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家葡萄酒专营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销售和渠道资源。没有坚实的基础、充裕的材料就建造不出高楼大厦。济南很多葡萄酒销售公司里只有几个人,更有甚者一个公司就两个人,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据了解,济南目前经营红酒的酒庄大约在300家左右,经销商更是不计其数,有的企业甚至直接从国外购买庄园,“之所以在红酒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还会有如此多的人做红酒,归根到底还是有利可图。只是曾经五倍乃至十倍的利润被压缩到两倍甚至不到一倍而已,随着进口红酒泡沫的破裂,行业会逐渐回归理性,一些资金不足、渠道受阻的小运营商的退出,跨行业资本以及资金实力雄厚、渠道资源广泛的运营商加入,红酒市场会经历一次大的洗牌。”已做过西班牙进口红酒运营商多年的子骜伟业总经理徐连军表示。西班牙进口红酒运营商透露,“进口葡萄酒一手货源和二手货源价格差别很大,更不用提从二手经销商批发来的酒了,随着市场的一步步规范,小的经销商利润会逐步压缩,会慢慢被挤出这个市场,取代的是成规模、有渠道的实力经销商。”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中国葡萄酒市场空间大


目前进口红酒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不大,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逐步进入环渤海区域,在区域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中国本土葡萄酒还是进口红酒,市场空间都很大。立足国内庞大的市场消费机体,精准进行战略定位,构建新形势下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战略体系才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出路所在。进口红酒在国内的经营基本依赖自身品牌影响力与进口商线下推进来完成,相对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其碎片化的推进形式影响了进口红酒高端形象的建立与形成。对此,中国葡萄酒可以借助自身在国内渠道完善的网络,建设适合自身的行销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的战略规划与形象推介,及时勾勒中国葡萄酒的渠道框架,借以实现作战速度的达到品牌展示与传播。

年轻消费者引领中国进口酒市场


根据英国葡萄酒研究机构酒智(WineIntelligence)的一项最新调查,更加年轻、葡萄酒知识更丰富的新一代消费者,正引领着中国进口酒消费者探索新产区和新的葡萄酒风格。开拓新产区这份《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全景报告(ChinaWineMarketLandscapeReport)》称,目前中国进口葡萄酒消费者中,年龄在18~29岁之间者占到40%,他们正在逐渐远离常见的法国、西班牙等传统产区,转向新产区和新风格的酒款。 尽管中国政府反腐政策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已经显示出复苏的迹象。日常消费以及具备一定品鉴能力的消费正逐渐代替以往的礼品馈赠消费,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力。 报告称,与那些年长的消费者相比,年轻葡萄酒消费者“更具冒险精神”,“倾向于避开‘主流’葡萄酒生产国、产区以及葡萄品种”。调查显示,中国的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正逐渐减少对于市场上比较常见生产国葡萄酒的消费,比如,对法国葡萄酒的消费从2014年的69%降至64%、中国葡萄酒从70%降至64%,西班牙葡萄酒从24%降至18%。 相比之下,更多消费者开始尝试新的风格和产区,如对波特酒的消费从2014年的10%升至13%,意大利阿斯蒂起泡酒(Asti)由14%升至18%,兰布鲁斯科(Lambrusco)由13%升至17%,新世界国家的起泡酒由18%升至22%。 调查还表明,55%的受访者(2014年为48%)认为自己懂得如何鉴赏葡萄酒。阻碍他们购买葡萄酒的最大障碍是担心买到假酒,其次则是“背标没有提供充足的信息”。 报告称,就葡萄酒消费的动力而言,健康仍然是消费葡萄酒的主因。此外,39%(2014年为3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葡萄酒能令人显得更加时尚、有品位”,近1/3的受访者认为经常消费葡萄酒是个人事业成功的体现。 调查还显示,选择从大卖场和超市购买葡萄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前者从65%降至58%,后果者从25%降至20%。而网络平台仍然是购买葡萄酒的主要渠道,占比高达45%,主要的原因在于信息透明、广泛的选择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市场增长可期“由于消费者们不断寻求性价比高的日常饮品,100元人民币以下的葡萄酒将在中国市场有良好的增长机会。”WineIntelligence表示。 2014年的报告显示,中国拥有3800万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时隔一年,中国仍然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2014年,中国共进口了3200箱葡萄酒,较上年增长了3%。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政府的反腐政策导致进口葡萄酒业务下滑,入门级别的中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仍然拥有可观的机会,那些了解市场动能,并能及时应对迅速变化的消费者口味的酒商将最终胜出。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仍然将保持着快速增长,这主要受益于富足的都市年轻消费者的推动,在他们看来,葡萄酒较白酒更健康,而且更时尚,彰显人的品位。 专家分析认为,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购买顶级波尔多葡萄酒作为礼品的“传统”消费者正在被全新的葡萄酒消费者所取代。这些消费者饮用葡萄酒比一般消费者更频繁,并希望寻求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往消费者为了面子购买昂贵的名庄葡萄酒是用于礼品馈赠,如今消费者开始为自己选择葡萄酒,因此非常关注葡萄酒本身的品质和口味,同时更在意酒的价格。 此项调查的受访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沈阳、重庆、武汉和成都的1,119位18~54岁上层中产阶级进口葡萄酒消费者。在该报告中,“上层中产阶级(upper-middleclass)”指的是每月税前收入达到以下标准的群体:6000元人民币及以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4500人民币及以上(重庆、武汉、成都和沈阳)。

