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酒文化与酒器专题。这篇关于《清朝时期酒器文化》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酒器之多,种类之繁,造型和装饰之美都居世界之首。随着我国古代朝代的不断变更,酒文化的传承发展,酒器也跟着不断更新,因此每个朝代的酒器都有不同的特点,清代是中过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酒器有哪些特点?

质地特点

清代的瓷、金、银和玉等质地的酒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多仿古器。如清宫御用的双耳玉杯、龙纹玉觥、珐琅彩带托爵杯、铜彩兽耳尊、各类瓷尊、双贯耳瓷壶和天蓝釉双龙耳大瓶等,皆为清代仿古酒器。清代仿古酒器盛行,可能与康、雍、乾等三位皇帝嗜酒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

酒器文化

明清时期,虽然外倭不断袭扰,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酒文化仍在继续发展,作为酒文化载体的酒器亦以其固有的强势,向世人展示着它不朽的艺术内蕴和辉煌成就,也许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之魅力所在。

名品介绍

清乾隆铜兽面纹爵

远古的时候,酒刚被发明出来,那时候还没有杯壶等饮酒器具,人们都用双手掬饮。饮酒有了专门的器具,是酒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汉书》的记载:舜祀宗庙,用玉斝。所谓的玉斝,大概就是后来说的专门的酒器。

酒器就其用途来说,可以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饮酒就须酒器,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深植于一个传统中国人的心中。所谓白居易说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指酒器,也是指人心。

清乾隆青山石雕兽出戟角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觚为饮酒器,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商代觚与爵是最基本的酒器组合。但是到了春秋时期,觚的形制发生了变化,孔子认为于礼不合,因此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的慨叹。

爵是饮酒用的酒杯。但这种怪怪的酒杯并不实用,故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基本上消失了。但是,青铜爵是商西周时期高级贵族使用的酒杯,中国表示贵族等级的爵位就是由青铜爵而来。也因为爵是最高等的酒杯,王能够赏赐一件青铜爵,对于贵族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酒器不仅是酒的载体,也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是世界上酒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也是陶瓷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在我国古代,酒器是一个造型独特的艺术门类,酒器是酒文化研究、发掘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中国酒器文化 我国古代酒器风格特点


在酒类发展过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随之而来的是盛酒和饮酒的器物,盛酒器物的产生更是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中华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期酒器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最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1)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2)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商周的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

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汉代酒器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器也置于地上,故盛酒器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盛酒器变得较为瘦长。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其,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

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典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天的酒壶,有咏,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搏、勺。

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之,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人热水,叮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珐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造型表达了不同的寓意和饮酒者身份的高低,比如在战国、秦朝时期青铜材质酒器主要为贵族所用,而陶质酒器在平民中使用广泛。因此,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

每个时代的酒器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特点,通过研究这些酒器的风格特点与发展演变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酒文化的璀璨历史。

酒器收藏文化 中国酒器之美


酒器收藏在国外历史悠久,而在中国还属于比较年轻的大众收藏,近几年才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起初只是有人收藏酒标,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藏热的兴起,酒器才被纳入收藏品行列。

酒器,是酒的包装和载体。广义上讲,凡是与酒相关的器物均可称为酒器,但人们一般将盛酒的器物和饮酒的器物称为酒器,酒器作为盛酒的容器只是酒器的一种。研究我国酒文化的学者指出:酒器是随着酒的产生而产生的,自古有之。商周时期,酒器主要是由青铜制成的,其中盛酒的有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等,饮酒的有觚、觯、角、爵、杯、舟。

古代平民百姓盛酒器最多的就是坛子了,这坛子的材料和样式都大同小异,在当时应是最平常的。而皇宫贵族的酒器多是昂贵而华美的金银器、瓷器等。当然作为装酒的容器,比如游侠腰上的葫芦,骑士鞍间的皮囊,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筒等,都应列入其中,不一而足。装酒的容器发展到现在,更是千奇百怪、琳琅满目,从品种上看,有单瓶、对瓶、套瓶、系列瓶;从材质上看,以陶瓷、紫砂为主,还有金属的、玻璃的、竹木的、瓜果的;从容量上看,大的可盛装5000毫升、小的仅装50毫升;从形态上看,有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军事兵器等,可谓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设计精美、五彩斑斓。这些酒器不仅蕴含着文化的气息,也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感受,或欣欣之气,或盎然古意,或大拙藏工,或小巧纳志,让人未启而先怡其神。

