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是酒吗专题。这篇关于《装腔必备的“矿物味”是品酒玄学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葡萄酒爱好者、酒评家常常喜欢使用矿物味来描述一款葡萄酒,那么,所谓的矿物味究竟描述的是什么味道?它的来源真的是土壤中的矿物质吗?

如何定义矿物味?

葡萄酒中的矿物味,实际上包含十分广泛,包括燧石味、鹅卵石、粉笔、燃放鞭炮之后的味道、焦油味等,都可能被统一描述为矿物味。

如果要将矿物味进行归类,则可以将葡萄酒中排除水果香气、香草和香料味之外的气味和味道归为矿物味。矿物味可以用来形容葡萄酒的香气和入口后的味道。

这些葡萄酒矿物味突出

想要一尝葡萄酒中的矿物味,可以挑选以下几种典型的葡萄酒,它们一般都拥有迷人的矿物质香味:

除了上述类型的葡萄酒之外,白中白香槟(BlancdeBlancs)、部分勃艮第的黑比诺(PinotNoir)葡萄酒也都会含有一定的矿物味道。

矿物味并不来自土壤?

人们常常会将葡萄酒的矿物味归功于葡萄园的土壤和地质特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研究能够明确地指出,葡萄藤和根系能够吸收哪些土壤里的特殊矿物成分,并将其输送到葡萄果实之中,并最终进入我们杯中的葡萄酒里去。

美国惠特曼学院的地质学教授KevinPogue也认为,葡萄酒中的矿物味不可能来自葡萄园的土壤。他同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葡萄酒中的某一种物质是矿物味的确切来源。

矿物味是如何形成的?

葡萄酒的矿物味普遍认为是基因作用、酯类物质、微量矿物元素、酸度和酒精度综合影响之下的产物。

而根据西班牙葡萄酒研究所ExcellIbrica和巴塞罗那葡萄酒学校联合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描述为矿物的味道来自葡萄藤自身代谢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也有可能是酵母发酵过程或者是酿酒或者陈年的过程中采用特别的技术而产生的味道。

也就是说,矿物味可能是酿酒师运用现代酿酒技术所人为产生的一种味道。因此,许多人相信矿物味三个字归根结底,也许只是一个营销技巧,葡萄酒生产商、经销商、品酒师对矿物味的频繁运用,实际上在有意无意地为一款葡萄酒增添了商业价值。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认为风土对矿物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上述常见的富含矿物味的葡萄酒类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含有矿物味的葡萄酒普遍来自凉爽气候产区的高酸度白葡萄,以及偏向于忠实呈现风土特征的红葡萄酒等。

此外,那些特别讨好我们的味蕾、带有明显的矿物味的好酒,大多来自遵循传统酿酒方式、不依靠现代技术或者酿酒技巧的酒庄,这一点也证明了矿物味并不全是人为技术的产物。

尽管矿物味在许多爱好者眼中是葡萄酒不可或缺的特性之一,但也有部分人对其并不感冒。归根结底,矿物味的存在与否并不是一款葡萄酒品质高低的唯一判断标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矿物味过于执着。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含有矿物质味是好葡萄酒的标配?


一次,我和一位西班牙庄主聊天,从酒一直聊到矿泉水。

他说不太喜欢卖得很火的XX山泉,而比较喜欢喝某昆仑山(此非广告),因为能尝出矿物质的味道

听他这样一说,酒哥特意买回来试了一下,不明觉厉啊。

矿物质味,其实在很多葡萄酒中会出现,而很多品酒师会告诉你,含有矿物质味的葡萄酒品质会比较高。真的吗?为什么呢?

含有矿物质味的葡萄酒,更好一点?

先抛开矿物质味这个问题来说,高端与廉价葡萄酒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廉价酒,为了适应大众口感,但囿于成本的限制,不管是走甜美路线,还是浓重的橡木桶路线,风格最后仍导向平庸;好葡萄酒不惜成本提升品质,遵循风土原则,精工细酿,口感上会更具有辨识度。

而很多人,是愿意为了更具辨识度这个理由去买单的。

矿物质味就是极具辨识度的口感类型葡萄酒中含有矿物质风味,能使葡萄酒本身风格更加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矿物质用来形容葡萄酒由来已久。但是,含有矿物质味的酒,真的就更好更贵一点?

你不如这样理解:很多贵价葡萄酒,特别是勃艮第高端葡萄酒中,会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味,所以矿物质味作为一种有辨识度的味道,会让人自然联想到高级。至于是不是真的品质很高,就见仁见智了。

矿物质味,更像一个高级品酒词,但不能作为判断品质高低的标准。

矿物质这个词,人人都在用,句句话都有

夏布利生产商FabienMoreau说:矿物质这个词,人人都在用,句句话都有。

可以说,人们对矿物质味的概念并不明确,对于这个词,在行业内尚且没有任何共识的情况下,它的使用频率却越来越高

如果非要用口感来描述,矿物质算是干与甜的交汇点,但你很难定义矿物质味道。

深究这个词,大多形容具有板岩、燧石或湿石头风味的酒,还有软石、燃放鞭炮之后的味道、焦油等。不同的人对矿物味的表述略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这种迷人香味的探索,某些味道可能会勾起一些人特殊的回忆

我发现,很多业内专家在形容一款不太具有果香、香料味或药草植物香的葡萄酒时,最常用到的就是矿物质一词。

那些专家能不能喝得出精准的矿物质味,很难说。但是如果一款酒缺乏足够的酸度,是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矿物质的!酸度,是矿物质风味的重要特点之一;但反过来,高酸的酒并不一定都有矿物质味。

如果你遇到一位喜欢矿物质味丰富的客人,您应该明白了,他可能在寻找一款高酸度、但果香与橡木味不太浓重的葡萄酒。

装腔必备的十大品葡萄酒用语 你都会用吗?


语言对于理解一件事物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浩瀚无涯的葡萄酒世界,你是否觉得束手无策?不如从以下十个关键词入手,学会了它们,你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葡萄酒专家!

