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库网(jiuku365.com)美酒百科频道的《如何尝出葡萄酒的好与坏》内容,更多精彩欢迎访问葡萄酒与红酒的区别专题!

现在,每看一个酒标,品酒词大都是这样写的:“此酒酒体丰满,单宁柔顺,果香丰富,复杂平衡,余味悠长。”难道所有的葡萄酒都是满分酒吗?身为消费者,是不是有种被忽悠之感?

大多数葡萄酒的缺陷都可以通过眼观和鼻闻察觉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餐厅中,侍酒师只会让消费者通过看色和闻香来检查葡萄酒。不过,品尝也算是最后一步的确认。比如,如果葡萄酒受到金属的污染,那么品尝比闻香会更加容易察觉出来。

此外,一款葡萄酒如果过于酸、甜、苦或者涩,缺乏平衡之感,这些都是有缺陷的葡萄酒,都是需要品尝才能发现的。

白葡萄酒中的不平衡:酸甜的平衡是白葡萄酒中需要注意的。干白葡萄酒酸度较高,糖分较低,这时需要酒精的甜味与其平衡。对于甜白葡萄酒来说,其糖分含量比较多,如果没有足够的酸支撑其甜度,就会显得过腻,过于单调,没有活力。

红葡萄酒中的不平衡:单宁会减弱果香,如果想要突出干红葡萄酒清爽的果香,那么单宁含量过高则不平衡,酸度过低也不平衡。如果葡萄酒中的单宁较重,就应该降低酸度,保证口感的平衡,否则,都是失衡的葡萄酒。

余味短暂:余味也是判断一款葡萄酒品质的标准之一,一款葡萄酒如果余味过于短暂,也是有缺陷的葡萄酒。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坏年份的葡萄酒 更好喝?


[有不少葡萄酒专业人士都对困难年份青睐有加,尤其当期酒价格下跌、媒体开始唱衰的时候,他们知道最适合下单的时候到了]

我们很少有机会直接从酒农口中听到坏年份的词眼,相对于好年份而言,它如同珍稀物种,总是被小心翼翼地提及且使用尽可能多的修饰词加以美化。人们会说,啊,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年份,一个洒满汗水和泪水的年份,一个唯独属于酒农的年份即便是接连遭遇春天的霜冻、开花季的暴雨、盛夏的冰雹,收获期的连续降雨和霉菌繁殖等一系列噩运之后,人们仍会将今年种种与往年备受风雨摧折、不得不大面积减产的惨痛经历,放在一起公平地做个比较。

坏,不适用形容年份,尤其对真正靠葡萄为生的人来说,这样的表达方式一是对自然母亲不敬;二是暗中讥讽人的无能,理应从酒农的字典里去除。遇到好年份,酒农的一切作为不过是照本宣科、顺水推舟,只有在困难年份里,他们才需要发挥真正的本领以及潜能,用智慧和经验去补救受灾严重的葡萄园,令当年产量稳定且有好的成熟度,并且期许来年的葡萄酒能够酿出一如既往的好味道。

好年份和坏年份的差别,终究体现在人的作为上。对于少数高水准的酒庄而言,坏年份酿出出类拔萃的好酒,反倒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天气寒冷或光照不足导致成熟期延长,收获时间遇灾导致的大面积减产,再加上酒庄不得不实施比往年更为严苛的选果标准,导致坏年份的葡萄酒从原材料角度而言,比好年份更具备风土的典型性。

怎样才算是坏年份呢?在不同的产区,答案似乎不同,而我们都知道应该如何界定一个好年份,这里有几个固定指标,比如说,开花期较短且天气干燥,挂果期伴有少量的降雨,果实变色及成熟期天气干燥且光照充足,到了收获期则需要有一段相对长的好天气。一般意义上的好年份满足其中的两三项即可,特优年份具备上述全部特征,对于酒农而言,是超乎完美的存在,如波尔多的1982、1996、2000、2009年,纳帕谷的1974、1990、2001、2007年。这些特优年份孕育的葡萄酒,无一例外地拥有饱满的酒体、浓郁的集中度,极耐久存,它们属于长寿型酒款,缺点在于价格高人一等,并且不适合在年轻时品尝。

