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和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葡萄酒跨越时间和空间,如今又将跨越语言的界限》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葡萄酒拥有巨大的能量,它已经跨越了时间、空间和人类不同口味的界限。如今,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权威组织(AGWA)正在为葡萄酒打破语言的界限做出努力。

对于中国人来说,西方所使用的品酒术语和描述风味的词语总是让人觉得难以捉摸。AGWA因此决定开发一款双语工具,使西方人使用的品酒词汇与中国人熟知的事物对等。比如,杨梅对应外国人所说的草莓味。描述酒体结构的词汇,如平衡也会有对应的中文词汇。

这种工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它针对的是经常饮用进口葡萄酒的中国人。据葡萄酒智情公司(WineIntelligence)的研究,该人群目前估计有3,800万。该工具可以帮助中国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进口葡萄酒背标上关于葡萄酒的描述,也有利于他们写出更准确的品酒笔记。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惊人的增长。收入增加和宽松的文化氛围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之一。2013年,中国人喝了18.6亿瓶葡萄酒。根据中国商业评论的报道,中国人往往喜欢红葡萄酒,占葡萄酒总消耗量的62%,而白葡萄酒占38%。根据Vinexpo的一项市场调查,2008年到2013年之间,中国的红葡萄酒消费就上升了1.75倍。在同一时期,意大利的红葡萄酒消费下降了5.8%;法国红葡萄酒消费下跌18%。

AGWA赞助的双语工具将于8月初开始通过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的办事处分发,供其在中国开展的葡萄酒教育中使用,并提供给欢迎中国游客的澳洲酒庄。相信不久其它语言的版本也会陆续开发出来。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葡萄酒瓶口那几毫升空间的江湖变迁


从记事开始,只要家里有客人,我作为男孩子,总有机会与客人共席进餐这不是被溺爱,而是当地的习俗,您已经猜到我是哪里人了。在这里不评论这个习俗,因为它正在被改变。

父亲很好客,自然少不了以酒待之,作为孩童的我,既然能够上席,也会被关照喝点水以外的什么,席间自己常常带着崇敬心情看着、听着,傻呵呵地参与到热闹的餐桌氛围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玻璃瓶里装的,像熟透的石榴籽一样颜色的,散发着像葡萄又像香蕉气味的,口感甜甜的又透着些酸味的红葡萄酒。

说印象深,不是因为喜欢这个味道,而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开瓶经历。这种酒瓶使用的是螺旋盖,经常因为无法正常拧断,大人们需要四处找工具开瓶。有一次,我想用开瓶来显示自己长大了要独立,却遭到虎口被划破的惨痛现实,看着血淋林的手,自然没有心情享用美餐真的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晕血,是不是那时落下的后遗症。

总之,可想而知,那个划烂过我手的家伙,在我脑子里的形象如何。

斗转星移,学业越来越重,越来越渴望独立的我,主动以各种理由逃避上席,酒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一直到远离家门上了大学。上大学期间,高中时的学习与升学压力荡然无存,一时间,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躁动的年龄,总是需要一些超乎常规的行为表达自己的存在喝酒、抽烟便在其列。法国留学回来的老师,用自己种植的专门酿酒的葡萄,在实验室里酿造出了真正的红葡萄酒,富有而友好的室友,搞来两瓶这种神秘的酒与大家分享,大家买来自己最喜欢的菜肴,捏着自己的水缸眼巴巴地等着开瓶。怎么打开?刚才还是吵吵闹闹等着喝酒的同学们,一霎那,变得鸦雀无声,颇具戏剧性;接下来是七嘴八舌,水果刀、筷子、改锥都用上了,总算是打开了,然而,那种酸酸的涩涩的口感,并没有因为我们膜拜的心情而获得好评。后来又补了一瓶柳林春,才安抚住了六颗躁动的心。

