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世界红酒专题。这篇关于《跟着镜头 去世界各地的葡萄园走一走》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小长假,不少朋友都结伴出游。有人苦恼三日假期太短,游不尽美景。别急,我们为各位酒友奉上世界各地的葡萄园照片,满足各位酒友对葡萄园的向往!

波尔多(Bordeaux)的晴朗天空下,郁郁葱葱的葡萄园看起来充满生机。四月,正是葡萄藤发芽的季节,它们象征着葡萄园又一年的希望。

图片来源:Wspicture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产区的圣丽塔山(SantaRitaHills),新生的嫩枝呈浅绿色。

图片来源:Picstopin

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产区,沐浴在晨光中的葡萄园,美如人间仙境。

图片来源:Fodors

德国莱茵(Rhine)河畔陡峭山坡上的葡萄园,看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图片来源:Telegraph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的一座葡萄园,带着英国典型的田园气息。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世界各地不同的酒文化风格


豪迈的俄罗斯饮酒特点、法国的浪漫饮酒情怀、酷爱啤酒的德国。通常来说,每个爱酒的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酒文化风格。

最爱乌佐的希腊微醉酒文化

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和中国有相近之处,希腊人喜欢喝酒,而且是白酒一类的,这一点也挺像中国人。希腊最有名的酒叫乌佐,42度,它在希腊的名气就像五粮液在中国一样大,但它的价格和销售量却和中国普通白酒差不多,当我看到希腊人拿着瓶甚至塑料桶到酒馆打酒时,就像看到北京人去买二锅头、老白干一样熟悉。乌佐的味道有一些甘草香味,喝之前要放一些冰块,然后轻轻晃动几下,透明的液体就会变白,看上去非常柔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希腊人认为中国的白酒很好喝,但在希腊只能在中餐馆才能喝到,而且价钱很贵。在希腊,人们通常是去餐馆和酒吧喝酒,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边吃饭边喝酒,而是单纯喝酒,最多佐以干果和橄榄,而且把喝得微醉视为一种社交风尚。

炸弹酒普及的韩国酒文化

在韩国不喝酒交不到朋友。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爱喝炸弹酒。关于炸弹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国军人将之传出军营,并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起了炸弹酒这么一个名儿。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炸弹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炸弹酒已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炸弹酒。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酒必大杯的中国饮酒文化

中国古代有月下独酌;有醉里挑灯看剑;有酒后狂草等等不胜枚举的事情。古人对酒的爱好与今人相同饮一世还不够,下世还要努力。中国人喜欢豪饮,酒必大杯,否则不过瘾。所以才有武松式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说。有英雄美人式的喝法;有竹林七贤式的喝法。

烈酒豪饮的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以生产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饮时令喉咙燃烧。俄罗斯人饮酒习惯也是大杯,而且要干杯,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一瓶酒打开后就没有机会再盖起来了。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必先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彼得大帝可说是酒国之君,自己爱喝不说,犒赏得力部下,就是请他免费喝酒。彼得大帝的办法是:在他的下巴盖一个官印,只要在官印还没有洗掉之前,仰起下巴,发几响浓重喉音,就可免费出入任何一家酒店。俄罗斯人这种豪情,别国的人不一定学得好,中国人也比不上。俄国人为了享受饮酒,什么也不顾。

浪漫细饮的法国酒文化

相比之下法国人饮酒喜欢细品慢饮,他们一定要把酒从舌尖慢慢滑到喉头,因为酒一落食道,再好的味道就尝不出了,所以愈是好酒愈要慢饮。法国的香槟,法国的葡萄酒是世界闻名的。香槟是为喜庆准备的,只要遇到喜庆之日,法国人就打开香槟,共同举杯庆祝。香槟是任何场合都可用的酒,但不要与烤肉同用。否则烟味夺走酒味,就浪费了。

在美食之国的法国,饮酒素有讲究。历来有白酒配鱼,红酒配肉的不成文法。这里的白酒、红酒,当然是指法国的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这种配法只为颜色与盘中菜相配,而且白酒不宜过冰;红酒不宜太温;这是通则。另外,酒杯也有学问,高脚杯可使手掌与酒保持距离,也就是不升高酒温。想做酒博士很不容易,法国有几个学校专门培养这种学生。可见法国人是享受情调的高手。

具有混合艺术的英国酒文化

英国威士忌,在1839年才正式投厂生产,但在1494年英国已正式用大麦配酒,可能酿得不得方法,饮多了除了发福外,脾气还很怪异。今日的威士忌加黑麦、燕麦、玉米混合是一种艺术英国人说。最有仿效力的日本,一直想知道英国人的混合是什么艺术,但直到现在,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艺术,如Nikka和Suntory等酒,连边都没摸到。英国人在调酒方面令人望尘莫及。