张裕葡萄酒市场火 傍名牌李鬼成串


记者从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最近全国市面上的香港张裕、波尔多张裕两个新品种都不是真张裕。

该公司法规处黄律师表示,香港张裕、波尔多张裕与烟台张裕没有任何关系,是典型的“傍名牌”侵权产品。据介绍,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张裕公司已经接到了很多地区关于“假张裕”的多起类似投诉,各地的分公司和经销商也陆续发现了多家此类侵权产品。为此,张裕已经把数家从事侵权产品销售的商家告上了法庭。

据记者在重庆市场调查,重百、新世纪等大型超市均未有香港张裕、波尔多张裕踪影。但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型侵权产品通常在中小型的食府中销售,价格通常比张裕品牌便宜近一半。对此,消费者应该注意。

用特色叩开市场大门


中国各个气候的类型多样和跨度之大,远超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区域,这么复杂的环境,给中国酿造多样化风格的葡萄酒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固化了很多特殊的葡萄酒风格。“比如说,我国是季风性气候带,雨热同期,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哪一块地方都避免不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去和国外的地中海气候比较。因为我们的个性化就是从自身来的。”国家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长青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葡萄酒行业竞争加剧,进口酒挟带“零关税”之利来势汹汹,葡萄酒消费价格亲民,口感同质化的葡萄酒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如何满足市场的个性需求,生产出风格典型的产品,突出风格,这实际上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目前,以至于今后多少年里都要走的一条路。立足中国特色葡萄品种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特色之路上,立足我国独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葡萄品种,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比如说,分布在我国武陵山脉等地区的刺葡萄,主要集中在广西区域的野生毛葡萄,以及集中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和柳河的山葡萄等。它们在品质上和国际的酿酒葡萄品种有一些差异。如果这些品种用来生产国际通用型的葡萄酒可能就是弱点,但如果用来开发特种产品,可能就是优势,就能焕发出独特的风格。其中,东北山葡萄最适合酿造甜型酒,味道深得甜酒爱好者的喜爱,并在40岁以上的葡萄酒消费群体中很有市场,因为甜酒是他们记忆中童年味道。此外,山葡萄酒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及其养颜美容、保健的作用非常明显,正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以刺葡萄酿造的刺葡萄酒,同样为我国所独有,其分布北沿至陕西南部,在我国的武陵山脉(渝东、湘西地区)、罗宵山脉、武夷山脉等地,生长于山坡、沟谷疏林或灌丛中。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当地政府和企业一直在琢磨着怎么发展刺葡萄酒。当地人认为,刺葡萄鲜食、酿酒兼用,它的开发,无疑将为我国南方酿酒葡萄及产业发展开辟新天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区域,并集中分布在罗城和都安的野生毛葡萄在生产工艺上具有“一高一低一强”的特点,即酸度高,糖度低,抗氧化能力强,这决定它在酿造工艺上与其他葡萄品种有一定的区别,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降酸。据悉,中国唯一野生葡萄酒酒庄中天酒庄,已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工,预计建成后可年产野生葡萄酒15000千升,年产值约6.6亿元。尽管中国拥有酿造特色葡萄酒的优质葡萄资源,但当下国产葡萄酒产品还难免出现同质化。究其原因,这与葡萄酒产业根据市场盲目自发跟风有关,市场上流行什么酒我们就一哄而上,反而忽略了我们对产品特色的关注,产品特色不突出,形成不了核心的竞争力,就一直制约着中国特色葡萄酒的发展。对此,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葡萄酒要做自己的特色,做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应突出产区特色,突出酒庄特色,突出酿酒师的特色,立足突出葡萄品种特色,惟独不应该复制别人。只有特色,才是真正的出路。”山葡萄酒为特色而寻路在立足本土葡萄品种发展中国特色葡萄酒之路上,中国山葡萄酒一直走在前面,并形成了山葡萄酒种植、酿造的重要产区,其特质性非常明显。吉林省集安市特产局局长孙延峰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吉林通化市下属的集安市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具有生长珍稀酿酒葡萄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天然地理环境,是我国农业标准化绿色食品示范区以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里地处北纬41°,湿润性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在白山绿水的天脉水源和高机土壤的催生下,生长着特有的东亚种原生山葡萄。