来到北京就业,偶然地参与了一个准葡萄酒圈的会议,喝到了当时颇为时尚的半干白葡萄酒,熟悉的葡萄味,似甜非甜又透出点酸味的口感,令人感到亲切。因为遭遇了在大学时开葡萄酒瓶的尴尬,看到带酒的人耍魔术一般娴熟地将葡萄酒瓶打开时,心无城府的我,流露出由衷的赞叹。我拿来这个曾经占据在葡萄酒瓶口的,软软的、带点橡皮气味的塞子把玩,这更是激发了那位带酒的先生打开了话题:葡萄酒要使用郁金香杯来品,这种口杯可不行!先看颜色,再闻香气,喝到嘴里不要着急,先在口里转动一下,就像漱口一样,仔细品鉴我当时好像是记住了,现在仔细想想,应该是因为后来学习了葡萄酒,而模模糊糊地回忆出来的这个过程。葡萄酒瓶要倒放,让葡萄酒接触橡木塞,可以泡出塞子里的单宁,改善酒的味道

葡萄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视野里,出现在生活中,憧憬着这种神秘的液体,自己竟然改学葡萄酿酒专业了。然而,葡萄酒带来的并不都是美好,一次参加同学的聚会,学习当地的习俗,自己专程跑到超市,购买了一瓶当地出产的1997年份的葡萄酒尽管货架上也有这个酒庄1999年份的葡萄酒,当时我坚信,酒越老风味会越好,也可能是因为97比99便宜半块钱吧。不幸的是,参加聚会打开这瓶酒时,被同学告知这瓶酒有木塞味不能喝了我仔细地闻着自己杯中的酒,湿报纸、受潮的书,这是自己最熟悉的能用来描述这种感觉的词汇了。我只好把这瓶酒搁在一边,挑选其他的酒瓶,找着自己喜欢的酒喝着、聊着,假装忘掉了刚才的霉变心情。也是在那时知道了导致这种不愉快气味的元凶叫三氯茴香醚(TCA),再后来通过学习也知道,其实TCA还有很多表亲,都会带来木塞味。

木塞味在酿酒人之间的交流中不断被提及,有时候就像是在讨论瘟疫。这是由于加工软木塞的材料在野外生长的过程中,可能吸附了人类使用的化学物质,或者在运输、存放过程中遭受污染,用这样的材料加工成塞子封堵酒瓶后,就会向葡萄酒释放异味,最终给消费者而带来不良的体验。这个概率有多大?2004年WineSpectator曾经组织2800多款葡萄酒通过品鉴鉴别木塞污染,发现7%的葡萄酒出现木塞味。发现葡萄酒出现木塞味不是最坏的事情,因为品鉴的人知道这瓶酒是被木塞污染了,不会责怪酿酒师;产生木塞味的物质,会遮盖葡萄酒的果味,试想:当这些物质的浓度遮盖了果味,但是尚不能被明显识别为烦人的木塞味时,消费者是不是会认为这款葡萄酒不够好呢?从逻辑上讲,这种事件的概率也不会少于前文提到的比率。

消费者对木塞味的排斥越来越强烈,逼迫葡萄酒生产商开始尝试酒瓶的其他封口方案,以降低葡萄酒被污染的风险。上个世纪末期酿酒师与软木塞污染葡萄酒的斗争,是不是由于葡萄酒在美国消费的放量增长?通常新的消费市场不仅会推动消费量的增长,也会促成行业的变革,因为他们对葡萄酒的认知没有先天的约束,就像是旧世界葡萄酒常常会遇到的马味/动物气味在澳大利亚市场中却鲜有共鸣。中国消费者是不是没有必要花着自己的钱,还要违心地恭维自己不喜欢的感觉呢?

也是在那个年代,澳大利亚Clarevalley的酿酒师们,对这种木塞味说不,他们集体决定不再使用软木塞,而改为螺旋盖。螺旋盖?那不就是扎破我手的那家伙吗?现在每次开启螺旋盖,总是要小心翼翼,时不时会浮现出手际血红一片的景象,在讲课示范时,不厌其烦地讲解,如何避免开启螺旋盖时手被划伤。仔细研究一下,螺旋盖用于葡萄酒瓶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这个年代,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关注。现今,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出产用于本土消费的葡萄酒,几乎全部使用螺旋盖。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尝试新方法,就如同400多年前尝试使用软木塞封堵葡萄酒瓶一样,如果墨守成规,或许葡萄酒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辉煌。世人瞩目的玛歌酒庄,在新世纪之初,就开始了不同类型封口材料对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在获取十几年的实验经验之后,曾经在2014年向世人展示其研究成果。伟大的酒庄之所以伟大,因为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软木塞垄断葡萄酒瓶口的江湖地位被动摇,高分子材料塞子也应运而生。人工材料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还可以呈现为多种色彩,有些使用彩色高分子材料塞子的葡萄酒甚至不使用胶帽,给葡萄酒瓶口多了一道风景线。然而,高分子塞的密封性一直是其短板,制约了它江湖地位的提升。