喝酒亦是工作的日本酒文化

日本人把喝酒当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巴店报到,重大决定不在办公室里,而在黄汤下肚的酒店里。同时谁升谁迁,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巴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后都要尽情在里面享受够了,才拖着醉态的步子回家。以这种方式饮酒的日本人是为了从工作压力下解脱出来,从中享受酒中的轻松洒脱。

享受啤酒的德国酒文化

德国以啤酒著名,德国啤酒是大麦制成的,大麦吃多了人容易发胖,德国人因为饮多了啤酒,啤酒肚、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莫不与大有关。啤酒杯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有一升!此外还有啤酒冷与啤酒尸的说法,洋洋大观,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尸指那些喝得太多躺在路边的人。可见德国人是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别具一格的墨西哥酒文化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酒是一个国家的钥匙,只要喝到当地的酒,就可以对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无论走到哪里,酒也都是传递热情的钥匙!

世界各地威士忌的口感和配餐


酒哥曾询问过几位国际知名的威士忌大师和酿酒师,威士忌应该怎样配餐,他们无一例外的表情是摊开两手,whatever

威士忌像个餐饮界的浪子,洒脱不羁,纯饮也好,加冰也好,随时随地可饮,所以,配餐倒像成了次要的了。

中国人对口腹之欲的讲究,在某些层面甚至超过了以精致和品味著称的法国人。除非是甜酒,中国人不太习惯纯饮,即使喝二锅头,也得整一叠像样的花生米。喝酒就得有下酒菜。

不过我们习惯用一款酒配所有的菜式,做不到像法餐那样的精致,有时候效果很不好,有些酒会与某一类菜肴发生冲突。

比如,清爽凛冽的干白葡萄酒会突出牛羊肉的膻气;清淡的鱼肉,会令厚重的红葡萄酒有铁锈的味道;吃火锅喝白酒,只会辣上加辣。

食物的甜、咸、酸、辣、苦,酱汁的使用程度,都会影响到酒香和酒体,所以酒的个性越平庸越不容易出错。而威士忌是个性化鲜明的酒,它可以默默地把菜肴的另一个层次给推出来。它的口感千变万化,需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不同菜肴,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威士忌没有一劳永逸的配餐方案。

▌威士忌有哪几个主要种类?

威士忌是千变万化的烈酒,使用谷物原料蒸馏出来的酒品。原料可以是大麦、黑麦、燕麦、小麦和玉米等,各种谷物的配比不同,风格差异很大。

如果按照产地来分,主分为:苏格兰威士忌(ScotchWhisky)、爱尔兰威士忌(IrishWhiskey)、波本威士忌(BourbonWhiskey)、田纳西威士忌(TennesseeWhiskey)、日本威士忌等。

▌苏格兰威士忌:绝不止于重口味

苏格兰威士忌越来越被重视,如果按地理位置划分,苏格兰威士忌产区可分为:斯贝塞(Speyside)、高地(Highlands)、低地(Lowlands)、艾雷岛(Islay),以及康贝尔镇(Campbeltown),每个子产区威士忌风格不同,配餐也需讲究。

▌斯贝塞威士忌

斯贝塞威士忌主要有两种风格:第一种是酒体轻盈带有青草味的威士忌,如格兰威特(Glenlivet);第二种是口感丰厚甜润,颇像雪利酒的威士忌,如麦卡伦(Macallan)。

配餐建议:

别觉得巧克力是很娘的吃食,浓香的巧克力甜品或巧克力,就是很合适佐酒的小食。像85%黑巧克力,和斯贝赛橡木桶味浓又略带甜味的威士忌就很搭。

蓝纹奶酪如斯蒂尔顿干酪(Stilton)可以和来自斯贝塞的单麦威士忌完美融合,可以平衡奶酪的乳质感和浓郁度;布里干酪则适宜和微甜的苏格兰威士忌搭配。

▌高地威士忌

高地产区因为面积辽阔,通常,被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产区,分别是东部高地、西部高地、南部高地和北部高地。

东部高地的威士忌酒体适中偏高,口感柔顺,稍带甜味,但是余味干爽,这也是高地威士忌非常经典的特点;西部高地的蒸馏厂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产的威士忌酒体轻盈,带有比较明显的海风味;南部高地的威士忌风格同东部高地非常类似,柔顺而甜美;北部高地所产的威士忌酒体适中,口感复杂,有时带有淡淡的海盐味,泥煤味也比较明显。

配餐建议:

轻盈柔顺的高地威士忌适合搭配蓝纹奶酪、烤鸭、烤猪排等。蓝纹奶酪的咸香口感配以清爽柔润的威士忌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清爽的威士忌可以中和烤鸭、烤猪排的油腻,带来极佳的深度,和清爽的感觉。

带海盐味、泥煤味的北部高地威士忌,可搭配手抓羊肉、烤羊腰,泥煤馥郁的烟熏香气混入羊肉的肥美口感,少了一份腥膻,更多了一份饱满的鲜香,而威士忌中泥煤原有的强辣呛口也转变成了柔和甜润。