1.酒体|Body

简单来说,酒体就是酒在口中的重量或厚度。如果你喝过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你就会知道,前者的口感比较厚重,而后者则比较轻盈,这种区别与重酒体和轻酒体葡萄酒之间的区别非常类似。

想要清晰地体验不同酒体葡萄酒尝起来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很简单,只需分别购买一瓶重酒体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以及一瓶酒体较为轻盈的黑比诺(PinotNoir),然后对比品尝,仔细体会两者在舌头上的重量区别。

2.单宁|Tannin

单宁可不是葡萄酒的独特产物,如果你喝过浓茶,你就已经尝过单宁的滋味。单宁会让葡萄酒在口中尝起来有干涉的感受,有时候甚至带一点点苦。单宁被称作葡萄酒的灵魂,它可以为葡萄酒建立骨架,使酒体结构稳定、坚实丰满,还能增强葡萄酒的复杂性和陈年能力。

单宁强劲的葡萄酒有以下品种:内比奥罗(Nebbiolo,例如意大利的巴罗洛葡萄酒)、赤霞珠、西拉(Syrah)。而单宁柔和的品种则有以下几种:黑比诺、美乐(Merlot)、歌海娜(Grenache)、佳美(Gamay)、仙粉黛(Zinfandel)。

3.酸度|Acidity

葡萄酒的酸度非常好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下让人分泌大量口水的柠檬酸味。高酸度的葡萄酒风味清新,让人喝了还想再喝。不过,如果酸度过高,则会让葡萄酒显得太过尖涩。

除了影响口感之外,酸度也可以让葡萄酒拥有更好的陈年能力。

高酸度的葡萄酒有以下代表:雷司令(Riesling)、绿维特利纳(GrnerVeltliner)、夏布利(Chablis)、长相思(SauvignonBlanc)、内比奥罗、巴贝拉(Barbera)、佳美以及仙粉黛。

4.酒精|Alcohol

葡萄酒是酒精饮料,因此酒精度的高低自然非常重要。酒精会影响葡萄酒口感的粘稠度以及酒体。此外,酒精还可以平衡单宁和甜度。不过,酒精度过高的葡萄酒也会使果味被掩盖,让葡萄酒丧失风味。

5.平衡|Balance

葡萄酒的平衡,指的就是葡萄酒中各种感官刺激的和谐,包括酒精、单宁、酸度等等。想象一杯太甜的果汁或是太烈的鸡尾酒,它们都是平衡度不佳的饮料的代表。葡萄酒的平衡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只有亲自品尝,才能判断上述几个感官感受中哪一个太过突出,破坏了平衡。

6.甜型vs干型|SweetvsDry

在葡萄酒的语言里,甜的反义词是干。干型葡萄酒与甜型葡萄酒的区别,可以用黑咖啡与加糖加奶的咖啡之间的区别来做类比。注意,甜型葡萄酒的甜并不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甜,而是指葡萄酒的残留糖分。

值得注意的是,残留糖分非常低的干型葡萄酒尝起来也可能会有甜味,这是因为酒中可能有成熟的水果风味。例如,新世界的干红葡萄酒(黑比诺、赤霞珠、西拉等)往往拥有浓郁的成熟果香,因此尝起来比较甜。

7.橡木味|Oaky

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年时,橡木桶会增强葡萄酒的风味,这种情况类似于烤肉时烟熏对肉香的增强作用。葡萄酒的橡木味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橡木桶而有所不同,不过大部分经过橡木桶陈年的葡萄酒都会拥有香草、烟熏、坚果、肉桂等等香气。

加州纳帕谷的赤霞珠红葡萄酒以橡木味突出而闻名,是体验橡木味的好选择。不过,注意不要挑选太过廉价的酒款,毕竟廉价酒很可能无法承受橡木桶陈年的高昂成本。

8.土壤气息|Earthy

顾名思义,葡萄酒的土壤气息指的就是清新的土壤味道。适当的土壤气息可以极大增强葡萄酒的复杂度。例如,意大利的经典基安蒂(ChiantiClassico)就是一种完美融合了土壤气息与水果风味的葡萄酒。

9.结构|Structure

葡萄酒的结构,取决于酸度、涩度、甜度、酒精度这四个维度的和谐与否。葡萄酒的结构决定了酒的质地和口感,缺乏结构的葡萄酒就像一张2D图画,无法像3D图像那样展现轮廓和深度。

10.余味|Finish

想要搞清楚余味的概念,大家可以分别品尝一块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后者的浓缩风味会在你吞下之后长时间停留在你的味蕾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余味悠长。

刚入门的葡萄酒爱好者往往更注重葡萄酒的闻香和口味,许多葡萄酒味道很好,但是吞下之后就很快消散不见了。而高品质的葡萄酒,则会延长你的享受,悠长的余味让你更完整地体验葡萄酒的美妙。

学会以上10个葡萄酒基础词汇,可以有效地加强你对葡萄酒的理解,让你轻松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葡萄酒风格,同时也让你更了解葡萄酒的品质高低。

为何尝葡萄酒时会有矿物味?


品酒用词多,偏偏其中有很多形容字眼十分抽象,行外人听起来通常有两大反应:一是佩服、好奇或备受启发,否则可能是不知就里,浑然毫不明白我们的语言。最经典例子是矿物味(Mineral或Minerality),描述酒有矿物味,并不代表酒中所含的矿物质特别多,指的只是品尝酒的感觉。虽然有个别葡萄农和酿酒师强调庄园土壤对葡萄矿物含量很重要,可是矿物味不尽来自土壤矿物质,因为现时尚未有任何科学分析证明泥土味道可彰显在酒味中;迄今,这些所谓「矿物味」是来自风土还是酿酒技术所致仍没有定论,只能说这些味道只是庄园所在风土再集合人为因素而酿造出来的特色风格。

矿物味道如何,即使在业界内仍有不小争论,但一般都是指酒中有类似咸味、海水气息、湿水石头、压碎石头、枪火、火石、烟燻、石灰质感、蚝壳、刚熄灭火柴和碘酒等,且可以闻和喝得出来。大部分与矿物味有较多联系的酒都是白酒,例如德国摩泽尔(Mosel)雷司令(Riesling)、法国香槟(Champagne)、布尔冈(Bourgogne)夏布莱(Chablis)、罗亚河谷区(LoireValley)的Sancerre、PouillyFume等。我个人观察所得,一般常被形容为有矿物味的酒都是酒体偏轻盈,酸度较高,味道线条均呈精细纤幼。要留意的是,粉红酒和红酒都有机会散发矿物味气息,只是被引用的密度远不及白酒,而且有矿物味并不代表与高质划上等号。近年有业内人士认为「矿物味」一词被过分滥用,更有个别酒评人士对此反感。