相比之下,坏年份所生产的葡萄酒,其理想化的模样大致相当于2013年的波尔多,以拉图、宝玛、庞特卡奈等酒庄的作品为代表。它们纤瘦、匀称、优雅,走的不是大格局、依靠酒精度震慑味蕾的路线,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很多爱酒者,尤其是极端迷恋1980年代经典波尔多风味的老饕,都认为2013年这个1984年以来的最恶劣年份,简直是天赐的礼物。它让大多数酒庄损失惨重,甚至放弃酿酒,同时也让少数佼佼者酿出了回光返照般异常淡雅温柔的古典风味这种味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逐渐消失,以至于我们在大部分时候都无法区分波尔多葡萄酒与新世界(12.200,0.14,1.16%)葡萄酒之间的差异,原因在于,它们喝起来总是同样强劲有力,同样深厚饱满,却少了触动人心的细节。

纳帕谷作为新世界最有资格与波尔多抗衡的红葡萄酒产区,它的好年份与坏年份表现方式,实际上与波尔多非常相近。例如,我们在波尔多经常会看到两三个超恶劣年份接踵而至的情况,在纳帕谷也是一样,酒农面对大自然的无情考验,被迫使出如同橄榄球运动员般的拦截招数,用尽全身力气捍卫葡萄园里的秩序。无比寒冷的2009年、2010年让人大伤脑筋,紧接着2011年,则是在过去两年基础上的升级版,漫长的冬季和降雨频繁的春季给抽芽带来很大困难,开花和挂果的时间足足晚了两周,果实

成熟期的光照亦不够理想,最终导致位于雾线以下的葡萄园爆发了大面积霉菌滋生。唯一让人庆幸的是,2011年的寒冷多雨,为有幸存活下来的高品质葡萄捎去了漂亮的酸度和圆润的单宁,对于那些喝过老年份纳帕谷赤霞珠的酒迷而言,这一年的佳酿让他们重新忆起了1970、1980年代优雅精致的酒款。

有不少葡萄酒专业人士都对困难年份青睐有加,尤其当期酒价格下跌、媒体开始唱衰的时候,他们知道最适合下单的时候到了。纳帕谷明星酒庄RobertMondavi的酿酒师吉娜维芙詹森(GenevieveJanssens)亦持有相似见解,她称,坏年份属于优秀的酿酒人、精明的买家与真正的爱酒者,它是他们的宝物。我注意到吉娜维芙在RobertMondavi50周年垂直品鉴会上大量使用困难年份与特优年份的佳酿进行对比,令前者的特质与潜力得到更为简明有效的展示。无论是低温少产的1994年、洪水与冰雹在同一年出现的1995年、极端炎热的1996年,还是变化多端、完全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的2008年,抑或是2009、2010、2011年三个连续的寒冷年份,在经过这一阶段的藏酿之后,如今每一款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如同一个个成熟了心智、沉淀了阅历的人。

这些可都是有故事的葡萄酒呢。

喝酒脸红好还是不红好,一喝酒就脸红是好是坏


喝酒脸红好还是不红好,一喝酒就脸红是好是坏

喝酒脸红的人最好少喝酒!

原因:

酒精代谢分两步,第一步变成乙醛,第二步变成乙酸,喝酒脸红者体内富含乙醇脱氢酶,会迅速大量的把乙醇变为乙醛,但是这类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乙醇的第二步代谢就会终止,这样,体内大量的乙醛致使皮肤发红,这其实是一种中毒的表现,而且乙醛致癌,危害不小。为什么传统认为脸红的人能喝?就是因为这些人体内富含乙醇脱氢酶,解酒快,不易醉,可是传统不知道的是,这类人解酒快的代价却是大量的有害物质残留体内。

小编也是典型的一喝酒酒脸红,还是全身红的那种,而且还睡不着觉。知道了这些知识,小编我以后可不敢再贪杯啦。

葡萄酒好还是干红好


葡萄酒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常见,但是它的分类却是截然不同的,葡萄酒从颜色上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大类别,当然如果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甜红葡萄酒和半甜红葡萄酒等等,今天小编要带您详细了解的是葡萄酒和干红葡萄酒两者的区别,虽然干红葡萄酒是属于红葡萄酒的,但是两者不论是从口感还是分类都是有着千差万别的,接下来就让小编给您详细介绍一下吧!