经历过螺旋盖、高分子塞的尝试,葡萄酒行业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新型塞子DIAM。同样使用天然软木材料加工而成,却与传统的软木塞加工技术不同,DIAM塞子加工时,将天然软木分割成细小的颗粒,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将软木中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分离掉,再将这些处理过的软木颗粒,使用天然植物胶粘合在一起,压制成长圆柱形塞子,同时添加专有的聚合微球体,使塞子具有很好的弹性。没有木塞味困扰的DIAM塞子获得了那些出产以果味见长的葡萄酒生厂商的青睐,在阿尔萨斯、勃艮第被迅速推广,中国的精品酒庄也开始尝试这一产品。

尽管遭受到了一些市场挑战,然而葡萄酒瓶口的江湖,400多年来,软木塞一直独步天下,即使在现今,仍然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包括DIAM塞子),绝对的霸主地位。

如何判断葡萄酒的醒酒时间?


对于许多葡萄酒而言,醒酒主要是在氧气的作用下让葡萄酒内大颗粒的分子裂解,变得更为活跃。这会让紧凑的单宁变得柔顺,让封闭的香气变得开放。简单来说,酒体厚重、单宁含量较高的葡萄酒经过醒酒之后往往香气和口感都会得到改善;此外,廉价酒在醒酒过程中通过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可以消除部分由于硫化物而产生的难闻味道,让酒变得更好喝。那醒酒时间如何判断呢?

醒酒时间如何判断?

对于大部分2-10年以内的红葡萄酒来说,醒酒时间一般介于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但是,不同类型的葡萄酒的醒酒时间实际上略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品种的葡萄酒的酒体与单宁有所不同。酒体轻盈、单宁含量较低的黑比诺(PinotNoir)或佳美(Gamy)通常不需要醒酒就已经口感柔顺,而酒体厚重的西拉(Syrah)则刚好相反。

一个比较简单判断醒酒时间的办法:在倒酒前保留大约四分之一酒液留在酒瓶中。狭窄的瓶口会有助于收束一酒的香气,这会凸显酒中最让人愉悦的果香,当你觉得醒酒器里绽放出的香气与瓶口你闻到的香气相近时,这款酒差不多醒好了。

醒酒后要尽快喝完吗?

笼统而言,充分醒酒后的红葡萄酒,在12小时内均可饮用,但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土耳其侍酒大师IsaBal提出,一款成熟的葡萄酒只需要很短的醒酒时间,大约15分钟的醒酒就已经足够,而这样的葡萄酒待在醒酒器里面超过1小时的时间就会开始失去香气。

而对于一款酒体厚重、单宁含量非常高、或是非常年轻的葡萄酒来说,由于醒酒时间往往超过一小时,这类型的葡萄酒通常能够曝光在氧气环境中更长的时间,不至于很快丧失风味。

也就是说,一款葡萄酒在醒酒后能够维持风味多长时间,实际上取决于该葡萄酒所需的醒酒时间。需要长时间醒酒的葡萄酒,在充分醒酒之后也能够维持风味更长的时间;而一款酒体轻盈、单宁含量较低的葡萄酒,则应该在短时间的醒酒后尽快喝完。

醒酒Tips

1.专业的醒酒器看上去更漂亮也更实用,不过如果家里没有的话,洁净的大玻璃壶或者其他玻璃容器都没问题,当然,器皿越透明,越轻便越好。为了防止氧化加速,接触酒的部分不能有金属。

2.如果你有三四个小时慢慢欣赏一瓶酒的时间,最好的醒酒器是你自己的酒杯。

3.年轻的顶级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一样需要醒酒,但要注意温度。

4.越是年轻,单宁越重的红葡萄酒,需要醒酒的时间越长。

了解葡萄酒开瓶时间﹑醒酒和换瓶 让你的酒更好喝


有没有试过,满心期待地买了一支葡萄酒匆忙回家,结果到开了瓶喝完第一口觉感觉缺少了些甚么?以下几点可能解决到你的问题,让你的葡萄酒更好喝!更满足!