另一常被用作形容葡萄酒的就是「纯正度」,即是英语的Purity。所谓「纯正」,业内根本也没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单看字面,意思就等同纯粹、不含杂质,将之引申到描写酒味,理应是指酒的味道很符合酒标所示的。近年业界中人流行使用「纯正」二字于两个范畴,第一是表示酒的果味与列明的年份、葡萄品种和产区酿酒传统风味吻合,例如形容美国纳帕谷(NapaValley)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很有黑加仑子、黑莓果酱和黑李子等纯正果香味道。有些人说酒很纯正的另一意思,是表示酒的味道干净,是正常葡萄酒的味道,没有怪味或酒的果味被木桶过分掩盖。还有一批人的「纯正」说法就是酒庄奉行永续性(Sustainable)、有机(Organic)或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耕作及酿酒法,不使用合成农药和喷剂,并把人为干预减到最低,务求顾客喝到最纯正天然的葡萄酒。想要叙述一瓶葡萄酒很「纯正」或具备很好的「纯正度」时,最好清楚说明是如何纯正。

近年「矿物」和「纯正」两词经常被用作形容葡萄酒,但流行还流行,还是先了解两词意思才使用,避免人云亦云

假如坊间有人说酒的颜色深浅是酒的纯正度,那就大错特错,因为酒的深浅色乃来自葡萄品种、葡萄皮厚薄、颜色萃取法和年份等因素,完全不是纯正度的指标。

葡萄酒品鉴是科学还是玄学?


确实是所有的葡萄酒品鉴师都没有办法用舌头分析出各种物质的含量,我想只有仪器可以。同一种酒若干品酒师品尝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个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不足以说明葡萄酒品鉴不是科学。

科学是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引自百度百科)我觉得科学是以一个严谨的态度去证明一些观点,累积的知识最后形成一个体系。而玄学指风水之类的学说,现在在网络上常指一些似是而非的学说。

很多人喜欢称HI-FI为玄学,因为看不懂一些所谓大神的毒文。虽然葡萄酒大师没法通过舌头知道100ml酒里面有多少酒精多少糖,但是我想还不应该归为玄学。通过一定的训练后的人类的基本还是可以判断这杯酒是甜的还是干的,甜或干的程度大约是多少。就像你知道多数成熟的苹果应该是有甜味的。

至于是很甜的苹果,还是很酸的苹果,这个可以通过设定些等级来评定,没人会要求你说出苹果里面含多少糖,从而证明苹果是甜的还是酸的。我觉得这就是WSET系统品酒法的意义所在,给予品鉴一个基本的系统理论化的基础。不然每家餐厅都该去请化学系毕业生,而不是找侍酒师。

那么葡萄酒品鉴是科学么?我想应该算作科学,因为现在已经是成体系有科学研究和理论作为依据的活动。

这个是WSET高级的系统品酒表格英文版

这个是这个表格的简化中文版。你可以看到甜度,并不是要求个等说出物质的含量,但是依然给出了6个等级。通过这6个等级,可以判断从白酒,香槟,桃红酒到红酒的具体含糖量。而这些味觉标准是通过人类味蕾可感知的五种味道而建立的:酸,甜,苦,咸,鲜。葡萄酒鉴赏主要用到酸甜苦三种味觉。味蕾感受酒中不同离子的含量,传递信号告诉大脑是何种味道。虽然人类无法感知到具体到个位数的物质含量,却可以分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含量程度。这种程度对于日常酒类销售,交流和教学已经足够了。比如你去买苹果,你会问这个苹果甜么?而不是问这个苹果含糖多少g。

系统品酒也是给予一个标准来衡量一瓶酒。比如这个苹果有点甜,比较甜,甜,很甜,甜到忧伤。客人也可以通过这些简单明了的标准,选择自己喜欢的酒。我觉得这样的评鉴过程,既简单也科学。经验丰富的侍酒师也可以从中推断出葡萄生长的环境,所依据的是酿酒专业和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比如多数过橡木桶的霞多丽会有香草和黄油的味道。

而法国卢瓦尔河谷的白葡萄酒会有淡淡的打火石矿物味。我举的例子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顶级的葡萄酒大师依然已经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像农业大学,法国和澳洲的很多名校都开设这样的专业,系统传授葡萄酒酿造和种植理论。一个合格的大师还需要了解种植和酿造学的相关理论才能更好的分析一瓶酒。

可能很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的人,对这个庞大的产业产生了误解。也可能一些滥竽充数的品酒师用似是而非的态度破坏了这个行业的严谨性。我觉得科学严谨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葡萄酒必备知识 品酒就该这样开始


在喝过不少葡萄酒、读过一些书、文章与参加过品酒会餐酒会后,我相信你对葡萄酒已有某程度的认识。有些人在对葡萄酒产生兴趣后,决定深入了解葡萄酒,于是积极的参加品酒会与阅读葡萄酒书籍。有些人在其他考量下,决定购买酒品时听从专业酒商建议,然后专心在营造喝葡萄酒时的气氛。

有些人则发现,他们其实并不喜欢喝葡萄酒,不过有了这些葡萄酒知识,与客户或朋友聊天时多了个话题,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些都是学习葡萄酒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收获。

没有经过专业的葡萄酒知识培训,很多人在学习葡萄酒过程中,学到的葡萄酒知识很可能是片段的,没有整体的概念,所以在选购葡萄酒或在餐厅点选葡萄酒时,只会挑选以前喝过的葡萄酒,一但酒单上没有那些酒时会不知所措。

其实除了在酒商工作的员工与在餐饮业工作的人,会因为工作要求而需要深入了解葡萄酒外,不少葡萄酒收藏家也因为兴趣而花上许多心血研究葡萄酒。然而绝大部份葡萄酒消费者只想寻找适合自己口味而且价格合理的酒,然后在外出用餐时或在家饮用,并无意成为葡萄酒业者或是所谓的葡萄酒收藏家,所以不会对一堆奇奇怪怪的外文感兴趣。

葡萄酒消费者该必备什么样的葡萄酒知识?

