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年份带来的挑战比过去要小很多,但毋庸置疑年份依然是一个影响葡萄酒产量、风格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人们总会对教科书般的伟大年份念念不忘,并为之啧啧赞叹,也为挑战性的年份唏嘘不已。本文将目光转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的纳帕谷(NapaValley),简单地回顾一下近10个纳帕年的状况。

2018年

平稳的生长季和大丰收可以说是纳帕谷2018年份的关键词。这一年的天气很讨喜,2月降雨充沛,随后迎来阳光充足、天气温和的春季,葡萄开花期得以延长,在此之后的坐果期和开花期均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度过。夏季和秋初天气平稳,白昼温暖,夜晚凉爽,既没有不约而至的暴雨,也没有突如其来的极高温,葡萄缓慢而平静地积累风味物质并健康地成熟。

葡萄的采摘自8月中旬开始,比2017年晚了一周左右。酿酒师和酒农们对这一年抱有极大的期许。成熟葡萄的颜色、风味和酸度都令人惊艳,酿酒师们预计这一年份的葡萄酒将拥有相当优秀的平衡性、丰富的风味和优雅的风格。

纳帕谷葡萄种植者联盟(NapaValleyGrapegrowers)的主席保罗戈德伯格(PaulGoldberg)总结道:这个生长季节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稳定,天气的和顺也让葡萄园内的各个因素保持稳定状态,最终种植出来的果实质量非常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2017年

2017年对于纳帕谷来说是一个不悲不喜的年份,虽然中间的小波折不断,但酿酒师和酒农们都巧妙地应对了。葡萄酒的总体质量过关,但产量低于以往平均水平。

冬末春初雨量充沛,葡萄藤蔓活力十足。整个春季天气温和,部分地区花期延长。6月,一场反常的冰雹快速袭过,零零星星地带来一些破坏。夏季经历了三次极高温天气,9月初甚至有一些葡萄面临脱水的威胁,所幸没过太久,凉爽的天气便及时降临,使得葡萄的糖分水平恢复正常。10月8日,纳帕谷90%的葡萄已经采摘完毕,但10月底采收期才结束。

2016年

2016年的生长季开始得很早,以理想天气开始,并伴随10月14日首场大幅度暴雨的来临结束,整个过程堪称完美。7月和8月的天气情况相对稳定,气候温和,生长季后期依然是温和的天气,葡萄能够缓慢并完美地成熟。酿酒师们对这一年份的葡萄酒极为满意,甚至将之称为连续第五个葡萄酒品质卓越的纳帕年。

2015年

2015年是一个令人感慨的高质低产年份。由于天气异常温暖,这一年的生长季在冬末春初便开始了,葡萄发芽和开花都提早了不少。然而在开花高峰期的5月,天气转冷,葡萄坐果不均,这直接导致了2015年的产量比此前三年的平均产量低了很多。这一年是有史以来采收期开始最早的年份之一,7月22日便已经开始采摘用于酿造起泡酒(SparklingWine)的葡萄,10月中旬整个纳帕谷的葡萄采摘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酿酒师和葡萄园的工人们采用手工和光学分拣器两种方式筛选葡萄,以确保用以酿酒的果实皆为品质上乘、成熟度佳。

2015年另一个不理想的因素便是降雨量,这一年的降雨大约是往年正常降雨量的75%,尤其是生长季初期,葡萄藤经历了较长的干旱期,所幸后来旱情有所缓解。相对干燥和温暖的天气让2015年的葡萄果粒较小,风味高度浓缩,尤其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口感浓郁,风味集中。

2014年

2014年的主旋律是酿酒葡萄早熟高质。虽然干旱和纳帕谷南部的大地震让2014年增添了不少波折,但最终的葡萄酒质量是令人欣慰的,人们纷纷用品质佳、风味富有深度和卓越等词去形容该年份的酒款。

该年份的天气以干旱为开端,在2月下旬和3月上旬迎来大雨,及时给萌芽中的葡萄藤补充了急需的水分。由于天气温和,2014年的采收时间比往年早,7月30日开始采摘白葡萄品种,整个纳帕谷的葡萄采摘于10月的第3周便结束了。采收期并不十分平静,8月2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影响了小部分酒庄。

2013年

早熟、平稳顺利和卓越可以说是2013年份的关键词,该年份与2012年很相似天气温暖干燥,生长季很讨喜,葡萄酒产量和质量双丰收。

春季温暖干燥,葡萄发芽早,有助于保持树冠的活力从而控制果实的大小。开花和坐果时期天朗气清,6月下旬至7月初有一小段高温浪潮,但影响不大,其余时间的天气表现良好,温度也都保持在对葡萄生长有利的范围之内,葡萄顺利经过转色期并完美成熟。