葡萄酒好还是干红好
有很多喝过干红葡萄酒的人都觉得味道不好,太苦涩,其实红葡萄酒和干红葡萄酒都是以带皮葡萄为原料酿造而成,只不过两者的含糖量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红葡萄酒大部分都是指甜型葡萄酒,含糖量在50.0g/L以上,而干红葡萄酒的含糖量相对较低,低于4.0g/L,这是因为干红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其他辅料,直接用不过滤葡萄皮核的纯葡萄汁酿造。

换一种说法就是干红葡萄酒的口感是有涩味,不甜的,而除干红葡萄酒以外的红葡萄酒是带有甜味的,比较容易入口。
葡萄酒种类划分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

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以酿造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类。

一般按酒的颜色深浅、含糖量多少、含不含二氧化碳及采用的酿造方法来分类,国外也有采用以产地、原料名称来分类的。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的规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精度一般在8.5°到16.2°之间;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综上所述:从颜色来讲红葡萄酒的颜色紫红、宝石红等,但是干红葡萄酒颜色是属于偏红的一种,而且是一种干型的,二者的区别是红色的葡萄酒可以叫红葡萄酒,但是干红葡萄酒它的范围特别的窄,主要还是局限于干性的红葡萄酒。同时两者的含糖份额也是截然不同的。

葡萄酒是涩的好,还是甜的好


葡萄酒因其芳香的酒体,馥郁的香气,醇美的滋味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青睐,葡萄酒的口味繁多,种类琳琅满目,究竟我们该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款酒。葡萄酒酸涩甜的口感该如何平衡?究竟是涩的好,还是偏甜的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单宁越高、口感越涩就越好吗?

实际上,就拿红葡萄酒来说,其平衡度主要取决于酸度、甜度、酒精度、单宁及风味物质之间的平衡。其中,单宁与酸度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单宁会导致口腔过度收敛,让口腔变得紧致干涩;而相对应的酸度可以刺激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润滑口腔,减少单宁带来的干涩感。由此可见,在红葡萄酒的平衡中,单宁与酸度的平衡是影响红葡萄酒口感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红葡萄酒的单宁含量要和葡萄酒的酸度成正比,也要有足够的果味来支撑,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平衡口感。

葡萄酒在守护我们健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味觉上的超凡享受和体验。虽然从理论上讲,单宁的含量越丰富,可能对于我们的健康也越有利,但是我们在饮用葡萄酒时,也在欣赏葡萄酒的无限魅力,而平衡的葡萄酒,才具有无限魅力。

酸涩的重要性

在红葡萄酒里面,酸涩感是非常普遍的存在。酸涩的葡萄酒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款品质不佳的酒。事实上,酸和涩(单宁)是葡萄酒具备陈年潜力的重要前提:酸度的存在是评估葡萄酒陈年潜力的参考因素之一,而单宁则为长时间的陈年提供支撑作用。

一款好酒是酸度、单宁、酒精和甜度相互平衡的结果。如果没有“酸”,葡萄酒会缺乏活力,也难以和食物搭配;而如果缺少单宁,则会在口感复杂度上有所欠缺。

高酸度、高单宁的红酒往往拥有较强的陈年潜力,口感圆润饱满,但是说到底酸和涩都是个人的感官体验,有些人对高酸度、高单宁的葡萄酒难以接受,大可对这类型的葡萄酒“敬而远之”,选择甜度较高、口感顺滑的葡萄酒,例如甜白葡萄酒等。

葡萄酒中的“酸”是什么?