一、开瓶的时间

开瓶后立即饮用:

不甜的白葡萄酒﹑富果味的白葡萄酒﹑清淡的红葡萄酒﹑起泡酒和香槟,这些葡萄酒在酒杯里就可以醒酒了。

饮用前一小时开瓶:

除了起泡酒之外,几乎所有的葡萄酒(不论是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都需要在饮用前一小时打开瓶塞,并维持酒的冰凉度即可。

饮用前三小时开瓶:

年轻的法国﹑智利﹑阿根廷红酒,以及部分结构扎实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酒。口感强烈﹑尤其是非常年轻的葡萄酒,可以在饮用前六小时开瓶,经过三小时后再倒入醒酒瓶。

二、为什么要让葡萄酒呼吸?

氧气是葡萄酒不可或缺的伴侣,也是它凶恶的敌人。在它的陪伴下,葡萄酒会不断变化﹑成长和变老。事实上,对葡萄酒来说,氧气可以加速它熟化。

酒和空气

葡萄酒也需要呼吸:瓶子里的酒可以透过软木塞接触到外面的氧气。当酒倒进杯子后,空气中的氧气就会让酒的香味像花儿般绽放,也可以还单宁慢慢软化。这样程度的醒酒对于清淡型的葡萄酒来说已经足够了。

老酒和空气

老酒在瓶子已经存放够长的时间,让香味和单宁发展成熟,太多的氧气反而会让脆弱的香气一下子就消散了。

葡萄酒和醒酒瓶

有时,葡萄酒需要和空气做更多的接触,才能让它醒过来﹑绽放香气,这时就需要使用醒酒瓶。醒过的葡萄酒集中度及层次感会变得更好,口感也会变得更加柔和。白葡萄酒和香槟也可以醒酒,而且比红葡萄酒对氧气更加敏感,所以在橡木桶中熟成﹑浓郁饱满的白葡萄酒(例如加州﹑勃艮第﹑隆河等地的优质白葡萄酒,以及少部分特殊香槟),只需在醒酒瓶中停留一小段时间。

三、醒酒或换瓶

醒酒是为了让葡萄酒充分接触空气,而换瓶是为了将老酒累积的沉淀物分离出来。年轻的酒需要醒酒,年份久远的酒才需要换瓶;两种情况都需要将酒从瓶子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四、替年轻的葡萄酒醒酒

为什么?

醒酒是为了释放酒的香气,这么做也可以让年轻红葡萄酒中一些不好闻的味道消失。

如何醒酒?

根据每款葡萄酒的气味与口感强度,在上桌前一至三个小时打开酒瓶,倒入醒酒瓶中。倒酒时我们可以学服务生倒薄荷茶一样,将手举高让酒从高处落下,这样可以让酒接触更多空气,或是旋转醒酒瓶让香气更加绽放。

用甚么样的醒酒瓶?

最好选用腹部宽大扁平的醒酒瓶,这样才有宽阔的空间和面积,让酒可以充分接触空气。

五、帮老酒换瓶

为什么?

经年累月下来,葡萄酒的单宁和色素分子转变为沉淀物,堆积在瓶子底部,而换瓶可以避免这些沉淀物掉进客人的杯子里。并没有规定甚么年份的酒一定要换瓶,但执行这项任务必须非常小心。

如何换瓶?

用餐前先将酒瓶竖直放置数小时,让沉淀物沉淀于瓶底。然后,选一个光线明亮的环境,仔细地把酒倒入酒壶中,当灰褐色的沉淀物开始出现在瓶口时就停止。换瓶后不需等待,请直接饮月,因为氧气很快就会破坏老酒的品质。

用甚么样的酒壶?