▌低地威士忌

低地产区酿造蒸馏威士忌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其所出产的威士忌通常酒体轻盈,香气也比较轻淡,口感清新,带有青草及柠檬味,入口时微甜,但是马上就变得干爽了,余味非常短促,非常适合当做餐前开胃酒饮用。

配餐建议

餐前沙拉、坚果、西班牙火腿等

▌艾雷岛威士忌

艾雷产区是苏格兰非常重要的泥煤产地,其所产的威士忌以其浓重的泥煤香而出名,也是苏格兰威士忌中风格最具野性的,所以有时候艾雷岛威士忌很难为初次接触的消费者所接受。它适合追求狂野、和重口味的资深爱好者。

配餐建议:

可以说泥煤味浓厚的艾雷岛深得老饕们的喜爱,肥美新鲜的生蚝和泥煤味浓郁的威士忌倒是绝配。还有中国年爱吃的盆菜、东坡肉、宫爆鸡丁也可以,完全可以和重口味威士忌达到完美平衡。

还有口感浓郁的甜点。配上艾雷岛威士忌,那种特有的重泥煤味可以解腻,如果喝到的是一个味型清雅的酒,甜味就把酒的味道压死了。艾雷岛威士忌那强烈的烟熏味把甜点的腻压下去,而酒以雪利桶储藏,回口带有比较甜美的味道,最终还会给你甜的感觉。

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酒文化风格


豪迈的俄罗斯饮酒特点、法国的浪漫饮酒情怀、酷爱啤酒的德国。通常来说,每个爱酒的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酒文化风格。

最爱乌佐的希腊微醉酒文化

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和中国有相近之处,希腊人喜欢喝酒,而且是白酒一类的,这一点也挺像中国人。希腊最有名的酒叫乌佐,42度,它在希腊的名气就像五粮液在中国一样大,但它的价格和销售量却和中国普通白酒差不多,当我看到希腊人拿着瓶甚至塑料桶到酒馆打酒时,就像看到北京人去买二锅头、老白干一样熟悉。乌佐的味道有一些甘草香味,喝之前要放一些冰块,然后轻轻晃动几下,透明的液体就会变白,看上去非常柔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希腊人认为中国的白酒很好喝,但在希腊只能在中餐馆才能喝到,而且价钱很贵。在希腊,人们通常是去餐馆和酒吧喝酒,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边吃饭边喝酒,而是单纯喝酒,最多佐以干果和橄榄,而且把喝得微醉视为一种社交风尚。

炸弹酒普及的韩国酒文化

在韩国不喝酒交不到朋友。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爱喝炸弹酒。关于炸弹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国军人将之传出军营,并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起了炸弹酒这么一个名儿。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炸弹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炸弹酒已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炸弹酒。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酒必大杯的中国饮酒文化

中国古代有月下独酌;有醉里挑灯看剑;有酒后狂草等等不胜枚举的事情。古人对酒的爱好与今人相同饮一世还不够,下世还要努力。中国人喜欢豪饮,酒必大杯,否则不过瘾。所以才有武松式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说。有英雄美人式的喝法;有竹林七贤式的喝法。

烈酒豪饮的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以生产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饮时令喉咙燃烧。俄罗斯人饮酒习惯也是大杯,而且要干杯,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一瓶酒打开后就没有机会再盖起来了。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必先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彼得大帝可说是酒国之君,自己爱喝不说,犒赏得力部下,就是请他免费喝酒。彼得大帝的办法是:在他的下巴盖一个官印,只要在官印还没有洗掉之前,仰起下巴,发几响浓重喉音,就可免费出入任何一家酒店。俄罗斯人这种豪情,别国的人不一定学得好,中国人也比不上。俄国人为了享受饮酒,什么也不顾。

世界各地的冰酒都是怎样酿成的?


葡萄酒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加拿大冰酒(icewine)可说是商业化最成功的冰酒品种,但是实际上冰酒的起源在德国。近年来,中国冰酒的品质提升显著,那么中国冰酒是怎么在自然条件下酿成的呢?

德国冰酒

冰酒主要使用雷司令葡萄酿造,在德国被归类为特级优质葡萄酒(Pradiktswein)这一等级。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因为这种酒的酿造方式和其他特级优质葡萄酒不同,它被视为一种特别的等级,而没有被列入品质分级金字塔中(珍藏型、晚收型等都在这个等级金字塔之中)。

为了酿造冰酒,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期间,酿酒商静待气温降至零下八摄氏度以下,然后将冰冻的葡萄采收下来。

冻葡萄会立刻被榨汁,冰则被滗走。葡萄中只有水分会被冻住,固态物和糖分则不会,所以用这种方法榨出的葡萄汁具有更为浓缩的糖分和酸度。

德国冰酒的葡萄汁含糖量(mustweight)需要达到逐粒精选型(Beerenauslese,BA)的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葡萄汁很可能被转而用于酿造精选型(Auslese)葡萄酒。