葡萄果实中含有三种“酸”,即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不同葡萄品种酸度不同,但整体而言,来自冷凉气候的葡萄,如长相思(SauvignonBlanc)、雷司令(Riesling),酸度往往偏高;而来自温暖气候的葡萄,如仙粉黛(zinfandel)、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西拉(Syrah),酸度往往不会过高。

葡萄到了转色期酸度含量达到高峰,接着积累糖分,酸度降低。酿酒师需要监测葡萄中酸度含量,以决定采摘的时机。此外,香槟(Champagne)或其它起泡酒的酿酒葡萄需要在未成熟,酸度含量高的情况下采摘。

葡萄酒里为什么一定要有“酸”?

①防腐抑菌

葡萄酒中需要添加适量二氧化硫,来起到防腐作用,而酸能够辅助这一作用。酸度高还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细菌无法在低PH值的环境下生存。

②稳定色素

葡萄酒酸度高,色泽更容易稳定。酸度高的红葡萄酒色泽清晰,而酸度低的红葡萄酒容易带有砖红色调,酸度低的白葡萄酒容易带有棕色色调。

③平衡口感

酸度对葡萄酒的口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酸度高的白葡萄酒口感鲜爽,活力十足。甜葡萄酒需要高酸度来达到酸甜平衡。事实上,葡萄酒在装瓶前可以通过添加酒石酸、柠檬酸或苹果酸来调节酸度。产自气候温暖产区的葡萄成熟度高,含糖量高,这种调节酸度的做法十分常见。

④辅助熟成

酸是葡萄酒口感平衡的基石,通常结构良好的葡萄酒陈年潜力佳,如波尔多红葡萄酒。相反,酸度较低的葡萄酒,就很可能不适宜陈年,如加州霞多丽。

酸度如何与食品搭配?

既然酸度对葡萄酒来说如斯重要,我们要选择怎样酸度的葡萄酒与不同食物搭配,取得更加愉悦的感官享受呢?

首先,记住最根本的一条:怕酸的请优选产自温暖气候的红葡萄酒;爱酸的请优选来自冷凉气候的白葡萄酒!

上面已经提到过,气象对酸度的影响很大。对于葡萄来说,生长期的天气越是温暖,其积聚的糖分就会越多,酸度就会越少。所以,温暖产区,好比大部分新世界产区,如新西兰、南非、智利和美国等,所出产的红葡萄酒酸度相对较低。这样的红葡萄酒一般果味更加丰盛,适合搭配肉类。冷凉产区,如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所出产的白葡萄酒则拥有极佳的酸度。这样的白葡萄酒非常清爽,不妨与小龙虾、醋汁沙拉等搭配尝尝。

葡萄酒的涩

涩,主要来自于单宁(Tannin)

单宁是一种天然的酚类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中,如葡萄、茶叶、树叶和橡木。作为葡萄酒中特有的物质,单宁在为葡萄酒增加涩味的同时,也为葡萄酒建立起“骨架”。

单宁在红葡萄酒中广泛存在,可以说是红葡萄酒的灵魂。一些经过橡木桶陈酿的白葡萄酒中也能发现单宁的身影。不过单宁闻不到也品不了,只能去感受到它,它会给你的口腔带来一种涩感。

这种涩感是由单宁和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反应而产生的单宁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种子、树皮、木头、树叶和水果皮中,是一种天然的酚类物质。例如,我们在品尝绿茶的时候也会明显地感受到单宁带来的干涩口感。

在红葡萄酒中,单宁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葡萄皮和葡萄籽。红葡萄酒是要保留葡萄皮发酵的,在发酵过程中,酒液还会从橡木中汲取一定的单宁物质。

单宁会给葡萄酒带来“涩”的口感,这种口感是单宁和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质相互反应而产生的。除了带来涩感之外,单宁对葡萄酒的结构、酒色和口感的复杂度都有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红葡萄酒的灵魂”。

阐述“涩”的来源

单宁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也是撑起葡萄酒的骨架。单宁也是葡萄酒“涩”的来源,那么,是不是单宁越高,葡萄酒越越好吗?