在这里,种植的山葡萄冬季无需埋土防寒便能安全越冬,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优越的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使鸭绿江河谷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山葡萄酒特色的产区。目前,通化全市拥有葡萄酒生产企业近百户,葡萄种植基地10万多亩,葡萄酒生产能力10万多千升。在通化市大力培育发展葡萄酒产业之下,通化从葡萄品种培育、种植,葡萄酒酿造、销售,葡萄酒观光旅游等产业入手规划发展,目前集群效益初见规模。2012年,中国通天酒业集团率先把产地特色放大,提出了“鸭绿江河谷”的概念,并对鸭绿江河谷知识产权进行了全方位保护。如今,通天酒业已经开始做精品甜酒打全国市场。未来,通天酒业将实施三大转型:即从粗放型营销向专家型营销转变,从传统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从单一股权经营向合伙人方向转变,并将采取传统渠道、电商渠道、特殊渠道齐头并进的策略。另一家中国山葡萄酒的重要代表通化葡萄酒股份公司也是通化产区核心代表企业,公司目前正在与西班牙著名酒庄合作,希望能够依靠本土特色走出去。此外,通葡公司决定在“传承下创新”,在拥有一个时代标志“红梅”产品的历史积淀下,重新打造“梅开二度”,希望这个产品唤醒我们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不过,通化山葡萄产区在对中国特色葡萄酒整体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的同时,也面临亟需研究并思考的问题:原料很独特,品种比较单一;酿酒风格比较突出,但是消费的区域性太强;产区内酿酒企业众多,但配套的企业较少,像葡萄酒瓶、橡木塞这些配套企业比较少;核心种植区缺少强大的号召力,集安和柳河是山葡萄的主要原料产地,但是缺少强大的号召力,不像烟台产区和西部一些产区有比较强大的号召力。这些问题尤其需要当地政府发挥有效的作用,政府需要出台措施保证产区的生态划分,保证葡萄的长期品质,以便通化产区长久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品牌和产业优势,全面实施葡萄酒城建设发展战略。段长青在给通化山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建议中提到:需要关注和研发适当保糖、果香丰富的清爽型葡萄酒;以现在的北冰红作为切入点,以抗冻、抗病性比较强的葡萄生产冰葡萄酒;发展葡萄蒸馏酒,可以通过蒸馏技术完成对山葡萄酒的二次开发。让特色满足消费者口味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德美曾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葡萄酒风格需要在积累中成就,只有从基本方面着手,经过不断积累,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凭空想象或是“拿来主义”都是不现实的。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德美表示,中国风格的塑造至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以消费者的口味倾向为出发点。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功能只能是供应中国人——主要是在中国本土生活的中国人。因为相对消费来说,在世界范围内,葡萄酒生产过剩严重,并且这种局面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改变。“即使供需趋于平衡,我们作为后来者也很难分到别人市场的蛋糕。中国本土出产的葡萄酒注定只能在中国本土被消费,不关注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不会成为成功的产品”。其次,要针对产区自然条件和特点,确定产品的种类与风格。葡萄酒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产品,设计葡萄酒的风格,必须充分重视当地自然条件,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酿造技术等方面进行积累,而不能仅仅以主观想象凭空打造一种风格。由此可见,中国葡萄酒特色风格的打造,还必须致力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以多姿多彩和极具典型性特征的愉悦风格,满足消费者对葡萄酒感官品质的体验。著名葡萄酒专家张春娅建议,中国各个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风格应该适合当地的饮食,与自己依依相伴的中餐去搭配,引起深深的共鸣,中国葡萄酒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这其中也依赖不断革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持。中粮华夏长城酒业常务副总经理陈小波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保持本地区市场竞争,必须让好企业留下,大企业进来;引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要引进优良品种,但更要形成自己的地区风格。此外,要进行技术研发与改进,为形成自身风格服务。但说到底,中国葡萄酒的特色之路,不仅仅在于产品差异,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独特的产品。此外,我们还应该有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关乎我们中国人和民族的文化。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处事的环境当中,中国的特色文化就是体现一种平和的面貌,展现出宽容和默契的气质。这种体现中国式的葡萄酒文化,如果能够展现在葡萄酒行业,必将大放异彩。

