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好酒既有赖于葡萄酒本身的品质,亦有赖于饮者的品质。好酒并没有一个精准的概念,美酒与酒客之间的关系与情侣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套用“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也可以将葡萄酒的好坏标准归纳为“酒客嘴里出美酒”,每个人的味蕾喜好并非一模一样,也许有人喜欢赤霞珠的浓厚,亦有人喜欢梅洛的柔顺。

酒的价值有一种矛盾,在打开瓶子的时候它失去了价值,但也得到了价值,或者说它失去了标价,得到了饮用价值,但这种价值却又与懂不懂酒、懂不懂这瓶酒的饮者无关。罗兰巴特说:“女人在脱光衣服的刹那间被剥夺了性感。”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打开一瓶贵价酒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战栗,至少我会。当杯中酒色香味俱佳,我亦会有一种快感,而如果名不符实、对不起它的价格的时候,我会感觉厌恶。

名牌酒与买得起它的人之间有一种可悲的差距,名牌酒努力营造一种品位,而常常却是被不会品味的人喝了。很多名牌酒其实不堪品味,却又被人奉之于品位。

常见人写文章发出一些论调,“葡萄酒属于精英阶层”,“上好的葡萄酒天生就是富有而且具有较高艺术品位阶层人士的专享品”等等。某位流行钢琴家最近一年爱上了葡萄酒,据说一下子买进了大量的收藏,在葡萄酒杂志上对于记者法国名庄酒仍然算是葡萄酒呢、还是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的提问如此回答:“好的葡萄酒就像艺术,一定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音乐是艺术,那么钢琴家就是上流社会的服务生。

“好酒就像好女人,常常都让俗物给糟蹋了!”有网友做了这样的评论。

在多数西方语言中艺术一词最初的含义是技艺、机巧的意思,葡萄酒可以是一种艺术,即一种技巧的结果,并非需要特殊感受力的产物,亦非特殊身份才配得上喝。有时候对一款酒做出评价之后,有人会说你喝酒的层次和我们不一样,所以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感受。我定会反驳:“有谁听过这样的说法:这道菜你要大学毕业才吃得明白,那道菜你要考了博士才吃得懂。”饮食之道,适口为珍,品味也。

当然,饮食自古是具有阶级性的,葡萄酒亦然,但是,买不买得起、喝不喝得起只关乎经济能力,或与品位相关,决与品味无关。今天还有人深具饮食的优越感,奇了怪了。如此态度,失其真味,品位之缺也。

葡萄酒的品味只有味蕾最清楚,而葡萄酒的品位只有价格最明了。同样是饮用葡萄酒,品味是一种享受,而品位也许夹杂着更多的是奢侈。真正的品酒不是夸夸其谈说其价格,而是去享受它给你带来的视觉、嗅觉与味觉地“快感”。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葡萄酒需静静地品味


品味葡萄酒是一个“静”中取味的过程,身体和心情的放松会激活舌尖的味蕾。很多时候,品酒是一项探寻活动,需要用心仔细感受,静静地回想,细细地品味,更需要放下心头的繁杂琐事,一心一意面对一杯葡萄酒液,才能不辜负酒杯中所呈现的美妙滋味。如果心浮气躁,傲慢粗鲁,或许喝了再多次的美酒,也只能喝出酸涩的味道,在这一点上,很类似于中国的茶文化。品酒不光可以感化一个人的心境,更能培养一个人仔细敏锐的感觉。探寻葡萄酒就如同探寻大自然,更象探寻一个美丽奇妙的世外桃源,需要眼力和味觉,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需要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如果我们从未接触过一种味道,那么即使葡萄酒表现的多么狂放,我们也很难对它进行准确的定位;如果没有宁静淡泊的心态,就无法过滤心头的繁杂琐事,端起酒杯看到的只是一种带着颜色的液体,喝到嘴里的酒也难免被心情污染,那又怎么能客观描述一杯酒的好坏。在闲暇之夜,举起一杯葡萄酒独坐一隅,品着美酒,望着窗外,让葡萄酒成为心中细腻柔情的“静夜思”,感受这种寂静所带来的惬意,这又是多么令人愉悦的时刻。