总结来看,酿造冰酒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冬季需要足够寒冷(低于零下八摄氏度),还要有足够的冰冻葡萄,和符合标准的葡萄汁含糖量。这些都限制了冰酒的产量,使得酿造冰酒具有相当的风险,这也是冰酒价格较高的原因。

奥地利冰酒

奥地利盛产甜葡萄酒,也是冰酒的主要产地。和德国相似,奥地利冰酒需要达到逐粒精选型(BA)的葡萄汁含糖量,葡萄则需要在零下七摄氏度以下采收。

加拿大冰酒

加拿大冰酒主要产于安大略(Ontario)大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Columbia)和魁北克(Quebec)也有生产。用于酿造冰酒的葡萄除了雷司令,还有法国杂交品种威代尔(Vidal)。

葡萄需要在零下八摄氏度采收,这和德国相同,但加拿大冰酒要求的葡萄汁含糖量通常高于德国和奥地利冰酒。(编译:SylviaWu)

喝酒不准碰杯?世界各地关于喝酒的奇怪规定


在很多酒粉儿眼里,喝酒不需要理由,也没有太多拘束,想喝就喝才是王道。然而在一些国家,喝酒需要遵守特定的法律和传统。那么,一起来看看在这些国家,喝酒都有什么奇怪的规定吧。

格鲁吉亚:一起干杯吧!

在格鲁吉亚参加传统而正式的晚宴时,宾客们需要等待主人说祝酒词后才能饮酒。主人的祝酒词大约需要15分钟,之后所有的宾客需要举起手中酒杯,将酒一饮而尽,以表对主人的尊重。

法国:酿酒要交实物税

在拿破仑执政期间,他制定了一条关于酿酒税的法律:所有的法国酒庄每年需要上交1%的酒,用来供给军队。虽然现在法国酒庄并不需要再上缴葡萄酒了,但也需要将葡萄压榨后的皮渣等上交政府,用于工业酒精的制造。

韩国:喝酒时要保持尊重

在韩国饮用烧酒时,必须要保持特殊的礼节。倒酒的人必须用双手捧住酒壶,接受的人也需要双手捧住酒杯。如果是和长辈或特别尊敬的人喝酒,敬酒者还需要将脸转向一旁,不直视长辈,以示尊重。

匈牙利:不准碰杯!

在匈牙利,你很少看到人们喝酒时碰杯庆祝,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1849年。在匈牙利革命时期,阿拉德13烈士惨遭处决,他们的敌人就曾经喝酒碰杯庆祝。从那以后,这个城市里的人发誓,150年内喝酒不准碰杯。虽然在1999年就已到达了期限,但这个传统却被保持了下来,现在仍然很少有人碰杯。

美国堪萨斯州:喝酒不能用茶杯

在美国堪萨斯州,如果一时找不到酒杯,那也千万不能用茶杯喝酒,因为这样是违法的!虽然很奇怪,但这条法律确实为买酒杯找到了恰当的理由。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妻子同意再喝酒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一条奇怪的法律持续了好几十年:任何已婚男子在买酒前必须手持妻子签名的书面同意书。这条法律的制定或许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和睦,然而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宽容,这条法律也在慢慢被废除。

美国密西西比州:喝父母给的酒

在美国,法定饮酒年龄为21岁,然而在密西西比州,只要你年满18岁,就可以饮用法定法定监护人给的啤酒或者低醇饮料(酒精度5%)。或许密西西比州政府也承认,21岁才让喝酒太晚了。

美国犹他州:品酒必须吐酒

当在美国犹他州参加品酒会时,将酒直接喝下是违法的,所有的酒都必须吐掉。虽然不太清楚究竟有多少人能坚持吐酒,但这条法律是一直存在的。

山葡萄酒——“走心”的中国味道


喜生于针阔混交林缘及杂木林缘的山葡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产,其果可鲜食和酿酒。虽生于山野,但由山葡萄浆果酿造的山葡萄酒呈宝石红色,鲜艳透明,醇厚爽口,具有独特的果香和酒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是中国特色葡萄酒中的一抹亮点。

山葡萄酒为何会有如此鲜明的中国味道?它的过去埋藏了多少不为人所知的往事?记者近期采访著有《中国特色酒收藏投资指南》的酒文化畅销书作家、陈年老酒收藏家曾宇,听他构架出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酒体系,在一枚枚珍稀酒标中,追寻那些年的往事,以及已经失落掉的走心中国味道。

浓墨重彩的中国葡萄酒文化

谈起中国葡萄酒文化,曾宇认为任何话题的论述,最好都应从其源头开始,所谓正本清源,方得始终。根据他的考证,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美酒,最开始的形态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果酒。

这个结论并非随口一说,曾宇甚至为此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证工作。有关人类最初栽培葡萄并酿酒的历史有太多说法。比如说在开始的时间上,有人认为是在公元前八千年,有的人倾向于八千年前、七千年前或五千年前。似乎每一种说法都有根据,但又没有更详细的史料佐证。