种类与品种

我认为可以从认识葡萄酒的种类开始: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跟起泡酒(若要更深入一点,则可加入添加烈酒的葡萄酒如雪利酒、波特酒等)。

学习白葡萄酒可以从葡萄品种下手,如霞多丽(Chardonnay),长相思(SauvignonBlanc),白诗南(CheninBlanc),雷司令(Riesling)等;红葡萄酒可以从不同葡萄品种-如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美乐(Merlot),黑皮诺(PinotNoir),西拉(Syrah)下手;桃红葡萄酒,选择比较变多了;至于起泡酒的部份,除了了解各种不同类别与不同产区起泡酒外,生产者的评价也很重要。

葡萄酒产区

有了基本概念后,下一阶段所要了解的是各葡萄酒产区的简单资料。

例如说,红葡萄酒可以从法国波尔多开始研究起,然后是勃艮第酒和隆河,之后是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州与澳洲酒等;白葡萄酒则可以从法国卢瓦河、法国阿尔萨斯和法国勃艮第白葡萄酒开始喝起,然后是德国白葡萄酒、加州与澳洲。

这样有系统的学习与品尝,不但会对主要葡萄酒产区有印象,过程中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若能同时牢记各地区葡萄酒的好坏年份的话,在购买葡萄酒上或餐厅点选葡萄酒时当然就更轻而易举。

若想更深入了解葡萄酒,就要花上非常多的时间研读葡萄酒的资料,所要研读的资料也会比较繁琐。比方说整个波尔多区里面有很多小产区,例如左岸的梅多克-圣达使提芬(St.Estephe),圣朱利安(StJulien),玛歌(Margaux),波雅克(Paulliac)与右岸的圣爱美浓(St-Emilion)和美侯(Pomerol)以及格拉夫(Grave)区与贵腐产区Barsac/Sauternes等,除了要熟记各产区的名字外,产区的特色和法令规定、酿酒风格和气候土壤与主要酒厂名字和评价等也都要了解。不过我认为这些资料除了专业葡萄酒从业人员与葡萄酒收藏家外,一般葡萄酒消费者在买酒时并不会用到所有的资料。

目前看到很多酒商所举办的品酒会,大多是以介绍自家代理的酒品为主,目的是让客户喝到后喜欢的话可以马上购买,所以品酒会上所提供的资料大多是简单的酒庄与酒品介绍。除非参加品酒会上的人对于葡萄酒都已经有某程度的了解,否则在叙述酒厂酿酒方式与酿酒理念时很难解释的很清楚。

选购葡萄酒时应有的常识:

1、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品质不同,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是越老越好,所以购买酒时,要分买来近日内喝的,或是陈年以后喝的。

2、葡萄酒需要一个适合的保存空间,长期放在室温下葡萄酒会变质的很快。

3、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喜欢的葡萄酒风格,所以买酒时,最好挑选自己喝过,适合自己口感,而且价格也还算合理的品项,所谓酒评家的高分酒并不见得合你的胃口。

4、坏掉的酒有特别的香气与口感,跟陈年过久导致酒的果香与口感变的不均衡是不同的。前者可以要求酒商退费,后者则要自认倒楣。不过如果是因为酒商保存不佳,买到的酒品质有问题时则另当别论。

5、葡萄酒的价格在某些情形下是可以被炒作的,而且一瓶酒的价格往往会因为时空背景的改变与有无业界有力人士背书而高涨或掉落。(例如说酒品被选为WineSpectator杂志的年度Top10,或是Parker给与酒品极高的评分)

6、好酒的价格通常不会太便宜,但并不会找不到便宜的,用心去找常会有惊喜出现。

你知道品酒的奥妙吗?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大家对健康的关注,适量饮酒,饮绿色、有机、质量有保证的酒,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曾经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情景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不少人已经由开怀畅饮、豪情喝酒升华到一种识酒、懂酒、品酒的层次,逐渐形成适量饮酒、只饮好酒的时尚。

泱泱中国,白酒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厚重深远。白酒以其独特风格、绚丽多彩的闻香、立体多层次的口感、融洽协调的精神元素、品质核心文化的导向力等,散发出诱人的无穷魅力,得到国内外人们的关注和尊重。也因为不同的酿造工艺、不同的存储方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香型、不同的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因而细细品酒,那简直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

品酒,分专业与非专业两种。专业评酒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产品的标准,结合感官特点进行评判,找出优缺点,分出等级,使之达到感观要求和产品标准的统一。

如今,各种各样的百姓品酒会以及各类酒类会馆,不管是啤酒、红酒还是白酒品评,都在积极引导酒类市场理性消费,促进酒类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帮助品牌酒与消费者良性对接,增加消费者识别力和对酒知识的了解。所以,转变饮酒方式,适量饮酒、只饮好酒,必将成为人们饮酒趋势!

就如喝咖啡不只是提神和享受,它宣传的是精神和文化。优雅的环境,温馨的气氛,朦胧的情调,纯香的吸入,柔滑的味道(加奶),泡沫对唇部轻拂的撩人心痒,舌后根那股儿羞涩的余苦,飘溢出一阵阵田园风情的炊烟味,甜蜜、温馨,讲究的是情调,感受的是浪漫过程,享受的是憧憬。

品茶,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特别是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国都极具影响力。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只闻花香,轻吸一口,齿间清香,微微的淡涩、青苦把舌锁住,使舌下满口生津,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感由心而生。悠闲自得,清雅淡然,恬静而自然,心有多高思想就有多远;闲庭信步,闭目小憩,心旷神怡地放心飞扬,享受的是品位。曾有诗句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蕴含的就是这样的优雅和闲适。

品酒如品茶,只怀风月,不识经道,就如耕牛饮渠。不知其然即一醉方休。一般的品酒是不需要具备大师的专业,只要你有兴趣和爱好,犹如欣赏一幅画、享受一首音乐,有对美术的审美和音乐的欣赏,就能感觉到好坏。以一种生平知己三五人,品酒看花,随意游钓以为乐的兴趣和雅兴、用一种山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心情追随自然定能胸怀舒坦、人生豁达!因此,品酒是喝、饮、尝的升华,有着品酒如品人,酒品是人品的美妙。

品是是视觉、味觉、嗅觉的交合过程,虽然业余品评形式上与专业评酒方法大体相同,即一看、二闻、三品尝、四鉴定,但由于工艺的神秘、勾兑的神奇、储存的奇妙、资源的稀缺形成风格迥异,使品酒的层次上升为尊重、理解、欣赏、享受的境界。所以,好酒靠评,是做出来;好酒靠品,是需要理解。观色是欣赏,闻香是陶醉,品尝是享受,鉴定是尊重。

品酒,就好似温存前要调情一番,目的是为了效果更撩人、尽兴,享受更彻底。,当你手中举杯闭目吸气时,酒中的幽雅舒适、清新自然,扑鼻而来,惹得口中生香、心境悠然。酒在舌尖上的柔顺、细腻,圆润、协调、涓涓渗透,触及心灵,如同接吻,耳根发热,暖流入心,沁人心脾。回味之间,余香袅绕。如此的美妙,刻骨铭心绝无仅有!