品味葡萄酒的三种感触


一般我们在品酒的时候会用到三种器官,眼睛,鼻子,也舌头,也就是先看,再闻,然后品。


1、视觉


评价一款进口葡萄酒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注视它,从倒酒时就已经开始;在侍好酒以后,品尝者应该手持杯脚以45度角、合适的距离下进行观察;而后在摇动酒杯观察酒液在杯壁上流动(酒柱)的状态。理想环境是在良好的光线下,对着白色平面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酒的清澈度、色泽和强烈程度已经可以初步的体现出酒的特质。


2、嗅觉


嗅觉的运用在品尝中非常重要,它对香气的捕捉分析比味觉还要多。
在酒倒入杯中静止下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初次闻香,然后是摇杯再次闻香(结合视觉).
好的品尝者在进行了视觉和嗅觉对酒的认识以后,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酒的特征质量。


3、味觉


为了证实视觉和嗅觉、也为了得到全面的感觉,我们还需要用舌头和口腔来体味葡萄酒。
品尝时要喝入适量的酒,最好布满整个口腔,用舌头对酒进行充分的搅动来体味酒的结构和香气;中间通过鼻子的吸气可使酒的特征更加明显。
最后将酒吐出或喝下,再体味一下后味的长短。从酒入口腔到喝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12秒左右。


口腔里的动作


葡萄酒喝入口中后,舌头以缓慢的动作搅动,让葡萄酒液充分的与舌头、上颚、下颚、脸颊内侧以及舌根的位置接触。
葡萄酒经过舌头咀嚼后,吞下一、两小口,然后吸入一些空气到口中,使葡萄酒的芳香度更加强烈。(吸气时,口的形状类似发英文字母F,吸力和缓,不可过猛,以免呛到喉咙。)
当葡萄酒在口腔内的各个味觉感应区发生作用,此时应专注地去体会并且记录葡萄酒的结构(酒精、酸、单宁等)以及真实的味道。


葡萄酒在口中的留置时间


根据喝入口中葡萄酒的量与质而定。专家们建议,葡萄酒留置口中的时间约15-20秒钟。如果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时间过久,那么葡萄酒会逐渐被唾液稀释。

了解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及生活品位内容


我国酒文化是十分深厚并且源远流长的,而葡萄酒文化也是如此,在很久以前我国就有葡萄酒的出现了,那么,你们有趣深入了解过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及生活品位内容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详细的了解一番吧。

中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早在我国文化典著《诗经》中,就有葡萄酒的记载。我国葡萄酒开始进入批量生产是在清朝后期。

1892年,由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投资300万两白银,在山东烟台建立起张裕葡萄酒公司。这是我国最早的葡萄酒厂。解放初期,我国的葡萄酒厂不足10个。建国以后的30年,葡萄酒生产企业发展到40个。改革开放以来,葡萄酒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1995年底,企业数为80多个。

如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三季度末,我国葡萄酒企业数量超过500家,规划以上企业118家,葡萄酒产业的原料基础建设、产品结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些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的高档产品,其口感质量令人惊叹,得到了许多国外专家的赞誉,屡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这足以说明我国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在中国,有着传统观念的人对它不屑,认为它不是酒;一些追求时尚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奢侈品,喝葡萄酒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有一些讲究品位和情调的人认为它是一种文化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在世界范围内是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酒精饮料。

葡萄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酒类,其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了,并且的文化发展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在现如今也是大力的支持葡萄酒文化的发展,总之,大家看看上面的内容就会大概的比较明白的了。

如何高雅的品位威士忌


除了专业的红酒爱好者,相信普通人对酒没有那么了解的,当在外面喝到威士忌时可能会发愁,要怎样喝威士忌才正确呢?如何让自己显得不会那么不专业?让我们来看一下该怎样正确的品尝威士忌。

