因此选择不经过滤直接装瓶。

除了酒石酸结晶之外,在一些红葡萄酒中也会出现一些颜色较深、呈薄片状的沉淀,这种沉淀的主要成分是在陈年过程中逐渐沉积的色素与酚类化合物等物质。红葡萄酒中若出现此类沉淀,说明这瓶酒已经在瓶中陈年过较长时间,或是葡萄酒的风格饱满浓郁比如炎热年份的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和一些来自新世界的用赤霞珠及西拉等品种酿成的葡萄酒。

不论是酒石酸结晶,还是沉积的色素与酚类化合物等,这些沉淀都是天然形成的,无毒无害,也不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只需在饮用前通过换瓶除去即可。不过,如果葡萄酒中的沉淀呈絮状漂浮在酒液中,并且酒液颜色浑浊,那这瓶葡萄酒很有可能已经变质,不再适合饮用了。

Q6:酒瓶越重,葡萄酒越高档吗?

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较重的酒瓶通常瓶壁更厚,或是瓶身更宽、更高,因此包装成本也会略高,但由此推断葡萄酒品质的高低则是无法成立的。

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葡萄品种、产区、葡萄种植方法和酿造工艺等。酒瓶的重量只是葡萄酒包装规格中的一部分,而包装更多取决于营销策略或是酒庄自身的偏好,与葡萄酒的品质并无必然联系。

Q7:瓶底凹陷越深的葡萄酒越好吗?

葡萄酒瓶底部凹槽的学名叫作碹(xun)底。早期的玻璃瓶都是人工吹制的,由于工艺限制,无法将瓶底做得十分光滑平整,所以当时平底的瓶子并不利于放置。而底部有凹槽的酒瓶能减小瓶底与放置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酒瓶倾倒的可能性。

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发展,人们早已能够制作出底部平整的玻璃瓶,而且平底玻璃瓶相比于碹底玻璃瓶更加轻便,生产成本也更低。不过,人们发现碹底玻璃瓶对于葡萄酒来说有一些好处,于是将其沿用至今。首先,碹底玻璃瓶能够增加玻璃瓶的结构稳定性,使其更加牢固,这对于瓶内气压极大的香槟(Champagne)等起泡酒来说十分重要;其次,碹底有助于将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形成的沉淀积聚在底部;另外,在倒酒时,碹底还能帮助侍者更好地握持酒瓶。

出于上述原因,如今大部分起泡酒以及很多适合陈年的葡萄酒都会选用碹底玻璃瓶进行包装。不过,酒瓶是否为碹底和碹底的凹陷程度与葡萄酒的品质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毕竟使用何种玻璃瓶还是人为决定的。比如,一些质量上乘的白葡萄酒,其酒液本身的澄清度已经很高,即使长期陈年也不会形成太多沉淀,所以可能会采用平底瓶;而使用碹底瓶的葡萄酒也并不一定就具有十分出色的陈年潜力。单单通过酒瓶、瓶塞等外包装难以判断葡萄酒的品质,要真正了解一款葡萄酒,最好的办法还是开瓶一品其馥郁滋味。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