除了制作精致、用料讲究、艺术性较高的酒器外,一些酒厂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开发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系列酒,制作了具有纪念价值的现代酒器。1997年7月1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四川宜宾酒厂生产了圆梦礼品酒和回归喜庆酒。为纪念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问世400周年,湖北李时珍保健药品厂生产的李时珍补酒,以李时珍全身站像和半身肖像为造型,用著名特产竹、蛇、龟精雕细刻制作了艺术酒器。观音、罗汉、鉴真和尚、释迦牟尼、屈原、钟魁、财神、关公、济公、孔子、孟子、老子、张仲景、曹操、诸葛亮等诸多历史和神话传说人物都曾被酒企雕塑成艺术酒器。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里留。千百年来,小小的酒器见证了酒的生产、酒的饮用,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兴衰,见证了世人的荣华富贵、贫困潦倒,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豪言壮语,也见证了才子佳人的情思爱意,它凝结了无数的文化信息,体现了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酒器文化 我国古代酒杯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杯的材质从最初的陶制到后来的瓷制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这些酒杯也同时在酒文化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酒杯是陶制酒杯。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杯。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商代时期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杯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奴隶主阶级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杯为业的氏族。

酒杯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这些酒杯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杯,又表现出奴隶主阶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杯、羊形酒杯、牛形酒杯、象形酒杯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青铜酒杯逐步向古朴、鲜明的漆器酒杯发展过渡,形制有樽、杯、壶、缶、舟等各式酒杯。至汉代时,漆制的酒杯已十分精致。漆制酒杯,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

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杯变得较为瘦长。

隋唐时期

隋唐时代,随着瓷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瓷制酒杯逐步取代了其他质地的酒杯,成为最普及、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饮酒器具。

虽然古代的酒器文化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是蕴藏在古代酒器文化中的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后人去传承与思考的,现代酒器制作采用传承古代酒文化韵味的设计方法,也未尝不可。

“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汉朝时期的酒风与酒器


秦汉以来,由于政治上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已经不再神秘和特权化,因此汉朝的时期的酒风空前浓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商周以来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以酒成礼,酒与国家的礼制及社会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去商周不远,其酒风依旧。从社会学角度看,汉代酒文化是先秦酒文化的延续,从饮食文化来看,酒与当时的饮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

汉代是中国高度文明发展时期,特别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生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的大幅度发展和进步,带动了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这样刺激了酒的生产和饮酒人群的增加。使饮酒之风开始下普通人群扩展,这样饮酒成为汉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习俗。

有人对汉代的饮酒人群进行过研究,分下例几种,一是皇室人员,这其中包括大批的官员;二是中下级官吏和军中吏卒;三是社会下层民众。有文献中这样描述民众的饮酒生活,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就是下层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考古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与酒相关的文献,如各地出土的汉简就有大量饮酒记录。在饮酒人群中,还有许多女性饮酒,但多集中于皇室女性中,当然也在地方中男女饮酒同席的记载,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说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错。日常生活中也有饮酒的记载,如《后汉书》循吏列传载,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是说当时有一个叫仇览的亭长在杨元家与其母子共饮,由于可见汉代民间酒风的大概。

汉代的酒计量以升、斗、石、斛来计算。《汉书》律历志中说,量者仓、合、升、斗、斛也。合仓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石权重单位,汉代多以重量之石代容量之斛,一石为十斗。汉代一升折合今日约200毫升,一升酒的重量折合今天0.2千克。在《三国志》有说卢植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的记载。

饮酒必说汉代的酒器,汉代的酒器种类较多。从各地的考古发现看,汉代已有成熟酒的酿造技术,并具有多种饮酒盛酒的器具,它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金制器、银制器、漆制器等。盛酒器具如:尊、缶、壶、鉴等;温酒器具有尊、壶、觥、瓮、罍等;饮酒器具有爵、斗、角、觥、杯等。

在邢台考古工作也发现许多与酒器相关的器物。尤其是邢台南和县左村汉墓出土的三轮盘附觞温酒器,是一件不多得文化精品。这件器物为青铜铸造,下部有一个方盘,盘下有三个轮子,在盘子的两端还有拉手,盘子上面有椭园形的炉子,其下置炭以扬火,其上可以放置耳杯以温酒。左村汉墓出土的酒器除此还有汉错金四神几何纹长颈铜壶、宽带纹铺首衔环铜壶、鎏金盘龙座铜博山炉及带甗虎首烟道铜灶。

在汉代,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盖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可见其酒风。