葡萄酒涩味的来源——单宁,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葡萄酒中的单宁具有多种养生功效,既可以美容养颜,又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们曾经做过一个测试研究,葡萄酒单宁和茶单宁在人体内发生氧化,继而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报告指出,葡萄酒单宁在人体内可以产生抗氧化作用,而茶单宁却不能。换句话说,葡萄酒中的单宁对人体非常有益。

单宁不但具有抗氧化作用,还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葡萄酒因为被氧化而变质,使长期储存的葡萄酒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因此,单宁对于红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瓶好年份的红葡萄酒,放到10年以后可能才会渐入佳境。简单地说,单宁就是使葡萄酒具备陈年潜力的关键所在。

另外,赋予了葡萄酒涩味的单宁是红葡萄酒的重要物质。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浸渍工艺能够萃取果皮中的单宁。单宁在为红葡萄酒增加涩味的同时,也为葡萄酒建立起“骨架”,它和酒液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增加了红葡萄酒的复杂性。在口感上,单宁作为涩味的源泉,大大提升了葡萄酒的魅力指数。

总结,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涩主要来自于葡萄酒中的单宁物质,而酸则是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相互作用导致的。酸甜涩三种口味相互搭配,交织出葡萄酒,丰盈细腻的口感,葡萄酒的选择是要与佐餐的食物相互搭配。因此,不同的食物需要搭配不同的葡萄酒,正是因为这种搭配的乐趣,也增加了葡萄酒的魅力指数。

老外是如何推动葡萄酒与中餐的融合?


在葡萄酒如何合理搭配中餐方面,目前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普遍的认识和了解。有一组反差很大的数据显示,作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2014年中国消费葡萄酒15.8亿升,但人均消费量却仅为1.16升。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像食物一样被每天消费的葡萄酒,在中国还被很多人看作高深莫测的消费品,无法更亲近地走进中国人的消费生活。即便是对葡萄酒有天生亲和力的中国女性,在消费葡萄酒上也没有打开最开放的消费心态。

葡萄酒的终极功能是佐餐。在中国,如果葡萄酒仅靠佐西餐而消费,不能顺应消费面广大的中餐,取悦于热爱中餐的中国消费者,势必将会面临市场进一步壮大的困境。

然而,在我们不断呼吁葡萄酒与中餐融合的时候,进口酒商已经开始做这项工作。这些年来,外国酒经营者不断通过推行线下宣传活动,让本国葡萄酒更有效地与中国人饮食文化相融合。比如说,法国波尔多行业协会每年都举行系列品鉴活动,推出波尔多葡萄酒与中国八大菜系的搭配指导方案原汁原味的淮扬菜搭配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以咸鲜为主的鲁菜选择半干型红葡萄酒等,以充满创意的手段破解美酒与中国式口味搭配的命题。

无怪乎有业内人士说,相比我们对国外葡萄酒文化的一知半解和模棱两可,老外对我们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表面上看是推动进口酒与中国菜搭配,其实他们是在尝试让进口酒融入中国人的口味和文化。基于当前中国酒类消费环境的变化,让葡萄酒回归本质,更多地贴近人们日常消费,让消费者饮酒更加轻松愉悦,无疑在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喜欢上葡萄酒。

不得不说,老外在推动葡萄酒与中餐融合的行动上,远远走在了国产酒企的前面,这应该值得我们反省和警醒。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酒说到底是人们日常物质和精神的消费品,这一消费品属性不会改变。而国产葡萄酒经营者是否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国产葡萄酒的风格更加满足中国饮食男女的口味?

我们理应比进口酒商更有优势。相比在餐饮上接受刀叉文化的老外,深受筷子文化熏陶的中国葡萄酒经营者更容易理解中餐的精髓,更懂中餐佳肴中原料与辅料和谐共生的道理,更清楚如何在饮酒中不失菜的本身味道,更能在中国人在选择食物过程中产生深深的共鸣。一句话总结来说,我们更了解中国人口味,也更了解他们的真实性情。

应该说,研究中国人性情,不仅可开拓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更能借此了解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和中国人的消费行为。研究这样的信息,正是中国葡萄酒人的努力方向。

比起我们苦心孤诣地研究如何做市场营销,让葡萄酒推广融入中国人的性情,推动国产葡萄酒产品的丰富化、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此适应与自己依依相伴的中餐,满足国人真正的口感需要,让消费者能从饮用葡萄酒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必能沉淀出一条的中国葡萄酒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