为了限制酒和空气接触,最好选择腹部窄﹑瓶口狭小﹑瓶盖紧密的酒壶当作换酒器。

葡萄酒品鉴七大语言 新手也能变高手


你也有听过葡萄酒专家或酒痴在品酒时说出来的一些独特词量吗?像,优雅、酸涩、多汁......等等,光听起来就很利害,就上我们一起弄懂常见的七大形容词,让你和行家沟通无疑。

1、复杂

葡萄酒除了有葡萄的味道之外,还包含了许多味道(木桶、动物、铁等原本不可能要葡萄身上出现的味道与香气),所以大家说它复杂。复杂是酿制后经过的时间,在木桶内熟成、混合数种葡萄酿制下的产物。简单来说,也就是酿制后经过一周到一年后、使用六种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比只使用二种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更容易呈现出复杂的风味。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日本人趋之若鹜的薄若莱新酒,味道就和复杂扯不上边,可说是完会相反。薄若莱新酒只用佳美葡萄酿制,不经过熟成阶段立刻出货,自然没有机会形成复杂的味道。薄若莱新酒的风味单纯,完全呈现出葡萄独有的风味和香气。正可谓是最适合葡萄酒之名,可大口畅饮的葡萄酒。

这样说来,好像懂复杂风味的葡萄酒比较像行家。事实上,复杂的葡萄酒的确比较适合老手。不过喜欢哪一种酒纯粹是个人喜好问题,而且不协调的复杂风味也只能造就出难喝的葡萄酒。高级酒中很多风味复杂的葡萄酒,但是必须强调,风味复杂等于高级葡萄酒是大错特错的想法。

2、轻盈-厚重

主要用形容红葡萄酒的口感(白葡萄酒则是以甜味与酸味的种类来表现)。

所谓的厚重就如同字意,指的不是喝道而是舌头感知的触感。酒入口时,酒液会稍微停留在舌头上的触感就用厚重来表现,像水一般一流而逝的就用轻盈来表现。前者又称酒体厚重,后者则称为酒体轻盈。

如果硬要口味的差异来,各种要素掺杂其中的厚重葡萄酒较为醇郁,相反地轻盈的葡萄酒可以说较为清新,果味明显。

3、涩味(单宁)

这也是常用形容红酒的词量。可说是红酒喜好的分水领,是很重要的要素。

涩味是由单宁的含量决定。酒液入口后如果齿龈一紧的感觉,就是单宁含量高的葡萄酒(事实上单宁和唾液结合的性质,所以物理上会有齿龈一紧的感觉)。涩味和难以入口也有关系,所以很多初学者并不适应这个味道。

顺带一提,单宁原本是葡萄籽内的成分。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咬到葡萄籽后,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在口中弥漫开来的经验呢?没错,那就是涩味。酿制红葡萄酒时使用连皮带籽的葡萄发酵,所以单宁会渗入葡萄酒液中(酿制白葡萄酒时则会去皮去籽,所以不会有涩味)。

此外单宁除了存在于葡萄籽中,也存在于木头中。木头?你想得没错,将葡萄酒放入木桶熟成的过程,也会增加单宁的含量。不喜欢涩味的人一旦听到店员说(这是经木桶熟成的葡萄酒),就会问问店员(那涩味会很强吗?)这样可以让人觉得你好像是很在行,又可以避免喝到自己不喜欢的葡萄酒。

另外,涩味强的葡萄酒,也可以大致和酒体厚重的葡萄酒画上等号。

4、果实味、多汁、果香

这三个字经常被混淆,其实各代表以下意思。果实味=多汁=葡萄原本的风味;果香=香气。

果实味丰富、多汁说明的是酒液入口后舌头的感受,而果味则是由葡萄酒杯中缓缓升起的香气扑鼻而来的香气。有的葡萄酒虽然有果味香,但口感却不多汁,反而像调味茶。

5、木桶香

表现木桶香气的形容方式有很多,如巧克力、咖啡、略焦的吐司、布丁焦糖部分等等,其实重点就在于芳香。很多人对于木桶有严重是的误解,在些强调:不是在木桶熟成=高级=好喝!