崇尚美酒的隋唐时期独特的诗酒文化


诗的兴盛是唐朝文化繁荣的表现形式,通过唐诗可以解读唐朝的历史,这一点历史学家陈寅恪是近代史学者当中做得最好的。在诗歌文化繁荣的背后,我们总能够看到酒的影子,这样就形成了唐朝独特的酒文化。文学最癫狂的状态便是诗,饮品最癫狂的便是酒,而唐朝恰好形成了亦诗亦酒的独特文化。其他朝代虽然也有诗酒相融的现象,但是很难形成一种群体,皆形成不了象唐朝这样的诗酒文化。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发展,酿酒业受到政府鼓励,掀起了又一波繁荣之潮,因此被称作崇尚美酒的时代。尤其是唐朝的文人骚客们把饮酒聚会、吟诗作赋融为一体,或在酒宴中结朋交友、或从酒中寻找诗歌创作灵感。酒在隋唐诗歌中的分量,折射出当时诗人与酒的情结。自号一醉一回颠的贺知章,人称酒仙、醉圣的李白,还有自称性豪业嗜酒的杜甫,以及自封醉尹的白居易,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酒诗。这些咏酒诗或闲适安逸、或喜悦欢欣、或悲苦幽怨、或慷慨激昂。美酒与诗赋的紧密交融,形成了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

诗酒文化的兴起,还与寒门地位的提高,门阀士族的衰落有关。隋文帝设科举制度,对于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阀士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隋末的战争涌出陇西新贵,又一次打击了门阀士族,而武则天的政策则是连同门阀士族和陇西新贵一并打击,那种几个大家族联合便可以震动江山社稷的事情,从此以后,绝无可能。门阀士族垄断文化的现象也被无情地击碎了。所以,唐朝诗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亦如绚丽春花,迸绽盛开。可以说李唐王朝的诗酒文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隋文帝免除酒税、隋唐两代打击门阀士族打破文化的垄断、科举考试寒门的兴起。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酒的解禁。

在酿酒工艺上,唐代的酿酒水平较前代有了大幅提高,人们开始学会用酒酪加热处理和使用石灰来降低酸度,生产的黄酒和琥珀酒都接近了现代黄酒的色泽,尽管酒的度数仍偏低,口感上甜度过高,浊酒产量大,酒滓漂浮,但总体说来,酒质还是有了提高,酒品更为丰盛,一些地域名酒层出不穷,体现了当时酿酒界的最高水平,唐代学者李肇便在《唐国史补》中,列举了当时唐代各地最著名的十三种名酒,其中,郢州富水、乌程若下、剑南烧春、浔阳湓水等酒都榜上有名。在这一时期除了发酵酒,还有果酒及配置酒,在配置酒的酿造方面则以米酒为酒基,串入动植物药材或香料制成,主要有蛇酒、生姜酒、地黄酒、杜仲酒、枸杞酒、虎骨酒等,许多配制酒的方法工艺到现在仍有所沿用。

美国酒文化中的重要一段——禁酒时期


说到美国酒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在1920年美国人向酒宣战的经历,这次禁酒运动甚至差点改变了美国的两党制。民主党在禁酒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故而在全国的影响力及支持度大伤。禁酒党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全国深孚众望、倍受拥护的党派。所以无论如何,这段时期是在美国历史上不得不提的。

1920年1月16日零时,美利坚进入漫长的禁酒时期。这片土地上某个隐秘角落,塞住的地漏被打开,酒液打着旋涡流入幽深的地底,整个大陆如同浴后排干的浴池一般,只留下浅浅的水洼,直到最后一滴生命之水被渴望的吐息蒸干。

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宣告全国范围内除私下拥有、饮用外,酒类酿造、运输、和销售属违法行为。但这并不能压制人们对饮酒的需求,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发生了今天看来十分荒诞的事情:无法继续售卖葡萄酒的酒农们开始售卖葡萄砖,提醒顾客千万不要把葡萄砖溶解到水里发酵成酒。

啤酒酿造厂商纷纷转而生产麦芽糖浆,在使用指南上写明你绝对不能做的事,一个不小心你就会把糖浆转化为酒精饮料。

由于法律允许酒被用于医药和宗教仪式,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同时注册药剂师数量飙涨,作为处方药被开出的威士忌激增,连医院中的消毒酒精也供不应求

但许多事情并不那么欢乐。许多饮者发挥酒后创意,使用汽车冷却器私酿酒,这种方法操作不当会被当场炸死。即使成功蒸馏出酒液,也会由于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饮用后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作为药用进入美国市场的牙买加生姜酒jake,被蹩脚的私酿者用具有神经毒性成分勾兑,致使大量饮用者患上臭名昭著的后遗症jakeleg腿脚麻痹症。

更令人惊骇的是,有报道显示,当时的美国政府有计划地在工业酒精中下毒以阻吓将工业酒精转化为饮用酒这种非法私酿,而饮者中毒后可能会失明或死亡。有人估计,这一举措导致约10000人丧生。

尽管这场百年前的酒精浩劫早已烟消云散,但它对酒的影响似乎并没有远离:

因禁酒失业的调酒师,要么转战地下重操旧业,要么出走到加勒比地区或欧洲,同那些出国寻酒的美国名人或者明星一样,促进了鸡尾酒在全世界的发展。

许多当今的经典鸡尾酒都是在禁酒令时成型或者壮大,据说当今常见的长岛冰茶,起初就是为了躲避探员查缉而配制。由于当时的黑市酒或者私酿酒由于口味太差,不得不掺入调味成分饮用果汁、汽水、糖浆

酒器名品、琼浆玉液汇秦汉酒文化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国势日渐强盛。在这一时期,酒已进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饮酒风气豪涨、人们通过饮酒聚会彼此交流、释放情感。

秦汉时期全国的酿酒业得到了大力发展,酒类产品也不断增多,一时间,四方名品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享誉全国的玉液琼浆。

也许是麦芽谷芽酿出的醴比起曲酿出的酒来,口感太淡,难以一醉解千愁,秦汉时期,蘖酿醴的数量逐步减少,而曲酿酒的数量逐年增多。为了让酒的口感更强烈,汉代的酿酒者极力关注制曲(曲主要由小麦制成),可无奈能力水平局限,尽管酒用曲量大,但仍达不到很高的度数。这一点可以从汉人的饮酒量得到证实:《汉书》中提到当时人能饮酒一石,按照计量方法的推算,一石约为20千克。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简直惊人。因此,有学者推测,汉代的酒度应该在6度左右。

遗憾的是,汉人呕心沥血酿出的也不过是米酒,离真正黄酒的标准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尽管如此,汉代也涌现了不少名牌产品,其命名也是五花八门,有以原料命名的、也有以产地、酿造季节、配料香料、形态命名的,这种命名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国酒命名传统的重要组成。

在这一时期的饮酒活动中,非常关注酒礼秩序,主要表现在座次尊卑以及饮酒规矩上。《史记》在描述鸿门宴时写道: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将本属平级之人置于下座,是项羽的心机。寥寥数句,席位座次上的卑尊之分便立见分晓。在饮酒规矩方面,由于当时人们饮酒通常席地而坐,饮酒之人彼此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无法碰杯,通常举杯示意一饮而尽也是酒场的规矩,好在此时酒的度数不算太高,否则如此豪放的酒风不知要醉倒多少饮酒之人。

除此之外,秦汉的酒度数是非常低的,那时没有蒸馏出的白酒,只有低度数的压榨酒。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的酒量,看上去比今人大得多,按今天的情况来看,他们的酒量更是严重缩水的。

酒风初起的春秋战国时期酒文化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加上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把用为祭祀的牛放去耕地;西门豹治漳水开十二渠以灌邺田,蜀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都,活野千里受于堰,等水利的兴修;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酒文化十分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的酒风较西周前期要兴盛许多,这不仅仅表现在士大夫阶层。由于周王朝的衰落和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独立,周室的禁酒令名存实亡,民间的饮酒已成为公开的行为。狗猛酒酸的寓言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现象。这期间,各国涉及军事、政治或谋略与酒有关的故事频频发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鲁酒薄而邯郸围、秦穆公赐酒施恩惠及楚庄王觥筹绝缨饮。

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发生在周室渐衰的时代,说的是楚国的势力强大起来以后,楚宣王命令天下诸侯备酒前去见他。鲁恭公因故来得晚了,而且所备之酒也较薄,惹得宣王大怒,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鲁恭公不甘受辱,说道:我是周公的后代,奉行的是周天子的礼乐制度,曾经为周王室立下了功劳,今天向你献酒已经降低了身份,你竟还嫌酒薄,不要太过分了。说完便拂袖而去。

楚宣王大怒之下命令发兵伐鲁,这一消息让本不相干的魏惠王大喜。魏早有伐赵之意,只是担心鲁国出兵相救才迟迟未敢用兵,如今楚国与鲁国发生战事,正是天赐良机,便率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就这样,只因鲁国酒薄,赵国便莫名其妙地受到了牵连。

賜酒施恩惠的秦穆公曾以五张羊皮换得百里奚为相,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有伟大抱负的政治家,胸怀与谋略自然不同寻常。一次,穆公的两匹爱驹被岐山的野人(其实就是岐山下务农的奴隶)盗去后宰杀。当他率人赶去岐山时,三百多名野人正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煮食马肉。随同前来的将士见状要将野人们抓走治罪,被秦穆公拦住,说:君子不能因为爱惜自己的财产而去伤害别人,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所以很为他们担心。于是让人賜酒给盗马的野人,直到他们吃饱喝足才率人离开。盗马的野人大为感动,随行之人却都大惑不解。后来,秦穆公率军在韩原(即今陕西韩城县西南)与晋军大战,被晋军围困,晋国大将梁由靡已冲到穆公战车的马前。在此危急时刻,岐山野人组成的队伍忽然赶到,拼死将穆公救出,报答了他的恩德。