西班牙最大的白葡萄酒产区迎来新分级系统是如何分级的?


西班牙最大的白葡萄酒产区迎来新分级系统是如何分级的?

卢埃达DO(DenominaciondeOrigen,法定产区)的新分级系统已于11月20日获得批准,包括针对高级葡萄酒的分级:卢埃达特级葡萄酒(GranVinodeRueda)、卢埃达白葡萄酒(RuedaPalido)和村庄级葡萄酒(VinodePueblo)。

卢埃达DO的主席卡门·圣马丁(CarmenSanMartin)表示,这次的重大改变会带来品牌差异化,这是为了满足如今的市场需求,并且为生产商提供机会来生产越来越杰出的、带有附加价值的葡萄酒。

根据DO的新规定:

卢埃达特级葡萄酒需要由至少30年藤龄的葡萄酿制而成,并且产量不得超过每公顷6,500公斤葡萄。

村庄级葡萄酒中必须有至少85%的葡萄来自于酒标标注的村庄或城镇。

卢埃达白葡萄酒是有机生产的传统白葡萄酒,在橡木桶中至少陈酿3年。

在此之前,卢埃达地区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一些酿酒师在推广老藤的单一园葡萄酒,这次的新法规也是对他们的支持,毕竟对于酒庄来说,维护老藤葡萄园的费用非常高,而且老藤的产量本就更低。

白葡萄酒酒标规定

传统上,卢埃达白葡萄酒是为西班牙国内市场生产的,占西班牙国内白葡萄酒销量的41%,2017年全球出口量约占产量的15%。

但是现在,卢埃达产区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都在寻求产品的多样化,并且通过出口提高了产品的价格,新法规也应运而生。