1. 酒杯

酒杯的形状会对品酒的体验有所影响。威士忌专用酒杯名为“Snifter”,杯型有点像葡萄酒杯,但杯梗较短,杯肚较大,杯口较窄。这种形状有利于充分摇杯,并将香气集中在杯口。威士忌蒸馏厂或餐厅通常会提供正确的酒杯。而如果是在家喝威士忌,没有专用酒杯的话,可以暂时用葡萄酒杯代替。

2. 闻香

与品鉴葡萄酒不同的是,在嗅闻威士忌的香气时,不必将鼻子伸进杯口,原因是威士忌酒精度高,将鼻子伸进杯口会吸入挥发的酒精,给人造成瞬间的眩晕感。正确的做法是,轻轻摇杯,然后在杯口上方嗅闻。摇杯后,观察威士忌酒液沿着杯壁流下的速度。流速越慢的威士忌越粘稠。再观察酒液的颜色,是浅金色,还是深棕色。这是反映威士忌酒龄的一个指标,颜色越深的威士忌有可能酒龄越大。

在嗅闻时,不用刻意去找香气。另外,人的嗅觉器官具有记忆功能,更容易发现自身熟悉的香气。因此,如果与一群人一起品鉴威士忌,不要怕和他人闻出的香气不同,也不要受他人干扰,更不要怕多次嗅闻,要知道每次嗅闻威士忌都可能有不同的体验。

3. 品尝

在品尝时,可以先饮一小口,将舌头卷成“O”形,然后向口中吸一口气。接着让威士忌在口腔中翻滚,用口腔中不同的部位感受它,这个动作有点像漱口。初学者在这个环节或许会感到恶心,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宜威士忌的强劲口感。不要怕,多尝试几次,看看除酒精外,我们还能体验到什么。接着就可以将酒液咽下或吐掉,感受威士忌带来的余味。

4. 掺水

或许曾有人说过,喝威士忌时不要掺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原因是,威士忌中掺入一点水,能够将酒液中的香气打开,增加风味层次。不妨尝试将威士忌掺水后,重新进行品鉴。需要注意的是,掺水的量要适当,不过,如果一款威士忌品质够好,即使水掺多了也不会破坏其风味。

5. 注意事项

品鉴威士忌时,记得放慢速度;在多次喝同一款威士忌,或者尝试不同的酒款时,记得需要喝点水;不要怕记录下自己的真实体验;不要让周围的人过度影响你的品酒体验。

葡萄酒与葡萄


葡萄酒离不开葡萄,葡萄的品质决定了葡萄酒的好坏,要想了解葡萄酒,那就先要了解葡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葡萄在植物学属于灌木的一种,其平均寿命大概是六十年,生命期依照各品种和地区气候及人工照料因素而有所差异。通常一株新的葡萄栽种后第三年才开始收成用來釀酒。前十年為幼年期,根还不是很深,所釀造出來的红酒在口感上通常帶有清新、清淡和新鮮的果香和花香;此種的葡萄酒大多在裝瓶以后一、二年便必须开瓶饮用,以便充份享受其清新和新鮮的风味,沒有太大瓶內陈釀bottleaging的价值。接下來的三十年則是成年期,葡萄逐渐进入全盛成熟的量产期,又因根部渐渐深入地下为葡萄带来丰富的矿物质,此时的葡萄不论在色泽或甜度上都十分充足,因此所釀造出的葡萄酒便开始展现出该品种特有性格与芳香。

葡萄的寿命在开始迈入第四十年之后,便开始進入衰老期,葡萄活力开始逐渐衰退产量递减,但也因為产量減少,所出的葡萄不论在色泽或口感上都更加浓郁。更因葡萄扎根已深,随着品种不同,根系已深入地下十至二十米。強大的根系因此更能充份地吸取矿物质,因而可釀造出该产地地质特有的葡萄酒风味;法文中以terroir这个字诠释了产地特有的品质、气候與葡萄酒特性。葡萄酒带有所谓土质芳香terreux(法文)形容葡萄酒含有地质丰裕特有的气味,而这种葡萄酒有很高的陈酿价值。陈酿后的葡萄酒酒香成熟优雅,风味香醇。有些产区酒农特別在标签上注明老葡萄Viellevigne,背后标签则注明产于上百年的葡萄,这种标志方法,在法律上並沒有规范。