同秦穆公一样,因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被人熟知的楚庄王也是一位以德治国的贤明君主。在经历了陈兵问鼎和大胜援郑晋军的关键之战,奠定了楚国的霸主地位后,楚庄王宴请群臣,并令嫔妃席前助兴。酒酣之际,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将殿上的蜡烛吹灭。混乱中,王后的衣服被人拉扯,对方似有调戏之意。王后发现有人轻薄,便随手扯下了对方的帽缨,走到楚庄王跟前说,有人趁乱对臣妾无礼,臣妾扯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点灯后明察。楚庄王听后虽有些生气,但想到席间皆是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有功之臣,如果为此事动了杀机,难免影响大局。于是他大声说道,今天饮酒,大家须尽情畅饮,谁的帽缨不扯下,说明他还饮得不够痛快。一时之间,众人纷纷扯下帽缨。这时,烛光重燃,谁也不清楚是哪位大臣对王后无礼。后来的结果与秦穆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以后的多次战争中,楚军中总有一位大将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使敌军闻风丧胆,这位大将就是那位被王后扯去帽缨的无礼之人。绝缨之事也因此成为流传千古的酒中佳话。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灌关于酒的文献记载也有很多,如《论语》、《诗经》、《礼记》、《春秋》中都有记载。

古代酒文化 从酒器看汉代以前酿酒技术


秦汉以来,由于政治统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为酿酒技术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秦汉之前,由于年代遥远,只能从零星文字记载和现存酒器中查知一二。

酒器中看远古时期酿酒技术

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的酿造技术,只能从其酿造器具加以分析。有幸的是,197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现了距今五千年的成套酿酒器具,为揭开当时的酿酒技术之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这套酿酒器具包括煮料用的陶鼎,发酵用的大口尊,滤酒用的漏缸,贮酒用的陶瓮,同处还发现了饮酒器具,如单耳杯,觯形杯,高柄杯等,共计100余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王树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酿酒)。

1974年和1985年,考古人员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完整的商代中期的酿酒作坊。其中的设施情况也类似于大汶口文化时期。

从酿酒具器的配置情况看,远古时期,酿酒的基本过程有谷物的蒸煮,发酵,过滤,贮酒。经过蒸熟的原料,便于微生物的作用,制成酒曲,也便于被酶所分解,发酵成酒,再经过滤,滤去酒糟,得到酒液(也不排除制成的酒醪直接食用)。这些过程及这些简陋的器具是酿酒最基本的要素。与古埃及第五王朝国王墓中壁画上所描绘的器具类型基本相同。由于酿酒器具的组合中,都有供煮料用的用具(陶鼎或将军盔),说明酿酒原料是煮熟后才酿造的,进一步可推测在五千年前,用酒曲酿酒可能是酿酒的方式之一。因为煮过的原料基本上不再发芽,使其培养成酒曲则是完全可能的。根据酿酒器具的组合,当然也不能排除用蘖法酿醴这种方式。

秦汉之前的酿酒技术,很难找到有完整酿酒过程的记载,因此以上,仅是根据只言片语推测的结果。

揭秘史前酒器到宋代酒器的历史变迁


史前酒器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可据史料,这些陶器还不一定就是专用的酒器。

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酿酒业的发展,酒器酒具逐渐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酒具质量的好坏,也往往成为判别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

夏代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王朝,使用的酒器仍以陶制品为多。在青铜器初兴阶段,白陶酒器还属于夏人所使用的高档用具。

随后夏代开始出现青铜制品,目前所知经科学发掘而得到的青铜酒器,最早就始于夏代。酒器的生产、配置与用途,可以传达酿酒的诸多信息,并能够让我们通过器皿实物来窥测远古时代的饮酒状况。

商周酒器

商周时代是我国上古酒器制作的辉煌时期。由于人们对酒的重视和崇拜,酒器从饮用器具上升为身份乃至权利的象征,因此,酒器在商周时代具有了极高的地位。

商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青铜酒器,这种青铜酒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般说来,青铜酒器主要使用于贵族阶层,并且有从实用器向礼器发展的趋势,往往显示出一种财富气息。

商代的酒器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每件酒器都有其专项用途,各类酒器可以进行相互搭配和整体组合。器型多样,制作精美,纹饰丰富多彩,形成时代风格。从商代的酒器中,我们可以勾勒出商人饮酒活动的大体排场,并通过酒器所传递的信息来了解当时的酒事动作与饮酒风尚。

周朝初年的酒器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只是在酒器造型以及纹饰上有所变化,周朝的酒器出现了很多的时代特征,其制造工艺和精美程度也大大超过了商朝。