曾宇发现,有关葡萄酒的起源,竟也有学者推测应是由中国传入欧洲。关于这个说法可见意大利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潘登总裁在《葡萄与葡萄酒之路》大会的发言内容。不过,根据当前主流声音对葡萄酒的起源地讨论,尽管众说纷纭,但它们主要集中在叙利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古波斯。

大多数考古和学术研究,均指证东方的多个国家为葡萄酒的发源地,一些地中海东岸的古老国家在距今五千年前便已种植葡萄、酿造美酒,由此希腊的酒神精神成了后话,至于罗马、高卢(即法国)、莱茵河两岸也只算得上是后起源中心了。曾宇对记者说。

按照这样的考证结果,曾宇认为,我们东方人动辄谈论的波尔多、勃艮第红酒文化,论其历史渊源,在古亚细亚文明面前,不过尔尔。当然,无论如何,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在庞大的世界葡萄酒图谱中确如碧波浩渺中的一滴。

学者陈习刚在《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一书中说,后起源中心欧洲的葡萄品种在春秋时期传入新疆,至此拉开了中国种植、酿造葡萄酒的序幕。西域美酒从此在中国酒文化中留下了几分亮色。

浓墨重彩的时代在隋唐时期,其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文化成为西域传播到中原的重要内容,葡萄酒文化空前繁荣,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是文学家创作的题材,也在史书、宗教、典章制度中多有体现。

葡萄的得名很有趣。据说是人们酺而饮之,陶然而醉,故借酺、陶之音而得名。但曾宇也指出,由于华夏酒文化的根深蒂固,致使中国葡萄酒文化受到地域、社会、历史因素的冲击而始终处于谷物酒的旁支派系,从未成为中国酒文化脉络之主流。

相比之下,在西方,则同样因为地域、社会、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却沿袭了葡萄酒作为主流酒种的发展脉络。曾宇认为,尽管中国诗词中亦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之脍炙人口的诗句,却抵不住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的古代社会,那种在李时珍笔下,可酿可烧,甚至加入酒曲酿酢的中国特色葡萄酒酿法早已失传。时值清末,中国已无酿酒大师,亦无正统葡萄酒文化。

在品种上,特色的山葡萄酒分布在广袤的草木葳蕤之中,其有别于近代欧亚葡萄品种和外来物种,也曾为大多数人所不知。这种葡萄,诗经称之为薁,汉代则呼其蘡薁,魏晋时期,又叫做燕薁。时至唐朝,这种叫燕薁的果实民间习语称山葡萄,并一直沿用至今。唐代苏敬在《新修本草》中写道:薁,山葡萄,并堪为酒。这种山葡萄酿酒的传统,一直在民间有所传承,并在当下的集安和柳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山葡萄酒特色产业。

瑞士:雪山下的葡萄园


没到过瑞士的人确实不容易想到瑞士是个生产葡萄酒的国家。雪山、钟表、军刀、巧克力一向是世人心目中公认的瑞士象征,而葡萄酒很少会被想到。

如果到了瑞士,无论是否有意探访葡萄酒,所见所闻都能让人深切体会到葡萄与葡萄酒是当地人民传统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解惑在这多山多湖之国是如何种葡萄酿美酒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酒

41000多平方公里的瑞士堪称是袖珍的国家。它地处欧洲中心,被法国、意大利、德国及奥地利环抱其中。

从地理纬度上讲,瑞士位于北半球适宜葡萄种植的环带中。然而,瑞士又是个多山地和多湖泊的国家。

拥有众多著名雪山和冰川,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巍峨的汝拉山脉占总面积约七成;西欧最大淡水湖日内瓦湖、秀丽的马焦雷湖等大小湖泊点缀其间。

即使对瑞士葡萄酒略有耳闻的人,也会对在如此地貌上种葡萄和酿酒心存好奇。

瑞士开垦酒园、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而当地很多葡萄品种的名称中有不少是拉丁文字,让人们有理由想象其种植葡萄的历史还要更久远。

与其他欧洲传统世界葡萄酒国家类似,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后,基督教的兴起以及宗教仪式的需求,让葡萄种植与酿酒得以保留并贯穿整个中世纪岁月。随着时间流逝,葡萄酒已经深深植根和融入瑞士人的社会和生活。人均葡萄酒消费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就是这方面的最好印证。

几个世纪的沉浮中,瑞士葡萄酒曾几乎淡出国际酒坛的视线。一方面,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瑞士被三个产酒大国包围,在葡萄酒声名上也多被比邻而居的三大天王淹没。另一方面,瑞士葡萄酒一直极少出口。瑞士目前葡萄酒年均产量约1.1亿升,对于这个袖珍国家看似很多,但也仅满足本国市场的40%左右。

因此,瑞士酒特别是好酒基本没有出门的机会,在本国就被抢购消耗了;也无需什么宣传和包装的环节。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起码本乡本土的瑞士人对本国好酒是了如指掌并可闻香而去的。然而,对于外乡人,想从世界名酒殿堂名录中寻觅瑞士酒的芳踪便是难上难了。