资深品酒师是如何炼成的


品酒师的形象往往出现于奢华的聚会、高级酒店,或者气派的酒庄。各种宣传中,品酒师似乎都是衣着考究、彬彬有礼,举止优雅的典型,用标准的手势握着酒杯,沉醉又专注的深深一品,杯中之物一切秘密都了然于胸。资深品酒师是如何炼成的呢?下面小编跟大家来分享资深品酒师的升级过程。

无论如何,好的葡萄酒品酒师都必须有一手艳惊四座的技术:盲品。一杯没有任何说明的葡萄酒,抿一小口,能够知道酒的产地、年份,品牌以及各种特征。这得需要一个好鼻子,一个好舌头,还得靠天分,如武侠中的高手,年轻时就必然骨骼奇绝,若是一个郭靖,大概没有什么师傅能如洪七公般创造奇迹。

品酒的本事没有个几年之功是万万不行的。最起码,低档酒、中档酒、高档酒都要尝过,有比较才能辨别好坏。周宏业说品酒师得从低档酒品起,若是开始就接触高档酒,那就如同一出生就穿丝帛锦衣,从此之后就忍受不了棉麻布,也就不能体会棉麻布也有其惹人喜爱的种种好处。

爱酒之人都是想喝好酒的,尤其是深刻明白好酒妙处的品酒师们。所以做品酒师是个烧钱的工作。酒的等级不断进阶,单价从几十、几百到上千上万,痴迷者最后倾家荡产的大有人在。在这方面周宏业是理智的,平日里只喝性价比最高的酒,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要对各种酒的品质和行情了如指掌才行。当然,一个获得业界认可的品酒师是不缺少喝好酒的机会的。常有热爱酒文化的富豪以及酒商请周宏业去品尝一些或稀有,或昂贵的酒,以为酒估价,或者对未来市场营销做出预判。

再牛的剑客也得从背剑谱学起。要成为顶尖的品酒师除了天赋,还得靠后天的修炼熟记各种酒的前世今生、来历、品性。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与敏锐的味觉、嗅觉相互佐证。比如一瓶产自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是不可能尝出波尔多红酒因地质而具有的那种特别味道的,有时候眼睛、鼻子和舌头会欺骗你,但知识不会。有些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味道,即便品酒师要加以渲染,也会根据产地做出判断,绝不会张冠李戴。如果说从重庆美女身上闻到火锅味是正常的,但要闻到煎饼卷大葱的味道,心里就要画个问号,细品慎言才行。周宏业说起葡萄酒文化如数家珍:什么地方产什么样的酒,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当地的地质、风土人情如何他说,自己平时爱看相关方面的书,同时也有机会到国外去参观学习,如此积累下来,就会越来越爱上美酒背后的文化,对酒本身品质的追求就没有那么执着了。

一些富裕阶层在尽尝各种贵、奇的美酒之后,也开始注重文化的体验。这时候,品酒师就担当起文化导师的角色,引领喝酒的人从味觉、嗅觉的感官享受,迈向更高的精神享受。此种情况下,品酒师经常面临两难境地:主人家提供的酒虽然价值不菲,但有时候味道和内涵并不与之价格相匹配。此时要不要说真话成为一个难题。说真话坏了东道主的心情,说假话一是违背原则,二是坏了口碑。周宏业说,品酒师一般都极具个性,尤其是本身身价就不菲的品酒师,更不怕得罪人,经常令东道主颜面无光。不过这正是品酒师的可爱之处。

国内品酒师在业界的认可度因为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常常是靠在小圈子内口口相传。除了技惊四座的酒的识别能力,也讲究门第。一个师从国际大师的品酒师自然能获得业界更多的青睐。另外,品酒师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也需要有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多品酒师都为杂志撰稿,或者在酒类的展会上做评委、嘉宾,这是树立个人品牌的有效途径。

品酒师可不代表是酒鬼,酒量也不一定很大,但在酒入喉前后的每个细节都有戏如发丝的专注体验。以葡萄酒为例:醒酒是最基础的一步。在品酒师眼里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醒多久,在什么样的温度下醒酒要有精确的把握,否则很容易暴殄天物。醒酒之后就观察,从酒的颜色和色泽判断这瓶酒是否成熟,是不是有杂质。接下来就是闻。这要结合葡萄酒专业知识,了解当地的土质以及各种特别的味道。最后,就是尝。喝大半口红酒,在口内停留十几秒,深呼吸让空气与酒充分接触,感受其酸、涩、甜等口感。

品酒师也许并不神秘,但对爱酒之人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每日有美酒作伴,不亦快哉?

白酒分五味 到底是哪五味呢?


人们常说白酒有五味,可是也许在你的味蕾里只有一种口味,那么它所具有的五味到底是哪五味呢?