有一阵子因为某知名高级葡萄酒带有木桶香气,木桶香气=高级葡萄酒的印象因此在全球流传开来,酒庄纷纷开始让葡萄酒在木桶里熟成。如果真的是让葡萄酒在木桶里熟成也就罢了,为了加入木桶香气,有些酒庄甚至干脆在不锈钢桶内加入橡木片。

但是硬要加入木桶香气并不会让葡萄酒变得好喝。葡萄酒原本就是一种讲究绝妙均衡的饮料,常有葡萄酒因为突兀的木桶香而毁于一旦。满脸得意的要求店家(给我有强烈木桶香的酒),很难说不会拿到一瓶有强烈木桶香,但却一点都不好喝的葡萄酒。

反之,自认为不喜欢用木桶熟成的葡萄酒的人,也有可能是因为喝到橡木片硬加上木桶香的半调子葡萄酒,才会有这种感想。如果想喝到真正橡木香气的葡萄酒,建议找一家值得依赖的店,喝过真正用木桶经时间慢慢熟成的葡萄酒之后,再判断自己是否真的不喜欢木桶香。

6、酸味

白葡萄酒的酸味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乳酸和苹果酸。

基本上白葡萄酒内含苹果酸,不过特别是使用霞多丽品种酿制的葡萄酒,当酸味太过强烈时,为了让味道更显醇和,会进行第二次乳酸发酵,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

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葡萄,也会因为酸味是像优酪乳或苹果,而完全不同的风味。

7、优雅

优雅的风味或许正是似懂非懂的代表性词语。为什么难懂?这应该是因为优雅这个词一般用来表现做出的结果,而不是味道。不管用什么品种的葡萄酿制,一般用于生产者酿制出如同自己预期的高品质葡萄酒时。

所谓的优雅,指的是整体来说涩味、酸味、甜味等均衡整合为一的葡萄酒,所以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具体味道可以代表优雅的味道。当你听到优雅这个词时,就把它想成是酿制很成功的高品质葡萄酒就好了。

葡萄酒存放的时间越长会越好喝吗?


很多人都知道白酒越放时间长会越好喝,但是对于如果葡萄酒也是一样吗?葡萄酒放久了会变质吗?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学会判断一款酒是否变质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看葡萄酒是否有被氧化。

葡萄酒也会像金属一样,在氧气过多时易被氧化。如果您闻到像醋一样非常刺鼻的气味,口感也由新鲜变得干涩偏苦,那么你就可以判断这款酒已经被氧化了。如果你不理解我说的醋味,可以尝试倒一杯酒在室温下放2天,闻闻看那股味道,就是葡萄酒醋味。

2.检查葡萄酒是否有令人不愉悦的瓶塞味。

如果您闻到一股湿蘑菇味、发霉湿纸板味,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这瓶酒受到了橡木塞污染了。然后品尝一下,如果嘴巴里的味道像仓库堆满了纸皮的味道,而且有强烈的干涩干喉的感觉,那就可以确定变质了。

3.闻葡萄酒是否具有硫化物味。

如果一款葡萄酒中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它会散发出火柴棍、下水道排气或臭鸡蛋的味道。葡萄酒中的硫化物味可能是贮藏不当或在装瓶过程中,添加了过多的二氧化硫而造成的。硫化物的气息通常开瓶半小时后散去,如果开瓶一段时间后还是臭,那就是变质了。

4.辨别葡萄酒是否具有煮熟的味道。

如果一款葡萄酒贮藏在温暖或炎热的环境下,如阁楼、汽车行李箱或火炉旁等,此酒就会发展出煮熟的味道。带有煮熟味的葡萄酒倒出来后,酒色呈褐色,闻起来有焦糖味、锅炉水味,喝进去也感觉不新鲜,没有活力。

那么,葡萄酒有没有保质期这个说法?

葡萄酒的保质期与其他普通产品的保质期一样,是指葡萄酒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一般的食品如果变质,往往会发生腐败等现象,进入人体内还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品,要想达到发霉这种状态是比较难的。因此中文背标上看到的保质期,大部分进口商都按照原规定的最长期限写,也就是10年。

保质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概念,曾经外国葡萄酒进口到中国,要履行任何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均要标出其保质期信息的规定。因此,其背标也会标上保质期。

怎么知道这个酒可以放到啥时候呢?