天公作美,2013年份的葡萄酒产量可观,成熟度极佳,具有史诗般的品质。葡萄酒巨擘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和安迪贝克斯托福(AndyBeckstoffer)一致认为这是纳帕谷葡萄酒史上最佳的十个年份之一。蒙大维说:我们能够酿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优雅的葡萄酒2012年和2013年的葡萄酒将能经受住任何时间的考验。

2012年

2012年是纳帕谷毋庸置疑的伟大年份,经典和完美是它的主旋律,整个生长季拥有教科书般的天气。

风和日丽的春季为2012年份开了个好头,葡萄顺利发芽,并稳定地开花、坐果。夏季漫长而顺利,白昼温暖,光照时间长,夜晚雾气笼罩,天气凉爽,较大的昼夜温差帮助酿酒葡萄积累了足够的酸度和风味物质,并让其缓慢成熟。夏末的小雨一直持续到葡萄达到完美成熟状态的时期,保证了果实的品质。这一年纳帕谷的酿酒葡萄成熟度相当令人欣喜,酸度和糖分之间也达到完美的平衡。2012年葡萄的产量比过去两年的平均产量要高一些,但酿酒师们为了酿造出品质优异的葡萄酒,有意降低产量,只采用最为精致的果实酿酒,所以最终的成酒产量与过去几年基本持平。

对于这个品质和质量皆优异的年份,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给予了96分肯定。更为难得的是,2012年是唯一一个同时被罗伯特蒙大维、罗伯特帕克和安迪贝克斯托福誉为伟大的年份。

2011年

2011是纳帕谷富有挑战性的一个年份。潮湿的冬春季节拉开2011年的序幕,降雨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葡萄园常常笼罩在云层下,再加上冷凉的天气,葡萄花期推迟,部分地区坐果受到较大影响。采收季晚于以往的年份,并伴随着秋季的暴雨,十月中旬降雨量达到高峰。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凉爽的年份,夏季生长期尤为漫长,给予了葡萄充足的时间成熟。霉菌、腐烂是2011年采收时期需要应付的挑战,所幸这只是影响了葡萄数量,对其品质没有太大的伤害。

第一批用于酿造起泡酒的葡萄采收开始于8月29日,霞多丽(Chardonnay)的采收在10月中旬大雨过后,产量稍有下降,但品质可观,潜在酒精含量低,最终成酒的口感和结构都相当不错,且余味悠长。

梅洛(Merlot)是2011年的惊喜,大部分人都认为纳帕谷2011年份的梅洛是很成功的。凉爽的天气让这一年份的梅洛拥有黑樱桃和李子的风味,且口感纯净,风格偏向于清新的一面。这一年份的纳帕谷葡萄酒产量虽然不高,但果味突出,口感、结构和质地平衡,风格清新活泼。

2010年

2010年过程略为曲折,却迎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这是一个令酿酒师一会儿惊喜一会儿担忧的年份。过去三年均为干旱天气,2010年,雨水终于回归纳帕谷并拉开了生长季的序幕。葡萄萌芽、开花和坐果都比往年早了两周,降雨天气带来的云雾让葡萄藤逃过了春季的霜冻。夏季比往年凉爽,但酒农们需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止霉菌和虫害的威胁。

8月下旬遇到了两天极高温的天气,葡萄藤树冠稀薄,抵挡不住灼热的太阳,以致于一些地区的部分葡萄受到不同程度的晒伤。9月初,尤为凉爽的天气回归葡萄园,但这样的天气并没有持续太久便迎来了小阳春,并持续了较长时间,这给葡萄带来了美妙的风味和深邃的颜色。采收季节来得晚而短暂,总体产量不高,但果实风味浓缩,品质讨喜,酿酒师们为此极为兴奋。这一年的葡萄酒风味非常集中,口感很复杂,富有结构,质地优雅,是典型的欧式风格。

2009年

2009是大自然恩赐之年,各方报告和数据都显示,酿酒师和酒农们皆对2009年的天气状况感到十分满意。从阿尔巴利诺(Albarino)到仙粉黛(Zinfandel)等葡萄均表现良好,品质卓越。虽然结果如意,但2009年以几场霜冻作为开端,不过幸好强度不大,酿酒师和酒农们无需过于费神都能应付。暮春时节迎来及时雨,免去了浇灌的工作,6月的温暖天气有助于抑制树冠的过度生长,让葡萄藤将活力集中于果实。采收期间工作也一切如常,并没有太多波折。

延伸阅读

纳帕谷葡萄酒产区旅游行程推荐


有不少朋友去美国加州之前,都会问我要个酒庄游的行程推荐。对于第一次去加州酒庄游的朋友,我通常会推荐去北加州的纳帕谷。除了酒好之外,Napa也是美国经营最完善的葡萄酒旅游产区。每年为财政困难的加州带来10几个亿美金的收入!