到西周中期,一些青铜酒器逐渐退出酒界,不再使用,壶成为最重要的酒器。周朝以后,酒壶一直作为中国古代酒器的主体而存在,直至如今。

秦汉酒器

秦汉之际,随着青铜酒器的逐渐衰落,陶瓷酒器和漆制酒具大为流行,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酒器类型。

秦汉时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由于席地的原因,汉代的酒具形体一般都做的较为矮胖。

而酒樽的式样萌发于战国时代,到汉代大为流行,一直兴盛到魏晋,延续到唐初。汉代酒樽式样基本为桶形和盆形,大多呈圆形,也有的呈长方形或多边形。汉代的樽虽然没有商周时代盛酒器那样种类丰富,但在材质上却有所发展,出现了瓷、漆、玉等制作的酒樽。

汉代流行的饮酒器是耳杯,以漆器为多,陶制品其次,铜制品不多。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过一只玉质耳杯,极为罕见。

汉代耳杯大多为木胎涂漆,呈椭圆形,两侧各有一个弧形的耳。这种耳杯,也叫做羽觞。

所以,史前的酒器大多遵循酿酒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饮用习惯,让我们能从一器一具中推测历史,为白酒的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魏晋南北朝酒器

魏晋时代,漆制酒器还在流行,王羲之《兰亭序》里描述的曲水流觞,其中的流觞便是传统的木胎髹漆耳杯,器型呈椭圆形。在这个时期,瓷质酒器开始涌现,成为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代流行的瓷质酒器,其器形以酒壶、酒尊、酒杯为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有鸡首壶、瓷扁壶、青瓷尊,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风格。

三国时代的酒器仍有东汉遗风,因而有些酒器做的偏大。

南北朝以后,漆制酒器逐渐退出酒界,取代的是瓷制酒器。

南北朝时期的瓷质酒壶和瓷质酒尊,会配以各种瓷杯,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瓷质酒器体系。这种瓷质成套酒器,作为中国传统的饮酒器具,一直延续到后代,如今仍在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坐床,人们会在床上伏案饮酒,与之相适应,酒具形制在设计方面也开始趋向轻巧和瘦长,不再像汉代那样低矮粗胖,这也为而后的唐代酒器造型提供了思路。

隋唐酒器

隋唐之后,酒器风格大变,种类渐少,但实用性增强,酒壶、酒杯、酒瓶成为主要流行的酒器,并且大都以瓷器为材质。

唐朝人开始大量使用桌子,为此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比如说执壶和酒杯,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执壶在隋朝已经出现,经唐一世,使用者越来越多。其独特的造型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酒具特色。

唐代酒具以金银酒器最为贵重,而且制作极为精美,有些金银酒器还带有域外情调。金银酒器通常为上层人物或富商所使用。

唐人饮用葡萄酒,由此出现了专用的葡萄酒酒具,这就是胡瓶和高脚杯的组合,胡瓶盛酒,高脚杯饮酒。

胡瓶起初多为银制品,而后瓷制品数量激增。在唐人大量仿制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胡瓶很快就流行于唐朝社会。王昌龄《从军行》诗中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的讴歌,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也有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的吟唱。

唐人曾经大量模仿胡瓶式样予以制作,其改型制品就是彰显一代的凤首壶。

唐朝的凤首壶吸收了波斯萨珊和粟特金银器胡瓶的造型风格,新奇浪漫,曲线奔放,在唐代酒具式样中别具一格。

宋代酒器

宋代是陶瓷酒器的鼎盛时期,烧造了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名窑,都生产资质酒具。

宋代人喜欢将酒温热后饮用,故而注子和注碗的配套组合最为常见,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向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所以注碗也叫做温碗。温碗里面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借以达到持续保温的效果。宋代的注子和注碗不但实用性强,而且造型优美,瓷质精良。

由于瓶酒的流行,宋酒售卖出现了瓶装和散卖两种形式,瓶装按瓶计量,散卖按角或升计量。由于携带方便,宋人外出,随身物品多带瓶酒。由于酒瓶使用量增多,为节约成本,酒家开始回收利用。酒以瓶计,始自宋朝,这种包装及计量形式一直为后代所承继,并逐渐约定成俗。

在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下,酒器逐渐朝着美观、便利的方向发展,也为现代酒器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宋时期百花齐放的自酿酒文化


宋朝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前承汉唐之制而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启明清乃至近代社会历史变化的端倪,显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转折的新特点。