一款酒并不是能无限制的储存,每一款酒都有它的适饮期。

葡萄成熟后,经过采摘、榨汁、生产加工、橡木桶成熟等一系列酿酒流程后,葡萄酒会得到酿酒师所赋予的提升。然后装瓶,这时葡萄酒会进入休眠期,它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储藏环境。经过陈年后,葡萄酒的品质会得到二次提升。经过陈年后进入成熟期的葡萄酒,其优秀的品质会持续释放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

世界上90%的葡萄酒的适饮期都在1至2内,只有4%左右的优质葡萄酒才具有5至10年的陈年潜力,而只有剩下的1%的顶级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陈年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葡萄酒(包括红葡萄酒)都会在特定时间内达到品质顶峰,之后再慢慢进入品质衰落期。每个人因为喜欢的风格不同,有的人喜欢正值壮年时期的葡萄酒口感,有的人就喜欢喝三五十年老酒的孱弱,因此大家对最佳适饮期的理解并不一样。

但不论怎么说,酒都是农产品的一类,不是老祖宗,所以并不是放得越久越好。

美国葡萄酒和法国葡萄酒的差异


就葡萄酒而言,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就是法国葡萄酒,因为它是最早流入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几个世纪以来,法国葡萄酒都是葡萄酒世界的领军者。但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世界产酒国的崛起,法国的大国地位正慢慢被撼动。那么,美国葡萄酒与法国葡萄酒的差异究竟在哪呢?下面小编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法国虽然不是葡萄酒的诞生地,但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它始终是葡萄酒世界里的中坚力量,每年生产的葡萄酒总量在70亿瓶左右,常年和意大利角逐葡萄酒产量世界第一的宝座。法国是葡萄酒质量控制制度的先驱,欧洲和其他国家的葡萄酒质量控制制度多多少少都是从法国葡萄酒质量控制制度演变而来的。

一、葡萄酒的命名方式不同

除了阿尔萨斯(Alsace)地区,法国各产区出产的葡萄酒都是以产地命名的,如波尔多(Bordeaux)或勃艮第(Burgundy)。而美国葡萄酒是以其酿酒葡萄品种的名字命名的,如霞多丽(Chardonnay)或梅洛(Merlot)。而且,新世界的葡萄酒较多地以单一葡萄品种酿制。

二、葡萄生长环境不同

许多法国葡萄酒产自于凉爽或气候温和的地区,如波尔多、勃艮第、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和香槟(champagne)产区。法国葡萄酒由于多产自气候凉爽的地区,因此普遍酒体较轻、酒精含量较低,而酸度要高于美国产自温暖气候条件下的葡萄酒。美国则几乎没有气候这样凉爽的地区。但比起酒体饱满,酸度又高的美国葡萄酒,法国葡萄酒更易与食物搭配,能碰撞出更多更精妙的美味。

三、葡萄酒的酿造方式不同

法国属于旧世界产酒国,所产葡萄酒果味浓郁;而美国属于新世界产酒国,所产葡萄酒酒味相对重,口感活泼。法国遵循经典传统的葡萄酒文化,其葡萄酒极其推崇风土特色。风土(以土地为基础)强调的是葡萄酒的地理来源、产区特有的味道以及酿酒师技巧等。法国葡萄酒更能反映出其产地的特性,换句话说就是更能体现出其葡萄所生长的土地的特点。而美国葡萄酒则偏向于表现葡萄本身的特性,因此对葡萄本身的品质要求极高。

另外,法国的葡萄酒主要是以小作坊的方式生产,产量少,并且很多酒庄都严格依据传统方法酿制葡萄酒,世世代代致力于酿造品质一致的葡萄酒。而美国葡萄酒一般是工厂化生产,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技术,其葡萄酒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各酒庄酿造葡萄酒的弹性空间很大,葡萄酒品种较多样化。