美国加州葡萄酒产区纳帕谷(NapaValley)

加州阳光,沙滩,好莱坞

加州也是美国葡萄酒最重要的大产区,全美国有大约90%的葡萄酒是从加州出产的!

最重要的产区|90%的美国葡萄酒,这么一大片的葡萄还有以下的产区(部分)

加州葡萄酒的产区包括:纳帕谷(NapaValley)、索诺玛谷(SonomaValley)、洛迪(Lodi)、帕索罗布雷(PasoRobles)、等等(etc.)

其中最重要的、大家最常提到的是纳帕谷(NapaValley)产区

纳帕市位于旧金山湾北面,和旧金山市区隔海湾相望。国内的朋友们可直飞旧金山机场(SFO),再租车开去Napa。大约40英里左右,就可以从旧金山进入美丽的Napa。又或者是从南加州租台车玩自驾。沿着5号公路一路向北开,大约6~7个小时(不塞车)也能到。这是个一款非常接地气的地方,只要你有接触过美国葡萄酒,你就八成听过纳帕谷这个地方,它是整个加州(甚至美国、全世界)最知名、也最多人拜访的产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29号公路是Napa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条公路,早期是为了运输葡萄而建。现在已经成为进入酒庄旅游最主要的一条观光公路了(同等于=假日会塞车)进入Napa后,沿着29号公路欣赏美丽的葡萄园风景。自南向北约有30英里。其中会经过以下的子产区-OakKnoll,Yountville,StagsLeap,Oakville,Rutherford,StHelena和Calistoga等。

进入Napa后,建议可以先定位三家特别想要去的酒庄重点拜访。因为在葡萄酒产区,几乎每家都会让你品鉴喝到饱。而Napa用来酿酒的葡萄品种之多,风格之多变,也会让爱酒的朋友们欲罢不能的一口接一口!所以酒量再好的人,过了第三家之后,行程也就都随意了。

对于一般观光客,堂姐会安利几家酒庄。以下这几家都会开放给一般观光客(无需预约),而市场知名度也高,非常适合第一次旅游的朋友。

纳帕谷知名酒庄

蒙大维酒庄/RobertMondaviWinery

蒙大维酒庄是美国最重要的酒庄,在蒙大维酒庄出现之前,美国葡萄酒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地位。习惯了波尔多葡萄酒的欧洲人大多认为美国葡萄酒不过是糖分高、果香浓、酒体寡淡而已。可是蒙大维坚信加州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酿造出影响全世界的葡萄酒。1966年建立蒙大维酒庄不久之后便一直为美国引进各种酿酒技术及理念。最受人瞩目的是在1976年巴黎品酒会上,美国葡萄酒在他的带领下于盲品测试中脱颖而出(甚至超越法国名庄酒)而一举成名。目前酒庄最出名的葡萄酒非作品一号莫属。每年限量采购。一瓶在国内也是要价不菲。

贝灵哲酒庄/BeringerVineyard

贝灵哲酒庄是纳帕谷最古老的酒庄,在国内的知名度也很高。酒庄是由两个德国兄弟所创立。他们来美国后,发现这个地方非常开心。因为这个地方的天气气候,和德国的产区莱茵河谷非常相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贝灵哲酒庄的藏酒库是在隧道中建成的。隧道的建设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代,贝灵哲兄弟利用隧道作为天然藏酒库(平均气温为14摄氏度)。此酒库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成为了这个酒庄的必游景点。

柯波拉酒庄/FrancisFordCoppolaWinery

知名电影教父导演的酒庄。看过电影的人,到了酒庄会备感亲切。熟悉的剧照、道具和服装。其实科波拉导在他50多年的编导时期内,产出非常多知名的电影。比如教父系列、吸血鬼德古拉、现代启示录、造雨人等非常多经典电影。这个酒庄的酒,开始之初并不是特别知名,后面品质越做越好,如今他们的酒已经成为品鉴杂志上高分的常客。而旗下投资的卢比孔葡萄酒(Rubicon)也是加州葡萄酒的代表酒款之一。

查尔斯库克酒庄/CharlesKrugWinery

CharlesKrug早在1861年就从德国千里迢迢到美国探险。在几乎没有什么经验的情况下,开拓了Napa的第一个葡萄园,影响了整个加州葡萄酒的产业,他的酒庄也成为了这里著名的指标之一。1943,酒庄转手给CesareMondavi经营。如果对Napa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Mondavi(蒙大维)是另一个影响加州葡萄酒产业的大家族。值得一提的CharlesKrug早在1800年就已经有了体验的概念,他们的庄园从开始就开放给大众参观并提供品鉴。在蒙大维家族的管理经营下,继续强化这个概念。最新、最美、最豪华的CharlesKrug酒庄在Cesare的儿孙们花了9年2千2百万美金后,于2010年完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喝的葡萄酒以及更优质的旅游景点。