此外,瑞士有很多自己本土独有的葡萄品种,在葡萄酒命名和称谓使用上也有独特的地方;再加之,瑞士国内市场也曾被大量质量平平日常消费型的葡萄酒所主导,这些都让对瑞士不了解的外人无从晓得瑞士酒的原委,感受其高品质的水准。

近些年,瑞士葡萄酒在国际酒坛上无名无分、无影无踪的情形开始被打破。一些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特别是世界黑比诺葡萄酒竞赛上,瑞士佳酿摘金夺银,频频取得骄人成绩。犹抱琵琶的瑞士美酒开始展露其神秘面纱后的仪态花容。也让人恍然发现这块千百年来一直生生不息,从未间断葡萄种植与酿造的独特土地,和这里年复一年,倾其热情酿制古老文化、悠久传统,以及甘醇美禄的瑞士酿酒人。

葡萄产区与特色品种

从瑞士西南角与法国接壤的日内瓦城出发乘车东行。一路是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和雪山逶迤的山脉。

在连绵不绝的陡壁峭崖间雕刻着一块块梯田式的葡萄园;或山间或平地的村落中,但凡房前屋后有空地之处种植的几乎都是葡萄树。葡萄园好似瑞士人的自家花园的感触与迤逦的湖光山色一起深深印在记忆中。从而真切感知葡萄和葡萄酒在瑞士人生活中的亲密角色,并晓得瑞士人是如何在这山地之国种葡萄了。

瑞士葡萄园分布于几乎全境。葡萄酒产区按照所在的州被分成6个。包括,酒园密集的西南部3个产区:最西端的日内瓦,往东的沃州(Vaud)和瓦莱州(Valais);中南部的提契诺产区(Ticino),西北部的三湖产区和以苏黎世为主的东北部产区。

其中,瓦莱州是葡萄园面积和葡萄酒产量最大的产区,生产瑞士大概1/3的葡萄酒。罗讷河上游的两岸遍布着葡萄园,深埋在山间村落中的Haut-Valais葡萄园是欧洲海拔最高的酒园之一。

西邻的沃州是第二大产区。这里有最著名的梯田酒园Dzaley,这个位于洛桑至沃韦(Vevey)镇之间由中世纪西多教会修士们开垦的壮美酒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瑞士的葡萄酒法规是参照法国原产地命名控制制度(AOC)制定的,也叫做AOC。整体来讲,瑞士的AOC更多是围绕葡萄酒出品地区的限定,相比法国AOC制度要宽松而简洁。这与瑞士产区少、面积小也有关。

默尔索(Meursault)一级葡萄园


默尔索(Meursault)没有特级葡萄园,却以19个一级葡萄园闻名天下,一级园的品质完全可以媲美勃艮第特级园,甚至比特级园卖得还要贵。在默尔索19个一级葡萄园中最出名的三个是:石头园(LesPerrieres)、热内维耶园(LesGenevieres)、上夏姆园(LesChames-dessus)。

默尔索产区(Meursault)的一级葡萄园包括:白桑特诺园(LesSantenotsBlancs)、米勒-桑特诺园(LesSantenotsduMilieu)、克拉斯园(LesCras)、蒲吕尔园(LesPlures)、布拉尼园(Blagny)、夏姆园(Charmes)、佩尼斯园(ClosdesPerrieres)、热内维耶园(Genevrieres)、热内洛特园(LaJeunellotte)、木林之下园(LaPiecesousleBois)、波露索园(LePorusot)、布奇园(LesBoucheres)、凯乐瑞园(LesCaillerets)、金滴园(LesGouttesd'Or)、哈维尔园(LesRavelles)、石头园(Perrieres)、柏吕佐园(Poruzot)、下布拉尼园(SousBlagny)、苏乐德安园(SousleDosd'Ane)。

石头园(LesPerrieres)

石头园面积13.72公顷,可以进一步细分为ClosdesPerrieres、LesPerrieresDessous和AuxPerrieres。与一般葡萄园不同,石头园的优质葡萄园都集中在下坡。

值得一提的是,“ClosdesPerrieres”用围墙单独区分,并成为一块新一级园,由阿尔伯特酒庄(AlbertGrivault)独占。该酒庄近年来积极活动,促使“ClosdesPerrieres”升级为特级园,也许在不久将来,这园有可能成为默尔索的一块特级园。

热内维耶园(LesGenevieres)

热内维耶园面积16.48公顷,由坡上和坡下的两块田组成,坡上的一块田得益于良好的光照和排水条件,出产的葡萄酒果味非常棒,足以媲美LesPerrieresDessous;坡下的一块田同样凭借优秀的品质,被列为一级园。此处的土壤较贫瘠且位于较为陡峭的梯田上,酿制而成的酒则是更显优雅,不以力量见长。

上夏姆园(LesChames-dessus)

上夏姆园面积31.12公顷,比前边两个一级园加起来还要大,出自坡上的葡萄酒品质明显要优于出自坡下的葡萄酒。

葡萄园依山傍水为哪般?