各个酿酒国家基本上都有不相同的葡萄种植法规酿酒法则,例如葡萄的种植密度喝葡萄酒的产量,每公顷葡萄田內都有一定限制;又如在法國若非久旱不雨,葡萄田在葡萄生长期是不准灌溉的、美國可以灌溉、西班牙不准糖份的添加Chaptalisation等。葡萄每年大概在六月二十日左右开花(因产区不同而不同),大概在这之后的一百天便是葡萄收成日。一般在採收之前有很多的葡萄汁检测工作,以便推算将来葡萄的成熟度等,這是酿酒师工作的开端-检测葡萄的成熟度。到了收成期最怕下雨,因為葡萄成熟採收之前吸收大量水份,就如同在葡萄汁加了大量的水;波尔多Bordeaux在1992和1999年的收成期碰巧是在雨中进行,使这些年份的葡萄酒在色香味上都失色不少。有些著名的酒厂甚至有小型直升机,在收成期间让直升机在葡萄田上空做低空停滯盘旋,目的在于吹干附著在葡萄上的露水,並把採收的时间安排在下午,即葡萄经过日晒后进行,以把葡萄以外不相干的水份減低到最少的程度。

侍酒师用心品味葡萄酒人生,传播红酒知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种神奇而浪漫的饮料,它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起发展,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传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就是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葡萄酒。古往今来,关于葡萄酒的描绘不尽其数,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图:国外侍酒师

随着中国葡萄酒消费的日益增长,以及进口葡萄酒的强势进入,加之葡萄酒文化的渗透,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喝葡萄酒,而开始想更多的了解葡萄酒以及品酒的知识。侍酒师,就是专门来品尝葡萄酒的。不仅要具备专业酒水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懂得设计葡萄酒配菜、具有葡萄酒的鉴赏能力、有深厚的葡萄酒品评基础、熟悉酒品采购要求以及善于对酒窖进行管理。侍酒师要有基本的美学修养,有敏感的时尚感知,有高尚的品位,才能有好的鉴赏力,才能真的懂酒。一个合格的侍酒师的成长期至少要四五年,修炼成硕士品酒师还要差不多五年。

图:中国侍酒师

侍酒师是一门黄金职业。侍酒师教育包括评判葡萄酒,如何倒酒、侍酒和如何贮藏葡萄酒,以及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品酒技巧、藏酒、葡萄酒投资策略、菜单设计和葡萄酒、烈酒和啤酒的地区分析。可以看到,侍酒师培训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且还会兼顾服务和管理方面。

侍酒师品酒过程不外乎四个动作:看、闻、尝、吐。先把酒倒入杯中,倾斜45度,观看酒的颜色和外观;然后晃杯,再把鼻子探入杯中,短促地吸气闻味;之后就是啜一口,鼓起腮帮子让那一小口酒在口腔中打转,与味蕾充分接触,最后,再把口里的酒吐掉。

图:国外侍酒师

目前中国侍酒师比较紧缺,有很大的空洞需要补满。会喝葡萄酒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总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让所有的葡萄酒爱好者为之痴迷,为此也就衍生出一大批葡萄酒从业人员,他们沉迷于葡萄酒文化之中,用心品味自己的葡萄酒人生,他们也是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者,让葡萄酒文化繁衍不息,源远流长!

葡萄酒的“大年”与“小年”


什么是葡萄酒的“大年”与“小年”?

众所周知,葡萄酒的“年”是指酿酒葡萄收获的年份,即具体时间。那么“大年”与“小年”分别指的是某一年酿酒葡萄收获的品质的好坏。“大年”的酿酒葡萄品质高,相应的葡萄酒的品质也较为出色;“小年”的酿酒葡萄品质较低,葡萄酒的品质也相对会逊色不少。