然鹅

虽然是酒庄旅游,但绝不可酒驾!!如果随行者都想品尝Napa美酒(或者你可以找个不喝酒的朋友一起去),可以考虑一起搭Napa的美食美酒火车(要预约哟)。

Napa美食美酒小火车/NapaValleyWineTrain

顾名思义这就是一个在火车上吃吃喝喝的旅游。Napa美酒列车其实是将一条1917年的古董火车改造成为观光列车。火车贯穿Napa。在全程三~六小时的时间利,你和伙伴们可以轻轻松松的享受美食与美酒,并且欣赏火车内的古董、厨师现场料理、与火车外的葡萄园美景。火车开放中餐和晚餐。可以去预约网站上找寻有兴趣的活动参加,然后其他的都交给列车长吧!

有了美食美酒,少不了美女(旅)

Napa热气球之旅

这是开始Napa之旅很棒的一个方式,搭气球的位置在DomaineChandonWinery(Napa夏桐酒庄)。总长约1个小时,在离地2000英尺的高空鸟瞰Napa谷。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光照耀云彩。层次分明的山谷和葡萄园美得就像是一张画。停留在天上的彩虹热气球仿佛让时间静止了,你在上面可以静静的享受大自然的美、或者和热气球的驾驶人聊聊Napa,从热气球下来后,还有一顿美味的自助早午餐配上夏桐酒庄的起泡酒。

盘点全球10个最寒冷的葡萄酒产区


喝多了色泽深邃、浓郁饱满的大酒,有时我们会想要找寻一丝能够冲刷味蕾的清凉,于是寒冷地区的葡萄酒上场了。这些酒往往酸度高、沁人心脾,也许不能让你有醍醐灌顶般的重生感,但一定可以让你神清气爽,这是寒冷地带葡萄酒永不过时的法宝。

2016年,葡萄酒大师萨莉伊斯顿(SallyEastonMW)根据南俄勒冈州大学(SouthernOregonUniversity)教授葛瑞格琼斯(GregJones)发布的一份数据,列出了全球10个最寒冷的葡萄酒产区。这些产区根据葡萄生长期平均气温(GrowingSeasonTemperature,即葡萄从发芽到收获的7个月中的平均温度,下称GST)评定而来。一般来说,如果GST介于13-15℃左右,则该地属于寒冷地区。

热带有自己的风情,寒冷有别样的气质,了解这10个产区,你会发现葡萄酒的更多风格。

德国乌沃河谷

GST:13.8℃

乌沃河谷(RuwerValley)坐落于德国摩泽尔(Mosel)产区,是全球最寒冷的葡萄酒产区,由于缺乏森林的庇护,该地比摩泽尔其他地区都要冷一些。乌沃河全长约40公里,两岸斜坡分布着摩泽尔式狭窄且陡峭的葡萄园,园内覆盖着泥盆纪(Devonian)时期的板岩和古老的石灰岩,这赋予当地葡萄酒一种特殊的架构感。雷司令(Riesling)是这里的主要品种,此外还种植着米勒-图高(Muller-Thurgau)以及冷门品种艾伯灵(Elbling)。乌沃河谷的雷司令葡萄酒曾红极一时,若要寻觅小众的精品雷司令,不妨一试。

英格兰

GST:14.1℃

爱喝葡萄酒的英国人将品鉴钻研得十分透彻,在酿酒这件事上却是个新人,近代英格兰的第一座商业化葡萄园直到1952年才正式诞生于汉普郡(Hampshire)。英格兰全境最高纬度达北纬51,气候十分寒冷,种植着黑皮诺(PinotNoir)、霞多丽(Chardonnay)、白谢瓦尔(SeyvalBlanc)和巴克斯(Bacchus)等酿造起泡酒(SparklingWine)的葡萄品种。坊间一直流传着英国人发明了香槟(Champagne)这一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英国起泡酒的确实力不凡,品质上乘的酒款可与香槟媲美。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

GST:14.4℃

塔斯马尼亚(Tasmania)是澳大利亚最南端的岛屿,在最强劲的洋流西风漂流(WestWindDrift)的影响下,塔斯马尼亚成为澳大利亚最寒冷的产区。该地主要种植黑皮诺、霞多丽和长相思(SauvignonBlanc),用于酿造起泡酒和静止酒,其中,黑皮诺葡萄酒以其极佳的清新感和悠长的余味而著称。著名酒评家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2012年在游览此地时曾因两件事感到惊讶,一是塔斯马尼亚竟只有1,500余公顷的葡萄园;二是该地十分干旱,稀少的产量和高昂的灌溉费用使塔斯马尼亚的葡萄酒价格稍高于澳大利亚其他产区。