纵观世界上的葡萄园,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许多优质葡萄园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位于山坡上或是河流沿岸。郁郁葱葱的青山、悠然蜿蜒的流水和生机盎然的葡萄园,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难怪不少人热衷于寻找世界上最美丽的葡萄园,不远万里,只为一睹其芳容。位于斜坡或河流边上的葡萄园风景宜人,不仅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也为酒庄带来了额外的收益,这也是为何酒庄葡萄园之旅如此盛行的原因。但你可知,葡萄园依山傍水,可不只是为了美。

山坡和葡萄园

1.增加排水性能

对于多雨的葡萄酒产区,那些顶级的葡萄园大都位于斜坡或土壤中砾石含量非常多的地方,斜坡可以大大提高葡萄园的排水性能,加之,砾石土壤也会加速排水,使得葡萄园不会发生浸水现象,保证葡萄树的健康成长。例如,法国知名的勃艮第(Burgundy)产区的顶级葡萄园地势大都有一定坡度,朝向为东或南,地势较高,葡萄园排水性能良好,有利于出产优质的葡萄。

2.增加光照

位于斜坡的葡萄园,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照,有利于葡萄树顺利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葡萄的成熟。法国北罗讷河谷(NorthernRhoneValley)是西拉(Syrah)葡萄的传统产区,这里最好的葡萄酒采用的葡萄大都生长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葡萄园近乎理想的光照条件为西拉葡萄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为酿造出强劲有力,层次复杂,适合陈年的葡萄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著名的摩泽尔(Mosel)产区所酿造的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是整个德国酒体最轻盈的雷司令葡萄酒,通常这里的小房酒和迟摘葡萄酒甜度适中,酸度颇高。顶级的葡萄园大都位于陡峭的斜坡上。陡峭的页岩斜坡能够吸收热量,且这里受邻近地中海温和气候的影响,所以这里出产的雷司令葡萄酒果味浓郁,品质极高。

河流与葡萄园

1.增加光照

靠近河流的葡萄园可以获得一些来自河流水面反射的光照,从而增加了葡萄园的光照,提高了葡萄园的气温,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和成熟。例如,德国莱茵高(Rheingau)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由南往北的莱茵河在这里绕了个L形的小弯,形成了一段自东往西的河流。宽阔的莱茵河面可以为沿岸的葡萄园反射阳光,促进葡萄的成熟,使葡萄的品质更出色。

2.提供灌溉用水

河流可以为沿岸的葡萄园提供更多的水汽,增加空气的湿度。此外,对于干旱少雨的葡萄园,进行人工灌溉是非常有必要的,葡萄园靠近河流,可以就近获得水资源,从而节省了葡萄种植成本。因此,在葡萄缺水时,河流可以提供灌溉用水。

位于山坡上和河流旁的葡萄园确实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但是葡萄园如此选址,可并不只是为了美,还因为山坡与河流深刻地影响着葡萄园内葡萄树的生长。

徒步日内瓦葡萄园


日内瓦近郊,一条从LaPlaine至CroixdeRozon、徒步需时长达6小时40分钟的葡萄园路径,是瑞士葡萄园主题徒步线路中最长的一条。

常常在瑞士的火车旅行中途经日内瓦湖,被窗外沿坡而下的葡萄田、精致的村屋和波光粼粼的湖面组成的田园风景吸引。心想若能面朝碧湖,来杯夏日里清爽的莎斯拉(Chasselas),配上一客新鲜滑嫩的烤鲑鱼,那一定是旅行中最幸福的事。这一次,终如心愿。

氤氲拉沃

不过,导游Xin说,来到拉沃葡萄园,最地道的品酒方式,是像当地人那样,先来一趟健康又大饱眼福的葡萄园徒步。尽管出发的那天天气不好,云层很厚,但对作为世界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的拉沃葡萄梯田慕名已久,小小的状况并不构成阻碍。

驱车往高处爬升,越接近小村谢布尔Chexbres,在资料中浏览过无数次的拉沃葡萄园越真实、毫无保留地于眼前展开。Xin表示,从谢布尔为起点,穿过Rivaz到达倚着湖滨的中世纪小镇SaintSaphorin,是瑞士人喜爱的周末拉沃葡萄园徒步路径。我上周刚和女儿走过,还好我们今天的行程是往下走,上坡的路途挺累人的。Xin笑着说。这里山势陡峭,葡萄园依山而建,一片片由石块圈成不同的区域。窄窄的公路蜿蜒穿插其中,铁路线也就着地形建在湖与山之间,因而在拉沃,不管徒步、自驾还是坐火车,都置身风景中。