酸味

白酒中的酸可分为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挥发酸有甲、乙、丙、丁、戊、已酸等,其分子量越大口味越浓,分子量越小,刺激性越强。在蒸馏时通过挥发、汽带作用而进入酒内,构成酒的后味的重要物质。

甜味

白酒中的甜味有人认为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它们都含有甜味基团和助甜基团,如丙三醇、2、3-丁二醇、丁四醇(赤癣醇)、戊五醇(阿拉伯醇)、己六醇等,随着羟基(-OH)数目的增加,甜味也相应增加,规律是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丁四醇(赤癣醇)戊五醇(阿拉伯醇)己六醇,这些多元醇不但具有甜味而且是粘稠体,能给酒带来丰满的醇厚感,使白酒味绵甜醇滑。

苦味

酒中的苦味,有人认为形成的物质主要量过量的高级醇,过量的琥珀酸,少量的单宁,较多的酚类和糖醛所引起的。

另外异丁醇、正丙醇、酪醇和生物碱等物质都呈现苦味。苦味对感觉是不愉快的,但少量的苦味,能增加陈味和增长厚味。重要的是勾兑中要掌握好它与其他味感的比例关系,使其协调愉快。

辣味

白酒中的辣味可能主要来自醛类。如甲醛、乙醛、丁醛、戊醛、己醛、糠醛、甘油醛、缩醛等,另外高级醇也具有刺激性的辛辣味,它们强烈刺激神经,使之产生辛辣感。

涩味

涩味本不能成为味觉,它是某些物质刺激舌头的粘膜而产生收敛感的一种反应,酒中的涩味,多是由酸、甜、苦味三者不均衡,失去了合理的比例关系所造成的,涩味一般都与苦味相伴而出现涩苦。

白酒中的涩味主要来自酚类、呋喃化台物,其他有些氨基酸、吡嗪、高级醇也呈现涩味,过量的乳酸、乳酸乙酯、高级醇、单宁等物质均会产生涩味。

葡萄酒中的矿物元素


葡萄酒中许多矿物元素都是葡萄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然而,葡萄酒最后所含有的矿物质种类,以及各类矿物质的含量多少,取决于葡萄园自身的特点以及酿酒师采取怎样的生产方式。

对于葡萄果实来说,所含有的元素除了所有生物都不能缺少的碳(Carbon)、氢(Hydrogen)、氧(Oxygen)元素外,还主要包括钾(Potassium)、氮(Nitrogen)、磷(Phosphorus)、硫(Sulfur)、镁(Magnesium)、钙(Calcium)这六种元素,它们在葡萄汁中的含量一般共为200至2,000mg/L。而硼(Boron)、锰(Manganese)和铁(Iron)这三种元素的含量约为20至50mg/L。此外,铜(Copper)、锌(Zinc)和钼(Molybdenum)这三种元素加起来的含量甚至低于5mg/L。

也有分析显示,葡萄酒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钠(Sodium)、氯(Chlorine)、铷(Rubidium)、硅(Silicon)、钴(Cobalt)、铅(Lead)和砷(Arsenic)等。其中的每一种元素都有待探究的具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葡萄酒中钾元素与钠元素的含量比率较高,所以有人认为葡萄酒对于心脏不太好的病人来说是不错的饮料。传统观点认为葡萄酒是铁元素的重要来源,但葡萄酒中的铁元素含量实际较低。

葡萄酒中的矿物元素浓度差异较大,有百万分之几的,也百亿分之几的。土壤成分虽然会受到施肥与昆虫活动的影响,但葡萄酒中的矿物元素浓度体现出的很有可能就是土壤中的元素比率。此外,葡萄酒中的矿物成分数据可以通过现代手段,如原子吸收光谱测试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scopy)和质谱分析法(MassSpectrometry)等高科技手段得到。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近期有研究显示,葡萄酒元素的构成图谱可能不受年份、葡萄品种或酿酒技术的影响,只由出身的特定葡萄园决定。虽然葡萄园的物质图谱中最多可由25种元素构成,但只用6种元素就可以区别出任何两座不同的葡萄园。所以,这项技术对于葡萄酒的防伪来说有着非常实用的检测作用。

“苦”味的葡萄酒能喝吗?


在汉语中,苦与涩经常会连在一起使用,来形容茶叶、中药等食物的口感。不过,在葡萄酒品尝中,苦与涩所包含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苦,对应的英文是bitter;涩,对应的却是astringent。前者是指由于劣质的单宁、过度的压榨等因素导致最终酿成的葡萄酒口感不平衡,并产生一种令人不悦的味道;而后者是指单宁在口腔中所产生的收敛感觉。单宁,能够让你的口腔变成一片干涩的荒漠。每一款红葡萄酒都会产生涩感,但苦味却不一定在每瓶中都会出现。

苦味产生的原因

苦味,一般不会出现在品酒笔记中,少量的苦味并不算是一种缺陷。如果饮用一款葡萄酒时口中出现了苦味,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酿造过程中,卫生处理不当或不足。

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酿酒设备的不断更新,这一类问题引起的苦味目前已经很少出现了。

2、酒中含有太多的单宁,而且这些单宁很可能是来自葡萄梗或葡萄籽中的劣质单宁。

这类情况一般会在价格低廉的酒中存在,可能是由于酿酒设备不足,导致葡萄籽破碎,劣质的单宁溶入酒液之中;也可能是生产商为了达到一定的产量,压榨过度引起的。

3、经过过度浸渍,来自橡木桶发酵及其浸渍过程中的优质单宁过多。

4、氧化过度。

氧化,是指葡萄酒接触到过多的空气。如果一瓶酒打开后没有喝完,那么它就会发生氧化。氧化后,葡萄酒的颜色、香气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葡萄酒整体表现不平衡。

这既有可能是由于酸度过高,也有可能是单宁含量过高,而引起的苦味。一般来说,酸度过低会使葡萄酒品尝起来太过肥腻,而酸度过高则可能会产生苦味,尤其是那些对酸和苦比较敏感的人。

葡萄酒里的“黄油味”是从哪里来的?


或许葡萄酒中的黄油味会让你觉得很意外,但不可否认的是,黄油味是一种颇为常见的葡萄酒风味,因为它源自于一道应用十分广泛的酿造工艺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简称MLF)。

1.苹果酸-乳酸发酵是什么?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指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苹果酸(MalicAcid)转化成乳酸(LacticAcid)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在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因而也被称为二次发酵(SecondaryFermentation)。

2.苹果酸-乳酸发酵对葡萄酒有什么影响?