法国香槟

GST:14.7℃

据香槟酒行业委员会(CIVC)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香槟产区的年平均气温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1.5℃。即便如此,作为法国最北部的葡萄酒产区,香槟(Champagne)产区的气候寒冷依旧。目前,香槟产区总面积约为34,300公顷,葡萄园主要分布于5个不同的区域白丘(CotedesBlancs)、塞扎纳丘(CotedeSezanne)、兰斯山(MontagnedeReims)、巴尔丘(CotedesBar)和马恩河谷(ValleedelaMarne)。其中,白丘和塞扎纳丘种植面积最广的是霞多丽,成酒风格精致,果味浓郁;兰斯山和巴尔丘产区主要种植黑皮诺,前者出产的香槟风格优雅、紧致,后者圆润、成熟;而马恩河谷主要种植莫尼耶皮诺(PinotMeunier),该品种可以为混酿酒增加酒体和果味。

奥地利克雷姆斯谷

GST:14.7℃

克雷姆斯谷(Kremstal)地处森林区,受凉爽和潮湿的北风影响,气候寒冷。这片拥有2,368公顷葡萄园的谷地被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遍布岩石土壤的克雷姆斯河谷(KremsRiverValley)与克雷姆斯(Krems)古镇、西临瓦赫奥(Wachau)产区的斯坦市(Stein)以及多瑙河(Danube)南岸一带的小酒村。比较统一的是,这些葡萄园内种植的主要品种均为绿维特利纳(GrunerVeltliner)和雷司令。其中,绿维特利纳葡萄酒在充满活力、口感辛辣的同时又不失优雅与细腻;雷司令葡萄酒则充盈着矿物的风味,十分清爽。

新西兰中部奥塔哥

GST:14.8℃

中部奥塔哥(CentralOtago)位于新西兰南岛(SouthIsland)的内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让该地既拥有白雪皑皑的山脉,也有湛蓝清澈的河流,景色旖旎。19世纪60年代时,中部奥塔哥还沉浸于淘金狂潮之中,如今,葡萄酒已替代矿产业成为最有前景的产业。黑皮诺是中部奥塔哥的旗舰品种,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这里的黑皮诺葡萄酒酒体强劲饱满、果味馥郁奔放,同时展现出明快的酸度与精致的矿物、泥土和草本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中部奥塔哥是有机种植(OrganicViticulture)的引领者,该地23%的葡萄园都在规范地使用有机或生物动力(Biodynamics)种植法,远超全球其他葡萄酒产区。

瑞士

GST:14.9℃

有欧洲屋脊之称的瑞士气候类型多样,总体而言夏季不热,冬季寒冷。瑞士虽鲜少以产酒国的角色示人,却并不意味着它是葡萄酒酿造的荒芜之地。瑞士全境共有约15,000公顷的葡萄园,每年出产约一亿升葡萄酒,因主要供国内消费,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瑞士的大部分葡萄园都位于海拔300米以上的地区,境内多山地、湖泊,气候凉爽,主要种植黑皮诺、瑞士本土品种莎斯拉(Chasselas)和佳美(Gamay)。

加拿大欧肯那根谷

GST:15.1℃

欧肯那根谷(OkanaganValley)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Columbia)的中部,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葡萄酒产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欧肯那根谷拥有约4,000公顷的葡萄园,种植着梅洛(Merlot)、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黑皮诺、灰皮诺(PinotGris)、霞多丽和欧塞瓦(Auxerrois)等品种。由于这里冬季十分寒冷,温度会降至零下14℃至零下8℃,因此十分适合酿造冰酒(Icewine)。少有人知的是,欧肯那根谷曾是巨大的冰川,土石结构复杂,粘质粉土、石灰岩和花岗岩等土壤赋予葡萄酒浓郁集中的香气、矿物感和轻柔的单宁,因此该地除了冰酒,出产的静止红、白葡萄酒亦品质不俗。

德国莱茵高

GST:15.2℃

莱茵高(Rheingau)坐落于莱茵河的缓坡上,因为坐拥数座贵族庄园,又与著名的埃伯巴赫修道院(KlosterEberbach)有联系,莱茵高一向被视为德国最高贵的葡萄酒产区。高达50的纬度使莱茵高拥有凉爽的气候,雷司令与黑皮诺在这里找到了乐土,其中,雷司令葡萄酒是莱茵高顶尖佳酿的代表,丰富浓郁的矿物质气息使其极具辨识度。除了干型葡萄酒,莱茵高也酿造甜酒,其中包括德国最知名的逐粒精选葡萄酒(Beerenauslese)和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