影响葡萄酒年份“大”与“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量

葡萄生长末期的降雨量会让葡萄的含水量上升,进而稀释其葡萄酒的风味。

2.雾

葡萄花苞期的雾水会影响葡萄的坐果率。

3.空气湿度

葡萄生长初期的潮湿气候会影响到年轻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葡萄产量。

女性与葡萄酒的关系


甲骨文中没有“酒”字,酒的表述为“酉”,不从水。因出土地点的不同,酉字象形也稍有不同,时代大约都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末。对于酒的发明,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战国策·魏二》的记载是:“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从这个记载上看,酒是帝女令仪狄制作的,时间是夏初。关于仪狄,有人认定是男性,也有人说是女性,著名历史学家端木蕻良先生认为仪狄为女性,并说像仪狄这样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丈夫应是多数的”。命仪狄作酒的帝女一般被认为是天帝之女,或舜帝之女,《山海经图赞》中说她是“天帝之女,蓬发虎颜”。古代酿酒的人,最初可能也大都是女性,这可能与当时男女社会分工有关,所以古代将最高的祭祀用酒称作“女酒”。《周礼·天官》记载有:“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这里“女酒”是掌管造酒业的女人,“奚”是奴隶。在中国女性从有酒开始可能就是酒的消费者,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头条消息是在辽西发现了五千年前受祭的神灵,那是一座女神庙,当时的祭坛是献给她的。从传说看在古代中国酒与女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所周知,古希腊神话里的酒神是狄奥尼索斯(dionysus),罗马帝国时期的酒神是巴库斯(bacchus)。在中国的文化里更具有代表性意义并被广泛提及的是酒仙而不是酒神,如果要考证中国的酒神合适的候选者是屈原《楚辞》中的山鬼,尽管对山鬼的性别有所争论,但有相当的学者都认为是女性,“被薜荔兮带女萝”,其形象和巴库斯还有几分相像之处。汉代是中国酒和酒文化发展的重要时代。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并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汉代对酒实行专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御史大夫桑弘羊建议“榷酒酤”,但只实行了十七年,后改专卖为征税,每升税四钱。东汉时,因所属统治区缩小,又常遭水旱之灾,所以一再禁止私人卖酒,造成价格太高,民多不便。对汉代女性饮酒的记载主要还是上层的贵族女性,汉代女文学家班婕妤多才多艺,曾被汉成帝宠幸,后皇帝移情赵飞燕和赵合德,她自做赋曰:“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看看左右两边一张张和悦面孔,只好举起精美的酒杯借酒消愁。

葡萄酒与蒸馏酒的区别


蒸馏酒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

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

蒸馏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转化为糖的淀粉等物质。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梁、稻米、麦类马铃薯等。糖和淀粉经酵母发酵后产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点(78.5℃)和水的沸点(100℃)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质。

按制酒原材料的不同,大约分为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中国白酒(Spirits)。白兰地不仅仅局限于用葡萄做,还可以用其他水果酿造。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总体说来,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与白葡萄酒类似,只是在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共同进行。具体流程为先去梗,压榨果粒,再榨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红葡萄酒。

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以酿造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类。

葡萄酒与中国


中国的酿造历史悠久,并且还是一个产酒大国,但是对于葡萄酒,却没有太高的地位,中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无从考证,但作为酒的一种,也是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葡萄多为自然界生长的野生葡萄,但《诗经七月》中的葡萄一和多种栽培作物并列在一起,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栽培葡萄了。

葡萄酒在中国并不是主要的酒类品种,葡萄酒主要集中在西域吐鲁番地区。可能汉民族觉得葡萄原料的生产带有季节性,而且远不如谷物原料方便,所以并没有大面积的进行推广。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虽然曾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内地的葡萄酒,一直是断断续续维持着。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例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吐鲁番出土文书》(现代根据出土文书汇编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从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是较大的。

中国传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主要有两种,一为自然发酵法,葡萄无需酒曲也可以自然发酵成酒。元代诗人:翠虬天桥飞不去,颔下明珠脱寒露。垒垒千斛昼夜春,列瓮满浸秋泉红。数霄酝月清光转,浓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即是说的这种自然发酵法。另一种是加曲法,其实这种方法有点画蛇添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某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的原理,还把葡萄酒酿造技术记载在史料中。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葡萄酒的品位与品味》内容,更多精彩访问葡萄酒与红酒的区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