两宋时期是中国酿酒史的重要时期,政府在重视酒税,禁止民间私自卖酒,必须购买官曲交纳税课才能获得酿卖权。由于官酒价格昂贵,宋人大都会按照传统方法自家开酿,一时间家酿之酒百花齐放:在这个时期酿制的发酵酒色彩不一,优质的发酵酒色有黄色、琥珀色、红色及赤黑色,这些酒不但酒色鲜亮,酒质也好过其他颜色的酒。宋人酿造的优质酒已经初步完成了由米酒向黄酒的过渡,在中国酿酒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

此外,宋朝酿造的酒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即酒精度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应为十度左右,酒的甜度减低,人们也开始崇尚劲辣口感的苦味酒。酒精度数的提高,也使这期间民间酿造的酒保存期明显延长。此外,随着成品酒的标准化,宋人开始普遍采用酒瓶装酒。至此,酒便有了统一的量化单位。

宋朝地方名酒颇多,其中,北方以河南、山东、山西酒闻名;浙江、江苏、湖北、安徽酒载誉中部。此外,广西、广东酒也在全国酒业占据一席之地、名震一方。

在配置酒方面,知名的主要有桂酒、松醪酒、竹叶酒、羊羔酒以及各种果酒。其中,竹叶酒又称竹叶青、竹叶清,在宋代是对浅绿色酒的一种统称。这种竹叶青与现代露酒竹叶青虽然名称相同,可酒的性质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快速清洗醒酒器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通过醒酒器可以更好的激发葡萄酒的香气,让葡萄酒的口感更好。但是,很多醒酒器口小肚大,清洗醒酒器成了一门技术活儿,除了轻拿轻放、小心侍候,比清洗酒杯要费力气。下面推荐小编的清洗方法,以飨读者。

一般来说,醒酒器用过后不要等残酒变干,使用后立刻热水冲洗,可以尽量推迟做大扫除的时间。但有时一次喝不完,酒留在里面过夜,次日再洗就有了酒渍。以下是被验证或多或少有效的方法当然,所有方法都有优缺点。

方法一、倒入柠檬汁或白醋,加入清水没过痕迹的高度,浸泡一夜,次日用水清洗,直至酸味完全消失。

优点:省事、非常便宜、彻底清除;

缺点:比较费水,一定要把柠檬汁或白醋的味道彻底冲净。

方法二、倒入清水,投入一粒假牙清洁泡腾片,浸泡一夜,次日用水冲净注意,不要买任何增香型的!

优点:省事、比较便宜、比用柠檬汁或醋的方法省水、清除彻底;

缺点:假牙清洁泡腾片可能不是随处都有卖的。

方法三、加点冷水、放一大把粗盐粒,然后使劲晃动醒酒器,通过摩擦原理除渍不要加热水,否则盐粒会比较快溶解。

优点:非常便宜、盐味容易除净、用水量不多;

缺点:必须使用很大的劲摇晃、对顽渍的清除未必非常彻底、也许盐粒会把内壁刮伤,最好不要用于清洁高档醒酒器。

方法四、用米粒代替粗盐粒,用上述方法除渍。

优点:非常便宜、不会把内部刮伤、不留异味、用水量不多;

缺点:需要长时间大力摇晃、清除未必非常彻底。

方法五、用碎鸡蛋壳代替粗盐或米粒,灌入热水,用上述方法除渍,或者浸泡一夜后清洗。

优点:非常便宜、不留异味、用水量不多;

缺点:鸡蛋虽然家家有,但蛋壳未必随用随有、清除未必非常彻底。

方法六、基于同样清洁原理,市面上有一种清洁用钢珠。

优点:不会把内部刮伤、不留异味;

缺点:价格较高、效果并非奇佳。

最后,对于大肚小口的醒酒器来说,清洗完后最好倒扣过来晾干。

民国时期的中国酒


迄今为止,很少有资料尝试论述清代后的中国传统白酒文化。学术界主流倾向于通过历史文献及文物记录寻找酒文化依据,论述大都停留在酒礼、酒俗、酒令酒传说等方面。由于中国的酒礼酒俗经过数千年传承,到了清代已经趋于成熟。因此,许多酒文化研究成果大都到了明清时期便戛然而止。在本系列文章中,您将遵循史料与实物,领略到中国近现代酒文化的历史与魅力。

在中国酒文化史中,近现代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酒史充满求索、苦难、奋斗与革新,对每位国人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与古代酒文化相比,不仅与我们更加息息相关,更加是我们文化记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从本期开始,我将在一些史料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多年收藏的陈年白酒、酒标、酒文书等器物来呈现民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文革时期、直至八九十年代的酒文化。