产酒村是莱茵高产区关键的组成部分,各村庄零散分布于莱茵河的下游地区,知名酒村有霍赫海姆(Hochheim)和盖森海姆(Geisenheim)等,即使走马观花,也能感受到其极富魅力的酿酒文化。

新西兰马尔堡

GST:15.4℃

马尔堡(Marlborough)位于新西兰东北部,其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气候凉爽。这里拥有超2万余公顷的葡萄园,占新西兰葡萄总种植面积的2/3,是该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长相思是马尔堡的标志品种,20世纪80年代,凭借着出色的长相思葡萄酒,马尔堡成功将新西兰推上国际葡萄酒的舞台。此外,马尔堡还种植黑皮诺、霞多丽、雷司令、灰皮诺和琼瑶浆(Gewurztraminer)等品种。

马尔堡的三个子产区各具特色,怀劳河谷(WairauValley)主要出产风格纯净、口感清新的黑皮诺、雷司令和灰皮诺葡萄酒等;南部山谷(SouthernValleys)的土壤形成于远古时期,出产的葡萄酒以浓郁果味和饱满酒体著称;阿沃特里山谷(AwatereValley)是马尔堡地形最奇特的子产区,出产口感明快、香气馥郁的黑皮诺和独特优质的长相思葡萄酒。

葡萄酒产业欲借90后翻盘


日前,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全球葡萄酒产业形势报告,公布了2018年全球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消费和贸易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葡萄酒产量约292.3亿升,是过去15年产量最高的一年,葡萄酒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为:意大利54.8亿升、法国49.1亿升、西班牙44.4亿升,中国以9.3亿升排名第十。2018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稳定在246亿升,葡萄酒消费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33.0亿升、法国26.8亿升、意大利22.4亿升。中国以18.0亿升排名第五。

尽管据此报告,中国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第十大葡萄酒生产国。可是,2018年中国9.3亿升的产量实际是比上一年下降了37%。与此同时,相较于白酒市场,国产葡萄酒依然体量偏小。国产葡萄酒依旧是产品结构低端、品牌老化严重。受到进口酒冲击、消费升级、渠道结构变化等影响,企业经营整体依然在恶化。

对此,红酒业人士、小红格品牌创始人石砳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白酒在中国属于日常消费,无论是高端的茅台、大众的二锅头乃至新兴时尚的江小白都有其固定的消费群体。而葡萄酒在中国一直只能走时尚消费路线,不能形成持续的销售。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事实上,国产葡萄酒巨头们一直在试图重振雄风。张裕启动了全球化布局百年张裕二次创业的品牌战略;长城葡萄酒全新的品牌定位是中国长城,红色国酒,不断在品牌上下功夫,依托旗下桑干、五星、天赋、华夏、海岸五大核心大单品,走名庄与大品牌结合发展之路;王朝则将2018年称为自己的机制改革年,精简营销团队,砍掉上百款产品。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仍然没有明确分析市场客户群体,更没有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调查数据显示,超五成的25岁-35岁群体,会将葡萄酒作为聚餐用酒首选;在30岁-35岁的人群中,该比例接近七成。这说明90后将是葡萄酒消费的主体,但如何影响90后的心智?

如今,几乎所有商家都将未来的市场增长押注在90后。要想占领90后市场,我们至少先要清楚90后对于葡萄酒的认识,石砳砳表示,对于喝葡萄酒时聊什么的问题,80后的回答是房贷、车贷和情感,90后的回答是星座、游戏和追星;对喝葡萄酒地点的选择,70后的回答是家里小酌两杯,80后的回答商务餐厅,是90后的回答是酒吧,酒吧,酒吧;对于喝什么葡萄酒的问题,70后的回答是拉菲还是拉菲还是拉菲呢?,80后的回答是法国波尔多大区葡萄酒就好,90后的回答是希腊、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我们只喝特殊的!

90后慢慢在社会消费当中充当起主导者的角色,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引导着世界。在APP上购物是90后现在的购物习惯。手机APP让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方便地买到葡萄酒。2017年美国葡萄酒零售商Wine.com推出了他们专属的手机APP,截至2019年2月份,手机端的销售额已占其总收入(约8.7亿元)的30%。

在石砳砳看来,90后不订阅葡萄酒杂志,不相信葡萄酒评分系统,也不对名家品酒的评论买账。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他们更相信一些KOL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通常内容丰富且看起来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也相信朋友之间的推荐,认为这样更靠谱一点。另外,如果有一个故事能够让他们欣赏或者支持,那么该品牌就会有更大的机会获得他们的拥护。所以,无论是无数学术头衔加身的博主嫣然、还是抖音网红醉鹅娘以及利用公众号推广的小红格,都是靠内容持续吸引用户,做自己擅长的产品,切实的降低用户思考的时间与决策成本。

石砳砳表示,葡萄酒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且依旧有不小的上升空间。本土葡萄酒企业要想重振,需要全面分析90后的消费特征,细分出市场,采取有效的新媒体营销方式,才有望与白酒、啤酒一争高下。

说说葡萄酒的年份


葡萄酒的世界里,没有总是或从不的概念。每个季节的气候条件都不尽相同,生长季节的降雨,收获季节的干燥情况都不会完全复制上一年的特征。地震甚至暴风雪都有可能在某个年份不期而至。所以每个年份的葡萄酒,都有这个年份的特征。那么我们能从年份中读到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1.为什么葡萄酒的年份如此重要?