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后,葡萄酒中原本尖锐刺激的苹果酸会转化为柔和的乳酸,酸度也随之下降,所以其口感会变得更为圆润柔顺。来自冷凉气候产区的葡萄酒一般酸度偏高,经过MLF后可以达到更好的平衡。此外,苹果酸-乳酸发酵还会赋予葡萄酒诸如黄油和奶油等别样风味,有助于提升葡萄酒的复杂度,不过与此同时,葡萄酒本身的果味也会被削弱。

再者,苹果酸-乳酸发酵对维持葡萄酒的稳定性也大有帮助。如果没有经过这道工序,葡萄酒装瓶后可能会自发启动不受控制的苹果酸-乳酸发酵,导致酒液浑浊,甚至还会形成沉淀,并产生类似泡菜的气味。而装瓶前在人为把控下完成MLF,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3.哪些葡萄酒会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

几乎所有红葡萄酒,尤其是酒体中等至饱满的红葡萄酒,都会借助苹果酸-乳酸发酵来增加复杂度和提升口感,白葡萄酒则相对较少采用这项工艺。通常来说,强调品种香气的芳香型白葡萄酒,例如酒体轻盈、口感脆爽的雷司令(Riesling),以及以果味为主导的轻酒体红葡萄酒就需要避免苹果酸-乳酸发酵,因为经过MLF后,这类葡萄酒就会丧失其清爽的高酸度及新鲜充沛的果香,变得乏味无趣、毫无特色。

在白葡萄酒中,最常与苹果酸-乳酸发酵联系在一起的或许要数霞多丽(Chardonnay)了。美国加州(California)出产的霞多丽葡萄酒就曾因其浓重的黄油味而备受排斥。不过今时今日,很多生厂商在酿造霞多丽白葡萄酒时,只选用其中一部分酒液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这部分酒液完成MLF后再与未经MLF的酒液调配在一起,这样酿制出来的霞多丽既保留了纯粹的果味和清爽的酸度,又兼具复杂度与较为柔和的口感。

4.知识拓展:

(1)苹果酸-乳酸发酵需要多长时间?

苹果酸-乳酸发酵一般持续4-6个星期,不过基于苹果酸含量、乳酸菌的活力及发酵环境的不同,该过程也可能长达3-4个月。

(2)如何控制苹果酸-乳酸发酵?

酿酒师可以根据葡萄酒的风格来决定是阻止苹果酸-乳酸发酵,还是允许其进行。如果想要促进MLF的进行,只需要适当升高酒液温度,或酒精发酵后不添加二氧化硫即可。若要避免苹果酸-乳酸发酵,则可以通过低温储存酒液、注入二氧化硫或过滤掉酒液中的乳酸菌这些方式来实现。

你的葡萄酒里有黄油味吗?


或许葡萄酒中的黄油味会让你觉得很意外,但不可否认的是,黄油味是一种颇为常见的葡萄酒风味,因为它源自一道应用十分广泛的酿造工艺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简称MLF)。

1.苹果酸-乳酸发酵是什么?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指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苹果酸(MalicAcid)转化成乳酸(LacticAcid)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在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因而也被称为二次发酵(SecondaryFermentation)。

2.苹果酸-乳酸发酵有什么影响?

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后,葡萄酒中原本尖锐刺激的苹果酸会转化为柔和的乳酸,酸度也随之下降,所以其口感会变得更为圆润柔顺。来自冷凉气候产区的葡萄酒一般酸度偏高,经过MLF后可以达到更好的平衡。此外,苹果酸-乳酸发酵还会赋予葡萄酒诸如黄油和奶油等别样风味,有助于提升葡萄酒的复杂度,不过与此同时,葡萄酒本身的果味也会被削弱。

再者,苹果酸-乳酸发酵对维持葡萄酒的稳定性也大有帮助。如果没有经过这道工序,葡萄酒装瓶后可能会自发启动不受控制的苹果酸-乳酸发酵,导致酒液浑浊,甚至还会形成沉淀,并产生类似泡菜的气味。而装瓶前在人为把控下完成MLF,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3.哪些酒会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

几乎所有红葡萄酒,尤其是酒体中等至饱满的红葡萄酒,都会借助苹果酸-乳酸发酵来增加复杂度和提升口感,白葡萄酒则相对较少采用这项工艺。通常来说,强调品种香气的芳香型白葡萄酒,例如酒体轻盈、口感脆爽的雷司令(Riesling),以及以果味为主导的轻酒体红葡萄酒就需要避免苹果酸-乳酸发酵,因为经过MLF后,这类葡萄酒就会丧失其清爽的高酸度及新鲜充沛的果香,变得乏味无趣、毫无特色。

在白葡萄酒中,最常与苹果酸-乳酸发酵联系在一起的或许要数霞多丽(Chardonnay)了。美国加州(California)出产的霞多丽葡萄酒就曾因其浓重的黄油味而备受排斥。不过今时今日,很多生产商在酿造霞多丽白葡萄酒时,只选用其中一部分酒液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这部分酒液完成MLF后再与未经MLF的酒液调配在一起,这样酿制出来的霞多丽既保留了纯粹的果味和清爽的酸度,又兼具复杂度与较为柔和的口感。

4.知识拓展

(1)苹果酸-乳酸发酵需要多长时间?

苹果酸-乳酸发酵一般持续4-6个星期,不过基于苹果酸含量、乳酸菌的活力及发酵环境的不同,该过程也可能长达3-4个月。

(2)如何控制苹果酸-乳酸发酵?

酿酒师可以根据葡萄酒的风格来决定是阻止苹果酸-乳酸发酵,还是允许其进行。如果想要促进MLF的进行,只需要适当升高酒液温度,或酒精发酵后不添加二氧化硫即可。若要避免苹果酸-乳酸发酵,则可以通过低温储存酒液、注入二氧化硫或过滤掉酒液中的乳酸菌这些方式来实现。

葡萄酒的香草味、烟熏味、泥土味……到底从哪里来的?


我们都知道,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是没有添加任何香料的,但是仅仅使用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为什么会拥有那么多不同的香味呢?