一路往下,沿途不时能看到黄色的徒步指示牌。在瑞士,地图上的黄色徒步路线表示轻松没有难度,所有人都适宜。Xin介绍道,这片长达32公里的南北向葡萄梯田沿途共设7条环道,每条环道上都竖立有信息牌,讲述关于当地葡萄栽培的相关历史和文化。当然,第一次来拉沃的人大多不能按照指示的线路和时间行走,总会被眼前的惊艳画面绊住脚步。

正如此时,我身处在葡萄田里,从这里望出去,下方小镇的红瓦屋顶从满眼绿意中升起。稍远些的日内瓦湖平静泛着白光,偶尔一艘私家游艇或渔船经过划出水线。对岸庞大的阿尔卑斯山山顶缭绕着氤氲雾气,山腰奇妙地飘着一段云绸,即便用仙境来形容此景也不为过。

预约了CaveChampdeClos酒庄拜访。从外观上看,CaveChampdeClos也和其他的居民屋舍没两样,葡萄藤蔓爬满墙,木质桌椅放在有水池的小庭院里,温馨舒适。因为在酒村谢布尔,几乎每家都有葡萄田,都酿造葡萄酒。酒庄年轻的女少东ChristelleConne说。

这家位于优越地势的家族酒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一直以来,他们都坚持种植和酿造代表拉沃的经典品种,维欧尼(Viognier)和莎斯拉。尽管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尝试用新技术,比如有些人甚至用环保塑料,但对我们而言,经典就是经典,它代表了品质。Christelle说。从她为我们倒出的种植于Ollon园区和种植于StSaphorin的莎斯拉,我们也品出了她们致力于呈现的不同园区风土带来令人回味的口感与个性。

阳光日内瓦

翌日的行程转移至日内瓦。老实说,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注意到日内瓦也有葡萄园和乡村,想来是因为拥有大喷泉的市区景观日内瓦湖名气太盛。事实上,日内瓦近郊其中一条从LaPlaine至CroixdeRozon长达6小时40分钟的葡萄园路径是瑞士葡萄园主题徒步线路中最长的一条。

跟着导游Jennifer来到城郊的萨蒂尼,下车后往西北方向走,15分钟左右便能看见由向日葵、葡萄园以及森林组成的乡村风景。下属包括Bourdigny、Choully、Peissy和Satigny-Dessus等村的萨蒂尼,59.5%的土地用于农业,另外将近18.6%由森林覆盖,还有一些是河流或湖泊,剩下不到20%的土地才有人居住。光看数据就想象得出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场景。

葡萄园该怎么适应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很多葡萄酒生产商和种植者也同意这点。在过去三十年间,由于气候变暖,很多葡萄园面临着高温、水资源紧缺、雹暴和其他极端天气等严峻问题。葡萄成熟不均、酸度不足,有些比较精致脆弱的葡萄品种越来越难种植,甚至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不禁会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葡萄园适应这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clubTORRES

撇开人类干预的因素,葡萄园内的葡萄藤自身有3种防御机制,能够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高温干旱挑战,它们分别是:逃离机制(EscapeMechanism)、耐性机制(ToleranceMechanism)和避免机制(AvoidanceMechanism)。

1、逃离机制

葡萄藤加快或者减缓自身物候期和生长周期的运转速度,使自己在水资源极度紧缺的情况下生存下来,这就是葡萄藤的逃离机制。在非常干旱的地区,有些葡萄藤快速发芽的现象正是逃离机制的体现。

2、耐性机制

这个机制是当葡萄藤感觉到即将来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后做出的快速反应,它的目的是确保葡萄藤体内的细胞成分不流失,这正是葡萄藤通过叶片尤其是叶孔进行蒸腾作用的原因。葡萄藤通过打开或者关闭叶孔来调节水分的蒸发量,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甚至彻底关闭叶孔来保存组织中的水分。

3、避免机制

这个机制说的是葡萄藤控制体内的水分以尽可能避免其消耗的措施,例如减少叶片的生长数量;调整叶片的位置,使其尽可能竖直放置;有意地放慢自身的生长速度和提前让叶子成熟等。

这些机制能够帮助葡萄藤应对高温干旱的气候变化,但效果只是暂时的、有限的,葡萄藤没有足够的能力长期应对这种挑战。如今,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还在持续,葡萄藤在内的整个葡萄园环境都受到了负面影响,除了高温干旱,气候变暖也带来了雹暴等极端天气。未来还需要人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葡萄园。

西班牙酒庄桃乐丝酒庄(Torres)正着手相关计划来应对这些气候挑战,例如种植能够适应温暖气候的葡萄品种来取代只适应凉爽气候的品种、嫁接抗旱粘木和采用合理的树冠管理方法。同时,酒庄还把葡萄藤种植在海拔更高的凉爽地区,使葡萄成熟均衡,香气更为集中,风味更为凝练,拥有很好的酸度。

气候变暖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只要葡萄生产商和种植者采取合理的措施,相信葡萄园可以适应这一气候变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