我们总是习惯谈论风土和酿造工艺对葡萄酒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然而,无论是风土还是酿造工艺,都是每年会重复发生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知或把控的特定因素。然而,气候的变化却是无常的,但气候特征又常常与酿酒葡萄的质量和风格紧密相关。

许多人总是倾向于仅考虑夏天酿酒葡萄生长季的天气状况,但却忽略了葡萄树生长的自然周期其实贯穿一整年:冬天,葡萄树进入休眠期;春天,葡萄树萌生新芽,新的一轮生长期开始;夏天,葡萄果实慢慢生长;秋天,果实成熟,静待收获。一年四季,任一季节的天气挑战都会对葡萄树有所影响。

如果你每年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一张照片,对比这些照片你会发现,照片中的天气并不是每一年都阳光明媚,甚至你所穿衣服的厚薄程度也不一样。没有哪两个葡萄生长季节或收获季节是完全一样的,温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多少、晴朗和阴雨的天数、风速的大小或者山麓的霜雪等等,都会有所差异,而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就能很大程度地影响酿酒葡萄的质量。

2.需要考虑的气候参数

极端的天气不利于葡萄果实的健康生长。比如,在收获季节来临前后,如果天气中湿度过高,葡萄就容易滋长霉菌,但如果天气过于干燥,葡萄就会缺少水分,失去新鲜感和爽脆的特质。那么,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气候参数呢?我们可以从关系一款葡萄酒平衡性的因素出发,去探寻哪些气候因素对葡萄酒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是糖分(糖分可以转化为酒精),它支撑一款酒酒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糖分含量高低的气候参数是日照时数。

其次是酸度,该因素可以平衡葡萄酒的甜度和其他因素。酸度的积累与温度有关,拥有适宜的温度,葡萄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熟。如果遇上炎热的夏天,夜晚又比较温和,葡萄就会成熟得比较快,其酿造出来的酒一般具有饱满的酒体和极佳的浓郁度,但这样的气候会使得葡萄酒的酸度水平较低。

此外,植物所接收的水分对一款酒的平衡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水分太多,果实风味就会被稀释。但水分太少,葡萄果实会萎缩,甚至脱水,糖分含量也会被浓缩,造成甜度过高平衡性受到影响。

3.读懂年份意味着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每一天都去查询葡萄的生长状况,毕竟我们不是葡萄种植者。那怎样快速了解产区和葡萄园的季节特征呢?我们可以从酒庄官网了解这些信息,或者搜寻酿酒师的品鉴记录和年份记录,或查询当年的新闻报道。

酒标上出现的年份是葡萄采摘的年份。葡萄酒是有灵魂的,可以传递风土的特征,也记录着每个年份的气候状况。了解不同年份的特点和天气状况,对于收藏者来说非常重要。与年份相关的参数特征往往能影响着葡萄酒的价格。一些大品牌葡萄酒,如果年份的条件不好,价格会相应下调,有些年份甚至停产。

气候对于葡萄的影响会直接影响酒的质量。只有无年份香槟(Champagne)或者无年份起泡酒、波特风格(PortStyle)葡萄酒或者采用索莱拉系统(Solera)酿造的葡萄酒,才可以较大限度地控制自然因素对酒所造成的影响,因为这些酒通常由几个年份的葡萄酿造而成。

葡萄酒的年份是否重要?


葡萄酒的年份是最被人们热议的葡萄酒话题之一,正如人们常把82年的拉菲挂在嘴边。一些好年份的葡萄酒天价难求,而部分年份不佳的葡萄酒却无人问津。葡萄酒年份真的重要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事实上,年份的概念也许是最被曲解的葡萄酒概念。年份关系到葡萄生长过程中的气候,然而,在葡萄园管理中,同一个小产区不同的葡萄园的微气候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普通消费者,不用深究不同年份葡萄园的微气候差异。

其次,年份的概念更多地是用于处于种植葡萄的边缘气候的产区,如法国波尔多。对于气候较为炎热、阳光更加充足的地区,例如西班牙、美国加州来说,年份的因素就没有那么突出。此外,同一年份每个产区的天气情况都有所不同,2010年对于波尔多来说是一个好年份,但对于世界上其他的葡萄酒产区来说,则并不意味着什么。