民国时期的酒产区

民国时期中国的主要酒种以黄酒、白酒、露酒、药酒等酒种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江苏位列奖牌总数第一位,其次是浙江、广东。这种名酒分布格局还基本延续了清代名酒中心的地位,可以说民国时候的江浙地区就类似我们现在的川贵地区,是中国酒业的核心区域。民国时期,我国白酒的酿造技艺已然成熟,全国各地涌现出各大名酒的产地,而不少仿名酒口感的工艺也随之传播汾酒此时在全国多处均有酿制,便是最好例证。当时白酒著名产区主要有汾阳地区、凤翔地区、洋河地区、泸州地区以及茅台地区。此外,还有牛庄地区、天津地区以及山东地区。

南北差异里的酒种差别

彼时,高粱被普遍认为是酿酒的上佳选择,由于酿酒粮食与食用粮食没有过大冲突,政府也便逐渐放宽限制,开始鼓励和支持酿酒业的发展。此时中国白酒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南北方分支:白酒产量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北方流行高粱酿制的烧酒,南方流行稻谷酿的黄酒。

前店后坊的特色作坊

该时期的酒坊都是私人作坊,俗称烧锅、烧房、糟户;这些作坊生产规模小、自产自销、通常是前店后坊;为方便交通,它们往往位于交通要道和商业繁荣的地方。许多名酒的老窖池如今都还保留了这种坐落格局和特色。如泸州老窖的清代作坊大多位于泸州城临长沱两江的岸道、五粮液的多个老糟坊也均位于水陆交通辐辏之地。

争奇斗艳的特色美酒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各烧坊都争取酿出各具特色的美酒,因此酒种较多。白酒在当时与露酒、药酒、黄酒几乎是并驾齐驱、不分伯仲的。从民国时期国内酒坊参加的各种博览会上获奖的名单来看,白酒的获奖数量仅占所有获奖酒的总数20%不到。整个民国时期有关白酒的主流观念是酿酒耗费粮食,因此在酿酒原料的选择上,通常选择高粱、谷子等杂粮。白酒的品名除汾酒、回沙茅酒、白燃酒还具有一定的识别性以外,其他的统一以烧酒、高粱烧、白酒、糟烧等冠名。

相比白酒名称的单一,非白酒酒种的种类和名称则是异彩纷呈:白玫瑰酒、甘露酒、紫美露酒、济美露酒、竹丝汁酒、金波酒、卫生蜜酒、豆蔻露酒、荔枝酒、葵花酒、首乌元参半夏野白术天门冬五加皮酒、舒气佛手酒、虎骨木瓜酒、铁精牛肉酒、百岁酒、碧绿酒。在获奖的一百余种酒中,这些黄酒、露酒和药酒品类,名称各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国之前,许多烧酒坊不太重视瓶器瓶型。如茅台酒,在清代使用的酒瓶体积大、质量差且携带极不方便。到了民国时期,为了适应外运需要,才试制了一种圆柱形小口短颈的黄色陶制酒瓶,而这种酒瓶则一直沿用到建国后茅台酒厂成立。

醒酒器使用方法


醒酒是指通过将葡萄酒从一个容器置换到另外一个更容易接触氧气的容器这一过程,过滤掉葡萄酒中的沉淀物。葡萄酒在与空气充分接触之时,芳香得到释放,单宁得以柔顺,口感更佳。

1.如何选择醒酒器?

从实用角度讲,首先要选择容易清洗的醒酒器。

从功用角度讲,由于扁平醒酒器有宽大的器身空间,十分有助于葡萄酒的快速氧化,因此,年轻的葡萄酒适合选用形状扁平的醒酒器。

直径稍小的带塞醒酒器可以防止葡萄酒过度氧化及加速衰老,所以可以为较脆弱的老年份葡萄酒选择这样一款醒酒器。

2.如何控制醒酒时间?

通常,年轻的葡萄酒醒酒时间在一小时左右,而一些高单宁的葡萄酒如西拉(Syrah)、巴罗洛(Barolo)、布鲁奈罗蒙塔希诺(BrunellodiMontalcino)和基安帝(Chianti)等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醒酒。

总的来说,醒酒时间的长短要需要根据葡萄酒的种类和饮酒者个人的口味喜好而定,大部分在一刻钟到两个小时不等。

3.需要醒酒的主要是一些有陈年能力的优质葡萄酒

优质红葡萄酒单宁含量较高,所以都需要醒酒。这类酒包括多数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西拉葡萄酒、马尔贝克(Malbec)葡萄酒和老年份的优质黑皮诺(PinotNoir)葡萄酒等。意大利多数优质红葡萄酒都需要醒酒。

口感过酸的白葡萄酒和清瘦的红葡萄酒有时可通过醒酒柔化口感。

4.其他提示

(1)正常的醒酒法才是最好的方式。

(2)摇动醒酒器,使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可加快葡萄酒醒酒进程。

(3)给陈年老酒醒酒时,要倾斜醒酒器,让葡萄酒沿器壁缓缓流入,之后须立即盖上酒塞。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