过去卢埃达对静止葡萄酒的分类包括“卢埃达弗德乔(RuedaVerdejo)”、“卢埃达长相思(RuedaSauvignon)”和“卢埃达(Rueda)”,现在已经合并为“卢埃达”这一单一分类。以后背标上不会清楚标明葡萄品种了,而是以不同的颜色来代表品种和类别

盲目入市的经销商导致市场混乱


很多人对葡萄酒特别是进口葡萄酒存在诸多误解,就是只要不是名庄出来的,价格的定位,大家都没概念;酒是不是灌装的,也不能鉴定。因为很多酒商都喝不出来价格,全凭公司自己去定价,一旦自己定价,那么喝起来不怎么样的酒就定很高,有些好酒又定得偏低,如此一来,价格就扰乱了整个市场。要让一个公司保持正常运作,除了要了解所运营产品的市场地位,还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然而很多企业在涉足葡萄酒之初,看中的只是葡萄酒的利益,对于今后如何去运作都没有考虑清楚,盲目入市,最终使公司面临灭亡的困境。几家葡萄酒经销商,有的由于资金不足,只能选择低端价位的进口葡萄酒,想要打开低端市场。但是由于后期资金流通出现问题,加上资源的匮乏,最终关门歇业。还有一些资金雄厚的,花费上百万元的投入,结果产品却很难卖出去,一个月的营业额就几千元,而且还是身边的朋友买的。“很多做红酒经销商的,大都追求一个短平快,依靠各种大客户及团购渠道,把价值最大化,进口酒在公海或者拉到国内灌装,随便贴个标签,利润就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位曾经做过红酒经销商的业内人士如是说。“大部分酒商都是属于在入市之前没有仔细考量过进入葡萄酒市场后该如何去运作,也没有掂量过自己能否运作的了,盲目追求利润,急功近利,最后使公司面临困境。”

市场上瓶装酒和散装酒的区别


瓶装酒(bottledwine)

瓶装酒即在葡萄酒装运之前已经装瓶,与散装酒相对。早在20世纪早期,葡萄酒贸易通常为散装酒。但由于散装酒品质得不到保证,容易造成假酒泛滥。特别是在20世纪根瘤蚜虫病流行的时候,由于葡萄酒短缺,葡萄酒掺假问题也达到高峰。为此,20世纪20年代,法国列级一级酒庄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庄主菲利普男爵(BaronPhilippedeRothschild)开始了酒庄装瓶,他还呼吁其它一级庄在酒庄装瓶。

散装酒(bulkWine)

散装酒即是指葡萄酒装于大桶或皮囊中运输,等到达目的市场后再进行装瓶,和经常说的灌装酒类似。之所以盛行散装酒有以下几个原因:散装酒的运费和关税要比瓶装酒低,节约成本;目的市场装瓶推迟了装瓶时期,从商业的角度讲,延长了葡萄酒的“寿命”;在目的市场装瓶可以使得葡萄酒的包装更加符合目的市场的需求。

尽管有以上优势,但是散装酒增加了掺假的风险。另外,由于散装酒的价格低廉,酒商便会选择价格低廉的货运柜,而不像原装酒一样使用冷藏柜,葡萄酒的品质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散装酒大都为廉价的、品质一般的葡萄酒。

市场推广不力 洋葡萄酒陷入尴尬境地


到中国来开拓葡萄酒市场的庞大国际军团又迎来了新成员——南美劲旅乌拉圭。5月底,乌拉圭首次向中国出口的葡萄酒有望运抵中国,这是乌拉圭继羊毛、牛肉之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产品。

至此,已有从法国、意大利等国为首的旧世界葡萄酒国家和以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在内的新世界国家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虽然众多国家看好继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葡萄酒市场却依然被张裕、王朝、长城等几大品牌所垄断。在葡萄酒市场份额争夺战中,洋品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国人不识葡萄酒滋味

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这样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遗憾的是这样的传统未能延续至今。

在中国人心中,似乎李白那种斗酒诗百篇的饮酒方式才更能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万丈豪情,于是白酒和烈酒得到消费者的偏爱。而葡萄酒,这一需要细心品味的类型,似乎有点先天不足。

记者曾亲历这样一幕:某日朋友到访,主人精心准备了一瓶价值不菲的美国白葡萄酒。当淡黄色的液体流入口中后,客人却说道,“感觉没有什么特别,还是来瓶啤酒吧!”