法国酿酒师们为抵制全球葡萄酒行业的品种推广趋势,始终坚持风土划分原则,不愿适应新潮流。不过,法国复杂繁琐的村庄、产区、地名名称永远让人难以记住、分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很多法国葡萄酒的新消费群拒之门外。而美国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的强国,因其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与澳洲、南非、智利截然不同的葡萄酒文化。近年来,美国葡萄酒越来越受市场推崇,相信其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葡萄酒和红酒的关系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

一般按酒的颜色深浅、含糖量多少、含不含二氧化碳及采用的酿造方法来分类,国外也有采用以产地、原料名称来分类的。葡萄酒(REVERDI):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的规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精度一般在8.5到16.2之间;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资料显示,红酒(RedWine)是葡萄酒的通称,并不一定特指红葡萄酒。红酒有许多分类方式。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红酒的成分相当复杂,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果汁,占80%以上,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10%至30%,剩余的物质超过1000种,比较重要的有300多种。红酒其他重要的成分有酒酸,果性,矿物质和单宁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不高,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质优味美的红酒,是因为它们能呈现一种组织结构的平衡,使人在味觉上有无穷的享受。

红葡萄酒并不是年份越老就越好。红酒上面的年份是指用当年的葡萄所酿造的。大部分(99%)的葡萄酒不具有陈年能力,最佳饮用期视不同的酒而不同,一般在2--10年之间。只有少部分特别好的葡萄酒才具有陈年能力。一些法国意大利的顶级红酒的陈年能力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波尔多顶级酒庄的不少葡萄酒即使保存超过1个世纪,仍然可以适宜饮用。葡萄酒适合陈年需要单宁(即单宁酸),而赤霞珠(葡萄品种)因地理因素和其特性,是众多葡萄品种中最适宜陈年的。

充分时间醒酒:葡萄酒礼仪知多少


谈到礼仪,脑海里浮现出西方人复杂的喝酒程序,醒酒器、杯子、餐食,甚至环境,葡萄酒的礼仪渗透到喝葡萄酒的每个环节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饮用葡萄酒,但是如何掌握正确的饮用礼仪却还未普及。这里介绍下葡萄酒的基本礼仪,让你可以优雅地喝酒。

※先看菜单再看酒单

葡萄酒作为西方人的佐餐饮品,很多时候都出现在餐桌上,餐配酒成为了选择葡萄酒的重点,遵循西方人的习惯是先点菜,再点酒。选择一款葡萄酒的前提是阅读酒标,确认酒的产区、年份、品种,从而确定是否与选择的菜品相匹配。

※充分时间醒酒

与喝白酒、啤酒不同,喝葡萄酒需要醒一段时间,这是喝葡萄酒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将打开的葡萄酒放在宽敞的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让葡萄酒与空气充分接触。这样可以有效去除酒中的酸、涩感。喝葡萄酒切勿心急,一般而言,静置半小时便是最佳饮用时间,而年份越久远的葡萄酒则需要越长的时间。但注意掌握分寸,不能过久,否则会氧化过度,再喝则无味。

※酒占到酒杯1/3处

大致说来,红酒杯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波尔多酒杯、勃根地酒杯和全用途酒杯。虽然酒杯的选择并不影响酒的质感,不过对于饮酒的主观感受而言,使用设计高雅的酒杯能更增饮酒风情。酒杯的大小宜适中,约为十盎司的容量,不管杯子大小,每次斟酒的数量应控制在杯子容积的1/4-1/3水平,不宜超过1/3,这样可以方便地旋转酒杯欣赏酒香。起泡酒倒酒时,量则需要稍微多一些,但也不宜超过杯中容积的2/3。

※斟酒顺序有玄机

无论从配餐的角度还是尊重客人的角度,葡萄酒的斟酒程序是非常讲究的,一般原则是酒质较轻的葡萄酒先上,酒质较重的葡萄酒后上;干葡萄酒先上,甜葡萄酒后上;酒龄较短的葡萄酒先于酒龄长的葡萄酒;如果不想更换葡萄酒的品种,那么就应该变化葡萄酒的年份;同一品种的酒,按不同的年份划分先后敬酒的次序;先上普通酒,最高级酒在餐末敬上;在更换酒的品种时,一定要换用另一个杯具。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