年份影响了葡萄的生长过程,然而,葡萄最后成为葡萄酒,其中仍有许多复杂的环节。现代酿酒技术已经将同一酒庄的同一款葡萄酒的年份差异降到最小。

1982年份被认为是波尔多的世纪年份。以玛歌(ChateauMargaux)为例,并不出名的1983年份近几年才进入了适饮期。葡萄酒有其不同的适饮期,正如备受瞩目的2005年份勃艮第受到市场追捧,许多被过早地饮用完,然而2004年份和2006年份目前正适饮,却仍有库存并价格更低。

葡萄酒的年份重要吗


葡萄酒的年份是最被人们热议的葡萄酒话题之一,正如人们常把82年的拉菲挂在嘴边。一些好年份的葡萄酒天价难求。葡萄酒年份真的重要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事实上,年份的概念也许是最被曲解的葡萄酒概念。年份关系到葡萄生长过程中的气候,然而,在葡萄园管理中,同一个小产区不同的葡萄园的微气候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普通消费者,不用深究不同年份葡萄园的微气候差异。

其次,年份的概念更多地是用于处于种植葡萄的边缘气候的产区,如法国波尔多。对于气候较为炎热、阳光更加充足的地区,例如西班牙、美国加州来说,年份的因素就没有那么突出。此外,同一年份每个产区的天气情况都有所不同,2010年对于波尔多来说是一个好年份,但对于世界上其他的葡萄酒产区来说,则可能并不意味着什么。

年份影响了葡萄的生长过程,然而,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仍涉及许多复杂的环节。现代酿酒技术已经将同一酒庄的同一款葡萄酒的年份差异降到最小。

1982年份被认为是波尔多的世纪年份,受到许多葡萄酒收藏家的热烈追捧。但其实一些天气状况不太好的年份,也可能有让人惊喜的表现,依酒庄的酿造工艺以及不同的风土状况而会有所区别。

了解葡萄酒年份


在选购葡萄酒的时,酒标上有一个关键信息年份。大多数葡萄酒的酒标上都会标明年份,可以通过葡萄酒的年份也是判断葡萄酒品质。

葡萄酒年份的定义

这个年份指的并不是这瓶葡萄酒上市或者装瓶时间,也不是葡萄酒的陈年时间,而是生产这款酒所用的酿酒葡萄让采摘年份。

除此之外,葡萄酒界还有一些酒是没有年份的,例如无年份的香槟(Champagne)和起泡酒(SparklingWine),由不同年份的基酒混酿而成,无法在酒标上标注年份;还有一些无年份加强酒,如无年份波特(Port)和无年份雪莉酒(Sherry),也是由于陈年过程中混合了多个不同年份的基酒,无法在酒标标注其年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年份与葡萄酒的关系

葡萄酒是由葡萄酿造而成,只有好的酿酒葡萄才能酿造出品质上乘的葡萄酒。而葡萄作为一种农作物,其果实品质又与葡萄生长期和采收期的天气条件息息相关。即使是气候十分稳定的葡萄酒产区,也不可能每一年的天气都完全一样,不同年份的葡萄果实在产量、甜度、酸度和风味集中度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别。因此,即使是同一款酒,不同年份的酒之间也会有着一定差别。年份条件虽然不能说对葡萄酒品质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对葡萄酒的产量、品质和风格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年份并不能直接决定葡萄酒的品质,即使是在较弱的年份里,总有一些酒庄,或是葡萄园位置得天独厚,或是对葡萄园管理得当,能够免受天气灾害的影响;或是酿酒实力出众,能够使用高超的酿酒技术弱化葡萄品质上的缺陷,产出品质优秀的葡萄酒。而事实上,随着葡萄园管理技术和酿酒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酒庄和葡萄种植者已经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弱化天气灾害对葡萄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对于这类酒庄而言,年份对于葡萄酒影响更多的是风格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一年天气较为凉爽,则该年份葡萄酒风格则会偏向于优雅清新;如果这一年里干燥炎热的天气较多,那么产出的葡萄酒就可能有着极佳的浓郁度和饱满的酒体。

年份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因产区而异。对于一些天气多变的葡萄酒产区,例如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Burgundy),西班牙的里奥哈(Rioja)和下海湾地区(RiasBaixas),德国、新西兰和意大利北部等地,不同年份间天气条件差异很大,年份对葡萄酒的影响才会比较明显。而在一些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产区,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法国南部、西班牙中部、阿根廷和葡萄牙等地区,不同年份间葡萄酒的差异不会很大,年份对葡萄酒的影响也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