这正是葡萄酒遭遇尴尬的真实写照,国产葡萄酒如此,价格不菲的洋葡萄酒更为明显。

当医学报告指出饮用葡萄酒有益身体健康之后,喝葡萄酒的人固然有所增加,然而国内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超市中价格在30元到40元之间的葡萄酒,价格过百元的酒则乏人问津了。

事实上,为了提高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国外酒庄到国内经销商无不绞尽脑汁。以法国为例,日前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法国上百种地区餐酒联手“强势”登陆。

法国地区餐酒协会(ANIVIT)董事长NoelBougrier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品尝和交流发现中国消费者的口感爱好和消费趋势。”

知名的酒杯生产商,法国弓箭国际实业公司MikasaOenology中国区品牌经理李冰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外酒商在培育国人葡萄酒文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有三种方式:举行品酒会、美酒配美食以及葡萄酒培训。”

目前,包括上海、山东等主要葡萄酒消费市场都先后开展了市民品酒节活动。

参加今年2月份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市民品酒节的西班牙酒代理商宋先生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一途径,让更多消费者对葡萄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增加对葡萄酒的喜爱,这样才能逐步开拓洋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

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品牌众多,但真正能让中国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可谓凤毛麟角,也许法国五大酒庄算是其中之一。

“相反,国产的张裕、长城、王朝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已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国产三巨头三分天下的局面。”

李冰指出,“形成这样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洋葡萄酒在市场宣传推广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与舶来的烈酒对比鲜明,比如轩尼诗、皇家礼炮、马爹利等品牌的广告随处可见。而葡萄酒投巨资打广告的则是少之又少。”

这与葡萄酒行业的先天特征密不可分。原来,国外的葡萄酒主要是以庄园为单位,家族式经营的比较多,因此相对而言规模并不大。

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每年生产的葡萄酒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就决定了酒庄不可能花大价钱用于营销推广。

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经销商是不愿意冒险投入巨资进行宣传的,一旦营销不成功又失去代理权的话,他们就得不偿失了。

种种因素作用下,葡萄酒在宣传推广上的力道显得有些羸弱,这就是洋葡萄酒品牌不及国产品牌来得响的主要原因。

显然,洋葡萄酒商对此已有所认识,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打造知名品牌,比如杰卡斯、加州乐事等。

价格上处绝对劣势

虽然新兴的中产阶层身上弥漫着小资的情调,然而从整体来看,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还无法达到消费中高档葡萄酒的程度。

月收入8000元的常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一瓶葡萄酒可以喝一周,如果购买200元到300元的,需要花费800元到1200元左右,加上还贷3000元、日常开销3000元,算下来每月是非常紧张的,所以他通常会购买50元左右的葡萄酒,而且还不会每天都喝。

因此,在众口一词看好中国葡萄酒市场,专家建议,进入中国市场一定要量力而为。那些产量少、质量一般的洋葡萄酒其实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毕竟,没有“一技之长”想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存活下来是非常艰难的。

英国知名酒品经销商BBR的做法或可说明此点。迄今为止,该公司尚未在中国大陆开设独立的办公室,这固然与英国人的保守风格密切相连,同时也体现出对于中国市场信心不足。

据知情人士透露,BBR通过一年的考察认为进军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时机基本成熟,公司今年将有望设立中国大陆分公司,地点主要是北京和上海。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红酒市场迎来洗牌》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杯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