我们在品鉴葡萄酒时,无论是在闻香还是在品饮的过程中,都可以尝到许多不同的香气和香味,例如香草味、烟熏味、热带水果味乃至辛辣味、泥土味或者海水的咸味等等,这些看似与葡萄完全不相干的味道,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葡萄园的影响

葡萄是一种敏感、微妙、可塑性很强的水果,在酿酒过程中,酿酒师的每一个决定从种植葡萄的地点和方式、到酿成之后的处理都会对葡萄酒的味道和香气造成影响。

酿酒师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酿造最好的葡萄酒始于葡萄园。葡萄的种植对于葡萄酒的品质来说至关重要。

在整个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葡萄的种植是葡萄果实第一次接触到各种最终影响葡萄酒风味的元素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除了气候和土壤等固有条件之外,还有一些生物会对葡萄酒的风味造成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蜜蜂带来微妙的香气

在葡萄园这样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里,许多昆虫都会影响葡萄的健康状况。在这些昆虫里面,蜜蜂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我们都知道,葡萄园里除了葡萄藤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植物,例如野生草本植物、鲜花以及青草等。蜜蜂会在这些植物之间飞来飞去,同时传播花粉,而葡萄在成熟的过程中会渐渐吸收这些植物的各种微妙的特色风味,并最终带入用其酿造的葡萄酒中去。

海风吹来泥土气息

许多别的元素,例如空气,也会给葡萄酒的风味带来微妙的变化。世界上的许多产区,例如西班牙和希腊等,它们的许多白葡萄会种植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之上。随着海浪不断拍打海边的岩石,将富含盐分的海水击向空中,这些还有盐分的海风也会慢慢被海边的葡萄吸收掉一部分,给葡萄添加上一些矿物味道,最终酿成的葡萄酒也会带有一丝海洋的气息。

酿酒师的人为影响

在葡萄被从葡萄园转移到酒窖里之后,酿酒师的决定就成为影响葡萄酒风味最重要的因素。酿酒师对于如何压榨葡萄汁、选择使用不锈钢桶还是橡木桶来陈酿、以及葡萄酒在这些容器里面的陈酿时间的长短,这些决定一个个累积起来,最终形成一款独一无二的葡萄酒,拥有只属于它自己的特别风味和香气。

葡萄酒内含有各种不同的香气和味道

正是由于一瓶葡萄酒在最终来到我们的杯子里之前,需要经历如此之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同一款酒,不同的年份甚至不同的批次都会有一些别样的特色。借用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来说,就是:人不能两次品尝同一杯葡萄酒。这也是葡萄酒世界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奇妙之处吧。

你有品酒天赋吗?教你如何正确利用口腔和舌头品酒!


电影《东邪西毒》中黄药师对欧阳锋说: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以做过的任何事。欧阳锋却没有喝这坛酒;黄药师对盲剑客说这段话的时候剑客回答: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抛开电影中的那些爱恨纠缠,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蕴含在酒中的深情和故事。

自古以来,酒就不单单只是用来豪饮的,更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最佳媒介,想要真正品味到白酒的滋味,我们就要会品酒,那么如何正确的品酒呢?今天小酒瓶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正确使用舌头来品酒的技巧!

舌头的味蕾分区

相信很多酒友都曾经在白酒中品尝到过酸、甜、苦、咸等几种基本味道。然而我们人体的舌头对各种味道的敏感区域是不同的,各种呈味物质只有在舌头的一定位置上才能被我们敏感的品鉴出来,所以我们想要更专业的品酒,我们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舌头味蕾的分区:

如上图所示,我们正常情况下品尝甜味的敏感区在舌尖、咸味的敏感区在舌尖到舌的两侧边缘、酸味的敏感区在舌的两边、苦味最敏感的部位是舌根,舌头的中部位置是无味区。所以在品酒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把酒咽下去就会常常出现囫囵吐枣,不知其味的囧境,真正会品酒的人常常会让酒体在口中停留数秒,细细品味后才咽下。

品酒的技巧

品酒时每次品酒的量大约应该为2至5毫升,并且每次入口中的量应该大致相同。把酒杯送到嘴边,要注意酒应该含在口中,反复多次品尝。

酒体进入口,要使酒先接触舌尖,然后接触两侧,接着接触舌根部,最后鼓动舌头打卷,使酒铺展到舌的全面,这样才能进行味觉的全面判断。用舌头品尝酒的味道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味道变化情况,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待得酒体沾满口腔,吐出或咽下。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舌头抵住前颔,让酒气从鼻孔随着呼吸排出,就能检测酒性是否刺鼻;在初次品尝后我们就可以适当加大入口量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等。

一款酒酒体是色、香、味、格的综合表现,上面我们所介绍仅仅是从品味的一个方面来品鉴酒体的技巧,然而评酒是对酒体作出综合性地判断,正确地描述各种酒的典型风格,这对品酒技术和经验都要很高的要求,这要求品酒师必须广泛接触各类白酒,反复尝评、不断地对比和思考,积累经验,才能对酒体作出正确的判断。

小酒瓶上面给大家介绍的仅仅是品酒当中的一项,但是作为酒友,我们平时在饮用的时候这样品尝美酒佳酿这些已经很实用了。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品酒师,可是需要大家经过系统的培训的哦!各位酒友平时在喝酒的时候都有哪些品酒的技巧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葡萄酒中的肉味是什么味?


相信经常看名家酒评的酒迷朋友们都不会对Meaty这个词陌生,它直译过来就是肉味的意思。那么,在葡萄酒中,什么样的味道可以称之为肉味?为什么葡萄酒中会出现肉味呢?

肉味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款酒中与肉类、动物、肉质元素相似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展现在鼻腔闻到的香气中,也可以出现在口腔品到的风味中,也有可能残存于口腔的余味之中。

在一些酒评家,如罗伯特帕克(RobertPaker)的酒评中,Flesh(肉质)和Chewy(耐嚼)都可以指带有肉味的葡萄酒,这样的葡萄酒结实耐嚼,酒体丰满,酒精含量高,风味集中,甘油含量高,一般都是一款大酒。在一些语境之下,酒评中的肉味也会指咸肉、野味等味道,多表现为鹿肉、胡椒牛排、香肠、腊牛肉或腊猪肉的气息。还有一些酒评中的肉味是指葡萄酒中的泥土和谷仓风味,会让人联想到煮熟的鸡肉或鸭肉的味道。

葡萄酒中的肉味一般是在葡萄酒陈年过程中产生的。在陈年过程中,清新的一类香气逐渐消失,更为咸鲜的三类香气会逐渐发展出来,这其中就有我们所说的肉味。另外,波尔多(Bordeaux)一些地区所产的葡萄酒也可能会带有泥土和谷仓的味道,这很有可能是由当地的独特风土赋予的。

无论是风土赋予的个性,还是陈年带来的特征,这两种都是较为积极的肉味成因。葡萄酒中的肉味也有可能是由一种被称作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的酵母菌导致的,但这个成因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积极了。酒香酵母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当酒中的这种化学物质较少时,会带来肉类、动物、皮革的气息;但当这种化学物质含量过高时,它所带来的柔顺香气则会变成马骚味、牲畜棚味等令人不悦的气味。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